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葬花”话剧表演策划
黛玉葬花教案小学课件

黛玉葬花教案小学课件教案标题:黛玉葬花教案小学课件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红楼梦》中的经典片段《黛玉葬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情感体验能力。
2. 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品味其中的情感和哲理,并能够通过绘画、表演等形式表达个人对故事的理解。
3. 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理解《黛玉葬花》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2. 分析故事中的情感和哲理。
3. 运用绘画、表演等形式表达个人对故事的理解。
教学准备:1. 《红楼梦》中《黛玉葬花》的原文和相关解读资料。
2. PPT课件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 学生绘画用纸、颜料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等资源,引入《红楼梦》这部经典文学作品,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2. 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红楼梦》和其中的主要人物。
二、教学展开(30分钟)1. 呈现《黛玉葬花》的原文或相关片段,带领学生朗读并理解故事情节。
2. 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情感和哲理,例如黛玉对花的情感、生命的无常等。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个人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三、活动设计(4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绘画活动,要求根据个人对故事的理解,绘制与《黛玉葬花》相关的画作。
可以是黛玉葬花的场景、黛玉的表情等。
2.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并解释他们的绘画作品。
3. 学生进行小组表演,可根据故事情节或自己的理解,扮演故事中的人物,展示对故事的理解和情感表达。
四、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黛玉葬花》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分享自己在绘画和表演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红楼梦》中的其他经典片段,拓展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引导学生写下对《黛玉葬花》的感受和思考,形成读后感或小论文。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价其对故事的理解和情感表达能力。
黛玉葬花教案设计

黛玉葬花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红楼梦》选段——黛玉葬花。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56页至第59页,详细内容为林黛玉因误会宝玉而感慨身世,独自葬花的过程,以及宝玉偶然遇见并安慰黛玉的情节。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领会作者通过黛玉葬花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分析课文的艺术特色,提高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中国古典名著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的艺术特色,理解作者通过黛玉葬花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把握人物形象,领会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电视剧《红楼梦》中黛玉葬花的片段,让学生初步了解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黛玉葬花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3. 讲解课文:(1)分析课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黛玉葬花的经过,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人物形象分析:引导学生分析黛玉、宝玉的形象特点,讨论他们之间的感情纠葛。
(3)艺术特色分析: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描写方法,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4. 随堂练习: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一些选择题、简答题,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黛玉葬花的寓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课文《黛玉葬花》2. 人物形象:林黛玉、贾宝玉3. 艺术特色:修辞手法、描写方法4. 课文结构:起因、经过、结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黛玉葬花的经过,分析她的心理变化。
