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学案+习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最新-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学案人教新课标版 精品

最新-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学案人教新课标版 精品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学习目标:了解中国同其他亚洲主要封建国家的关系掌握东亚的日本、西亚的阿拉伯国家在封建时代的特点认识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形成和扩张的过程中起到了一面旗帜的作用,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而且具有博大的胸怀,能够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使得自身更加繁盛,才会对世界各地的人们产生巨大吸引力教学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作用及伊斯兰教的创立和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教学难点: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伊斯兰教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的历史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阅读24页“导入框”图文,设问:1、日本这场刺杀大贵族权臣的宫廷政变发生时,中国正处于什么朝代?2、发动这场政变的主要人物是哪两位?承上启下,教师讲授:1、教师演示课件,指出:我国从汉朝开始便开辟了丝绸之路,中外商路四通八达,交往密切而友好。

到了唐朝更是空前繁荣,还出现了六次东渡到达日本的鉴真和尚。

他在日本传播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历史进步起了重大作用。

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它的自然特点:由许多岛屿组成,国土有限,资源匮乏。

日本各岛在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

后来,奴隶制国家大和兴起。

大和不断征服扩张,5世纪统一了日本。

2、教师设问:统一后的日本,还是奴隶制国家,日本是什么时候、怎样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呢?(安排学生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继续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自主学习:大化改新:背景:六七世纪时—————————————————————————————----------时间-----------人物----------内容---------------------------------------------------------------------------------------------------------------------------------------------------------------------------------------------------------------意义————————————————————————————————————————————————————————————————————————。

2017秋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学案(含答案)

2017秋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学案(含答案)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课标要求】中国同其他亚洲主要封建国家的关系,东亚的日本、西亚的阿拉伯国家在封建时代的特点。

【中考考点】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对日本的影响及伊斯兰教的创立和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学习重点】日本的大化改新与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学习过程】本课的内容设计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大化改新”;第二部分为“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一、大化改新1.(温馨提示:在自学的基础上完成下列内容)2.交流展示,合作探究思考:①大和改名为日本是在什么时候?②日本大化改新的根本原因?③大化改新的最大特点?④理解大化改新的意义?⑤谈谈自己对“大化改新”的看法。

日本效仿中国改革取得了成功,对此你得到什么启示?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1.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2.交流展示,合作探究①伊斯兰教是谁创立的?他为什么要创立宗教呢?②穆罕默德有哪些主要活动?③伊斯兰教对阿拉伯半岛的统一有何作用?加强了阿拉伯人民思想上的统一,从而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④为什么伊斯兰教教会在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中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⑤比较日本和阿拉伯国家建立封建国家的不同之处?【直击中考】1.(2017•吉林)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性事件是()A.大和统一日本 B.大化改新C.幕府统治建立 D.明治维新2.(2017•岳阳)下列关于日本大化改新的表述,正确的是()A.是一次封建性质的改革B.仿效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度C.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D.倡导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3.(2016•永州)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正式开始,对这一变革解读正确的是()A.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利 B.加速了日本封建化进程C.加强了世袭贵族的地位 D.直接推翻了幕府的统治4.(2016•黑龙江)公元7世纪,日本效仿隋唐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进行的改革,史称()A.农奴制改革 B.彼得一世改革C.查理•马特改革 D.大化改新5.(2017春•射阳县校级月考)中国学者吴廷理早在20世纪50年代,分析指出大化改新后建立起来的土地制度“只能是封建的土地国家所有制”。

《第4课_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导学案

《第4课_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导学案

1 《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导学案 一、 自主学习、知识梳理(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做好知识标记) ①背景:六七世纪时,日本的 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 改革势在必行。

② 改革者:新上台执政的 ③ 主要内容:①政治方面: ②经济方面 ④ 意义:大化改新是 ① 背景: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内部矛盾丛生、商路不畅外部势力入侵, 渴望统一 ② 创始人:
③ 圣地: ④ 教历元年:伊斯兰教把 年定为 ① 建立: 年,穆罕默德在 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② 基本统一: 病逝时,
已基本统一
二、合作探究(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 阅读下列材料:
6-7世纪时,日本社会矛盾尖锐,社会秩序混乱。

日本皇室和部分曾留学中国的士大夫决心参照中国隋唐的政治、经济制度,实行改革,以振兴国家。

1.上述材料反映了日本何时进行的什么改革?
2.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有什么历史意义?
3.这次改革为什么要参照中国隋唐的政治经济制度?








