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2我爱这土地培优练习新人教版 同步练习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我爱这土地练习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试题

2 我爱这土地1.给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注音。
(1)我也应该用嘶.( )哑的喉咙歌唱。
(2)这永远汹.( )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3)这无止息地吹刮.( )着的激怒的风。
(4)连羽毛也腐.( )烂在土地里面。
2.下列对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B.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C.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D.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3.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这个古村落依山而建,偏远宁静,仿佛远离城市喧嚣的世外桃源....。
B.总书记到某某人大代表团参加审议,他说,一个地方要实现政通人和....,安定有序,必须要有良好的政治生态。
C.家风是一种软约束,通过潜滋暗长....的影响,有效约束家庭成员的行为。
D.先不要着急,总有一天问题会水落石出....的。
4.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真正的道理是在行动中取得经验,再根据经验想出来的。
B.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C.不断繁荣兴盛的社会主义文化,为国家和民族铸魂,为党和人民事业聚力。
D.要真正打赢蓝天保卫战,需要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
5.班上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为营造气氛,请你为该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
(2)你们班参加歌咏比赛的曲目是《歌唱祖国》,请根据歌词说说选择这首歌曲的理由。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宽广美丽的土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
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我们团结友爱坚强如钢……(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长城谣席慕蓉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尽管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多少个隘口有多少次悲欢啊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蹲踞在荒莽的山巅冷眼看人间恩怨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写你不能成篇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有你千年的面容有你的云你的树你的风敕勒川阴山下今宵月色应如水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流进我不眠的梦中6.这是一首借景抒情诗,诗人所借的景物是______、______,所抒发的感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单元2我爱这土地基础练习新人教版 同步练习

《我爱这土地》基础练习一、基础积累1、填空。
《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我国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
最能点明主旨的诗句是“,。
”2、请用“\”和“·”划分、标注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和重音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3、《我爱这土地》一诗中,诗人写到“假如我是一只鸟”,“鸟”的形象与作者要歌颂的“土地”有什么联系?二、课内巩固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课文用一只鸟儿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喻,表达。
2.第二行“嘶哑的”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3.第三行中的“这”和第四行、第五行中的“这”所代表哪两种不同的情形?4.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这种表现手法叫象征。
写出诗中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象征意义:土地:河流、风:黎明:5.第六行中的省略号、第七行中的破折号、第十行中的省略号各代表什么意思? 6.诗中哪两句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的热爱之情?7.全文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参考答案一、基础积累1.艾青蒋海澄忧郁、悲愤(类似的答案也正确)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2.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3.从诗句“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可以看出诗人是借一只饱受磨难的“鸟”的形象表现自己的忧患意识,对多灾多难的祖国的博大深沉的爱。
在炮火连天、国运危急的时刻,一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鸟也要奋力抗争,用自己的歌喉发出不屈的声音。
诗人不由得联想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二、课内巩固1.诗人对祖国的挚爱2.不可以去掉;因为用“嘶哑的”更能表现出“我”对“土地”的深爱的程度,去掉了会影响表达效果。
3.第三行中的“这”代表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第四行、第五行中的“这”代表广大人民的反抗。
2020年 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2我爱这土地 同步练习(人教部编版)

2我爱这土地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大堰河甘甜的乳汁滋润.()了艾青的童年,故乡秀美的山水蕴育了他的才情。
他在《少年行》中深情地对乡亲们说:“双尖山保佑你们平安无恙,/等我也老了,我再回来和你们一起。
”他在《献给乡村的诗》中说:“我的诗献给生长我的小小的乡村——/bēi()微的,没有人注意的小小的乡村/它像中国大地上的千百万的乡村。
/它存在于我的心里,像母亲存在儿子心里。
”②土地、阳光、lí()明,艾青“用嘶哑的喉咙”为黑暗中的祖国呼唤“火把”,“常含泪水”把赞美诗呈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他的诗是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诗坛巨匠之一。
(1)结合语境,给加点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第①段第一个句子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3)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着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以及人民对未来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诗句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3~4题。
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938年11月17日3.下列对诗中“鸟”的形象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只是把自己假设成一只鸟,但这鸟正是诗人自己,假设是为了更好地抒情。
新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第一单元2我爱这土地练习

