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屈光不正

合集下载

屈光不正的诊断与治疗

屈光不正的诊断与治疗
调节幅度:眼能产生的最大调节力称为调节幅度。 随着年龄增长,调节力下降,调节幅度减少。
集合:又称辐辏(convergence)。双眼单视 时,看远调节放松,双眼视轴平行,看近时两眼 在增加调节的同时,还要向内运动,称为集合。 看近物时出现三个反射:调节、辐辏和瞳孔缩小。
调节集合/调节(AC/A):近视眼看近物时少用 调节,易外斜;远视眼看近物时多用调节,易内 斜。
屈光参差的近视者,由于融像困 难,容易出现双眼视异常。
>2.50D会出现融像困难即双眼 的融合功能受限,因此会出现头 晕、阅读模糊等症状。
注意: 对屈光参差者进行屈光矫正时,需 考虑矫正方法的视网膜像放大率。
例如:单眼为无晶状体者,配戴框架 眼镜后,双眼视网膜像大小差异约为25%, 无法融像而产生许多症状。若配戴角膜接 触镜,则放大率差异约为6%,接近双眼融 像的能力范围(5%),可相对减少因融像 困难带来的视觉症状。
6~20岁:近距阅读需求增大,特别在10岁左右时,阅读量增加,阅读 字体变小,开始出现视觉症状。
20~40岁:近距阅读时出现眼酸、头痛等视疲劳症状,部分患者老视提 前出现,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调节幅度减少,隐性远视减少,显性 远视增加。
> 40岁:调节幅度进一步下降,隐性远视转为显性远视,这些患者不 仅需要近距阅读附加(add),而且还需要远距远视矫正。 与远视有关的问题
远视眼常伴有小眼球、浅前房,
因此远视者散瞳前要特别注意观察前房深度。另外远视眼的眼底常 可见视乳头小、色红、边缘不清、稍隆起,类似视乳头炎或水肿, 但矫正视力正常或与以往相比无变化,视野无改变,长期观察眼底 无改变,称为假性视乳头炎。
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
轻度远视如无症状则不需矫正,如有视疲劳和内斜视,即使远视度 数低也应戴镜。中度远视或中年以上远视者应戴镜矫正视力,消除 视疲劳及防止内斜视的发生。

屈光不正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屈光不正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专业诊断
眼科医生会通过视力测试、角膜曲率测量等方法 进行专业诊断。
准确的诊断是制定合适治疗方案的基础。
如何治疗屈光不正?
如何治疗屈光不正?
眼镜
配戴矫正眼镜是最常见且简单的屈光不正治 疗方法。
眼镜通过改变光线的入射角度来帮助眼睛聚 焦。
如何治疗屈光不正?
隐形眼镜
隐形眼镜也是一种有效的矫正方式,适合不 喜欢佩戴眼镜的人。
成因
屈光不正通常是由于眼球的长度、角膜的弯曲度 或晶状体的形状异常所引起的。
遗传、环境因素和用眼习惯可能会影响屈光不正 的发生。
什么是屈光不正?
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视力模糊、眼睛疲劳、头痛和阅读 困难。
症状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有些人可能甚至不会 察觉到问题。
谁会受屈光不正影响?
谁会受屈光不正影响?
例如,女性在某些年龄段可能更容易发展为 近视。
何时应就医?
何时应就医?
定期检查
建议每年进行一次眼科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屈光 不正问题。
儿童尤其需要定期检查,以监测视力发展。
何时应就医?
症状出现
如出现视力模糊、阅读困难或眼部不适等症状, 应及时就医。
尽早干预有助于改善视力并防止进一步恶化。
何时应就医?
未来展望与预防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有助 于预防屈光不正的发生。
合理安排用眼时间,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
未来展望与预防
健康教育
加强公众对屈光不正的认识,提高早期筛查和干 预意识。
通过教育活动,促进人们关注视力健康。
谢谢观看
隐形眼镜需要定期更换和正确清洁,以避免 感染。
如何治疗屈光不正?
手术

