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的汴河
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

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 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
其一 缓步河边,耳畔泛起悠扬的江南乐曲,我抬头远望,一条巍峨的青石大桥横跨汴河之上,两旁碧绿的杨柳随风缓荡,桥下溪水潺潺,一派恬静宁和的景象。我不由得想起了唐代名将李靖和他的女儿——飞燕。
李靖原籍河南,曾任唐朝将领,多次征战边疆,战功累累,被封为四镇兵马使。可惜好景不长,他在贬官途中逝世,抱憾而终。他的女儿飞燕自小聪敏过人,天赋异禀,年仅十五岁就成了李白的第一位女友。李靖去世后,飞燕也离世,可是他们却永远留在了汴河两旁的人们心中。
再看汴河,它曾经是连接南北的大动脉,称为“江南大运河”,也曾经是“产大桥”的地方,如今的大桥已是重新修建。随着时代的变迁,汴河也逐渐淡出了这个城市的日常生活,但它却始终承载着历史的荣光和人民的记忆,让人再次回忆那个旧时光。
其二 继续沿着汴河走,今日的河畔已不见当年的繁华与人声鼎沸。母亲曾讲述过,汴河曾引来无数商旅穿行,财源滚滚,人潮涌动。而如今,河堤上来来去去的行人大都是游客,他们提着相机,戴着帽子,前呼后拥的拍照留念。偶尔可以看到有船只经过,它们的破旧和单薄,让人忍不住要为他们默哀。
汴河,源头在山西,流经河南,连接淮河,最终进入黄海。它是中国南北交通的重要通道,也是中国古代最长的人工运河之一,全长大约1776公里,是连接京城以南州县和水路的主要通道。早在唐代,汴河就已经有水上游商,泰山人河游刺史等八百多个码头吸引了数不清的行商来往,也带来了许多文化的交流。
如今的汴河不再繁华,不再荣光,但它永远承载着历史的重量和人民的情感,沿着它走一走,看一看,感受着河流的气息和历史的深度,汴河依旧美丽。
汴河漕运:往事并不如烟

汴河漕运:往事并不如烟汴河漕运是中华文明古代灿烂历史中的一笔浓墨重彩的篇章。
它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运河之一。
汴河,旧名京杭大运河,起点在南京市,终点在山西省运城市,全长1794.5千米,多达24个州府和120个县城与之相交,成为了东西南北的经济纽带。
在漕运盛行的明清时期,汴河更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运河。
早在汉代,汴河就已经开始升级改造,唐代之后更是不断进行了维修和加强工作,才有了今天的规模。
汴河漕运是指运河运输中的一种方式,也是中国古代对内贡赋的还运方式之一,使得政府能够通过水路将农业税粮运送到京城,而漕运当中则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运输体系和管理制度,从而勾连起了全国各地的商贸流动,推动了中国经济的繁荣。
漕运将商品与物资分开运输,统一组织,确保食品和货物安全等等,从而改善了交通条件,保障了汴河以及相应地区的政治经济稳定,促进了政局的统治。
同时,漕运也促成人们远征、流浪以及连成地区与祖国的统一,成为了中国古代运输史上一道光辉的风景。
漕运状况也成为了中国社会经济尤其是农业生产的一个非常敏感的指标。
漕运失误、失利对于农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打击,而对于统治者也同样是一件棘手的事情,因为毫无疑问的,这会影响到全国的经济状况。
所以,监管漕运成了统治者的任务之一。
在漕运组织中,有游巡和户部两大部门,他们各自分工明确,井井有条。
其中,游巡是负责汴河整个运输过程的主要部门,还负责城市、引艘、船家的管理。
户部则负责收税进贡,包揽漕运管理的最高机构关于漕运的管理制度,相信很多人都是耳熟能详的。
