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练习】《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浙教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同步习题: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同步习题: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一单元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剥.(bō)削挣.(zhēng)扎不屈不挠.(náo)B.复辟.(pì) 或.(huò)者辛亥.(haì)革命C.勉强.(qiáng) 企.(qǐ)图英.(yīng)勇事迹D.警惕.(cì) 侮.(wǔ)辱大肆.(sì)屠杀【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

B项,辟bì;C项强qiǎng;D项惕t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渴望撕毁撕杀不可磨灭B.妥协屠杀图钉繁荣昌盛C.松懈阴谋阴暗毫无疑意D.姿态决议抉择坚苦奋斗【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

A项,厮杀;C项,毫无疑义; D项,艰苦奋斗。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新中国 70 年,是一部、开拓创新的历史。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以“”的英雄气概,创造了“无边光景一时新”的历史巨变。

()。

自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历史舞台上,各种政治力量轮番登场,各种主义思潮纷纷亮相。

多少轰轰烈烈,多少慷慨悲歌,多少,依然未能改变江山飘摇、神州陆沉的悲惨命运。

诸路皆走不通了,中国共产党人历经艰辛探索,找到了一条新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辟出实现民族复兴的人间正道。

在纪念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的庄严时刻,再写历史新篇章,也将不变的深情与信仰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我爱你,中国!(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推陈出新气吞万里如虎前赴后继最终B.革故鼎新气吞万里如虎前仆后继最终C.推陈出新敢教日月换新天前仆后继终于D.革故鼎新敢教日月换新天前赴后继终于【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推陈出新”,指对旧的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出新的文化。

浙教版品社五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说课稿

浙教版品社五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说课稿

浙教版品社五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浙教版品社五下的一个课题,本课题主要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以及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简洁的文字,让学生了解到新中国成立的艰辛历程,感受到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历史事实的阐述,也有对人物事迹的描述,旨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新中国成立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新中国成立的历程、意义以及背后的英雄人物,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了解。

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为浓厚,尤其是对英雄人物的事迹,学生普遍感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学生的兴趣点,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知道新中国成立背后的英雄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分析新中国成立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2.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背后的英雄人物,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感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东方红》歌曲,引导学生进入新中国成立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新中国成立背后的英雄人物,分享自己的感悟。

4.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讲解,重点阐述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和英雄人物的事迹。

第1.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同步练习(解析版)

第1.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同步练习(解析版)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练习题一、夯实基础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剥báo削挣zhēng扎华侨qiáoB.复辟bì援yuán助不屈不挠náoC.勉强qiáng 侵qīn略不可磨mó灭D.警惕tì侮wū辱大肆sì【答案】:B【解析】: A 项“剥”读 bō。

C 项“强”读 qiǎng。

D 项“侮”读 wǔ。

2.下列各组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渴望新疆撕杀B.妥挟图钉屠杀C.唯一残酷决议D.姿态决择松懈【答案】:C【解析】: A 项“撕”应为“厮”。

B 项“挟”应为“协”。

D 项“决”应为“抉”。

3.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段空格处,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自己的议程中将要制定,制定,制定,制定,选举,选举,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的所在地以及采取和世界大多数国家一样的年号。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组织法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和国徽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国委员会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法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共同纲领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A .④①⑤③⑥②B .④①③⑥⑤②C .①④③⑤⑥②D .①⑤④③⑥②【答案】:A4.下列选项中,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这种全国人民大团结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我们战胜了美国帝国主义所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

B.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之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

C.因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宣布自己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D.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国家,将使我们的建设工作获得迅速的成功。

【答案】:D【解析】:D项应为“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

二、阅读提高请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第1~5题。

1.第二段中:"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练习题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练习题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练习题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学习目标】:1.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认识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

