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利角度的纤维素降解生物法预处理研发进展

合集下载

一种利用纤维素酶促进秸秆降解来提高土壤肥力的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利用纤维素酶促进秸秆降解来提高土壤肥力的方法[发明专利]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013.05.01C N 103073337 A (21)申请号 201310042984.5(22)申请日 2013.02.04C05F 11/00(2006.01)(71)申请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址210044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宁六路219号(72)发明人韩玮 何明 聂俊华(74)专利代理机构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8代理人张立荣(54)发明名称一种利用纤维素酶促进秸秆降解来提高土壤肥力的方法(57)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纤维素酶促进秸秆降解来提高土壤肥力的方法,属于生物降解及土壤肥料技术领域。

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日平均温度为20-29℃条件下,(1)将秸秆粉碎成长度为0.1-8cm 小段,得到粉碎秸秆;(2)将纤维素酶液喷洒在粉碎秸秆上;(3)将喷洒了纤维素酶液的粉碎秸秆埋入土壤中。

本发明提高土壤肥力的方法,利用外源纤维素酶加快秸秆还田后的腐解速度,减轻由于秸秆不能快速腐解而对下茬作物造成的负面影响,缓解焚烧秸秆对环境造成的压力的同时变废为宝;防止和减少化肥利用不当而对土壤环境造成的破坏,增加土壤养分,促进作物生长。

(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10)申请公布号CN 103073337 A*CN103073337A*1/1页1.一种利用纤维素酶促进秸秆降解来提高土壤肥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在日平均温度为20-29 ℃条件下,(1)将秸秆粉碎成长度为0.1-8 cm 小段,得到粉碎秸秆;(2)将纤维素酶液喷洒在粉碎秸秆上;(3)将喷洒了纤维素酶液的粉碎秸秆埋入土壤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利用纤维素酶促进秸秆降解来提高土壤肥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克粉碎秸秆喷洒的酶液中纤维素酶活力为5-50 U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利用纤维素酶促进秸秆降解来提高土壤肥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素酶的来源为绿色木霉。

一种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高效酶水解的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高效酶水解的方法[发明专利]

(10)申请公布号 CN 102174594 A(43)申请公布日 2011.09.07C N 102174594 A*CN102174594A*(21)申请号 201110063789.1(22)申请日 2011.03.16C12P 7/10(2006.01)(71)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地址51064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能源路2号(72)发明人庄新姝 袁振宏 王闻 马隆龙亓伟 谭雪松 王琼 许敬亮徐惠娟(74)专利代理机构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代理人莫瑶江(54)发明名称一种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高效酶水解的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高效酶水解的方法。

它以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经高温液态水预处理后获得的木质纤维素原料为底物,一定浓度分散于乙酸-乙酸钠缓冲液,再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纤维素酶,搅拌物料水解一段时间后,再分二次加入一定量的物料,同时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纤维素酶继续水解,获得糖类化合物和木质纤维素残渣。

本发明将高温液态水预处理和分批加料、添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搅拌酶水解工艺耦合,水解效率高,极大地提高了酶水解的木质纤维素原料浓度,浓度达30%。

在高浓度的木质纤维素原料的情况下,产糖浓度、水解效率高,在提高酶解原料浓度的同时产出高浓度糖,提高了酶解效率,实现了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的高效酶水解。

(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1 页1.一种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高效酶水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pH4.5~4.8,温度为45~55℃的条件下,起初以质量体积分数为10%~15%g/ mL的比率,将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经高温液态水预处理后获得的木质纤维素原料,添加至0.05~0.1M乙酸-乙酸钠的缓冲溶液中,按10~20FPU/g纤维素的量加入纤维素酶,按0.075~0.2mL/g木质纤维素原料的比率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水解12~24小时后,再按起始加入量的一半加入木质纤维素原料,同时按10~20FPU/g纤维素的量加入纤维素酶,按0.075~0.2mL/g木质纤维素原料的比率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水解36~48小时后,再加入木质纤维素原料,使三次加入的木质纤维素原料的总计质量体积分数为20%~30%g/ml,同时按10~20FPU/g纤维素的量加入纤维素酶,按0.075~0.2mL/g木质纤维素原料的比率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继续水解到108~120小时,整个水解过程以搅拌的方式混匀物料。