屈光不正医学PPT课件

屈光不正医学PPT课件
(model eyeball):Gullstrand精密模型眼、简易 模型眼 和广角光学模型眼 。简易模型眼将角膜和晶体 分别简化为单一球面。
简略眼Emsley’s reduced eye
眼球总屈光力(total diopter of the eyeball)在调节静止状态下为58.64D,最 大调节时为70.57D。眼屈光系统中最主 要的屈光成分是角膜和晶状体,角膜的 屈光力大约为43D,晶体约为19D。眼轴 长度为24mm
分类(Classification) : 按度数:1)低度<+3.00D 2)中度+3.00~+5.00D 3)重度> +5.00D 能被调节所代偿的那一部分远视,称为 隐性远视,在未行睫状肌麻痹眼光时难 以发现。随年龄增长,调节能力下降, 被调节所代偿的隐性远视则逐渐暴露出 来。
临床表现:6岁以前,低、中度远视者无任何 症状,因为调节幅度大,近距阅读的需求也较 少。高度远视者通常在体检时发现,或伴有调 节性内斜而被发现。调节性内斜表现为近距内 斜大于远距内斜,由高调节性集合/调节比例 (AC/A)引起。远视的正确矫正可以减少调节, 从而减少调节性集合而消除或减少内斜。6~12 岁时,近距阅读需求增多,特别在10岁左右时 阅读量增加,阅读字体变小,开始出现症状。 20~40岁,近距阅读时出现眼酸、头痛的视疲 劳症状,部分病人老视提前出现。40岁以后, 调节幅度进一步下降,隐性部分变为显性。
四、远视(hyperopia) 当调节放松时,平行光线经 过眼的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 网膜之后。远视眼的远点在 眼后,为虚焦点. in hyperopia Under relaxed accommodation, parallel rays refracted by the ocular refractive system focus behind the retina, forming a diffused light circle but clear image on the retina

屈光与屈光不正斜视

屈光与屈光不正斜视

治 疗:
1.规则散光
光学矫正:配戴圆柱透镜,近视散光用凹柱镜, 远视散光用凸柱镜。
2.不规则散光可配戴角膜接触镜矫正。
第四节 老视眼 Presbyopia
老 视 眼(presbyopia):
机理:随年龄老化,晶状体逐渐硬化,弹性 减弱,睫状肌功能逐渐降低,导致调节力 下降,所致的近距离工作困难。 与屈光状态的关系:远视眼者较早发生老视 (早花),近视眼者较晚发生。 正视眼的老视一般规律:45岁约+1.50D;50 岁约+2.00D;60岁约+3.00D
2、并发症的治疗:
光学矫正的方法:
1.框架眼镜配镜的原则是选用使病人获 得正常视力的最低度数镜片。
2.角膜接触镜
3.屈光性手术
预 防:
1. 单纯性近视的防治重点应放在环境因素方面。
2. 原则:预防发生;预防发展;预防并发症。
3. 预防应从幼儿着手,尽早发现近视和有近视倾向 者。 4. 选择有效、无害的近视眼保健方法,改善视觉环 境;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姿势;
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形成的焦点,位 于视网膜前方,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弥散圈 环,所以看远处目标不清楚。如果目标恰 好位于近视眼的远点上,则可在视网膜上 形成焦点,所以看近目标清楚。
病 因:
眼屈光力的增加和眼轴超长是形 成近视眼两大原因。
按病因分类:
1. 单纯性近视和病理性近视:
2. 轴性近视,屈光性近视及调节性近视
验 光 配 镜 原 则:
1.儿童验光一定要充分散瞳麻痹睫状 肌以求准确。 2.远视性弱视及调节性内斜视儿童一 定尽早配戴远视眼镜治疗。
3.轻度远视如无症状则不需矫正。
4.中度远视及高度远视任何年龄均应

屈光不正病例分析报告

屈光不正病例分析报告

屈光不正病例分析报告屈光不正是一种常见的眼科问题,指眼在不使用调节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作用后,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而在视网膜前或后方成像。

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和散光。

以下是对一些屈光不正病例的分析。

病例一:近视患者_____,年龄 12 岁,因视力下降前来就诊。

患者自述在学校看黑板时逐渐变得模糊不清,且日常看电视、看书也需要凑近才能看清。

经过眼部检查,包括视力检查、散瞳验光等,结果显示患者双眼近视度数分别为-200D 和-175D。

进一步询问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发现其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玩手机游戏、做作业时姿势不正确且连续时间过长。

