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热管式抽油杆柱吸收地热加热井筒技术

合集下载

井筒重力热管传热特性的研究

井筒重力热管传热特性的研究
WA N G S h u—y a n , C HE N G Q i n g —l i n , H A N Ho n g—s h e n g , WE I L i —x i n , L I U Y o n g — j i a n ( S c h o o l o f P e t r o l e u m E n g i n e e i r n g , N o r t h e a s t P e t r o l e u m U n i v e r s i t y , D a q i n g 1 6 3 3 1 8 , C h i n a )
mo me n t u m c o n s e r v a t i o n nd a t h e r ma l e q u i l i b r i u m, we s i mu l a t e t h e i n l f u e n c e o f t h e p ra a me t e r s s u c h s a he t c o n d e n s e d t e mp e r a t u r e,t h e h e a t p o we r ,t h e ma s s o f l i q u i d i f H e d i n he t h e a t p i p e,t h e l e n g t h o f t h e c o n —
i n we l l b o r e b y u s i n g g r a v i t y h e a t p i p e i s p r o p o s e d 。I t C a l l i n c r e a s e t h e t e mp e r a t u r e o f t h e l f u i d a t t h e u p —

重力热管式抽油杆柱加热井简技术现场试验

重力热管式抽油杆柱加热井简技术现场试验

得 的热 量传递 给 油井上 部需 要加 热 的原油 , 能直 不
接套 用典 型热 管 的生产 经验 和处 理 办法 , 必须 根据 差别 再创 新热 管制 造工 艺 和应用 技术 J 。
收 稿 日期 :0 0 8 7 改 回 日期 :0012 2 10 1 2 1 08 基金项 目: 国家科技重 大专项 “ 提高稠油蒸汽驱效率技术 ” 2 0 Z 00 2— 0 ) ( 0 8 X 5 1 0 1
液传 给热 管 ; 在 油井 上 部 , 向上 流 动 的 产 出 液 而 当 温度逐 渐 降低 时 , 在井 筒 上 部 某 一 位 置处 , 出液 产
的温度 开始 低于 热管 内的介质 温度 , 热量 由热 管传
向产 出液 , 产 出液进 行加 热 。热 管吸热 部分 称为 对
是 一个 有 待确定 的问题 。 因此 , 用 的工质 是决定 适
缱 种
文 章 编 号 : 0 6— 5 5 2 1 ) 1一 l 1 0 6 3 (0 1 0 叭 7一O 4
第1 第1 8卷 期
2O1 1年 2月
重 力 热 管 式 抽 油 杆 柱 加 热 井 简 技 术 现 场 试 验
范 英 才 . 蒋 生健 王铁 强 刘 永 建 , , , ,
从 原理 上讲 属 于相 变 传 热 , 有 热 管 的特 性 , 际 具 实 上, 它本 身 与典 型热 管存 在着 巨大 差异 。为 了使抽
油杆 热 管能够 真 正运行 起来 , 将井 筒 下部从 油 藏获
环不 已 , 而将 热量从 井 底传递 到 井 口。 从
对 于重 力 热管 式 抽 油 杆 柱 而言 , 种 小 内径 、 这 超长 且充装 特殊 工质 的重力热 管 , 与典 型 的重力热 管不 同 , 其蒸 发 段和冷 凝段 的分 界 点 由各 种传 热 因

井筒电加热技术是解决高粘度、高凝固点、好含蜡稠油开采的有效方法

井筒电加热技术是解决高粘度、高凝固点、好含蜡稠油开采的有效方法

井筒电加热技术是解决高粘度、高凝固点、好含蜡稠油开采的有效方法
井筒电加热技术利用空心抽油杆代替实心抽油杆并下入整体加热电缆实现泵下及泵上的全程加热,解决了稠油举升困难、油管结蜡,光杆滞后等采油工艺难题。

华宁井筒电加热技术解决了高凝固点、高含蜡井开采难的问题。

高含蜡、高凝固点会造成井堵而无法正常抽吸,只得改为地层测试,开采难度很大,老友期间采油常规螺旋泵生产,经常出卡泵、抽油杆断脱的现象、生产时率很低。

采油了井筒电加热技术后可大幅改善工况。

井筒电加热技术对高含蜡、高凝固点、高粘度稠油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井筒电加热技术中空心转子螺杆泵过泵加热技术可以解决油稠进泵困哪的问题。