纤维素酶降解纤维素的研究进展_靳振江

纤维素酶降解纤维素的研究进展_靳振江

收稿日期:20061120基金项目:桂林市科技攻关项目(20020413)作者简介:靳振江(1974),男,山西长治市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生态学及环境微生物学。

纤维素酶降解纤维素的研究进展靳振江(桂林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 广西桂林 541004)摘要:占植株干物质总重量2 3的纤维素,不但是地球表面天然起源的重要有机物质之一,而且它的降解还是自然界碳素循环的中心环节。

利用植物类纤维这一可再生资源生产燃料酒精的研究已在世界各地逐步展开。

纤维素酶作为一种高活性生物催化剂,其在纤维素降解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纤维素的分子结构、天然纤维素分子的前处理以及纤维素酶分子的结构、作用机理和纤维素降解菌的选育、纤维素降解菌与非纤维素降解菌的协同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指出纤维素底物结构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纤维素酶降解纤维素的分子机制以及纤维素降解过程中多种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影响纤维素降解研究的关键问题,并对纤维素酶降解植物类纤维素生产燃料酒精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纤维素;纤维素酶;降解中图分类号:Q 5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161(2007)02-0127-04Research progress i n degrada tion of cellulose by cellula seJ I N Zhen 2jiang(D ep art m ent of S ou rce and E nv ironm ental E ng ineering ,Gu ilin U niversity of T echnology ,Gu ilin ,Guang x i 541004,Ch ina )Abstract :Cellulo se account fo r 2 3of to tal dry m atter w eigh t of p lant ,it is no t only one of very i m po rtant natural o riginal o rganic m atter on the earth surface ,but also its degradati on is the key link of carbon recycle in na 2ture .T he researches of app lying the p lant cellulo se ,a renew able resource to p roduce fuel alcoho l ,w ere gradually carried out all around the w o rld .A s a h igh active bi ocatalyst ,cellulase p lays an i m po rtant ro le in the p rocess of cellulo se degradati on .T he mo lecular structure of cellulo se ,p retreatm ent of natural cellulo se mo lecule ,mo lecular structure and functi on m echanis m of cellulase ,the screening and culturing of cellulo lytic m icroo rganis m s ,the in 2teracti on betw een cellulo lytic m icroo rganis m s and non 2cellulo lytic m icroo rganis m s ,etc .w ere summ arized in the paper .It puts fo r w ard that comp lexity and diversity of substrate structure of cellulo se ,mo lecular m echanis m of cellulase on degrading cellulo se and the interacti on among several m icroo rganis m s in the p rocess of cellulo se degra 2dati on w ere the key p roblem s on affecting the research of cellulo se degradati on .M o reover ,the p ro spect of p roduc 2ing fuel alcoho l by p lant cellulo se degraded w ith cellulase w as fo recasted .Key words :cellulo se ;cellulase ;degradati on 纤维素占全球植物总干重的30%~50%[1],是地球上分布最广、含量最丰富的碳水化合物。

用于预处理纤维素材料和改进其水解的方法[发明专利]

用于预处理纤维素材料和改进其水解的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用于预处理纤维素材料和改进其水解的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A.R.加斯帕,徐辉,J.克鲁南伯格斯,J.罗,K.雷恩申请号:CN201280036120.6
申请日:20120719
公开号:CN103703139A
公开日:
20140402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涉及用于预处理纤维素材料的方法和用于改进其水解的方法。

