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沪教版24课《真正的愤怒》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真正的愤怒》教案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真正的愤怒》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1.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讨论、分享,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
2.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感知人物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
3.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情感,学会调控情绪。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学习生字词,积累词汇。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感知人物内心世界。
2.2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关爱他人。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1.2学生分享自己曾经愤怒的经历,引出愤怒这一主题。
2.朗读课文2.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体会情感。
3.理解课文内容3.1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3.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如:“课文中的小主人公为什么愤怒?”“他是如何表达愤怒的?”4.学习生字词4.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4.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字词在句子中的运用。
5.分析课文情感5.1学生讨论课文中表达愤怒的句子,感知人物情感。
5.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愤怒背后的原因,学会关爱他人。
6.2教师点评,强调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7.课后作业7.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7.2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学生完成作业。
8.课堂小结8.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鼓励。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分享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知人物情感。
2.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3.在生字词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学生个性化的指导。
4.课后作业的布置应更具针对性,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愤怒主题的绘画、写作活动,让学生通过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真正的愤怒》教案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真正的愤怒》教案《真正的愤怒》课文原文在我生命里曾经流淌过一碗水,是这碗水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愤怒。
暑假时,久居都市的我与朋友结伴西北行。
七月如火,车子在高高的黄河大堤上爬行,黄河河底龟裂,河水时断时续,给人一种苟延残喘的感觉,全没有“黄河在咆哮”的气势,在黄河拐弯处好不容易才见到了一个村子,村子因树而得名,叫“五棵树村”。
在村头有个苗圃,绿绿的一片,让长途跋涉得我们略感一丝凉意。
一个小姑娘拿着一个特制的大瓢,在每一棵小树苗根上小心地滴上一点点水,那动作好像是在轻轻抚摸睡梦中的婴儿。
“小姑娘,能不能给点水?”我不停地用毛巾擦着好像永远也擦不干的汗,渴望能洗一把被汗水渍疼的脸。
小姑娘迟疑了一下,转身走向苗圃后面的屋子,屋子里的椅子上坐着一位老妇人,脸上带着世事洞明的安详。
小姑娘轻轻对她说了些什么,老妇人点点头从腰间“哗啦”一声摸出一串钥匙,这时我才看见在屋子和苗圃之间有一眼水窖,水窖设有坚固的木盖,木盖上牢牢地锁着一把大铁锁。
只见小姑娘轻盈地走到水窖前,熟练地打开大铁锁,用一个小木桶小心地汲出一点水,倒进一个干净的陶瓷碗里。
她双手捧着那碗,像捧着整个世界一样走到我面前说:“走远路渴了吧,快喝吧!”我看了一眼,那水里竟漂浮着一些细小的杂物,在白瓷碗里显得更浑浊。
本来我是想洗把脸凉爽一下。
喝的水我们自带了许多瓶纯净水。
等小姑娘转过身继续“滴”她的水后,我让同伴把那碗水倒出来,开始洗脸。
听到水落地的声音,老妇人和小姑娘不约而同地投来愤怒的目光。
老妇人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喊了声:“作孽呀!”突然摔倒了。
小姑娘却不去扶老妇人,只是惊叫着冲到我身边,一把抢过我同伴手中的水碗,然后竟扑倒在地上,伸出双手用力挖起我脚下那一点被水浸湿的土,捏成一个泥团,迅速跑到苗圃旁新载的小树边,深挖了一个坑,把湿泥团贴着树根埋下,这才急切地叫着“奶奶”向老妇人跑去,慢慢地把她搀扶到椅子上。
我被眼前这一切惊呆了,一时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
《真正的愤怒》设计获奖

《真正的愤怒》教学设计《真正的愤怒》一文记叙了在七月炎热的一天,我和同伴来到西北地区的五棵树村,我向村里的一个小姑娘要水。
经一位老妇人的同意,小姑娘给了我和同伴一碗从地窖里打上来的、浑浊的水。
