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人口与人种 第一课时
《第四章 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学历案-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人口与人种》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课的学习主题为“人口与人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世界人口的基本状况、人口分布的特点、人口增长的趋势以及不同人种的特征与分布,从而加深对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理解。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世界人口的数量、分布及增长趋势,了解不同人种的名称、特征及分布地区。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地图、图表等地理资料,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人口意识,认识到人口问题对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形成尊重不同人种的观念。
三、评价任务1. 基础知识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随堂小测验,评价学生对世界人口数量、分布及增长趋势的掌握情况。
2. 应用能力评价:布置相关地理图表分析作业,评价学生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评价:通过课堂观察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
2. 新课讲解:(1)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分布:通过图表展示世界人口数量变化趋势,讲解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
(2)不同人种的名称与特征:介绍世界主要人种的名称、特征及分布地区。
(3)人口增长的影响:分析人口增长对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3.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某一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总结归纳: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人口问题的重要性和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进行随堂小测验,检验学生对世界人口数量、分布及增长趋势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地理图表分析作业,要求学生分析某一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撰写分析报告。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人口与人种(第一课时)教案(大全)

人口与人种(第一课时)教案(大全)第一篇:人口与人种(第一课时)教案(大全)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目前世界人口数量。
2.能运用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3.学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
4.学会绘制人口增长曲线图。
5.理解世界人口增长过快对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影响。
6.初步树立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的科学人口观。
二.重点与难点:运用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理解世界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社会问题,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三.学习方法结合图表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通过计算掌握人口自然增长率问题;通过讨论理解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四.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地球是人类的家园。
人们把地球亲切地称为“地球村”,而把自己称为“地球村的居民”。
在20世纪下半叶,地球村的居民急剧增长,以至人们惊呼“人口爆炸了”,人口问题已成为举世瞩目的全球性问题。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节:人口与人种教师:地球村有多少人口?(学生回答:65亿)那是2006年3月的资料,据权威部门统计,目前,2011年世界人口已达69.09亿,5年增长了4亿,那么世界人口增长一直这样快吗?一.世界人口的增长活动一读课本64页图4.1《世界人口增长曲线》,思考回答: 1.怎样知道某一年的世界人口总数?2.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怎样变化?活动二读65页《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并填左表,看看这些数值的变化规律,由此可见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有什么变化?承转:每个国家的人口增长速度都一样的吗?人口增长的快慢是如何衡量的呢?活动三阅读64页《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示意》完成下列问题: 1.思考: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什么决定的?如何计算?2.完成课本65页活动第二题、第三题二.人口问题教师: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每年增加近8000万人,有人称人类进入了“人口爆炸”的时代。
阅读课本67页到70页完成下列各题:1.完成课本70页第一题 2.人口数量过多,人口数量增长过快,好不好?你有没有遇到过人口增长过快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烦恼?还给我们的社会经济发展、资源和环境带来哪些影响?请谈谈你的看法?可以用漫画来表达你的想法。
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学案第一课时

4.1.1人口与人种——世界人口的增长与分布一、学习目标1.知道世界人口增长和人口分布的特点。
2.学会计算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以及人口密度。
3.能利用人口密度判断人口分布的疏密4.学会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原因。
