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药物化学课件12-2 利尿药
合集下载
药理学第章利尿药PPT课件

氨苯蝶啶
利尿机制:不同于螺内酯。
作用于远曲小管末端和集合管,阻滞管腔Na+通道, 减少Na+的重吸收,继而减少K+的分泌,产生排Na+、 利尿、保K+的作用,非竞争性醛固酮药,对肾上腺切 除的动物仍有效。
临床应用:用于治疗各种水肿,常与排钾利尿药
合用治疗顽固性水肿。
不良反应:高血钾症。
【药物相互作用及禁忌症】
临床上主要用于Ⅰ、Ⅱ期高血压及多种原因所致 的轻、中度水肿。
三、低效能利尿药
本类药利尿作用弱,不作为首选药。 螺内酯(安体舒通)
保钾利尿药 氨苯喋啶(三氨喋啶) 阿米洛利(氨氯吡咪)
碳酸酐酶抑制药 乙酰唑胺 醋甲唑胺
螺内酯(安体舒通)
人工合成的抗醛固பைடு நூலகம்药,结构与醛固酮相似。
Spironolactone
呋塞米
【药动学】
1、起效快,维持时间短
2、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达95%
3、排泄 通过近曲小管有机酸转运机制分泌或肾
小球滤过,以原形从尿中排出。约1/3经胆 汁排泄,反复给药不易在体内蓄积。 4、药物消除半衰期受肾功能影响。
【药理作用】
1、利尿作用
作用特点: (1)利尿作用强大、迅速、短暂 (2)尿中电解质排泄增多 (3)利尿强度与剂量有关,但有效量个体差异大
麻疹。 3、注射过快可引起一过性头痛、眩晕、畏寒和视力模糊。 4、持续大剂量应用还可引起高渗性肾病,可出现水肿、高渗
性昏迷等。
【药物相互作用及禁忌症】
1、甘露醇与卡那霉素同用,可增加对第Ⅷ对脑神经的破坏而 引起耳聋。
2、急性肾小管坏死的无尿患者、严重失水者、急性肺水肿或 严重肺淤血者、慢性心功能不全者禁用。
NaCl 再吸收。
利尿药ppt课件

【药理作用】
1
2
增加NaCl的排出
抑制磷酸二酯酶→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有明显抑制碳酸 酐酶活性的作用, 略增加HCO3-的 排泄
内cAMP↑→ 水透性 ↑ →水吸收↑ 排Na+ →降低血钠浓 度→血浆渗透压↓→ 尿崩症患者口渴感
↓→饮水、尿量↓
3
早期: 减少血容量
长期: 扩张外周血管
利尿作用
抗利尿作用 降压作用
二、脱水药(dehydrant agents)
渗透性利尿药(osmotic diuretics)
血浆渗透压 组织脱水 增加
肾小管腔液 渗透压增加
排水利尿
脱水药
甘露醇 (mannitol) 20-25%
山梨醇 (sorbitol )
肝内转化为糖元
高渗葡萄糖 hypertonic glucose solution
chlortalidone indapamide metolazone
氢氯噻嗪 hydrochlorothiazide
【药动学】 口服:脂溶性较高,吸收迅 速完全,1~2h 起效,4 ~ 6h高峰。 结合:高 t1/2: 15h 代谢:肝,部分 排泄:有机酸形式,肾小管
氢氯噻嗪 hydrochlorothiazide
作用弱,起效缓慢而持久 排钠留钾
体内仅醛固酮存在时才有利尿作用
用于伴有醛固酮增多的顽固性水肿 充血性心衰:抑制心纤维化
高血钾、性激素样副作用、胃肠
道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皮 疹等。
氨苯蝶啶 triamterene 阿米洛利(amiloride)
阻滞远曲和集合管对Na+重吸收 非ALD依赖 排钠保钾
过敏反应
中效利尿药
药化课件第十章利尿药

