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控柴油机的认识
第一章柴油机电控技术简介

第二节 柴油机电控系统功能与组成
(七)柴油机电控系统的分类 ① ② ③ ④ ⑤ 电控直列泵式柴油机 分配泵式柴油机 单体泵式柴油机 泵喷嘴式柴油机 共轨式柴油机
第二节 柴油机电控系统功能与Hale Waihona Puke 成(七)柴油机电控系统的分类
① 电控直列泵式柴油机: 电控直列泵是在机械式直列泵的基础上嫁接了 一整套电子控制系统,最高130MP。
第二节 柴油机电控系统功能与组成
(四)柴油电控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
4.压力-时间控制方式
在后期开发的柴油机电控共轨式燃油喷射系统中,为降 低对供油压力的要求,喷油量的控制采用控制喷油压力 的方法实现,即喷油量的“压力控制”方式。 喷油器喷孔尺寸一定,喷油时间一定,控制喷油压力即 可控制喷油量;而在增压活塞和柱塞尺寸一定时,喷油 压力(即增压压力)取决于共轨中的油压,共轨中的油 压是由ECU根据各种传感器信号通过燃油压力调节阀 来控制的,所以将此种喷油量控制方式称为“压力控制 ”方式。在系统中,ECU根据实际的共轨压力信号对 共轨压力进行闭环控制。
第二节 柴油机电控系统功能与组成
(四)柴油电控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
1.位置控制式 这种控制系统结构简单,保留了传统的泵--管--嘴系统,对 原有喷油系统改装较少。它保留了原直列喷油泵和分配泵的 基本结构,只是在喷油泵上装有齿杆位移传感器和凸轮轴相 对曲轴的转角位移传感器和微处理器组成的控制系统,分别 对喷油量和喷油正时进行控制。 这种控制方式优点是,柴油机的结构几乎不需改动,生产继 承性好,便于对现有柴油机进行升级换代。 这种控制方式缺点是,控制过程比较慢,精度低,喷射压 力也难以进一步提高,无法改变原喷油系统中的喷油规律。
第一节 电子控制柴油机的原理和特点

定所需的最佳喷射压力,降低了部分负荷下的油 耗。
⑵精确地控制燃油喷油量。由电磁阀精确控 制喷油始、终点,循环喷油量变动小,各缸供油 均匀,柴油机工作稳定。
⑶可独立地控制喷油定时和喷油速率变化, 实现预喷射和多次喷射,可降低柴油机的压力升 高率,从而降低机械负荷,又保证良好的动力性 和经济性,同时满足低排放的要求。
传感器为电控单元ECU (核心)提供发动机当 前工况信息,电控单元对传感器信号进行分析, 根据预定的控制策略对执行器发出控制信号,控 制喷油量、喷油始点、增压压力、进排气阀x电控柴油机的共轨技术
RT-Flex柴油机排气阀的控制
工作过程:排气阀是由伺服油来驱动的,主机运行时,曲轴旋转带动伺服
排气阀液压 油油管
3个喷油器及 高压油管
RT-Flex 60 系列智能柴油机缸头部分 8
MC与ME起动空气控制比较
• MC柴油机
•
•
泄放管
ME柴油机
引导空气
•
• •
2021/5/31
电磁阀
来自传 感器
9
二、电控柴油机特点
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可靠性、具有各种不同 的操作模式(经济模式、排放控制模式、低负荷运 转模式)、完善的状态监测和控制系统。
4.完善的状态监测和控制系统 能在线对柴油机进行故障诊断、活塞工作和 燃烧可靠性的监测及对气缸注油的优化等。在线 监测柴油机运转状况,确保各缸负荷均匀,防止 柴油机超负荷,并在故障发生前能早期报警并启 动处理程序。 目前,船用智能低速柴油机的主要机型是瓦 锡兰公司的Sulzer RT-flex系列柴油机与MAN B&W 公司的ME系列柴油机。
电控柴油机课件

定期更换机油和机油滤清器
根据发动机制造商的推荐,选择合适的机油类型和更换周期。
清洗或更换空气滤清器
根据滤清器污染程度,决定清洗或更换新的空气滤清器。
检查并调整气门间隙
定期检查和调整气门间隙,保证发动机配气机构的正常运行。
注意事项和误区提示
使用优质燃油和机油
劣质燃油和机油会导致发动机性能下 降,增加磨损和故障风险。
量的精确调节。
03
