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恩铭在山东的思想发展过程
有关邓恩铭的故事

邓恩铭(1901-1931),⼜名恩明,字仲尧,男,贵州荔波⼈,⽔族。
中国共产党创始⼈之⼀,⼭东中共党组织的创始⼈。
五四运动爆发后,邓恩铭积极响应北京学⽣爱国运动,组织学⽣参加罢课运动。
1920年11⽉,他与王尽美等组织励新学会,介绍俄国⼗⽉⾰命,抨击社会现状。
1921年春,邓恩铭参与发起建⽴济南的共产党早期组织。
同年7⽉,邓恩铭与王尽美代表⼭东共产党早期组织,赴上海出席中国共产党第⼀次全国代表⼤会。
1925年2⽉8⽇,组织领导青岛胶济铁路⼯⼈⼤罢⼯。
1928年12⽉,邓恩铭在济南被捕,1931年4⽉于纬⼋路刑场就义。
2009年9⽉,邓恩铭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物”。
早期经历 邓恩铭出⽣于⼀个贫苦农民家庭,⽣长在贵州少数民族⼭乡,幼年靠亲友资助求学。
6岁上私塾,10岁进⼊到荔泉书院读书。
1917年秋毕业后,他⾛出“天⽆三⽇晴,地⽆三⾥平,⼈⽆三分银”的贫寒区域,到了有外国租界的⼭东半岛,投奔过继给黄家当县官的⼆叔黄泽沛(曾在益都、淄川、沂⽔等地做官)。
并由⼆叔资助于1918年进⼊济南⼭东省⽴第⼀中学读书。
爱国运动 1919年5⽉4⽇,五四运动爆发后,在“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下,他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争,并在⽃争中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他积极参加北京学⽣爱国运动,被选为学⽣⾃治会领导⼈兼出版部部长,主编校报,组织学⽣参加罢课运动。
在共同的⽃争中,他同省⽴第⼀师范学⽣王尽美结成了亲密战友。
他与王尽美组织学⽣抵制⽇货,反对卖国条约,积极参加宣传、演讲、罢课、*等活动,成为学⽣界有影响的⼈物之⼀。
1920年加⼊共产主义⼩组,11⽉21⽇他与王尽美等组织励新学会,邓恩铭被选为学会领导成员之⼀。
学会出版以介绍新⽂化、新思想为宗旨的《励新》半⽉刊,他在《励新》半⽉刊上发表⽂章,介绍俄国⼗⽉⾰命,揭露社会⿊暗,抨击旧礼教、旧教育等社会现状。
1920年底,他同王尽美发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经常在⼀起阅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着作和介绍苏维埃俄国的书刊。
邓恩铭—统战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

邓恩铭—统战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发布时间:2021-10-29T08:45:28.620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20期作者:王玉龙[导读]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大团结大联合中,统一战线是重要的组成形式,也是中国革命与建设获取胜利必不可少的条件,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邓恩铭是中共一大唯一的少数民族代表,也是中国早期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邓恩铭统战思想对新时代统战工作有着借鉴和指导的作用。
中共荔波县委党校贵州黔南 885499摘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大团结大联合中,统一战线是重要的组成形式,也是中国革命与建设获取胜利必不可少的条件,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邓恩铭是中共一大唯一的少数民族代表,也是中国早期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邓恩铭统战思想对新时代统战工作有着借鉴和指导的作用。
本文重点分析了邓恩铭统战思想的当代价值。
关键词:邓恩铭;统战思想;当代;价值前言:1901年邓恩铭出生在贵州省荔波县水铺村的一个水族家庭,当时恰逢庚子国难,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社会动荡不安,中国进入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邓恩铭年幼时期家境贫寒,但是父母却十分重视教育,希望邓恩铭能够通过读书摆脱贫困,成为对社会的有用之人。
邓恩铭四岁时便接受了当地名儒的启蒙教育,后进入私塾钻研四书五经,十岁的邓恩铭进入荔泉书院,书院内的老师曾在辛亥革命时期留学日本,受到了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回国后便将新式教学创办起来,向学生们灌输科学精神、民主精神。
邓恩铭的救国报国热情在中国悲惨的国情和先进的科学知识熏陶下被激发,邓恩铭在荔泉书院编唱了一首歌谣:“种田之人吃不饱,纺纱之人穿不好,坐轿之人唱高调,抬轿之人满地跑”广为流传,将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世俗的不满表达出来,当时的社会黑暗和不公被揭露,由此邓恩铭统战思想萌发。
