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教学设计1: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教学设计1: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目标:1.梳理文章内容。

2.体会通俗、准确,包含感情的语言。

3.领悟“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表达的无比自豪、自信、自强的情感。

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演讲的特点,培养演讲的基本素养。

思维发展与提升:深入理解内容,品味情感和语气,准确把握文本内涵。

审美鉴赏与创造:研读名家演讲词的精妙之处,在实际演讲中感受演讲情景,锻炼演讲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演讲者的内心活动,感受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豪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梳理文章内容。

难点:体会通俗、准确,包含感情的语言。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每当国歌奏响,我们心中都会涌动着无限的自豪骄傲。

可是大家知道吗?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人民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

法国拿破仑曾经说:中国是沉睡的雄狮,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动。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二、写作背景1949年9月21-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

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致开幕词,发表《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篇著名的讲话。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各民主党派、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和特邀代表662人。

林伯渠、谭平山、董必武等分别就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文件作了说明。

经过充分的民主讨论,代表们一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在同月30日,他在为这次会议起草的宣言中指出:“当我们举行会议的时候,中国人民已经战胜了自己的敌人,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我们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现在是站立起来了,我们民族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

”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人们表达历经艰难困苦的民族获得新生的无比自豪、自信、自强的话语。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优秀教案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优秀教案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优秀教案篇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第1课一、教材分析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第七中学张莉本课是八年级下册第一课,由新中国的成立和西藏和平解放两个部分内容组成。

新中国的成立主要包括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三个方面的内容,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

西藏和平解放是我国成功解决民族问题的典范,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学习对象为八年级学生,学习历史已经有一年半的时间了,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学生对于开国大典的内容也比较熟悉。

因此通过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和利用生动形象的媒体教材来感知历史的方法,学生基本能够掌握开国大典具体史实。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新、旧中国国家和人民地位变化的比较,学生基本能够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及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并进一步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史方法。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基础知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及其领导人,确定了国旗、国歌、首都和纪年方法,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开国大典的时间、过程和盛况。

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大致经过。

2、通过自主合作学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的内容,培养学习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和对历史事件概述的能力。

3、组织学生讨论中央解决西藏问题时,为什么要一面向西藏进军,一面力争西藏的和平解放,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同时理解民族问题的复杂性。

[过程与方法]1、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采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2、指导学生观看课文插图或相关影视资料,对开国大典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概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在了解开国大典具体史实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人民革命的历程,认识到新中国建立的不易,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这句话含义,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7.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社会的主要变化。
答案:
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 政治制度: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2. 经济发展:新中国成立前,国家经济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新中国成立后,通过社会主义建设,国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3. 阐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答案:
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在长期斗争中取得了伟大胜利,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它意味着中华民族摆脱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同时,新中国的成立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条件,为民族复兴奠定了基础。
4. 分析文章中的论证方法。
答案:
文章主要运用以下论证方法:
-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文章主题,设计问题如“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是什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平台跟踪学生的预习情况,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要求,阅读文章,观看视频,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
- 思考预习问题: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
-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笔记、问题等提交至教学管理系统。
- 深入学习毛泽东思想:推荐学生阅读《毛泽东选集》,了解毛泽东思想的发展过程,以及其对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
- 探讨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鼓励学生结合教材和拓展阅读资料,思考新中国成立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以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七、重点题型整理
1. 分析文章结构,概括各段落大意。
答案:

浙教版品社五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

浙教版品社五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

浙教版品社五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浙教版品社五下的一个课题,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伟大进程。

本课题旨在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艰辛历程,认识到中国人民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跨越。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展现了新中国成立的历程和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于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新中国成立的历程和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学习。

此外,学生对于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梦想的主题有很强的共鸣,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掌握中国人民站起来的过程和精神风貌。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勇于拼搏、努力实现自己梦想的精神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国人民站起来的过程和精神风貌。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人民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梦想的精神内涵。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程和意义。

2.合作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化对中国人民站起来过程的理解。

3.史料分析:运用史料,让学生在分析中感受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

4.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培养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浙教版品社五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2.课件: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3.史料:与课题相关的历史资料4.学习任务单: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新中国成立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程和意义。

小学道德与法治_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道德与法治_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一、活动目标:1、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

2、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

3、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培养爱党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树立为是建设繁荣富强的国家而努力学习的崇高思想。

4、培养学生搜集分析处理信息的初步能力。

二、活动重难点: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重大意义。

三、活动准备:1、搜集“开国大典”的有关视频资料和图片资料。

2、搜集解放战争中重大战役的有关文字和图片资料。

3、教学课件。

四、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直观感悟1、师谈话:一年中有很多节日,我最喜欢的节日是国庆节,你能猜出为什么吗?播放《开国大典》视频片段。

2、教师启发:是的,在那一刻全中国人民沸腾了,随着五星红旗的冉冉升起,随着毛泽东同志的一声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了。

(板书课题)看了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受?假如你是一位参加开国大典的记者,你会选拍哪些难忘的镜头呢?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二)、交流资料,合作探究1、教师谈话: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结束了被压迫被奴役的悲惨命运,成了国家的主人。

那你知道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后,又怎样领导人民进行解放战争,打败蒋介石的反动派,取得全国的胜利的呢?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由交流,谈初步认识。