EGR系统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探讨EGR系统对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能的影响,以及相应的优化ຫໍສະໝຸດ 施。DPF/SCR后处理技术
1 2 3
DPF(柴油颗粒捕集器)技术
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捕集柴油机排气中的颗粒物 ,降低颗粒物排放。
SCR(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
利用尿素水溶液作为还原剂,在催化剂的作用下 选择性地将NOx还原为N2和H2O,降低NOx排 放。
结构特点与优势
结构紧凑 电控柴油机采用集成化设计,减 少了传统机械部件的数量和体积 ,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适应性强 电控柴油机能够通过调整控制参 数适应不同油品和气候条件,提 高了发动机的适应性和可靠性。
高效节能
通过精确控制燃油喷射量和点火 正时,电控柴油机能够实现更高 的燃烧效率,降低燃油消耗和排 放污染。
电控柴油机课件
目录
• 电控柴油机概述 • 电控柴油机基本原理与结构 • 电控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 燃油喷射技术详解 • 排放控制技术探讨 • 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 • 电控柴油机维护保养建议
01
电控柴油机概述
定义与发展历程
定义
电控柴油机是一种通过电子控制系统 对柴油机的燃油喷射、进气、排气等 过程进行精确控制的发动机。
简述电控柴油机的优点

简述电控柴油机的优点
电控柴油机是一种由电子控制系统管理的内燃机,它采用先进的技术和创新的设计,具有许多优点。
本文将简述电控柴油机的优点。
1. 燃油效率高:
电控柴油机利用先进的燃油喷射技术,通过电子控制系统精确控制燃油的喷射时间和压力,使燃油充分燃烧,降低燃油的浪费。
相比传统的机械控制柴油机,电控柴油机的燃油效率更高,能够提供更多的动力并减少燃油消耗。
2. 排放更清洁:
电控柴油机采用了先进的排放控制技术,能够更加精确地控制燃烧过程,有效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通过电子控制系统的调节,可以在不损失动力性能的情况下降低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的排放,达到更严格的环保标准。
3. 动力输出更稳定:
电控柴油机采用了电子传感器和执行器,可以根据不同的工况和驾驶要求,实时监测和调整引擎的工作状态。
这种精确的控制可以提供更加稳定的动力输出,使驾驶更加顺畅和可靠。
4. 故障诊断与维修更方便:
电控柴油机的电子控制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各个传感器和执行器的工作状态,一旦发生故障,系统会发出警告信号并记录故障码。
这大大简化了故障诊断和维修的过程,提高了维修的效率和准确性。
5. 可配合其他系统实现更多功能:
由于电控柴油机采用了先进的电子控制技术,可以与其他车辆系统进行集成。
例如,电控柴油机可以与车辆的刹车系统、悬挂系统等进行联动,实现更多功能和增加车辆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总结:
电控柴油机以其高燃油效率、清洁的排放、稳定的动力输出、便捷的故障诊断和配合其他系统实现更多功能的优点,成为现代内燃机领域的重要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控柴油机将继续不断发展和改进,为我们的生活和环境带来更多的好处。
柴油发动机电控系统—柴油机电控系统概述

二、柴油机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应用背景
• 日益紧迫的能源与环境问题迫使人们对越造越多的汽车进行严格的排放 控制和提出更高的节能要求;
