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西方君主专制思想和近代民主思想
高中历史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

探究2:结合以下材料和教材归纳:斯宾诺莎主要思想有哪些?
材料4:“每个人是他自己的思想的主人……政治 的目的绝不是把人从理性的动物变成畜生或傀儡,而 是使人有保障地发展他们的身心,没有约束地运用他 们的理智” ——斯宾诺莎
政治:尼德兰革命后,荷兰实现民 族独立,但面临西班牙强权威胁, 存在封建残余势力 经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金融外贸 发达“海上马车夫”。
思想:基督神学还统治着人们的头脑。
探究2:结合以下材料和教材归纳:斯宾诺莎主要思想有哪些?
材料1:“自然之力不过是自然中个别成分之力的
集合,每个个体应竭力以保存其自身,不顾一切,只有
上述材料反映了斯宾诺莎什么思想主张?
◆ 思想自由原则:政治的目的是自由
2、斯宾诺莎的主要思想(归纳):
概括:批判封建专制理论和神学经典,主张哲学摆 脱宗教的控制,包含着天赋人权、社会契约思想, 维护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权利
◆ 天赋人权(自然权利)说:生存权是最高权利, 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自我保存。
◆ 社会契约论:国家的目的是保障人的自然权利 ◆ 最佳政体观:民主政体是最优政体
斯宾诺莎 成其哲学代表作《伦理学》,出版受阻挠,不
(1632-1677) 得不放弃。
“当时的荷兰有一定的自由,但并不民主” ——斯宾诺莎
探究1:斯宾诺莎为什么这么说?(结合教材内容归纳斯宾 诺莎的“天赋人权”思想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一、斯宾诺莎的“天赋人权”思想
1、提出的背景
荷兰资产阶级急需在思想理论上反对封建专制,捍 卫资产阶级的利益。
材料2:在这种普遍的混乱状态中,王权是进步的因素,这 一点是十分清楚的。王权在混乱中代表着秩序,代表着正在形 成的民族(Nation),而与分裂成叛乱的各附庸国的状态对抗。
课件1: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

3.内容: (1)社会契约论:人民通过社会契约组成政治社会和政府, 保护人们生来就有的各种_自__然__权__利__;认为君主的权力是人 民赋予的,因而应当实行_君__主__立__宪__制度。 (2)分权学说:国家存在着三种权力,即_立__法__权__、行政权 和对外权。立法权属于议会,行政权和对外权属于国王。 (3)人民主权说:国家主权属于人民。如果国王或政府违背 了人民意志,违反了社会契约,人民就有权使用武力推翻 其统治。
4.影响: (1)把自由看作政治目的,为资产阶级的政治原则提供了 _理__论__上的论证。 (2)对后来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洛克的权力分立思想 1.背景:英国经过长达半个世纪的动荡,最终实现了资产 阶级与_封__建__势__力__之间的政治妥协。 2.目的:为了捍卫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三、卢梭的“主权在民”思想 1.背景: (1)18世纪初,法国的_封__建__专__制__制__度__根深蒂固,存在着等 级森严 的社会制度,人民大众与封建势力之间的矛盾尖锐。 (2)法国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启蒙 运动发生。
2.内容: (1)天赋人权:人生来就是_平__等__的,这是自然赋予每个人 的权利。 (2)社会契约:通过订立社会契约建立国家与法。 (3)主权在民:认为_人__民__是国家的最高主权者,人民以暴 力推 翻封建暴君的专制统治,不仅是合法的,也是合理的。
3.特点: (1)抨击和批判_封__建__专__制__理论,批判神学经典,主张哲学
摆脱宗教的控制。 (2)包含着_天__赋__人__权__思想和社会契约论色彩。
【合作探究】 1.什么是民主和民主思想? 提示:民主是与专制相对立的一种政体形式,指的 是政府的权力源于被统治者的认可,而且公民有权 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参与决策的过程。 民主思想是指关于民主的学说和理论。
历史选修二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历史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专题一民主与专制的思想渊源西方:民主思想源远流长,希腊最早出现民主思想;中国:“民本思想”源头久远(孟子最早),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对君主专制的批判,流露出对民本思想的朦胧追求(顾炎武、黄宗羲等)第一节欧洲君主专制理论的构建〘课前需知〙专制:专制是一种政体形式,与民主相对,指统治者拥有无限的权利,可以以自己的意志对国家实行独裁统治。
专制主义:指维护专制统治的学说或理论。
理解:1)专制与民主相对,指最高统治者拥有无限的权利,以自己的意志对国家实行独裁的学说或理论。
2)从历史角度看,奴隶制、封建制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不同国体)都曾出现过专制主义。
中世纪(公元476—1453):西欧的封建时期特点:1)经济上:土地所有制分散的;2)政治上:权利分散,国王一定程度上受教皇与贵族的制约。