在漕运当中年,明代设置了“龙舟衙门”来监管漕运,而清代则建立了“京营大漕”制度,也就是耳熟能详的“慈禧太后大阅北洋舰”。
相信,许多人对于汴河这一段古代航运史感到颇有兴趣,这里不仅有慢慢浪漫的游船,还有巨大的运输河船。
在漕运当中,古代的汴河沿岸还兴建了许多运船所,每长15英亩,诸如“滏口运船所”、“白金渡运船所”等等。
汴河漕运:往事并不如烟

汴河漕运:往事并不如烟汴河,作为中国古代的一条重要河流,其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时期。
在宋代,汴河开始成为了连接北方和南方的主要水路,成为了国家之间货物运输的要道。
而在汴河的船运中,漕运更是起到了重要的角色。
漕运是指以航运方式,将粮食和其他物资从南方运送到北方。
汴河漕运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被赞誉为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成就,也成为了中国古代贸易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汴河漕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隋代,但是在唐宋时期才真正发展壮大。
当时,北方粮食的供给成为了一个难题,由于气候条件的限制,北方地区产粮有限,而南方大量的粮食却无法得到有效地运输。
于是,朝廷决定利用汴河这条天然水道进行漕运,解决北方粮食供需紧张的问题。
汴河的漕运也为南方地区提供了一个巨大的贸易市场,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汴河漕运最繁荣的时期应该是宋代。
宋代时期,汴河的河道得到了大规模的疏浚和整修,使其能够容纳更多的船只和更多的货物。
据史书记载,只有在宋代,每年的运粮量才能达到数千万石。
汴河漕运使得北方的都城汴京得以安定,确保了朝廷和军队的粮食供应。
汴河沿线的州县也因此而繁荣起来,商贾云集,经济发展迅猛。
汴河漕运的运输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使用大型货船进行运输,这些货船通常装载数十到数百吨的货物,能够满足大规模的物资运输需求。
另一种是使用小型担船进行运输,担船的载重量相对较小,但灵活性更高,能够进入小港口和狭窄的水道。
这两种运输方式相互结合,构成了汴河漕运的完整网络。
汴河漕运有着严格的组织和管理制度。
漕司是专门负责汴河漕运的机构,负责统一管理和调度船只,保障物资运输的顺利进行。
漕司还设立了一系列的河港和修筑了众多的码头,方便货物的装卸和停靠。
漕运的安全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因此在汴河沿线修建了许多军事设施,保护漕运的安全,防止被盗和袭击。
随着时间的推移,汴河漕运也逐渐走向衰落。
元代以后,由于社会大动荡和政治局势的变化,汴河漕运逐渐停止。
到明清时期,汴河的河道逐渐淤塞,使得船只无法通行,漕运业务彻底中断。
汴河漕运:往事并不如烟

汴河漕运:往事并不如烟汴河是中国古代一条重要的水路,也称为大运河的一部分,始建于隋朝时期,连接了黄河和长江,跨越了华北平原。
而汴河漕运则是指河南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和扬州之间的水上交通运输。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汴河漕运曾是一段辉煌的历史,也是我国古代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汴河漕运逐渐凋零,往事并不如烟。
