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晏子使楚》(第2课时)学案(新版)苏教版.doc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晏子使楚》学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晏子使楚》学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晏子使楚》学案班级姓名一、学习目标1、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做到字音准确,停顿恰当,语速适中,直至会背会默。

2、学生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掌握文中重要实词(如:习、方、酣、诣、固、避、徒、实、病、坐,等等)以及虚词(之、以,等等),并能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能结合具体句子,分析晏子这一人物形象,了解其精神内涵。

二、学习重点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以及古今词义的差异。

三、自助内容★人物及作品简介:见课本P66注释①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正确断句,把不会读的字词和易读错的字词,在文中画出。

2、对照书上注释,完成下面字词理解并且自己疏通课文,如有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在书上标出,上课求助。

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缚一人诣.()王。

..(),吏二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四、学习过程(略)五、课后续助1、背诵训练,背诵全文,要求无错误、无遗漏、无重复且节奏分明、停顿准确。

2、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准备检测。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齐之习辞者(习辞:)⑵今方来,吾欲辱之(辱:)⑶吏二缚一人诣王(诣:)⑷齐人固善盗乎(固:)⑸圣人非所与熙也(熙:)4、解释下列的多义词:⑴使:得一人之使()晏子将使楚()使民善盗耶()⑵以:何以也()以故东徙()我以日始出是去人近()⑶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生于淮北则为枳()5、阅读理解。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10《晏子使楚》(第2课时)教案 (新版)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10《晏子使楚》(第2课时)教案 (新版)苏教版.doc
5、思考:晏子是齐国的使者,楚国君臣却想方设法要侮辱他,为什么?联系现实,谈谈学习本文有什么现实意义?
三、合作探究,构建知识(15分钟左右)
1、起因:晏子将使楚
发展:君臣谋划侮辱晏子
高潮:晏子反驳楚王
结局:楚王自取其辱,晏子得胜。
2、应该说,楚王的初衷是针对晏子的,可以从“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一句可以看出。但从另一方面看,晏子是齐国的使者,侮辱了晏子,也就是侮辱了齐国。而且,楚国的谋划,“齐人固善盗乎”一句,矛头直指整个“齐人”,这就是针对齐国了。(或者说既针对晏子,也针对了齐国
3、晏子凭借自己机智善辩的才能和不亢不卑的态度,成功地出使楚国,并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晏子在反驳时,他“避席”以对,显示其庄严的态度,但在说话时,又非常注意分寸,寓刚于柔,把十分确定的反击对方的语言,用模棱两可的、揣度、疑问的形式表达出来,用“婴闻之”留有余地,用“得无”、“耶”等一类虚词,使语气变得委婉,既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又不至于使对方过于难堪,以致损害两国关系。他义正辞严而又不亢不卑地折服了楚王。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10《晏子使楚》(第2课时)教案(新版)苏教版
时间
地点
初二办
召集人
课题
10、晏子使楚
课时
2课时
(总第课时)
科任
教师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1、流利地朗读课文,根据书下注解,读懂课文,积累实虚词。2.理清课文的条理,分段、概括段意。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晏子出使楚国时,能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不辱使命,维护了齐国尊严的精神。
2、教师小结
五、课外作业,拓展延伸(3分钟)
基础训练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晏子使楚学案2无答案新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晏子使楚学案2无答案新版苏教版

十、晏子使楚(2)【学习目标】1.晏子和楚王人物形象分析。

2.理解晏子辩驳的方式,认识晏子的特点和外交家风度。

【重点难点】1.晏子和楚王形象理解2.了解情节发展,认识人物形象,理解辩驳的方式【课前预习】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2.楚王为何要羞辱晏子?(用原文)他们想出了一条什么计策?【课堂助学】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个故事。

二、读读想想:楚王和臣子的谋划,是针对晏子的,还是针对齐国的?三、晏子保护了自己也保全了国家的尊严,靠的是什么?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应的根据吗?四、分角色朗读。

