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等农业院校园林植物绘画实验创新课教学
自然教育课程植物喷画教案设计

自然教育课程植物喷画教案设计教案标题:自然教育课程植物喷画教案设计教案目标:1. 通过植物喷画活动,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观察能力。
2. 帮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结构特点。
3.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结构特点。
2. 学生能够运用喷画技巧创作出具有植物特点的作品。
3. 学生能够欣赏和评价他人的作品。
教学准备:1. 植物喷画工具:喷枪、颜料、画板、纸张等。
2. 植物样本:花朵、叶子、树枝等。
3. 展示区:用于展示学生的作品。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植物,提问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结构特点。
2. 介绍植物喷画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实践操作:1. 分发植物样本给学生,让他们观察和描述植物的特点。
2. 教授喷画技巧:如何控制喷枪的力度、角度和距离。
3. 指导学生运用喷画技巧在画板上创作植物喷画作品。
4.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创作出有创意和个性的作品。
展示和评价:1.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展示区,让其他同学观看和评价。
2. 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他人的作品,鼓励他们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3.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这个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植物园或植物展览,加深对植物的了解和兴趣。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形成植物观察日记。
教学延伸:1. 将植物喷画作品与其他学科进行结合,如语文、数学、科学等,进行跨学科学习。
2. 组织学生参加植物喷画比赛或展览,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2. 在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 在展示和评价环节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职园林专业《园林花卉》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职园林专业《园林花卉》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作者:李香菊,金平国来源:《现代园艺·上半月综合版》 2015年第4期李香菊1,金平国2(1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生命科学系 331200;2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信息管理与资源系)摘要:《园林花卉》是高职园林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根据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采用体验式教学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真实或模拟的场景中去体验,让学生成为课程学习过程的主角,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园林专业;体验式教学法;《园林花卉》课程目前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矛盾,如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之间的矛盾等。
要破解这些矛盾,促进教育科学发展,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而体验式教学则是较好的方法之一。
1体验式教学法的内涵“体验”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即为亲身经历之意。
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体验式教学于1995年进入中国。
先后开展了体验式教学理念的梳理和研究 ,对于体验式教学理念在教学领域的应用主要在体育教学、外语口语的模拟情境教学、语文教学的作文和阅读教学中。
由于体验式训练适应了时代完善人格、提高素质和回归自然的需要,因此,使得众多教育工作者潜心于这种教学方式的研究,这种学习方式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新时尚,适应时代发展的新潮流,有利于培养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
2体验式教学法的原理据研究,人的学习过程分成两类:一是左脑式学习,另一类是右脑式学习。
左脑式学习就是老师传授很多现成的理论和知识,让同学们记熟会背;而右脑式学习则是强调身体历行的“体验”,就是从你亲身的感受中去学习及领悟。
农业院校中艺术学课程的改革与实践——以天津农学院花卉艺术学为例

农业院校中艺术学课程的改革与实践——以天津农学院花卉艺术学为例发布时间:2023-02-23T05:55:41.153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10月第19期作者:刘峄,梁发辉,刘海荣,史滟滪,刘慧芹[导读] 以天津农学院花卉艺术学专业为例刘峄,梁发辉,刘海荣,史滟滪,刘慧芹天津农学院园艺园林学院天津 300384摘要:以天津农学院花卉艺术学专业为例,对农业院校花卉艺术系列课程进行了探讨与实践,强化了课程间的融合,彰显了特色.通过优化高水平教学团队,构建科学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借助网络教学平台辅助教学,编写精品教材以及施行全过程考核模式,花卉艺术系列课程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关键词:艺术学;花卉艺术;改革;实践1.引言我国农业院校人文艺术类学科比重较低,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美育教育,但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正在凸显农业农村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及美学价值,美育教育不容忽视[1]。
部分农业类大学在开展艺术教育的过程中仅仅重视学生的理论素养却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毕业后无法更好地融入社会[2-3]。
为了更好的分析,我们以花卉艺术学为例进行研究。
插花、盆景、压花等课程是农业院校中园艺、园林等专业经常开设的涉及艺术门类的课程,也往往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生命感知的一门通识课程成为全校规模的选修课。
插花、压花、盆景作为单独的三门课程,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复,尽管各门课程侧重点有所差异,但也会浪费较多的教学学时.各门理论课程都重视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但忽略了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我们将几门课程合并,加强实践课程比例,这门课既是劳动教育课也是素质教育课,使学生在课程中各知识点融合贯通,更好的理解花卉艺术的应用价值[4-5]。
课程的整体设计目标为陶冶心灵,提高学生认识花、欣赏花以及玩花的水平,引导学生爱花、用花,致力于花卉艺术的传播,引导学生关注行业发展,自觉投身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小学美术《植物画》教案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小学美术《植物画》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植物、学习绘画技巧,并鼓励他们进行创作。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有以下几点感悟: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提高绘画技能,激发创作潜能。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符合教学实际需求。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使其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植物的美,提高对自然美的鉴赏力。
2.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通过观察、实践,掌握植物绘画技巧,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创作植物画。
首先,我发现学生在观察植物时,确实能够注意到一些细微的特征,但他们在绘画过程中,往往还是难以将这些观察到的特点表现出来。这说明我们在教学中还需要更多关注学生观察与表现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际操作和反复练习,帮助他们将观察到的植物特点转化为绘画作品。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意到学生在理论学习和案例分析过程中,对植物画的基本概念和绘画技巧掌握得还不错。但在实际操作中,他们依然会遇到一些困难。这说明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提高。
小学美术《植物画》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小学美术教材《植物画》章节,内容包括:
1.植物观察:引导学生观察校园或家庭周围的植物,了解其生长特点、形态结构及色彩变化。
高等农业院校植物生产类本科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

