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巧治胡公子的典故
中华美德故事精选

皇甫绩是隋朝有名的大臣。他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一个人难以维持家里的生活,就带着他回到娘家去住。外公见皇甫绩聪明伶俐,又没有父亲,怪可怜的,所以格外疼爱他。皇甫绩的外公叫韦宽。韦家是当地有名的大户,生活很富裕。由于家里上学的孩子多,外公就请了个教书先生到家里来,办了个私塾。皇甫绩就和表兄弟们一起在家里的学堂上学读书。外公是个非常严厉的老人,尤其是对他的孙辈们,更是严加管教。私塾开学的时候,就立下了规矩,谁要是无故完不成作业,就按照家法重打二十大板。有一天,上午上完课后,皇甫绩和他的几个表兄躲在一个已经废弃的小屋子里下棋。一贪玩,不知不觉就到了下午上课时问,大家都忘记了做老师上午布置的作业了。第二天,这件事被外公知道了,他把几个孙子叫到书房,狠狠的训斥了一顿。然后按照家规,每人打了二十大板。外公看皇甫绩年龄最小,平时又乖巧,再加上没有了父亲,不忍心打他。于是,就把他叫到一边,慈祥的对他说:?你还小,这次我就不罚你了。不过,以后不能再犯这样的错误了。不作功课,不学好本领,将来怎么能成大事??皇甫绩和表兄们相处的很好,表兄们都很爱护他。看到小皇甫绩没有被罚,心里都很高兴。可是,小皇甫绩心里很难过,他想:我和表兄都犯了一样的错误,耽误了功课。外公没有责罚我,这是心疼我。可是我自己不能放纵我自己,应该也按照规矩,挨二十大板才成。于是,皇甫绩就找到表兄们,求他们代外公责打自己二十大板。表兄们一听,都?噗哧?一声笑了出来。皂甫绩一本正经的说:?这是私塾里的规矩,我们都向外公保证过了,触犯规矩甘愿受罚,不然的话就是不遵守诺言。你们都按规矩受罚了,我也不能例外。?表兄们被皇甫绩这种诚心改正错误精神感动丁。于是,就拿出戒尺打了皇甫绩二十下。后来皇甫绩做了大官,但是这种从下养成的信守诺言、用于承认错误的品德一直没有丢,这使得他在文武百官巾享有很高的威望。
2020秋四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拓展阅读第八单元海瑞当知县素材新人教版

海瑞当知县明朝中期,严嵩任吏部尚书此后,把持朝政,气势熏天。
就连他手下的同伙及其家属,都仰仗严嵩的权力,横行霜道。
不论朝廷大臣,仍是地方官吏,没有不害怕他们的。
但是在浙江淳安县,有一个小小的知县,却不害怕他们。
他的名字叫海瑞。
海瑞是广东琼隐士。
他从小死了父亲,靠母亲抚育长大,生活十分贫困。
二十多岁中了举人后,他做过县里的教谕,教育学生十分严格仔细。
不久,他被调到浙江淳安做知县。
过去,县里官吏审理案件大多是让老百姓百姓含冤受屈,而让有权有势的人逃出法网。
海瑞到了淳安此后,不论什么样的疑难案件,他都一件件检查得真相大白,从不冤枉好人,也不放过歹人。
当地百姓都称他是“青天”。
这天,海瑞正在官衙里批阅公函,一个差役突然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海瑞问。
“胡胡公子胡公子嫌官驿里的人款待不周祥,把驿吏捆绑起来,倒吊在梁上打呢!”差役上气不接下气地说。
“这也不免太甚分了!”海瑞知道胡公子招摇过境,原来已经感觉讨厌;此刻竟打起驿吏来,就感觉非管不行了。
但是,胡公子是总督胡宗宪大人的儿子,胡宗宪又是严嵩的同伙,该如何教训这个横行霸道的公子哥儿呢?海瑞稍稍沉吟了一下,内心有了想法。
“把胡公子给我押来!”海瑞嘱咐差役。
“是!”胡公子被差役押到海瑞眼前。
“你真是胡总督的儿子?”海瑞问。
“本公子的父亲正是胡总督!严大人仍是我父亲的朋友!这能有假吗?” 胡公子神情骄横。
海瑞平易地说:“胡总督是个廉洁的大臣,从前巡视州县,经常嘱咐地方官款待时不要太甚铺张。
”停了停,海瑞看了胡公子一眼,又说:“像你这样穿着华美、大讲排面、骄横无理的花花公子,怎么会是胡总督的儿子呢?必定是冒充胡公子到本县来弄虚作假的。
”说着一拍桌案,大喝道:“搜他的身!”差役上前从胡公子身上搜出头值几千两的银票。
“银票充公,将人押给胡总督,说这人竟敢冒充总督的儿子,请胡总督亲身查办!”海瑞命令差役。
胡宗宪看到儿子被押回来的狼狈样子,问明事情的前因后果,内心又惊又怒,却不敢发生:他知道海瑞官职虽小,却不是好惹的。
