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干县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探析
林场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林场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林场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是指在林场和其周边地区发展起来的一种生产,生活和服务模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林场林下经济发展模式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资源利用和产业发展方式。
林场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林场被赋予了更多的功能和价值。
传统上,林场主要作为木材和矿产资源的采集地,但是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和对资源的合理利用,林场不仅仅是资源的提供者,更是生态保护者和旅游胜地。
林场的重要性得到了提升,成为一个综合性的资源开发利用区域。
林场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注重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产业的发展。
林场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生态环境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景点。
通过开发生态旅游项目,给游客提供绿色健康的休闲方式,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的增收。
林场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林场周边的土地资源得到了更好的利用,农田面积扩大,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也得到了提升。
林场林下的农业产业形成了一个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生态系统。
林场林下经济发展模式还注重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推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增强林场林下经济的竞争力。
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模式转型。
林场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融合了资源开发、旅游业、农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综合性经济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林场不再是单一资源的提供者,而是一个具有多重功能的综合性产业基地。
林场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的出现和发展,既满足了居民的生活需要,也有利于提升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当地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发展。
在未来,林场林下经济发展模式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和支持林场林下经济的发展,提升生态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各界也应该关注林场林下经济的发展,加大投入,共同推动林场林下经济模式的建设和完善。
浅谈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浅谈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作者:林涛来源:《现代园艺》2013年第02期摘要:林下经济作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新兴产物,在现代林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现代林业产业发展的主流形式之一。
该文概述了林下经济的概念、特点、主要模式,以及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并对林下经济的效益评价方法进行了解析。
关键词:林下经济;模式作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新兴产物,林下经济在现代林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现代林业产业发展的主流形式之一。
林下经济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林业生产的参与式林农复合经营方式,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增加农民收入、保护林业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等诸多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是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综合体现,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 林下经济的概念及特点1.1 林下经济的概念林下经济是以现有的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为基础,在不影响林木正常生长的前提下,借助林地特有的生态环境,在林冠下开展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