立立 伊斯兰教的诞生 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大化改新 阿拉伯
国家的建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导学案含答案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导学案【目标导航】1.了解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作用,认识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2.了解伊斯兰教的创立和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正确认识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内容自学1.日本大化改新(1)背景、时间(2)内容、意义2.阿拉伯国家的建立(1)伊斯兰教诞生的历史背景(原因)(2)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7世纪初,日本处在奴隶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权势很大。

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政局十分混乱。

(1)根据材料一,7世纪初日本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的表现有哪些?材料二初唐时期,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由于政治清明,文化昌盛,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之“贞观之治”。

(2)根据材料二,日本改革的国际背景是什么?2.为什么伊斯兰教会在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过程中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三、巩固检测1.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主要体现为“汉化”和“欧化”,下列属于“汉化”的是()A.汉谟拉比法典B.大化改新C.奴隶主民主政治D.种姓制度2.7世纪时,分散的阿拉伯部落以宗教信仰为纽带形成了统一帝国,他们信奉的是()A.伊斯兰教B.犹太教C.基督教D.佛教3.下列属于大化改新内容的是()①建立天皇制封建国家②废除贵族世袭制③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④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4.关于日本大化改新,说法正确的是()A.仿效中国隋唐制度进行B.使日本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C.使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D.在日本实行土地私有制5.伊斯兰教教历元年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相关()A.穆罕默德兵临麦加城下B.穆罕默德病逝C.穆罕默德带领信徒前往麦地那D.穆罕默德隐居创教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私有,改土地、部民为国有。

国家计口授田,对六岁以上公民,每六年按人口班给口分田一次,男子每人二段(约相当于35亩),女子为其2/3,奴婢受田相当于自由民的1730所班田地不得买卖,死后归还政府。

历史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历史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习题精选
例题解析
一、选择题
1.日本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是在()
A.公元前2世纪前后
B.公元前1世纪前后
C.1世纪前后
D.2世纪前后
2.7世纪中期,大日本发动宫廷政变取得成功的改革派代表的是()A.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B.地主阶级的利益
C.农民阶级的利益
D.资产阶级的利益
3.伊斯兰教教历元年是()
A.620年
B.622年
C.630年
D.632年
4.下列事件在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过程中起了加速作用的是()
A.出走麦地那
B.确定伊斯兰教教历
C.征服麦加
D.穆罕默德病逝
二、填空题
1.本州中部兴起的奴隶制国家_________________,于__________________世纪统一了日本。

2.622年,穆罕默德在________________建立起_________________的国家。

三、填表题
日本的大化改新
主要内容影响
政治上
经济上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B 3.B 4.C
二、填空题
1.大和 5
2.麦地那 政教合一
三、填表题 主要内容 影响
政治上
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
会过渡的标志
经济上 把很多贵族的土地都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

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人教版 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学案四

人教版 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学案四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8 Aspose Pty Ltd.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预习学案设问导读1.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________国家。

后来,本州中部兴起奴隶制国家________。

________世纪统一了日本。

2.________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执政的________颁布改革诏书,___________开始了。

3.改新的主要内容有: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________封建国家。

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________;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大化改新是日本从__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_过渡的标志。

4.年,穆罕默德带领少数信徒离开麦加,在________建立起政教合一的政权。

5.伊斯兰教把622年定为________,630年以后,成为伊斯兰教圣地。

6.________,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________年,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

关键信息1.奴隶制大和52.7 孝德天皇大化改新3.天皇制国家公民奴隶社会封建社会4.622 麦地那5.伊斯兰教历元年麦加6.征服麦加632研学设计学习要点一、大化改新1.日本统一(1)1世纪前后,日本列岛出现了很多奴隶制国家。

(2)5世纪,大和统一了日本。

2.大化改新(1)背景①六七世纪时,日本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奴隶主贵族势力强大,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

②七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孝德天皇上台执政,颁布诏书,开始改革。

(2)主要内容①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学法点拨【透析1】日本大化改新的根本原因是:落后的奴隶制度严重的阻碍了日本社会的发展,导致了日本的落后,激化了社会矛盾。

【透析2】大化改新的最大特点是:仿效中国的隋唐制度。

从政治经济到科技文化,从儒家思想到佛教神学,从风俗习惯到生活情趣等社会各个方面无不打上了中国的烙印,甚至有的学者认为,日本古代文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亚文明。

