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语文四年级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_沪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40课马鹿有情课文原文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_沪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40课马鹿有情课文原文沪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第40课《马鹿有情》课文原文凄惨的鹿鸣声是从老爷岭森林里传出来的,我和我的伙伴决定前去看个究竟。
我们走进森林,神情紧张地四处搜寻着。
忽然,我隐约看见,在很远的地方,两只狼正在追赶一只马鹿。
糟了!我端起猎枪朝那儿跑去。
马鹿知道自己跑错了地方,于是就跳得高高地在空中打了个旋儿,想重新跑回林子里,而狼却抢先一步横在了马鹿的前面。
马鹿使足气力,准备腾空跃过狼的拦截,可狼却倏地俯下前身,前爪按地,眼睛瞄准了马鹿的喉咙。
危急中,我扣动了扳机。
狼吓跑了。
马鹿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傻了似的眼睛直直地注视着我们。
我的伙伴捡起一块石子儿扔了过去,马鹿机警地一闪身,敏捷地躲开了。
然后迈着方步,不情愿地朝林中走去了。
马鹿向前走了几步,忽然停了下来,回头用期盼的目光望着我们,而后又死死地盯着林中的一个地方,一步一回头地朝那里走去。
这只马鹿是要我们跟它走吗?我的伙伴看着我,我们不约而同地起身随马鹿而去了。
马鹿将我们带到密林深处,在一棵老柞树下,发出低沉的叫声。
它围着一个坑子转了一圈之后就跑出去很远,站在一个较高的地方,大声地鸣叫起来。
是老柞树下有什么秘密吗?我们跑到老柞树下去观察,发现一个陷阱,里面黑咕隆咚的。
我趴在阱边往下瞧,阱里“嗷”的一声尖叫,把我吓了一跳。
原来,里面有一只小马鹿。
我攀着阱壁的藤条一直滑到阱底,借着上面透进阱里的光亮,我看见一只茸毛还没有褪净的小马鹿,惊恐地蜷缩在阱底的一角不敢动也不敢叫了,两只黑亮的眼睛紧盯着我。
我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把它抱上来。
好在小马鹿伤得不重,我们把它放在草地上。
忽然,大马鹿一个箭步冲过来,在离我们十多米的地方折过身,声音柔和地叫着它的孩子。
小马鹿欢快地叫着,一跛一瘸地跑向母亲。
大马鹿用舌头舔着小马鹿。
小马鹿紧紧地靠在母亲身边,大眼睛一眨不眨地朝我们张望。
我们没有见过这种场面,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课时:《观潮》一、教学目标1.认识“涨、薄”等6个生字,会写“涨、盆”等11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观赏钱塘江大潮时的心情。
二、教学重点1.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课文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哪些特点。
2.学习生字词,积累优美语句。
三、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观赏钱塘江大潮时的心情。
2.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
四、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学生预习课文,了解钱塘江大潮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钱塘江大潮吗?谁能简单介绍一下?2.学生介绍钱塘江大潮的相关知识。
3.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观潮》这篇课文,感受一下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二)学习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句。
2.教师检查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3.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三)品析课文1.课文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哪些特点?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交流。
(四)体会作者心情1.作者是如何表现自己观赏钱塘江大潮的心情?2.学生自主探究,汇报交流。
(五)学习方法指导1.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
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交流。
(六)巩固练习1.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完成课后习题。
2.教师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给予评价和指导。
(七)课堂小结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观潮》这篇课文,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2.我们还学习了课文中的描写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八)课后作业1.抄写生字词,巩固记忆。
2.深入阅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心情。
3.尝试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写一篇关于自然景观的短文。
第二课时:《观潮》(续)一、教学目标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心情。
2.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仿写练习。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心情。
2.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
三、教学难点1.仿写练习,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古诗及翻译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文背诵1、第一单元《乐游原》唐·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译文:傍晚的时候心情不好,我赶着马车登上了乐游原。
快要落山的太阳无限美好,只是已经接近黄昏了。
(诗人对夕阳发出的感慨。