我用这碗水来洗脸,这一举动引起了祖孙俩极大的愤怒。
全文从第一人称的视角展开故事,虽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是作者以其细腻的笔触向我们生动刻画了文中的两位主人公——小姑娘和瘸了腿的老妇人。
通过对她们言行的细节描写,真实表现了祖孙俩对水的极度珍视,以及她们力图尽其绵薄之力改变这片土地缺水境遇的决心。
一、以情渲染情这是一篇能震撼人心灵的课文,那也就只能采用以情激情的方式进行教学才能更加有效。
因此在课的开头,我就抓住了展开本文教学的“点”——第一小节,在自己的范读引导下请学生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或愤怒、或沉痛等语气,紧接着让学生说说读了这句话后产生的疑问,然后请他们围绕自己的问题,轻声朗读课文思考。
我觉得在课的开始,就得做好“情”的铺垫积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学习的效率才会高。
我这样做了,同时也因为在以后的教学中抓住了关键语句的体验感悟,用自己的感情引发学生的感情,用自己的真情感染学生的情感,在交流“那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水的珍贵”这个教学的重点时,学生把自己的理解真真切切的谈了出来,理解的深刻、透彻,为解决难点:理解“真正的愤怒”的深刻主题做好了准备,难点迎刃而解,效果不错。
二、重组教材教学中,我精心设计安排了教材,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在导入部分,用文中关于黄河的句子引入文章的中心——是这碗水让我感受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愤怒,找到贯穿全文的重要线索——“一碗水”。
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这是一碗怎样的水?”进入整体感知。
然后找句子朗读体会,通过品味文中的关键语句、感情朗读,深入学习课文,逐步引导学生对“这碗水意味着什么”加深认识,使学生认同小姑娘和老妇人对水的情感,进而理解“真正的愤怒”的含义。
最后又用老妇人的话导入回到课的开始:使这碗水让我感受到了真正的愤怒。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真正的愤怒》PPT1【精编版】共19页文档

谢谢!Βιβλιοθήκη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真正的愤怒》 PPT1【精编版】
5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5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54、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5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 之属, 阡陌交 通,鸡 犬相闻 。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真正的愤怒》

4月11日在新城小学聆听了杜老师课了《真正的愤怒》一课,让我看到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良好素养。
整堂课紧紧抓住课文的主线索——“一碗水”,以“什么是真正的愤怒?”为中心展开教学,层层深入,让学生读思结合,体会文本,辐射全篇文章,路很清,点很准,可谓环环相扣,一气呵成。
上课伊始,教师充分给与学生学习自主权,让学生进行质疑,教师将这些问题加以整合。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更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为了弥补学生认知中的空白,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
文中叙述为一碗水而愤怒的这件事发生在我国西北地区,因缺水所以惜水如命,为一碗水落地而愤怒,这些内容对于城市里的孩子来说是极难体会和理解的。
所以周老师巧用媒体播放画面配以老师的解说来给学生提供背景资料,让学生们直观地看到了我国西北地区严重缺水的现状,尤其是天空响过一阵惊雷之后,画面上,无数的村民拿着可以盛水的所有工具奔出门外,抬头仰望天空,等待着一场难得的大雨,一下子震撼了学生的心灵,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这为学生理解“一碗水”的珍贵铺路搭桥。
这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将学生的朗读贯穿教学始终。
新课标中提出,要让孩子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一篇课文,当我们的学生把课文的内容和情感通过自己的声音再现出来,就证明课文的内容理解了,文章的思想感情体会出来了。
本课以学生的朗读贯穿始终,给予充分的朗读时间,开放的思维空间,加深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
课堂上,杜老师重点抓住表现水的珍贵,祖孙俩对水的珍惜的重点语句,指导学生揣摩、品味文本语言。
如:文中为何用“滴”而不是“浇”呢?学生通过对两个动词的比较,感受到了“滴”更能说明水来之不易,水非常珍贵,更能说明人们因缺水而惜水如命。
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感情朗读,这时候的朗读就是一种创造,就是赋予作品以新的生命。
随着教学的进程,读的方式不断变化,学生读的面不断扩大。
由于感受、理解各不相同,杜老师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这难道不是一种个性化朗读吗?以读激情,以读悟情,每位学生的情感在不断升华。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真正的愤怒》教案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真正的愤怒》教案课时:1课时(45分钟)教材:《真正的愤怒》(沪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真正的愤怒》这个寓言故事,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愤怒。