空心转子螺杆泵过泵加热技术实现了加热电缆越泵,泵上,泵下同事全程加热,达到了降粘稠吸、稠油加热降粘后顺利紧绷的目的。

空心抽油杆电加热技术解决了稠油热采斜直井稠油杆滞后严重的问题。

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原油粘度高、井斜等原因,造成抽油杆之后的现象经常发生,普遍存在生产时效低,吞吐周期短的问题。

针对斜直井生产中出现的这种问题,根据生产的具体情况,华宁采用了空心抽油杆电加热技术,有效了解决了光杆滞后的问题。

华宁井筒电加热技术工艺简单,施工方便,性能安全可靠,见效快,工作寿命较自控温伴热带长,而且全套设备可以多井次重复使用,是一项有发展前途的实用技术,并将继续朝着简便、安全、高效节能的趋势发展。

油井空心杆井筒中频节能加热技术的应用

油井空心杆井筒中频节能加热技术的应用

油井空心杆井筒中频节能加热技术的应用摘要:油田采油井(螺杆泵、抽油机、电泵)生产过程中,高凝、稠油井开发和井筒结蜡问题非常突出;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技术难题,采用交—直—中变频技术 ,通过改变加热的供电方式强化了集肤效应,提高电热转换效率,油井空心杆井筒中频节能加热技术已日臻成熟,达到降低单井电加热费用的目的,方便了日常生产管理。

中频电加热比工频电加热功率可降低 10~2 0 k W,平均节电率达到 28%。

关键词:高凝稠油井结蜡;集肤效应;中频节能加热;节能高效1 前言现在油田采油井(螺杆泵、抽油机、电泵)生产普遍采用掺水和定期热洗的办法,解决高凝、稠油井生产和井筒结蜡问题,投资高、能耗大,同时无论是掺水还是热洗都影响产量。

油井空心杆井筒中频节能加热技术的应用不仅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同时具有可控易控、时间短效率高、既促生产又节能的特点。

2油井空心杆井筒中频节能加热技术2.1中频电源的产生与优势空心杆电加热技术从开始应用到现在已有十几年的时间,这期间的大部分时间一直采用工频(50Hz)电源进行电加热。

由于工频加热电源具有设备简单、技术含量低,成本低和一次性投资少等优点,因此一直被广泛应用,但随着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石油开采成本逐渐增高,工频加热电源耗电量大、电能成本高这一问题就变得非常突出。

而采用中频(500~2000Hz)加热技术则可大幅减少耗电量,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同时高科技电力电子器件的飞速发展与进步,也为制造中频电源控制设备提供了特别有利条件。

因此,现在研究及推广油井空心杆井筒中频节能加热技术更具现实意义和经济价值。

2.2油井空心杆井筒中频节能加热技术装置该装置主要由空心抽油杆(包括变扣、终端器、短节、光杆、悬接器、防喷盒)、加热电缆、回路电缆、中频电源控制柜等几部分组成。

其正是在空心抽油杆内孔中穿入铜电缆并与空心杆体形成加热回路,通以不同频率的交流安全电压,利用内集肤效应在空心杆壁上产生的热能,通过热传导对油管内原油进行全程加热,降低原油粘度,改善其流动性,从而有效地开采高粘度、高凝固点、高含蜡原油。

空心杆井筒电加热技术

空心杆井筒电加热技术

空心杆井筒电加热技术联合石油技术(辽宁)有限公司是美国联合石油公司在亚太区成立的独资石油技术服务公司。

总公司位于美国德州休斯敦石油城,是专门从事石油行业以及与石油行业相关技术的高科技跨国公司,经营范围涉及石油开发、钻采、集输、石油设备以及相关技术的开发研究和现场服务。