“夕阳”可以指人,也可以指事物,既有年华易逝,美人迟暮的伤感,又有国事日非的忧虑。
语浅意深,道出了人生的哲理。
);《赠花卿》唐·杜甫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译文:锦城(成都)的管弦乐器每日热闹、错杂而又和谐地弹奏着,那悠扬动听的乐曲随风荡漾在锦江上,冉冉飘入白云间。
这种曲子只应该在天上才有,人间能听到几回呢2、第二单元《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译文:一道余晖铺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
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般呈现出红色。
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巧的弓。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
当时朝廷政治昏暗,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该诗侧面反映了作者离开朝廷后轻松畅快的心情。
)《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译文:秋夜里的银白色的烛光冷清照映画屏,宫女手拿轻罗小扇扑打着飞萤。
皇宫的石阶上夜色像水一样冰凉,可是宫女还静坐着仰望天上的牵牛织女星。
(这首诗描写的是皇宫高墙内宫女们孤独无聊的宫廷生活以及她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全诗描写传神,感情含蓄,耐人寻味。
)3、第三单元《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译文:万里黄河东流入大海,千仞华山高耸上云天。
陷入敌手的百姓流干了眼泪,盼望军官收复失地又过了一年。
(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
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已沦落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句子课后专项习题(含答案)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句子课后专项习题(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一、句子游乐场。
1.西门豹是魏国国君派遣去管理漳河邺地的官员。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1世纪,是人类..来呼风唤雨。
(根据加点词把句子改为设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蝴蝶禁不起这猛烈的风雨。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他一听到这个消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句子补充完整)5.老师介绍了许多小明的事迹。
(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按要求写句子。
1.普罗米修斯坚定地说:“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直述句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广场中央的花坛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
(缩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仿写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自古以来,人们把钱塘江大潮称为天下奇观。
(改写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按要求改写句子1.全校师生和老师都参加了植树活动。
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就是伟大的奇观。
改写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海水逼近森林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他一动不动地挺着长长的脖子。
语文四年级下沪教版4《乌衣巷》课件

语文四年级下沪教版4《乌衣巷》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沪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乌衣巷》。
该章节选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描绘了乌衣巷昔日的繁华和今日的荒凉,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世事变迁的感慨。
详细内容将围绕诗词的朗读、理解、赏析以及背景文化介绍展开。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乌衣巷》的诗意、韵律和修辞手法。
2. 通过学习《乌衣巷》,感受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和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背景文化。
2. 教学重点:朗读、理解和赏析《乌衣巷》。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乌衣巷的历史故事,引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
2. 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体会诗词的节奏和韵律。
3. 理解:分析诗词的字词、句子,讲解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 赏析: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乌衣巷》的理解和感受。
5. 例题讲解:结合诗词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和翻译练习,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乌衣巷》2. 内容:a. 诗词背景b. 字词解释c. 意象分析d. 修辞手法e. 诗意赏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并背诵《乌衣巷》。
b. 根据课堂所学,用自己的话翻译《乌衣巷》。
c. 结合《乌衣巷》的背景,写一篇关于乌衣巷的短文。
2. 答案:a. 背诵内容略。
b. 翻译内容略。
c. 短文内容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a. 邀请学生分享其他描写历史变迁的诗词。