教学 模 式 。这与 科 学技 术 迅 速 发 展 的今 天 所 需 的 高 省 教育 厅 遴选 为江 西 省高 等学 校实 验教 学示 范 中心 。 素质 、 能力 的 创 新 型农 业 人 才 的 培 养 模 式 不 相 吻 中心 在 20 强 08年 1 又 遴 选 为 国家 级 实 验 教学 示 范 0月 合 。不少 高等 农 业 院校 因传 统 的 实验 教 学 不 能适 应 中心建设 单 位 , 为植 物 生产类 本 科专 业 实验 教学 的开 社会 、 济和科 技 的发展 已相 继 开始 进行 新 型实 验教 展 提供 了充 足 的实 验条 件及 良好 的实验 平 台 。 经 学模 式 的探讨 。针对 江西 农 业 大 学植 物 生 产类 本 科 基 于 良好 的实 验环 境条 件 , 20 在 09年度 , 西农 江 专业的实验教学现状 , 对创新教育模式下植物生产专 业 大学植 物生产 类 专业 本科 生发 表研 究 论文 8篇 , 获 业 实 验教 学改 革进 行探 讨 , 旨在 为培 养植 物生 产 类专 校级 优 秀毕 业论 文 2 1篇 , 1 论 文 和 作 品 在 “ 有 7项 挑 业 创 新型 实用 型人 才 提供 借 鉴与参 考 。 植物 生产 类本 科 专 业发展 现 状
高等 农 业教 育 ,00 77 6 —9 2 1. ,:76
H i e rc lu a gh r Ag iu t r lEdu ai n, 01 7 , 67 6 c to 2 0— 7: . 9
《园林美术》课程标准

《园林美术》课程标准适用专业:园林技术专业代码:410202(国标)学院(部):____________________执笔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3年3月一、课程基本信息 (1)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1)(一)课程性质 (1)(二)课程任务 (1)(三)课程设计理念 (1)三、课程目标与要求 (2)(一)课程目标 (2)(二)课程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课程结构与内容 (3)(一)课程结构与学时分配 (3)(二)课程内容与要求 (3)(三)课程思政实施要求 (5)(四)1+X证书内容融入 (5)五、学生考核与评价 (5)六、教学实施与保障 (5)(一)教学要求 (5)(二)教学方法 (6)(三)教学手段 (6)(四)教学资源 (6)(五)实训条件 (6)(六)师资队伍 (6)七、授课进程与安排 (6)《园林美术》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性质《园林美术》课程是园林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园林技术专业必不可少的专业基础类课程,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
景观设计手绘表现技法综合运用前导的空间造型与透视,绘制淡彩速写景观设计图,从本质来说,是设计表现的一种形式,是一种视觉语言。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奠定学生的专业储备,提升审美能力,掌握能表达描绘创作构思的基本功,是园林专业相当重要的先导内容。
本课程可作为景观设计、观赏园艺、环境艺术设计、城市规划等专业学生的学习课程,也可作为景观设计人员及手绘爱好者的学习内容。
(-)课程任务本课程是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而设置的,面向园林技术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园林公司,对从事设计、测绘、预算、业务、施工等人员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及素养起到支撑作用。
《植物基础》课程标准