一、概述空心杆井筒电热工艺技术是我联合石油技术(辽宁)有限公司的重点产品。

是拌热采油技术的一种,适用于稠油井、高凝油井和含蜡井的原油在井筒内举升过程中的加温降粘和清蜡工作。

该技术采用内集肤效应原理,是通过地面的电流整合,使空心杆壁产生热能,通过热传导对油井进行加热。

通过多年的现场实践与技术研发改进。

该技术趋于成熟,目前已经广泛运用于1000多口油井,并为多个油田开采作出了贡献。

二、工作原理空心杆电加热系统是在空心抽油杆内孔中穿入电缆并与空心杆体形成回路,通以不同频率的交流电,利用内集肤效应在空心杆壁上产生热能,通过热传导,对油管内原油进行全程加热,以提高油管内原油温度,降低原油粘度,改善其流动性,从而有效地开采高粘度、高凝固点、高含蜡原油。

集肤效应加热法(Skin Electrical Current Thermo SyS简e称 SECT 法,它是由日本氮气工程公司经理安藤政夫创造的,后来推广到美国、加拿大、意大利、印度尼西亚和韩国等国家,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传入我国,广泛应用于稠油的开采。

本系统所用电缆是铜制的,是线性电阻,而空心杆是属于铁磁质材料,产生的交流阻抗是非线性的,交流阻抗比直流电阻要大的多,电流沿着空心杆内壁流过,这是因为导线的电流与空心杆的电流方向相反,使两个相邻的导体中产生“接近效应”,使得电流驱向两导体之间。

因为电流是受磁作用的,在铁磁质的空心杆中这种作用要比在铜制导线中强的多(铁磁质材料的磁导率是铜的1000倍),所以电流明显驱向空心杆的内壁流过,实际上“接近效应”和“集肤效应”本质是一样的,所以可以说“集肤效应” 体现在空心杆的内表面。

重力热管自吸地热改善热采井井筒热损失研究

重力热管自吸地热改善热采井井筒热损失研究

重力热管自吸地热改善热采井井筒热损失研究李龙;李春生;朱兰【摘要】On the basis of the principle of gravity heat pipe decreasing heat loss in wellbore during thermal re covery and heat transfer of wellbore during oil production, calculation models of thermal energy engineering and heat transfer loss of wellbore were established and were used to calculate an example of testing wel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asured temperature of produced liquid is close to the calculated one, fractional error of which is 5.52%. The temperature of prod uced liquid inceases by 10℃ with gravity heatpipe in comparison with that of the regular wellbore, which could prove that gravity heatpipe is able to change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 fluids in wellbore. Gravity heatpipe absorbing geothermal energy is a new technology in oil production and can be applied to an extended extent in thermal recovery wells of heavy oil.%在深入探讨重力热管改善抽油井井筒热损失原理的基础上,结合井筒传热模型,建立了稠油热采井重力热管自吸热过程的热工计算及井筒热损失的计算模型.并结合矿场应用实例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井口产出液实测温度与计算值相对误差为5.52%,符合工程要求.热管正常工作后能将井口流体温度提高近10℃,在井筒中起到了平衡流体温场的作用.重力热管自吸地热采油技术是采油工程领域一项全新的探索,在稠油热采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1(011)008【总页数】5页(P1691-1694,1704)【关键词】稠油;热采;重力热管;热损失;传热【作者】李龙;李春生;朱兰【作者单位】东北石油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大庆,163318;东北石油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大庆,163318;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天然气分公司,大庆,1633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7.44;TP391在稠油生产中如何保持井筒内原油具有良好的流动性是采油工程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国内主要采取的空心抽油杆电加热技术及循环热流体等伴热采油方式,其缺点是能耗大、成本高,在生产运行中常出现电缆故障、电加热抽油杆故障及控制柜故障等复杂问题[1]。