b. 组织学生参观乌衣巷遗址,深入了解乌衣巷的历史文化。
c. 开展古典诗词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字是形声字?A. 明B. 听C. 早D. 林2. 《草船借箭》这篇文章选自哪部名著?A. 《三国演义》B. 《西游记》C. 《水浒传》D. 《红楼梦》3.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出自哪位诗人?A. 杜甫B. 李白C. 苏轼D. 白居易4. 下列哪个成语是形容文章或说话内容丰富的?A. 滔滔不绝B. 妙笔生花C. 一针见血D. 字字珠玑5.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作者是谁?A. 安徒生B. 格林兄弟C. 伊索D. 王尔德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桂林山水》一文主要描写了桂林的山水之美。
()2.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
()3. “掩耳盗铃”这个成语故事出自《战国策》。
()4.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会七十二变。
()5. “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出自《三国志》。
2. 《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有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
3.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唐代诗人陆游的名句。
4. 《水浒传》中的人物鲁智深原名鲁达。
5.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形容时间宝贵的。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简述《草船借箭》的故事梗概。
2. 请解释“不耻下问”这个成语的意思。
3. 请列举出《西游记》中的三个妖怪。
4. 请简述《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情节。
5. 请解释“岁寒三友”的含义。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写出一句形容春天景色的诗句。
2. 请用“掩耳盗铃”这个成语造句。
3. 请写出《红楼梦》中的一个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4. 请解释“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含义。
5. 请写出一句形容文章或说话内容丰富的成语。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分析《桂林山水》一文中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桂林的山水之美。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将相和》教案【三篇】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将相和》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的⑴ 能自主识字,读准字音“渑、荆、卿”,并能在详细语言环境中理解“负荆请罪、能耐、声色俱厉”等词语。
⑵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并能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络。
⑶ 品读重点语句,感受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中的智勇双全及面对廉颇挑衅时的宽阔胸襟;感受廉颇知错就改的勇气;领会两人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之心。
教学过程:一、由简介《史记》引入,了解课文由三个故事组成,领会三者间的关系。
理解“负荆请罪”的含义,了解廉颇、蔺相如的身份。
⑴文学有部伟大著作《史记》,其中有一篇《廉颇.蔺相如列传》。
就是今天学习的课文——《将相和》。
⑵“将”指谁?“相”指谁?(廉颇、蔺相如)。
(板书)⑶“蔺”字怎么写,还记得吗?⑷这篇课文由三个独立的小故事组成,一个是《完璧归赵》,一个是《渑池会见》,一个是《负荆请罪》。
(板书)⑸通过对《完璧归赵》的复习,初步了解蔺相如的品质。
(1)在三年级学过《完璧归赵》,你们一定对蔺相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一个词形容。
板书:有勇有谋⑹(读准“渑”mian)渑池是地名,在秦国境内。
⑺结合图片从字面上理解“负荆请罪”的意思,了解两人的身份。
(1)今天我们要学一个新的成语。
(负荆请罪)“荆”是后鼻音,谁能读准?(jing)指名读。
齐读。
(2)出示图片:这幅图画的就是“负荆请罪”的内容,你能借助图说说“负荆请罪”的意思吗?(3)指图:图上的这位赤身背着带刺的枝条的人是赵国的将军廉颇,他是一员武将。
他赴汤蹈火,为赵国立下了赫赫战功,真可谓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是一位英勇善战的将军。
(板书:英勇善战)(4)加上人名、身份说说“负荆请罪”的意思。
(大将军廉颇背着带刺的荆条向宰相蔺相如请罪。
)二、初读课文,梳理脉络,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
⑴读课文思考:这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关系?(1)、廉颇负荆请罪的原因是什么?读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
2024年沪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024年沪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秋天的雨》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感受秋天的美好,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
2.教学难点:把握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秋天吗?为什么?2.秋天有哪些特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秋天的课文——《秋天的雨》。
二、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读完课文后,请你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生字词1.出示生字词,让学生自学生字。