具体地,使纤维素材料如木质生物质与一种或多种酶在再制浆步骤中接触。

然后,使所述纤维素材料与一种或多种酶接触以改进纤维素材料的水解。

水解还经由淀粉酶和/或甘露聚糖酶的使用而得到酶促增强。

申请人:诺维信北美公司
地址:美国北卡罗来纳州
国籍:US
代理机构: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罗天乐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纤维素酶与木质纤维素生物降解转化的研究进展

纤维素酶与木质纤维素生物降解转化的研究进展

生物工程学报 Chin J Biotech 2010, July 25; 26(7): 864–869 Chinese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ISSN 1000-3061 cjb@ ©2010 CJB , All rights reserved.Received : May 20, 2010; Accepted : June 23, 2010Supported by : National High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863 Program) (Nos. 2006AA020201, 2007AA05Z455), Independent Innovation Foundation of Shandong University (No. 2009DX002).Corresponding author : Yinbo Qu. Tel: +86-531-88365954; Fax: +86-531-88565234; E-mail: quyinbo@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863 计划) (Nos. 2006AA020201, 2007AA05Z455),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 (No. 2009DX002) 资助。

纤维素酶与木质纤维素生物降解转化的研究进展方诩1,2,秦玉琪1,2,李雪芝1,2,王禄山1,汪天虹1,朱明田1,2,曲音波1,21 山东大学 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济南 2501002 山东大学 国家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济南 250100摘 要: 利用纤维素酶将预处理后的秸秆降解成可发酵性单糖,然后发酵生产所需的液体燃料及化工产品的技术,对于我国解决能源、环境、人口就业等难题有着巨大的积极影响。

在木质纤维素生物降解转化工艺中,减少纤维素酶用量及提高酶解效率是降低木质纤维素降解成本的关键。

微生物降解纤维素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降解纤维素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降解纤维素的研究进展引言植物通过光合作用, 生产地球上最丰富、最廉价的纤维素资源,全球每年产生的纤维素高达1000 亿t,中国农作物秸秆量达到6 亿t,林木枝桠和林业废弃物年可获得量约9 亿t,这些纤维素,除少部分被利用外,大部分通过简单的焚烧方式利用,利用率极低,在浪费能源的同时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纤维素在自然条件下分解缓慢。

随着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粮食、矿产资源日渐枯竭,开发高效转化木质纤维素类可再生资源的微生物技术,利用工农业废弃物等发酵生产人类急需的燃料、饲料及化工产品,即化工原料的“绿色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发展前景。

微生物作为处理纤维素的一种手段,由于其对环境危害小,且能实现资源的再利用而越来越受到重视。

因此,纤维素降解机制的研究、纤维素高效分解菌种的选育以及纤维素分解酶类的研究成为热点。

1 纤维素的分子结构纤维素是由D-葡萄糖以β-1,4 糖苷键结合起来的链状高分子化合物,纤维素的分子量为1. 5~ 1. 84×106, 相当于11 300 个葡萄糖残基, 这些纤维素分子以氢键构成平行的微晶束, 约60 个为一束。

纤维素主要由结晶区和无定型区两部分组成。

结晶区结构致密,葡萄糖没有游离羟基,纤维素酶不易侵入到内部发挥降解作用 ,而无定型区结构比较疏松,很易被微生物降解。

迄今为止, 已发现固态下纤维素存在着五种结晶变体, 即天然纤维素(纤维素Ⅰ)、人造纤维素Ⅱ、Ⅲ、Ⅳ和纤维素X, 这五种结晶变体各有不同的晶胞结构, 并可由X 射线衍射、红外光谱、Raman光谱等方法加以鉴别。