• 每天频繁发生的交通事故,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极大的威胁,这对 汽车行驶的安全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计算机、新材料及新工艺等在发动机上的应用,已使 发动机的结构和性能焕然一新
时和喷油量。 • 独立控制喷油时间 • 燃油喷射能力加强 • 不能独立控制油压
第3页
一、电控技术的发展及优缺点
第三代,时间—压力控制式 • 利用电磁阀控制喷油正时和喷油量,高压泵控及
控制阀来控制喷油压力。 • 高压油泵供油 • 控制阀控制燃油压力 • 高压柴油存贮在共轨 • 电磁阀独立控制喷油
量、喷油正时和喷油 速率
第一章 认识柴油机电控系统
1.1 柴油机电控技术概述
第1页
一、柴油机电控技术的发展及优缺点
第一代,位置控制式 • 电子调速器替代机械式离心调速器 • 电机驱动油量控制套筒 • 控制油喷量 术的发展及优缺点
第二代,时间控制式 • 利用高速电磁阀的开启或闭合时间来控制喷油正
第7页
Cx Hy Sz + O2 + N2
CO2 + H2O + N2 + O2 + NOx + HC + CO + SOx + C
柴油 空气
主要排气成分 排气中的微量成分
微粒排放物( PM) 可见污染物排放
柴油机:主要是 NOx, PM 第5页
三、 柴油机电控系统的应用特点
• 电子装置运行精确 • 容易实现自动控制系统 • 电子装置能向车辆提供广泛的信息 • 电子部件比机械部件更容易装到发动机上 • 采用电子电路能够做到更高的集中程度 • 电子部件很少受原材料的限制,从长远看,电控发动机的成本将降
柴油机电控技术的介绍

第一章电控柴油发动机技术介绍1.1柴油机电控技术概述20世纪30年代就已经有了柴油乘用车,但早期柴油车的发展源于二战时期苏军T-34坦克的独特命运——由于T-34坦克采用柴油机,即使中弹也不容易起火,成为战场上的佼佼者。
现在的中国市场如同早期的国际市场,消费者谈到柴油车时,常常会笑言“柴油车最大的好处是不会着火”。
但随着柴油技术日益发展,人们越来越发现柴油机的无穷魅力:高扭矩、高寿命、低油耗、低排放,柴油机成为解决汽车能源问题最现实和最可靠的手段。
如今欧洲每推出一款新车都会配有柴油发动机的车型。
但一个不争的现实摆在了我们面前:随着能源危机,温室效应的逐渐增加,人们对动力性要求的提高,尽管电子燃油喷射已经被广泛使用,仅仅靠汽油车的解决方案不足以解决这些问题。
所以在汽车工业的腹地——德国一刻也没有停止对柴油发动机的研究。
即使在国内,目前采用柴油机也只有10余款,分别为捷达、宝来、奥迪、开迪、江淮瑞风等5款乘用车,福田冲浪、江铃陆风、华泰特拉卡、上海万丰、辽宁曙光等5款SUV。
瑞风柴油车所搭载的2.5升柴油机是引进韩国现代汽车公司D4BH 发动机,而一汽-大众的4款柴油乘用车均采用德国大众与博世公司合作的柴油机,这5款柴油乘用车全部是柱塞泵、泵喷嘴技术。
柴油机的优点是:省油、环保、动力强、经济、维修方便,只要解决缺点就具有更大的市场前景,而实现电控柴油机的方案现在看来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措施。
实现柴油控制有三条技术路线图,分别是单体泵、泵喷嘴和高压共轨。
目前主要的国际汽车配件供应商都在进行着柴油共轨喷射系统的开发,如:博世、德尔福、西门子、电装公司、VDO和玛格纳-马瑞利公司,它们是全球主要的共轨喷射系统供应商,而目前在国内生产共轨柴油喷射系统的还只有博世一家。
1.2柴油机电控技术中的三种技术:1.2.1单体泵技术德尔福在重型车上采用单体泵系统。
从成本上讲,国内的发动机从欧Ⅱ向欧Ⅲ升级时,如果采用单体泵,对发动机改动非常小,仅以外挂式的凸轮轴箱代替欧Ⅱ发动机的直列泵就可。
电控柴油机工作原理

电控柴油机工作原理
电控柴油机工作原理十分复杂,需要多个部件和系统的配合才能实现。
为了让柴油机能够高效工作,电子控制单元(ECU)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电控柴油机的工作原理简要描述:
1. 空气供给系统:电控柴油机的空气供给系统由进气道、空气滤清器和涡轮增压器组成。
通过进气道吸入的空气经过空气滤清器过滤后,进入涡轮增压器。