2.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对难写字进行讲解和示范。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四、分析课文a.课文描绘了秋天的哪些景象?b.课文中出现了哪些动植物?c.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有哪些?五、巩固练习1.请同学们用课文中的生字词造句。
2.教师选取部分句子进行点评和修改。
六、课堂小结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秋天的雨》这篇课文,感受到了秋天的美好。
2.希望大家能够将今天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热爱大自然,珍惜每一个季节。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请同学们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说说你对秋天的认识。
2.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二、深入学习课文a.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有哪些作用?b.你最喜欢课文中的哪个部分?为什么?三、拓展活动a.你认为秋天还有哪些特点?b.请用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描绘一下秋天的景象。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四、巩固练习a.填空题: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b.简答题:请简要介绍一下课文中的动植物。
2.教师批改练习,进行讲解。
五、课堂小结1.同学们,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秋天的雨》这篇课文,深入了解了秋天的美景。
2.希望大家能够珍惜每一个季节,用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测试卷1.看拼音写词语。
(8%)jùn qiào pí láo sā jiāo bōɡuānɡ lín lín()()()()yānɡ qiú qīnɡ xī piāo fú jié yī suō shí()()()()2.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6%)sa piao bei撒漂背sa piao bei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6%)近义词:伶俐()疲倦()央求()反义词:破旧()清晰()聚拢()4.选词填空。
(4%)平静寂静清净幽静宁静(1)爷爷说:“我到庐山休养,只是想()一下。
”(2)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四周非常()。
(3)傍晚,公园湖边的小路上游人不多,树木繁茂,显得十分()。
(4)在这个()的夜晚,大地似乎也睡着了。
5.照样子写词语。
(3%)例:无忧无虑(ABAC式)6.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4%)()的时光()的卵石()的阳光()的嗓音第二单元测试卷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6%)的.确(de dí)成长.(chánɡ zhǎnɡ)便.利(biàn pián)模.范(mó mú)勉强.(qiánɡ qiǎnɡ)担.忧(dān dàn)2.照样子,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5%)例:喃喃自语有条在目益善善诱如生是道例:无忧无虑无无无无无无无无3.词语连线。
(4%)(1)提出责任(2)保护秩序提高错误保持环境承认方案维持利益承担水平维护距离4.根据意思写词语。
(6%)(1)在风和雨中奋力斗争和冲击。
()(2)形容对发生的意外事情非常吃惊。
()(3)和睦或协调地生活在一起。
()(4)充分地显示出自己的才能、身手、本领。
()(5)形容早出晚归,辛勤劳动或昼夜赶路,旅途劳顿。
()(6)没有什么没有的,即什么都有。
()5.按要求还写句子。
(6%)(1)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改为反问句)(2)虽然对方远在天涯,难道就不能让人感到近在咫尺吗?(改为陈述句)(3)通过他的帮助,使我按时完成了任务。
(修改病句)第三单元测试卷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6%)规矩.()犹豫.()蜷.缩()糊涂.()舔.嘴()摄.取()2.形近字组词。
(4%)末()惨()赔()抡()未()渗()陪()轮()来()掺()倍()论()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6%)近义词:揭开()轰动()高超()强盛()侮辱()挑衅()反义词:忌妒()简单()犹豫()糊涂()仁慈()强盛()4.照样子写词语。
(5%)例:软绵绵(ABB式)硬乐气活亮甜例:昏昏入睡(AABC式)5.按要求改写句子。
(8%)(1)那个郑国人说:“我宁愿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改为间接引语)(2)虽然小明生病了,所以今天没来上课。
(修改病句)(3)小莉取得的优异成绩正是她勤奋学习的结果。
(改为反问句)(4)齐国的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儿?(改为陈述句)6.补全诗句。
(3%)(1)采得百花成蜜后,?(2),天光云影共徘徊。
(3)问渠那得清如许,。
第四单元测试卷1.看拼音写词语。
(8%)sǒnɡ lì cōnɡ yù cānɡ cuìánɡ shǒu tǐnɡ xiōnɡ()()()()miǎo mánɡ yuǎn tiào zhuānɡ shì tài rán zì ruò()()()()2.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6%)()()()将都舍()()()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5%)(1)金碧辉煌:(2)惟妙惟肖:(3)星罗棋布:(4)亭亭玉立:(5)络绎不绝: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4%)神清气爽()举世无双()滔滔不绝()络绎不绝()5.词语连线。
(4%)(1)个性自若(2)宽敞的灯光体格轻盈光洁的大道体态健壮明亮的大厅神态鲜明通畅的地面6.按要求改写句子。
(4%)(1)字典不正是我们无声的朋友和老师吗?(改为陈述句)(2)你不了解整个事件的过程,怎么可以随便下结论呢?(改为陈述句)第五单元测试卷1.看拼音写词语。
(6%)kǔ sī mínɡ xiǎnɡ bǎo jīnɡ yōu huàn zhèn tiān dònɡ dì()()() wú suǒ bù nénɡ kuánɡ fēnɡ nù háo qiān zhēn wàn què()()()2.形近字组词。