对于该患者,建议佩戴合适度数的近视眼镜以矫正视力。

同时,嘱咐患者要注意用眼卫生,遵循“20 20 20”原则,即每用眼 20 分钟,向20 英尺(约 6 米)远的地方注视 20 秒,以缓解视疲劳。

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每天至少保证 2 小时的户外活动。

病例二:远视患者_____,年龄 5 岁,家长发现孩子看东西时总是眯眼,带其来医院检查。

检查结果显示双眼远视度数分别为+350D 和+300D。

对于年龄较小的远视患者,需要综合考虑其视力发育情况。

在这个病例中,虽然患者有远视度数,但裸眼视力尚可,暂时未给予配镜矫正。

但要求家长密切关注孩子的视力变化,定期带孩子来医院复查。

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眼轴逐渐变长,远视度数可能会逐渐降低。

但如果远视度数过高或影响到视力发育,可能需要及时配镜矫正,并进行相应的视觉训练。

病例三:散光患者_____,年龄25 岁,主诉视物重影、容易疲劳。

经过验光检查,发现患者双眼均有散光,度数分别为-150D 和-125D。

散光通常是由于角膜或晶状体的表面不规则引起的。

对于该患者,给予了配镜矫正,选择了合适的柱镜度数和轴位,以改善视力和减轻疲劳症状。

在配镜后,嘱咐患者要注意保持眼镜的清洁和正确佩戴姿势,避免眼镜变形影响矫正效果。

同时,建议定期复查视力和眼镜的适配情况。

屈光不正 ppt课件

屈光不正 ppt课件
轻度近视 〈 -3.00 D 中度近视 -3.00~~-6.00D 高度近视 〉-6.00D
临床表现(Clinical findings):远距视物模糊,近距视 力好。 由于看近时不用或少用调节,所以集合功能减 弱,易引起外隐斜或外斜视。
近视度数较高者除远视力差,常伴有夜间视力差,飞 蚊症,漂浮物,闪光感等症状
6~20岁:近距阅读需求增大,特别在10岁左右时,阅读量增加, 阅读字体变小,开始出现视觉症状。
20~40岁:近距阅读时出现眼酸、头痛等视疲劳症状,部分患者 老视提前出现,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调节幅度减少,隐性远 视减少,显性远视增加。
屈光不正
屈光不正的状态比较复杂,主要包括近视、远 视、散光等。老视(亦称老花)虽然是因年龄 而出现的生理性调节问题所致,也常常被归为 “屈光不正”的一种特殊类型。
屈光不正
人眼的屈光状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 因素和环境因素。正常情况下,婴幼儿出生不久 大部分都是处于远视状态,随着生长发育,逐渐 趋于正视,至学龄前基本达到正视,该过程称为 “正视化”。
屈光不正
二、近视(myopia) 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
网膜之前。 近视眼的远ion of myopia) : 按屈光成分:
屈光性近视:主要由于角膜或晶状体曲率过大,屈光 力超出正常范围,而眼轴长度在正常范围。
轴性近视 :眼轴长度超出正常范围,角膜和晶状体曲 率在正常范围。 按近视度数(degree of myopia ):
屈光不正
衡阳爱尔 李康
屈光不正
第一节 概 述
眼是以光作为适宜刺激 的视觉生物器官,因此 从光学角度可将眼看作 一种光学器具,即一种 复合光学系统。
眼球的光学系统成分 由外向内为角膜、房 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第十六章 屈光不正

第十六章 屈光不正

第十六章屈光不正【导读】在眼科临床工作中,60%左右的就诊患者为屈光不正。

在学习屈光不正内容时,必须具备几何光学的基础知识,将眼球理解为复合的光学系统,这样就容易理解近视、远视、散光、屈光参差等各种屈光不正的成像特点。

在此基础上,熟悉角膜、房水、晶状体等各眼球生物界面或参数的构成和形态,包括调节变化等在屈光中的作用,就可以从根本上理解各种屈光不正和老视的症状与体征;进而对眼镜、角膜接触镜和屈光手术的矫正方法及其原理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第一节概述眼是以光作为适宜刺激的视觉生物器官,因此从光学角度可将眼看作一种光学器具,即一种复合光学系统。

眼球光学系统的主要成分由外向里: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从角膜到眼底视网膜前的每一界面都是该复合光学系统的组成部分,如同一件精密的光学仪器,包含着复杂的光学原理(图16-1)。

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不同折射率的介质时,光线将在界面发生偏折现象,该现象在眼球光学中称为屈光。

