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学案)
第4课教案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设计主备课人:郑云霞备课时间:9月4日上课时间:9月9日课标要求:知道大化改新,初步了解古代日本;了解伊斯兰教的产生。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亚洲的主要封建国家:东亚的日本,西亚的阿拉伯国家在封建时代的特点。
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其对日本的影响,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过程与方法:1、描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具备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讨论以下问题: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在什么朝代双方往来相当密切?那时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3、为什么在当时的阿拉伯地区会产生伊斯兰教?初步培养结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日本学习与模仿中国文明进行的大化改新,它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正是由于这场改革,日本才从野蛮落后的原始状态步入文明。
善于学习与模仿他人是提高自身的素质的一种重要途径。
2、通过了解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学习他不畏困难的坚强意志为阿拉伯民族统一与幸福而奋斗的远大抱负。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以及伊斯兰教的创立及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难点: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正确认识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亚洲封建时代”地图,以及相关的图片、资料、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课前三分钟育人:(周恩来铁皮箱的秘密)(二)过程设计:一、善习:唐朝时那位高僧曾东渡日本传播佛教?日本文化深受唐朝文化影响,你能举个例子吗?二、善激:同学们,亚洲最大的封建国家是哪个?【生:中国】除了中国,东亚还有日本、朝鲜、西亚还有阿拉伯帝国等封建国家。
今天我们就重点来学习这些国家。
三、善学:1、按照时间顺序找出日本的发展过程。
2、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时间、人物、内容、意义?3、伊斯兰教产生的背景、创立人、产生时间、教历元年、圣城?4、默罕默德的主要活动有哪些?【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①创立伊斯兰教(时间、地点、教义等);②在麦加城传教失败;③带领少数信徒出走麦地那成功,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④兵临麦加城下,最终与麦加贵族达成协议。
九年级历史教案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学习目标】1、说出:大和统一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2、理解: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3、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文化改新背景、内容和历史意义。
【学习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作用以及伊斯兰教的创立和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学习难点】1、理解大化改新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2、正确认识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方法】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教师点拨【导学问题】一、自主学习(快速阅读课本,自主完成下列各题,做好标记)(一)大化改新阅读教材29页,思考:日本大化改新的目的、时间、人物、内容(政治、经济)、意义。
目的:时间:人物:内容:意义:(二)伊斯兰教的兴起1、伊斯兰教起源于亚洲西部的,形成于7世纪初,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
伊斯兰教的主旨是信仰,其最基本的经典是。
2、通过表格比较世界三大宗教世界三大宗教诞生时间创始人诞生地经典(三)阿拉伯帝国1、阿拉伯人在(时间),建立了横跨亚、非、欧三洲的阿拉伯大帝国,伊斯兰教广为传播。
2、阿拉伯帝国在时期最为繁荣,首都是,帝国的出现,有力的推动了的交流和沟通。
3、年,蒙古骑兵攻陷巴格达,阿拉伯帝国覆亡。
二、合作探究(小组交流完成)1、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在什么朝代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那时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2、为什么在当时的阿拉伯地区会产生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在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过程中有什么重要作用?【课堂小结】你说、我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当堂检测】比一比,看谁学得好1.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外来先进文化的民族。
公元7世纪,在学习中国隋唐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的改革是a.大化改新b.查理?马特改革c.明治维新d.废除农奴制改革2.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伊斯兰教兴起于a.阿拉伯半岛b.小亚细亚地区c.印度半岛d.北非埃及等地3、7世纪初诞生于阿拉伯半岛的宗教,其创始人是自称为“安拉使者”的穆罕默德。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导学案含答案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导学案【目标导航】1.了解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作用,认识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2.了解伊斯兰教的创立和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正确认识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内容自学1.日本大化改新(1)背景、时间(2)内容、意义2.阿拉伯国家的建立(1)伊斯兰教诞生的历史背景(原因)(2)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7世纪初,日本处在奴隶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权势很大。
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政局十分混乱。