邓恩铭在1917年开始跟随他的二叔黄泽沛来到山东地区,随后考入山东省立第一中学,读书期间开阔了眼界,特别是自从1919年爆发五四运动以来,邓恩铭更是大量的阅读新文化书刊,例如《俄国革命史》、《新青年》、《觉悟》等等,并积极投入到反帝爱国运动中,邓恩铭统战思想形成了巨大的飞跃。
邓恩铭成为中共一大代表的原因

邓恩铭成为中共一大代表的原因作者:徐云根来源:《上海党史与党建》2011年第04期[摘要]邓恩铭从小同情劳动人民的苦难、具有救国救民和改造社会的强烈愿望;在五四运动中表现突出使其成为山东青年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思想敏锐、追求进步,是山东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共产党组织的发起者和工人运动的领导者,这是邓恩铭成为中共一大代表的主要因素。
客观上,由于中共早期党员对中共一大重要性普遍认识不够,使得年轻的邓恩铭得以当选为中共一大代表。
[关键词]邓恩铭;中共一大代表;原因[中图分类号]K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28X(2011)04-0009-03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当时刚年满20岁、还是一名中学生的邓恩铭,作为山东代表出席了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
在参加中共一大的13名代表中,邓恩铭的年龄虽然比最小的刘仁静大一点,但是学历是最低的,资历也是最浅的,还是唯一的一名少数民族代表,这是非常特殊的。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邓恩铭成为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参与者和发起人?值此邓恩铭诞辰110周年之际,笔者不揣简陋做一些简要的分析,以求教于方家。
一、主观努力是邓恩铭成为中共一大代表的主要原因首先,邓恩铭从小同情劳动人民的苦难、具有救国救民和改造社会的强烈愿望,这是邓恩铭得以成为中共一大代表的情感基础。
邓恩铭1901年1月15日出生于贵州省荔波县城关的一个水族劳动人民家庭。
邓恩铭出生时,邓家祖孙三代仅有三间草房、二亩田,根本难以糊口。
为维持生活,懂得些医术的祖父和父亲常常到盛产药材的瑶山苗岭采集药材,再到荔波县的大集市去卖,农闲时节还走街串寨行医。
有一年暑假,邓恩铭随行医卖药的父亲走乡串寨,体验了各族人民所过的悲惨生活。
当时邓恩铭编唱了这样一首歌谣:“种田之人吃不饱,纺纱之人穿不好,坐轿之人唱高调,抬轿之人满地跑。
”[1]生动地道出了当时不平等的社会状况。
贵州少数民族一直以来具有极强的反抗精神,早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时期,台江就爆发了张秀眉领导的苗民起义;清朝同治年间,贵州省二都水族自治县的水族人民也曾在潘新简的带领下举起义旗。
邓恩铭:胶济铁路上的先锋战士

邓恩铭胶济铁路上的先锋战士文丨郝炜华在山东青岛,有一个世界知名的生产动车组的工厂——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四方机车车辆工厂。
翻阅山东铁路工人运动史,四方机厂的名字屡屡出现在我们面前。
1925年2月8日,胶济铁路工人大罢工,四方机厂的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参加了罢工,积极争取权益,迫使铁路当局答应了部分要求。
领导此次大罢工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一名水族青年。
他原本居住在贵州荔波,因为求学来到山东, 接触到马克思主义等先进思想后,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道路。
他就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山东中共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 ——邓恩铭。
1917年10月,16岁的邓恩铭从贵州荔波出发,前往山东济南投靠堂叔黄泽沛。
邓恩铭到达济南的第二年,黄泽沛到山东益都任职,邓恩铭跟随叔父来到益都,不久后,考取了山东省立第一中学,重回济南读书。
同年春天,另一位有志青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他就是邓恩铭的战友王尽美。
在济南,邓恩铭凭借出色的表现,被同学推举为省立一中学生自治会负责人兼出版部部长,主编一中校报。
他研读《北京大学日刊》,接触到了革命进步思想。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邓恩铭积极参加运动,组织省立一中的学生罢课。
此时,在山东省立第一师范读书的王尽美在“五四”运动的洪流中脱颖而出,被同学推荐为代表,联络济南其他学校的学生,建立反日爱国组织。
在学生运动中,邓恩铭与王尽美成了战友,成为学生界有影响的人物。
当时,在济南,有一个传播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齐鲁书社。
