忘却与铭记——永远的曼德拉

合集下载

赢得全世界尊敬的曼德拉

赢得全世界尊敬的曼德拉

赢得全世界尊敬的曼德拉昨天,2013年12月15日,南非政府为南非前总统曼德拉举行国葬。

在离开故乡乌姆塔塔外出闯荡近80载后,纳尔逊.曼德拉终于落叶归根,魂归故里。

来自世界几十个国家的政要出席仪式。

一个国家的前领导人逝世,不仅让这个国家举国哀悼,而且也震动了全世界,这是极其罕见的。

联合国为之降半旗,潘基文秘书长发表悼念讲话。

世界各国的领导人都已不同方式表达哀悼。

还有全世界难以计数的人们也为这位老人的离去而悲伤。

那么曼德拉用什么魅力征服了这个世界,赢得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呢?我觉得曼德拉这个名字此时此刻已经不完全代表一个人,而是代表着一种精神和一种力量。

这个名字所代表的是奋斗、坚忍、执着、宽容、平等、博爱,以及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

他坚持自己的信念,“虽九死其犹未毁。

”哪怕是身陷囹圄27年,依然斗志不减。

如果是普通人即使能挺过牢狱里的27个春秋,出来时也早已如槁木死灰了。

但曼德拉就是曼德拉,他入狱时44岁,出狱时已经71岁高龄。

监狱的岁月只是改变了他的容颜,在他的脸上刻下岁月的风霜。

而他的心却依然年轻,如一团火一样热烈的燃烧着。

出狱后的他积极投身自己未完成的事业,为南非的自由与平等努力奋斗,终于使南非废除种族隔离制度,迎来崭新的时代。

他的出狱不仅让饱受压迫的南非黑人们为之欢呼雀跃,而且也让全世界所有爱好自由与和平的人们深受鼓舞。

Beyond乐队有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光辉岁月》,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这首歌正是1988年黄家驹“今天只有残留的躯壳,从非洲归来为曼德拉创作的颂歌。

歌中唱到:迎接光辉岁月,风雨中抱紧自由;一生经过彷徨的挣扎,自信可改变未来,问谁又能做到。

”的确,除了曼德拉以外,谁又能做到呢?用北宋文豪苏轼的话说就是:“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曼德拉更让人佩服的一点就是他的宽容和博爱精神。

南非的黑人长期以来一直被白人当局压迫,在南非社会中地位最低下。

曼德拉本人也长期遭南非白人当局迫害和关押。

纪念“全球总统”曼德拉的作文1200字

纪念“全球总统”曼德拉的作文1200字

纪念“全球总统”曼德拉的作文1200字纪念“全球总统”曼德拉的作文1200字导语:2013年7月18日,95岁的老人生病了,全世界的人们都在为他祈祷,希望他能早日康复!是谁有这么大的魅力,能牵动全世界人的目光?他就是被誉为“全球总统”的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几篇题为纪念“全球总统”曼德拉的1200字。

供大家参考阅读。

希望喜欢。

纪念“全球总统”曼德拉7月18日,病情一度危急的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在病房中迎来95岁生日。