外界所要注视的物体,通过眼的光学系统折射后聚焦在视网膜上,是人们获得清晰视觉的前提。

若在眼调节放松的状态下,无穷远处物体所成的像没有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即称为“屈光不正”;而此时若正好聚焦在视网膜上,则称为“正视”。

屈光不正的状态比较复杂,主要包括近视、远视、散光等。

老视(亦称老花)虽然是因年龄而出现的生理性调节问题所致,也常常被归为“屈光不正”的一种特殊类型。

此外,由于人类有双眼,双眼间的屈光状态也有可能存在差异,从而更增加了人眼“屈光不正”的复杂性。

人眼的屈光状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正常情况下,婴幼儿出生不久大部分都是处于远视状态,随着生长发育,逐渐趋于正视,至学龄前基本达到正视,该过程称为“正视化”。

第二节眼球光学一、眼的屈光和屈光力当外界物体的光线在眼光学系统各界面发生偏折时,该现象称为屈光,光线在界面的偏折程度,可用屈光力的概念来表达,屈光力取决于两介质的折射率和界面的曲率半径。

眼科教材:屈光不正与老视

眼科教材:屈光不正与老视

第九节屈光不正与老视一、眼的屈光与调节外界物体发出或反射出来的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角膜、房水、晶体、玻璃体)将产生折射,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缩小的倒象,这种生理功能称为眼的屈光。

屈光力的单位是屈光度(D),是光学系统焦距(以米为单位)的倒数。

眼球总屈光力于调节松弛状态下为58.64 D ,最大调节时为70.57 D 。

眼能随时自动改变其屈光力和变更焦距,以看清远、近不同距离物体,这一作用称为调节。

调节力用“D”表示,青少年调节力大,随着年龄调节力逐渐变小,10岁时有14 D ,50岁时却只有 2 D 。

二、屈光不正在调节静止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屈光系统的折射后聚焦于视网膜上,这便是正视眼。

若平行光线经眼屈光系统的折射后不能聚焦于视网膜上,这是非正视眼,即称屈光不正。

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及散光。

屈光不正临床可分两类:一类是以眼球前后径长度改变为主的屈光不正称轴性屈光不正,另一类是以眼各屈光间质界面曲度或折射率改变为主的屈光不正称屈光性屈光不正。

眼屈光的改变受许多因素影响:眼球前后径太长,晶体向前移位,角膜表面、晶体表面曲度太曲,房水、玻璃体折射率过高等均可形成近视,反之,即是远视。

而角膜或晶体面各径线曲度不等、角膜面凹凸不平、白内障、晶体脱位、人工晶体倾斜、黄斑区不平等,均可形成散光。

屈光不正的发病以黄种人较白种人及黑种人高。

正常人初生儿一般为远视眼,其屈光度+2~+3D,学龄前儿童一般轻度远视,青春期基本为正视眼。

屈光不正与遗传有一定关系,多数认为高度近视、远视属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而轻度屈光不正、正视眼属多基因遗传。

各种屈光不正的诊断可通过验光来完成。

1.近视近视眼指当眼调节静止时,平行光束进人眼内会聚焦点落于视网膜之前。

(1)病因和分类近视眼的形成主要与眼轴的伸长和屈光力过强两个方面有关。

眼轴伸长进人眼内的平行光线所结成的焦点位于视网膜之前,这是形成近视的最常见原因,通常称为轴性近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rrection of hyperopia with convex lens
Treatment of myopia and hyperopia
PRK Surgery
Treatment of myopia and hyperopia
LASIK Surgery
谢谢! 谢谢!
模型眼
Gullstrand 模型眼 6个折射面:角膜前、后表面,晶体皮质前、后表 面,晶体核前、后表面
模型眼
Gullstrand 模型眼 眼球总屈光力:58.64D,最大调节时:70.57D 角膜屈光力:43.05D 晶状体屈光力:19.11D 眼轴长:24mm
简化眼
简化眼是将眼球的各种屈光单位用一个理想的球面 来替代。一侧为空气,另一侧为房水和晶体
视网膜成像
倒 像



概念:当眼调节松弛时,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 后,聚集成一个焦点并准确地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 凹,这种屈光状态称为正视。 正视眼的远点为无限远