二、重点与难点1.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
2.世界人口的分布的地区差异及成因。
三、自学导学(一)人口问题1、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全球人口数达到70亿。
2、18世纪以前,世界人口增长_________,20世纪以来;工业革命以后,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才_________,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_________。
3、人口增长速度,是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决定的。
自然增长率= ___________率—____________率。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1、人口疏密程度用____________表示。
人口密度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例如:某地区面积为1.51万平方千米,人口为50万,这个地区的人口密度为:50万/1.51万平方千米≈34人/千米2。
由此可以得出:人口密度=四、课堂研讨1.根据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1)计算表中各洲2002年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2)比较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洲。
(3)北美、欧、大洋洲多为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发展中国家面临着高出生率、低死亡率的状况B.世界的人口分布极不平衡C.经济发达的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比发展中国家高D.发达国家自然增长率低,甚至为负,使少年儿童的比重增大2.读课本P72图4.4世界人口的分布,并假设你是一位部落的首领,带领你的部落寻找合适的居住地区:(1)你的部落共有10万人,你希望选择一个人口密度(即每平方千米人口数)在100人左右的地方,因此你必须选择一个占地约为_________平方千米的地方。
你会首选在哪个洲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章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第1课时)

第四章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第1课时)第13 周第1节总21 节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运用资料说出人口增长特点。
2、能力目标:学会利用世界人口统计数字,绘制人口增长统计图表。
3、德育目标:使学生认识世界人口问题的严重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教学难点: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的概念。
2.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推理、比较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45分)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第1课时)导入新课:(2分)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如地形、气候等。
那么,地球上最活跃的最重要的成员是谁呢?这个成员确实就是我们人类自己。
从本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探讨这方面的基本知识,看看我们人类自己在地理环境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讲授新课:(35分)提问:你知道现在地球上有多少人吗?地球上的人口总数是怎样变化的呢?一、世界人口的增长活动:让学生根据他们平时的了解展开讨论。
说明:1999年,世界人口为60亿。
板书:1.人口总数:1999年达60亿2.课本P64图4.1“世界人口增长曲线”教师先给学生说明在人口增长曲线图中,曲线的倾斜程度越大,说明人口增长越快,然后引导学生分时段,边观察曲线的倾斜程度,边分析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1)观察18世纪以前的人口曲线的倾斜程度:平缓。
得出这一时期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结论:十分缓慢。
(2)观察18世纪至19世纪30年代(130年)人口曲线的倾斜程度:比较平缓。
得出这一时期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结论:比较缓慢。
(3)观察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50年代(120年)人口曲线的倾斜程度:倾斜程度越来越大。
得出这一时期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结论:越来越快。
(4)观察20世纪50年代以后至2000年(50年)人口曲线的倾斜程度:倾斜程度更大了。
得出这一时期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结论:极快。
(5)观察进入21世纪人口增长的预测曲线(虚线部分)的倾斜程度:较20世纪末稍缓一些。
人口与人种第1课时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国 家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1.20 1.08 0.12 英 国 0.73 2.03 1.3 巴 西 -0.07 0.97 1.04 德 国 4.01 2.78 1.23 尼日利亚
活动3 3.依据非洲的人口统计数据,完成非洲 的人口增长柱状折线图
非洲人口数/亿 1950年:2.2
4、记住世界三个主要人种及地理分布。
第一节 世界人口和人种
(片段教学)
一、世界人口的增长
一、世界人口的增长
问题1:同学们知道现在世界上有多少人吗?
1.人口的数量大
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达60亿。 2006年3月,世界人口总数已达65亿。最新资料 显示,至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已达70亿
图4.5世界人口分布
哪些地区人口密度在1人/千米2以下?
北极地区 非洲北部 亚洲中部
南美洲北部
大洋洲西部 南极地区
图4.5世界人口分布
寒冷的 高原
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稀疏?
北极地区 亚洲中部 严寒的高 纬地区
非洲北部
南美洲北部
大洋洲西部 南极地区 干旱的 沙漠
图4.5世界人口分布
湿热的 雨林
分布不均匀 世界人口分布特点:
图4.5世界人口分布
小结
某区域的人口数(人)
人口密度=
亚洲东部
该地区的面积(平方千米) 四 大 人 口 稠 密 区 高纬度地区 高山高原地带
四 大 人 口 稠 密 区
亚洲南部
欧洲
高山沙漠地带
湿热未开发的热带雨林带
北美洲东部
假如有机会移民,你会选择 什么样的地方居住?为什么?