7月18日也是联合国“曼德拉日”,今年的主题是“行动起来;激发改变;让每一天都是曼德拉日”。

1990年初,时任南非总统的德克勒克,在白人一片“叛徒”的骂声中,宣布在南非废除种族隔离制度,并无条件释放曼德拉。

当年2月11日,曼德拉结束了整整一万个日夜的.囚徒生活。

随着曼德拉被释放,南非黑人的政治力量也被空前地释放出来。

在黑人政治势力中,由布特莱齐领导的因卡塔自由党与曼德拉针锋相对。

这被德克勒克政府所利用,其暗中支持因卡塔自由党的极端分子,让他们在黑人内部挑起冲突,以证明白人专制的正确。

当时,南非政治局势云谲波诡,利益冲突激烈,声望极高的曼德拉没有选择做一名推翻和打倒对立利益集团的“激进革命者”,而是选择了和平抗议和谈判。

从1992年开始,曼德拉代表的黑人政治力量与白人政府启动制宪谈判。

经过数月的唇枪舌剑,德克勒克政府终于做出妥协,当年12月,南非议会通过了过渡期的临时宪法,这也是南非历史上第一部体现种族平等的宪法。

1994年4月26日,南非历史上首次一人一票的大选举行。

曼德拉成功当选总统,创造历史。

“这场人类悲剧太过漫长了。

治愈创伤的时候已经来临,消除分隔我们的鸿沟的时刻已经来临,创建的时机就在眼前。

”在就职典礼上,曼德拉如是说。

在狱中度过了27年的曼德拉,率先放下了仇恨。

在种族隔离期间,橄榄球是白人专属运动。

曼德拉决定以体育赛事促进和解。

人物传记阅读:《曼德拉:死后被人们记住的极少数人之一》

人物传记阅读:《曼德拉:死后被人们记住的极少数人之一》

人物传记阅读:《曼德拉:死后被人们记住的极少数人之一》曼德拉:死后被人们记住的极少数人之一1990年2月11日,因为反抗南非种族隔离制度被监禁长达27年的曼德拉与妻子温妮手挽手走出监狱大门。

后来,曼德拉曾回忆起关押自己的牢房:“它的窗子面对着院子,高度与眼睛齐平。

我三步就能从牢房的一头走到另一头。

当我躺下的时候,我的脚和头都能触及水泥墙。

牢房的宽度大约有6英尺(1英尺约合0.3米),而墙的厚度却至少有2英尺。

”狱中的生活更让他难忘:每天早晨5点半起床打扫监狱、清洗马桶;早餐是“简直不是人吃的”玉米粥;隆冬时节还要在冰冷的院子里列队而坐,在看守的监视下将石头敲碎,一直干到中午,不能挪窝也不能和旁边的人说话;午餐吃完煮玉米后,还得劳动到下午4点,然后快速用冰冷的海水冲个澡;晚饭是玉米片粥,有时会有少量的胡萝卜、卷心菜,每隔一天会有一小块软骨肉;晚上,不能进行任何读书、学习活动,只能在一盏40瓦的灯下,躺在没有被褥的床上睡觉……然而,漫长艰苦的牢狱之灾不仅没有打倒曼德拉,反而成就了他。

狱中没有书籍,他就锻炼记忆力;他热衷于与人辩论,让自己的思维变得更加缜密。

不仅如此,他还认识到,监狱是南非的一个缩影,自己若要在其中生存下去,就得和各种群体和谐共处。

于是,他努力寻找与其他党派囚犯的共识,他设法跟看守建立友好关系……长时间的狱中岁月,在曼德拉的身上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让他的思想逐渐有了深度。

1994年2月12日,南非历史上首次不分种族的总统大选拉开帷幕,75岁的曼德拉参与大选。

这次选举,他所属的“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获得新议会400个席位中的252个,曼德拉毫无悬念地成为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长达半个世纪的南非种族隔离制度正式宣告终结。

在总统就职仪式上,曼德拉做出一个震惊世界的举动:他请来当年罗本岛监狱的3名看守,向他们致敬,感谢监狱生活对自己的磨砺。

他说:“尊重过去的敌人,就是尊重今天的同胞。

”曼德拉就任总统后,没有增设任何打击报复白人的法令。

曼德拉观后感

曼德拉观后感

曼德拉观后感《曼德拉观后感》曼德拉,这个名字无疑是神圣而具有深刻意义的。

作为南非非洲国民大会(ANC)的领导人,他为反对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种族隔离政策——而奋斗了一生。

他的名字被永远地铭刻在反对暴政和追求平等正义的历史中。

今天,我有幸参观了纪念曼德拉的博物馆,并对他所代表的价值观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进入曼德拉博物馆的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曼德拉的雕像。

高大的身材,坚毅的眼神,仿佛在提醒着我们他所经历的一切挫折和奋斗。

走进博物馆内部,每一个陈列室都向我们诉说着曼德拉的故事和他所追求的理想。

通过照片、文件、文字和影像的展示,我仿佛可以穿越时空,亲临曼德拉挣扎奋斗的岁月。

第一件展品是曼德拉的一张狱中照片。

黑白的照片里,曼德拉的眼神坚定而深邃,似乎透露着对未来的希冀和对正义的追求。

这张照片无声地诉说着他在囚禁中忍受着多年的孤独和非人待遇,却从未放弃对平等和自由的信念。

他的坚韧和毅力令我深感敬佩。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曼德拉始终坚守着他的理想,不畏艰险地追求着他认为正义的事业。