《植物基础》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种植类、生物技术类等专业必修的一门先行专业基础课。
(二)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主要研究植物形态结构特点、生命活动规律和植物的应用,是种植类各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全面认识植物、学好各相关专业知识和开拓相关领域研究的重要基础。
课程教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针对园艺、园林、生物技术等专业的培养目标,坚持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穿插进行、有机结合。
通过重点讲授、认真观察、系统比较,使学生了解植物的形态结构、生长与发育的表现规律和本质,为后续有关课程(植物生理学、栽培学、生态学、土壤肥料学、育种学等),以及从事园林植物规划设计、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植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术。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适用于五年制农学、园艺、设施农业等专业(高职),规定总学时60学时,采用任务驱动式设计教学,每4学时连上,理论和实验穿插进行,实验项目12项,现场教学4学时,实训4天,在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完成。
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1、能理解该课程的性质、地位、研究范围和方法、学科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2、能理解植物基础的基本知识、主要概念和基本原理;3、会运用植物基础的基本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具体目标1、知识教学目标(1)能叙述出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其主要功能;(2)能用植物分类的基本知识识别植物界的各大类群;2、能力培养目标(1)会植物实验的一般技术(徒手切片、水装片的制作,生物绘图);(2)能利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解剖结构;(3)能进行植物分类与鉴定、会采集与制作植物标本,能准确识别当地常见植物。
3、素质教育目标(1)具有热爱自然、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2)具有热爱科学、勇于探索和敢于创新的精神;(3)具有严谨细致、实事求是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4)具有勤于动手、善于思考和不断进取的学习能力;(5)具有吃苦耐劳、忠于职守和乐于奉献的职业道德。
《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牧稿 日期 :09 0 ・0 20 —2 2
作者简介 : 国(97 )男 , 内乡人 , , 周俊 16一 , 河南 博士 河南科技学院园林学院副教授 。
18 0
周俊 国, 荣, 李桂 杨鹏呜 , : 园艺植物育种学》 程教 学改革的探 索 等 《 课
第2 期
种技术 、 蔬菜育种技术、 蔬菜种子生产与营销 、 植物组 织培养学等选修课来补充园艺植物育种学对各种园 艺植物具体育种方法的阐述, 这样不仅使园艺植物育 种学课程体系得到了加强和完善 , 更重要的是进一步 加深了学生对基本育种理论 的理解 , 取得了良好的教 学效果 。 ( ) 化课 程教 学 内容 , 二 优 突出教 学重点 如何使课程的教学内容贴近实际, 同时又能充分 反 映学科最新成 就及发展趋 势 , 们对 此做 了大量 的 我 有益探索 。在重点讲授 园艺植物种质资源、 引种驯 化、 杂交育种、 优势杂交育种等章节 的理论、 方法 、 技 术等内容的同时 , 不断补充学科发展前沿 内容 , 如抗 逆育种、 抗病育种 、 品质育种等, 使教学内容具有鲜 明 的实用性和时代性。在教学实践 中, 注重与其他课程 的协调 , 如在讲授园艺植物种质资源一章时, 对种质 资源的分类只作一般讲解 , 重点讲述不同园艺植物重 点种质资源的特性利用 、 种质资源拓展研究方面的内 容, 因为种质资源分类方面的内容在园艺栽培学课程 中已经做过重点讲解了, 而对重点种质资源的了解和 特I研究则是其它课程很少涉及的内容。通过这样 生 的探索与实践, 不仅使育种课程 的教学内容得到了优 化、 突出了重点, 更重要的是使教学质量得到 了显著 提高 。 三、 理论与 实际相结合 , 强实践教学 加 ( 引导 学生深入 市场和 生产 , 一) 开拓教 学思路 为了使育种与农业生产不脱节 , 让学生感到所学 知识的实用价值, 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 带着问题 , 到 市场和生产第一线去 了解问题 , 思考解决 的办法, 同 时了解《 园艺植物育种学》 在生产 中的作用及存在的 新问题。在课堂上 , 组织学生讨论 , 使学生之间广泛 交 流所 了解 到 的新 问题 及 目前 园艺 植 物 育种 的新方 法、 新品种推广应用情况等。这样学生在学习期间有 了针对 性 , 明确 了所需 掌 握 的重 点 , 增加 了学 生 学 习 的主动性 , 减少 了学 习 的盲 目性 。所 以在学 生进 行市 场和生产调查期间对他们提 出一些园艺植物的具体 育种手 段及应用 中注意 的问题 , 学生 带着 问题 去 了 让 解、 观察 、 现新 问题 。这样 , 发 上课 前学 生对 这 门课就 有了大致的了解 , 哪些需课堂上认真弄清楚, 哪些要 进一步通过 自 学再结合实验课等才能掌握。这样较 好地使理论与实 际得 以结合 , 提高 了学生 的观察能 力 , 了社 会适应能 力 , 增强 也锻 炼 了学 生社会 调查 、 写 调查报告 等能力 。 ( ) 强实验教 学, 二 加 培养 学生动手 能力 目前 , 本科教学 在提倡 “ 基础 , 口径 , 厚 宽 高素 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