请你根据下图计算A、B两地的人口密 度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课件-4.1人口与人种1-人教版

3、资源问题:人均占有资源量少、资 源紧张或短缺
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
•劳动力短缺 •人口老龄化 •国防兵源不足……
知识讲解
针对目前人口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 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知识讲解
2、A、B两地区,哪个稠密?哪个稀疏?
A
B
稀疏
稠密
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程度,指每平方千米居住
的人口数。
该地区人口数(人)
人口密度=
该地区面积(平方千米)
知识讲解
稠密区
中低
纬度
“四密”
地区 C
D
B A 沿海
平原
A 亚洲东部 .
地区
B 亚洲南部 .
C 欧洲 .
D 北美洲东部.
知识讲解
稀疏区
3
3
1
2
“四疏”
1 沙漠地区 .
4
2 高原山地 .
1
3 高纬度地区. 3
4 雨林地区 .
知识讲解
辩题:人口多好还是人口少好?
正方:人口多好 反方:人口少好 全班分为两大组,每个小组各派三 名辩手,结合你自己了解到的身边 的实例说明支持自己的观点。
人口过多、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1、社会问题:交通拥挤、住房拥挤、 就业困难、饥饿贫困、教育问题、医 疗问题
率,试着填空。
7.32 41.66
0.1
1.1%
%—
1.0 3.51 %
10.33 2.3%
1.3% 0.3 5
1.1% 5.88
1%增长率
1亿人口
七年级地理上册4_1人口与人种第1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1

《人口与人种》教案(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术:1、运用资料和地图,分析世界人口增加的特点、人口散布的特点。
2、结合实例分析人口散布的地域不同及其缘故。
3、运用材料和图片、引导学生分析世界人口问题的具体表现及其产生缘故。
4、通过搜集资料和图片,了解三大人种的划分依据及要紧特点。
五、运用地图,把握世界三大人种的散布地域。
六、通过辩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进程与方式:1、运用资料和地图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讨论、探讨,获取新知。
同时,培育学生读图、分析、归纳、合作的能力。
2、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踊跃性,开拓学生思维。
3、教学进程贯穿师生互动为主的原则,利于学生认知规律的形成。
4、教学进程中采纳直观性教学原则,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辨证观。
2、培育学生树立科学的种族观,各类族之间一概平等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1、世界人口的增加特点二、世界人口的散布的地域不同三、教学难点:一、各类统计图的判读二、世界人口问题产生的要紧缘故3、人口散布的成因四、教学预备:一、学生上网查找有关世界人口问题的资料、图片。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相关的地理景观图片、资料。
五、教学进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时至今日,人们通过无数次的考察,发此刻宇宙中最适合人类生存和进展的星球惟有地球。
她像天使一样精心为人类营造了一个适合于生存的空间和环境,应该说,地球是咱们人类美好的家园,他为人类提供了一切生存所需要的物质条件。
今天,咱们就一路来了解生活在那个漂亮星球上的特殊生命——人类的有关知识。
一、世界人口的增加小知识:人类的起源人类作为一个物种从其它动物中分化出来,已有万万年的历史。
依照人类进化史的研究得知,约在2600万年前长臂猿从猿类中分化出来;约在1800万年以前,猩猩从猿类中分化出来;约在1200万年以前,人类同大猩猩和黑猩猩中分化出来。
此刻发觉最先的人科化石属于腊玛古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1 人口与人种 第一课时(共23张)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小练一下
1、A国人口出生率为4.5%,死亡率为1.47%,则A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3.03
国人口出生率为0.82%,死亡率为1.17%,则B国的人口增长率为 -0.35 %.