(2)从课文中找出一个你喜欢的句子,并解释其原因。
(3)谈谈你对黛玉葬花这一情节的理解。
2. 答案:(1)黛玉因误会宝玉而感慨身世,独自葬花。
她的心理变化从悲伤、孤独到得到宝玉的安慰,有所释然。
大学黛玉葬花教学设计

大学黛玉葬花教学设计大学时黛玉葬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红楼梦》中黛玉葬花的背景和意义。
掌握黛玉葬花的具体过程和相关的诗词。
了解黛玉葬花所反映的思想和情感。
2. 能力目标:通过黛玉葬花的故事,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读文本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参与黛玉葬花的教学,引导学生体验人生的短暂和无常,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情感修养。
二、教学内容:《红楼梦》中黛玉葬花的故事及相关诗词三、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通过授课的方式,向学生介绍黛玉葬花的背景和意义,以及相关的诗词解读。
2.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与黛玉葬花相关的诗词进行分析和解读,并进行小组展示。
3. 个人思考:在课堂结束后,要求学生写下自己对黛玉葬花的感受和思考。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提问,让学生回顾黛玉葬花的故事情节,并谈谈自己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2. 教师讲授:通过讲述黛玉葬花的故事背景和意义,将学生引入到黛玉葬花的世界。
介绍黛玉葬花的具体过程,包括花的种类、花的摆放方式等。
解读黛玉葬花时所用到的诗词,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3.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与黛玉葬花相关的诗词进行分析和解读。
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集思广益,完成小组报告的准备工作。
4.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诗词解读的展示。
每个小组展示完毕后,教师和其他学生对其解读进行点评和补充。
5. 个人思考:在课堂结束后,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黛玉葬花的感想和思考。
可以从情感、人生观等方面进行思考,鼓励学生自主表达。
五、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包括讨论的质量、小组展示的准备程度等。
2. 书面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黛玉葬花的感想和思考,评估学生对黛玉葬花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六、教学资源:1. 《红楼梦》文本及相关批注和研究资料。
第九单元第六课《黛玉葬花》教案

第九单元第六课《黛玉葬花》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第九单元第六课《黛玉葬花》,详细内容包括:1. 章节内容:本节课主要涉及《红楼梦》中黛玉葬花的故事情节,分析黛玉的性格特点及作者对人物的刻画。
2. 教学内容:通过阅读、分析、讨论,让学生了解《红楼梦》的背景,理解黛玉葬花的故事情节,掌握人物性格特点,体会作者的创作手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红楼梦》中黛玉葬花的故事情节,了解作品背景。
2. 分析黛玉的性格特点,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 通过对作者创作手法的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黛玉性格特点的分析,作者创作手法的理解。
2. 教学重点:《红楼梦》背景的了解,黛玉葬花故事情节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红楼梦》主题曲,让学生初步感受作品氛围,引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红楼梦》背景,引导学生关注黛玉葬花的故事情节。
3. 阅读与分析:让学生阅读黛玉葬花的原文,分析故事情节,讨论黛玉的性格特点。
4. 例题讲解:以黛玉葬花为例,讲解作者的创作手法,如环境描写、人物刻画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文学作品中的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
六、板书设计1. 《黛玉葬花》2. 内容:背景:《红楼梦》情节:黛玉葬花人物:黛玉性格特点创作:作者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概括《红楼梦》中黛玉葬花的故事情节。
(2)分析黛玉葬花中的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
