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正不阿的海瑞

合集下载

中国民间故事-大明名臣之清官海瑞 海瑞罢官的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大明名臣之清官海瑞 海瑞罢官的故事

大明名臣之清官海瑞一生经历四朝,因为当官的时候敢打击贪官污吏,所以他得到了民心,所以他的官位也越来越高,但是他依旧改变初衷,一直为百姓造福。

海瑞是一个好官,所以即便他去世了人们还愿意传播他的故事,歌颂他的品质。

海瑞有很多的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叫海瑞罢官,那么海瑞罢官的故事是怎样的呢?大明名臣之清官海瑞海瑞,明朝人士,以廉洁奉公而着称于世。

海瑞号刚峰,刚峰不仅是他的名字,也是他个人的真实写照。

性格刚硬,做事正直,为官清廉且刚正不阿,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被人们称之为第一清官。

也是明朝时期第一清官。

生于1515年,死于1587年,海瑞一生得罪很多达官贵族,虽然仕途坎坎坷坷但是其人生还算平平谈谈,一直到老死,这也是上天眷顾这个可敬的人儿。

海瑞罢官的故事海瑞罢官是京剧里面的一个剧目。

海瑞担任明朝时期的一个官职,为人刚正不阿,严惩贪官污吏,纠正官场不治之风,是较早期的反腐英雄。

历史上海瑞罢官主要讲述的是徐瑛,王明友的故事。

先讲讲徐瑛,徐瑛是徐阶的第三个儿子,徐阶是严嵩的得力助手担任的是宰相副手的职位。

之前海瑞逼徐阶退换贪污的四十亩田地成为了海瑞反腐的一个最大成就。

徐阶和海瑞在那时也就有了冲突。

多年以后的徐阶年事已高,便告老还乡,徐阶的家乡在华亭县。

光荣退休的徐阶有3个儿子,这里讲到的徐瑛是第三个儿子。

徐瑛好的不学学坏的,不仅霸占老百姓的田地,还强抢民女赵小兰。

赵小兰的母亲名叫洪阿兰,洪阿兰到华亭县告状,希望县令能给一个最公道的解决方法,当时王明友就是担任的是这个县的县令。

但是华亭县的县令贪污受贿接受了徐瑛的金钱诱惑,决定一手遮天。

王明友接到报案后,不仅没有处理徐瑛强抢民女这件事,反而仗罚小兰的祖父,并且打死了这个老人家。

王明友不仅贪污还滥用职权断送了这家人一条命。

海瑞当时的官职已经升到了应天巡抚的职位,海瑞带着使命微服出访体查民情,途遇这一家受害者,问洪阿兰发生了什么事情。

洪阿兰把事情一五一十的告诉了海瑞。

清官海瑞的廉政事迹

清官海瑞的廉政事迹

清官海瑞的廉政事迹海瑞,明代著名政治家。

海瑞一生居官清廉,刚直不阿,清廉正直,深得民众的尊敬与爱戴。

下面是店铺跟大家分享的海瑞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

海瑞的人物经历1..出入官场到北京,即拜伏于宫殿下献上《平黎策》,要开辟道路设立县城,用来安定乡土,有见识的人赞扬海瑞的设想。

代理南平县教谕,御史到学宫,部属官吏都伏地通报姓名,海瑞单独长揖而礼,说:“到御史所在的衙门当行部属礼仪,这个学堂,是老师教育学生的地方,不应屈身行礼。

”迁淳安知县,穿布袍、吃粗粮糙米,让老仆人种菜自给。

总督胡宗宪曾告诉别人说:“昨天听说海县令为老母祝寿,才买了二斤肉啊。

”胡宗宪的儿子路过淳安县,向驿吏发怒,把驿吏倒挂起来。

海瑞说:“过去胡总督按察巡部,命令所路过的地方不要供应太铺张。

现在这个人行装丰盛,一定不是胡公的儿子。

”打开袋有金子数千两,收入到县库中,派人乘马报告胡宗宪,胡宗宪没因此治罪。

都御史鄢懋卿巡查路过淳安县,酒饭供应的的十分简陋,海瑞高声宣言县邑狭小不能容纳众多的车马。

懋卿十分气愤,然而他早就听说过海瑞的名字,只得收敛威风而离开,但他嘱咐巡盐御史袁淳治海瑞和慈溪知县霍与瑕的罪。