中国民间故事-大明名臣之清官海瑞 海瑞罢官的故事

大明名臣之清官海瑞一生经历四朝,因为当官的时候敢打击贪官污吏,所以他得到了民心,所以他的官位也越来越高,但是他依旧改变初衷,一直为百姓造福。
海瑞是一个好官,所以即便他去世了人们还愿意传播他的故事,歌颂他的品质。
海瑞有很多的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叫海瑞罢官,那么海瑞罢官的故事是怎样的呢?大明名臣之清官海瑞海瑞,明朝人士,以廉洁奉公而着称于世。
海瑞号刚峰,刚峰不仅是他的名字,也是他个人的真实写照。
性格刚硬,做事正直,为官清廉且刚正不阿,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被人们称之为第一清官。
也是明朝时期第一清官。
生于1515年,死于1587年,海瑞一生得罪很多达官贵族,虽然仕途坎坎坷坷但是其人生还算平平谈谈,一直到老死,这也是上天眷顾这个可敬的人儿。
海瑞罢官的故事海瑞罢官是京剧里面的一个剧目。
海瑞担任明朝时期的一个官职,为人刚正不阿,严惩贪官污吏,纠正官场不治之风,是较早期的反腐英雄。
历史上海瑞罢官主要讲述的是徐瑛,王明友的故事。
先讲讲徐瑛,徐瑛是徐阶的第三个儿子,徐阶是严嵩的得力助手担任的是宰相副手的职位。
之前海瑞逼徐阶退换贪污的四十亩田地成为了海瑞反腐的一个最大成就。
徐阶和海瑞在那时也就有了冲突。
多年以后的徐阶年事已高,便告老还乡,徐阶的家乡在华亭县。
光荣退休的徐阶有3个儿子,这里讲到的徐瑛是第三个儿子。
徐瑛好的不学学坏的,不仅霸占老百姓的田地,还强抢民女赵小兰。
赵小兰的母亲名叫洪阿兰,洪阿兰到华亭县告状,希望县令能给一个最公道的解决方法,当时王明友就是担任的是这个县的县令。
但是华亭县的县令贪污受贿接受了徐瑛的金钱诱惑,决定一手遮天。
王明友接到报案后,不仅没有处理徐瑛强抢民女这件事,反而仗罚小兰的祖父,并且打死了这个老人家。
王明友不仅贪污还滥用职权断送了这家人一条命。
海瑞当时的官职已经升到了应天巡抚的职位,海瑞带着使命微服出访体查民情,途遇这一家受害者,问洪阿兰发生了什么事情。
洪阿兰把事情一五一十的告诉了海瑞。
海瑞清廉文言文的翻译

海瑞清廉文言文的翻译第一篇:海瑞清廉文言文的翻译海瑞一生清贫,抑制豪强,安抚穷困百姓,打击奸臣污吏,因而深得民众爱戴。
下面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海瑞清廉文言文的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海瑞清廉都御史刚峰海公,卒于官舍。
同乡宦南京者,惟忘掉部苏民怀一人。
苏检点其宦囊,竹箱中俸金八两,葛布一端,旧衣数件而已。
如此都御史那可多得!王司寇凤洲评之云:“不怕死,不家钱,不立党。
”此九字断尽海公生平,即造成言谀之,能加于此评乎?【阅读练习】1、解释:①卒婚②宦③惟④而已2、翻译:即造成言谀之,能加于此评乎?3、选择:“不立党”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①不结伙;②不建立党派;③没有朋友。
4、理解:海瑞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用原文句子回答。
参考答案1、①死②做官③只有④罢了2、即使千言万语赞扬他,能胜过这评论吗?3、①4、不怕死,不爱钱,不立党。
注释⑴都御史:职官名称,负责巡按州县,考察官吏。
⑵刚峰海公:即海瑞,字汝贤,号刚峰。
⑶宦囊:做官的俸禄。
⑷金:银子。
⑸葛布一端:麻布两丈。
⑹卒:死。
⑺宦:做官。
⑻惟:只有。
⑼而已:罢了。
⑽王司寇凤洲:指王世祯。
⑾家钱:指贪财⑿党:同伙的人,集团译文都御史海瑞,在官舍死了。
跟他一起在南京做官的同乡的人,只有在户部做事的苏民怀一人。
苏民怀检查清点他做官的俸禄,竹箱子里有八两银子,麻布两丈,几件旧衣服罢了。
这样的都御史又有几个?王凤洲评价他说:“不怕死,不爱钱,不结伙。
”这九个字概括了海瑞的生平。
即使千言万语赞扬他,能胜过这评价吗?第二篇:海瑞文言文翻译海瑞文言文翻译2篇海瑞文言文翻译1海瑞刚正文言文海瑞①,汝贤,琼山人。
举乡试,署南平教谕。
迁淳安知县。
布袍脱粟②,令老仆艺③蔬自给。