(3)谈谈你对黛玉性格特点的理解。
2. 答案:(1)黛玉葬花故事情节:黛玉因误会宝玉而心生悲伤,独自葬花,表达了她的忧愁与无奈。
(2)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黛玉葬花时的凄美景象,同时通过黛玉的言行举止,刻画了她敏感、多疑的性格特点。
(3)黛玉性格特点:黛玉性格敏感、多疑、忧郁,具有极高的文学修养,对爱情充满期待,但命运多舛。
清代“黛玉葬花”戏改编研究

清代“黛玉葬花”戏改编研究作者:姜瑶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21年第02期内容摘要:据《红楼梦》改编而来的戏曲称为“红楼戏”。
清代“红楼戏”中写“黛玉葬花”戏的戏曲作品较多且在数量上占一定的优势。
本文主要以《红楼梦戏曲集》中的“黛玉葬花”戏为研究对象,来探讨清代“黛玉葬花”戏对小说《红楼梦》的改编,从而分析清代“黛玉葬花”戏改编兴盛的原因。
关键词:《红楼梦》“红楼戏” “黛玉葬花” 戏曲改编“黛玉葬花”是小说《红楼梦》中的经典情节。
“红楼戏”自小说《红楼梦》问世以来,创作陆续出现并不断增多,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黛玉葬花”戏是指根据小说《红楼梦》中“黛玉葬花”片段改编而来的戏曲单折戏。
本文主要以清代”黛玉葬花”戏为研究对象,具体以阿英所编《红楼梦戏曲集》所收戏曲十种中的“黛玉葬花”戏为主。
一.清代“红楼戏”中的“黛玉葬花”戏据《红楼梦》改编而来的戏曲称为“红楼戏”,至少约有160部。
1据文献记载,最早出现的《红楼》戏是乾隆五十七年(1792)由仲振奎所编创的《葬花》折。
此后,“紅楼戏”创作不断增多,于今可见融合原著“黛玉葬花”两个片段为《葬花》折的清代“黛玉葬花”戏共有9部作品,这9部戏曲剧目都收录于《红楼梦戏曲集》中。
根据《红楼梦戏曲集》的出版说明2可知,《红楼梦戏曲集》所收的是与原著有关或直接取材于原著的戏曲作品,其余的游离于小说原著的改编和创作概不收录。
通过《红楼梦戏曲集》,学者不仅可以窥见清代“红楼戏”敷演《红楼梦》故事的基本面貌,还为学者研究清代“黛玉葬花”戏提供了重要的媒介。
现笔者将现存的清代“黛玉葬花”戏,罗列如下:孔邵虞《葬花》;仲振奎《红楼梦传奇·葬花》;万荣恩《潇湘怨传奇·警曲》、《埋香》;吴兰征《绛衡秋·埋香》;朱凤森《十二钗传奇·葬花》折;吴镐《红楼梦散套·警曲》、《葬花》;石韫玉《红楼梦·葬花》;陈钟鳞《红楼梦传奇·园聚》、《读曲》、《饯春》;周宜《红楼佳话》·情谑》。
黛玉葬花教案黛玉葬花写作手法

黛玉葬花教案黛玉葬花写作手法教案:黛玉葬花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七回“黛玉葬花”一节。
主要内容讲述了黛玉在大观园中葬花的故事,通过黛玉葬花的描写,展现了黛玉的悲剧性格和命运。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红楼梦》中的写作手法,如通过人物描写表达人物性格和命运。
2. 学生能够分析黛玉葬花的故事中蕴含的深层含义。
3. 学生能够欣赏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培养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黛玉葬花故事中的深层含义和写作手法。
重点:分析黛玉的悲剧性格和命运。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材《红楼梦》。
2. 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红楼梦》中黛玉的形象,引导学生思考黛玉的悲剧性格和命运。
2. 提问学生对于黛玉葬花的理解和感受。
二、讲解(15分钟)1. 引导学生阅读“黛玉葬花”一节,理解故事情节。
2. 分析黛玉葬花的描写,指出作者通过黛玉葬花来表达黛玉的悲剧性格和命运。
3. 讲解黛玉葬花故事中的深层含义,如生命的无常、爱情的幻灭等。
三、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讨论黛玉葬花故事中的写作手法和深层含义。
四、练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黛玉葬花故事中的写作手法,分析其他文学作品中的类似描写。
2. 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写一篇关于黛玉葬花的小作文。
五、板书设计(5分钟)1. 在黑板上画出黛玉葬花的场景图。
2. 在图旁边列出黛玉葬花故事中的写作手法和深层含义。
六、作业设计(5分钟)1. 作业题目:请根据黛玉葬花故事中的写作手法,分析其他文学作品中的类似描写。
2. 作业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分析其他文学作品中的类似描写,并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5分钟)2. 学生思考如何将黛玉葬花故事中的写作手法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 教师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有关《红楼梦》的文学作品,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黛玉葬花教案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七回“黛玉葬花”一节。
黛玉葬花剧本

黛玉葬花剧本个影视文学考查题将下面的情节片段(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改编成影视剧本片段:宝玉因不见了林黛玉,便知他躲了别处去了,想了一想,索性迟两日,等他的气消一消再去也罢了。