并噻二嗪类
OO S
H2N
OO S NH2
NH2
OO S
H2N
CS
H2N
Cl
OO S NH
N H
合成
HOSO4Cl
Cl
NH2
OO H2N S
Cl
OO S NH2
NH2
OO Cl S
Cl
OO S Cl
NH2
HCHO HCl
OO H2N S
Cl
NH3, H2O
OO S NH N H
N H
不良反应
体液和电解质的失衡 高尿酸症 胃肠道反应
OO S
H2N
Cl
O
OH O
N H
依他尼酸
Etacrynic Acid 利尿酸
O O
OH Cl O Cl
发现
– 考虑到某些化合物可与酶系统中的巯基结 合,抑制肾小管对Na+的再吸收从而达到 利尿作用
– 设计出对位不饱和酮取代的苯氧乙酸类化 合物,具有较强的利尿作用
第二节 利尿药
Diuretics
尿的生成过程
肾小球滤过 肾小管和集合管再吸收 肾小管和集合管分泌
利尿药的作用原理
应用
用于心肝肾等疾患引起的水肿或腹水 高血压的辅助治疗药
利尿药作用部位
利尿药分类(掌握)
高效利尿药:呋塞米
中效利尿药:氢氯噻嗪
低效利尿药: 碳酸酐酶抑制剂:乙酰唑胺 保钾利尿药: 螺内酯 氨苯蝶啶
小结
掌握降糖药结构类型、作用机制
掌握甲苯磺丁脲、二甲双胍、罗格列酮结构、化学 名、理化性质、用途
熟悉格列苯脲、那格列奈的结构和用途
了解格列美脲、阿卡波糖、米格列醇结构用途
OO S
H2N
OO S NH2
NH2
OO S
H2N
CS
H2N
Cl
OO S NH
N H
合成
HOSO4Cl
Cl
NH2
OO H2N S
Cl
OO S NH2
NH2
OO Cl S
Cl
OO S Cl
NH2
HCHO HCl
OO H2N S
Cl
NH3, H2O
OO S NH N H
N H
不良反应
体液和电解质的失衡 高尿酸症 胃肠道反应
OO S
H2N
Cl
O
OH O
N H
依他尼酸
Etacrynic Acid 利尿酸
O O
OH Cl O Cl
发现
– 考虑到某些化合物可与酶系统中的巯基结 合,抑制肾小管对Na+的再吸收从而达到 利尿作用
– 设计出对位不饱和酮取代的苯氧乙酸类化 合物,具有较强的利尿作用
第二节 利尿药
Diuretics
尿的生成过程
肾小球滤过 肾小管和集合管再吸收 肾小管和集合管分泌
利尿药的作用原理
应用
用于心肝肾等疾患引起的水肿或腹水 高血压的辅助治疗药
利尿药作用部位
利尿药分类(掌握)
高效利尿药:呋塞米
中效利尿药:氢氯噻嗪
低效利尿药: 碳酸酐酶抑制剂:乙酰唑胺 保钾利尿药: 螺内酯 氨苯蝶啶
小结
掌握降糖药结构类型、作用机制
掌握甲苯磺丁脲、二甲双胍、罗格列酮结构、化学 名、理化性质、用途
熟悉格列苯脲、那格列奈的结构和用途
了解格列美脲、阿卡波糖、米格列醇结构用途
《药理学利尿药》PPT课件

促进Na+向细胞内转运。 ③激活Na+泵,促进K+-Na+交
换。
Na+ H+ + NH3
CO2 NH4+
H+ HCO3-
2H022C1O/23/22 CO2+H2O
•只有在抗利尿激素ADH存在下,
集合管才对水通透(通过水通
道蛋白)。
19
利尿药分类:
• 抑制近曲小管碳酸酐酶,如乙酰唑胺;
• 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干扰NaFra bibliotek-K+-2Cl-同向转运,如呋噻米,布 美它尼; • 作用于远曲小管近端抑制Na+-Cl-同向转运, 如噻嗪类; • 作用于远曲小管远端和集合管,拮抗醛固酮作用,如螺内酯;
肾对尿液的浓缩功能: 由 于NaCl等重吸收到组织间 液,形成肾髓质高渗区, 低渗尿流经处于高渗髓质 中的集合管时,在抗利尿 激素的影响下,水被重吸 收,使尿液浓缩。 15