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瑞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
瑞曰:“囊④胡公按部⑤,令所过无供张⑥。
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
”发橐⑦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都御史鄢(tan)懋(mao)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⑧邑小不足容车马。
传统美德故事

传统美德故事篇一: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一:尊敬师长“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老师,就象燃烧的蜡烛,用知识之光照亮学生的心灵,直到生命的终结。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敬师长的优良传统。
在我国历史上,最早开创私人讲学的孔子,据说有弟子三千,学有所成的有“七十二贤”。
古人把老师与知识紧密相连,无不把尊敬老师放在首位。
张良桥头真诚拜师……无不出于这样真挚的情感。
作为新中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不忘恩师的故事,更是给我们留下美谈,做出榜样。
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写好历史的续篇,这样才无愧于辛勤培养我们的老师,无愧于我们的伟大时代。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却始终尊敬自己的老师。
1959年,毛泽东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请韶山的老人们吃饭。
毛泽东亲自把老师让在首席,向他敬酒,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敬意。
毛泽东青年时代听过徐特立先生的课。
当徐特立60寿辰时,他特意写信向徐老祝贺。
信中说:“您是我20年前的先生,您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二:爱国爱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是明清之际爱国学者顾炎武的名言。
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实践,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爱国爱民的志士和民族英雄。
只要我们光大和发扬这一优秀的民族传统,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就会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盛,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林则徐是清朝后期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
他任湖广总督期间,由于清政府腐败,英国强盗把一种叫鸦片的毒品,源源不断的偷运进中国,毒害中国百姓。
林则徐面对这一切,十分焦急。
他多次向皇帝上书,陈述鸦片的?。
道光皇帝接受了林则徐的建议,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负责禁烟。
1839年3月,林则徐来到广州,禁烟运动迅速展开。
6月3日,人们把缴获的鸦片全部投进硝烟池。
顷刻间,鸦片全部销毁。
林则徐为国家和民族做了一件大好事。
虎门硝烟的壮举,给英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第一页。
海瑞惩恶扬善的故事

海瑞惩恶扬善的故事海瑞是明代官员,也是一位儒学大师,他以惩恶扬善的行为而闻名于世。