涡轮增压器通过加速和压缩空气,使其更充足,增加柴油机的动力输出。
2. 燃油供给系统:燃油供给系统向柴油机供给燃油,并控制燃油喷射的时机和量。
主要包括燃油箱、燃油泵、喷油器等。
燃油泵通过压力将燃油送入喷油器,喷油器则根据ECU的控制
信号将燃油喷射到燃烧室。
3. 燃油喷射系统:燃油喷射系统通过控制喷油器的喷油时机、压力和喷孔形状,实现燃油的精确喷射。
ECU接收多个传感
器信号,包括转速、负荷、氧传感器等,根据这些信号来确定喷油量和喷油时机,以提高燃烧效率和减少排放。
4. 其他控制系统:电控柴油机还包括其他控制系统,如点火系统、冷却系统、发电机系统等,这些系统通过ECU进行监测
和控制,以确保柴油机的性能和可靠性。
总之,电控柴油机通过ECU对各个系统进行精准控制,实现
了燃油喷射、空气供给、点火等过程的优化,提高了柴油机的燃油经济性、动力输出和环境友好性。
电控柴油机工作原理

电控柴油机工作原理
电控柴油机是一种利用电子控制技术来控制柴油机工作的一种发动机。
它基本原理如下:
1. 燃油喷射系统:电控柴油机采用电喷系统来控制燃油喷射过程。
电控柴油机的燃油喷射系统包括电喷油泵、喷油嘴和喷油控制器。
通过电喷油泵将燃油压力提高到所需的喷油压力,再通过喷油嘴将燃油喷入进气歧管或燃烧室。
喷油控制器控制喷油的时间、量和压力,以实现最佳的燃烧效果。
2. 进气与排气系统:电控柴油机的进气系统和传统柴油机相似,通过进气歧管将空气引入到燃烧室。
排气系统则将燃烧产生的废气排出。
3. 点火系统:电控柴油机不需要点火系统来点燃燃料,而是通过压燃的方式实现燃料的自燃。
4. 电子控制单元(ECU):电控柴油机的关键部件是电子控制单元。
ECU接收各种传感器的输入信号,包括发动机转速、
进气温度、进气压力和冷却水温度等信息。
ECU根据这些信
息计算出最佳的燃油喷射时间和量,并控制喷油控制器来实现精确的燃油喷射控制。
同时,ECU还可以监测发动机的工作
情况,并对其进行故障诊断和故障码存储。
总的来说,电控柴油机通过电子控制技术来精确控制燃油喷射过程,提高燃油喷射的精度和效率,从而实现更好的经济性和环保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位置控制系统不仅保留了传统的泵-管-嘴系统,还保留了原喷油泵中的齿条、滑套、柱塞上的斜槽等控制油量的机械传动机构,只是对齿条或者滑套的运动位置予以电子控制。
日本Denso公司的ECD-V1,德国Bosch公司的EDC和日本Zexel公司的COVEC等都属于位置控制的电控分配泵系统。日本Zexel公司的COPEC,德国Bosch公司的EDR系统和美国Caterpillar公司的PEEC系统等都属于位置控制的电控直列泵系统。
第三代共轨电控喷射系统
共轨式电控喷射系统改变了传统的柱塞泵脉动供油的原理,通过油锤响应、液力增压、共轨蓄压或者高压共轨等形式形成高压。采用压力时间式燃油计量原理,用电磁阀控制喷射过程,可以实现对喷射油量和喷射定时的灵活控制。
高压共轨系统被世界内燃机行业公认为20世纪三大突破之一,将成为21世纪柴油机燃油系统的主流。德国Bosch公司、日本Denso公司和英国Lucas公司都研制出了电控高压共轨系统,并开始小批量向市场供货。
(2)可变进气涡流控制
(3)可变配气正时控制
4、增压控制
5、排放控制
6、起动控制
7、巡航控制
8、故障自诊断和失效保护
9、柴油机与自动变速器的综合控制
讲授法、情景教学法;
多媒体课件、实物演示
20分钟
2、
初步训练
布置任务:喷油泵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分组讨论,小组交流:
将学生分成两组,每组15人;
各组依据布置的任务制定出项目实施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顺序;
五、压力控制方式
在后期开发的柴油机电控共轨式燃油喷射系统中,为降低对供油压力的要求,喷油量的控制采用控制喷油压力的方法实现,即喷油量的“压力控制”方式。
喷油器喷孔尺寸一定,喷油时间一定,控制喷油压力即可控制喷油量;而在增压活塞和柱塞尺寸一定时,喷油压力(即增压压力)取决于共轨中的油压,共轨中的油压是由ECU根据各种传感器信号通过燃油压力调节阀来控制的,所以将此种喷油量控制方式称为“压力控制”方式。在系统中,ECU根据实际的共轨压力信号对共轨压力进行闭环控制。