〘知识点汇总〙一、“万王之王”——教权至上1、背景:中世纪时期,欧洲是基督教的世界,教权至上论流行。
2、目的:维护教会的神权统治。
3、过程(各教皇鼓吹教权至上)1)尼古拉一世:最早提出反对世俗权利干预教会事物,竭力维护教会的独立;2)格里高利七世:○1进一步鼓吹教权至上论,认为罗马天主教是基督耶稣的第一位门徒彼得创立的;○2教皇是彼得继承人,其权利直接来自上帝;○3教皇不仅是教会内部宗教事物的最高首领,而且在其他任何方面也超过世俗皇帝。
3)英诺森三世:把教皇的权利推崇到了极点,彼得治理的不仅是教会而是全世界,自称“万王之王,万主之主”。
4)卜泥法斯八世:1302年发布“一圣通谕”,正式规定教会权利高于一切世俗权利。
※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1225—1274)〖被称为“神学界之王”〗二君主专制的加强—君权与教权之间的争夺权力的斗争1、背景:1)国王的权利(世俗权利)受到教会的严重威胁;2)民族国家的形成;3)西欧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发展),是贵族和市民阶层开始对教会不满。
2、目的:争夺统治权,强化君权。
1-1选修2: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西方专制主义理论

课后探究:如何评价专制统治及理论?
思路提示: 积极作用: 都强调国家权力的集中和统一,符合中世 纪晚期到近代早期的西方君主权力上升的趋势, 有利于形成民族国家的形成,全国统一市场的 建立,促进了早期资本主义发展。 消极作用: 代表专制思想,无视或蔑视民众的基本权 利,最终加剧了君主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一、阿奎那的“君权神圣”
1、背景
① 13世纪的意大利,基督教正统教会权威受到 严峻挑战,教俗权力之争 。 ②神学家为了维护封建教会的神权统治,必须 协调教权与王权之间的矛盾。 (目的)
2、思想特点:
用古希腊哲学来论证神学的合理性
3、内容 ①“宇宙秩序论” 宇宙秩序是上帝按等级体系进行安排的 ②国家观 解决王权与神权之争的方法 :确定二者权力界限
一、阿奎那的“君权神圣” (13世纪)
——从神学角度为君主权威辩护
托马斯·阿奎纳(意大利)(约 1225年—1274年)是中世纪经院哲学 的哲学家和神学家,他把理性引进神 学,用“自然法则”来论证“君权神 圣”说。死后也被封为天使博士(天 使圣师)或全能博士。他是自然神学 最早的提倡者之一,也是托马斯哲学 学派的创立者,成为天主教长期以来 研究哲学的重要根据。他所撰写的最 知名著作是《神学大全》。天主教教 会认为他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神学家, 将其评为33位教会圣师之一。
比较君权神圣与君权神授的异同
君权神圣
背景
君权神授
城市发展,商品经济发 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 展;基督教的神学权威受 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王权 到严峻挑战。 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 君权来自神权,教权高 君权来自神权,王权高 于王权。 于一切。 调和封建内部教权与王 权的矛盾。 神化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二、近代社会: 专制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欧洲君主专制理论的构建

从“朕即国家” 近代民主思想的 到“主权在民” 萌生 民主与专制的 民族资产阶级的 搏斗(革命), 实践,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民主 的实践 制度的形成与 完善,工人阶 级的民主运动
民主 革命
专题一 民主与专制的思想渊源
填词脑筋急转弯
场景一:新学期开始了,甲班许多同学都在磨 拳擦掌准备参加竞选,按照以往经验,新学期 开始要进行班委竞选活动,这时班主任放出消 息,班委名单已定,竞选活动取消,消息一出, 阿杜同学大声喊,这是 专制
背景(2): 13世纪的意大利,基督 教神学权威受到严峻挑战
经济:商品经济发展; 政治:市民、国王、农民共同反对教权;意大利因教皇 国特殊地位矛盾更尖锐。 思想:反对基督教会腐败的“异端运动”。
君权神圣
2.目的: 调和王权与教权矛盾,维护神权统治 3.内容:
国家和君权都是上帝的创造物,是神 授予的,代表上帝意志 的教会高于国家,罗马教皇高于世俗的统治者。国王是上帝的仆 人,肩负着使世俗之人在社会生活中实现基督教的最高目标(灵 魂得救)的使命,因此王权也是神圣的。
君权神授
1.背景:
斯图亚特王朝开始对英国的统治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壮大 专制王权和资产阶级、新贵族的矛盾日益加深(国王 与议会的的激烈斗争)
议会于王权的斗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P6) 新兴资产阶级与落后封建统治阶级争夺政治权 利的斗争,实质是资本主义经济与封建经济相 较量的过程。
1、君权神圣的实质是( ) A.加强王权 B.加强教权
C.加强以教权为首的封建专制统治
D.加强以王权为首的封建专制统治
2 、明确提出“君权神授”说,推行极端专制君主统 治的是( )
A.托马斯·阿奎那 C.霍布斯 B.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 D.马基雅弗利