2. 学生能够运用故事中的表达方式和词语,进行简短的表达和写作。
教具准备:1. 教材《真正的愤怒》2. 大黑板和粉笔/白板和马克笔3. 讲台、投影仪(如有条件)教学过程:引入:1. 教师将大黑板或投影仪(如有)上写上“愤怒”,并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愤怒吗?可以举例子吗?”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并将他们的答案记录在黑板上。
导入:2. 介绍寓言故事的概念:“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寓言故事,寓言故事是用动物来讲人的故事。
我们来看看这个故事中的动物有哪些?”阅读:3.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故事《真正的愤怒》。
讨论:4. 阅读完毕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a. 故事中狮子、狐狸和绵羊分别代表什么人物或事物?b. 绵羊为什么要通过抱怨来表达自己的愤怒?c. 故事中,真正的愤怒是什么样的?为什么?d. 学生们平时生气愤怒时,是如何表达的?我们应该如何处理愤怒?总结:5. 教师总结课堂讨论的结果,并强调真正的愤怒是指通过行动来解决问题,而不是通过抱怨或发火。
巩固:6. 通过分组讨论或个人思考,让学生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真正愤怒。
拓展:7.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正确表达自己的愤怒。
可以举例子或进行角色扮演。
结束:8. 教师进行课堂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次强调真正的愤怒是通过行动来解决问题,鼓励学生以积极、理性的方式处理愤怒。
作业(可选):布置口头作业:让学生回家与家人分享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他们一起讨论真正的愤怒是什么样的,以及如何在生活中正确表达愤怒。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真正的愤怒》教案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真正的愤怒》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讲解、练习、阅读等方式,使学生理解“愤怒”这一情感,感受不同类型的愤怒情绪,掌握正确的表达方式。
2.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培养阅读能力及文学素养。
3.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加强语言表达与交流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理解“愤怒”的基本概念,学会感受和表达愤怒情绪,全面认识与把握语文作品中的情感因素。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理性地认识、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备注课文朗读10 分钟课文解读10 分钟学习“愤怒”的概念20 分钟愤怒的分类及不同的情绪体验20 分钟讲解如何正确地表达愤怒15 分钟学生讨论与自我练习25 分钟以“愤怒”为话题的写作与交流30 分钟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进行写作和交流练习四、教学方法及过程(一)教学方法1.朗读与解读法:教师统一导读或学生课内自读,学生从中学习语音语调,理解文本;2.模拟体验法:让学生在相似情境中,了解各自的情绪体验,启发言行规范;3.集体讨论法:让学生在集体环境中追随常识,引导学生做规范决策;4.交流互动法:鼓励学生表达自我,吸收学习内容,调整处境情绪,让学生接触真实生活,增强社交能力;5.规范引导法:帮助学生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受到不良行为示范的影响,增强健康心态。
(二)教学过程1. 课前预备让学生预读课文,引导学生反思生活中愤怒情绪的表达问题,以及应该如何应对这些情绪。
教师准备好相关讲义和实用的案例与资料。
2. 课中阶段(1)课文朗读及解读教师统一导读或学生课内自读,通过阅读和学生的解读理解课文中的情感体验。
(建议学生根据个人理解将情感语段进行标注,帮助理解课文)(2)学习“愤怒”的概念教师通过用例子的方法解释“愤怒”概念及其特点,引导学生明确语言中的情感内涵。
(3)愤怒的分类及不同的情绪体验教师通过范例的方法,并给相关语句进行解释,让学生分析了解不同类型愤怒情绪,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愤怒情感趋向及反应。
在新城小学聆听了《真正的愤怒》

在新城小学聆听了《真正的愤怒》一课,这是四年级第二学期的课文,为了弥补学生认知中的空白,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
老师巧用媒体播放画面配以解说来给学生提供背景资
料,让学生们直观地看到了我国西北地区严重缺水的现状,懂得水资源的严重缺乏。
这为学生理解“一碗水”的珍贵做好铺垫。
这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对关键字、词的抠挖,老师重点抓住表现水的珍贵,祖孙俩对水的珍惜的重点语句,指导学生揣摩、品味文本语言。
如:文中为何用“滴”而不是“浇”呢?学生通过对两个动词的比较,感受到了“滴”更能说明水来之不易,水非常珍贵,更能说明
人们因缺水而惜水如命。
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感情朗读,从而感受水对这片土地的意义,领会“真正的愤怒”的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要点
1,通过关键词语来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静心阅读,边读边思考理解课题含义。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我国西北缺水状况,以及那里 的人们对水的珍视,懂得应该珍惜有限水源。
边读边思考
1,通读课文,思考真正的愤怒是什么?