2、通过高压油泵上的压力调节电磁阀,可以根据发动机负荷状况以及经济性和排放性的要求对共轨腔内的油压进行灵活调节,尤其优化了发动机的低速性能。
3、通过喷油器上的电磁阀控制喷射定时,喷射油量以及喷射速率,还可以灵活调节不同工况下预喷射和后喷射的喷射油量以及与主喷射的间隔。第三代共轨电控喷射系统——典型系统
高压共轨系统由五个部分组成,即高压油泵、共轨腔及高压油管、喷油器、电控单元、各类传感器和执行器。供油泵从油箱将燃油泵入高压油泵的进油口,由发动机驱动的高压油泵将燃油增压后送入共轨腔内,再由电磁阀控制各缸喷油器在相应时刻喷油。
三代共轨电控喷射系统——喷射系统
预喷射在主喷射之前,将小部分燃油喷入气缸,在缸内发生预混合或者部分燃烧,缩短主喷射的着火延迟期。这样缸内压力升高率和峰值压力都会下降,发动机工作比较缓和,同时缸内温度降低使得NOX排放减小。预喷射还可以降低失火的可能性,改善高压共轨系统的冷起动性能。
1、传感器
(1)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
(2)反馈信号传感器
(3)燃油温度传感器
(4)其他传感器和信号开关
2、柴油机控制ECU
根据各传感器输入信号和内存程序,计算出供(喷)油量和供(喷)油开始时刻,并向执行元件发出执令信号。
3、执行元件
执行ECU的指令,调节柴油机的供(喷)油量和供(喷)油正时。
二、位置控制方式
课型
理实一体课
授课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与手段
时间
一、导入
清点人数、组织秩序,并导入项目课程。
清点人数、组织秩序,并导入项目课程。
导入提问:柴油机的工作原理
讲授法;
多媒体课件
5分钟
二、
教学实施
1、
资讯
组织学生进行电控柴油机运转的演示。
柴油机电控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位置控制、时间控制、时间—压力控制(压力控制)
5、控制涡轮增压。
6、适应性广。
三、柴油机电控系统的功能
1、燃油喷射控制
(1)供(喷)油量控制
(2)供(喷)油正时控制
(3)供(喷)油速率和供(喷)油规律的控制
(4)喷油压力的控制
(5)柴油机低油压保护
(6)增压器工作保护
2、怠速控制
(1)怠速转速的控制
(2)各缸均匀性的控制
3、进气控制
(1)进气节流控制
第二代时间控制系统
时间控制系统是用高速强力电磁阀直接控制高压燃油,一般情况下,电磁阀关闭,开始喷油;电磁阀打开,喷油结束。喷油始点取决于电磁阀关闭时刻,喷油量取决于电磁阀关闭的持续时间。传统喷油泵中的齿条、滑套、柱塞上的斜槽和提前期等全部取消,对喷射定时和喷射油量控制的自由度更大。
日本Zexel公司的Model-1电控分配泵,美国Detroit公司的DDEC电控泵喷嘴、德国Bosch公司的EUP13电控单体泵都属于时间控制系统。我国专家欧阳明高和丹麦Sorenson研制的“泵-管-阀-嘴(Pump/Pipe/Valve/Injector-PPVI)”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也属于第二代电控喷射系统。
第三代共轨电控喷射系统基本特点:
高压共轨系统利用较大容积的共轨腔将油泵输出的高压燃油蓄积起来,并消除燃油中的压力波动,然后再输送给每个喷油器,通过控制喷油器上的电磁阀实现喷射的开始和终止。其主要特点可以概括如下:
1、共轨腔内的高压直接用于喷射,可以省去喷油器内的增压机构;而且共轨腔内是持续高压,高压油泵所需的驱动力矩比传统油泵小得多。
项目教学法;
实物
5分钟
4、
项目检查
项目教学法;
实物演示
10分钟
5、
总结评价
对学生的表现和操作结果进行评价
项目教学法;
成果展示
10分钟
6、
项目考核
学生根据操作成果,自评、互评。
评价标准
考评项目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劳动纪律(10分)
工位整理(10分)
工单考评(20分)
工具使用(10分)
任务方案(10分)
三、时间控制方式