2 纤维素降解机理研究有关纤维素降解机理的研究有很多,但纤维素酶将天然纤维素转化成葡萄糖过程中的细节至今仍不清楚。

目前,关于纤维素的降解机理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C1-Cx假说1950 年, Reese 等曾阐明没有一种纤维素酶生产菌能生产出分解棉花中的天然纤维素的酶, 但发现有的菌株生产的酶能分解膨润的纤维素或纤维素诱导体等非晶体性纤维素, 因而提出了由于天然纤维素的特异性而必须以不同的酶协同作用才能分解的C1-Cx假说,其基本模式可以表述为:该学说认为,C1酶首先作用于结晶纤维素,使形成结晶结构的纤维素链开裂,长链分子的末端部分离,使其转化为非结晶形式,从而使纤维素链易于水解;Cx酶随机水解非结晶纤维素,可溶性纤维素衍生物和葡萄糖的β-1,4-寡聚物;β-葡萄糖苷酶将纤维二糖和纤维三糖水解成葡萄糖。

利用生物技术降解纤维素的研究进展

利用生物技术降解纤维素的研究进展

利用生物技术降解纤维素的研究进展作者:郭香圆张斌斌张圣铭谢滔胡庆张海涛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32期摘要:生物技术是一门以生命科学作为基础的学科,也被称为生物工程,是一种通过结合生物的自身特性功能与工程原理,构造出设想中的新体系物种,进行加工生产后,向社会输送商品以及服务的综合技术体系。

生物技术的范围十分广泛,它几乎涵盖了生物科学、化学、数学、微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等所有尖端基础学科,并以此为支撑,形成了如今这种一门学科多门渗透的综合模式,在效益、智力、投入、竞争、风险以及势能六个方面的特征也与其他高新技术一样。

而纤维素则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泛、含量也最为丰富的碳水化合物之一,大概占据全球植物总干重的三成至五成左右,不过由于纤维素分子是链状高分子聚合物,在分子本身的致密结构和保护层的双重阻碍下,纤维素的降解十分不易,且绝大部分都是被微生物直接作为碳源物质利用了。

因此本文就利用生物技术降解纤维素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意图为生物工程的研究人员们提供可行性的参考。

关键词:生物技术;降解;纤维素前言:根据现有资料的统计,在地球上每年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植物物质中有近9成没有被合理利用甚至完全没有被利用,像秸秆一类的更是以直接焚烧收场。

就目前情况来看,农林纤维副产物的开发在全世界所占的比例仅为2%左右,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在田间地头被白白烧掉的农林废弃物更是高达半数以上。

全球每年因这类情况造成的经济损失达高达数十亿元,且焚烧造成的废气废物排放等也严重影响了交通运输的安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另外,随着经济全球化,日渐加速的发展,进程使得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极速减少,能源危机成为了当前世界众多国家亟待解决的问题。

[1]资源的过度开采导致生存环境不断恶化,因此以可再生资源研究开发为前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世界各个角落蔓延开来,由此可见,植物纤维素资源的開发利用对解决能源短缺及环境污染有重要的意义。

一、玉米秸秆资源与应用概况由于生物工程技术的体系过于庞大,为避免本文言不符实,因此笔者以玉米秸秆为例,为读者讲解生物技术降解纤维素的研究过程。

一种纤维素降解菌及应用[发明专利]

一种纤维素降解菌及应用[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0698524.8(22)申请日 2020.07.20(83)生物保藏信息CCTCC NO: M 2020111 2020.05.11(71)申请人 浙江大学地址 310013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866号(72)发明人 张敬泽 刘欣冉 郭赛赛 何水平 (74)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代理人 沈金龙(51)Int.Cl.C12N 1/14(2006.01)C12R 1/645(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纤维素降解菌及应用(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纤维素降解菌及应用,所述纤维素降解菌命名为艾米斯托克篮状菌(Talaromyces amestolkiae),株号P5,保藏号为CCTCC M 2020111。

本发明通过筛选获得了一株能够高效降解纤维素的菌株,对农作物秸秆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可以用于生物法降解农作物秸秆。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9页序列表3页 附图4页CN 111909852 A 2020.11.10C N 111909852A1.一种纤维素降解菌,命名为艾米斯托克篮状菌(Talaromyces amestolkiae),株号P5,保藏号为CCTCC M 20201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纤维素降解菌在降解农作物秸秆中的应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农作物秸秆为玉米秸秆、小麦秸秆或水稻秸秆。

