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MAY解剖型钢板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护理
应用解剖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23例体会

型: 3例 ; 并 腓 骨 骨 折 1 合 4例 ; 肤 损 伤 按 AO 分 类 : 16 皮 IC : 例 , 28例 , C ~ I 4 4 , O : I : C I 3 : 例 I I2例 , 2 0 : C I ~13 3例 ; 诊 O 急 手 术 1 例 , 期 手 术 8 例 : 术 时 间 最 短 3 i, 长 5 择 手 5rn 最 a 1 0ri, 均 9 i; 折 愈 合 时 间 3 1 8 n 平 a 0r n 骨 a ~ 3个 月 , 均 6个 平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1 0 2年第 3 3卷 第 4期
・
4 ・ 91
应 用 解 剖 型 钢 板 治 疗 胫 骨 远 端 骨 折 2 例 体 会 3
王 业 柳
【 要】 目的 摘 探 讨 应 用解 剖 型钢 板 治 疗 胫 骨 远 端 骨 折 的 方 法 及 手 术 体 会 。方 法 根 据 术 前 充 分
例 发 生螺 钉 松 动 , 板 变形 、 断 , 骨 折 以及 骨 折 畸 形 愈 合 , 感 染 , 不连 , 节 僵 硬 等 并 发 症 。 经 随 钢 折 再 骨 骨 关
访, 骨折 全部 临床 愈 合 , 关节 功 能 恢 复 良好 。结 论 【 键词】 解剖型钢板 关 1 临床 资料 胫 骨 远 端 骨 折
3 讨 论
应 用 解 剖 型钢 板 治 疗胫 骨 远 端 骨 折 具 有 操 作 简便 ,
固定 骨 折 牢 固 、 靠 , 后 并 发 症 少等 优 点 , 目前 较 为 理 想 的选 择 方 式之 一 。 可 术 是
1 1 一 般 资料 .
本组 2 3例 , 中 男 1 例 , 9例 : 龄 7 其 4 女 年 ~
对 于 胫 骨 远 端 骨 折 , 别 是 胫 骨 干 骺 端 粉 碎 性 骨 折 。 内 特
解剖型钢板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下段粉碎性骨折比较

l sw s(5± )m r Pad(5± )m r C t vrg m f at ehai a 1. ±06 ek o a 6 4 l n 3 5 lo P,h ae et eof c r el gw s( 6 1 . )w es s o f A f L e a i r u n o A n 1 . 0 5 ek P n m f ls r ao a 2 4 r n 1 3 f Pad ( 18± . )w es r C ;adtet eo pat xtnw s(6± )df Pa d(7± )dfr r o f L h i ef i i o A o L P h n uao nei otr r ls a 35± . )fr Pa d(. C .T eagl i i atr r s i m s(. 0 7 。 n 18±06 。 r C ; nlea fms tn n o p eof i w o A . )f P i a rl l , o L t i
摘要 : 目的
敞
胫骨远端解剖型钢板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疗效分析

常 的 生 活 和 工作 有 较 大 的 影 响 l 3 1 1 . 4 统计学分 析 对所得 实验 数据 采用 S P S S 1 0 . 0统 计 学
2 结 果
通 过对 所 有 患者 采用 微创 内镜 下 手 术 方 法 进 行 治 疗 . 所 有 患者的病情均有所改善 , 5 4例 患 者 中 , 痊愈 2 9例 , 显效 1 3 例, 好 转 7例 . 无 效 5例 , 治疗有效率为 9 0 . 7 %。 采用 微 创 内镜 下手术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 . 在 一定 程度 上 改 善 了 患 者 的病
B超 等各 种 先进 影 像 技术 的快 速发 展 . 对 于单 纯 性 肾囊肿 临 床
表现 的发 现越 来 越 多 . 对 于 更 好 的对 患 者 实 行 对 症 治 疗 起 到 了较 大 的 促 进 作 用 。 对 于 此 种 疾 病 . 临床 上 一 般 采 取 保 守 方 法治疗 , 以减 小 对 患者 的损 伤 。 但 需 要 较 长 的康 复 时 间 . 不 利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 1 1 — 1 4
肿去顶术在临床上也广泛应用 . 对 患 者 起 到 了 较 大 的 帮 助 作
用, 但此种治疗 方法虽然创 伤小 、 恢复快 , 却较 昂贵 , 给 患 者
胫 骨远端解剖型钢板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疗效分析
高 平 ( 剑河县人民医院, 贵州 剑河 5 5 6 4 0 0 )
情。 并 实 现 了患 者 生 活 质量 的提 高 。
3 讨 论
压力 . 以提 高 其 生 活 质 量 , 对 患 者 的 帮 助 较 大 。此 种 治 疗 方 法
胫骨下段骨折术后注意事项