书社由时任山东省议会议员王乐平创办,经销《新青年》《每周评论》等进步书刊。
通过齐鲁书社,王乐平联络结识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成为山东新文化运动的一名旗手。
王乐平因此受到陈独秀的赏识,并与他建立了密切的关系。
邓恩铭、王尽美经常相约到书社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
1920年夏,陈独秀约王乐平在济南组织共产党组织,王乐平向陈独秀推荐了王尽美、邓恩铭。
邓恩铭对山东工人运动的历史性贡献

邓恩铭对山东工人运动的历史性贡献发布时间:2021-12-29T08:15:58.206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27期作者:罗家雪[导读] 贵州荔波人,水族。
中共一大唯一的少数民族代表,中国少数民族最早的共产主义先驱,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邓恩铭毕生追随中国共产党,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为山东工人运动作出了巨大贡献。
罗家雪中共荔波县委党校邓恩铭,贵州荔波人,水族。
中共一大唯一的少数民族代表,中国少数民族最早的共产主义先驱,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邓恩铭毕生追随中国共产党,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为山东工人运动作出了巨大贡献。
1921年7月,邓恩铭同王尽美代表济南共产主义小组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通过的《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工作任务是组织工会和教育工人,领导工人运动。
1922年1月,邓恩铭赴莫斯科参加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回国后,主要负责党在山东的组织工作,领导工人运动。
一、邓恩铭与淄博煤矿早期工人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淄博张矿区是山东省最大的煤矿区,但是却被日本帝国主义占据,煤矿工人饱受日本帝国主义及封建把头的剥削和压迫,他们在恶劣的劳动条件下从事最繁重的体力劳动,却收入微薄。
地位卑微。
庞大的产业工人队伍已经具备了建立党组织的群众基础,备受山东党组织乃至中共中央的关注。
于是,1922年,邓恩铭在参加中共“二大”之后,受组织的委派到淄博开展工作。
邓恩铭利用叔父黄泽沛在淄川任知县的优势,广泛接触社会各界人士,了解社会各阶层的思想动态,他先后结识了淄川第一小学校长冯聘青、淄川模范小学校长郭方纯和进步教师赵豫章等,积极向他们宣传马克思主义。
为了便于开展工作,邓恩铭同几名进步青年在洪山镇开设“宪章照像馆”作为党的秘密活动地点,研究和指导矿区党的工作和工人运动。
邓恩铭志在苍生心得体会

邓恩铭志在苍生心得体会
志在苍生。
邓恩铭,字仲尧,1901年出生于贵州省荔波县玉屏镇水浦村一户水族家庭。
他6岁入私塾,10岁进入荔波县模范两等小学堂读书。
新式学堂的教育使邓恩铭受到了思想上的启蒙,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更是激起少年时期的他对封建统治的愤恨。
于是,他毅然决定,告别家乡,到更广阔的天地探寻救国真理。
我的感悟:邓恩铭从小立志救国救民,我从他“志在苍生”的坚定信念里从中汲取到了奋进的力量,今后,我将会时刻牢记入党誓词,牢记党章党规,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履行“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政治职责使命。
大潮击水。
1918年,依靠在山东的亲戚资助,邓恩铭考入山东省立第一中学。
五四运动爆发后,他积极响应北京爱国学生运动,被选为学生自治会领导人兼出版部部长,主编校报,组织学生参加罢课运动。
在学生运动期间,邓恩铭同省立第一师范的学生领袖王尽美一见如故,成为亲密无间的革命战友。
1921年春,邓恩铭参与发起建立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
同年7月,他与王尽美赴上海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会后,他回到济南,建立了中共山东支部,并任支部委员。
邓恩铭“宁死不屈浩气长存”的英雄气概,将永远镌刻在中华儿女的心中,我也将铭记先烈遗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毅前行,珍惜革命先辈用生命和热血换来的和平,努力作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党史人物——邓恩铭

党史人物——邓恩铭邓恩铭,1901年生,贵州省荔波县人,水族。
1918年,依靠在山东的亲戚资助,邓恩铭考入济南省立第一中学。
五四运动爆发后,他积极响应北京学生爱国运动,被选为学生自治会领导人,组织学生参加罢课运动。
1920年11月,他与王尽美等组织励新学会,出版以介绍新文化、新思想为宗旨的《励新》半月刊,积极为该刊撰写文章,介绍新思想、新文化和俄国十月革命。