4.一种用于农作物秸秆降解的菌剂,其特征在于,包含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素降解菌。

5.一种农作物秸秆降解方法,其特征在于,向农作物秸秆中加入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菌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农作物秸秆降解方法,其特征在于,农作物秸秆为玉米秸秆、小麦秸秆或水稻秸秆。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11909852 A一种纤维素降解菌及应用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纤维素降解菌及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26 卷第 2 期 2018 年 6 月纤维素科学与技术 Journal of Cellulo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文章编号:1004-8405(2018)02-0082-07DOI: 10.16561/ki.xws.2018.02.05Vol. 26 No. 2 Jun. 2018基于专利角度的纤维素降解生物法预处理研发进展郑玉荣 1, 靳军宝 1,2, 白光祖 1, 吴新年 1*, 刘秋艳 1,2(1. 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甘肃 兰州 730000;2.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摘 要:纤维素生物转化主要技术瓶颈在于预处理技术不够成熟、纤维素酶活性较低及转化效率不高等,造成生产成本过高。

预处理各方法中物理化学法、化学法、物理法,在效率相对较高的同时带来新的环境污染与能源消耗问题,生物法需要解决效率和成本问题,属于颠覆性技术方向,是未来研究的热点。

收集国内外纤维素降解生物法预处理专利数据,应用主流情报分析软件,对纤维素降解生物法预处理总体研发态势、主要研发方向和核心专利技术进行分析。

纤维素降解生物法预处理总体上还处于发展期,研发力度有限、成本较高、酶解效率有待提高,美国的研发布局相对完善,我国的产业化特征不明显。

目前的研发重点有两个,一是选育分泌高效降解组合酶的菌株,二是通过遗传工程对降解木质纤维素起作用的基因片段进行基因改造,从而提高降解效率。

关键词:木质纤维素;生物法预处理;专利技术;核心专利中图分类号:TQ352文献标识码:A纤维素降解研发及产业化是全球热点方向之一,全球范围内天然纤维素原料非常丰富(包括农作物秸 秆、林业副产品、城市垃圾等),将纤维素进行转化生产生物燃料、饲料、食品等生物质产品对于解决环 境污染、资源浪费、食品短缺、能源危机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1-2]。

全球纤维素利用主要通过糖平台(生物 法)和热化学平台转化[3-4],糖平台先将纤维素原料转化为可发酵型糖,再利用酵母发酵转化为生物产品, 热化学平台则先气化纤维素原料再转化为生物产品。

木质纤维素预处理物理法 物理化学法化学法 生物法酶水解发酵其他用途分步糖化发酵 同步糖化发酵 同步糖化过滤和发酵 统合生物工艺图 1 天然纤维素利用流程纯化分离产品生物燃料 化工产品其他纤维素的生物转化利用分为原料预处理、酶水解、糖发酵 3 个阶段(如图 1 所示),目前主要的技术 瓶颈在于预处理技术不够成熟、纤维素酶活性较低及转化效率不高等,造成生产成本过高[5]。

预处理阶段应用较多的是物理化学法(包括蒸汽爆破、氨纤维爆破等)、化学法(酸处理、碱处理、离子液体处理等)、收稿日期:2018-01-08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十三五”规划重点培育方向项目;“基于多数据源的颠覆性技术识别路径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郑玉荣(1974~),男,硕士;研究方向:产业技术情报分析。

∗ 通讯作者:吴新年(1968~),男,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情报理论与方法、产业技术情报分析。

wuxn@第2期郑玉荣等:基于专利角度的纤维素降解生物法预处理研发进展83物理法等[6],在效率相对较高的同时带来新的环境污染与能源消耗问题,后续处理也存在其他方面的问题 (如抑制问题)。