2 我爱这土地01积累运用1.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加点的词语注音。
(1)班主任最近操劳过度,说话声音都嘶哑(sī yǎ)了。
(2)每次喉咙(hóu lóng)痛,奶奶就说,泡点菊花茶喝喝就好啦!但是这个方法对我并没有太大作用。
(3)看着波涛汹涌..(xiōng yǒng)的大海,我竟然慢慢平复了心情。
(4)黎明..(lí míng)的光最让人感动,因为它从沉默的黑夜走过。
2.读语段,找出表述有误的一项(D)作为中国社会发展重大历史进程的见证人,作为一位诗人,艾青将他的名字、他的诗作深深地刻在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文化记忆中。
①在艾青的写作生涯中,“时代”问题始终徘徊着他思考的中心位置。
②翻读艾青那些流传甚广,“土地”与“太阳”的意象在其中灼灼发光。
在《我爱这土地》中,他深情地写道,“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这是苦难的中国。
然而,即使为她而死,羽毛也要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真实而朴素的诗行,是来自一个民族内心深处的声音……艾青说:“最伟大的诗人,永远是他所生活的时代的最真实的代言人;最高的艺术品,永远是产生它的时代的情感、风尚、趣味等最为真实的记录。
”可以说,艾青没有辜负他所处的时代,他的诗把个人命运融合到民族和人民的苦难和抗争中,传达了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汛和人民昂扬奋进的心声。
③“诗,永远是生活的牧歌”。
我想,这应该是诗人艾青留给我们的重要的精神遗产。
A.画线句子①用词不当,应将“徘徊”改为“占据”。
B.画线句子②成分残缺,应在“流传甚广”的后面加上“的诗篇”。
C.画线句子③标点符号使用不当,应将第一个句号移至双引号内。
D.文中“文化记忆”是个名词,同时是一个主谓结构的短语。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我爱这土地》培优练习新人教版

《我爱这土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我爱这土地(11分)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从全诗看,作者在诗中流露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2.本诗的开头作者为什么将自己假设成一只鸟?
3.品析下列诗句所包含的意义。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参考答案
1.诗中的土地突破了土地的本身的意义,上升到了象征祖国,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的深沉的爱,抒发了那个时代,为祖国的独立自由而奋斗献身的华夏儿女的共同心声。
2.用假设语句,以“鸟”为意象,生动形象,增添了诗歌的韵味,具有感染力,而且能够让人产生联想:鸟既如此,何况人乎?拓展了诗的意境。
3.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目睹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现实,对祖国爱得越深,心中的痛苦就越强烈。
2019-2020年 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2《我爱这土地》同步练习(人教部编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课《我爱这土地》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积累(共9题;共24分)1.给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sīhóu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哑 ________咙汹涌刮着腐烂【答案】嘶;喉;yǒng;guā;fǔ【考点】常用字字音,形近字字音,形声字字形辨析,形近字字形辨析,我爱这土地【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正确书写能力。
字音字形题目,注意多音字,同音字,音形近似字,仔细辨析字音和字形的细微差别。
难度大,涉及的知识点多,属于易错题目。
可以从词性、意义、用法辨别读音。
注意“ 嘶、喉”的偏旁部首。
故答案为:① 嘶;② 喉;③ yǒng ;④ guā ;⑤ fǔ 。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正确书写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
辨析字形要准确把握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注意辨析同音字字形、音形相近字字形、形声字字形、多义字字形等,书写注意规范。
“涌、刮、腐”的声韵母和声调,要和形近字区别开。
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淤滩:阻塞不通的沙滩。
簇新:极新。
B. 虔信:相信。
慰藉:欣慰。
C. 憔悴:枯萎衰败。
深邃:深远。
D. 荇藻:都是水生植物。
沐浴:泛指洗澡。
【答案】B【考点】词义理解,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我爱这土地,乡愁(诗)【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及运用能力。
解答此题,需要根据平时的词汇积累,,从词语的含义、对象、程度、范围、感情色彩等方面加以比较辨别。
此题中,B项,“虔信”是“恭敬而又可信任”的意思。
故答案为:B。
【点评】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文化是民族的根。
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我爱这土地培优练习新人教版91

《我爱这土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我爱这土地(11分)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从全诗看,作者在诗中流露了一种怎样的感情?2.本诗的开头作者为什么将自己假设成一只鸟?3.品析下列诗句所包含的意义。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参考答案1.诗中的土地突破了土地的本身的意义,上升到了象征祖国,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的深沉的爱,抒发了那个时代,为祖国的独立自由而奋斗献身的华夏儿女的共同心声。
2.用假设语句,以“鸟”为意象,生动形象,增添了诗歌的韵味,具有感染力,而且能够让人产生联想:鸟既如此,何况人乎?拓展了诗的意境。
3.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目睹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现实,对祖国爱得越深,心中的痛苦就越强烈。
1 大青树下的小学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
会写“晨、绒”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
教学重难点: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 [@~#*^]1.学生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预习课文。
2.教师准备好相关的图片、道具和生字词的卡片。
3.准备生字书写的多媒体演示。
[@~%^&]教学过程:一、举行“民族风情”展示会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
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视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同步练习:第一单元第2课《我爱这土地》