(1)根据材料一,7世纪初日本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的表现有哪些?材料二初唐时期,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由于政治清明,文化昌盛,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之“贞观之治”。
(2)根据材料二,日本改革的国际背景是什么?2.为什么伊斯兰教会在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过程中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三、巩固检测1.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主要体现为“汉化”和“欧化”,下列属于“汉化”的是()A.汉谟拉比法典B.大化改新C.奴隶主民主政治D.种姓制度2.7世纪时,分散的阿拉伯部落以宗教信仰为纽带形成了统一帝国,他们信奉的是()A.伊斯兰教B.犹太教C.基督教D.佛教3.下列属于大化改新内容的是()①建立天皇制封建国家②废除贵族世袭制③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④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4.关于日本大化改新,说法正确的是()A.仿效中国隋唐制度进行B.使日本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C.使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D.在日本实行土地私有制5.伊斯兰教教历元年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相关()A.穆罕默德兵临麦加城下B.穆罕默德病逝C.穆罕默德带领信徒前往麦地那D.穆罕默德隐居创教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私有,改土地、部民为国有。
国家计口授田,对六岁以上公民,每六年按人口班给口分田一次,男子每人二段(约相当于35亩),女子为其2/3,奴婢受田相当于自由民的1730所班田地不得买卖,死后归还政府。
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导学案

2.学习掌握古希腊著名《荷马史诗》、悲剧《俄底浦斯王》、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谭》。
3.学习杰出的科学家阿基米德的科学精神及优秀品质。
【学习重点】
《荷马史诗》和《天方夜谭》、阿基米德及主要贡献、麦加大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
【展示交流】
【合作探究】
1、学生谈谈自己对“大化改新”的看法。从日本效仿中国制度进行改革取得了成功,你得到什么启示?
2、伊斯兰教会在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中起到什么作用?
【拓展提升】
通过对日本大化改新的学习,试总结日本民族的特点。从日本的改革中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达标测试】:
1.中国古书这样记载日本:沧浪之中有倭人,大小数百国。第一次统一“大小数百国”的是()
【达标测试】:
(1)本课在文学与戏剧方面介绍了哪几部名著?它们各属于哪个古代文明?
(2)你能说出上述著作各自记载了哪些生动的外国故事吗?
(3)你知道哪几位古பைடு நூலகம்希腊著名戏剧家及其作品?
【评价小结】:
参考答案:
达标测试:1.本课在文学与戏剧方面介绍了哪几部名著?它们各属于哪个古代文明?
著作名称
《荷马史诗》
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学习目标】
1、掌握东亚的日本、西亚的阿拉伯国家在封建时代的特点。
2、通过对大化改新的学习,培养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
3、认识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形成和扩张的过程中起到了一面旗帜的作用。
【学习重点】
1、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作用。
2、伊斯兰教的创立和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教学设计6: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设计从容说课本课主要讲述了日本大化改新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日本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正是由于这场改革,日本才从野蛮落后的状态步入文明时代,它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而在阿拉伯地区,在严重的社会危机中,阿拉伯的各个阶层,特别是广大中下层人民,渴望摆脱困境,但由于社会发展水平低下,因而幻想借助神的权威。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正是反映了阿拉伯人的这种需要。
伊斯兰教形成的过程,同时也是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的过程。
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阿拉伯各部迅速统一,穆罕默德死后,阿拉伯哈里发国家迅速统一了阿拉伯半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亚洲的主要国家如东亚的日本、西亚的阿拉伯国家是如何进入封建社会的,及其在封建时代的主要国家特点。
能力目标通过对一些问题的讨论,如:中日交往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当时的中国是哪个朝代,社会状况如何?日本又为何要向中国学习,它当时处于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在阿拉伯地区为什么会产生伊斯兰教?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大化改新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正是由于这场改革,日本才从野蛮落后的状态步入文明时代。
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形成和扩张的过程中起到了一面旗帜的作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宗教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作用,伊斯兰教的创立及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教学难点1.为什么大化改新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2.正确认识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建立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1.故事导入法。
教师可用导入框中“宫廷政变”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其探究学习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连环式的问题,锻炼学生的逻辑推断能力,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
2.地图导入法。
教师可以出示“亚洲封建时代”的地图导入新课。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教案