沿着展览的路线,我看到了曼德拉写给妻子的信件。

这些信件不仅表达了他对妻子的深情,更展现出他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对自由的渴望。

被离家之痛折磨的他,在信中倾诉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这种深情厚意和无私奉献令我深受触动。

尽管他的亲情和家庭生活受到了冲击,但他从未因此倦怠,依旧坚守着对正义的追求。

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展厅中巨大的地图。

这幅地图上标着南非的各个地区,同时标注着种族隔离政策对不同族群的限制。

我用手指滑过地图上一条条被划分出的界线,心情沉重。

曼德拉将这张地图看做一种歧视和不平等的象征,他坚信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益。

他通过和平示威和反对种族隔离政策的斗争,鼓舞了无数人的勇气和斗志,为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整个博物馆通过展示曼德拉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对自由的不懈追求,向我传递出了许多深远的启示。

曼德拉的经历告诉我们,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要坚守信念。

缅怀曼德拉

缅怀曼德拉

缅怀曼德拉缅怀曼德拉新闻网中国香港著名摇滚乐队BEYOND曾经为曼德拉写过一首名叫《光辉岁月》的歌,以此用来形容曼德拉漫长曲折却又辉煌的过去再贴切不过。

在南非乃至全世界都在庆祝曼德拉国际日的时候,没有人知道这是不是曼德拉的最后一个生日,但高寿的曼老爹就象一座灯塔至今仍照耀着世界上每一个为尊严、自由和平等而奋斗的人们。

曼德拉的全名是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NelsonRolihlahlaMandela),他于1918年7月18日出生于南非特兰斯凯一个大酋长家庭,是腾布王朝( Th embu) 非长子家族的一员。

曼德拉是他们家族中唯一上过学的成员,他曾在福特哈尔大学、南非大学和金山大学就读过,并在监狱服刑期间获得了伦敦大学的函授法学学位。

曼德拉从1948 年起就开始积极投身政治运动,反对执政的南非国民党推行的种族隔离政策,并因此而遭到当局的拘捕。

南非政府先是在1962年8 月以"煽动”罪和"非法越境”罪判处曼德拉 5 年监禁,又在两年后以"企图以暴力推翻政府”罪判处他终生监禁。

曼德拉因此在监狱中度过了整整27 年。

这期间,曼德拉受到了非人的折磨。

在比勒陀利亚地方监狱中,曼德拉遭到单独关押,不能与人交流,而关押室中甚至没有自然光线,更没有任何书写物品。

曼德拉在罗本岛的狱室只有 4.5 平方米,由于是重犯他不能参加当时岛上的囚徒自发组织的足球联赛,甚至连看球都不能。

但这一切都没能击垮曼德拉的意志。

曼德拉在服刑期间坚持通过在牢房中跑步和做俯卧撑来锻炼身体。

在罗本岛时,他还时常作画,画一些铁栏杆外的风景。

1982 年被转到开普敦的波尔斯摩尔监狱后,他迫使狱方让他开了个小菜园子,在那儿他种了近900 株植物。

正是这种乐观、积极、坚强的精神让他笑到了最后,赢来了辉煌。

南非政府迫于国际政治压力,于1990年2月11日释放了曼德拉。

他随即前往约堡的索维托足球场,面向12 万人发表了著名的" 出狱演说”。

永不退却的斗士曼德拉

永不退却的斗士曼德拉

“永不退却的斗士”曼德拉视频:歌曲《光辉岁月》█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去世享年95岁南非总统祖马12月5日宣布,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因病医治无效,于当地时间5日20点50分去世,享年95岁。

祖马说,曼德拉是在约翰内斯堡的家中去世的,他“走得很安详”,他去世时,家人都在他的身边。

祖马说,“他现在安息了,我们国家失去了一个伟大的儿子”。

█囚徒的反抗曼德拉追忆铁窗生涯1990年2月11日,面带微笑的曼德拉以矫健的步伐和胜利者的姿态,迈出了监狱的大门。

经过27年的铁窗生涯,曼德拉向世人证明了他是一个从不退却的斗士2010年2月11日是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纳尔逊·曼德拉获释20周年纪念日。