霍与瑕,尚书霍韬的儿子,也是坦率正直不谄媚鄢懋卿的人。

当时,海瑞已提拔为嘉兴通判,因此事贬为兴国州判官。

过了很长时间,陆光祖主张文官选举,提拔海瑞任户部尚书。

海瑞临死时,别人问他有什么遗言,海瑞说的是欠了户部5钱柴火钱。

死后,皇帝谥号忠介,送葬时,全城的百姓都赶来送葬。

2.上疏入狱当时,明世宗朱厚熜在位时间长了,不去朝廷处理政务,深居在西苑,专心致志地设圪求福。

总督、巡抚等边面大吏争着向皇帝贡献有祥瑞征兆的物品,礼官总是上表致贺。

朝廷大臣自杨最、杨爵得罪以后,没有人敢说时政。

嘉靖四十五年二月,没有人敢说时政。

海瑞对此十分不满,,在嘉靖四十五年二月时单独上疏,将嘉靖皇帝所犯的错误全部数了出来。

在此之前,他事先在棺材铺里买好了棺材,并且将自己的家人托付给了一个朋友。

清官海瑞的廉政事迹精彩

清官海瑞的廉政事迹精彩

历史评价篇一海瑞一生居官清廉,刚直不阿,清廉正直,深得民众的尊敬与爱戴。

据说听到他去世的噩耗时,当地的百姓如失亲人,悲痛万分。

当他的灵柩从南京水路运回故乡时,长江两岸站满了送行的人群。

很多百姓甚至制作他的遗像,供在家里。

关于他的传说故事,民间更广为流传。

后经文人墨客加工整理,编成了著名的长篇公案小说《海公大红袍》和《海公小红袍》,或编成戏剧《海瑞》、《海瑞罢官》、《海瑞上疏》等。

海瑞和宋朝的包拯一样,是中国历史上清官的典范、正义的象征。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李贽对海瑞的评价: “先生如万年青草,可以傲霜雪而不可充栋梁”,入骨三分。

《明史》记海瑞“秉刚劲之性,憨直自遂,盖可希风汉汲黯、宋包拯,苦节自励,诚为人所难能”。

著名历史家黄仁宇在他的名著《万历十五年》中对海瑞的评价和《明史》有所不同,他写海瑞的标题是:《海瑞——古怪的模范官僚》。

海瑞的人物事迹篇二1、智斗御史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六月,海瑞被提升到浙江淳安县任知县。

淳安山多地少,百姓十分穷困,税役负担很重,更不合理的,农民没地和少地,却要负担虚数的土地的税役,而大地主有权有势,虽有土地几百亩,却无“分厘之税”,海瑞对这种不合理现象,十分不平,决定重新清丈土地,按实际土地征税、征役,从而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负担,为淳安县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海瑞在淳安任内,制定兴革条例,在整顿社会治安,兴修水利、发展生产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政绩为时人所称许。

但最使百姓称快的有两件事,一是搏击权贵,二是断案精细。

当时海端的上司,浙江总督胡宗宪是权相严嵩的羽党,出巡时到处敲剥百姓。

公开宣扬要节约驿费,减少百姓负担。

实为巧立名目敲诈勒索。

他的儿子胡衙内依仗父亲的权势,横行霸道,无恶不作,人们敢怒不敢言。

有一次,胡衙内带领随从一行人路过淳安时,驿站招待过简,胡衙内竟吊打驿吏。

海瑞一听,气得七窍生烟,想收拾一下这个恶棍,就想了一条妙计,命令部下将胡公子抓起来痛打一顿,没收其敲剥来的全部银两。

海瑞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海瑞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海瑞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海瑞是个洁身自好、正直刚毅、直言敢谏的明朝著名清官,也是一个身体力行、操劳奔忙、造福百姓的实干家。