2021/2/22
•存在Na+-K+-2Cl-同向转运蛋白,N a+泵是同向转运的驱动力。 •K+形成再循环。 •Ca2+、Mg2+可从细胞旁道重吸16收。
[药理作用与机制]
1.利尿作用
2.扩血管作用
2021/2/22
22
髓袢升支粗段
•存在Na+-K+-2Cl-同 向转运蛋白,Na+泵 是同向转运的驱动力。
•K+形成再循环。
•Ca2+、Mg2+可从细胞 旁道重吸收。
2021/2/22
23
髓袢升支粗段:影响肾对尿液的稀释和浓缩
2021/2/22
高 Ca2+ 渗 Mg2+
换。
Na+ H+ + NH3
CO2 NH4+
H+ HCO3-
2H022C1O/23/22 CO2+H2O
•只有在抗利尿激素ADH存在下,
集合管才对水通透(通过水通
道蛋白)。
19
利尿药分类:
• 抑制近曲小管碳酸酐酶,如乙酰唑胺;
• 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干扰NaFra bibliotek-K+-2Cl-同向转运,如呋噻米,布 美它尼; • 作用于远曲小管近端抑制Na+-Cl-同向转运, 如噻嗪类; • 作用于远曲小管远端和集合管,拮抗醛固酮作用,如螺内酯;
肾对尿液的浓缩功能: 由 于NaCl等重吸收到组织间 液,形成肾髓质高渗区, 低渗尿流经处于高渗髓质 中的集合管时,在抗利尿 激素的影响下,水被重吸 收,使尿液浓缩。 15
2021/2/22
•存在Na+-K+-2Cl-同向转运蛋白,N a+泵是同向转运的驱动力。 •K+形成再循环。 •Ca2+、Mg2+可从细胞旁道重吸16收。
[药理作用与机制]
1.利尿作用
2.扩血管作用
2021/2/22
22
髓袢升支粗段
•存在Na+-K+-2Cl-同 向转运蛋白,Na+泵 是同向转运的驱动力。
•K+形成再循环。
•Ca2+、Mg2+可从细胞 旁道重吸收。
2021/2/22
23
髓袢升支粗段:影响肾对尿液的稀释和浓缩
2021/2/22
高 Ca2+ 渗 Mg2+
药物化学利尿药PPT课件

本品口服吸收迅速,但不完全,生物利用度 约30%~70%。口服后2小时起效。
第8页/共18页
第二类举例:甘露醇
甘露醇注射液,作为渗透性利尿药,是临床抢 救特别是脑部疾患抢救常用的一种药,具有降低 颅内压药物所要求的降压快疗效准确的特点。甘 露醇进入体内后能提高血浆渗透压,使组织脱水, 可降低颅内压和眼内压,从肾小球滤过后,不易 被肾上球重吸收,使尿渗透压增高,带出大量水 份而脱水,用于颅脑外伤、脑瘤、脑组织缺氧引 起的水肿,大面积烧伤后引起的水肿,肾功能衰 竭引起的腹水青光眼。
本药口服吸收较好,约为65%,生物利用度大于 90%,血浆蛋白结合率在90%以上,进入体内后80%由 肝脏迅速代谢为有活性的坎利酮,口服1日左右起效。
第7页/共18页
氨苯蝶啶
保钾利尿药,其留钾排钠作用与螺内酯相似, 但其作用机制与其不同。它不是醛固酮拮抗剂, 而是直接抑制肾脏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Na+进入 上皮细胞,进而改变跨膜电位,而减少K+的分泌; Na+的重吸收减少,从而使Na+、Cl-及水排泄增 多,而K+排泄减少。作用较迅速,但较弱,属低 效能利尿药,其留钾作用弱于螺内酯。
第16页/共18页
THANK YOU VERY MUCH
第17页/共18页
第6页/共18页
第一类举例:螺内酯