汴河漕运的兴盛始于北宋时期,当时开封作为北宋的都城,也是当时中国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而汴河则成为了连接南北的重要水道。
为了方便经济和军事上的需求,北宋政府在汴河上发展起了漕运,利用汴河的水道将江南的物资运往北方,为北方提供了丰富的粮食和物资,也为南北之间的经济交流打开了便捷的渠道。
在这一历史时期,汴河漕运的规模是非常宏大的,运输的物资包括了粮食、盐、铁器以及其他的日用品,这些物资的流通也促进了汴州和扬州两地的繁荣发展。
除了物资的运输外,汴河漕运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文化和人才的交流。
随着南北之间经济的交流,各地的文化也得以融合和传承。
不少才子在漕运的交流中结识,共同创作了许多不朽的文学作品。
而由于漕运的繁荣,也吸引了不少商人和手工业者前来经商和务工,带动了汴州和扬州的城市经济的繁荣。
汴河漕运在历经长达数百年的繁荣后,开始逐渐走向衰落。
主要原因之一便是运河港口的淤积。
在漕运的长期开发过程中,港口渐渐被淤积填满,淤积对漕运的影响是深远的,不仅影响了漕运的通畅,也导致了通商受阻。
南宋时期以后,因为战乱频繁,南北之间的经济交流逐渐中断,漕运的需求也大大减少,这使得汴河漕运的兴盛渐行渐远。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陆路交通的发展逐渐取代了水路交通的地位。
从唐宋时期开始,陆路交通逐渐发展壮大,特别是明清时期的大运河改造和国家的交通建设,使得陆路交通的便捷性超过了水路交通,也导致了汴河漕运的式微。
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特别是铁路和公路的逐渐完善,也使得水路交通的地位更加边缘化。
在今天,汴河漕运已经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而所剩无几的遗迹也已变得面目全非。
唐诗皮日休《汴河怀古(其二)》全诗赏析

唐诗皮日休《汴河怀古(其二)》全诗赏析唐诗皮日休《汴河怀古(其二)》全诗赏析《汴河怀古二首》是唐代文学家皮日休的组诗作品。
第二首诗从隋亡于大运河这种论调说起,接着反面设难,批驳了修大运河是亡国之举的传统观点,从历史的角度对隋炀帝的是非功过进行了评价。
全诗立意新奇,议论精辟,不失为唐代怀古诗中的佳品。
汴河怀古二首其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注释】⑷水殿龙舟事:隋炀帝下扬州乘龙舟的风景的事。
⑸共禹论功:作者在这里肯定了隋朝大运河的积极意义,是可以和大禹治水的功绩相比的。
【白话译文】都说隋朝亡国是因为这条河,但是到现在它还在流淌不息,南北舟楫因此畅通无阻。
如果不是修龙舟巡幸江都的事情,隋炀帝的功绩可以和大禹平分秋色。
【创作背景】皮日休是唐后期的诗人,当时唐王朝已进入动乱阶段。
文人在仕途上非常困难,平安闲放成为他们生活上的目标,精神上则尽量不受外界干扰,皮日休就是这种避世心态与淡薄的代表。
这使得他有更多的空闲思史,写出现实主义的咏史诗。
隋炀帝时,发河南淮北诸郡民众,开掘了名为通济渠的大运河。
自洛阳西苑引谷、洛二水入黄河,经黄河入汴水,再循春秋时吴王夫差所开运河故道引汴水入泗水以达淮水。
故运河主干在汴水一段,习惯上也呼之为汴河。
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消耗了大量民力物力。
唐诗中有不少作品是吟写这个历史题材的,大都指称隋亡于大运河云云。
皮日休生活的时代,政治腐败,已走上亡隋的老路,对于历史的鉴戒,一般人的感觉已很迟钝了,而作者却以诗文的形式有意重提这一教训。
【赏析】汴河,亦即通济渠。
隋炀帝时,发河南淮北诸郡民众,开掘了名为通济渠的大运河。
自洛阳西苑引谷、洛二水入黄河,经黄河入汴水,再循春秋时吴王夫差所开运河故道引汴水入泗水以达淮水。