第4 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练习题

第4 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练习题

第4 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练习题选择题1、在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过程中,实行的政策不包括()A.建立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度B. 把一切土地收归国有C. 国家把土地卖给农民耕种D. 农民必须向国家交纳赋税C非选择题2、日本民族善于学习、长于模仿。

明治维新是古代日本模仿中国隋唐政治经济制度改革的典范。

错误:订正:错误:明治维新订正:大化改新3、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主要体现为“汉化”和“欧化”。

其中“汉化”是指()A.汉漠拉比法典》B.大化改新C.奴隶主民主政治D.种姓制度B4.它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8世纪中叶时建立了地跨三洲的大帝国,把东方和西方连接起来。

该帝国是()A.阿拉伯帝国B.古希腊C.古代波斯D.奥斯曼土耳其A5.7世纪早期,分散的阿拉伯部落以宗教信仰为纽带形成了统一帝国,他们信奉的是()A.伊斯兰教B.犹太教C.基督教D.佛教A6.下列属于大化改新内容的是()①建立天皇制封建国家②废除贵族世袭制③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④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D7.七世纪日本仿照中国隋唐制度进行了改革,这次改革为日本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这次改革史称()A.商鞍变法B.大化改新C.明治维新D.亚历山大二世改革B8.关于日本大化改新,说法正确的是()A.仿效中国隋唐制度进行B.使日本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C.使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D.在日本实行土地私有制A9.646年(大化改新)元旦,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废除贵族私有的屯仓、田庄和部民,把土地和部民一律收归国家所有;中央设二官八省一台,地方高国、郡、里;实行征兵制。

此段材料反映的是()A.大化改新的背景B.大化改新的内容C.大化改新的性质D.大化改新的影响B10.规定建立天皇制封建国家,将贵族土地收归国有,将部民转为国家公民的是()A.查理•马特改革B.大化改新C.农奴制改革D.明治维新B11、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是:A.大化改新B.商鞅变法C.明治维新D.1861年农奴制改革A12、古代中国光照四邻,日本的大化改新,其实是仿照A.中国秦朝制度B.中国汉朝制度C.中国隋唐制度D.中国明清制度C13、模仿与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以下能体现这一特色的是A.《汉谟拉比法典》B.大化改新C.奴隶制民主政治D.种姓制度B14、对阿拉伯半岛统一起了促进作用的宗教是A.佛教B.基督教C.伊斯兰教D.道教C。

初三历史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历史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历史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试题答案及解析1.中国古书这样记载日本:沧浪之中有倭人,大小数百国。

第一次统一“大小数百国”的是()A.大和B.高丽C.琉球D.本州【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日本的内容。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日本各岛很早就有人类居住,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后来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在5世纪统一了日本,所以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大化改新2.大化改新在政治方面的主要内容是()A.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B.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C.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D.国家向农民收取赋税【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

大化改新在政治方面的主要内容是废除世袭贵族统治制度,建立中央集权体制的天皇制。

A、B、D项反映的是大化改新在经济方面的主要内容,所以答案选C。

【考点】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人类祖先的基业——古代世界·“日出之国”与“新月之乡”·大化改新3.下列关于穆罕默德传教的一些活动,说法有误的是:A.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麦地那传教B.622年他在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C.630年,他带兵攻打麦加,使麦加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地D.632年,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

【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伊斯兰教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

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麦加传教,622年他在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

630年,穆罕默德带兵攻打麦加,使麦加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地,632年,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

故说法有误的是A。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4.公元前6世纪,穆罕默德在古印度地区创立佛教。

()【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的准确识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同步达标
A级基础训练(小试牛刀)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5世纪,统一日本的是
A.倭奴国B.大和C.日本D.高丽2.颁布大化改新诏书的天皇是
A.中臣B.孝德C.明仁D.德川3.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是
A .一世纪前后,奴隶制国家的出现
B.5世纪大和国统一日本
C .七世纪中期,大化改新
D .十九世纪中期,明治维新
4.伊斯兰教的创立者是
A.穆罕默德B.哈里发C.苏丹D.释迦牟尼5.伊斯兰教元年是
A.622年B.630年C.632年D.640年6.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是在
A.穆罕默德在麦加传教以后。

