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预习学案、达标题设计
七年级语文预习学案

隐秘:
一瞬间:
训诫:
嶙峋:纳罕:小心翼翼:Fra bibliotek收敛:
一丝不苟:
忍俊不禁:
4、我是小小朗诵家
选择你读的最好的文章或段落,确、流利、有感情的读给大家听,并尝试给所读段落写一段导入语、过渡语或结束语,来展示你对所读文字的理解。
5、我的思考
把课文中有哲理的句子工整地抄在下面,并写下你的理解、思考,在小组内交流。
课型:
预习+展示
德州跃华学校导学案
年级初一学科语文备课人王辉审核人
课题第一单元:人生憧憬预习交流导学案时间编号
设计意图:
操作流程:
预习目标
1、通读本单元课文,初步感知内容。
2、掌握重点词语和文学常识。
3、掌握朗读技巧,提高朗读能力。
4、树立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信心和勇敢精神。
一、自主预习
①借助课外资料,认识四个作者:莫顿•亨特、小思、席慕容、宗璞。
莫顿•亨特:
小思:
席慕容:
宗璞:
②通读本单元课文,边读边划出重点字词,借助工具书完成注音或解释。
③美读课文,划出课文中语言优美或感情饱满的语段,有感情地朗读,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初步读出语气。
④再读课文,划出课文中有哲理的句子,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预习交流
1、我会读:
痴()想一瞬()间颤()抖聒()
课后反思:
头晕()目眩()啜()泣()屡()次
收敛()卑()微一丝不苟()迸()溅
忍俊不禁()仙露()琼()浆伫()立
盘虬()卧龙
2、我会写
yǐn mì()xuān téng()níng chéng()yòu huò()xùn jiè()āo tū()lín xún()kuān shù()繁mì()
七年级语文单元预习学教设计

单元预习课学教设计课标依据: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学情定位:七年级学生刚步入中学,与自然、社会有了较亲密的接触,基本具备了认识自然和社会的能力,对人生有了初步的理解,却不能很好地透过文字来感悟具体情境。
没有养成圈点勾画和自主查阅的习惯。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继续培养学生默读和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
文本解读:人生,是一个令人深思的话题。
初中生活开始了,同学们的人生翻开了新的页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这个单元的课文写的是作者对于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阅读这些课文,将引导学生体味人生,关爱生命。
这些课文,有现代文,有文言文;有中国作品,也有外国作品。
《纪念白求恩》通过论述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进而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植树的牧羊人》通过讲述牧羊人用双手把荒漠变成绿洲,使万人享受幸福生活的故事,表达了一种人定胜天的思想。
他的奉献精神和坚持不懈、乐观向上的生活观念相对于众生喧哗、唯利是图的现代社会,更具有现实意义。
《走一步,再走一步》记叙了“我”童年的一-次冒险和在父亲的帮助下一步一步战胜困难脱险的经历,告诉我们:困难和危险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不怕它,将它分解为一个一个的小困难,从眼前脚下做起,就能各个击破战胜它。
文章通过- 个故事生发出对人生的感悟,引出一个富有哲理的道理给人以启发和教益。
学习目标:1. 默读课文,了解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
2. 借助注释、工具书,识记生字词。
3. 默读文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学教重难点:学教重点:1. 默读课文,了解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
2. 借助注释、工具书,识记生字词。
学教难点:默读文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语 文 预 习 学 案 模 板

屏 障(
) 浩 荡(
) 臂 膀(
) 九曲连环( ) 狂 澜( )
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
2.相关背景:
逐步深入。
(1)、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 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7 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1939 年到 ⑵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五、迁移延伸(学为我用,提升自我!) 1、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 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学法指导:
预习过程
(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学习成功的先决条件!)
2、再次朗读: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齐读诗歌,共同赞颂黄河,歌颂伟大的中华民族!
3、本文向我们介绍了黄河哪些方面的知识?
4、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可是近世以来,黄河屡经泛滥,造成了若干破坏,你想对人们说些什么?以唤起人们对黄河 的保护?
(参考答案) 1、略 2、热爱祖国,热爱黄河,以自己是炎黄子孙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3 介绍了黄河流经地域,黄河流域的气候,黄 河流域悠久的历史以及以黄河流域为中心,不断向外发展等几个方面。 4、语言通俗,应有一定的震撼力。
预习检测:
一、过关预习
在大量朗读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并展示。
1.生字注音
⑴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气 魄( ) 哺 育( ) 山 巅( ) 澎 湃(
) 劈 开( )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
再次自由朗诵,将刚才的所得加以体会。
七年级-统编版-语文-下册-(市级)预习学案——第一课时