分析人物形象并思考。

【课后作业】1.解释加点的词语。

习.辞____ __ 避席..____ __ 何坐.__ ___曷.为者非所与熙.也诣.王楚王闻之.吾欲辱之.婴闻之.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齐人固善盗乎 B.缚者曷为者也C.圣人非所与熙也 D.系向牛头充炭直3.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1)谓左右..曰古义:_________ ___ _,今义:__________ __。

(2)其实..味不同古义:_______ _______,今义:_______ _。

(3)寡人反取病.焉古义:____________ __,今义:______ _。

4.翻译句子:(1)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2)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3)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5.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

——(晏子)是齐国很会说话的人,现在刚刚到达。

B.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因为他来了,(所以)请允许我们把一个人捆起来从您跟前走过。

C. 缚者曷为者也?——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D.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莫非是楚国的水土使(它的)人民喜欢偷盗?6.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楚君臣将“一个齐国人”偷换成“所有齐国人”以图羞辱齐使者的伎俩,被晏子一眼看穿;晏子以其外交上的机智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10课《晏子使楚》教案 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10课《晏子使楚》教案 苏教版.doc
(2)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翻译: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窃吗?
7、背诵课文第二段
复习课文,温故而知新。
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并回答。
拓展思维
学生当堂训练、教师巡视
教师小结
利用微课帮助学生课下加深理解
板书
板图
设计
晏子使楚
人物形象特点:
晏子:机智敏捷,能言善辩,维护了国家尊严
楚王:自作聪明,仗势欺人,自取其辱
难点:感悟人物形象特点。
课前
准备
朗读音频、教学课件PPT、微课
教法
学法
教法:“二十字”教学法
学法:小组讨论、背诵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2分钟)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晏子使楚》,去感受一位中国古代外交家维护祖国尊严、不辱使命的凛然正气。
二、课件导学
1、请同学们口头复述课文内容。
2、师生共同分析、讲解练习题
教师范读、
学生齐读、
3、全班集体背诵课文第二段
六、本课小结
本篇课文通过晏子出使楚国,挫败楚王诬齐人为盗的阴谋的故事,表现晏子机智善辩的才能和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
七、微课助学
师:如果还有同学不理解课文中晏子运用的类比推理,请同学们课后观看我为同学们准备的《晏子使楚》微课,帮助同学们再次理解本篇课文中晏子运用的类比推理的内容。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段
2、完成《新课程学习指导》25、26页。
附:《晏子使楚》当堂训练练习题:
1、《晏子使楚》出自《晏子春秋》是后人搜集齐国大夫晏婴的言行编辑而成。
2、晏子名婴,字平仲,是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

八年级语文《晏子使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晏子使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晏子使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八年级语文《晏子使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认知目标:重点理解“最不中用”、“水土不同”的含义。

2、技能目标: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感悟晏子成功反驳楚王的辩论技巧和思维方式。

3、情感目标:体会晏子维护国家尊严的思想品质,培养民族自豪感。

【重、难点】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教学关键】读出晏子反驳楚王的几句话,理解句子间严密的逻辑关系,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再明脉络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晏子使楚》。

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晏子出使越国,和楚王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巩固前一节课的内容,再次明确课文的脉络,对进一步感知晏子的出众才华起了很好的的铺垫作用。

二、填补证书,仔细品味1、创设机会,自由研读:同学们,晏子真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物呢!正因为他成功地出使楚国,所以齐国外交部授予他一张荣誉证书。

可惜2500多年过去了,证书几乎面目全非。

历史博物馆的张叔叔想请大家动动脑子,把证书补充完整。

出示荣誉证书。

请大家任选其中的一件事,仔细品读晏子反驳楚王的话,琢磨证书该怎么补充比较妥当。

可以和前后左右的同学合作完成。

设计意图:荣誉证书,对于学生来说既是非常熟悉的`,又是非常神圣的。

创设这样的机会,学生会感到亲切,兴奋,加之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伙伴,所以学习的欲望猛增,“要我学”则补变成“我要学”。

2、多种练习,仔细品味: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随机出示以下几段话及相关训练:⑴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市。