他的故事在历史中被广为传颂,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
海瑞的故事展现了他矢志正义、勇敢无畏的精神,也彰显了他一生奋斗的价值。
在海瑞的故事中,他曾经任职徽州知县,面对官员腐败、残暴的现象,他坚决与之斗争。
他秉承“治大国如烹小鲜”的原则,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他废弃豪华的知县府,改在简陋的茶馆办公,以此表明他的廉洁和公正。
海瑞通过严查官员是否贪污受贿、是否虐待百姓等手段,揭露出许多黑暗。
他找出了贪官污吏,处罚了他们,使得徽州官场趋于清明。
海瑞在治理徽州时,也关注民生问题。
当他得知徽州百姓饱受洪涝之苦时,他积极组织防洪工作,并提出弃儿众筹,用于抗洪救灾。
海瑞不仅自己捐出巨款,还动员地方富户纷纷捐助。
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人们,为民解难、造福百姓才是官员应尽的职责。
除了在治理徽州时的表现,海瑞还在朝廷中力图改革,并敢于直谏皇帝,表达自己的见解。
他多次上书建议,要求整顿官场,严惩腐败现象。
他不畏强权,坚定地站在正义的一方,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而努力。
海瑞的故事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作为文明社会的一员,我们应该学习海瑞的奋斗精神,在面对不公、腐败的时候,勇敢站出来,发出自己的声音。
我们也应该注重自身修为,追求廉洁和公正,以身作则,引领他人。
只有通过个体的努力和众人的共同参与,社会才能变得更加公正、更加美好。
海瑞惩恶扬善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是对我们人类社会的警示和鞭策。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牢记海瑞的事迹,时刻提醒自己要有海瑞这样的高尚品质。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建设一个更加和谐、公正的社会,让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公平与幸福。
刚正不阿的海瑞

海瑞是广东琼山人,自幼丧父,家贫,二十几岁中举后,曾代理南平yu yu县教谕。
当时有御史来学堂视察,其他人都伏地通报姓名,只有海瑞一个人站着作詹。
御史大怒,海瑞却从容不迫地说道:"到御史所在的衙门应当行部属礼仪,但学堂是老师教育学生的地方,不应该屈身行礼。
”因为这件事,海瑞落了一个“笔架博士”的雅号。
chun后来,海瑞被调到浙江淳安做知县。
虽然是地方父母官,但他却穿布袍、吃粗粮,让家里的老仆人种菜自给,生活十分简朴。
有一次,他的母亲过大寿,他才跑去集市上买了两斤肉。
卖肉的屠夫见了他,开玩笑说:"没想到我这辈子还能做海大人的生意!”bTng海瑞做淳安知县时,秉公执法,勤政为民。
所有官司,他都要一桩一桩亲自过目,每一个案子都要查个水落石出。
只要是贪赃枉法的,即便牵涉高官贵族,他也绝不手软。
song而当时朝中正值严嵩掌权,严嵩父子和他的一大群同党仗势欺人,骑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
海瑞的顶头上司,浙江总督胡宗宪就是严嵩的同党之一O有一天,胡宗宪的儿子带着一大批仆从经过淳安县,要在该县的官驿中住上几天。
海瑞按照他自己定下的规矩,像招待其他客人一样,拿平时的饭食来招待他。
胡公子养尊处优惯了,哪里受得了这样的气,一见驿吏给他送上那样的饭菜来,脾气大发,—下把桌子给掀翻了,还把送菜的官吏绑起来倒吊在屋子的大梁上。
海瑞原本就痛恨这种仗势欺人的公子哥,没想到他竟然这么猖狂,便下定决心,要教训教训他。
海瑞带着几个官吏赶到了胡公子的住所,大声呵斥道:"是哪个花花公子这么大胆,竟敢冒充胡大人的儿子来本县滋事?给我把他们绑起来!”胡公子见海瑞对他这么不客气,暴跳如雷道:"我是胡宗宪的儿子!大胆海瑞……”"住口!”胡公子话还没说完,就被海瑞喝住:"胡总督一向清廉,再三吩咐各县要从简招待过往官吏,不得铺张浪费。