故运河主干在汴水一段,习惯上也呼之为汴河。
隋炀帝开大运河的动机,不外乎满足一己一时的淫乐,大量耗尽民脂民膏,成为他最著的暴行。
唐诗中有不少作品是吟写这个历史题材的,大都指称隋亡于大运河云云。
静静的运河

静静的运河静谧的运河,是一条长廊被壮观的自然景色环绕的运河,它犹如一条美丽的玉带,流淌在大地上,抚慰着人们的心灵。
静静的运河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横贯了几个省份。
它的起点是美丽的大江,在无数条支流的注入下一路向东延伸,最终注入到大海中。
运河河道平缓,水深稳定,是一条重要的运输通道。
沿着运河两岸,建有众多的码头和运输设施,为许多货物的运输提供便利。
运河两岸的自然景观也是非常壮观的。
运河两岸宽阔平坦,常常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树木。
树木茂盛的绿叶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绿宝石般的光芒,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古老的村庄和农田就像一幅绚丽的画卷,点缀在绿意之中。
在运河上行驶的船只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各种各样的船只在运河上来来往往,有运输船,有观光船,还有私人的小船。
运河两岸的人们沐浴在船只行驶的轻波之中,享受着运河带来的祥和和喜悦。
运河上的桥梁也是一大特色。
运河上建有许多美丽的桥梁,它们连接着运河两岸的村庄和城市,给人一种连通心灵和情感的感觉。
夜晚,桥梁上灯火辉煌,如同一颗颗明亮的星星,点亮了整个运河。
除了自然景观,运河还有许多具有历史和文化意义的景点。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运河上的古运输船。
这些古老的木质船只是运河最早的交通工具,如今已经成为稀有的文物。
人们可以乘坐这些古船,亲身体验古代运输的方式和艰辛。
另一个著名景点是运河沿线的古村落。
这些村落保存着古代建筑的风格和风貌,是中国古代村落的代表。
来到这些古村落,人们可以感受到古代农耕文明的魅力,体验到古人的生活方式。
静静的运河不仅仅是一条运输通道,更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
它见证了中国古代的繁荣与辉煌,也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静静的运河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和宝贵财富,我们要好好保护它,让它永远美丽而伟大。
《汴河怀古二首》的全诗翻译赏析

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
【其一】
万艘龙舸绿丝间⑴,载到扬州尽不还⑵。
应是天教开汴水⑶,一千余里地无山。
【其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⑷,共禹论功不较多⑸。
注释
⑴舸:大船。
⑵载到扬州尽不还:隋炀帝杨广游览扬州时被部将宇文化及杀死。
⑶汴水:汴河,即通济渠。
⑷水殿龙舟事:隋炀帝下扬州乘龙舟的风景的事。
译文
【其一】
成千上万的彩船行驶在运河两岸的翠柳中间,但这支船队载到扬州后再也没有回还。
应该是上天教人们开通汴河,这里一千余里的地面上看不到一座山峦。
【其二】
都说隋朝亡国是因为这条河,但是到现在它还在流淌不息,南北舟楫因此畅通无阻。
如果不是修龙舟巡幸江都的事情,隋炀帝的功绩可以和大禹平分秋色。
创作背景
皮日休是唐后期的诗人,当时唐王朝已进入动乱阶段。
文人在仕途上非常困难,平安闲放成为他们生活上的目标,精神上则尽量不受外界干扰,皮日休就是这种避世心态与淡薄的代表。