生物法克服了其他方法的缺点,但存在效率有待提高和成本过高的问题(时间成本和经 济成本),但是从长远看,通过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解决效率和成本问题[7-8],生物法将得到快速发展[9-10]。

全球围绕生物法的效率问题和成本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研究,经由相关研究机构和企业合作,建设 纤维素产业化利用示范装置,推进纤维素的生物转化进程。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新增投资 2.5 万亿元发展包括生物质利用在内的可再生能源,美国和欧盟也以立法形式规定了将来某时间段纤维素 燃料在整个燃料体系中的比例,并且以政策形式进行支持。

本文收集了国内外纤维素降解生物法预处理方面的发明专利(数据来源:Derwent Innovations Index), 应用 Thomson Data Analyzer、INNOGRAPHY 等主流情报分析软件,对全球范围内纤维素降解生物法预处 理总体研发情况、技术研发脉络、重点技术方向及核心技术发展态势进行了分析。

1 专利总体研发进展1.1 总体研发态势 截止 2017 年底(检索日为 2017 年 12 月 31 日),全球纤维素降解生物法预处理专利数为 572 条,占到整个预处理技术的 6.93%(总预处理专利技术 8256 条),总体上不占优势,处于发展期(图 1),其中 2015 年达到 74 条,为历年最高(注:因专利数据滞后,2016、2017 年的专利数据不全)。

80其他 20%美国46%60日本8%401985 1988 1990 1992 1994 1997 1999 2001 2003 2005 2007 2009 2011 2013 2015 201720 0图2 纤维素降解生物法预处理专利技术年际变化欧专 11%中国 15%图3 纤维素降解生物法预处理专利技术主要研发国家如图 2 所示,美国是纤维素降解生物法预处理专利主要的研发国,另外中国、欧洲、日本也是重要的 研发地区。

如表 1,诺维信是纤维素降解生物法预处理专利技术最主要的专利权人(109 条,占整个生物 法预处理技术的 19.06%,下同),其他还包括荷兰帝斯曼(38 条,占 6.64%)、加拿大 IOGEN(29 条,占 5.07%)、杜邦丹尼斯克、法国石油与新能源研究院等(如表 1 所示)。

序号1 2 3 4 5 6表 1 纤维素降解生物法预处理主要研发机构主要研发企业/机构 诺维信荷兰帝斯曼 加拿大 IOGEN 杜邦丹尼斯克 法国石油与新能源研究院王子制纸专利数109 38 29 17 12 11占比/ % 19.06 6.64 5.07 2.97 2.10 1.9284纤维素科学与技术第 26 卷(续表 1) 7 8 9 10肯考迪亚大学 Inbicon 公司中国石化 本田汽车其他91.5781.4081.4081.4036263.291.2 主要研发方向 纤维素降解生物法预处理专利技术主要涉及发酵技术与工艺(包括产品,占 78.40%)、酶工程技术(占43.39%)、菌种选育技术(占 38.91%)三个技术方向,其中能产生高效降解酶的菌种选育技术是生物法预 处理的关键。

如表 2,经分析相关专利技术研发脉络,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纤维素降解生物法预处理专利技术经历 了酶的分离与培养、微观层面研发(包括纤维素细胞壁结构、DNA 序列等)、破除木质素结合键、减少酶 用量及提高发酵率、同步糖化发酵、产业化的经济性及可行性、基因改造与表达、多阶段联合处理、耐高 温多功能降解菌种等(如表 2 所示)。

时间段 1999 年以前 2000~20042005~2009表 2 纤维素降解生物法预处理技术演进主要技术方向 生物法降解纤维素专利技术主要集中在过氧化物酶、菌株培养等方面。