人工合成的甾体化合物,一种保钾利尿药,结构 与醛固酮相似,为醛固酮的竞争性抑制剂。作用于远 曲小管和集合管,阻断Na+-K+和Na+-H+交换,结果 Na+、Cl-和水排泄增多,K+、Mg2+和H+排泄减少, 对Ca2+和P3-的作用不定。本药仅作用于远曲小管和 集合管,对肾小管其他各段无作用,故利尿作用较弱。
第8页/共18页
第二类举例:甘露醇
甘露醇注射液,作为渗透性利尿药,是临床抢 救特别是脑部疾患抢救常用的一种药,具有降低 颅内压药物所要求的降压快疗效准确的特点。甘 露醇进入体内后能提高血浆渗透压,使组织脱水, 可降低颅内压和眼内压,从肾小球滤过后,不易 被肾上球重吸收,使尿渗透压增高,带出大量水 份而脱水,用于颅脑外伤、脑瘤、脑组织缺氧引 起的水肿,大面积烧伤后引起的水肿,肾功能衰 竭引起的腹水青光眼。
本药口服吸收较好,约为65%,生物利用度大于 90%,血浆蛋白结合率在90%以上,进入体内后80%由 肝脏迅速代谢为有活性的坎利酮,口服1日左右起效。
第7页/共18页
氨苯蝶啶
保钾利尿药,其留钾排钠作用与螺内酯相似, 但其作用机制与其不同。它不是醛固酮拮抗剂, 而是直接抑制肾脏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Na+进入 上皮细胞,进而改变跨膜电位,而减少K+的分泌; Na+的重吸收减少,从而使Na+、Cl-及水排泄增 多,而K+排泄减少。作用较迅速,但较弱,属低 效能利尿药,其留钾作用弱于螺内酯。
第16页/共18页
THANK YOU VERY MUCH
第17页/共18页
第6页/共18页
第一类举例:螺内酯
人工合成的甾体化合物,一种保钾利尿药,结构 与醛固酮相似,为醛固酮的竞争性抑制剂。作用于远 曲小管和集合管,阻断Na+-K+和Na+-H+交换,结果 Na+、Cl-和水排泄增多,K+、Mg2+和H+排泄减少, 对Ca2+和P3-的作用不定。本药仅作用于远曲小管和 集合管,对肾小管其他各段无作用,故利尿作用较弱。
药物化学利尿药PPT课件

噻嗪类利尿药主要包括氢氯噻嗪、 氯噻酮等。
保钾利尿药
保钾利尿药是一类作用于肾小管远端的药物,其利尿作用较弱,主要用于轻度水肿 的治疗。
保钾利尿药主要通过抑制醛固酮受体,减少钾的排泄,同时抑制钠氯共转运体,减 少钠和氯的重吸收,从而增加尿液中钾的排泄。
保钾利尿药主要包括螺内酯、氨苯蝶啶等。
03
利尿药的合理使用与注意事项
避免与肾毒性药物合用
利尿药与肾毒性药物合用可能加重肾脏损伤,应避免合用。
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利尿药可能与其他药物产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应密切关注患者 用药情况,及时调整。
慎用于特殊人群
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特殊人群使用利尿药时应慎重,避免不 必要的用药。
04利尿药的研究进Fra bibliotek与展望利尿药的研究现状与趋势
袢利尿药主要包括呋塞米、布美他尼 等,其中呋塞米是最常用的袢利尿药。
袢利尿药主要通过抑制钠钾氯共转运 体,减少钠的重吸收,降低髓袢升支 管腔内渗透压,从而减少尿的生成。
噻嗪类利尿药
噻嗪类利尿药是一类作用于远曲 小管近端的药物,其利尿作用较 弱,主要用于轻度水肿的治疗。
噻嗪类利尿药主要通过抑制钠氯 共转运体,减少钠和氯的重吸收, 从而增加尿液中钠和氯的排泄。
电解质紊乱
01
利尿药可能导致低钾、低钠等电解质紊乱,应定期监测电解质
水平,及时补充。
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
02