一欧洲君主专制理论的构建-人民版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教案

一欧洲君主专制理论的构建1.1 君主专制的起源君主专制起源于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
封建制度下的君主是一个领主,统治着他的领地。
他的统治权是基于土地拥有权的,他享有对土地的绝对控制权。
此时的君主并不像后来的专制君主那样拥有全国范围内的统治权。
到了16世纪末17世纪初,欧洲的国际格局发生了大变化。
常规战争和宗教战争,如三十年战争,造成了欧洲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停滞。
这一时期也为君主专制的出现提供了契机。
1.2 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是神授权利理论。
根据这一理论,君主的权利是来自上帝的神授。
君主是上帝派来统治人民的,这种权力是绝对的,不受制于任何人或团体。
因此,君主可以自由地统治,无须向任何贵族或议会负责。
为了支持神授权利理论,一些哲学家和政治家开发了君主专制理论。
这些理论认为,君主是最好的国家机器的掌握者。
君主是国家的唯一代表,能够清楚、准确地理解国家的整体利益。
他的团队具有强大的行政管理能力和高度的专业知识。
因此,君主应该享有统治权,以促进国家的繁荣和发展。
1.3 君主专制的实践君主专制首先在法国得以实践,随后在其他欧洲国家推广。
路易十四是法国君主专制政治的代表。
他实行了集权制度,使法国在官僚机构、军队和科学技术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君主专制在17世纪到18世纪形成了强大的思想体系。
这一时期,许多著名的君主专制理论家诞生了。
他们的理论为欧洲各个国家的君主专制政治奠定了基础。
人民版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教案2.1 民主思想的发展和实践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独裁和民主两种政治制度始终存在并相互对立。
民主制度的优势在于它能使人们自由表达和实现个人意志,而独裁制度则对人们的自由构成限制。
2.2 近代民主思想的主要内容19世纪时,民主思想在西方世界开始兴起。
建立在自由、平等、人权等基本思想之上的现代民主思想,是西方封建制度和君主专制思想的觉醒和反抗。
民主思想提倡人民的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和文化权利。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和实践.doc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和实践争分夺秒15天1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和实践第一单元专制思想和民主思想的冲突第一课西方专制主义一.阿奎那的“君权神圣”(协调王权与教权的冲突,维护教权至上,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君权的存在必要) 1. 王权和教权的斗争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时期(政治上的分裂割据)。
基督教会是整个西欧的精神和政治的主宰,基督教会既拥有宗教权利又拥有世俗权力,甚至凌驾于世俗权力之上。
但是王权不甘心屈尊于教权之下。
2. 阿奎那的君权神圣论定位阿奎那是中世纪重要的基督教神学家。
阿奎那宣扬君权神圣。
为维护封建统治,阿奎那宣称中央集权的政府或君主政体是最好的政府形式(强调君主专制、“统一相对于多样性更利于统一”)。
从他的神学思想体系出发,他指出,统治宇宙万物的只有一个上帝,在上帝创造的万物中,支配权往往操纵在单一的个体手中,例如蜂群中的蜂王(“越贴近自然越好”)。
因此国家最好让一个君主进行统治,以保证社会的和谐与统一。
(君主专制在此时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利大于弊)二.詹姆士一世与“君权神授”论 1. 西欧中央主权和君主专制的兴起(背景) 2. 詹姆士一世与“君权神授”论专制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死后,詹姆士一世继承英国王位,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他继承“君权神圣”的思想,极力鼓吹“君权神授”。
他曾经在一些文章中狂热的鼓吹君主专制,大肆宣扬君权神授,王权至上的专制主义理论。
他认为国王的权力来自于上帝,因而拥有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国王只需对上帝负责。
3. 议会与国王矛盾的激化他曾对议会下院的议员们说“国王在世上可以行使一种神圣的权力”。
他竭力压制议会,反对议会对王权的任何限制。
詹姆士一世的专制统治,触犯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引起英国国内关于“王在法上”还是“法在王上”的争论,引起议会与国王之间的尖锐对立。
(矛盾最终促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二课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一.斯宾诺莎的“天赋人权”思想资产阶级思想家把“天赋人权”“分权制衡”“主权在民”等信条,作为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根本原则。
