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学期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5.2我的影子教案3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我的影子》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我的影子》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我的影子》教案《我的影子》主要讲了“我”在路灯下发现了自己的影子,和影子朋友一起玩,“我”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

篇一一、活动目标1、愿意与同伴交流自己在游戏中的发现,并正确运用“我的影子会……”;2、促进幼儿读图能力的发展,能把图画的主要内容和文字对应起来。

二、设计意图影子是光与不固定物体之间产生的现象。

影子的无穷变化及其蕴含的独特美感往往令孩子们流连忘返,乐此不疲。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影子,那么影子是如何形成的呢?小班幼儿对这一科学现象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在开展阅读读本《我的影子》时,孩子们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我尝试着以孩子们感兴趣的影子游戏为切入口,鼓励孩子们在阳光下观察自己的影子,进行一系列的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对影子的探索_。

引导孩子们大胆的和老师、同伴们分享他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

并通过一系列的拓展游戏,丰富孩子们有关影子的指示,并生成新的游戏活动。

三、活动准备小书人手一份、教学大书、有阳光的户外活动场地。

四、活动过程(一)请出“神秘的朋友”导入主题师:“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位神秘的好朋友,她和我们每个人长得一样,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让我们一起来把自己的神秘好朋友请出来吧。

”带幼儿到户外阳光处,请幼儿观察地面被太阳照出来的自己的影子。

师:我们每个人的神秘好朋友就是自己的影子。

师: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还有那些物体也有神秘的好朋友?佳佳:我看见大树有影子,大树的影子是它最神秘的好朋友。

心开:旗子有影子,旗子的影子是它最神秘的好朋友。

佳琪:滑梯有影子,话题的影子是它最神秘的好朋友。

中一:小猫有影子,小猫的影子是它最神秘的好朋友。

教师小结:影子是光与不透明物体之间产生的一种现象。

光照射过来,被物体挡住,在物体下形成一片黑暗的区域,这个黑暗的区域就是物体的影子。

(二)引导幼儿进行与图书内容相关的游戏活动——我和影子做游戏。

1、游戏——“我的影子会……”引导幼儿在太阳下进行和图书相关的活动(如走路、跳舞、摆造型、向左向右转等等),同时观察自己的影子是怎么样在活动的,并提问。

二年级语文上册 5 好奇 我的影子教案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 5 好奇 我的影子教案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3、全班齐读,说说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
2、指名认读。评议。
3、组词,练习说话。
4、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说说这个字该注意什么。
5、重点强调,教师范写。
6、学生练习书写,指正评议。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
1、书写本课的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认读词语。
我的影子
教学
内容
我的子
教学
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文。理解影子的形成以及影子的变化规律。
3、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产生好奇,并愿意去探索、去研究。
重点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文。理解影子的形成以及影子的变化规律。
3、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产生好奇,并愿意去探索、去研究
出示自读,齐读




我的影子
我怎么样 一会儿在我前面,一会儿在我后面
影子就怎么样 影子变来变去




2、指名分段读文。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深入学习课文内容。
1、影子究竟怎样有趣呢?下面我们分小组学习课文。
出示自学要求:小组分段学课文,画出写影子有趣的句子。
2、指导朗读:
第一自然段:重点指导第3、4、5句话。
第二自然段:注意句中的感叹号和问号,读出神奇、惊喜的语气。
第三、四自然段:读出影子的顽皮。
五、作业
阅读《十万个为什么》
学生自由猜谜
自由发言
课题质疑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生字开火车读生字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我的影子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我的影子 北师大版

我的影子教案“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培养好奇心,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同教学目标1、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单元主题回顾:好奇2、复习旧知:《苹果落地》字词认读3、猜谜语——下面的谜语说的是()人人有个好朋友,乌黑身体乌黑头。

灯前月下伴你走,却是哑巴不开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影子1、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影子呢?2、什么时候才有影子呢?3、看手影,激发兴趣4、出示目标三、自由读课文,粗知课文内容:1、什么时间?谁和谁?在干什么?2、我发现了什么?3、影子有什么特点?试着从课文里找出答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我的影子》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级《我的影子》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级《我的影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复习生字,进行扩词练习,并会用词语说一句完整的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影子的有趣,激发好奇心。

3、初步了解影子的原理,尝试自己动手做实验验证心中的想法。

课前准备:1、观察影子,你在生活中发现了哪些和影子有关的有趣的现象。

2、观察在灯光下和太阳光下自己影子的变化,想一想为什么?教学用具:生字词卡片、一张白纸,手电筒,带有磁扣的不透明物体教学过程:(师生闯关大比拼,目的只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闯关过程中,学生先闯,能闯过则赢得一课五角星,如果不能闯关,则由老师解决问题,则老师赢得一颗五角星。