一、海瑞为官刚正不阿
还青天的名号,皆出自海瑞刚正不阿性格。

他为官期间,即便只是一个小县令,也敢于和当地士绅豪强作斗争,帮助穷人主持公道、伸张正义。

他的为人软硬不吃,不管谁说情,海瑞只重礼法、法律,不在乎人情和名声,很多时候就连生死都置之度外。

刚正不阿的海瑞,也凭借着自身清廉,受到了百姓爱戴,官运也变得亨通。

从一个小县令,最后做到了朝中二品大员。

可他并没有随着官位提升,开始拉帮结派,一生廉洁奉公,死后清廉为后人所感慨。

二、海瑞是一个做实事的人
海瑞为官过程中,他既不结党营私,也不贪图享乐,将精力都用在了百姓和政绩身上。

海瑞治理地方,不仅疏浚河道,还投入大量精力治理河道,也平反了很多冤假错案,深受百姓喜欢。

嘉靖皇帝沉迷修道,二十多年不理朝政,朝中众臣唯有海瑞,敢于上书谏言。

虽然惹得嘉靖皇帝龙颜大怒,但最终还是化险为夷,成为嘉靖皇帝看中人才。

文言文海瑞清廉翻译

文言文海瑞清廉翻译

海瑞自幼聪颖,博览群书,尤精于律法。

嘉靖十六年,海瑞举进士,始入仕途。

历任知县、知府,所在之处,政绩卓著,百姓安居乐业。

海瑞为官,崇尚简朴,不事奢华,俸禄所得,尽以赈济贫民,故得民心。

海瑞在任知县时,一日,有富商为母庆寿,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海瑞闻之,心生疑窦,遂微服私访。

至富商家中,只见酒席丰盛,歌舞升平,富商却愁眉苦脸。

海瑞问其故,富商泣曰:“吾虽富甲一方,然家财皆因借贷所得,利息日增,难以偿还。

今日庆寿,实为求助于人。

”海瑞闻言,叹曰:“吾国百姓,困于贫富悬殊,皆因贪官污吏之故。

吾当以法治国,使百姓安居乐业。

”遂下令禁止奢华之风,严惩贪官污吏。

海瑞在任知府时,有一官员因贪污被举报,海瑞立即派人调查。

经查实,该官员贪污公款数十万两,海瑞下令将其革职查办,并追回赃款,用于修建水利,救济灾民。

此举使得百姓拍手称快,称海瑞为“青天”。

海瑞为官,不畏权贵,敢于直言。

一日,嘉靖帝下旨,要求各地官员进贡奇珍异宝,以供皇帝享用。

海瑞闻之,上疏直言:“陛下,天下百姓困苦,国家财政空虚,臣以为不宜再加重百姓负担。

请陛下收回成命。

”嘉靖帝大怒,欲加罪于海瑞。

然海瑞不惧,再次上疏,列举贪官污吏之罪,言辞激昂。

嘉靖帝无奈,只得收回成命,并表彰海瑞的忠诚与清廉。

海瑞在任期间,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减轻赋税、整顿吏治、兴修水利等,使国家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

然而,海瑞的清廉与正直,却引起了部分官员的嫉妒与仇恨。

嘉靖三十九年,海瑞被诬陷贪污,被捕入狱。

在狱中,海瑞矢志不渝,坚持清白,终因劳累过度,病逝于狱中。

海瑞死后,百姓痛哭流涕,纷纷为其立碑纪念。

后世评价海瑞,曰:“海瑞一生,清廉如水,刚正不阿,堪称一代廉吏。

”其事迹流传千古,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综上所述,海瑞为官清廉,一心为民,不畏强权,刚正不阿。

其一生致力于改革,为百姓谋福祉,堪称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清官。

其精神与品德,至今仍为世人所称颂。

关于海瑞的作文

关于海瑞的作文

关于海瑞的作文提到海瑞,我的脑海中首先浮现出的是一个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的形象。

他就像是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而耀眼的光芒。

海瑞出生在海南琼山,一个在当时或许并不起眼的地方。

但就是从这样的小地方,走出了一位令后世敬仰的人物。

他的家庭并不富裕,甚至可以说是贫寒。

但这并没有阻挡海瑞求学的脚步,他凭借着自己的毅力和对知识的渴望,努力钻研学问。

据说他读书的时候,那叫一个刻苦,常常是白天黑夜连轴转,困了就用冷水洗把脸,继续攻读。

这种拼命三郎的劲头,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长大之后,海瑞步入仕途。

他当官可真是与众不同!别的官员讲究排场、贪图享受,可海瑞呢?他穿的是粗布衣裳,吃的是粗茶淡饭。

有一次,他的母亲过生日,他居然只是去市场上买了两斤肉,这事儿还成了当地的大新闻!你想想,一个官员,连给母亲过生日买两斤肉都能让人惊掉下巴,可见他平日里是多么节俭。