地热技术调研

地热技术调研

体和岩浆等尚处在开发试验阶
段, 还极少被利用。
地热资源概述
油气盆地丰富的地热资源以及油田已有的基础设施、生产技术、储层资 料等条件,为地热能开发提供了新的机遇。 油田地热资源包含地压型热流体资源、联产型热流体资源等类型。 地压型热流体资源一般埋藏较深,此类储层通常为异常高压地层,含有 大量高温咸水(温度范围在90~200℃之间),并饱和有甲烷气体,因此这类 地压型热储中有热能、化学能(甲烷)和动能等3 种可利用的能量形式。 联产型热流体资源主要来自油井产出的高温热流体。油田产出水具有水
量多、热能总量大的特点,特别是进入高含水期的油田。
地热资源应用现状
国内外地热应用现状 地热能的基本利用可分为直接利用和地热发电两大类。
据2010 年世界地热大会统计,全世界共有78 个国家正在开发利用 地热能技术。27 个国家利用地热发电,同时,美国、澳大利亚、日 本等国家正在加强增强型地热系统的研究和试验。
油田地热资源开发技术
3、油田集输系统伴热地热利用技术 地热可为油田集输提供加热、伴热所需的热能,降本降耗,但是目前 该领域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是外输原油加热和罐体保温,地热水尾 水温度高。
油田地热资源开发技术
4、地热用于油井井筒保温技术
在油井中加入井内换热器,用地热水加热 井筒,对原油进行保温。井内换热器为套管 式换热器,装设在油井的上部,长度可以为 几十米到几百米。因为井筒由套管和油管组 成,可以直接取出套管加入井内换热器。加 入井内换热器后,从换热站出来的热水进入 井内换热器加热原油,原油在流动过程中会 吸收换热器内热水的热能,温度升高,粘度 减小,有利于原油的开采。
2011 年4 月,华北油田投产了国内首座利用油田产出液发电的中低温发电站, 采用双工质螺杆膨胀动力机发电技术,装机容量400kW。发电站所用热水来自留北 油藏8 口高含水井(含水97% 以上),温度为110℃,流量为2880m3/d。在满负荷 条件下,预计其年发电能力为270×104kW·h,每年可增加原油产量12000t,节约 燃料4100t。该地热发电站成为国内油田梯级利用地热资源的成功典范。