预习学案——第一课时(建议用时:15分钟)【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积累“憎恶、粗拙、震悚、霹雳、诘问、渴慕”等词语。
2.通过梳理典型事例和细节,把握阿长的形象特点。
3.通过勾画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了解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一、资料助读作者其人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
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毛泽东曾说:“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
后又因受守旧势力的排挤,作者不愿意想到目前,只能借回忆少年生活写点文章聊以自慰。
于是写出了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共十篇散文)。
本文是《朝花夕拾》的第二篇,回忆自己童年时期与家里女工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
关于阿长阿长,汉族人,鲁迅称她为长妈妈,是浙江绍兴东浦大门人。
她是鲁迅儿时的保姆。
长妈妈的夫家姓余,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叫五九,是做裁缝的,她有一个女儿,后来招进了一个女婿。
“长妈妈只是许多旧式女人中的一个,做了一辈子的老妈子(乡下叫做‘妈妈’),平时也不回家去,直到临死。
”鲁迅对长妈妈怀有深厚的感情,在《朝花夕拾》中,有好几篇文章回忆到与长妈妈有关的往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五猖会》中就有提到。
其中《阿长与〈山海经〉》是专门回忆和纪念她的。
其实,这个来自东浦的长妈妈身材矮小,周家原先的保姆个子高大,按周家工友王鹤照的说法:章福庆的妻子阮氏——“庆太娘”才是真正的长妈妈,只是叫惯了,也把东浦的那位叫长妈妈。
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
从长妈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1.读以上资料,用关键词法,提炼你认为需要掌握的重要信息。
(必做)2.你对鲁迅、阿长还有哪些了解?可以把补充的内容写在下面。
《细胞的生活》学生预习学案(任务单)

一、学习指南:
1、课题名称:《细胞的生活》
2、达成目标:课前通过阅读教材,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
(1)说明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明确细胞膜、叶绿体和线粒体的作用
(2)运用资料分析法,阐明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的道理。
(3)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种子燃烧后,剩下的灰烬是,烧掉物质是。
3.一般的说,细胞膜能够让进入细胞,而把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生活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或物质排到细胞外。可见,细胞膜能够控制。
4.细胞中的能量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将能转变成能,储存于它所制造的中。
线粒体:将有机物中的能转变为其它形式的能量,供细胞利用。
探究任务二:细胞核是控制中心
探究提升:
1.你如何用实验的方法区分树叶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
2.思考:莉莉发现,妈妈在用开水烫菠菜的时候,水变成了绿色,可当莉莉把菠菜放进凉水中的时候,水却没有变色。想一想,烫菠菜时水变绿的原因是什么?
3.细胞中的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4.为什么细胞核称为细胞的控制中心?
三、困惑与建议
3、课堂学习形式预告:
同伴互助--------疑难突破--------训练展示---------反思评价
二、课前学习任务:
请你阅读课本50~54页的内容,完成下列学习任务后拍照提交。
探究任务一: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1.细胞中的物质分成分成两大类:
⑴无机物:分子较,一般不含.如水、、等.
⑵:分子较,一般含碳。如、脂质、、等。
1.观看微课视频——《克隆羊多莉的诞生》,分析P53页“小羊多莉的身世”,回答:与多莉的身世有关的母羊有只,多莉的长相几乎与羊相同。通过这个实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们知道,细胞中的遗传信息存在于中。
初中英语预习课公开课教案

初中英语预习课公开课教案1. 认知目标:让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查找资料、概括信息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预习方法介绍:如何阅读课文、查找资料、概括信息。
2. 课文分析:对所学课文进行简要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分享预习成果、问答环节。
三、教学重难点1. 掌握预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查找资料、概括信息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预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预习方法:如何阅读课文、查找资料、概括信息。
3. 课文分析:对所学课文进行简要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就预习内容进行讨论,分享预习成果。
5. 问答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强调预习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教学策略1. 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完成预习任务的过程中掌握预习方法。
2. 运用合作学习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激发学习兴趣。
六、教学评价1. 学生预习成果展示:评估学生预习效果,了解学生掌握程度。
2.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程度,了解学生学习兴趣。
3. 学生问答环节表现: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提供所学课文的文本,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2. 资料库:为学生提供相关资料,便于查找和参考。
3. 教学PPT:展示预习方法、课文分析等内容,辅助教学。
八、教学建议1. 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 教师在课堂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及时解答学生问题。
3. 增加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
九、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掌握预习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进行中学语文课前预习学案的设计-4页文档资料