2、提问:解放战争中有几次重大战役,分别在哪里展开的?3、师出示三大战役形势图,让学生指出三大战役相应的位置,并把三大战役名称卡片贴在地图相应的位置。

4、教师启发:让我们再来了解三大战役的情况,每组选一个战役,根据自己搜集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进行交流,各组推荐一个代表向全班交流。

5、课件展示与三大战役有关的资料。

6、教师小结:在人民群众强有力的支持下,三大战役取得了伟大胜利,人民解放军又根据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出的“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命令,百万雄师过大江,占领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中心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迎来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一、教材说明统编版选择性必修教材就是新课标新课程类型的具体样态,对发展学生个性和终端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教学最重要、最直接的凭借。

毛泽东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文被编人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本单元同时选编了杨成武《长征胜利万岁》,聂荣臻《大战中的插曲》,周婷、杨兴《别了,“不列颠尼亚”》,穆青、冯健、周原《县委书记的榜样》等重要文章。

这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伟大的复兴”,所属学习任务群是“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中国“伟大的复兴”之路光辉历程中的重要文献,也是该单元中的精读课文,目标指向十分清晰,既要培养学生“阅读与表达”的关键能力,也要通过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的研习培元固魂。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建议,有针对性地设置了特定的学习目标与内容,主要强调能在任务驱动下体会崇高的革命情怀、提高理性思维水平、学习写作手法等,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和传承革命精神,学习高尚品质,发展语言、思维、审美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所在单元的整体说明、课文“学习提示”和“单元学习任务”来看,教师不仅要紧扣“伟大的复兴”的内容进行“研习”,而且要突出“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的独特魅力,引导学生深度体验。

一方面,激发学生结合历史背景研读作品,理解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历史意义,体会毛泽东这一宣告的深刻含义,感受其中蕴涵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高中2021.9的“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豪之情;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把握演讲词的写作特点,学习其写作技巧,欣赏富有时代特征的表达艺术。

二、教学设想《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属于三种基本语篇类型中的“实用类”语篇。

实施实用类语篇教学离不开语篇解码,在解码时要注意从语义、语形、交际三个层面人手,即语篇说了什么,怎么说的,为何这样说,对具体语篇进行实质性研习。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的一个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对中国历史的回顾,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文字、图片、数据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新中国成立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深层含义,以及新中国成立对中国人民生活的改变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需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和数据,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深层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深层含义。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具体的事例和数据中,深入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合作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3.案例分析:运用具体的事例和数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案例,用于教学呈现。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材料,如纸张、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新中国成立的纪录片片段,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通过文字、图片、数据等多种形式,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艰难历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一、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开幕词的有关知识,把握本文内容。

思维发展与提升:梳理内容,理清逻辑思路,品味情感和语气,准确把握文本内涵。

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深刻含意,领略富有时代特征的语言和创作风格。

文化传承与理解:认识建立新中国的困难与艰辛,理解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历史意义,感受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豪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 在诵读中把握开幕词的写法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抓住关键语句,品味语言;理清文章的逻辑脉络。

三、教学方法讲述法、提问法、小组合作讨论法、朗读法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本、课件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引用毛主席的话语导入:“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爱国精神一直根植在每个在中国人的心中。

朗读课件上面的语句。

(二)知人论世,写作背景毛泽东(1893.12.26-1976.9.9),字润之,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含毛主席轶事趣闻)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基本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的背景下,经过一系列的协商筹备,1949年9月21日至9月30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

1949年9月21日晚,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里举行了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历史性盛会。

主席台上方,悬挂着巨幅会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含本课题目变化)(三)文体知识开幕词是在重要会议或重大活动开始时,为会议主持人或主要领导人讲话所用的文稿。

……开幕词通常由标题、称谓及正文三部分组成。

……开幕词的特点:内容针对性、结构逻辑性、语言感染力。

……(四)整体感知1.词语积累召开(zhào)勉强(miǎn qiǎng)妥协(tuǒxié)复辟(bì)警惕(tì)侮辱(wǔrǔ)2.读标题,请用一两个词语,或者一句诗句来表达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课,由新中国的成立和西藏和平解放两个部分内容组成。

新中国的成立主要包括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三个方面的内容,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

西藏和平解放是我国成功解决民族问题的典范,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为八年级学生,学习历史已经有一年半的时间了,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学生对于开国大典的内容也比较熟悉。

因此通过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和利用生动形象的媒体教材来感知历史的方法,学生基本能够掌握开国大典具体史实。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新、旧中国国家和人民地位变化的比较,学生基本能够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及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并进一步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史方法。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基础知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及其领导人,确定了国旗、国歌、首都和纪年方法,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开国大典的时间、过程和盛况。

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大致经过。

2、通过自主合作学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的内容,培养学习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和对历史事件概述的能力。

3、组织学生讨论中央解决西藏问题时,为什么要一面向西藏进军,一面力争西藏的和平解放,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同时理解民族问题的复杂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采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2、指导学生观看课文插图或相关影视资料,对开国大典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概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在了解开国大典具体史实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人民革命的历程,认识到新中国建立的不易,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这句话含义,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四、教学重点
开国大典。

五、教学难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六、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