因低头看见许多凤仙石榴等各色落花,锦重重的落了一地,因叹道:“ 这是他心里生了气,也不收拾这花儿来了。
待我送了去,明儿再问着他。
”说着,只见宝钗约着他们往外头去。
宝玉道:“我就来。
”说毕,等他二人去远了,便把那花兜了起来,登山渡水,过树穿花,一直奔了那日同林黛玉葬桃花的去处来。
将已到了花冢,犹未转过山坡,只听山坡那边有呜咽之声,一行数落着,哭的好不伤感。
宝玉心下想道:“这不知是那房里的丫头,受了委曲,跑到这个地方来哭。
”一面想,一面煞住脚步,听他哭道是: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场景一:标题:寻黛玉根据《红楼梦》第二十七回(节选)改编人物:宝玉、宝钗、黛玉、迎春、探春、巧姐和丫鬟们等时间:芒种节清晨地点:花园镜头一:画面淡入(伴随着小姐丫鬟们欢快如莺的笑声)【花园里,草树翠绿清秀,溪水流红,落英缤纷,蜂蝶纷飞。
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
打扮得艳丽多姿的姑娘们在飘着落花的山石树木间往来穿梭,言笑鼎沸。
少女们的欢声笑语在花园上空飘荡。
淡出镜头二:画面淡入宝玉登山渡水、过树穿花满心欢喜而来……宝玉俯视着满地落花,蹲下身去,一次一次地把落花捧起来,放到衣襟中兜着。
(因被花园里的欢快热闹场面感染)宝玉嘴角上扬,微微一笑,眼里满是激动。
镜头特写:宝玉的眼神里的欣喜。
9镜头转至:花园里热闹的整体场景镜头移至:【宝玉的眼神开始游移,四处张望。
(镜头也随着宝玉的视线移动)宝玉的眼神在花园里穿梭(寻找黛玉) 【宝玉掉头快步走两步(朝潇湘馆的方向),又转过身摇了摇头,犹豫片刻镜头移至(顺着宝玉视线):地面,凤仙石榴等各色落花锦重重落了一地。
宝玉低头看着落花发呆,表情里出现似有似无的疑惑与失望。
宝玉:(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OS)这是他心里生了气,也不收拾这花儿来了。
舞台剧策划书

舞台剧策划书一、剧目简介。
本次舞台剧的剧目选取了经典文学作品《红楼梦》作为改编素材,通过现代舞台语言和表现形式,将这部经典作品重新演绎出来。
故事围绕着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主要人物展开,通过他们之间的爱恨情仇,展现出封建社会的虚伪与残酷,以及人性的善良与扭曲。
二、演出形式。
本次舞台剧将采用现代舞台语言和表现形式,结合舞蹈、音乐、戏剧等元素,打造出一场视听盛宴。
同时,还将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加舞台效果,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故事的震撼和魅力。
三、演出团队。
我们将邀请资深的导演、编剧、舞美设计师、音乐指导等专业人士加入演出团队,确保舞台剧的质量和效果。
同时,还将选拔优秀的演员和舞者,为观众呈现出一场精彩的演出。
四、宣传推广。
为了让更多的观众了解和关注本次舞台剧,我们将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宣传推广,包括新媒体、传统媒体、校园宣传等方式,提高舞台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同时,还将与相关机构和合作伙伴合作,共同推动本次演出的成功举办。
五、演出场地。
我们将选择一家具有良好舞台设施和观众席位的剧院作为演出场地,确保观众能够享受到舒适的观剧体验。
同时,还将对场地进行必要的改造和装饰,以适应本次舞台剧的演出需求。
六、演出时间。
我们将根据市场需求和观众的时间安排,选择适当的演出时间,确保能够吸引更多观众前来观赏。
同时,还将考虑到演出时段的气候和交通等因素,为观众提供便利的观剧条件。
七、经费预算。
我们将制定详细的经费预算,包括演出费用、宣传费用、场地租赁费用、人员费用等各项支出,确保演出能够顺利进行。
同时,还将积极寻求赞助和合作伙伴,共同支持本次舞台剧的策划和举办。
综上所述,本次舞台剧策划将以《红楼梦》为素材,通过现代舞台语言和表现形式,打造一场精彩的演出。
我们将精心策划每一个环节,力求将这部经典作品演绎得更加生动和震撼,让观众享受到一场视听盛宴。
同时,我们也期待能够得到各界的支持和关注,共同见证本次舞台剧的成功举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理工大学《红楼梦》学习研究会
浙江理工大学“黛玉葬花”话剧演出
策
划
书
主办:浙江理工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
承办:浙江理工大学《红楼梦》学习研究会
浙江理工大学文传传播学院纳兰话剧社
2010年3月11日
关于举办浙江理工大学《红楼梦》学习研究会“黛玉葬花”话剧演出活动策划书(方案)
引言:
四月江南,莺歌燕舞。
这早春里有些慵懒的江南,恰如红楼里痴男怨女走过的风景。
为了给陶醉在温暖美妙的江南春景中的红楼迷们走进红楼故事的一次视觉盛宴,我们与校话剧社共同努力,打造了一部我们自己的“黛玉葬花”。
国学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民族凝聚力、国家发展的根基。
每个国家都要对国民进行国学教育,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尤其重要,因为他们是未来发展的核心力量。
近几年来,社会上出现了一股国学热,这也说明社会公众对了解国学的文化需求。
国学教育从小学就开始了,到了大学也是必不可少。
但不幸的是,这种教育往往并不太成功。
那么,打破传统的表现形式,把教学从传统的课堂模式上走出来,通过提供一个更加开放、互动的学习空间,师生以知识为载体进行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提升。
自然而然,这就很容易成为一种“香馍馍”。