本课一共设计了六关:生字词关、关、分析课文、小小实验、生活现象、生活应用)一、生字词关1、出示生字词卡片。

2、学生读生字词卡片。

3、挑选词语说一句话。

二、谜语关1、猜谜语:人人有个好朋友,乌黑身体乌黑头。

灯前月下伴你走,却是哑巴不开口。

2、学生说谜底——影子,引出课题《我的影子》。

3、板书课题《我的影子》。

三、分析课文1、齐读课文2、划分自然段: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3、你最喜欢哪个自然段呢?4、课文中一共写了影子的几种变化?(学生一边回答,老师一边板书)4、你有什么疑问想问老师或者同学们的吗?5、学生提出问题,老师相机板书问题。

四、小小实验实验1:我做那么。

它就做什么。

(课前已经把白纸用双面胶贴在黑板上,关上教室内的电灯,拉上窗帘,老师拿出手电筒,让学生在手电筒的灯光下做手影游戏。

此环节受到全体同学的欢迎,因为这是小孩子最喜欢的游戏。

学生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活跃。

)实验2:影子一会儿变成巨人,一会儿变成小矮人。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带有磁扣的不透明物体做小人,把磁扣放在黑板上的白纸上,仍用手电筒做光源,让学生做实验,通过变化让学生亲身感受影子一会变大一会儿变小的神奇。

总结影子什么时候变大,什么时候变小。

)实验3:影子前后左右的变化。

(仍用上一个实验的用品,让学生做实验,总结出影子什么时候在物体前面,什么时候在物体后面,什么时候在物体左面,什么时候在物体右面。

二年级语文上册 我的影子 3教案 北师大版

二年级语文上册 我的影子 3教案 北师大版

《我的影子》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激趣法、实验法、引导法、自主探究法、顺学而导法等。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教学重点1.知道影子为什么会变来变去的原因。

2.通过学文,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产生好奇,并愿意去探索,去研究。

教学准备1.台灯。

2.写好字的“红苹果”。

3.图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做小实验,导入新课1.出示台灯,做小实验。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认识吗?(台灯)我要做一个实验,请大家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老师关掉教室所有的灯,使教室光线比较暗,有利于实验的效果。

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兴趣及高。

)(老师右手拿起台灯,打开灯后,将左手伸到灯前,对着教室前面的白墙壁,让手的影子投射到墙上。

)2.(关掉手中的台灯,打开教室的灯)问:你刚才看到了什么?(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看到了墙壁上手的影子)你觉得它有趣吗?(有趣)这的确是一件很有趣的事,老师在灯光下找见了手的影子,那么,我和我的影子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今天老师带领大家来学习一篇课文。

3.出示课题:《我的影子》(由出示台灯,告诉学生要做实验,引发学生兴趣,接着关掉教室的灯,为实验创造氛围,激发了学生兴趣,急于想看到将会发生什么?当看到墙壁上手的影子时,新鲜、惊奇、有趣,一句“我和我的影子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学生兴趣昂然,这时出示课题〈我的影子〉,显得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1.老师范读,学生听读识字。

2.学生指读,多读几遍。

(“金钥匙”告诉我们)3.同桌互读,互帮识字。

4.检查学生认识生字情况。

摘苹果游戏:老师借助简笔画用绿色的粉笔在黑板上画一个苹果树,再把写有生字的红苹果贴上。

告诉学生,你认识什么字,就摘带这个字苹果,告诉大家这是什么字,再领同学们读两遍,才能把苹果带回家。

(学生积极非常高,抢着要摘苹果)(这是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认知水平出发,将生字教学变为摘苹果游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我学”真正变成“我要学”)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刚才写字的苹果又回到了课文中,你还能认识它们吗?请同学们自由读文。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5 好奇 ②我的影子》优质课教学设计_5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5 好奇 ②我的影子》优质课教学设计_5

我的影子深度解析教材《我的影子》是一篇非常生动的学生习作。

文章围绕形和影子、光源和影子、动作和影子几方面写“我”的感觉,激发学生对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产生兴趣,愿意去观察自然现象,去了解探索一些最简单的物理知识。

课文内容贴近儿童生活,语言生动,句式丰富,富有情趣,是小学低年级很难得的一篇学习语言的好文本。

二年级的学生虽然充满好奇心,但需要老师去激发、探索,所以教学本课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影子的变化,激发学生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产生探索的欲望。

知识与能力1.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影子的变化,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产生好奇,并愿意去探索、去研究。

2.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3.熟读课文,学习丰富的句式。

突破重难点重点1.会写8个字,会认11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熟读课文,学习丰富的句式。

突破方法可以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读,遇到生字鼓励学生通过查字典、看拼音等方式自己解决,并充分指导学生读书,读懂内容,读通句子。