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教案学科九年级历史备课教师一、导入日本是中国的近邻,它是如何走进封建社会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三、自主学习一大化改新阅读课本24到25页,圈出下列问题答案,做好问题批注,并尝试记忆,5分钟后提问。
1、日本什么时间出现了奴隶制国家?什么时间那个奴隶制国家统一了日本?时间:1世纪前后五世纪大和统一了日本2、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是什么?国内:社会矛盾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
背景 7世纪中期,改革派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
国际:中国隋唐的繁荣强盛,强烈刺激了大和统治者,决心改革。
3、日本大化改新的时间?改革派的代表人物是谁?进行改革的日本天皇是谁?时间:7世纪中期改革派的代表人物:中臣镰足进行改革的日本天皇:孝德天皇4、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意义分别是什么?内容:政治——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把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意义: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5、想一想日本大化改新是向哪一个国家学习的?向隋唐时期的中国学习。
四、自主学习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阅读课本25到26页,圈出下列问题答案,做好问题批注,并尝试记忆,5分钟后提问。
1、伊斯兰教是谁创立的?他为什么要创立宗教呢?伊斯兰教是穆罕默德创立的创立宗教的原因:自然条件恶劣,多神崇拜,长期分裂,混战不休,商路不畅。
商业衰落,外族入侵。
2、穆罕默德有哪些主要活动?610年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最初在麦加传教622年出走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伊斯兰教历元年)630年攻打麦加城,与麦加贵族达成协议,麦加成为伊斯兰教圣地.632年病逝,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五、自主学习三合作探究形式: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时间: 5分钟要求:组长组织讨论,1、2号同学做好记录,2、3号同学准备展示1、想一想,中日交往何时开始的?在哪个朝代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那时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1)中日交往是从汉朝开始的(2)在唐朝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3)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飘扬过海,日本当时频频派遣留学生来到长安,学习先进的中国文化。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教案

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学习目标1.掌握日本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2.了解伊斯兰教的创立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3.通过对一些问题的讨论,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宗教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教材分析本课上承奴隶社会,下启资本主义,是过渡性的一单元,需要给予重视。
学情分析以前曾经学过亚洲国家的相关内容,联系旧知,激发学生的兴趣。
初三学生知识过于片面,应该让学生正确评价日本。
课标要求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讲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教学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作用以及伊斯兰教的创立和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处理方法:小组讨论,视频等手段教学难点一、为什么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可能是学生较难理解的。
二、正确认识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处理方法: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教师点拨教学方法:地图导入法、讲解法、图片辅助法、讨论总结法课型:新授课教具:多媒体和黑板课时安排:1课时上课班级:九年级(2)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亚洲封建时代”的地图导入新课。
首先请学生关注与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
教师边引导学生看图边向学生介绍日本的自然地理特点:日本地处东亚,古代日本被称为“扶桑国”,是中国“一衣带水”的近邻,自古以来,中日之间就有着密切的关系和频繁的往来。
它是个岛国,国土有限,资源匮乏。
你想了解古代日本的情况吗?你想知道古代中国和日本再文化上的重要交往吗?学完本课,你将会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板书课题: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二、学习新知,探究规律教师指导学生们用5分钟快速默读课本第一自然段和下面的小字部分,大致了解一下古代日本的情况。
一.大化改新1、古代的日本:(1)日本各岛在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
(2)后来,奴隶制国家大和兴起。
(3)大和不断征服扩张,5世纪统一了日本。
2.“大化改新”。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奴隶和农民在生产资料占用、人身自由上有什么区别?一是农民占用一定生产资料,二是农民只要交足地主的租子,剩余的就可以自由支配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农民比奴隶要自由的多。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教案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其对日本的影响。
能描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亚洲的主要封建国家东亚的日本,西亚的阿拉伯国家在封建时代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描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具备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讨论以下问题: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在什么朝代双方往来相当密切?那时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在当时的阿拉伯地区会产生伊斯兰教?初步培养结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日本学习与模仿中国文明进行的大化改新,它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正是由于这场改革,日本才从野蛮落后的原始状态步入文明。
善于学习与模仿他人是提高自身的素质的一种重要途径。
