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地理创新设计二轮专题复习全国通用:专题通关攻略专题八含答案
2018版地理创新设计二轮专题复习全国通用:专题通关攻略专题十二含答案

推测该地轮胎测试场供轮胎测试的路面是( A.冰雪路面 C.松软路面 解析
)
B.湿滑路面 D.干燥路面
首先结合地理图像进行区域定位,本地区纬度超过 66°34′N,属于高纬度地区,本区域地
面较长时间被冰雪覆盖,汽车轮胎测试重点考虑诸如坚硬冰雪路面、防滑、大风等。 答案 A
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方法 分析各区域的地理特征,应从区位入手,从整体上把握,具体思路和过程如下所示:
专题十二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与差异比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区域的含义。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
[考纲原文呈现]
的差异。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考点一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全国卷近 5 年 4 考)
[理· 主干知识] 1.区域地理特征 (1)区域自然地理要素 区域要素 地理位置 具体内容 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山河位置、政治地理位置、交通地理位置 等方面 地形种类、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地势起伏、地形成因、地形对所在 地形特征 区域其他自然环境要素(气候、河流、植被、土壤)及人类活动的 影响、影响气候 气候特征 的因素、气候对动植物和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工农业生产的关系等 方面 河 流 水文 特征 年径流总量、径流的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含沙量、结冰期等水文 特征
10 月泛滥,则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在 11 月到次年 5 月,冬季为植物生长期,植物是从周边 地区引入的,生长期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故地中海气候区符合。 答案 (1)D (2)A (3)B
【典例 2】 (2017· 课标全国Ⅱ,4)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芬兰伊瓦洛(位 置见下图)吸引了多家轮胎企业在此建设轮胎测试场,最佳测试期为每年 11 月至次年 4 月。据 此完成下题。
2018版高考地理创新设计《二轮专题复习》全国通用文档:第一部分 技能一 区域图示判读与定位(含答案)

技能一区域图示判读与定位方法一区域图的判读[典题示例]【典例1】[2017·课标全国Ⅰ,36(2)、(3),8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
剑麻纤维韧性强,耐海水腐蚀,是制作船用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
非洲坦桑尼亚曾是世界最重要的剑麻生产国,被称为“剑麻王国”。
自1999年,中国某公司在坦桑尼亚的基洛萨(位置见下图)附近投资兴建剑麻农场,并建设配套加工厂,所产剑麻纤维主要销往我国。
该农场一期种植1 000多公顷,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 000人,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达3 000公顷,年产剑麻纤维1万吨。
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等。
(1)据图指出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公司在基洛萨附近兴建剑麻农场的有利条件。
(4分)(2)说明剑麻收割后需要及时加工的原因。
(4分)1.据笔者对多年全国卷试题答案分析,无论是选择题还是综合题,试题答案一般有三个方面来源:一是试题中文字和图像材料;二是地理教材中原理规律等核心知识;三是学生生活中地理感悟。
2.考生在回答综合题时机械套用模板,没有结合新情境、新材料进行有效变通与提炼,导致得分不高。
平时应多注意从材料中提取关键有效信息,再结合教材理论灵活变通。
[方法总结]在高考中区域图的考查属重点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区域图类型:常见的区域地图有区域经纬网图、区域综合地图(各要素综合或某些要素综合图)、区域专题地图(区域地形图、区域水系图、区域气候类型分布图、人口分布图、工业分布图、农业分布图、交通图)等。
2.区域图的组成:图名、图例、经纬网、辅图。
3.区域图判读方法:判读区域地图时,最关键的是要能够对图中的信息进行准确的定位,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先读图名。
图名是一幅地图的“眼睛”,它常常概要地表明地图所示的区域和主题内容。
例如:2017·高考课标全国文综Ⅱ·4~5,图名为:芬兰伊瓦洛位置图,由图可看出伊瓦洛位于约68.5°N,纬度高。
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检测:第一部分 专题突破篇 专题八 选修部分 2-8-1-1a含答案