难点了解有关影子的知识,对周围的自然现象产生好奇心。

突破方法指导朗读,在读中感受影子的变化和有趣。

教法与学法推荐教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读好课文,激发探索的欲望。

学法:自主学习,在合作中交流自己的见解收获。

师生齐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生字词卡片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夏天来了,同学们站在太阳里就会看到自己的影子,大家认真观察过自己的影子吗?你发现影子有什么特点吗?指名说说。

(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影子的认识。

)2.这节课我们学习《我的影子》。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顺利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1.学生自由读读课文,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然后在生字表里自学生字,读准字音。

2.同桌合作读,互相正音。

我的影子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第三册)

我的影子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第三册)

我的影子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第三册)【教材分析】我的影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影子是光学现象,文章围绕形和影子、光源和影子,动作和影子几方面写“我”观察到的现象,“我”的想象以及“我”的感觉,一个活泼、好奇孩子的形象跃然纸上。

【设计思路】1、谜语导课,引起兴趣。

2、趣学教材,小组交流、讨论、实验、相互合作,得出答案。

3、户外观察,进行实践、创新。

4、课后扩展,满足好奇心。

【学生分析】二年级学生,已经基本脱离了幼儿时期的幼稚,他们对任何事情都充满了好奇心,对什么事情都想弄个明白,课间休息时,常常有学生兴冲冲地跑到我跟前问长问短,问东问西。

【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理解影子是怎么形成的,以及影子的变化规律。

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认读本课10个二类字,会口头组词、扩词;能写好本课的7个生字。

3、能仿照课文中的几种例句造句,如会用:“一会儿……一会儿……”练习说话。

4、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熟读课文,认读10个二类字;写好7个生字,会用“一会儿……一会儿……”练习说话,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学习难点】理解影子的形成以及影子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习准备】1、手电、实物。

2、观察阳光下自己的影子。

【学习课时】第一课时【学习过程】一、激趣导入猜谜语:一只小黑狗,沉默不开口。

你停它也停,你走它也走。

二、初步感知课文1、自读课文,标出不认识的生字,运用学过的办法认出生字(看上下文猜字、看拼音、查检字表、问别人、查字典……)2、请生尝试读课文。

3、听课文录音,要求听清字音。

4、分析句子的语气,再尝试读课文。

5、全班齐读,自我评价。

三、合作识字1、小组交流二类字,相互帮助。

2、小老师领读词组。

四、学文解趣,点燃火花1、随机学习课文一、二、三自然段。

(1)丁丁说自己的影子很有趣,你认为呢?从哪些地方能看出影子有趣?学生读课文,说说自己读到的内容,全班交流。

二年级语文上册《我的影子》教案北师大版

二年级语文上册《我的影子》教案北师大版

我的影子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认识本课10个生字,写好本课7个生字。

2.学生能读懂课文,学习用“一会儿……一会儿……”练习说话。

3.学生初步了解影子的变化。

4.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能认识本课10个生字,写好本课7个生字。

学生能读懂课文,学习用“一会儿……一会儿……”练习说话。

难点:学生初步了解影子的变化。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老师有一个谜语,谁能猜?
一只小黑狗,沉默不开口。

你停他也停,你走他也走。

谁知道影子有什么变化呢?丁丁发现自己也有影子,而且还变来变去的,很有趣。

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板书课题:我的影子
二.初步感知,合作识字
1.自读课文,标出不认识的生字。

2.听教师范读,要求听清楚字音。

3.同桌互相听读课文,遇到障碍互相帮助。

4.小组内学习要认识的字,组长做好记录。

5.教师出示字卡,巩固识字。

6.展示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

三.学文解趣,点燃火花。

1.学文。

丁丁说自己的影子很有趣,你认为呢?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来影子有趣呢?
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变得真快,能用“一会儿……一会儿……”说句话吗?
你们还知道那里有影子?我们在阳光下看到的影子是怎样的?
2.课后质疑
学生提问题。

四.课外延伸,自主探究
在阳光或灯光下做影子游戏,并记下影子变化。

查一查,问一问:影子为什么会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影子》教学设计
教学策略
激趣法、实验法、引导法、自主探究法、顺学而导法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教学重点
1.知道影子为什么会变来变去的原因。

2.通过学文,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产生好奇,并愿意去探索,去研究。

教学准备
1.台灯。

2.写好字的“红苹果”。

3.图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做小实验,导入新课
1.出示台灯,做小实验。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认识吗?(台灯)我要做一个实验,请大家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老师关掉教室所有的灯,使教室光线比较暗,有利于实验的效果。