我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

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训练:如果让我钻洞进去,那么楚国就是_______,楚王就是_______。

只要_______就_______。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10《晏子使楚》教案 (新版)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10《晏子使楚》教案 (新版)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10《晏子使楚》教案(新版)苏教版
2
晏子简介:名婴,字平仲,春秋时政治家。

从公元前
它很可能是“墨子之秆有齐人者为之”
三、疏通文意,落实字词,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字词以学生自学
让学生逐步掌握文言文学习的规律。

倒装句:曷为者
“被绑着的这个人是谁?”官吏回答:四、学生口头复述课文故事,师生共
角色朗读。

确:
本文人物形象刻画鲜明。

寥寥数语,楚王的自作聪明、仗势欺人,晏子纵观全文,晏子始终是站在国家的利益上,用外交辞令回击楚王的一次又一。

语文初二上人版第10课晏子使楚学案

语文初二上人版第10课晏子使楚学案

语文初二上人版第10课晏子使楚学案设计:审核: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自主学习】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词。

(1)晏子将使楚使:(2)楚王闻之,谓左右曰谓:(3)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习辞:(4)王曰:“何坐?”坐:(5)吏二缚一人诣王缚:(6)晏子避席对曰避席:(7)圣人非所与熙也熙:(8)吏二缚一人诣王诣:【合作交流】2.文中的“橘生淮南那么为橘,生于淮北那么为枳”现象说明了什么?请简要回答。

答:3、文中的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点拨拓展】4.晏婴在这场外交斗争中巧妙地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其中把“淮南“比为,把“淮北”比为;把“橘”比为,把“枳”比为。

5.你明白吗,从现代植物学看,橘和枳是不同种的,因此“橘化为枳”的说法是不科学的了。

那么你能用其他的方法反驳楚王吗?答:6.晏婴保护了自己也保全了国家的尊严,靠的是什么?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应的依照吗?【达标检测】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正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那么为橘,生于淮北那么为枳,叶徒相似,事实上味不同。

因此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那么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7、翻译句子①翻译“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②翻译“叶徒相似,事实上味不同”8、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楚王的“笑“应该是什么样的笑?表现出楚王当时什么样的心态?答:9、“寡人反取病焉”的结果可用一句成语来概括,那确实是。

10、文中晏子与楚王形成鲜亮的对比,试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

晏子使楚2课时优秀教案

晏子使楚2课时优秀教案

晏子使楚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品读晏子的语言,体味晏子的言行,深入思考这样说是为什么。

2.学生理解晏子出示楚国时为维护尊严表现出的聪明才智。

3.学生通过对比阅读感受古文语言的节奏,体会古文语言精炼的特点。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品读晏子的语言,深入思考晏子这样说是为什么。

2.引导学生理解晏子出使楚国时为维护尊严表现出的聪明才智。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品读晏子的言、行,思考晏子这样做的原因。

2.引导学生感受晏子的聪明才智。

3.理解晏子之所以维护自身和国家的尊严,是因为他又强烈的爱国信念。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多媒体。

2.教学第一课时:学生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了解课文大意,分别概括三次交锋的事件经过。

教学过程:一、聚焦结果,整体入手。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晏子使楚》。

晏子这次出使楚国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2.议读“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1)品意思尊重指什么?(尊敬、敬重、佩服)不尊重呢?(瞧不起,蔑视)不得不尊重呢?(尊重)(2)品句式那为什么要加上“不敢不”?因为:楚王只好尊重晏子了。

楚王必须尊重晏子了。

楚王只得尊重晏子了。

……(3)与肯定句进行比较读原句!这是什么句?(双重否定句)与刚才大家说的肯定句相比,有什么不同?(体会双重否定表达的意思)(4)体会“在这以前”补充:“在这以前,。

”(5)体会“这”的第一层意思——晏子访问楚国之后从什么时候开始,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了?突出“这”读句子。