这使得他有更多的空闲思史,写出现实主义的咏史诗。
静静的运河

静静的运河静静的运河运河,是一条透明的水脉,一条神奇的蛇状线条,在我脑海中飘荡的便是它的形象,清澈见底,在阳光的照射下,水面波光粼粼,静如湖泊。
它穿行在城市的心脏地带,连接了城市的文脉和人民的生活,成为了城市独有的景观。
运河是我小时候的天堂,每当光顾着河边嬉戏时,我就是如鱼得水,尽情地表演。
那时的运河河岸清晰可见,一条柔软的泥土,没有过分的雕琢,在时间的川流下,只是渐渐的融为一体。
每到清晨,露水浸润的泥土微湿,踩上去软软的,心情也因而舒适。
一阵袭来的夏风,就有纷飞的尘土,吹拂得耳边沙沙作响,撩拨着兴奋的情绪。
目光穿越河面,追随着发光的稻田,遇大暑的七月,稻谷的顶上结满了金黄的稻穗,一丛丛挺拔如军队的麦秆,在微风中日夜颤动,喃喃低语。
运河的两旁开满了野花,最常见的是傲然挺立的百合花,它的花瓣纯洁无暇,似是刚下了初雨般。
还有那迷人的姑娘红,含蓄而宛美,即使袒露在阳光下,也是那样的神秘。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城市的发展与变迁,我发现那些令我回忆无尽的静谧场景已经渐渐淡薄,运河已不在清澈见底,被人们的开发与污染所玷污。
一些无良商贩为了利益,将垃圾随意倒入河中,不管是飘荡在水面的废弃物还是藏在河底的厨余垃圾,破环了运河的美景,也威胁着人们健康的生活环境。
经常能看到捕鱼者忍受着蚊虫叮咬与垃圾堆积的危害,拿着钓竿不断坚定地向远处驱离着垃圾。
这种环境让经常来这里垂钓的人们倍感痛心,我们希望政府加强对运河的治理与保护,拒绝垃圾的入侵,让运河重新恢复那种干净与静谧。
运河曾经是市民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无数人在这里放风筝、钓鱼、散步。
然而如今,河边的狭小空间被一个个商铺承包,河岸之上人山人海,各种商家争相出售他们的商品,给人们增添了无尽的喧嚣。
商贩们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不惜在河边引来嘈杂的音乐,高声喧闹,使静谧的运河温暖的太阳光照不进来,也扼杀了我们对运河的美好回忆。
我们希望市政府能够加大对商贩的管理,减少商铺的数量,还原运河的风貌,重建河边的宁静环境,让人们能够在运河的陪伴下,享受到宁静与幸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次到“清明上河园”游玩,一直让我钟情不已的风景是那清澈见底、波光粼粼、静静地、蜿蜒流淌的汴河水!今年的十月底,和几位好友相约,再次来到古都开封赏游“清明上河园”。
此时时逢菊展盛期,拥挤的游客人头攒攒,遮住了“清园”(清明上河园)内宋时的色香味韵。
穿过时光隧道,却难以找到“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的感觉。
爱美爱玩爱拍照的同伴情绪稍有低落,似有难以玩出雅致情趣的感觉。
我多次到“清园”游玩,对此景点较为熟悉,便悄悄地引着同伴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越过虹桥广场,沿着游客稀少的“汴河”岸,带一份恬静觅一处清幽,探寻着古老宋王朝的神秘踪迹。
清明上河园是开封著名的文化旅游景点之一,是根据宋代大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一比一建造的,“汴河”当然是其中著名的景点之一。
据史书记载,汴河是一条人工河,始于战国的魏,通于隋,畅于宋,上起河洛,下至淮泗,直通长江,为北宋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各地所产的粮食,征收的赋税,珍奇物品等等都是通过汴河运到京城的,汴河对于当时的北宋经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现如今仿古建造的“汴河”是引黄河水开掘的,全长三千八百米,蜿蜒环绕园区。