一轮复习 选修2近代西方民主思想与实践

归纳:法国政治的基本特点
1.政权更迭频繁,政局动荡不安, 频繁发生革命。 2.共和制与君主制长期斗争,最 终建立起民主共和政体。
《人权宣言》(摘录)
1.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2. 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 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 抗压迫。 3. 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 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 …… 6. 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 …… 17.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工作 方式
第一国际直接领导各国团体开展工人运动;第二 国际通过历次代表大会决议各国政党组织指明方 向
【历史纵横】
19世纪早期的工人运动与19世纪晚到 20世纪初工人运动的有着怎样的不同?
前者以武装起义和政治斗争。因为当时资本主义发 展尚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对工人的剥削是以榨取绝 对剩余价值为主,即延长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劳资强 度,导致劳资之间矛盾异常尖锐,所以工人阶级的反 抗斗争异常激烈。 后者以经济斗争、合法斗争为主。因为第二次工 业革命后,资本家为赚取高额利润、缓和矛盾,更加 注重榨取相对剩余价值,劳资之间的矛盾得到缓解, 再加上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不断发展,都对工人运动 产生了影响。
材料二 法国大革命发生在1789年,1870年才建立了法兰 西第三共和国(1875年宪法是标志),此后才一直实行共和 制。1789~1870年一共是81年,其间建立过第一、第二共 和国。第一共和国1792年建立,到1804年第一帝国正式建 立,第一共和国只有12年。1848年第二共和国成立,到 1852 年第二帝国建立,第二共和国只存在了4年。两个共 答案: 和国总共 16年,81年里有65年处在君主制度之下(包括君 (2)内因: 主立宪制 )。 第一,法国的封建势力强大,不甘心退出政治舞台; 第二,共和国时期政局动荡,政府缺乏威信,引起人民不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兰西共和之路为何 满; 如此艰难。 第三,法国小农经济发达,君主制传统比较浓厚;第四, 法国工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工业资产阶级力量 相对弱小,而同一时期的大资产阶级与金融贵族力量比较 强大。 外因:周边国家的武装干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 西方君主专制思想和近代民主思想
一、西方的君主专制
一、为君权辩护(西方的专制主义理论)
(一)教会的“君权神圣”思想
1、背景
①基督教会是整个西欧世界的精神和政治主宰,基督教成为人们长期的普遍信仰;
②王权不甘心屈尊于教权之下,同教权进行了长期斗争;
③先进思想(“异端”)的冲击。
2、代表人物及主张: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
①国家观:国家是上帝的产物;
②政体观:中央集权的政府或君主政体是最好的政府形式;
③教权与君权:代表上帝意志的教会高于国家,罗马教皇高于世俗统治者。
3、目的:调和教权和君权的矛盾,从理论上阐述教权至上;神化了世俗王权。
(二)世俗君主的“君权神授”思想(以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为例)
1、背景
①英国在都铎王朝统治时期(亨利八世为代表),专制王权空前强大;
②斯图亚特王朝开始了在英国的统治,推行极端的君主专制统治;
③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力量不断上升,要求国内统一,加强海外贸易。
2、内容:王权来自上帝,议会的权力来自国王。
3、表现:竭力压制议会,对人民横征暴敛,对清教徒实行宗教迫害。
4、后果:议会与国王之间尖锐对立,导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三)世俗化知识分子的“君权至上”思想
1、产生条件:14、15世纪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人文主义思潮产生,一些思想家对君权神授的观点提出质疑。
2、代表人物及主张
①马基雅弗利(《君主论》)
A、从世俗权力的角度为新君主国论证,提出君权至上论,反对君权神授;
B、最早提出新君主国的概念;
C、君主为维护权力可以不择手段;
D、斥责罗马教廷是意大利分裂的罪魁祸首。
②霍布斯(《利维坦》)
A、反对君权神授,用近代自然科学的方法,论证君主统治的合理性;
B、认为国家是人造的,强调国家权力的集中和统一;
C、不赞成君主世袭制,只强调权威。
(四)“君权神授”和“君权至上”理论提出的意义