B.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以后。

C.穆罕默德征服麦加以后
D.穆罕默德病逝后不久,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时7.穆罕默德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是在
A.麦加B.麦地那C.巴格达D.大马士革8.下列事件在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过程中起了加速作用的是
A.出走麦地那B.确定伊斯兰教历C.征服麦加D.穆罕默德病逝
B级能力检测(登高望远)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大化改新的根本原因是
A.日本四分五裂,人们渴望统一
B.落后的奴隶制度严重的阻碍着日本社会的发展C.改革派积极提倡D.孝德天皇掌握了政权2.7世纪中期,在日本发动宫廷政变取得成功的改革派代表的是
A.奴隶主阶级的利益B.地主阶级的利益C.农民阶级的利益D.资产阶级的利益3.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①穆罕默德兵临麦加城下②穆罕默德病逝
③穆罕默德带领信徒出走麦地那
④穆罕默德出家隐修
A.④③①②B.④③②①C.③①④②D.①②③④4.大化改新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主要是因为
A.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
B.把部民转为平民
C.废除了世袭制,以才选官
D.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收取赋税
5.伊斯兰教历元年与下列哪个历史事件相关?
A.穆罕默德兵临麦加城下
B.穆罕默德病逝
C.穆罕默德带领信徒出走麦地那
D.穆罕默德出家隐修
6.根据史料探究历史的真谛是学习历史的目标之一。

对右图(9世纪日本人的作品)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中国的书法艺术受到日本人的喜爱B.日本人没有自己的文字
C.中日文化交流较为密切
D.作者可能是谴唐使之一
二.列举题
7.列举所学的中外史上改变社会性质的改革。

三.简答题
8 日本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四识图题
9 观察下列两幅图,回答相关问题
回答:
(1)图一中的日本钱币和图二中的唐朝钱币有何相同之处?
(2)你还能举出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一些例子吗?
拓展阅读
大和统一日本──中国史书里的日本
据《三国志·魏志·倭人传》记载,一二世纪时,日本列岛上有一百多个小国,到曹魏时,同中国通使交往的有三十国,其中最大的是卑弥呼女王统治的邪马台国。

那时邪马台国已出现“大人”(贵族)、“下户”(平民)和奴隶的阶级分化,国家机器也初具规模。

女王拥有上千名奴隶,服属二十几个部落,并从中国魏皇帝得到“亲魏倭王”的封号.奴隶主国家间不断发生战争,争夺土地和奴隶。

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另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今奈良县)。

这个地方,在2世纪以后,成为中国文化输入本州的门户。

亚洲大陆移民也不断移来,促进了当地生产发展。

4世纪前半期大和统一了北九州和部分本州;5世纪统一日本。

《宋书》卷九十七记载顺帝升明二年(478)倭武王遣使向宋帝(刘宋)上表,写道:“东征毛人五十五国,西服众夷六十六国,渡平海北九十五国”,这说明了大和的统一情况。

伊斯兰教的五大纲领
伊斯兰教的宗教义务,集中在伊斯兰教的五大纲领中:①信仰的表白,念诵“除真主外,别无神灵;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

穆斯林的婴儿出生时,首先听到的是这两句话。

穆斯林临终时,最后说出的也是这两句话。

②忠实的穆斯林,每日要向着克尔伯神庙按规定的仪式在黎明、正午、午后、傍晚和晚间朝拜五次,每星期五举行公众礼拜。

③每个穆斯林都要缴纳天课,即施舍财物。

原来规定为一种自觉自愿的慈善行为,后来要求每人要缴纳财产的l/40,用来救济贫民,修建清真寺,支付政府开支。

天课由中央财政部门管理,实际是国家的税收。

④穆斯林每年要在规定的月份──回历9月斋戒,即从黎明到日落整天戒除饮食。

⑤每个穆斯林,不分性别,只要身体健康,旅途安全,能自备旅费,而且家属的生活有着落,平生必须到麦加朝圣一次。

参考答案
A级基础训练(小试牛刀)
1.B 2.B 3.C 4.A 5.A 6.D 7.B 8.C
B级能力检测(登高望远)
1.B 选项A是大化改新的客观原因;C 是大化改新的主观原因;D是大化改新的有力保证。

2.B 该题要结合大化改新是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改革这一史实去思考,能得出改革的最大受益者是地主阶级这一结论。

3.A。

4. D 因为奴隶社会里土地属于国家,奴隶没有土地和自由,而封建社会里农民有了土地使用权。

5.C 6.B 因为其说法错误,日本有文字,是仿照汉字创造的。

7.秦朝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日本大化改新等。

8.(1)主要内容:①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

②经济上把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国家公民。

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2)意义: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9.(1)样式都是圆行方孔的。

(2)如:穿和服;茶道;重阳节登高;日本的都城平城京的建筑样式仿唐都长安;日本人喜爱唐诗和中国书法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