(6%)酬()凑()潦()洲()揍()瞭()靡()键()淹()摩()健()掩()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6%)近义词反义词近义词反义词深邃()()热心()()忧患()()敬爱()()镇定()()异常()()4.选词填空。
(4%)奇妙美妙惊奇奇怪(1)我们()地问他:“你怎么会有如此多的玩具?”(2)这间房子的设计者一定有非常()的构思。
(3)那天,他在课堂上向老师提出了一个非常()的问题。
(4)()的轻音乐把人带进了梦乡。
5.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6%)例:清晨,太阳从东方升起。
夏日的清晨,红艳艳的太阳从东方慢慢地升起来。
(1)傍晚,男孩在草地上练习踢足球。
(2)灯下,年轻人为母亲洗脚。
6.给下列错乱的句子排序。
(6%)()而那一朵红莲却开满了。
()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
()那一朵白莲花已经谢了。
()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
()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
第六单元测试卷1.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6%)()()()落屏龟()()()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9%)责备()宽慰()不谙()渴望()宽敞()舒适()理会()感激()赞叹()3.根据意思写词语。
(5%)(1)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2)指眼睛注视不动。
形容很专注。
()(3)座位没有空着的。
形容观众或出席的人很多。
()(4)比喻使人更加愤怒或使事态更加严重。
()(5)指文章或言谈的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4.选词填空。
(4%)理会理睬理解理应(1)小米对老师讲课的内容()得非常透彻。
(2)妈妈正在烧菜,没空()正在打架的兄弟俩。
(3)您年纪这么大了,我们()照顾您。
(4)他居然做了这样对不起大家的事,我决定再也不()他了。
5.按要求改写句子。
(10%)(1)我们遇到了多大的困难。
我们都要想办法解决。
(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2)你怎么能原谅他呢?这难道不是他的错吗?(改为陈述句)(3)小红对小莉说:“下午我在公园等你。
”(改为间接引语)(4)这是真理。
(改为反问句)(5)他独自一人就完成了任务,这难道不值得钦佩吗?(改为陈述句)第七单元测试卷1.看拼音写词语。
(8%)ɡē sònɡ zhēn zhuó jiǎo jié zhì zhī dù wài()()()()yī wēi liáo liànɡ tuī cí shēnɡ sè jù lì()()()()2.照样子写词语。
(4%)例:阴沉沉(ABB式)例:完璧归赵(带有典故)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4%)(1)()地观察(2)()的神情()地注视()的别墅()地工作()的笛声()地流露()的月夜4.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4%)(1)难以磨灭:(2)忘恩负义:(3)若有所失:(4)莫逆之交:5.按要求改写句子。
(10%)(1)我们两个如果闹不和,别人不是就有机可乘了吗?(改为陈述句)(2)春天来了,小草发芽了。
(改为拟人句)(3)那是多么好多么叫人心爱的一支笛子呵!(改为反问句)(4)白茫茫的大雪笼罩着山川、田野、村庄。
(改为“被”字句)(5)公园里的菊花千姿百态。
(把句子写具体)6.将下列古诗补充完整。
(4%)(1)故园东望路漫漫,。
(2)萧萧梧叶送寒声,。
(3),任尔东西南北风。
(4),归卧故山秋。
第八单元测试卷1.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4%)()()咽丧()()2.形近字组词。
(3%)喉()蹲()橡()猴()遵()像()3.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8%)近义词:赞赏()惬意()注视()闪亮()反义词:赞赏()闭塞()真诚()温柔()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6%)()的目光()地望着想得()()的活儿()地捶背吃得()5.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6%)(1)妻子们百般猜疑,()没有任何收获,()发现丈夫吃完自己做的早餐,仍然去混沌摊吃一碗混沌。
(2)()矿工是临时工,()矿上只发放了一笔抚恤金。
(3)前来光临混沌摊的人,()年轻的代替了年老的,女人代替了男人,()从未少过12个人。
6.默写诗歌。
(3%)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
千磨万击还坚劲,。
阅读理解35%(一)可爱的祖国(18%)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河壮丽。
她像一个巨人,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我们的领土广大。
我国领土的面积约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领土最大的国家之一。
当我国的东北进入冰天雪地的季节,南国的海岛上却是一片盛夏的景象。
我们的祖国多大啊。
我国的物产丰富。
粮食、棉花、大豆、花生、油菜籽、蚕丝、茶叶等的年产量,以及牲畜的总头数,在世界都居于前列。
在茂密的大森林里,还有全世界小朋友喜爱的大熊猫、金丝猴。
我国矿产资源种类多,分布广,储量大。
有蕴藏丰富的煤、石油、铁、铜等。
还有许许多多资源等待着我们去勘探、开发和利用。
我国的山河壮丽。
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就矗立在我国西南的西藏边境。
还有巍峨挺拔的泰山,景色迷人的黄山。
世界著名的长江、黄河浩浩荡荡地流入大海。
波光粼粼的太湖,____________(shuǐpíng rújìng)的西湖,一颗颗像明珠把祖国点缀得_________(gé wài)美丽。
气势雄伟的万里长城,更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它给祖国的大好河山增添了壮丽的色彩。
我们在祖国的怀抱里成长,非常幸福。
我们为可爱的祖国而自豪!1.把文中用拼音所表示的词语用汉字写出来。
(4%)2.从文中找出两组近义词。
(4%)()——()()——()3.用“自豪”造一个句子。
(3%)4.用“//”把文章分成三段。
(3%)5.作者写祖国可爱分别写了、、、四个方面。
(4%)(二)雕凤凰(17%)古时候,有个有名的木匠要在木头上雕刻一只凤凰。
人们听说了,一窝蜂地跑来看。
木匠在木头上勾了个大体轮廓,就不慌不忙地雕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