重力热管式抽油杆柱吸收地热加热井筒技术

重力热管式抽油杆柱吸收地热加热井筒技术
2� 刘永建1 �范英才1� 李 � 勇2�李 � 巍1
( 黑 龙 江 大 庆 �1 辽 宁 盘 锦 �1 1.东 北 石油 大 学 石 油 工 程 学 院 , 6 3 3 1 8� �2.辽 河 油 田 分 公 司 欢 喜 岭 采 油厂 , 2 4 0 1 0)
针 对 目 前 蒸 气 吞 吐 井 采 用 的 电 加 热 及 热 流 体循 环 工 艺 存 在 的 能 耗 大 , 运行成 本高及井 下作业复 杂等问题, � �摘 � 要 � 依 据热 管 原 理 , 将 机 抽 井 中 的 空 心 抽 油 杆 经 过 加 工 处 理 改制 成 具 有 高 效 传 热 功 能 的 重 力 热 管 , 形成利用抽 油杆柱吸收地 热加 热 井 筒 新 技 术 � 介 绍 油 井 现 场 制 造 重 力 热 管 式 抽油 杆 柱 的 操 作 工 艺 � 依据辽河油田3 口试验井资料分 析加热井筒新 技术 适 用 条 件 及 影 响 因 素 . 结果表明� 对 于 油 层 深 度 <1 油层流体温度为1 油 层 条 件 下 原 油 黏 度 <1 � 3 0 0 m, 0 0�1 2 0 �, 0 , 周 期 注 气 量 �2 在产液量2 P a�� 0 0 0m3 及 产 液 量 �1 5m3� d, 0 m3� d 以 上 的蒸 气 吞 吐 井 应 用 这 种 新 技 术 可 以 取 得 加 热 � 井 筒的 好 效 果 . 关�键�词� 蒸 气 吞 吐 �加 热 井 筒 �重 力 热 管 �空心 抽 油 杆 �吸 收 地 热 ( ) 中图分类号� TE 3 5 5� � � 文 献 标 识 码 � A� � �文 章 编 号 � 1 0 0 0 8 9 1 2 0 1 0 0 5 0 6 5 6 �1 �0 �0
1 �技术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 : 编辑 : 关开澄 2 0 1 0 7 0; 0 2 , 刘永建 ( 男, 博士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主要从事采油采气化学理论与工程方面的研究 . 1 9 5 5- ) 作者简介 : ·6 5·
大 庆 石 油 学 院 学 报 第 3 4 卷 2 0 1 0年
( 黑龙江 大庆 1 辽宁 盘锦 1 1.东北石油大学 石油工程学院 , 6 3 3 1 8; 2 4 0 1 0) 2.辽河油田分公司 欢喜岭采油厂 , 针对目前蒸气吞吐井采用的电加热及热流体循 环 工 艺 存 在 的 能 耗 大 、 运 行 成 本 高 及 井 下 作 业 复 杂 等 问 题, 摘 要 : 依据热管原理 , 将机抽井中的空心抽油杆经过加工处理改制成具有高效传热功能的 重 力 热 管 , 形成利用抽油杆柱吸收地 热加热井筒新技术 ; 介绍油井现场制造重力热管式抽油杆柱的操作工艺 ; 依据辽河 油 田 3 口 试 验 井 资 料 分 析 加 热 井 筒 新 技术适用条件及影响因素 . 结果表明 : 对于油层深度 <1 油层流体温度为 1 油 层 条 件 下 原 油 黏 度 <1 3 0 0m、 0 0~1 2 0 ℃、 0
] 1-9 1 0] , 近年来 , 人们依据热管原理设计并 初 步 试 验 了 一 种 新 的 井 筒 加 热 方 式 [ 按 照 李 菊 香 等 人[ 的观
因 为 该 技 术 提 出 较 晚, 所以存在很多问题急待解 点可称之为地热利用法或地热能自平 衡 井 筒 加 热 技 术 . ( ) ( 决, 如: 液池深度太深 , 液体处于过冷状态使热管可能失去沸腾条件 ; 蒸气 流 速 高 , 管径小使热管可 1 2) ( ) 能遭遇携带极限的屏障 ; 蒸气流动路径长 、 阻力太大使热管内蒸气可能难以流动到终点 . 针对以热管原 3 理为指导的加热井筒新技术现存问题 , 笔者结合辽河油田蒸气吞吐井实际 情 况 , 采 用 试 验 的 手 段, 研究利 用井上空心抽油杆柱制造热管的方法 , 并在分析应用效果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 确定加热井筒新技术的使 用条件 , 以形成一套重力热管式抽油杆柱吸收地热加热井筒新技术 .