通过了解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学习他不畏困难的坚强意志和为阿拉伯民族统一与幸福而奋斗的远大抱负。
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形成和扩X的过程中起到了一面旗帜的作用,统一的阿拉伯国家最终建立起来。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以及伊斯兰教的创立及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难点: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正确认识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第4课课文,编写读书提纲,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师准备:“亚洲封建时代”地图,以及相关的图片、资料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同其他亚洲主要封建国家的关系,掌握东亚的日本、西亚的阿拉伯国家在封建时代的特点。
2、认识由于大化改新,日本才从野蛮落后的原始状态步入文明,所以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3、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形成和扩张的过程中起到了一面旗帜的作用,统一的阿拉伯国家最终建立起来。
[自主探究]
1.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________国家。
后来,本州中部兴起奴隶制国家________。
________世纪统一了日本。
2.________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执政的________颁布改革诏书,___________开始了。
3.改新的主要内容有: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________封建国家。
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________;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大化改新是日本从__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_过渡的标志。
4.年,穆罕默德带领少数信徒离开麦加,在________建立起政教合一的政权。
5.伊斯兰教把622年定为________,630年以后,成为伊斯兰教圣地。
6.________,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________年,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
[合作交流]
1.列举所学的中外史上改变社会性质的改革。
2.日本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自主检测]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5世纪,统一日本的是()A.倭奴国B.大和C.日本D.高丽2.颁布大化改新诏书的天皇是()A.中臣B.孝德C.明仁D.德川3.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是()
A .一世纪前后,奴隶制国家的出现B.5世纪大和国统一日本
C .七世纪中期,大化改新
D .十九世纪中期,明治维新
4.伊斯兰教的创立者是()A.穆罕默德B.哈里发C.苏丹D.释迦牟尼5.伊斯兰教元年是()A.622年B.630年C.632年D.640年6.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是在()
A.穆罕默德在麦加传教以后。
B.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以后。
C.穆罕默德征服麦加以后D.穆罕默德病逝后不久,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时7.穆罕默德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是在()
A.麦加B.麦地那C.巴格达D.大马士革
8.下列事件在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过程中起了加速作用的是()
A.出走麦地那B.确定伊斯兰教历C.征服麦加D.穆罕
9、大化改新的根本原因是()
A.日本四分五裂,人们渴望统一B.落后的奴隶制度严重的阻碍着日本社会的发展
C.改革派积极提倡D.孝德天皇掌握了政权
10.7世纪中期,在日本发动宫廷政变取得成功的改革派代表的是()
A.奴隶主阶级的利益B.地主阶级的利益C.农民阶级的利益D.资产阶级的利益11.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①穆罕默德兵临麦加城下②穆罕默德病逝③穆罕默德带领信徒出走麦地那④穆罕默德出家隐修
A.④③①②B.④③②①C.③①④②D.①②③④
12.大化改新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主要是因为()
A.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B.把部民转为平民
C.废除了世袭制,以才选官D.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收取赋税
13.伊斯兰教历元年与下列哪个历史事件相关?()
A.穆罕默德兵临麦加城下B.穆罕默德病逝
C.穆罕默德带领信徒出走麦地那D.穆罕默德出家隐修
14.根据史料探究历史的真谛是学习历史的目标之一对下图2(9世纪日本人的作品)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中国的书法艺术受到日本人的喜爱B.日本人没有自己的文字
C.中日文化交流较为密切D.作者可能是谴唐使之一
二、识图题
观察下列两幅图1,回答相关问题
(1)
回答:
(1)图一中的日本钱币和图二中的唐朝钱币有何相同之处?
(2)你还能举出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一些例子吗?
收获平台:
[自主探究]
1.奴隶制大和 5
2.7 孝德天皇大化改新
3.天皇制国家公民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4.622 麦地那
5.伊斯兰教历元年麦加
6.征服麦加
[合作交流]
1.秦朝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日本大化改新等。
2.(1)主要内容:①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
②经济上把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国家公民。
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2)意义: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自主检测]
一、选择题
1.B 2.B 3.C 4.A 5.A 6.D 7.B 8.C
B级能力检测(登高望远)
9.B 选项A是大化改新的客观原因;C 是大化改新的主观原因;D是大化改新的有力保证。
10.B 该题要结合大化改新是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改革这一史实去思考,能得出改革的最大受益者是地主阶级这一结论。
11. A 。
12. D 因为奴隶社会里土地属于国家,奴隶没有土地和自由,而封建社会里农民有了土地使用权。
13.C 14.B 因为其说法错误,日本有文字,是仿照汉字创造的。
电
二、识图题
(1)样式都是圆行方孔的。
(2)如:穿和服;茶道;重阳节登高;日本的都城平城京的建筑样式仿唐都长安;日本人喜爱唐诗和中国书法等。
课后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