3.体会“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名言的深刻内涵。

【达标练习】一、轻松入门(必做题,每题10分):1、下列关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有()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③规定了新中国的国歌和国旗④确定了新中国采取公元纪年⑤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几人民英雄纪念碑A. 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 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2、1949年10月1日,是一个光辉而伟大的日子,被永远载入了史册,下列节日与此有关的是()A、青年节B、建军节C、国庆节D、建党日3、祖国大陆获得统一,中国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标志是()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B.开国大典C.1951年9月,人民解放军先遣支队进驻拉萨D.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人民政府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4、下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表述不正确的是()A.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B.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C.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D.新中国的成立,表明全国大陆全部解放5、今年(2007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多少周年?()A、32周年B、42周年C、52周年D、58周年6、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词中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二、快乐晋阶(必做题,每题10分):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个“新”首要是指()A、国家的名称变了B、国家独立自主了C、中国的社会性质变了D、人民的生活改善了2、新中国国旗的图案中四颗小五角星围绕着一颗大五角星,它的象征意义是()A、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B、人民军队是国家的核心力量C、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紧紧地团结在一起D、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大团结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浙教版品社五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

浙教版品社五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

浙教版品社五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浙教版品社五下的一个课题,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伟大进程。

本课题旨在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艰辛历程,认识到中国人民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跨越。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展现了新中国成立的历程和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于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新中国成立的历程和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学习。

此外,学生对于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梦想的主题有很强的共鸣,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掌握中国人民站起来的过程和精神风貌。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勇于拼搏、努力实现自己梦想的精神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国人民站起来的过程和精神风貌。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人民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梦想的精神内涵。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程和意义。

2.合作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化对中国人民站起来过程的理解。

3.史料分析:运用史料,让学生在分析中感受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

4.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培养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浙教版品社五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2.课件: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3.史料:与课题相关的历史资料4.学习任务单: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新中国成立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程和意义。

浙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教学设计

浙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教学设计

浙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教学设计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新中国成立的背景和意义;2.了解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人民站起来运动的情况;3.引导学生知道“能出一份力,尽一份责”的意义;4.学会珍惜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教材分析】本节课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为核心内容要点,让同学们通过听讲解、观看影片的方式全面展开,进而了解新中国成立的背景和历史意义,普及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人民站起来运动的过程和成就,同时在其中穿插培养同学们珍惜现在美好生活、感恩祖国的情感,引导同学们身处现实中,对生活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思考,学会“为祖国,为民族多做贡献”的理念和行动。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唤起同学们对新中国成立的背景和意义的认识,普及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人民站起来运动的过程和成就,引导学生感恩祖国,培养家国情怀、甘于奉献的精神。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真正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真实情况,感受到新中国建设成功的背景和历史意义,同时了解中国共产党为推进这一运动而扮演的重要角色。

【教学过程】一、启发思考通过板书、图片、实物来导入本次话题,让学生对话题产生兴趣,并对自己要解决的问题有初步的想法。

二、了解新中国的背景1、通过集体阅读《新中国成立背景》来了解新中国成立的背景和相关历史人物。

2、细读重点句子,例如:“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最重大的事件,标志着中国的封建社会结束了,我们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3、在阅读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主要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例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南北抗战等。

三、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重要贡献1、观看《中国人民家喻户晓的故事——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2、总结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人民站起来运动的具体做法、重要意义。

3、分析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人民站起来运动的成就,例如提高农村生产,促进工农业协作,加快了国有化和城乡经济的发展等。

四、培养学生感恩祖国的情感1、与同学们分享描述自己对中国这个国家的感情,以及在生活中所经历的与祖国有关的场景、故事等。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同步习题:《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同步习题:《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同步习题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4.0分,共2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剥.(bō)削挣.(zhēng)扎不屈不挠.(náo)B.复辟.(pì) 或.(huò)者辛亥.(haì)革命C.勉强.(qiáng) 企.(qǐ)图英.(yīng)勇事迹D.警惕.(cì) 侮.(wǔ)辱大肆.(sì)屠杀【答案】A【解析】B项,辟bì;C项强qiǎng;D项惕t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渴望撕毁撕杀不可磨灭B.妥协屠杀图钉繁荣昌盛C.松懈阴谋阴暗毫无疑意D.姿态决议抉择坚苦奋斗【答案】B【解析】A项,厮杀; C项,毫无疑义; D项,艰苦奋斗。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毛泽东的文章开创了政论文从未有过的生动局面,工人农民看了不觉为深,专家教授读了不觉为浅。

B.对中国传统文化十分了解并有独到见解的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就已经由观察历史而开始思考中国共产党会不会“重蹈历史覆辙”。