[真题体验]1.(2016·江苏卷)下图是我国厦—漳—泉(厦门、漳州、泉州)区域旅游景区与重要旅游资源分布示意图。
现有旅游线路L1(厦门—马洋漂流—温泉度假村—野山谷生态乐园—厦门)和旅游线路L2(厦门—鼓浪屿—清源山—大地土楼群—厦门)。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区域生态旅游景区总体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旅游线路L1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线路L2旅游资源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厦—漳—泉西部土楼群发展旅游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及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发展旅游的意义。
(1)该区域生态旅游分布特点,据图分析可知,如野山谷生态乐园、石牛山风景区,远离城市;马洋漂流等,位于河流中上游地区,分布比较分散。
(2)线路L1有漂流、温泉、野山谷生态乐园,其特色是生态旅游。
线路L2有鼓浪屿,一首歌让其名扬天下;土楼群,闽南客家文化的突出代表,因此其特点有知名度高、以人文景观为主,闽南文化特征明显。
(3)发展旅游的意义有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承。
该地区土楼群的发展,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弘扬地区传统民族文化,交通、宾馆服务设施建设会大大改善。
[答案] (1)远离城市比较分散(分布于河流中上游地区)(2)生态旅游人文景点为主景区知名度高感受闽南文化(任答两点)(3)改善这一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弘扬传统民族文化保护世界文化遗产2.(2016·海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检测:第一部分 专题突破篇 专题八 选修部分 2-8-2-2b含答案

[角度训练]角度生态环境问题1.(2017·湖北黄冈质检)麋鹿是世界珍稀动物,俗称“四不像”,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以青草和水草为食物。
后来由于自然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在清末除一部分麋鹿被运往欧洲各地外,麋鹿在中国消失。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人贝福特花重金把转运至欧洲各地的所有麋鹿,全部买下,集中养在他的庄园中繁育,到1983年已经繁殖到255头。
1985年,在世界动物保护组织的协调下,英国政府决定无偿向中国提供种群(首批22头)。
麋鹿在百年之后重回故土。
之后有更多的麋鹿回归家乡,并有部分野化训练并重归自然。
为保护麋鹿,中国建立了四个麋鹿繁育基地,分别是北京南海子麋鹿苑、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湖北石首麋鹿自然保护区和河南原阳县麋鹿散养场。
分析麋鹿在野化训练并重归自然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困难。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由材料可知麋鹿曾一度在中国消失,因此自然种群数量较少,主要通过人工繁育,因此在繁殖过程中可能出现近亲繁殖导致基因退化的现象,人类不断的对自然环境的开发与利用,麋鹿原生栖息地消失,不利于回归自然的麋鹿生存;而且由材料可知,中国建立了四个麋鹿繁育基地,分别位于北京、江苏、湖北和河南,保护区面积有限且距离较远,互不相连,不利于彼此之间的交流;而且中国在麋鹿野化训练并重归自然的领域缺少相关技术和经验,需要重新摸索和积累;中国对野生动物的救助和恢复种群方面投入不足,从而会导致经费不足。
[答案] 种群数量少,繁殖过程中可能出现近亲繁殖导致基因退化的现象;由于人类对土地的开发,原生自然栖息地消失;现有的保护区面积有限且互不相连,不利于交流;缺少相关技术和经验,需要重新摸索和积累;经费不足。
2.(2017·湖南衡阳第八中学第一次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骆马湖(如下图所示)地跨宿迁、徐州两市,是江苏境内第四大淡水湖(面积260平方千米),被江苏省定为苏北水上湿地保护区,是南水北调的重要中转站。
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检测:第一部分 专题突破篇 专题八 选修部分 2-8-2-3a含答案