利尿药可能引起心律失常、心绞痛等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应
密切关注患者情况,及时处理。
肝肾功能损害
03
长期使用利尿药可能对肝肾功能造成损害,应定期检查肝肾功
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利尿药的相互作用与配伍禁忌
药理学完整知识利尿药 PPT

性贫血。
乙酰唑胺 acetazolamide
『作用及机制』
作用于近曲小管,抑制碳酸酐酶,临床较少作为利尿药用。 抑制眼睫状体上皮细胞和中枢神经细胞中的碳酸酐酶,减少房水和
脑脊液的生成,降低眼内压。用于青光眼和脑水肿的治疗。
『不良反应』
嗜睡、面部和四肢麻木感,低血钾、代谢性酸中毒,并易形成肾结 石。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慎用。
抑制磷酸二酯酶,使水通透性增加
噻嗪类利尿药『临床应用』
1. 水肿:是轻中度心源性水肿首选利尿药。肾性水肿肾功能损害 较轻者效果较好,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对肝性水肿与螺内酯合用 效果好,但易致血氨升高。
2. 高血压:单用治疗轻度高血压,也可作为基础降压药,与其他 降压药合用治疗中、重度高血压,减少后者的剂量,减少副作用
呋塞米『临床应用』
①严重水肿:因易引起电解质紊乱,用于其它利尿药无效的顽固 性水肿和严重水肿。 ②急性肺水肿和脑水肿:静注呋塞米扩张静脉,降低心脏负荷, 消除左心衰竭,用于急性肺水肿。能使血液浓缩,血浆渗透压增 高,有利于消除脑水肿。
呋塞米『临床应用』
③急性肾功能衰竭:增加肾血流量,对急性肾衰早期的少尿及 肾缺血有明显改善作用。 ④加速有毒物质的排泄:用于苯巴比妥、水杨酸类、溴化物等 急性中毒的解毒。
H+- Na+交换。②促进Na+通道转运蛋白合成,促进Na+向 细胞内转运。③激活Na+泵,促进K+-Na+交换。 只有在抗利尿激素存在下,集合管才对水通透(通过水通 道蛋白)。
5. 集合管
低效利尿
Na+ H+
+ NH3
CO2 NH4+
H+ HCO3-
乙酰唑胺 acetazolamide
『作用及机制』
作用于近曲小管,抑制碳酸酐酶,临床较少作为利尿药用。 抑制眼睫状体上皮细胞和中枢神经细胞中的碳酸酐酶,减少房水和
脑脊液的生成,降低眼内压。用于青光眼和脑水肿的治疗。
『不良反应』
嗜睡、面部和四肢麻木感,低血钾、代谢性酸中毒,并易形成肾结 石。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慎用。
抑制磷酸二酯酶,使水通透性增加
噻嗪类利尿药『临床应用』
1. 水肿:是轻中度心源性水肿首选利尿药。肾性水肿肾功能损害 较轻者效果较好,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对肝性水肿与螺内酯合用 效果好,但易致血氨升高。
2. 高血压:单用治疗轻度高血压,也可作为基础降压药,与其他 降压药合用治疗中、重度高血压,减少后者的剂量,减少副作用
呋塞米『临床应用』
①严重水肿:因易引起电解质紊乱,用于其它利尿药无效的顽固 性水肿和严重水肿。 ②急性肺水肿和脑水肿:静注呋塞米扩张静脉,降低心脏负荷, 消除左心衰竭,用于急性肺水肿。能使血液浓缩,血浆渗透压增 高,有利于消除脑水肿。
呋塞米『临床应用』
③急性肾功能衰竭:增加肾血流量,对急性肾衰早期的少尿及 肾缺血有明显改善作用。 ④加速有毒物质的排泄:用于苯巴比妥、水杨酸类、溴化物等 急性中毒的解毒。