1921年春,他与王尽美等人发起建立济南的共产党早期组织。
7月,与王尽美一起出席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会后回济南建立中共山东支部,任支部委员。
1922年1月,赴莫斯科参加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代表大会,会后留在苏联参观考察,受到列宁的接见。
回国后,他以主要精力从事工人运动。
当时,山东党组织把工人运动的重点放在济南、青岛、淄博等工矿区。
在他的努力下,淄博矿区很快建立了工会组织,以后又建立了党的组织——中共洪山矿区党支部。
同年底,赴青岛,以教学、办报等职业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发展党团员,建立党、团秘密组织,先后任中共直属青岛支部书记、中共青岛市委书记。
在青岛工作期间,他经常身着短裤短褂,化装成工人,深入工厂车间、铁路车站和职工家庭,启发工人觉悟,建立工会组织,领导工人进行斗争,曾先后以四方机车厂和纱厂为中心,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工人罢工。
在邓恩铭等领导下,1925年2月8日,胶济铁路工会领导工人举行大罢工,威震千里胶济线,迫使铁路局答应了工人的部分要求。
同时,四方机车厂工人也举行同盟大罢工,历时9天,取得了胜利。
其后,成立了四方机车厂和胶济铁路总工会,共产党员被选为工会的主要负责人。
同年4月,他与王尽美等人组织领导了青岛日商纱厂工人同盟大罢工,罢工工人达到1.8万人,形成了青岛历史上震惊中外的第一次罢工高潮。
他在青岛的活动,引起了反动当局极大惊恐。
5月4日,青岛反动政府当局拘捕了邓恩铭,并于5月11日将他赶出青岛。
但他仍继续领导青岛的工人运动。
我心目中的邓恩铭

我心目中的邓恩铭在济南槐荫广场,耸立着一座“四五烈士纪念碑”,碑上镌刻着党的“一大”代表邓恩铭等22位革命烈士的英名。
1931年清明节的凌晨,国民党的枪口对准了这位年轻共产党人的胸膛,邓恩铭和他的21位战友一起,倒在了纪念碑下的这片土地上。
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洒下了最后一滴鲜血。
生长于贵州少数民族山乡的邓恩铭,在建党之初能成为代表世界最先进思想的共产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者,在当时开天辟地的一代先驱者中也是少有的特殊人物。
他一生追求真理,献身革命,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为山东、青岛等地早期党组织的建立和工人运动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人民日报》推出的“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邓恩铭,让我们再次回顾邓恩铭的革命生涯和丰功伟绩,深刻地感悟到,邓恩铭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他的不朽历史功绩,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尊敬和爱戴;他的高尚品格和奋斗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
史料留有这样的记载:1921年7月,邓恩铭与王尽美代表济南共产党小组,赴上海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时邓恩铭年仅20岁,是13名代表中惟一的少数民族代表。
1931年4月5日,邓恩铭被国民党山东当局枪杀于济南纬八路刑场。
临刑前他写下了《诀别》诗:“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不惜惟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
”表达了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和为党为人民的事业英勇献身、誓死如归的革命气节,在中国革命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特别是让人感怀的是,“读书济世闻鸡舞,革命决心放胆尝。
为国牺牲殇是福,在山樗栎寿嫌长。
”这是邓恩铭参加党的“一大”后写下的励志诗。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了其不畏牺牲,献身革命的豪迈誓言,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光辉的典范。
南槐荫广场,耸立着一座“四五烈士纪念碑”,碑上镌刻着党的“一大”代表邓恩铭等22位革命烈士的英名。
1931年清明节的凌晨,国民党的枪口对准了这位年轻共产党人的胸膛,邓恩铭和他的21位战友一起,倒在了纪念碑下的这片土地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 ~1 2 9 0年 1 1月 )