充分利用林下空间资源,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土地资源紧缺问题。
发展林下经济还可以改善生态涵养区(特别是山区)的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1.2 林下经济的特点1.2.1 林下经济是以林为主,集农、林、牧于一体的复合型共赢经济。
传统的农林间作和农果间作是以农为主,而林下经济则是以林为主,通过林下种植或养殖,能够促进林业产业从单纯利用林产资源向林产资源和林地资源结合利用转变,形成多维立体型的产业经济结构,将有限的林地资源“扩宽拉长”。
1.2.2 林下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农林业循环经济模式。
林下小气候能够增加空气湿度、防治病虫害发生,有利于林下动植物生长。
通过林下种养殖也能够改良土壤,提高肥力,达到以耕代抚的目的,促进林木生长、有研究表明,发展林下经济地区的树木生长量比一般林地平均高出15%~20%。
林下经济基本情况调研报告3篇

林下经济基本情况调研报告3篇林下经济基本情况调研报告第1篇发展林下经济是开发和利用好森林资源中非林木资源,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它涵盖林下、林中、林上等产业。
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空间环境条件,以林为主,建立林下种植、养植和森林景观利用相结合的立体林业经营模式,不断提高林地利用率和林业综合经济效益,对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延伸林业产业链,实现森林经营的良性循环,增强林业自身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林下经济基本情况位于市北部,是全省重点林业,国土面积1287.4平方公里,其中林业用地面积874.8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68%;森林面积833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64.7%。
曾获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全国百个经济林产业示范、全国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奖、全省林权制度改革先进等称号。
目前我各类经济林面积有16.8万亩,林产品加工企业4家,年总产值约为1.4亿元,涉及农户2300余户,有效的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
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是以林种模式为主,林养模式为辅。
根据2013年林业补充调查结果,我共有油茶林面积13.6万亩,其中本地油茶面积12.9万亩,高产油茶面积0.7万亩,主要分布于镇、巴邱镇、砚溪镇等。
本地油茶基本为50年代所造,树势衰退,加之管理不是很精细,多数产量偏低。
高产油茶为2010年才开始实施,属于初产期,产量也不是很高。
林苗模式主要是以乡土树种为主的花卉苗木产业,品种有香樟、杜英、火力楠、女贞等品种,升值空间不是很大。
地点以镇、金坪民族乡为主,种植主体以个体农户为主,规模较小,没有集中连片,难以形成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缺乏市场竞争力。
另有少量的楠木苗,主要集中在国有林场,但也是有价无市。
林果模式有杨梅、翠冠梨等,全杨梅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主要集中在镇、镇两乡镇,现巳全部达到丰产期,每年产鲜果4900吨。
由于杨梅鲜果不易贮藏的特点,产品销售以本地市场为主,因没有进行杨梅饮料、杨梅干等深层次加工来提高附加值,又没有专门的销售队伍来开拓销售渠道,往往出现丰产不增收的局面。
当前林下经济模式及其产业发展对策探究

当前林下经济模式及其产业发展对策探究【摘要】林下经济模式是指在森林内利用森林资源进行经济活动的模式,近年来备受关注。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林下经济模式的特点和现状,探讨了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情况与挑战。
随后提出了一些针对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对策,包括加强政策支持、促进科技创新等。
还探讨了林下经济模式的潜力和挑战,以及未来发展的建议。
结论部分指出了林下经济模式的发展趋势,对策实施的重要意义,并展望了林下经济模式未来的发展前景。
林下经济模式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林下经济模式、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对策、潜力与挑战、发展建议、发展趋势、实施意义、未来展望、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1. 引言1.1 研究背景林下经济是指在森林或林地中进行的各种经济活动,是一种重要的森林利用方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林下经济已经成为热门话题。
研究林下经济模式和产业发展对策,对于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提升林地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研究林下经济模式及其产业发展对策,不仅有助于探索提升林地资源利用效率的新途径,还能促进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传播和实践。