• Helmhotz 调节机制:
看近 睫状肌收缩 调节

• 为看清近距离目标而改变眼屈光力的功能称为 调节
晶体悬韧带松弛
晶体弹性形变
近 视
• 治疗 • 普通眼镜 配镜原则:选用时患者获得最佳视力的最 低度数镜片 – 角膜接触镜 – 屈光手术 – 并发症治疗
远 视
定义: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 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后,这种屈光状态称为远视。 远视眼的远点在眼后,为虚焦点
远 视
• 根据屈光成分 –轴性远视 –屈光性远视 • 根据远视程度 –轻度远视眼:< +3.00D –中度远视眼: –高度远视眼: +3.00D~+6.00D > +6.00D
远 视
• 临床表现 • 视力 —— 远视程度,调节力,网膜发育(弱视) • 视疲劳 • 内斜视 • 病理变化
远 视
• 矫正 – 幼儿和青少年:散瞳验光 – 成人:最佳视力,舒适
远 视
近视眼及其矫治
远视眼及其矫治
散 光
– 定义:眼球在不同子午线上的屈光力不同,形成两 条焦线和最小弥散斑的屈光状态称为散光。
•)
散 光
• 临床表现 – 视力减退 – 视疲劳

矫正 – 防止过度矫正,“宁小勿大”
屈光不正的矫治
屈光参差
• • 定义:两眼屈光状态不等 临床表现 – 双眼单视破坏 –双眼视网膜相差>25%为融合极限 –度数相差超过3.0D融合困难 – 视疲劳,视力下降 – 交替视力 – 弱视
老 视
近 视
• 根据功能 – 单纯性近视 – 病理性近视

根据屈光成分 – 轴性近视 – 屈光性近视
近 视
• 根据近视眼程度 –轻度近视眼:< -3.00D –中度近视眼: –高度近视眼: • -3.00D~-6.00D > -6.00D
根据调节作用参与 -假性近视眼 -真性近视眼 -混合性近视眼
近 视
眼的调节与集合
• 三联动现象 • 调节 • 集合 • 瞳孔缩小
屈 光 不 正
• 概念: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经 眼的屈光系统后不能聚焦于视网膜上,这种 屈光状态称为屈光不正。 分类 • 近视 • 远视 • 散光

近 视
• • 定义: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 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这种屈光状态称为近视。 近视眼的远点在眼前某一点



远点: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影像的外界最远处 物体所在位置,称为此眼的远点(punctum remotum)。 眼屈光不正度数=1/远点距离(m) 静态屈光 动态屈光
• • •

• • 调节范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点-近点 调节幅度

• 眼所能产生的最大调节力 • 调节幅度=看近点时所用的屈光度-看远点 时所用的屈光度 • 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 临床表现 – 视功能:远视力减低 – 视疲劳 – 眼位偏斜:外隐斜/外斜视 – 眼球改变:眼轴加长,眼球突出 – 眼底改变:豹纹状眼底 (tessellation);近 视弧形斑;黄斑部病变;后巩膜葡萄肿;周 边眼底改变
近 视
近 视
近 视
• 并发症 – 玻璃体异常 – 视网膜脱离 – 青光眼 – 白内障
• 概念:由于年龄增长所致的生理性调节减弱
• 原因: – 晶体硬化,弹性下降 – 睫状肌功能降低
老 视
• 临床表现 – 近距离工作或阅读困难 – 晚间阅读喜灯光 – 视疲劳 – 调节延长 • 矫正 —— 凸透镜
屈光不正校正
Treatment of myopia and hyperopia
Correction of myopia with concave lens
视光学与视觉科学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眼科 中国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眼的屈光系统
眼睛要能看清楚外界的物体必须具备下 面三个基本条件: 1. 透明 2. 成像于中心凹 3. 视路完整且功能正常。
眼的屈光系统
眼的屈光系统 角膜 房水 晶状体 玻璃体 眼屈光:光线进入眼球内,通过光学系 统折射,而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实 像的过程
散 光
• 根据规则性: –不规则性散光:各径线及同一径线屈光度不同 –规则性散光: • 规则性散光(单眼): –顺规性散光:强主径线在90°轴上 – 移动范围不超过±20°
–逆规性散光:强主径线在180°轴上 – 移动范围不超过±20°
–斜轴散光:轴在45°和135°附近
散 光
– 根据屈光性质分类: – 单纯远视散光(SHA) – 复合远视散光(CHA) – 单纯近视散光(SMA) – 复合近视散光(CMA) – 混合性散光(M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