研发重点转向更微观的主题,包括植物的细胞组织(如细胞壁)、DNA 编码、非淀粉原料等。

重点包括木质素结构、破除木质素结合(键)、降解条件、预处理后的工序、低酶用量、酶解多肽、 羧基末端活性分子、经济性可行性、同步发酵水解、酶发酵率等方面。

2010 年以来工艺重点包括同步糖化发酵、单级加压、工序产品供给与分离、多阶段联合处理工序等,在酶培养 及处理方面包括酶活性增强、β-葡萄糖苷酶等,在遗传基因技术方面包括多肽编码与基因序列、改 性微生物、遗传组织构建等。

另外原料也趋于多样化,以软木质纤维素原料为主;产品方面也多样化,除了乙醇外还包括丙酮、乙酸、甲醇等。

诱变选育技术的主要研发机构包括诺维信、加拿大 IOGEN、杜邦丹尼斯克等,技术重点是选育的菌株 分泌高效组合酶对木质素进行降解,组合酶的重要特征一是表现出显著协同作用,二可以全流程作用起作 用,减少后期糖化和发酵阶段的外源酶加入量。

具体技术点包括极端环境菌种(宽 pH 范围、高热、低温 等)筛选技术、菌株高通量筛选技术(包括微流控真菌高通量筛选技术、流式细胞仪细菌高通量筛选技术 等)、五碳糖六碳糖共利用菌株选育技术、高效物理化学组合诱变技术、高效菌定向选育技术、应用于固 态发酵菌种选育技术、高效物理(紫外、重离子、等离子辐射等)诱变技术、高耐热工程菌模拟预测技术、 流程化选育平台、多菌协同培育技术等。

基因工程选育技术是通过遗传工程对降解木质素(半纤维素)起作用的基因片段进行基因改造,从而 提高降解效率。

研发主要集中在两个方向上,一是对新基因(核酸序列)的筛选、鉴定、分离,二是通过 遗传工程改造基因并进行菌株表达。

具体的技术点包括蛋白组学技术、多基因融合技术、菌种突变技术、 定向进化集成技术、基因定向突变技术、高效降解菌基因(组)鉴定技术、同源重组增强技术、不需预处 理生物降解菌改造技术、活性位点识别技术、高效纤维素菌株基因组(群)融合技术等。

近年来,国内针对纤维素降解生物法预处理在酶种选培育、基因工程改造、成本控制等方面开展了大 量的研究,中国石化通过选育木霉属菌株去除预处理阶段引入的多种抑制物[11]、华中科技大学张晓昱团队第2期郑玉荣等:基于专利角度的纤维素降解生物法预处理研发进展85通过担子菌对木质纤维素原料进行预处理、降解与转化[12],山东尤特尔采用中性纤维素酶预处理木质纤维素 以降低成本[13],另外青岛蔚蓝、南京百斯杰、宁夏夏盛、华东师范大学等也有针对性的开展了相关研发活动。

1.3 后续研发重点 引用专利数据集的文献,称为该专利数据集的后引文献,通过后引文献可以分析该数据集专利技术对后续专利技术研发、应用等方面的作用与影响,尤其核心专利技术对后续研发的影响具有重要作用,很多 后续研发的专利技术会围绕核心专利进行专利布局,其结果会影响产业布局和经济利益。

分析相关后续研发机构分布,除了诺维信、杜邦丹尼斯克、荷兰帝斯曼、加拿大 IOGEN、私有酶技术 公司等研发主力外,英国石油公司、壳牌石油公司、美国可再生能源国家实验室、阿本戈生物能源等一些 石油和能源公司也对相关技术进行大量引用。

分析后引专利的技术方向可以发现,后引主要以应用为主,涉及到制备目标产品、所使用的酶、所使 用的材料、发酵的工艺等,其中在堆制有机肥料、肥料与土壤调理剂的混合物、有机废料回收或加工、动 物饲料、添加酶或微生物进行谷物材料发酵等技术是以后热点的研发方向,一定程度上说明降解研发方向 和降解产品趋向多元化。

1.4 研发基础分析 科学技术能持续不断的向前推进,是因为建立在之前的基础研究之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