供油量的“位置控制”特点是用模拟量来控制执行元件工作,通过对喷油泵油量控制机构的定位来得到所需的供油量。不论采用何种类型的电子调速器,总是需要由部分机械装置来完成对喷油泵供油量的调节,也会降低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所以继供油量“位置控制”之后出现了“时间控制”。
1、转子分配泵的供油量控制
德国戴姆勒·奔驰公司利用Bosch公司的技术首先在世界范围内推出了采用新型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的4气门直喷式柴油机,并用于A、C级轿车上。日本Hino公司利用Denso公司的技术在新型K13C型柴油发动机和J系列柴油发动机上均采用了高压共轨系统,日本Mitsubishi公司也利用Denso公司的技术在重型柴油发动机上应用了高压共轨系统。
四、时间-压力控制方式
第二代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中最典型的是电控共轨式燃油喷射系统。在电控共轨式燃油喷射系统中,对喷油量的控制采用“时间-压力控制”或“压力控制”,用得最多的是“时间-压力控制”方式。
在该系统中,ECU控制供油压力调节阀使喷油器的喷油压差保持不变,再通过控制三通电磁阀工作实现喷油量和喷油正时的控制。电磁阀通电开始时刻决定了喷油的开始时刻,其通电时间决定喷油量。
课题
电控柴油机的认识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1、掌握电控柴油机的分类
2、掌握电控柴油机的结构
知识目标
1、掌握电控柴油机的分类
2、掌握电控柴油机的结构
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电控柴油机的分类
教学难点
电控柴油机的原理
教学准备
投影仪电控柴油发动机
在回油通道中安装一个有ECU控制的高速电磁阀来控制回油通道的开闭,也就实现供油量的“时间控制”。“时间控制”的转子分配泵取消了油量控制滑套和泵油柱塞上的回油槽(或孔)。
2、P-T喷油器的供油量控制
取消了原P-T燃油系统中结构复杂的调速器和喷油器中的计量装置,使燃油供给系统大为简化。
高速电磁阀关闭的时刻即是喷油开始时刻,高速电磁阀关闭的持续时间决定了喷油量。
第一代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主要以电控直列柱塞泵或电控转子分配泵为特征。
1、直列柱塞泵的供油量控制
“位置控制”的直列柱塞泵供油量控制装置一般采用占空比控制型电磁阀(简称占空比电磁阀)式或直流电动机式电子调速器。
2、转子分配泵的供油量控制
“位置控制”的转子分配泵供油量控制装置,一般采用转子式或占空比电磁阀式电子调速器。
特点:通过设置传感器、电控单元、高速电磁阀和相关电/液控制执行元件等,组成数字式高频调节系统,有电磁阀的通、断电时刻和通、断电时间控制喷油泵的供油量和供油正时。但供油压力还无法独立控制。
二、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优点
1、改善低温起动性。
2、降低氮氧化物和烟度的排放。
3、提高发动机运转稳定性。
4、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第一代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常规压力电控喷油系统)
特点:结构不需改动,生产继承性好,便于对现有柴油机进行升级换代。
缺点:系统响应慢、控制频率低、控制自由度小、控制精度不够高,喷油压力无法独立控制。
-第二代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高压电控喷油系统)
改变了传统燃油供给系统的组成和结构,主要以电控共轨(各缸喷油器共用一个高压油管)式喷油系统为特征,直接对喷油器的喷油量、喷油正时、喷油速率和喷油规律、喷油压力等进行“时间-压力控制”或“压力控制”。
任务实施时自我分配工作。
1、每组派出一名代表对电控柴油机的组成进行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