在稠油井或高含蜡油井的产出液由井底流向地面井口过程中 , 由于散 热 降 温 致 使 其 黏 度 和 上 流 阻 力 近井口部位易出现产出液析蜡 、 滞留甚至堵塞 , 导致抽油机负 荷 过 载 , 影 响 油 井 的 正 常 生 产. 油 急剧增加 , 田现场解决此问题的办法是对井内流体加热升温 , 普遍采用电加热及热流体循环等工艺措施 , 可以取得好 的效果 , 但存在能耗大 、 生产运行成本高及井下作业工艺复杂等严重缺陷 .
发段 , 该温差由下往上逐渐减少 , 进入冷凝段之后 , 该温差又逐渐增大 . 因 此, 可用于井筒加热的由空心抽 油杆柱制成的重力热管在井下不同深度处通过油管壁面的热流密度是不同的 . 另外 , 由空心抽油杆制成的重力热管 , 其超长特性是在热管研究和 应 用 领 域 未 曾 遇 到 的 新 问 题 , 不仅 其内部工质的两相流可能遇到各种难以克服的阻力和障碍 , 而且热管内部填充 的 工 质 本 身 会 承 受 由 其 自 在这样高的压力下 , 工质能否产生沸腾和蒸发还有待于确定 . 因此 , 适用的工 重而产生很高的静液柱压力 . 质是决定技术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 . 在采油工程领域用空心抽油杆制成重力热管 , 虽然从原理上讲属 于 相 变 传 热 , 具 有 热 管 的 特 性, 但实 它本身与典型热管存在着巨大差异 . 为了使抽油杆热管能够真正运行 起 来 , 将井筒下部从油藏获得 际上 , 的热量传递给油井上部需要加热的原油 , 不能直接套用典型热管的生产经验和处理办法 , 必须再研究新热 管制造工艺和应用技术 .
2 制造工艺
结合辽河油田欢 1 欢1 介绍在油田现场制 2 7-2 6-3 4、 2 7- 莲 H 4和 齐 1 0 8-2 0-2 6 等 3 口 试 验 井, 造超长抽油杆热管实施工艺 . 2. 1 管壳选择 管壳选用辽河石油勘探局总 机 械 厂 生 产 的 KGW 抽 油 杆 规 格 为 3 6-6 0 D Z 空 心 抽 油 杆. 3 8 mm×6 径长 2 欢1 空心抽油杆下深为 7 每根空心抽油杆长 8 m, 共 6mm. 2 7-2 6-3 4 井泵挂深 7 8 0m, 7 0m, mm, 需空心抽油杆 9 欢1 6 根和 1 根空心光杆 . 2 7- 莲 H 4 井及齐 1 0 8-2 0-2 6 井所需空心杆数量各为 1 3 3根. 2. 2 工质确定 选用东北石油大学和辽河油田欢喜岭采油厂联 其填 合研制的 A 液作为抽油杆热管填充用 的 工 质 , 充率为 1 见表 1. 0% ~2 0% , 2. 3 施工设备 油田现场制作重力热管式抽油杆柱所需施工设 备主要包括杆柱顶端密封连接装置 、 注工质装置及抽真空装置等 . ( ) 顶端密封连接装置 . 顶端密封连接装置由专用阀门 、 不锈钢管 、 不 锈 钢 三 通 及 不 锈 钢 变 扣 组 成, 为 1 山东阜宁石油机械加工厂生产 . 针形不锈钢单向注气阀门包括 1 个角阀和 2 个直阀 , 其耐压为 2 无 0 MP a . 缝不绣钢三通 3 个 , 内径为 1. 无缝不锈钢管 4 根 , 总长为 1 内径为 1. 不锈钢变扣 1 个 , 2 7c m. 0c m, 2 7c m. 长为 2 其一端为外螺纹 G 外径为 1. 另一端为内螺纹 G 内径为 1. 0c m, 1型, 2 7c m, 1型, 2 7c m. ( ) 灌注工质装置 . 灌注工质装置由计量泵 、 工质储罐 、 压力表及耐压软管组成 . 主要部件是计量泵 , 型 2 -3 3 号为 M 德国普罗名特流 体 控 制 公 司 生 产 . 每小时最大注入量为5 最大注 a K r o T Z K a计量泵 , 5×1 0 m, 入压力为 1 计量泵在应用之前要经过标定 . 6. 8 MP a . ( ) / , 抽真空装置 . 采用真空泵抽真 空 , 其型号为2 抽 气 速 率 为 2L 极 限 真 空 度 为 6× 3 X-2 旋 片 式 , s a . 1 0 P 2. 4 施工工艺 在确定井号及抽油泵下入深度后 , 采油井现场制造重力热管式抽油杆柱的施工工艺 : ( ) , 筛选和清洗空心抽油杆 , 然后逐根进行密封试验 . 密封压力 ≥1 保持 1 1 5 MP a 0m i n 无渗漏 . ( ) 下抽油泵 . 泵上接 1~2 根实心杆后 接 空 心 抽 油 杆 , 并 将 此 抽 油 杆 记 为 1# 杆 , 依次往上接入的空 2 …, 心抽油杆记 为 2# 杆 , 空心杆丝扣端面抹密封胶后再逐根连接, 直到接到设计长度( 根 3# 杆 , n# 杆 . 数) 为止 . 所用密封胶为东北石油大学和辽河油田欢喜岭采油厂联合研制 . ( ) 安装顶端密封连接装置 . 将连接完好的空心抽油杆柱下放到驴头下 止 点 , 将其悬吊或坐牢在油井 3 井口上 , 再使其与其他装置相连 , 组成一个抽真空 、 注工质的闭环系统 , 见图 1.