着眼于培养真正了解社会传统和现实的大学生,是我们协会的义务和责任。
在这样观念下开展国学教育,才能有效帮助今天的大
学生继承和发展我们的文化传统。
可以说,这是我们协会创新教育的实践,这种实践也是突破当前国学教育困境的一种新探索。
另一方面,正如郭少棠教授所说的,“一个大学需要对社会、国家有所承担”,我们今后也希望我们当代的大学生能充分发挥“大学”作为一个知识传播者的角色,也希望通过媒体的传播,满足社会公众的文化需求。
作为杭州下沙高教园区唯一(浙江省内与浙大并存)的一个校级《红楼梦》学习研究协会,对于弘扬、发展《红楼梦》,我们自然自知责任重大。
国学是我们的先辈们的思想精华所在,是我们民族宝贵的财富。
所以,弘扬国学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责任与义务。
当然,一切的一切都要先从我们自我做起。
所以,这个创新的举动,在另一方面来说,也是为加强我们协会会员、学校同学对于《红楼梦》的理解与认识。
把学习融入生活,以体验丰富理解,增进大家对当代中国文化的认识与思考。
进而,让同学们体验文化创新的魅力。
一、活动名称:浙江理工大学《红楼梦》学习研究会“黛玉
葬花”话剧演出
二、活动主题:花魂自有香冢葬可怜院里葬花人
三、活动时间:2010年4月24日18点30分整
四、活动对象:浙江理工大学全校师生
五、活动形式:舞台表演
六、活动地点:学生活动中心小剧场
七、活动内容:
活动概况:为配合浙江理工大学文化传播学院的社团文化节演出,我们协会将以一种创新的形式---话剧,来表达
我们协会会员对《红楼梦》的认识。
届时,我们将
邀请学校的教授莅临指导。
活动场面绝对震撼您的
视觉。
前期准备:☆ 3月1日至3月8日勾画活动雏形
☆ 3月10日开始排练话剧
☆ 3月11日开始写策划
☆ 3月27日联系有关演出服装方面的借用情况
☆ 4月5日准备相应的活动所需物品,如打印传
单、横幅、做宣传海报
☆ 4月15日开始向校社团联合会申请借用学生活
动中心小剧场
☆ 4月18日系统的彩排一次
☆ 4月19日-23日在校园内分发活动宣传单
活动流程:▲ 4月24日12点,派协会专门人员去外面借衣
服的地方拿衣服
▲14点提前到演出场地提前布置活动场地,准
备活动表演
▲15点整在人员统一到场后,进行最后一次简
短的“黛玉葬花”话剧彩排
▲17点演出人员休息,自我体会该话剧的精髓,
为接下来的表演,做思想层面上的准备
▲18点30分演出正式开始
▲20点,会长做总结、评定
资源需要:◆横幅一条
◆大型红楼海报三份
◆数码相机2只
◆戏服8套
◆演出人员饮用水若干瓶
◆笔记本一台,笔5只
◆补妆道具若干
活动意义:这种创新的话剧学习方式,不仅充分发掘了
学生的创意才能,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更
重要的是,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学和文化有更生
动的体验,学会用生命理解生命,从而让传统文
化魅力永驻,生生不息。
而话剧表演的前提是,熟读原著。
那么,这
个又给了大家一个良好的欣赏、交流的机会;让
大家总结自己的个人读书心得,分享读书心得;
通过读书、表演话剧来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
友,我们懂得在我们周围也存在着这么一群爱好
《红楼梦》,爱好国学的人……从而,让每一位
大学生都能切实的投入到读国学,品国学,传国
学的行动中来,以提升我们整个社会道德。
八、活动要求(后备方案):
考虑到戏服的需求量,我们协会将提前派
出专门的同学去店里借;为考虑到活动后期制
作过程中的材料需要,所以在活动期间需要拍
摄大量照片,但因客观的技术问题,所以,可
能会出现各种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拍照不合理
等),所以,届时我们将邀请这方面专业的同
学来拍照;届时,来参加活动的人数可能会很
多,所以,我们将去借些凳子,以备万一。
八、预期效果:
大学国文对人文精神的培育,对于我们国
家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
义。
1、在学习上有了很多新的探索,跳出了单纯文学课的老圈子,追求别开生面,以开放性的眼光启发学生多角度看待事物;
2、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了联系实际,鼓励创新;
3、不仅立足分析文化现象,更着眼于培育人文精神;
4、不仅在于帮助学生加深对中国文学、文化史的了解,更教给学生“以史为镜”来分析当下问题,认识当今社会;
5、帮助我们在校大学生了解当今对《红楼梦》研究的真实情况并且启迪大家的读书氛围和热情;
6、做出的宣传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效果明显,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
向校内及社会上爱好《红楼梦》、爱好国学的人做宣传,宣传范围广,能产生很大的影响;
7号召更多的有心人来关注《红楼梦》、关注国学。
附件:一、宣传方法
二、经费预算
三、宣传单样式(1)(2)
主办:浙江理工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
承办:浙江理工大学《红楼梦》学习研究会
浙江理工大学文化传播学院纳兰话剧社
2010年3月11日
附件一:
宣传方法
附件二:
社团经费预算样表
附件三(1):
校红楼梦学习研究协会话剧“黛玉葬花”演出
江南四月,莺歌燕舞。
这清明而又有些慵懒的江南的春天,恰如红楼里痴男怨女走过的风景。
陶醉在温暖美妙的江南春景,我们红楼梦学习研究协会带你走进同样美丽的红楼故事。
我们与校话剧社共同努力,打造了一部别样的“黛玉葬花”,奉献给红楼迷们一份视觉盛宴。
活动时间:4月24日18:30整
活动地点:学生活动中心小剧场
我们与你共享精彩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