《我爱这土地》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sī( )哑hóu( )咙汹涌.( ) 刮.着( ) 腐.烂( )【答案】嘶喉 yǒng guā fǔ【解析】此题考查基础字音字形。
2.在下面句中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答案】?……【解析】此题考查标点符号,可按课文内容填写。
3.文学常识填空。
《我爱这土地》选自,作者,原名,号,诗人。
代表作《》,这首诗奠定了他诗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和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他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答案】艾青诗选艾青蒋正涵海澄大堰河——我的保姆【解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平时多积累。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清晨,参加长跑的同学们在操场上飞快地驰骋着。
B.在老师的教育和同学的帮助下,他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C.秋天的毕节是个美丽的季节,学校组织同学们去郊外秋游,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
D.为了防止再出事故,各个单位都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
【答案】D【解析】A.主谓搭配不当,将“驰骋”改为“奔跑”;B.动宾搭配不当,应将“态度”改为“成绩”;C.主宾搭配不当,将“秋天的毕节”改为“毕节的秋天”。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文化是民族的根。
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积淀着久远的岁月印痕;它________在春节缤纷的花炮中,________在京剧斑斓的脸谱中,________在书法醇美的墨香中,________在二胡悠扬的弓弦上,传扬在诗词浪漫的意境里。
A.绽放闪烁跳动飘散B.飘散绽放跳动闪烁C.闪烁跳动绽放飘散 D.绽放闪烁飘散跳动【答案】D【解析】选择词语时需结合具体语境。
6.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__云霞升起来了,从那重重的绿叶的缝隙中透过点点金色的彩霞,林子中映出一缕一缕的透明的、淡紫色的、浅黄色的薄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爱这土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我爱这土地(11分)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从全诗看,作者在诗中流露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2.本诗的开头作者为什么将自己假设成一只鸟?
3.品析下列诗句所包含的意义。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参考答案
1.诗中的土地突破了土地的本身的意义,上升到了象征祖国,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的深沉的爱,抒发了那个时代,为祖国的独立自由而奋斗献身的华夏儿女的共同心声。
2.用假设语句,以“鸟”为意象,生动形象,增添了诗歌的韵味,具有感染力,而且能够让人产生联想:鸟既如此,何况人乎?拓展了诗的意境。
3.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目睹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现实,对祖国爱得越深,心中的痛苦就越强烈。
《我看》测试
(时间:40分钟,分值:50分)
一、积累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
(6分)
枉.然()勃.发()谐.奏()飘逸.()挽.()摇曳.()2.填空(3分)
(1)“我看”领起的四句,描绘出一幅图画。
(2)“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中的“你”指,整首诗抒发了诗人之情。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4分)
A.我们的革命先辈,为了人民的利益,这些革命战士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B.不懂英文的张艺谋,用一部全英文对白的怪兽特效大片《长城》,证明了自己在世界上的国际价值。
C.你送来的材料已交给打印室,正在进行打印。
D.走进美丽的地中海公园,我禁不住驻足欣赏。
4.请按要求分别写出两句完整的诗句。
(8分)
春之美:
夏之韵:
秋之魂:
冬之味:
5.领起的四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4分)
6.第三节中的“你”指什么?(2分)
二、课外拓展
听歌
我听见了迷人的歌声,
它那样快活,那样年轻,
就像我们年轻的共和国
在歌唱她的()的青春;
就像早晨的()的阳光
因为快乐而颤抖在水波上,
春天突然回到了园子里,
花朵都带着露珠开放。
它时而唱得那样低咽,
像夜晚的喷泉细声飞射,
()的月亮从天边升起,
微风在轻轻地摇动树叶;
它时而唱得那样高昂,
像与天相接的巨大的波浪,
把我们从陆地上面带走,
带到()的蓝色的海洋;
然后又唱得那样温柔,
像少女的眼睛含着忧愁,
和裂土而出的植物一样,
初次的爱情跃动在心头。
呵,它这样迷人,
这不是音乐,这是生命!
这该不是梦中听见,
而是青春的血液在奔腾!
1.请将“辽远、不朽、圆圆、金色”四个词语填人诗中空缺处。
(4分)
依次是:
2.此诗抒写了自己听歌时的感受,但并没有说听什么歌,结合全诗,你认为诗人听的歌应该是什么歌?(4分)
3.诗人将听到的歌声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流程,并听声辨形,展开丰富的想象,推出了许多优美的意象,请具体说明是哪些意象?(6分)
4.本诗运用的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有什么好处?(6分)
5.下列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音乐是无形的,但诗人却用语言文字将其化为有形之物。
B.诗人以诗心去感应听到的歌,应该带着诗人全部的热情,全部的人生。
C.诗的最后一节说“这不是音乐,这是生命”,说明诗人将自己的生命融人了共和国的青春。
D.这首诗的风格细腻而华丽,在缠绵中含有一丝淡淡的忧郁。
参考答案
一、1.wǎngBó xié yì wǎn yè
2.(1)春回大地、万物勃发的图画。
(2)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对大自然的热爱。
3.D
4.示例:春之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夏之韵: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秋之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冬之味: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描绘了一幅温暖、美好、生机勃勃的图景。
6.指大自然和生机勃勃的万物。
二、1.不朽、金色、圆圆、辽远
2.诗人听到的应该是礼赞年轻的共和国的轻快歌声。
3.低咽、高昂、温柔;意象有“夜晚的喷泉、圆圆的月亮、巨大的波浪、蓝色的海洋、少女的眼睛、裂土而出的植物”等。
4.通感,诗人用大量的视觉形象来表现听觉感受,化抽象为具体,使听觉细致人微;色彩纷繁,充分展现了歌声全部的内容。
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