6.世界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多位于( C )
A.赤道附近的雨林地区
B.高纬度的两极地区
C.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D.离海洋较远的内陆地区
7.以下属于人口分布稀疏区的是( A )
A.亚马孙热带雨林
B.亚洲东部和南部
C.欧洲
D.北美洲东部的沿海和平原地区
雨 林 地 区 过 于 潮 湿
高纬 度地 区终 年严 寒
沙 漠 地 区 极 端 干 旱
人口问题
感受世界人口Βιβλιοθήκη 长目前,世界每年增加 8000 万人 每天增加__2_1_9_1_7_8__人。 每小时增加__9_1_3_2____人。 每秒钟增加___2_._5____人。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课本P73 思考
某城市面积大约2000平方千米,市内人口约为500万, 该城市的人口密度为 2500人/平方千米 。
世界人口稠密区
“四密”
课本P73
欧洲西部 3
2
1
亚洲东部
亚洲南部
4
北美洲东部
世界人口稠密区 “四密”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有何特点?
课本P73
纬度位置:中低纬度 海陆位置:沿海地区 地形:平原地区
人口分布稠密的原因分析
你知道地球上人口总数是怎样变化的? 课本P72
活动:认识世界人口增长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稠密区:北美洲东部、亚洲东部、亚洲南部、欧洲西部 人口稀疏区:高纬度地区、高原山地、雨林地区、沙漠地区
填充图册P33第4题绘图分析
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均GDP(美元)
2.43
39857
30000
36327
1.5
2
20000
1
德国
0.4
10000
1406 1240
0
-0.2
英国
印度 尼日利亚
(2010)
世界人口增长曲线
【活动】认识世界人口增长特点
读图,计算世界人口从1830年的10亿到2011年的70亿, 人口每增加10亿所需的时间。把结果填入表中,看看这些数 值的变化规律。
人口/亿
每增加10亿所需的时间/年
10~20 20~30 30~40
40~50 50~60 60~70
100 30 15 12 12 12
世界人口分布的整体特点是什么?
不均匀
世界人口稠密区“四密”
3 4 北美洲东部 2
欧洲西部 1 亚洲东部
亚洲南部
“四密”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有何特点? 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区
人口分布稠密的原因分析
工业发展早 经济发达
自然条件好
农业发展早
世界人口稀疏地区“四疏”
A
C D 高纬度地区 A
高原山地
雨林地区 B
时间趋短 时间相同 人口增长 速度趋快
讨 论 为何近几十年来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快?
想一想:人口增长的快慢由什么来衡量?
人口增长的速度
人口出生率 人口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想一想
自然增长率>0, =0 , <0分别代表什么含义?
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 是自然增长率。自然增 长率大于0,表示增加。
地区 A
B C D
人口密度(人/千米2)
小于1 小于1 小于1 小于1
人口稀少的主要原因
高纬度地区终年严寒 雨林地区过于潮湿
地处高原,地势高峻, 气候终年寒冷
沙漠地区极端干旱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结:
通常用人口自然增长率来表示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 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人/平方千米) 人口密度 = 某区域的人口数(人) 该区域的面积(平方千米)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
一、世界人口的增长
问题1:同学们知道现在世界上有多少人吗?
1.人口的数量
现有人口总数已超过70亿(2011年10月31日, 世界人口总数已达70亿)。
问题2:地球上人口总数是怎样变化的呢?
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 缓慢;工业革命以后, 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以后,世界人口增长的 速度大大加快。
出生率是一 年内出生的 婴儿数占总 人数的比率
死亡率
死亡率是一 年内死亡的 人数占总人 数的比率
世界各大洲或地区的人口
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的大洲是
欧洲、北美洲
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大洲是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世界人口的分布
人口密度: 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人/平方千米)
人口密度 =
某区域的人口数(人) 该区域的面积(平方千米)
D 沙漠地区
A
这些地方为什么人口分布稀疏?
高原山区地势高峻交通不便 高纬度地区终年严寒
雨林地区过于潮湿
沙漠地区极端干旱
1.A、B均处于平原地区,为什么却人口稀少? A:高纬度地区终年严寒,B:雨林地区过于潮湿 2.C、D处于中低纬度地区,为什么人口稀少?
C:地处高原,地势高峻,气候终年寒冷,D:沙漠地区极端干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