如何进行中学语文课前预习学案的设计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
在预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新的知识,就会竭力地运用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去了解、分析和吸收。
勾联和融汇就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一则有利于对旧知识的回顾和复习,乃至运用;二则有利于培养自觉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课前预习是学好语文的第一步。
一、编写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学案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预习的内容和方法的指导,主要是告诉学生学什么,学习的内容要明确指出并细化:如语文,要细化到多少个字词,需要查阅哪些资料,弄懂哪些问题等。
第二部分为自学检测,一般设计两道题。
这两道题是通过学生自学或向其他人请教可以解决的问题。
(二)编写要求1.要有针对性。
教师应充分估计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设计预习题目,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2.要有启发性。
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预习作业的设计应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3.要有趣味性。
教学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注意采用多种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情绪,并随着这种情绪体验的深化,产生进一步学习的要求。
二、指导学生进行预习(一)预习学案在上新的课前一天布置给学生。
(二)上课前或上课时教师要检查自学情况。
1.针对的检测题,检查学生是否完成了;2.根据检测题的完成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更科学地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三)课前和课后作业要形成一个整体,预习学案是作业的一部分,比课后作业更重要。
这就是说,课后作业要考虑到因为有预习学案后要减少一定的量,整体考虑学生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要把预习和复习整体纳入学习的全过程。
三、预习学案设计内容:《晏子使楚》(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一)教学内容分析课文记叙的是春秋齐国大夫晏婴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他,晏子进行了反驳,为自己和齐国赢得了尊重的故事。
初中教案标题怎么写好看

初中教案标题怎么写好看首先,教案标题应当遵循清晰明了的原则。
标题应当直接指向教学的核心内容,让教师和学生能够迅速把握教学的主旨。
例如,对于一堂关于“分数的加减法”的数学课,一个明确的教学标题可能是“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与实践应用”。
这样的标题直接指出了教学内容,让师生一目了然。
其次,教案标题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标题可以融入一些生动形象的元素,或者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实例来吸引他们的注意。
例如,在教授古文时,可以使用如“穿越时空的对话——解读《出师表》”这样的标题,通过“穿越时空”和“对话”这些富有吸引力的词汇,激发学生对古文学习的兴趣。
再者,教案标题还应体现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标题中,教师可以简要提及将要采用的教学手段或方法,以此引导学生预期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比如,对于一节科学实验课,标题“探索分子的奥秘——运用分子模型进行互动学习”不仅揭示了教学内容,还表明了教学过程中将使用的模型和互动方式。
此外,教案标题还应注重教学目标的体现。
标题中应当隐含或直接表述出教学所希望达成的目标,使学生对学习的结果有明确的预期。
例如,在音乐课上,一个旨在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教案标题可能是“倾听古典之美——巴洛克音乐的鉴赏与理解”。
最后,教案标题的书写格式也要美观大方。
标题应当使用规范的学术语言,避免口语化表达。
在格式上,标题应居中书写,字体要比正文大,并且可以使用加粗或者斜体等方式来突出。
必要时,可以添加一些颜色或图标来增加视觉吸引力。
综上所述,一个好的教案标题应当简洁、有吸引力、体现教学方法与目标,并且在书写格式上美观大方。
通过精心设计教案标题,我们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指导教学活动的开展,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高效和有成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习学案设计
§1.3《尺规作图》(2)
设计人:学校老师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会利用基本作图完成已知两边及夹角和已知三边作三角形.
2、通过作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作图训练学生的作图语言.
学习重点:掌握如何作三角形,作图时要规范的使用尺规,规范的使用作图语言,规范地按步骤作出图形。
学习难点:作图语言的准确应用,作图的规范与准确。
自学过程:
一、自学课本1.3《尺规作图》(2)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思考:已知三角形的哪几个元素就可以作出这个三角形?
2、利用你学过的基本作图,已知三边分别为a,b,c,如何作三角形?
已知::线段a,b,c a
求作:△ABC,使BC=a,AC=b,AB=c b
c
3、图1-29是以B,C为圆心,c,b为半径作弧在B,C所在直线的上方相交的情况,是否可能在BC的下方相交?如果可能,所得到的三角形与△ABC全等吗?为什么?
4、利用你学过的基本作图,已知两边及其夹角,例如已知a,c和∠α,如何作△ABC,使∠B=∠α,AB=c,BC=a呢?
a
c α
5、在上面的作图步骤中,分别用到了哪些基本作图?
二、预习检测:
利用尺规作图:
1、已知线段a,求作边长等于a的等边三角形。
a
2、已知线段a,∠α,求作△ABC,使∠A=∠α,AB=AC=a
a
α
达标检测设计
§1.3《尺规作图》(2)
设计人:学校老师
1、(3分)已知线段a,b,求作:△ABC,使AB=AC=a,BC=b。
a
b
2. (3分)已知线段a、b,求作:△ABC,使AB=2a,BC=b,AC=a.(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a
b
3、(4分)已知:∠1和线段a,求作:△ABC,使∠A=∠1,AB=AC=2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