对林下经济模式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对于推动我国林业转型升级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1.2 研究意义林下经济是指在林木覆盖的土地上,利用林分下层的资源进行经济活动的模式。
研究林下经济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林下经济是一种资源有效利用的方式,可以有效促进林木资源的多功能利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林下经济能够为农民增加收入,改善农民生计,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发展林下经济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研究林下经济模式及其产业发展对策,有助于探索农村经济发展新路径,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推动乡村振兴。
深入研究林下经济的意义重大,有助于推动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当前林下经济模式及其产业发展对策探究

当前林下经济模式及其产业发展对策探究【摘要】林下经济模式是指在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基础上开展的一种经济活动模式。
本文通过对当前林下经济模式的特点及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林下经济模式的产业发展路径,并提出了发展对策建议。
通过对林下经济模式的产业发展案例进行分析,探讨了其可持续发展机制。
结合未来发展趋势和展望,指出了林下经济模式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机遇。
本文旨在为促进林下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林下经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关键词】林下经济模式, 产业发展, 对策探究, 特点分析, 现状分析, 发展路径, 建议, 案例分析, 可持续发展机制, 未来发展趋势, 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林下经济是指在森林覆盖的土地上开展的各种农业、畜牧业和林业活动,这种经济模式具有独特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
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林下经济模式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
在我国,林下经济模式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当前林下经济模式在实践中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如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生产方式落后、市场开拓困难等问题。
研究当前林下经济模式的特点及现状分析,探讨其产业发展路径,提出发展对策建议,进行产业发展案例分析,构建可持续发展机制,对于推动林下经济模式的发展,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效益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1.2 研究意义林下经济模式是指在森林覆盖的地区,利用森林资源进行经济活动的一种模式。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增强,林下经济模式逐渐受到关注和重视。
本文旨在探究当前林下经济模式及其产业发展的相关问题,分析其特点和现状,探讨其产业发展路径,提出发展对策建议,通过案例分析展示林下经济模式的实际应用情况,并探讨其可持续发展机制。
通过对林下经济模式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推动林下经济的发展,促进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多赢局面。
探索林下经济产业模式及效益分析和发展前景

探索林下经济产业模式及效益分析和发展前景作者:李智美来源:《农家科技》2019年第12期摘要:本文介绍了林下经济是一种典型的现代生态林业模式,它是借助林地的生态环境,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空间优势,在林冠下开展农、牧、草、药等多种项目的主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
通过优选林下经济新模式,可有效破解群众发展经济的瓶颈,对促进县域生态和谐和富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林下经济;产业模式;效益分析;发展前景一、综合优势1.政策科技扶持优势林下经济作为生态、高效、循环经济,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林下经济投资周期短,见效快,特色突出,既是长周期林业的重要支撑,也是农产品生产的必要补充,完全符合当前国家政策鼓励的低碳经济、生态林业的发展方向。
2.林地空间利用优势目前林地绝大部分处于闲置状态或单一种植模式,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优势。
随着国家对林业发展的重视及退耕还林政策的落实,林地面积将进一步扩大,林业对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贡献率日益凸显,林地优势更加明显。