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兴趣及高。

)(老师右手拿起台灯,打开灯后,将左手伸到灯前,对着教室前面的白墙壁,让手的影子投射到墙上。


2.(关掉手中的台灯,打开教室的灯)问:你刚才看到了什么?(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看到了墙壁上手的影子)你觉得它有趣吗?(有趣)这的确是一件很有趣的事,老师在灯光下找见了手的影子,那么,我和我的影子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今天老师带领大家来学习一篇课文。

3.出示课题:《我的影子》
(由出示台灯,告诉学生要做实验,引发学生兴趣,接着关掉教室的灯,为实验创造氛围,激发了学生兴趣,急于想看到将会发生什么?当看到墙壁上手的影子时,新鲜、惊奇、有趣,一句“我和我的影子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学生兴趣昂然,这时出示课题〈我的影子〉,显得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1.老师范读,学生听读识字。

2.学生指读,多读几遍。

(“金钥匙”告诉我们)
3.同桌互读,互帮识字。

4.检查学生认识生字情况。

摘苹果游戏:老师借助简笔画用绿色的粉笔在黑板上画一个苹果树,再把写有生字的红苹果贴上。

告诉学生,你认识什么字,就摘带这个字苹果,告诉大家这是什么字,再领同学们读两遍,才能把苹果带回家。

(学生积极非常高,抢着要摘苹果)
(这是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认知水平出发,将生字教学变为摘苹果游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我学”真正变成“我要学”)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刚才写字的苹果又回到了课文中,你还能认识它们吗?请同学们自由读文。

2.在读的过程中,用笔画出自己喜欢的字词、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3.教师问:读了以后,你都知道了什么?(在灯光下发现了“我”的影子;“我”的影子在不停地变化,一会儿变大,一会儿变小,一会儿在前,一会儿在后;灯光下的影子在和我捉迷藏……)(学生谈自己从文中获取的知识或体会。

这就给学生一个广阔的天地,实事求是的说出自己目前的体会,避免了学生被老师牵着走老师的路。

体现了顺学而导的教学方法。


四、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齐读最后一段。

(从中心句入手,找到文章的灵魂,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2.师质疑:
一路上,影子总跟着我变来变去,它到底都怎样变化呢?请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用笔画出来。

3.指名回答。

(影子在不停地变化,一会儿变成《白雪公主》里的小矮人,一会儿变成“小人国”里的巨人了;一会儿跑在前,一会儿跟在后,一会儿跑到我的左边,一会儿又转到右边去了;我蹦蹦跳跳,它也蹦蹦跳跳;我做什么,它也做什么。


4.它为什么会变大、变小、跑前、跑后呢?请看实验。

(这时,我又关掉教室所有的灯,打开台灯,举起左手,让左手的影子投射到墙壁上。

为了使学生能看到手的影子在墙壁上的变大、变小、在身体的前面、后面,我不断地调整台灯与手的距离、高度。

学生清晰地观察到手的影子在墙壁上的变化,准确地理解了文中“影子为什么会变来变去呢?”这一中心句。


(通过这一实验,使抽象的、难理解的句子,变成了具体的、形象的游戏。

体现了新课标中“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这一要求。


5.通过刚才的实验,大家觉得影子好玩吗?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文中自己喜欢地句子、段落。

五、联系实际,拓展内容
1.同学们,我们在阳光下、灯光下很容易看到自己、其它事物的影子,而且影子会给我们带来乐趣,比如:夏天,我们在树荫下乘凉,就不会感到炎热,以及光影游戏,你会做吗?猜猜看,下面的图是谁的影子?晚上回家后,试着做一做,你还会变出谁的影子?
2.小故事:
有那么一个小孩,他在阳光下认真地跑着,因为他想要超越自己的影子。

可是,不管他向前跳多远、跑多快,影子总是在他前面。

后来,有个大人对他说:“如果你一直面对太阳,影子不就跑到你的背后去了吗?”
你觉得这个大人说的对吗?想想看,咱们用台灯代替太阳来做这个实验。

(通过实验观察,一目了然,学生好像恍然大悟。

这一道题更增加了学生对影子的兴趣。


板书设计
影子为什么会变来变去呢?
(利用简笔画进行板书,具体、形象、易懂,也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


课堂总结
1.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好奇”,上一节课《苹果落地》,牛顿对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产生好奇,知道是因为地球有吸引力。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我的影子》,你都知道了什么?
2.在生活中、大自然中,你想知道哪些奇怪的现象?(花儿怎样开放?鸟儿怎样飞翔?鱼儿怎样呼吸?天上为什么会下雨?风儿在说些什么?……)
(这一问题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对自然界中的现象产生兴趣,对科学产生兴趣,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作业设计
回家阅读《十万个为什么》,找出今天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和自己想知道的问题的答案,下一节课我们来交流自己的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