H+- Na+交换。②促进Na+通道转运蛋白合成,促进Na+向 细胞内转运。③激活Na+泵,促进K+-Na+交换。 只有在抗利尿激素存在下,集合管才对水通透(通过水通 道蛋白)。
5. 集合管
低效利尿
Na+ H+
+ NH3
CO2 NH4+
H+ HCO3-
利尿药-ppt课件

排出,使尿量增多的药物。 作用机制:离子转运抑制剂。 作用环节: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临床用途:水肿、高血压、尿崩症、高钙
血症等。
2019/11/12
52
利尿药的临床应用
1、对因治疗,去除病因。 2、减少钠盐摄入:低盐或无盐饮食。 3、采用利尿药 4、补充蛋白质,升高血浆胶体渗透压。
进食少、醛固酮分泌增多、利尿剂引起低钾,细胞 内钾外流补充,钾离子与外液钠离子、氢离子交换, 外液氢离子减少,促进氨进入血脑屏障,引起肝昏 迷。
一般先使用留钾利尿药加上氢氯噻嗪类。
2019/11/12
55
渗透性利尿药 osmotic diuretics
又称 脱水药 ,可以提高血浆渗透压,产生组织脱水作用。 iv后,1.不易通过毛细血管进入组织; 2.易经肾小球滤过; 3.不易被肾小管重吸收。 甘露醇(脑水肿、青光眼,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山梨醇 高渗葡萄糖 (脑水肿,急肺水肿)
10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
一、肾小管和集合管中物质转运的方式
重吸收 1.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
分泌
2019/11/12
11
1.近端小管
Na+、 Cl-、 H2O 70% 在近端小管重吸收 (1)近端小管前半段重吸收Na+、 Cl-机制
(amino acids)
2019/11/12
12
①对肝硬化及肾病综合症水肿较好。 ②充血性心力衰竭。
2019/11/12
47
螺内酯不良反应
头痛、精神紊乱。 低钠血症、高钾血症(肾功能不全禁用) 胃肠道反应。 性激素样作用。
2019/11/12
48
氨苯喋啶 阿米洛利
血症等。
2019/11/12
52
利尿药的临床应用
1、对因治疗,去除病因。 2、减少钠盐摄入:低盐或无盐饮食。 3、采用利尿药 4、补充蛋白质,升高血浆胶体渗透压。
进食少、醛固酮分泌增多、利尿剂引起低钾,细胞 内钾外流补充,钾离子与外液钠离子、氢离子交换, 外液氢离子减少,促进氨进入血脑屏障,引起肝昏 迷。
一般先使用留钾利尿药加上氢氯噻嗪类。
2019/11/12
55
渗透性利尿药 osmotic diuretics
又称 脱水药 ,可以提高血浆渗透压,产生组织脱水作用。 iv后,1.不易通过毛细血管进入组织; 2.易经肾小球滤过; 3.不易被肾小管重吸收。 甘露醇(脑水肿、青光眼,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山梨醇 高渗葡萄糖 (脑水肿,急肺水肿)
10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
一、肾小管和集合管中物质转运的方式
重吸收 1.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
分泌
2019/11/12
11
1.近端小管
Na+、 Cl-、 H2O 70% 在近端小管重吸收 (1)近端小管前半段重吸收Na+、 Cl-机制
(amino acids)
2019/11/12
12
①对肝硬化及肾病综合症水肿较好。 ②充血性心力衰竭。