当天,在当年关押曼德拉的监狱外,聚集了数千民众,他们以游行方式纪念这一重大日子。

另一个特殊纪念的方式是将于年内出版的曼德拉文集《与我自己对话》,这部长约10万字的文集由从未公开发表过的曼德拉原始手迹构成,主要讲述他46岁入狱至72岁出狱期间长达27年的漫长牢狱生活。

曼德拉在政界的成绩,很多人并不陌生。

但是他的艺术天赋却鲜为人知。

在27年的铁窗生涯中,曼德拉用木炭和蜡笔绘画来打发时间,渐渐形成了独特画风:线条简单、色彩丰富。

他最喜欢用画笔讲述自己的铁窗故事,但并不选用“黑暗、阴沉”的颜色,而是明亮轻快的色彩,以此来表现自己乐观积极的心态。

近日曼德拉的画作在纽约的非洲艺术品拍卖中展出,并可能拍出极高的价格。

在一幅名叫《狱中观望》的画作中,一根根监狱的铁栅栏占据了大部分画面,栅栏外的远处是开普敦的平顶山,画中还有曼德拉的亲笔签名。

在其他一些画作中,曼德拉还用幽默的风格表现了狱中生活的清贫。

禁闭、禁食成为家常便饭自从1944年加入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简称非国大)后,曼德拉花了大约10年的时间使自己成为非国大事实上的领导者。

最初白人政府没有意识到他的力量,而非国大也只是一个党派组织,所以他们只是因为权威遭受挑战而迁怒于他。

作文范文之曼德拉的事迹作文素材

作文范文之曼德拉的事迹作文素材

曼德拉的事迹作文素材【篇一:高考作文素材--永远的曼德拉】高考作文素材——永远的曼德拉“生命中最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

我欣赏这种有弹性的生命状态,快乐地经历风雨,笑对人生。

”曼德拉在自传《漫漫自由路》中写的这句话,道出了他人生岁月的真正光辉之处。

曼德拉逝世后,南非总统祖马宣布,南非将为曼德拉举行国葬。

全国将从12月6日起降半旗致哀,直至国葬结束。

一名英国外交人员说:“他是地球英雄,他的葬礼将是丘吉尔以来最大的国葬。

我想任何国家都会想要参与。

”祖马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时表示,“我们民主国家的创始人曼德拉离开了我们。

他现在安息了,我们国家失去了一个最伟大的儿子,我们的人民失去了一位父亲??这是我们最悲伤的时刻。

”“曼德拉为自由进行了不懈的斗争,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他的谦逊、爱心和人道精神赢得了人们的爱戴。

曼德拉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对人类的爱,他的品质正是我们所追求的。

”祖马呼吁南非人民继承曼德拉的遗志,建立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没有种族和性别歧视、日益民主和繁荣的公正社会。

酋长之子到革命斗士曼德拉在其自传《漫漫自由路》中写道,父母不识字,是虔诚的基督徒。

他幼年时受“风俗、宗教和禁忌”约束,放过牛。

曼德拉是家中唯一受过教育的孩子。

7岁时,他被母亲送到古努一所教会小学,老师给他起名“纳尔逊”。

9岁时,父亲去世。

曼德拉回忆,他当时感觉“无依无靠”。

不过,他似乎继承了父亲“叛逆性格”和“对公平的坚持”,为他长大后的斗争生涯留下烙印。

之后,母亲把他带到首领约金塔帕的“王宫”中,担任护卫。

曼德拉与约金塔帕的孩子们一起生活。

他回忆那段时光,首领待他如同亲生儿子,他感到自己如“王子”。

王宫中,他听闻先辈对抗英国殖民者的故事,萌发带领人们争取自由的想法。

23岁,曼德拉为逃避包办婚姻,逃往约翰内斯堡。

两年后,他开始在金山大学学习法律,与不同种族和背景的学生交往,既遭遇种族主义歧视,也接触非洲人争取自由平等的思想,燃起对政治的热情。

永远的曼德拉 于杰飞

永远的曼德拉  于杰飞

永远的曼德拉于杰飞于杰飞">永远的曼德拉于杰飞蔷薇-静语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因病医治无效于12月5日辞世,享年95岁。