3.生态良性循环优势(1)周期互补,增加效益林下经济周期短、投資少、见效快,有效地解决了林业收益周期过长的弊端,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益,实现了长短结合,优势互补。
(2)遮荫降温,减少成本传统庭院饲养方式因密度过高造成高温环境,影响畜禽生长,林下养殖则能降低禽舍内外温湿度,给畜禽营造较好的生长环境,降低了设施投入,节约生产成本,提高饲养效益。
(3)相互利用,互促共赢林下养殖可林木为畜禽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林木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聚集在林下形成林下动物的“天然氧吧”,适宜畜禽生长,增强肌体免疫力,减少药物使用量,可生产出更加绿色、健康、环保、风味独特的畜产品;畜禽的粪便与畜禽吃剩的草渣、树叶混合,快速分解后利于树根吸收,及时补充土壤养分;畜禽排泄物产生的氨气和呼出的二氧化碳,利于林木的光合作用,树木释放大量氧气,又利于畜禽生长,相互促进,实现良性循环。
林下经济模式及综合效益

林下经济模式及综合效益在当今的农业发展领域,林下经济作为一种创新且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正逐渐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和巨大的潜力。
林下经济,简单来说,就是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等多种产业的复合经济模式。
林下种植是林下经济的常见模式之一。
在树林下种植各类农作物或中药材,既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又能减少阳光直射,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比如,在林间种植一些喜阴的中药材,如天麻、灵芝等。
天麻的生长需要较为阴凉潮湿的环境,树林恰好能提供这样的条件。
种植天麻不仅不会对树木的生长造成影响,反而能借助树木的遮阴和保湿作用,提高天麻的产量和品质。
再比如,在林下种植蔬菜,如韭菜、生菜等,这些蔬菜对于光照的需求相对较低,在树林的庇护下,能够减少病虫害的侵袭,同时也能降低夏季高温对蔬菜生长的不利影响。
林下养殖也是备受青睐的一种模式。
林间广阔的空间为家禽家畜提供了良好的活动场所。
养鸡是常见的林下养殖方式之一。
鸡在树林中可以自由觅食,啄食青草、昆虫等,这样不仅降低了饲料成本,还能减少鸡的疾病发生率。
同时,鸡的活动有助于疏松林地土壤,鸡粪又能为树木提供天然的肥料,实现了生态的良性循环。
养羊也是不错的选择。
羊在林下吃草,能够控制杂草的生长,减少火灾隐患。
而且,羊在自然环境中活动,其肉质更加鲜美,市场价值更高。
除了种植和养殖,林下采集也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
在一些森林资源丰富的地区,人们可以采集野生的菌类、竹笋、野菜等。
这些天然的绿色食品在市场上颇受欢迎,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不过,在采集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合理采摘,不能过度破坏生态平衡,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森林旅游业则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对生态环境的追求而兴起的一种新兴林下经济模式。
依托美丽的森林景观和丰富的生态资源,开发建设森林公园、露营基地、生态农庄等旅游项目。
游客可以在这里呼吸新鲜空气,欣赏自然风光,体验农事活动,享受休闲时光。
林下经济与经济林产业的发展探讨

林下经济与经济林产业的发展探讨作者:凌传军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第02期林业是社会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保护并扩大森林资源不仅能够促进林业经济的向好向快发展,还可以修复和完善生态环境。
我国是林业大国,植树造林从来都没有间断过,经济林的造林工程项目更是遍地开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大贡献。
在新的发展阶段,国家对林下经济和经济林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调整林业发展结构,研究探讨符合时代需求的林下经济和经济林产业发展方向。
一、林下经济与经济林产业发展现状自从工业革命取得成功以来,工业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已经意识到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性并且也采取了相关的措施,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通过保护森林,利用好大自然的生态修复和净化功能。
我国是森林资源总量较大的发展中国家,保护森林资源、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响应世界环保号召,也符合国家关于林业发展的政策。
从目前实施的林业发展规划来看,生态林建设和保护,利用既有森林资源发展林下经济并完善、丰富经济林产业已经成了林业发展的主要内容。
大部分林区都在调整林业经济结构开启转型升级的新篇章,先行试点的林区已经取得了林下经济发展的首要成果。
伴随着我国第三产业的快速崛起,生态观光旅游带来的林业经济发展新模式正在完善和壮大经济林产业。
二、促进林下经济与经济林产业向好发展的有效措施林下经济虽然一直以来都伴随这林业经济的发展,但是一直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基本处于边缘化的状态。
尤其是在经济林为主导的林区,长期以来都是把速生用材林建设和管理作为林业经济的重心,导致了部分林区的成林面积逐步减少的同时也破坏了生态结构,引发了诸如水土流失、风沙肆虐等问题。
在我国社会经济格局全面调整的环境下,中央对林业发展规划也提出了明确方向,保护好青山绿水,发展好林下经济以及完善森林产业。