2019/11/12
47
螺内酯不良反应
头痛、精神紊乱。 低钠血症、高钾血症(肾功能不全禁用) 胃肠道反应。 性激素样作用。
2019/11/12
48
氨苯喋啶 阿米洛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3-2
43
不良反应
体液和电解质的失衡 高尿酸症 胃肠道反应
2011-3-2
44
四、保钾利尿药
盐皮质激素的完全拮抗剂
螺内酯 (如醛固酮)
有抑制排钾和重吸收钠的作用
从而具有利尿作用
2011-3-2
45
主要学习内容
重点药物
氢氯噻嗪 呋噻米
利尿药的分类 利尿药的结构和作 用机制
2011-3-2
2011-3-2
9
甘露醇
D-Mannitol
2011-3-2
10
作用特点
D-Mannitol口服不吸收,注射后血浆渗 透压升高
使组织脱水,能降低颅内压和眼内压 在体内不代谢
经肾小球滤过后几乎不为肾小管再吸收
在肾小管保持足够水分以维持渗透平衡 导致水和电解质经肾脏排出体外 产生脱水和利尿作用
2011-3-2 11
不良反应
体液电解质失调等 气温较低时析出结晶 可发生组织肿胀或坏死
注射时漏出血管外
2011-3-2
12
二、碳酸酐酶抑制剂
促进Na+的重吸收
H+在肾小管与Na+交换
抑制碳酸酐酶作用,导致Na+浓度增加 机体维持渗透压,也增加了排尿量
2011-3-2
13
(一)乙酰唑胺
Acetazolamide
2011-3-2
作用机理-原尿的重吸收
直接影响
影响K+、Na+、Cl-等各种电解质的浓度和组 成比例
间接影响
作用于某些酶和受体 导致尿量增加 肾脏加快对尿的排泄
2011-3-2
5
利尿药分类
(1)渗透性利尿药 (2)碳酸酐酶抑制剂 (3)髓袢升支利尿药 (4)保钾利尿药
2011-3-2
6
利尿药作用部位
2011-3-2
羧基和磺酰氨基
2011-3-2
38
3。作用机理
完全无碳酸酐酶的抑制作用
Furosemide是5-磺酰胺取代邻氨基苯甲酸的 衍生物
2011-3-2
39
作用机理
作用在肾脏髓质升支部位 很强的抑制重吸收的作用
也影响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
起效快 但作用时间短
2011-3-2
40
4。体内代谢
Furosemide大多以原形排泄 仅有少量的代谢物
磺胺化合物有利尿作用 间位再引入磺酰胺基团后
排Na+ 和Cl-的作用显著增强
2011-3-2
22
发现
在苯核上引入Cl-和NH2后,可进一步增加活性 弱的碳酸酐酶抑制剂 当NH2被酰化后,意外地环合成苯并噻二嗪类
2011-3-2
23
3。合成
2011-3-2
24
4。理化性质
1,酸性 2,固体稳定 3,水解性
14
1。发现-磺胺的副作用
现象:
凡服用磺胺的动物或人的尿中Na+、K+及pH 值都比正常高 食用过磺胺的母鸡易产软壳蛋
—
母鸡无足够的碳酸钙
解释:
磺胺基团与碳酸离子结构相似
可竞争性抑制机体内的碳酸酐酶
2011-3-2
15
发现
Acetazolamide抑制碳酸酐酶的能力是磺 胺药物的1000倍 1953 始用于临床为第一个非汞利尿剂
46
7
主要内容
一、渗透利尿药
甘露醇
二、碳酸酐酶抑制剂
乙酰唑胺 氢氯噻嗪*
三、髓袢升支利尿药–呋噻米*
依他尼酸
四、保钾利尿药
螺内酯 氨苯喋啶
2011-3-2 8
一、渗透利尿药
形成高渗,阻止重吸收
不易代谢的低分子量的化合物 能过滤通过肾小球到肾小管 不再被重吸收
多羟基化合物(异山梨醇) 糖(葡萄糖、蔗糖)
利尿作用有限
2011-3-2
19
(二)氢氯噻嗪
Hydrochlorothiazide 双氢克尿塞