[真题体验]1.(2016·全国卷Ⅲ)长江刀鱼是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天从长江口进入长江干流、支流以及通江湖泊湿地产卵、孵化。
长江刀鱼曾经是寻常百姓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近年来长江刀鱼资源严重衰竭。
分析导致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
[解析] 衰竭原因可从生存环境恶化,以及人为过度捕捞两个方面分析。
保护措施针对原因回答即可;另外,针对生物数量减少,一般都要采取人工孵化、放养幼苗等措施来增加数量。
[答案] 原因:过度捕捞;河湖湿地减少;水体污染。
措施:禁止过度捕捞,规定休渔期;保护湿地;治理河流污染;人工孵化,放养鱼苗等。
2.(2015·全国卷Ⅰ)近年来,我国道路施工愈加注重保护环境。
喀斯特地区土层薄,保护土壤尤为重要。
在南方喀斯特地区修建公路,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需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在工程结束后,仍在原地维持土壤的生产功能。
指出为达到保护土壤的目的,在南方喀斯特地区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应采取的措施,并简述理由。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土壤的保护和利用措施。
为保护土壤,要从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两个角度分析;保护土壤的理由要结合当地喀斯特地貌的特点分析。
[答案] 措施:之前,将土壤移走,集中堆放并作保护措施(四周围挡,表面覆盖)。
之后,将土壤再覆盖在石料开挖场或弃料堆放场的表面,并采取防止土壤流失的措施。
理由:喀斯特地区土层薄,易被移走;南方地区雨水多,土壤易流失,需保护。
近年来高考对资源问题和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的考查常结合景观图、文字材料等为背景,考查资源利用对地理环境造成的影响。
考查形式以综合题为主。
2018届 二轮 区域地理 专题卷(全国适用)+Word版含解析

三、区域地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九区域地理(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测控导航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014·全国Ⅱ卷,(3)(5)]总部位于江苏徐州(约34°N,117°E)的某企业承接了甲国(如图)价值7.446亿美元的工程机械定单。
据此回答1~2题:1.甲国位于( )A.欧洲B.非洲C.北美洲D.南美洲2.该批产品运往甲国,最近的海上航线需经( )A.好望角B.苏伊士运河C.巴拿马运河D.麦哲伦海峡解析:1.D 2.C 第1题,结合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可知甲国位于南美洲。
第2题,甲国位于南美洲的最北端,加勒比海的东侧南岸。
由徐州前往该国,需经过巴拿马运河。
(2017·山东泰安一模)涅瓦河三角洲地区原为大片丛林和泥潭,平均海拔仅1~2 m。
1703年,彼得大帝在兔子岛上建设军事碉堡——彼得堡罗要塞,此后克服重重障碍,逐步扩建为圣彼得堡市(位置如图所示)。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区修建了多条水渠。
读图,回答3~5题:3.军事碉堡选址于兔子岛是因为该岛( )A.地质稳固,便于建设防御工事B.资源丰富,适于布局大量兵力C.气候适宜,适于长期屯兵驻扎D.四面环水,便于抵御外敌入侵4.除泥潭广布外,圣彼得堡市政建设的推进过程中还需克服的障碍有( )A.土层冻融B.地形复杂C.风大浪高D.丛林繁茂5.18世纪末图示水渠开凿的主要目的是( )A.减轻水运压力B.缓解城市内涝C.营造旅游景观D.便于城区用水解析:3.D 4.C 5.B 第3题,图中兔子岛为河心洲,四面环水,对沙洲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便于抵御外敌入侵,故选择D。
第4题,圣彼得堡位于河口三角洲地区,西临波罗的海,受西风影响,沿海地区风急浪高,不利于城市建设,故选择C。
第5题,城区位于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发生城市内涝,修建水渠,便于排水,能有效缓解城市内涝问题。
2018版地理创新设计《二轮专题复习》全国通用文档:第四部分 考前静悟材料 材料1含答案