游客从东大门进园后就会看到“汴河”水碧波荡漾,亭台楼阁依岸而建,参差不齐。
飞架而起的虹桥、宋时灌溉的水车、晃悠悠的吊桥、九龙桥等为“汴河”水增加了无限的景致和韵味。
我们随着蜿蜒的河水,沿着杨柳依依的河岸蜿蜒而走,一路欣赏着小桥流水、丝柳拂面、鳞波映帆的美景。
这天,天气特别好,虽说季节已到了文人墨客惯于西窗问月吟诗、东篱把酒赏菊的秋天,但是在这里却没有秋风萧萧秋寒浓的感觉,柔柔的风吹拂着缕缕菊情,四溢的菊香散落在垂柳那已呈苍绿色的柔枝上,继而融入了清清的“汴河'水中。
暖暖的秋阳也随着微风轻过、垂柳枝摇曳抚摸,温和地在清平如玉的水面上洒下点点碎金。
这时“汴河”的水眨巴着碧绿透亮的眼睛,闪动着含蓄和深远的光波,湛蓝的天空在清静的水面上也染上了淡淡的浅蓝。
“汴河”的上空的天是那么的蓝,云是那么的白,河水是那么的清澈,我们脱离了喧闹的世界,在蓝天白云碧水间寻觅,走近了一处自然和心灵的宁静,偶尔柳枝间的鸟鸣,和远处传来的喧闹,更加重了这静谧世界的安静和祥和。
我和朋友们或行走或拍照,留下了一组组蓝天白云清水绿树背景下的美丽,就连那座晃悠悠的吊桥,我们也是心惊胆颤的尝试地走上一回,挠首弄姿地留下一个美丽的瞬间。
走累了,坐在岸边的石凳,顺手扯过一根柳枝缠绕在指间,远远地望着“汴河”那头飞架的虹桥两则演绎的《包公巡视汴河漕运》的精彩,静静聆听着在“汴河”另一侧的九龙桥西侧水面上,正锣鼓喧天地上演着的《汴河大战》。
远处那《杨志卖刀》的叫嚷、《梁山好汉劫囚车》的打斗、《王员外招亲》的嬉闹、《女子马毬》的马蹄哒哒等等和嬉闹游客鼎沸的人声时而灌入耳中,再加上河岸不远处的农家小灶、辘轳水井、宋式马车、哗哗啦啦唱着水歌的灌溉工具水车、偶尔行走河边身着宋装的工作人员,真是恍若穿越时空,梦回大宋王朝。
我不禁有所感慨,感慨于这静静的“汴河”演绎着一个王朝的兴衰,承载着中华厚重的历史,传承着民族悠久的文明,又揉进了高度文明的现代元素,是整个华夏文明的缩影。
此时的朋友,完全没有来时的郁闷,禁不住精彩节目表演的诱惑,高兴得一会从幽静中而去,体会热闹中生活的五彩缤纷,一会从喧闹中而来,寻找一份心灵的静谧。
我是个爱静的人,在朋友带着满意的笑容来回穿梭中,静静地等待在“汴河”边,临亭听琴、抚岸观柳、撩水戏鱼,慢慢体会着清幽的“汴河”带给我独有的享受和韵味。
我喜欢“汴河”,喜欢她的古朴典雅。
倒影在水中古色古韵的亭台楼阁和鳞次栉比的楼宇,更是增加了这里的即现代又古朴的文明气息,活活脱脱的像一位“却把青梅嗅”的少女,娇羞而又顽皮,赋写着北方人的特有的江南灵气,谱成了一曲现代版的古都绝唱。
我喜欢“汴河”,喜欢她的不为远处的喧闹所尘染。
虽然地处闹市,却没有闹市的吵杂和飞絮,洁净几乎到了飞尘不到的程度,清清的河水在春花的笑声、夏水的情衷、秋叶的火红、冬雪的恬静中静静地流淌着自己的优雅和风采。
我喜欢“汴河”,喜欢她的幽静清闲。
垂柳柔顺的枝条在阳光下随风摆动的那份妩媚和娇柔,清澈的河水泛着微微的涟漪哗哗地流
淌,没有冷酒醉卧湖边孤独的潇洒和徒留孤单身影在水面成双的凄凉,只有欢快的旋律在歌唱。
晨曦影里,野花闲草,这一片澄明的气氛里,净化一切,笼罩一切,是人海汹涌的一道避风港,给人带来安全舒适;是城市喧嚣扰攘中的一带洞天幽境,使人忘忧。
如果觉得劳生草草,身心疲惫,可以走在伴着潺潺的流水曲曲折折的小路上,走过春烟拂堤、夏夜蛙鸣、秋虫啾啾、冬雪飘飞,这是最好的将息;如果觉得情绪欠佳,心境郁闷,到汴河桥下负手行吟,缓缓水流定然会让人豁然开朗,怡然自得,物我两忘,体会到如歌岁月的精彩。
我喜欢“汴河”更在于静静的汴河水悄悄地流淌,流淌,流淌出闹中取静、保持风采的娴雅,“流淌”出让人在简单的生活中感知到快乐和幸福。
我爱静静的“汴河”,我爱清清的“汴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