邓 恩铭 10 9 1年 出生 于 贵 州 荔 波 的一 个 水 族 劳 动人 民家 庭 , 早年 在 “ 荔泉 书 院 ” 书 。11 读 9 7年 8月 ,6岁 的邓 恩 铭从 荔 波 县 城 出发 , 路 步 行 , 1 一 经 过九 阡 、 覃 、 周 三洞 、 龙 、 场等 地 , 后 抵 达 水 牛 最 三都 , 后从 三 合码 头沿 都柳 江 而下 , 然 过榕 江 至广 பைடு நூலகம்柳 州 , 经 梧 州 、 港 、 海 、 京 , 路兼 程 一 再 香 上 南 水 个 多月 , 最后 辗 转 抵 达 山东 济 南 。抵 济 后 不 久 即
会 不 同阶 级 生 活 状 况 的 巨 大 差 别 有 了 清 醒 的认
识。《 前途》 一诗写于他准备去济南的前夕 , 能 尤
反 映他 当 时的思 想 状 况 ,赤 日炎 炎辞 荔 城 , 途 “ 前 茫 茫 事 无 分 。男 儿 立 下 钢 铁 志 , 计 民 生 焕 然 国 新 。其 欲改 换天 地 、 国救 民的豪情 跃 然纸 上 。 ” 救
11 9 7年来 济 后 , 恩 铭 考 入 省 立 一 中, 于 邓 由
烈 士诞 辰 l0周 年 、 义 8 1 就 0周 年 之 际 , 文 试 从 本 邓 恩铭来 鲁 之后 的思 想 发 展 角 度 , 邓 恩铭 烈 士 对 的 革命 活动 做 一个 简要 的总 结 。
一
、
革命 思 想 的 准 备 与 发 展 时 期 (97年 8 11
No. 3
Jn2 l u 。 01
邓 恩 铭 在 山东 的思 想 发展 过 程
口 牟 昆昊
( 贵州民族 学院 文学院, 州 贵阳 502 ) 贵 50 5
摘 要: 以邓 恩铭在 山 东的思 想发展 为 内容 , 革命 思 想 的 准备 与发 展 时期 、 受和 尝试 马 克 思主 从 接 义时期、 积极 实践马克思主义时期、 革命思想成熟时期 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以期得 出一些有益的结论 。 关键 词 : 中共一 大 ; 克思主 义 ; 马 工人 运动 ; 七会 议 八
收 稿 日期 :0 1 5—1 2 1 —0 5
题, 如文中写道 : ( 团体方 面的: 一) “ 甲) ( 组织农
团 ,二 ) 立 农 事 改 良所 , 三 ) 立 乡 村 银 行 , ( 设 ( 设
( 设立 乡村 医院。( 个人方 面的 : 一 ) 四) 乙) ( 尊 重 自己的人格 … … ( ) 实 方 面 的… … ,11 2 丙 事 ,]9 0 [P -
2 1 年 第 3期 01 ( 总第 17期 ) 2
贵州 民族 学院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Ju a G i o nv r t f ai a t s( hl o h n o i c n e or l n uz u U ie i 0 N t n l i P i sp ya dS ca S i c ) h sy r o ie o l e
的丑恶 也有 着 自己的认 识 。但 如 同 当时绝 大多数 爱 国青 年一 样 , 虽然 急 于报 国 , 而对 如何 解 民于 然
如其发表在山东省立第一中学《 民号》 灾 上的《 灾 民的我见》 一文 , 已不再是单单对“ 军阀、 官僚 、 政 客、 资本 家 ,横 征 暴敛 ’ ‘ 奢极 欲 ’ 的 口诛 笔 ‘ 、穷 ”
伐 , 还从 具体 方 面列 出许 多方 法 来 处 理 灾 民问 他
倒悬 , 是未有多少清醒地认识 的。如其 《 民谣》 一
诗 写道 : 种 田之 人 吃 不 饱 , 纱 之 人 穿 不 好 , “ 纺 坐 轿 之人 唱高 调 , 抬轿 之人 满 地 跑 。 该 诗 为 邓 恩铭 ” 烈 士编 唱 的歌 谣 。说 明少年 时代 的他 已经对 旧社
中图分 类 号 : 2 D3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0 3— 6 4(0 1 0 0 1 0 10 6 4 2 1 ) 3— 0 3— 4
邓恩铭是 “ 大” 一 代表 中唯一 的少数 民族代 表, 也是 山东 共 产 主 义小 组及 山东 党 组 织 的创 始
人 和领 导人 之一 。值 此 中共 建党 9 0周 年 、 邓恩 铭
工 作能 力 突 出 , 入 学不 久 就 被 选 为 学 生 自治会 刚 负责人 兼 出版 部 部 长 , 主编 一 中校 报 。这一 段 经 历 对邓 恩 铭来说 是 熟悉 学 生 运 动 , 炼 领 导 能 力 锻 的时期 。之后 大约 在 11 9 9年 , 邓恩 铭烈 士与 山东 第 一师 范 的学 生 王尽 美 结 识 , 成 为 奋 斗 一 生 的 并
¨ j
j } 2 ¨1 “I {
由此看 出 , 恩 铭在几 年 的学 习工作 后 , 邓 已经不 再
作 者简介 : 昆昊 (95 , 汉族 , 牟 18 一) 男, 贵州民族学院 20 级硕士研 究生。 09
!} l耳 3 (l
( 、 i7 ) 2
贵 州 氏姣 学 报 ( 学院 哲学 社 会 辩 掌 版 1
J u a t( ih U U i e s y trNai n l i s f h l s pl n o i I ee.e o r lo z o n v ri b t a i e i  ̄ l a d S ca S i1 ) n t o t P  ̄o y
前 , 邓 恩铭革 命 思想 的准备 与发 展 时期 。 是
早在 12 90年, 作为山东省立一 中学生干部的
邓 恩铭 就 开始 将 视 线集 中在 广 阔 的社 会 事件 上 。
考取 山东省立第一 中学读书 。在来济之前 , 邓恩 铭的思想是较为欢迎新知识 、 新理论 的, 对旧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