(一)用好国家惠林发展政策,统筹规划林下经济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农林人口占据主要部分,中央对农林业态的发展和扶持历来重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 20 h 2 0O m 红桔等经济林林 冠下套种车前子 , 一举获得 成功 。目前种植面积达 l0 h 2 O0 m , 平均 6 7 2 6 m 产量 10 g 5 k
左右 , 高产地块达 2 0 g 0 k 以上 , 总产 2 0 多 t车前子 已 50 。 成为该镇 引带农 民增收、 业增效 的支柱型特色产业 , 农 现在该镇 不但是著名 的“ 三湖红桔 ” 的原产地 , 也是 闻
名遐迩 的车前子之乡。
充分利用 自然资源 , 提高系统 的转化率 , 以促进林 、 、 种
畜、 牧业 的协调发展 , 从而取得 良好 的生态 、 经济和社会
效益。
林下经济的基本特点是 : 一多用 , 复合种 养 , 优势互 补 , 同发展 ; 共 劳动密集 , 投入少 , 效益好 ; 资源丰富 , 潜 力 巨大 , 前景广阔。 林下经济还有 3 突出特性 : 个 一是生 产模式的立体性。上面是茂密的林木枝叶 , 间种植适 林 生 的高效经济作物 , 地上可养成群的鸡 、 、 鸭 鹅或发展一 码整齐的食用菌。 二是产业结构的复杂性。 是将林 、 、 农 牧 等产业链条融合在一起共同发展 的复合高效的独特
2. . 2林下种植草珊瑚中药材 。草珊瑚是一种重要的中 2 药材 , 从草珊瑚植株 中提取 的浸膏具有广泛 的药用 、 保 健等用途 。黎 山林 场利用独特的地理 、 气候与土壤 , 在 杉木林 下种植草珊瑚 , 既不与农 、 争地 , 可提高林 林 又 地利 用率 。 目前 ,该场 已在杉 木林冠 下套 种草 珊瑚
根据新干县 自然条件、 地资源等实际情况 , 照 林 按 因地制宜 , 合理布局 , 突出特色 , 讲求实效 的原则 , 发 把 展林下经济与农业结构调整 、 农业产业化和建设社会主 义新农村 规划相结合 , 多角度 、 深层次地发掘林下经 济
2 1 年第 l 期 02 5
现代园艺
新干 县 林下 经 挤 炭 展 模 式 搽 析
谢小劲 t 罗小群 。
( 江西省新干县溧 江木材 检查站 3 1 1 ; 新干县林业局七琴林业工作站) 3372
摘 要: 根据新干县 自然条件、 林地资源等 实际情 况, 经广泛调研 , 从现有 成功技 术经验和市场发展前景 出发 , 探析 了新干县 林下 经济主要推广的“ 三种 类型五种模式” 并对全县林 下经济发展模式的科学实施提 出一些具体措施 。 ,
原理 ,完善整个林地生态 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
从上述 3个类型 中, 经多方 比较 , 筛选 出 5个模式 作 为最佳模式 , 纳入“ 十二五” 林业发展规划 。 2. . 1林下种植车前子中药材。新干县三湖镇属平原乡 2 镇, 无乔木林面积 , 但有灌木经济林 面积 26 h 2该镇 47m ,
22 多方比较 , . 确定模式
林下经济是借助林地的生态环境 ,利用林地资源 , 在林冠下开展林 、 、 农 牧等多种项 目的复合经营。 它使林 地既是生态保护带又是综合经济带 , 变林业 资源优势为 经济优势 , 使林 地的长 、 短期效益有机结合 , 大地 中、 极 增加林地 附加值 。林 下经济 系统是按照生 态工程 学的
21 广 泛调 研 , . 选择 类 型
22 .. 3林下种植茯苓 。 茯苓系常用大宗中药材 , 可食用亦 可入药。利用伐木后 留下的树蔸作材料去培育茯苓 , 可 以说是变废为宝 ,不但加速 了松树蔸木纤维 的分解 速 度, 而且可增 加有机肥含量 , 改善土壤结构 , 增加林农
收入 。2 1 年 , 0 1 全县利用松树蔸栽培茯苓进行试种 , 获 得成功 ,收获茯苓 60 00多 k ,成活率 达 7 %以上 , g 0 目 前, 接种茯苓 菌种 13 3 m , 万多蔸 。 3 . h 26 3 据测算 , 每蔸平 均产茯苓约 5 g 最高达 4 k )茯苓售价 约 1 /g k( 0g, 0元 k , 扣除成本( 每蔸 7 8 )可获利 2 0 —元 , 5 多万元 。 2. .4林下种植绿化小苗 。 2 新干县在造林 ( 下转第 2 页 ) 0
关.[ : - 林下经济; 式; 词 模 探析 ; 新干县
新干县位于江西省 中部 ,全县 国土面积 14 k 2 2 8m ,
的发展潜力 。经全县各地广泛调研 , 从现有成功技术经 验和市场发展前景看 , 主要推广以下 3 种类型。 211林禽类型。 .. 即在林下饲养鸡 、 、 鸭 鹅等禽类 , 尤其是 养鹅 、 养鸭深加工链条长 , 市场前景广阔。 21 . 2林药类型。 . 即在林下种植车前子、 草珊瑚 、 茯苓 , 特 别是种植 车前子 , 技术 简单 , 并且近 2 年市场波动较小 ,
1 3 m2 3h 。
产业结构。 三是管理服务的广泛性 。 林下经济在管理上 , 涉及林业 、 农业 、 畜牧 、 医药等多个相关部门 ; 在技术上 涉及到各类 专业技术 l 种 ; O 在生产上涉及千家万户 ; 在
服务上涉及产前 、 产中、 产后 3 个主要 阶段 。 2 林下经济发展类型和模式选择
收益能够得 到较好保障。
21 .3林苗类型。 . 即在通道绿化两侧林下种植罗汉松 女
多形式 、 多领域产业共同发展的道路。特别是林下经济 中的林下种植 和养殖业在新干县 已初显规模 , 成为林农
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 林 下经 济 的 涵义 和特 点
贞等绿化小 苗 , 这样 既可解决管护难的 问题 , 又提高 了 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山地面积 7 万 h 2是一个 “ 山一水两 分 田, . 2 m, 六 一分道 路和庄园” 的丘陵平原县。 自集体林权 制度改革以来 , 新 干县按照江西省委 、 省政府 《 于加快林业 发展决定》 关 , 策应 国家生态文 明建设和“ 内需 、 扩 保增长 、 调结构 、 上
水平 ” 的需要 , 结合新干实际 , 坚持“ 一提高 、 两调整 、 三 推进” 的发展思路 , 调整林业产业布局 , 走一条多层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