2011-3-2
20
1。结构与化学名
6-Chloro-3,4-dihydro-2H-1,2,4benzothiadiazine-7-sulfonamide-1,1dioxide
2011-3-2
21
2。发现
2011-3-2
35
1。结构与化学名
5-(Aminosulfonyl)-4-chloro-2-[(2furanylmethyl)amino] benzoic acid
2011-3-2
36
结构特点
氯原子和磺酰氨基取代
2011-3-2
37
2。理化性质
具有酸性,pKa 3.9 Furosemide的酸性比噻嗪类强
32
苯并吡咯酮类药物
Chlorthalidone(氯噻酮)
对Chlorothiazide结构衍化 体外试验表明,其对碳酸酐酶的抑制作用比 Hydrochlorothiazide强70倍
2011-3-2
33
三、髓袢升支利尿药
强效利尿药
2011-3-2
34
呋噻米
Furosemide 速尿,利尿磺胺,呋喃丙胺酸
如低血钾、低氯碱中毒
噻二唑类药物具有交叉过敏反应
2011-3-2
30
6。Hydrochlorothiazide构效关系
2011-3-2
31
7。类似药物
喹唑啉酮衍生物
酮基置换苯并噻二唑的砜基
有利尿作用,副作用也相同
结构与苯并噻二唑利尿药极相似
Metolazone
2011-3-2
Quinetazone
第二节
利 尿 药
Diuretics
2011-3-2
1
利尿药常作为抗高血压用药
降低血容量
排钠利水
长期服用利尿药后,使β2受体密度下降40%
使交感神经所产生的血管收缩作用的敏感性降低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肾上腺β2受体可达正常人的2 倍
间接使细胞内Na+降低
阻止高血压患者的钠、钙交换倒流 也调节了血压
2011-3-2 2
多发生在Furosemide的呋喃环上
2011-3-2
41
作用特点
Furosemide的促NaCl排泄作用为噻嗪类 利尿药的8到10倍
作用时间则较短为6~8h
Furosemide不但有排泄Na+和Cl-的作用 而且还有排泄K+、Ca2+、Mg2+和CO32-的 作用
2011-3-2
42
临床应用
能有效治疗心因性水肿,肝硬化引起的 腹水、肾性浮肿。 有温和的降低血压的作用
其它物理性质未有显著变化
对日光稳定
但不能在强光下曝晒
2011-3-2
27
(3)水解性
2011-3-2
28
5。作用和用途
抑制Na+和Cl-的重吸收
有轻微的抑制K+和HCO2-的重吸收作用
治疗
心因性水肿 因肝、肾疾病引起的水肿 高血压
2011-3-2
29
不良反应
长期使用可发生缺钾 过敏反应、胃刺激、恶心、电解质失衡
2011-3-2
25
(1)酸性
pKa (HA)= 7.0, 9.2
易溶于碱水溶液
—
如NaOH和氨水中,有机碱和正丁胺
磺酰基的吸电子效应
思考:pKa (HA)= 7.0, 9.2分 别属于那一个结构?
2011-3-2 26
(2)固体稳定
固体室温贮存5年,未见显著降解 加热至230℃ 2hr,仅见颜色略变黄色
2011-3-2
16
2。Acetazolamide与碳酸酐酶作用
2011-3-2
17
3。作用
治疗
青光眼、脑水肿 与汞剂合用消除心力衰竭性水肿
可口服使用 使用时间长达8~12hr
2011-3-2
18
不良反应
发生酸中毒
长时间使用碳酸酐酶抑制剂,使尿液更碱化 体液酸性上升
碳酸酐酶抑制剂失去利尿作用
直到体内重新达到酸碱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