1、积极作用:都强调国家权力集中和统一,符合中世纪晚期到近代早期的西方君主权力上升的趋势,也符合民族国家形成的潮流。
2、消极意义:这些学说无视或蔑视民众的基本权利,终于变得不符合时宜。
二、欧洲君主专制的强化及其表现
(一)君主专制加强之前的欧洲
1、天主教会和教皇对王权的制约;
2、封建贵族领主对王权的制约;
3、一些封建自治城市对王权的制约。
(二)欧洲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1、“新君主国”:A、打破割据、明确疆域;B、建立起常备军;C、促进民族国家形成。
(三)欧洲封建君主专制的历史功过
1、积极
①促进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强大;
②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早期的发展(重商主义政策)(国内外市场);
③有利于文化、艺术和科学的繁荣。
2、消极
①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阻碍作用日益明显;
②受君主个人因素影响大,积极作用难以持久。
二、西方的近代民主思想
一、斯宾诺莎的“天赋人权”
1、背景
①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反封建民主思想的兴起;
②荷兰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与封建专制思想矛盾激化。
2、内容
①民主制是最自然,也是与个人自由最相合的整体,最早提出“政治的目的是自由”;
②他的民主思想带有天赋人权思想和社会契约论色彩。
3、影响:为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思想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洛克的权力分立思想
1、背景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反复曲折,1688年的“光荣革命”,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政治妥协,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权。
2、代表作:《政府论》
3、目的:捍卫革命成果,为“光荣革命”、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及资本主义新秩序进行辩护。
4、主要思想
①天赋人权:第一次系统地提出“天赋人权”,并把人权概括为自由权、生命权、财产权。
②人民主权说:认为君主和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政府是为了保护人民的权利而设立的。
③提倡法治:主张实行法治以保护人民的自由权利。
④分权学说:提出分权的政治原则:为了防止政府侵犯人权,需要限制政府的权力,实行分权。
5、意义
①为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进行了有力辩护;
②奠定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政治理论的基础;
③后经孟德斯鸠改造,对美国和法国大革命产生重要影响。
三、卢梭的“主权在民”思想
1、背景:18世纪初,法国封建专制制度根深蒂固,社会矛盾尖锐;法国启蒙运动兴起。
2、代表作:《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3、目的:抨击封建专制主义,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开启和激发人们摆脱愚昧无知,获得自由解放。
4、主要思想
①提倡自然权利学(天赋人权),主张人生而自由;
②否定封建王权,倡导“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
③主张暴力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制;
④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制;
⑤追求平等社会,不仅要求法律上的平等,而且主张经济上的平等。
5、意义
①成为人们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争取自由解放的思想武器;
②是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后来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檄文《人权宣言》的基本精神,被凝练为“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
③并为北美独立战争提供了理论根据,直接影响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
④鼓舞了亚洲国家的仁人志士。
思考:5.霍布斯、洛克与卢梭在社会契约学说上的比较
⑴相同点:都认为国家或政府是人民通过订立社会契约而建立的。
⑵不同点
①霍布斯认为契约一经签订,人们就得自愿地永远把主权交给国家首领,赞同实行君主专制。
②洛克认为在议会集体意志约束下的君主政体是社会契约的完美体现,主张君主立宪制。
③卢梭认为人民是国家的最高主权者,一切权力来自于人民,属于人民,应当建立民主共和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