回顾课文内容,“这”是指什么时候?(晏子访问楚国之后)晏子访问楚国,几次交锋?捧书,读三次交锋的句子。

(学生分成两组,一组读晏子,一组读楚国人,老师读旁白)三次交锋,结果怎样?齐读。

(板书:不敢不)师小结:楚王费尽心思,却是这样的结果,所以——(引读课文最后一句话)“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6)体会“这”的第二层意思——第三次交锋之后再次默读三次交锋晏子说的话,若要将“这”确定为某一时刻,那是什么时刻?生交流:晏子第三次交锋将话说完之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晏子使楚》(第2课时)
学案(新版)苏教版
一、学习目标:
复习巩固前课所学内容,感悟人物形象特点,体会个性化语言。

二、学习重点、难点
结合人物个性化的语言理解什么是类比,理解人物形象的特点。

三、自学交流
1、让学生大声朗读一遍课文,读出人物的语气、感情,准备分角色朗读。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分别解说晏子、楚王、楚王手下人四个角色,其他同学准备评议。

3、让学生评议。

哪位同学读得较好,哪位同学读得还有待改进,读得好的同学读出了人物的什么特点,读得不够好的同学没有读出人物的什么特点。

可再让其他同学读,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感悟人物的形象特点。

在朗读楚王手下的对话时,应让学生体会到楚王手下为讨得楚王欢心,积极出主意以辱晏子,按捺不住激动与兴奋的心态,应读出一种谄媚的语气;对楚王,应读出一种盛气凌人、傲慢无礼的语气;对晏子,应读出一种沉着冷静,不卑不亢的语气。

根据学生读的语气,教师总结出人物形象的特点。

板书:
晏子:沉着冷静、不卑不亢、机智善辩
楚王:盛气凌人、傲慢无礼
4、师引导。

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可在人物对话时适当加一些描写,以更好地突出人物的性格。

可以先揣摩一下此时人物的心理,然后再想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动作、语气,可以用一个形容词来描绘,一定要突出人物的特点。

(教师提示:如“王视晏子曰”,添加一些细节,先揣摩一下楚王此时的心理活动:楚王肯定是幸灾乐祸的心理,可以这样添加:楚王听后,按捺不住内心的窃喜,脸上露出得意的神色,右手指有节奏地敲打着桌面,用眼睛的余光偷偷瞟了晏子一眼,然后故作惊讶地说。


生分组,自选一处,对楚王、晏子、楚王手下进行描述,相临的组最好所选不雷同。

然后自由讨论、交流。

生交流,师评议。

(示例:晏子——晏子早就对楚王进行察言观色,看到楚王偷偷地瞟了自己一眼,知道楚王不怀好意。

当楚王把矛头指向整个齐国人善盗时,晏子的思想正在激烈地斗争着:这明明是对我们齐国的污蔑,可自己又无法证明这个人不是齐国人。

这次出使,国君对我寄予厚望,自己又不能失礼,怎么办?晏子突然想到有关橘树和枳树的故事,心头豁然一亮,有了主意。

于是晏子慢慢地站起身来,从容地离开座位,向众人扫视了一眼,神色平静,不慌不忙地说道……
楚王——楚王听后,脸上红一阵,白一阵,鼻子上沁出密密的汗珠,下意识地玩弄着手里的酒杯,干笑了几声说道……)
四、展示点评
五、当堂检测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一)
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正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解释文段中加粗的词语。

习辞:______ 何以:______ 何坐:______ 避席:______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缚者曷为者也 B.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C.路转溪头忽见 D.寡人反取病焉
3.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目的是想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4.把“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南文子为国忧
智伯欲袭卫,故遗(wèi赠送)之乘马,先之一璧,卫君大悦,酌酒。

诸大夫皆喜,南文子独不喜,有忧色。

卫君曰:“大国礼(送礼)寡人,寡人故酌诸大夫酒,诸大夫皆喜,而子独不喜,有忧色者,何也?”南文子曰:“无方之礼,无功之赏,祸之先(先兆)也。

我未有往彼有以来,是以忧也。

”于是卫君乃修梁津,而拟边城。

智伯闻卫兵在境上,乃还。

1.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文中三个人物的性格。

南文子: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智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卫君: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3.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