噩耗传来,南非举国悲痛,世界同声哀悼。

1918年7月18日,曼德拉出生于南非东南部特兰斯凯地区的一个部落酋长家庭。

当时的南非到处弥漫着种族主义的血腥味,对种族隔离制度的强烈不满,在曼德拉心里种下了对平等和自由的渴望。

他决心,不以酋长身份统治一个受压迫的部族,而要以一个战士的名义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

怀揣着这个理想,1944年,年轻律师曼德拉加入了非洲人国民大会(简称“非国大”)。

1952年,借鉴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经验,曼德拉成功组织并领导“蔑视不公正法令运动”。

1953年,曼德拉在非国大会议上发表了《自由之路无坦途》的演讲,公开宣布非暴力反抗南非种族隔离制度。

然而,面对这份非暴力宣言,南非政府却选择了暴力回应。

在和平斗争无暴的情况下,1961年6月,曼德拉创建非国大军事组织“民族之矛”,以暴力对抗暴力。

1962年,曼德拉被南非政府以“煽动”罪和“非法越境”罪判处5年监禁。

“我已经把自己献给了非洲人民的解放事业。

我为反对白人统治进行了斗争,我也为反对黑人统治进行了斗争。

我怀有一个建立民主和自由社会的美好理想……如果需要的话,我也准备为它献出生命。

”这段演说是曼德拉在所谓的“叛国案”中的自我辩护。

1964年6月,南非政府以“企图以暴力推翻政府”罪判处正在服刑的曼德拉终生监禁,这年他45岁。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个判决足以摧毁一个人的意志,但对于曼德拉而言,斗争才刚刚开始。

罗本岛是南非最大的秘密监狱。

4.5平方米的狱室,勉强可以躺下,曼德拉在这里一待就是27年。

27年,曼德拉忍受了每天到采石场做苦工的折磨,忍受了惨无人道的羞辱和拷打。

漫长的监狱生活,曼德拉在孤独中苦苦思索。

“我对自己的人民获得自由的渴望变成了一种对所有人,包括白人和黑人,都获得自由的渴望。

”他意识到,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一样需要获得解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忘却与铭记——永远的曼德拉
河南省商城高中高二(9)班周静雅如果说忘却是黑空中皎洁如玉的明月,那么铭记就是天幕下熠熠生辉的星辰。

如果说忘却是苍穹下傲然矗立的橡树,那么铭记就是近旁与之根叶相触的木棉。

如果说忘却是春日里缤纷盛开的百花,那么铭记就是花丛中翩翩飞舞的群蝶。

通往梦想的路从来都是风雨兼程,曼德拉的一生是充满了忘却与铭记的一生。

他不断的忘却,忘却路途的艰辛,又不断的铭记,铭记梦想的方向,他的生命也在忘却与铭记中得以升华。

忘却人生的挫折,铭记心灵的坚守。

曼德拉的反抗,激怒了傲慢的南非当权者,于是,他们用残酷的牢狱之锁扣押了曼德拉整整27年!但他没有消沉,没有绝望,反而更加铭记内心的坚守。

因为他知道,如果一切只是等待,结果只能是自己变老。

于是,他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每天坚持锻炼,栽花种草静养身心,他将挫折凝成皓洁的明月,最终把梦想的星光洒满夜空。

忘却他人的伤害,铭记宽容的光彩。

曼德拉作为首位黑人总统登上政治舞台,招来了无数在位者的不满,但他没有退缩,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拔去了反对者的利剑,使政党间如橡树与木棉,相互扶持,相互依存。

忘却肤色的差异,铭记民族的统一。

身为一个黑种人,他深切的体会到种族歧视带来的痛苦,并空前的渴望人权的平等。

于是他站起来了,带着千千万万被不平等对待的南非黑种人的激愤,带着对和谐社会的殷切向往,最终,他成功了,他让南非的土地上百花与群蝶起舞,缤纷灿烂,和谐美满。

忘却不一定是抹去,铭记也不一定是种牵绊,只有忘掉困难,铭记梦想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曼德拉做到了,他在彷徨中不曾绝望,迷茫中不放弃理想,穿越了漫无边际的黑暗,最终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荣光。

(语文老师程祖典)2014.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