材料1经纬网与地图[回顾核心知识]一、经纬网的应用1.定“方向”理论依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定“距离”(1)根据纬度差定经线长度:纬度1°的实际经线弧长处处相等,大约是111千米。
(2)根据经度差定纬线长度:经度1°的纬线弧长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大约是111×cosα千米(α表示该纬线的纬度数值)。
3.定“范围”(1)相同纬度且跨经度数相同的两幅图,其所示地区的面积相等。
(2)跨经纬度数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
(3)图幅相同的两幅图,中心点纬度相同,则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
二、等高线判读及应用1.等高线判读要点(1)判断地势高低:数值大,地势高;数值小,地势低。
(2)判断坡度大小:密集的地区坡度大,稀疏的地区坡度小。
(3)判断地形类型:抓住200 m、500 m、1 000 m等高线的数值,确定平原、山地、丘陵和高原等地形类型。
(4)判断地形部位:抓住等高线的弯曲、闭合、重合等分布状况判断山地、盆地(洼地)、鞍部、山脊、山谷、陡崖等地形部位。
(5)相对高度的计算:任意两点之间有n条数值不同的等高线,等高距为d m,则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可用下面公式求算:(n-1)d m<H<(n+1)d m。
2.等高线地形图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1)选“点”:要根据要求考虑点的位置、海拔及其周围的环境等。
例如气象观测站要选择在地势适中、地面较开阔、周围没有或很少有其他屏障的地点。
(2)选“线”:主要有交通线(公路、铁路)、引水线、输油管线等。
①选择交通路线的基本要求:既要考虑距离长短,又要考虑沿途的坡度大小;尽可能少的通过河流,以减少施工难度和投资;避免通过断崖、沼泽地、沙漠地段。
②在选择引水路线时,应当考虑水往低处流这一关键,以确定较合适的引水路线。
③选择输油管线时,既要考虑路线应尽可能短,还要考虑应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
2018版地理创新设计《二轮专题复习》全国通用文档:第四部分 考前静悟材料 材料15含答案

材料15区域经济发展[回顾核心知识]一、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1.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1)耕作农业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
(2)林业和特产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3)畜牧业区: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2.商品粮基地建设3.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1)平原区:进行黑土培肥,改善耕作条件,加强商品粮基地建设。
(2)西部草原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3)山区: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
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三、产业转移1.产业转移的根本原因产业转移的根本原因是利润。
利润与生产成本、市场份额有直接关系,如下图所示:2.影响因素:劳动力因素、内部交易成本和市场因素。
3.产业转移的规律(1)转移主体: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转移,然后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转移。
(2)转移方向①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转移。
②资源密集型工业由接近能源地向原料地,再向市场和交通优势地转移。
③劳动密集型工业都是转向劳动力数量较多、工资较低的地区。
4.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再悟高考真题]1.(2016·课标Ⅱ,1~2)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聚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
某县生产的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
该县茶企业通过整合特色山水,建设集茶树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
据此完成(1)~(2)题。
(1)发展庄园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当地拥有()A.丰富廉价的劳动力B.知名品牌的农产品C.发达便捷的交通网D.高精尖的技术水平(2)与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是()A.品牌更多,环境更优B.市场更广,产品价格更低C.产品更多,效益更高D.投入更少,生产成品更低解析第(1)题,当地庄园经济是以“茶”为主题的“现代茶庄园”,其发展前提是优质品牌铁观音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八农业区位、农业地域形成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考纲原文呈现]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考点一农业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全国卷近5年5考)
[理·主干知识]
1.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区位因素(静态因素)
(2)社会经济因素(动态因素)
2.农业区位的选择
(1)大范围地区农业区位选择的一般原则
根据图上经纬度及其他信息确定各地的气候、地形特征,结合各种作物的习性进行区位选择。
种植业——湿润、半湿润平原地区;林业——山地与丘陵地区;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地区;渔业——湖泊或水库;柑橘——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甜菜——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棉花——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水稻——水热条件好的平原地区;苹果——暖温带地区。
如下图所示:
(2)局部地区农业区位的选择,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悟·方法技巧]
典题感悟
【典例】 [2017·课标全国Ⅲ,37(2)、(3),1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斑狗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有“鱼中软黄金”之称,白斑狗鱼是肉食性鱼类,适宜在16℃以下的水域产卵繁殖,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北部冷水水域,栖息环境多为水质清澈,水草丛生的河流,在我国仅见于新疆的额尔齐斯河流域(下图)。
该流域是我国唯一属北冰洋水系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