他怎么可能有你这样骄奢淫逸、蛮横无理的儿子!你假冒胡公子,该当何罪!”胡公子一伙人傻了眼,还没来得及辩解,就已经被官吏们绑起来。
海瑞罢官文言文

海瑞罢官文言文
以下是关于海瑞罢官的文言文:
海瑞,号刚峰,琼山人。
举乡试,入都,即伏阙上《平黎策》,欲开道置县,以靖乡土。
识者壮之。
署南平教谕。
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
” 迁淳安知县。
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
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
瑞曰:“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
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
” 发橐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
懋卿恚甚。
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而属巡盐御史袁淳论瑞及慈溪知县霍与瑕。
与瑕,尚书韬子,亦抗直不谄懋卿者也。
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
廷臣自杨最、杨爵得罪后,无敢言时政者。
四十五年二月,瑞独上疏曰:臣闻君者天下臣民万物之主也,其任至重。
欲称其任,亦惟以责寄臣工,使尽言而已。
臣请披沥肝胆,为陛下陈之。
如需获取更详细的信息,建议查阅古文书籍或咨询古文专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瑞巧治胡公子的典故
导读:海瑞巧治胡公子的典故
海瑞(1514-1587),字汝贤,号刚峰,广东琼山人,回族。
明嘉靖举人,历任淳安、兴国知县,户部主事、吏部右侍郎、应天府巡抚、南京右佥都御史等职。
明朝嘉靖年间,社会风气腐败。
达官贵人经州过县,除了酒肉招待之外,还要送上厚礼。
那礼帖上写的是“白米多少石”、“黄米多少石”。
但其实,这“白米”、“黄米”都是隐语,指的是白银多少两、黄金多少两。
这样的.风气蔓延开来,连一些公子衙内路过,地方也要隆重接待。
一天,总督胡宗宪的儿子,带着一队人马来到淳安。
驿站官员不知道来者是谁,接待上稍有怠慢,惹得胡公子大怒,当场命令家丁,把驿吏五花大绑,吊在树上,用皮鞭狠狠抽打。
淳安知县海瑞听说后,马上赶到驿站,见光天化日之下竟有如此无法无天之举,顿时义愤填膺。
他大喝一声:“住手!”立即命令给驿吏松绑。
胡公子的手下见“半路杀出了程咬金”,呼啦一下把海瑞团团围了起来。
胡公子趾高气扬,挥着马鞭,说:“你知道大爷是谁吗?”
海瑞理直气壮、义正辞严,指斥道:“不管你是谁,都不准在我管辖的地方胡作非为!”
胡公子手下的家丁威吓说:“狗官,你瞎了眼!这是胡总督胡大人的公子!”
海瑞一听,心中早已有谱。
他冷冷一笑,说:“哼,以往胡大人来此巡查,命令所有地方一律不得铺张。
今天看你们如此行装威盛,如此胡作非为,显然不是什么胡大人的公子,定是假冒的!”说时迟
那时快,海瑞挥手喝令将胡公子捉下,驱逐出境,并把他沿途勒索的金银财物统统充公。
事后,海瑞马上给胡宗宪修书一封,一本正经地禀告说:“有人自称胡家公子沿途仗势欺民。
海瑞想胡公必无此子,显系假冒。
为免其败坏总督清名,我已没收其金银,并将之驱逐出境。
”
胡宗宪是一代抗倭名将,他收到信后并不怪罪海瑞。
就这样,海瑞巧妙地制服了胡公子的巧取豪夺。
海瑞一生刚正不阿,在老百姓当中流传着这样一段称颂他的歌谣:“海刚峰,不怕死,不要钱,不吐刚茹柔,真是铮铮一汉子!”
“不吐刚茹柔”,意思是不吐出硬的、吃下软的。
它高度评价了海瑞不吃软怕硬的硬骨头精神。
【海瑞巧治胡公子的典故】
1.海瑞刚正不阿的历史典故
2.战国四大公子的历史典故
3.公子重耳流亡他国的历史典故
4.煮海治龙王神话典故
5.乞巧历史典故
6.公子世无双小学作文
7.大清官海瑞枕箱的故事
8.海瑞罢官的历史故事
上文是关于海瑞巧治胡公子的典故,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