海瑞执法那叫一个铁面无私。

不管你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只要犯了法,在他这儿都没有通融的余地。

有个权贵仗着自己的势力胡作非为,别人都不敢管,海瑞可不怕。

他愣是把那人给办了,一点情面都不留。

这一下,可把当地的不法之徒给震住了,谁也不敢轻易犯法,生怕撞到海瑞这个“包公”手里。

还有一回,朝廷里的一个大官贪污受贿,被海瑞知道了。

别人都劝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那是个惹不起的人物。

可海瑞是谁?他根本不理会这些,直接上书弹劾。

那封奏折写得是慷慨激昂,把那个大官的罪行揭露得淋漓尽致。

虽然这给他自己惹来了不少麻烦,但他一点都不后悔。

海瑞的这种正直和勇敢,让他在官场上树敌不少。

有人给他使绊子,有人诬陷他。

可海瑞从来没有动摇过自己的信念,他坚信只要自己行得正、坐得端,就不怕那些小人的阴谋诡计。

在老百姓的心中,海瑞就是他们的救星。

每当有冤情,他们都会想到海瑞,知道只要找到他,就一定能讨回公道。

海瑞巡查地方的时候,百姓们夹道欢迎,那场面真是热闹非凡。

大家都争着要看看这位青天大老爷的模样。

有关海瑞的故事(通用14篇)

有关海瑞的故事(通用14篇)

海瑞的故事有关海瑞的故事(通用14篇)海瑞的故事篇1为官廉洁,一生清贫海瑞为官,始终坚持最高的廉洁标准,除了领取政府下发的俸禄外,他绝不理解哪怕一分一毫的“灰色收入”。

明朝官员的俸禄,是历代王朝中最低的。

海瑞任淳安知县时,每年的实际收入仅为12石大米,27.49两银子,360贯钞。

依购买力计算,他的月薪大致相当这天的1130元。

海瑞上有老、下有小,一家全靠这么点收入,生活水平跟这天的低保户差不多。

尽管收入低到难以解决全家的吃饭问题,但海瑞依然毫无怨言的理解,完全靠工资安排生活。

身为知县,他亲率仆从在后衙种蔬菜自给,当然吃不起肉。

有一次海瑞为母亲过生日,买了二斤肉,这居然成了新闻,传到了总督(近似省委书记兼军区司令)胡宗宪耳朵里,胡总督竟以传播消息的口吻说:“听说海知县给老母过生日,买了二斤肉!”海瑞最后死于南京右都御史的任上。