2,理解课文中的词句。 3,会读文中的词语。
通读词语
浑浊 愤怒 凉爽
苗圃 长途跋涉 翻山越岭
水阁 轻盈 意味深长
第一节
在我生命里曾经流淌过一碗水,是这碗水让我懂得了什 么是真正的愤怒。
第二节
暑假时,久居都市的我与朋友结伴西北行。七月如火,车 子在高高的黄河大堤上爬行,黄河河底龟裂,河水时断时 续,给人一种苟延残喘的感觉,全没有“黄河在咆哮”的 气势,在黄河拐弯处好不容易才见到了一个村子,村子因 树而得名,叫“五棵树村”。在村头有个苗圃,绿绿的一 片,让长途跋涉得我们略感一丝凉意。一个小姑娘拿着一 个特制的大瓢,在每一棵小树苗根上小心地滴上一点点水 ,那动作好像是在轻轻抚摸睡梦中的婴儿。
练习略
练习请看书p88阅读新体验3,(1,2)
第七,八小节
听到水落地的声音,老妇人和小姑娘不约而同地投来 愤怒的目光。老妇人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喊了声:“作孽 呀!”突然摔倒了。小姑娘却不去扶老妇人,只是惊叫着 冲到我身边,一把抢过我同伴手中的水碗,然后竟扑倒在 地上,伸出双手用力挖起我脚下那一点被水浸湿的土,捏 成一个泥团,迅速跑到苗圃旁新载的小树边,深挖了一个 坑,把湿泥团贴着树根埋下,这才急切地叫着“奶奶”向 老妇人跑去,慢慢地把她搀扶到椅子上。 我被眼前这一切惊呆了,一时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 。良久,我们才从小姑娘的口中知道,这村周围黄河大堤 旁的小树苗都是那位老人家培育出来的,这水窖也是老人 家挖的。前年大旱,水窖里也难以存住水了,为了让刚栽 上的小树苗能够成活,老妇人翻山越岭到二十余里外的地 方去挑水,不料半路上一脚踏空,瘸了一条腿。
提问
1,?(村子的名字)
5,村子里有什么?
第三,四节
“小姑娘,能不能给点水?”我不停地用毛巾擦着好像 永远也擦不干的汗,渴望能洗一把被汗水渍疼的脸。 小姑娘迟疑了一下,转身走向苗圃后面的屋子,屋子里 的椅子上坐着一位老妇人,脸上带着世事洞明的安详。小 姑娘轻轻对她说了些什么,老妇人点点头从腰间“哗啦” 一声摸出一串钥匙,这时我才看见在屋子和苗圃之间有一 眼水窖,水窖设有坚固的木盖,木盖上牢牢地锁着一把大 铁锁。
练习略
练习请看书p88阅读新体验第2题。
第九小节
老妇人叹了口气,意味深长地说:“不是我小气,这样 热的天,我的苗圃一天才用一瓢水,你们不知道缺水的苦 ,这样糟塌水,我心疼呀!”
练习。(写在练习本上)
1,在黄河拐弯处好不容易才见到一个村子,( ),叫‘‘( )’’。
2,“( ( )”我不停地用( )。 ),
提问
1,找出小女孩的动词
2,表示声音的词,并写出两个。
第五,六小节
只见小姑娘轻盈地走到水窖前,熟练地打开大铁锁, 用一个小木桶小心地汲出一点水,倒进一个干净的陶瓷碗 里。她双手捧着那碗,像捧着整个世界一样走到我面前说 :“走远路渴了吧,快喝吧!”我看了一眼,那水里竟漂 浮着一些细小的杂物,在白瓷碗里显得更浑浊。 本来我是想洗把脸凉爽一下。喝的水我们自带了许多 瓶纯净水。等小姑娘转过身继续“滴”她的水后,我让同 伴把那碗水倒出来,开始洗脸。
3,例:清秀——山清水秀 来往——( ) 强壮——( )
风雨——( 昏暗——(
) )
讨论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 么?跟同桌讨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