C.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大大改了样子。

D.不但毛泽东思想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使国民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的指南针,也是我们现代社会经济中实现安定团结和和谐发展的一架导航仪。

【答案】A【解析】B项缺少“思考”的宾语;C项应该改为“自从中国人民……之后”;D项语序不当,“不但”应放在“毛泽东思想”后面。

4.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乱世隋唐》将带你穿越时空,和那些英雄人物一起去体验隋唐那段峥嵘岁月。

②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小伙子沉迷在网吧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③50年的时间可以令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老去,也可以见证中国甩掉贫困帽子一步步创造人间奇迹的历程。

④大学生应该是最具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识的社会群体,然而或许是日益增长的就业压力抑制了他们指点江山的激情。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同步练习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同步练习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是促进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不久前,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中国文字博物馆推出“语贯古今字载中华——教育部、国家语委重大语言文化工程建设成果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工作,一批重大语言文化工程取得标志性成果。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语言资源库,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等出版一批重要著作,中华精品字库、中国语言文字数字博物馆等数字化建设迅速推进……这些宝贵成果,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筑牢根基。

探源中华文明,从历史深处延续而来的语言是珍贵符码。

正如有学者说,“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

殷墟甲骨文距离现在3000多年,其间汉字结构没有变,这种传承中蕴藏着中华文明的基因,让人们得以从汉字原初构型中破解文明起源的奥秘。

西周早期青铜器何尊铭文“宅兹中国”,留下“中国”最早的文字记载。

沉淀在中华典籍里的人文思想,蕴含着跨越时空的魅力,成为代代相传的集体记忆。

得益于重大语言文化工程建设,中国话、方块字的文化名片更为亮丽,我们引以为傲的文化资源更为丰厚。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这两句诗曾扣动无数游子的心弦。

方言是地方文化的坐标,沉淀生活记忆,凝结深厚情感。

作为一项国家工程,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一期已完成全国所有省份1700多个调查点的调查保护,覆盖国内120余种语言和方言。

只要登录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采录展示平台,就可以随时随地聆听“来自家乡的声音”。

一个个词条,内容涉及房屋建筑、日常用具、服饰饮食、农工百艺、婚育丧葬、节日活动、说唱表演等,如同一枚枚生动的文化切片,为地方特色文化留下珍贵的记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同步练习
(编写 双辽四中 张媛媛老师)
1、(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 )秘密举行。

出席会议的有( )、董必武、李达等13人,代表全国( )多名党员。

会议最后一天,开会地点临时转移到( )的一条游船上进行。

后来,党把每年的( )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纪念日。

2、( ),(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3、( ),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4、( )至( ),中国工农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的围追堵截,采取了具有决定意义的战略转移,他们战胜了种种艰难险阻,行程( ),终于取得了长征的最后胜利。

1、(),伟大的民主革命先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A 1911年10月1日
B 1910年10月10日
C 1911年10月10日
2、在我国每年7月1日是()。

A 国庆节B建军节C建党节
3、()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武装斗争的开始。

A 平型关大捷
B 武昌起义
C 百团大战
D 南昌起义
4、()为了摆脱国民党的围追堵截,行程二万五千里,取得了长征的最后胜利。

A 中国人民解放军
B 八路军
C 中国工农红军
1、辛亥革命的意义是什么?
2、红军长征的意义是什么?
填空题:
1. 1921年7月23日,上海,毛泽东,50,浙江嘉兴,7月1日
2.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
3.1949年10月1日
4.1934年10月,1936年10月,二万五千里
选择题:
1. B
2. C 把7月1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辰纪念日,是毛泽东同志于1938年5月提出来的。

当时,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提出:“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十七周年纪念日”。

这是中央领导同志第一次明确提出“七一”是党的诞生纪念日。

3. D 八一南昌起义常简称南昌起义或者八一起义,指在1927年8月1日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4. C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是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后留存的部队中国工农革命军,经过五次反围剿的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在1949年合并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日联军等部队陆续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简答题:
1.答: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和中国延续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中国社会的民主和进步做出了贡献。

2.答: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的围追堵截,采取了具有决定意义的战略转移,行程二万五千里,终于取得了红军长征的胜利,走上了抗日第一线,中国革命开始出现一个新的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