这位二品大员去世之后,仅余白银20两,连丧葬费都不够。

他的好友王用汲去看他,只见布衣陋室,葛帷(用葛藤织的帷布,比麻布还差)还是破的,连个穷书生的境况都不如,感动得直流眼泪,并为他凑丧葬费。

一个堂堂的正部级干部,竟然清贫到如此程度,其道德操守不由令人肃然起敬。

海瑞的故事篇2“三不”海瑞海瑞是明朝的清官。

在他的一生当中,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个皇帝。

他一生敢于直言、坚持正气,他的节操家喻户晓。

有人说,他是“不怕死、不爱钱、不立党”的清官。

嘉靖三十二年,海瑞在福建南平县当老师时,他教育学生不许给先生送礼,逢年过节,也不得给先生送酒菜,所有俗例一概免除。

升任浙江淳安知县后,他一如既往,穿布袍、吃糙米、食自己种的菜。

在为母亲做寿时,他只买了两斤肉,在百姓中传为佳话。

他知道百姓贫穷,去农村巡视时,命部下们挑着菜和米随行,自己开伙,从不扰民。

他一生未置田产,只依靠祖上留下的十亩地养活一生。

嘉靖皇帝当政时,不思朝政,奸臣当道,很多官员敢怒不敢言。

海瑞写了一篇《治安疏》,上奏给嘉靖皇帝。

关于海瑞的故事4则

关于海瑞的故事4则

20XX年关于海瑞的故事4则海瑞,字汝贤,号刚峰,明朝著名清官。

海瑞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

下面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推荐的关于海瑞的故事4则,希望各位看官能感兴趣哦。

关于海瑞的故事:不怕死不爱钱不结党都御史海瑞,死在官衙的屋子里。

他在南京做官的同乡人,只有户部苏民怀一个人。

苏民怀检查清点海瑞做官的俸禄,竹箱中只有八两银子,两丈麻布,几件旧衣服罢了。

像这样的都御史怎么会多呢?王凤洲对海瑞评价说:“不怕死,不爱钱,不结党。

”这九个字写全了海公的一生,即使千言万语赞扬他,能胜过这评论吗?关于海瑞的故事:海瑞除二张一天,海瑞正准备备轿出巡,忽然有人击鼓喊冤,就只好改变主意,立即升堂。

告状的是一位山村民女,十七八岁,长得非常漂亮,名叫黄珠珠。

她衣衫褴褛,头发散乱,痛哭流涕,手脚还带有血迹。

原来,兵部尚书张鏊有两个侄子,名叫张魁和张豹,他们俩奉命从南京来到兴国筹买木料,欲图霸占黄珠珠。

黄珠珠宁死不从,父母被话活打死,她趁混乱逃到县城鸣冤告状。

海瑞听了,非常气愤,当即安顿了黄珠珠,决定捉拿张魁、张豹。

但这两个贼手下有很多家丁,怎么才能抓到呢?海瑞经过再三考虑,想出一条妙计。

第二天,海瑞带着几个衙役,抬着山珍海味来到张魁、张豹住的地方。

一进门,海瑞就说:“二位辛苦,下官失迎了!今天特来慰劳。

”张魁、张豹根本瞧不起海瑞,但一看这些山珍海味,便连声说:“有失远迎,有失远迎。

”说完,一同坐下攀谈起来。

海瑞擅长辞令,取得了张魁、张豹的信任,就邀请他们进城做客,并说:“城里有美女,二位如有雅兴,下官愿效劳。

”第二天,张魁、张豹早早来到县衙,果然见有两个浓装艳服的美女出来迎接。

张魁、张豹的骨头都酥了,正要上前纠缠,忽听一声“拿下!”左右涌出两班衙役,将他两人捆了个结结实实。

海瑞立即升堂问罪,两人不肯招认,海瑞叫黄珠珠出堂作证,才无法抵赖。

但两人自认为是兵部尚书的亲侄儿,海瑞不敢把他们怎样,竟哈哈大笑,斥问海瑞:“海大人,你知道我们是谁吗?”海瑞火冒三丈,大声回答:“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知法犯法,罪加一等!”说完,吩咐左右将两人各打四十大板,送进死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刚正不阿的海瑞
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有许许多多个英雄人物,就像沙滩上的沙子一样,数也数不清。

但是在这些人物中,有一位英雄令我难忘,他就是明朝时期著名的清官——海瑞。

我第一次知道他是在看《明朝那些事》时。

海瑞是广东琼山人,即为现在的海南岛,字汝贤号刚峰。

他取此号的意思是一切以刚为主,要终生刚正不阿,因此人们尊称他为刚峰先生。

海瑞是著名清官,他不畏权贵,经常惩罚那些仗势欺人的富家子弟。

由于他敢于直言进谏,惩恶扬善,一心为民谋利,被人们敬为海青天、南包公,其英名流传至今。

海瑞一生干过许许多多的事,其中最有名的是冒死给皇上进谏。

当时的嘉靖皇帝沉迷于制作长生不老药和仙丹,想成为神仙,便对国家大事不管不顾。

此时,海瑞上书,冒着死亡的威胁去揭露真相。

而且海瑞并没有用一句脏话,但也起到了巨大的效果。

其中有两句:“嘉者,家也,靖者,净也,嘉靖,家家净也。

盖天下之人,不值陛下久矣。

”嘉靖读了奏折后十分气愤,命令官员一定要把海瑞抓到。

但大臣们说:“陛下根本就用不着去抓他。

听说他在上书的时候,早已买好了棺材,和妻子诀别,等着朝廷来治罪。

他的家仆四处奔逃,没有一个留下的,所以他一定不会逃跑。


看完这篇故事,我的心为之一颤。

我被海瑞这种勇气和为国为民的精神所感动了。

他明明知道只要上书,自己便会被处死,甚至连棺材都给自己买好了,这需要多大的勇气!而且他上书,并不是为了自
己,而是为了全天下的人民,像他这样把自己的利益放到一旁,一心只为国家的精神也值得我们敬佩。

但是勇敢归勇敢,我觉得海瑞完全不用采取这样一种冒险的方法上书,他可以间接的提醒皇上,就像以前有人用“一鸣惊人”的故事去提醒国王。

最后,嘉靖并没有处死海瑞,只把他囚禁在牢里。

嘉靖死后,他便被释放出狱。

出狱后,他继续做官,为民除害。

在我心里,海瑞是一个真正有傲骨的人。

他蔑视权贵,只认天理,只认国家,安抚穷困百姓,打击奸臣污吏,我们这个时代需要更多象海瑞这样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