第 5 期 刘永建等 : 重力热管式抽油杆柱吸收地热加热井筒技术
图 1 井上重力热管式抽油杆柱抽真空注工质系统
) ( ) 开启系统的阀 1~4 见图 1 4 . ( ( ) , 真空度维持在 5~1 其值不 5 启动真空泵 将整个系统抽真空至所用设备的极限真空度 . 0m i n 之间 , 变方可进行下一步骤 . ( ) 关阀 1, 然后缓慢开启工质储罐阀 5. 6 ( ) , 关阀 7 4 然后停掉真空泵 . ( ) 启动注工质用计量泵 , 实时观察压力表值 <5~1 8 0 MP a . ( ) , , 缓慢开启阀 观察压力表值 当观察到空心杆出现瞬间结霜现象时 证明注工质开 9 1 0 MP a . <5~1 始, 这时开始计时 , 直到注工质达到设计量时为止 . ( ) 注工质结束时 , 先关闭工质储罐阀 5; 计量泵继续运行 2~3m 之后关阀 3. 1 0 i n 后停泵 , ( ) 卸开与真空泵连接处的软管丝扣 , 将软管此端甩到施工者下风口一侧 . 1 1 ( ) 缓慢开启阀 4, 放掉软管线路内全部残留工质 . 1 2 ( ) 卸掉与阀 3 相连接的全部注工质系统配件 , 阀 3 被卸掉其上的 手 柄 轮 后 留 在 空 心 杆 上 . 至 此, 重 1 3 力热管式抽油杆柱制作完毕 . ( ) 挂光杆卡子 , 抽油机起抽即可 . 1 4 利用空心抽油杆制成的重力热管吸收地热加热井筒技术 , 不需要改变稠油采油井现有的机抽系统 , 只 是将现有的空心抽油杆进行特殊工艺处理 , 再进行填充工质 、 抽真空 、 密封连 接 制 成 具 有 重 力 热 管 功 能 的 空心抽油杆柱 ; 然后将这个特殊功能管柱与常规加热技术同时接入机抽系统 . 这种技术的机抽系统结构简 单, 操作方便 , 成本低廉 , 无需维护 , 利用井下地热自行运转 .
·6 6·
-2
表 1 欢 1 2 7-2 6-3 4 等 3 口试验井热管工质充液量
井号 欢1 2 7-2 6-3 4井 欢1 2 7- 莲 H 4井 齐1 0 8-2 0-2 6井
3 容积 / 1 0-3 m
质量/ k g 4 6. 7 8 6 5. 2 4 6 5. 2 4
8 0. 7 1 1 2. 5 1 1 2. 5
1 技术原理
加热井筒技术是一种将热管传热原理应用到油井中的抽油杆上 , 将细 长 的 空 心 抽 油 杆 柱 改 制 成 重 力 热管 , 使其不仅在机抽系统中有杆柱基本用途 , 而且具有从下往上高效传热 功 能 的 技 术 . 油管中连续向上 ) 流出的产出液 ( 原油或油水 ) 既是空心抽油杆热管 ( 以下简称 “ 热管 ” 的热源又是冷源 . 在油井下部 , 当产出 液的温度较高时 , 其是热管的热源 , 热量由产出液传给热管 ; 在油井上部 , 当向上流动的产出液温度逐渐降 低时 , 在井筒上部某一位置处 , 产出液的温度开始低于热管内的介质温度 , 热量由热管传向产出液 , 对产出 液进行加热 . 热管吸热部分称为蒸发段 , 放热部分称为冷凝段 . 热管内的工质在蒸发段吸热气化 , 蒸气由蒸 发段流向冷凝段 , 流到冷凝段受到冷却使蒸气凝结成液体 , 这时热管放出热 量 , 并且凝结液再回流到蒸发 段重新吸热 , 这个过程循环不已 , 从而将热量从井底传递到井口 . 对于重力热管式抽油杆柱 , 这种小内径的 、 超长的且充装特殊工质 的 重 力 热 管 , 与典型的重力热管不 同, 其蒸发段和冷凝段的分界点不是人为控制的 , 而是由各种传热因素自行决定的 , 具有自适应自平衡性 . 不论是在蒸发段还是在冷凝段 , 热源或冷源温度与热管内温度的传热温差是随热管高度逐渐变化的 . 在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