胫骨下段骨折术后注意事项胫骨下段骨折是指胫骨在下段部分发生骨折。
手术是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常用方法之一。
术后注意事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休息与活动:术后应保持休息,并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
根据医生的建议,可以适当进行肢体活动,但不宜过度活动,以免对骨折部位产生额外的压力。
进一步恢复活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2.固定与保护:术后胫骨下段骨折需要进行内固定手术,通常使用骨板、螺钉或钢板等器械将骨折部位固定。
术后要保持固定器械的稳定,防止其移位。
此外,术后应佩戴石膏绷带或石膏短靴,以保护骨折部位,避免外部伤害。
3.药物治疗:术后可能需要使用一些药物来减轻疼痛和减少炎症反应。
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开具相应的药物,如止痛药、抗生素等。
在使用药物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注意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
4.伤口护理:术后要注意伤口的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和干燥。
在拆除石膏绷带或石膏短靴时,要避免直接接触伤口,防止感染。
如有渗血、红肿、化脓、发热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5.饮食与营养:术后合理的饮食对于骨折的愈合具有重要意义。
应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以促进骨骼的修复和再生。
少食多餐,注意膳食均衡。
6.康复训练:术后要进行康复训练,以加强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
康复训练包括恢复性活动、物理治疗、热敷或冷敷等,可以促进骨折部位的康复和功能恢复。
同时要注意个人安全,避免跌倒或摔伤。
7.避免吸烟与饮酒:吸烟和饮酒都会对骨折的愈合产生影响,应尽量避免这些不良习惯。
吸烟会影响血液循环和氧输送,延缓骨折的愈合。
酒精会影响骨髓造血功能和骨细胞的活力,影响骨折的修复。
8.定期复查:术后要定期复查,遵循医生的复查安排。
复查可以及时了解骨折的愈合情况,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如果出现骨折未愈合或其他并发症,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9.心理护理:术后可能会出现焦虑、妄想、抑郁等心理问题,需给予患者心理护理支持。
家人和医护人员提供关怀和鼓励,积极参与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信心,促进康复进程。
胫骨骨折钢钉术后护理措施

一、引言胫骨骨折是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常由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引起。
钢钉内固定手术是治疗胫骨骨折的有效方法,术后护理对于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胫骨骨折钢钉术后护理措施,以帮助患者顺利恢复。
二、术后早期护理1. 观察生命体征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2. 观察伤口情况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术后24小时内,伤口可能会有渗血,可用无菌纱布轻轻按压,防止血肿形成。
若出现红、肿、热、痛等感染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
3. 限制患肢活动术后初期,患者应限制患肢活动,避免骨折部位再次受伤。
根据医生建议,使用拐杖或助行器行走。
4. 预防深静脉血栓长期卧床易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应鼓励患者进行踝关节屈伸、旋转等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5. 饮食调理术后饮食应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质为主,如瘦肉、鱼、鸡蛋、牛奶、豆制品等。
适量补充钙剂,促进骨折愈合。
三、术后中期护理1. 伤口愈合观察术后7-10天,伤口基本愈合,可逐渐减少换药次数。
观察伤口有无感染、愈合不良等情况。
2. 功能锻炼根据医生建议,指导患者进行关节活动、肌肉力量训练等康复锻炼,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3. 逐渐增加负重在康复锻炼过程中,逐渐增加患肢负重,以适应正常生活。
4. 心理护理鼓励患者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和关爱。
四、术后晚期护理1. 功能恢复在医生指导下,患者可逐渐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注意保护患肢,避免再次受伤。
2. 定期复查术后3个月、6个月、1年等时间节点,定期复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及功能恢复情况。
3. 长期随访骨折愈合后,长期随访,了解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五、总结胫骨骨折钢钉术后护理是患者康复的关键环节。
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帮助患者顺利度过术后康复期。
患者自身也应积极配合治疗,做好术后护理,以早日恢复健康。
胫骨远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

胫骨远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
薛江海;刘宏博;冯晓伟
【期刊名称】《实用医技杂志》
【年(卷),期】2009(016)007
【摘要】我院于2004--2008年以来使用德国Link公司研制的胫骨远端旋转解剖型钢板(MAY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2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总页数】1页(P562)
【作者】薛江海;刘宏博;冯晓伟
【作者单位】陕西省宜川县人民医院,716200;陕西省宜川县人民医院,716200;陕西省宜川县人民医院,716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
【相关文献】
1.胫骨远端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 [J], 王虎;李保良
2.胫骨远端匙形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 [J], 薛双桃;黄玉生;戎祖华;张俊德;艾田
3.胫骨远端外侧型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6例 [J], 农新盛
4.胫骨远端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 [J], 李洪彬;范建波;向登;肖建平;林炎水
5.L型解剖锁定钢板与胫骨远端外侧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螺旋形骨折效果及对预后和并发症的影响 [J], 杨杰;刘晓东;刘九龙;王晓光;许光辉;吴朝修;袁建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临床应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28例体会

胫 骨平台骨折是骨科临床常见病 之一 , 易造成塌 陷骨折 , 膝 关节 疼痛 、 肿胀 、 活动功能 明显受 限。发病率为 0 . 5 %, 多见于成 年人 , 可 由直接或 间接 暴力 引起 。治 疗此类 骨折 的关 键是解 剖 复位 、 充分植骨 , 防止再塌 陷 。 目前 , 多采用 手法 复位 后石 膏外 固定 或手术切开复位 内固定治疗 。2 0 0 8— 0 1 —2 0 l l — O 1 , 我科对 胫 骨平台骨折 2 8例应用解剖型钢 板内 固定 内固定治 疗 , 术 后疗 效显著 , 现报告如下 。
[ J ] .F o o t A n k l e I n t , 1 9 9 4, 1 5 ( 7 ) : 3 4 9— 3 5 3 . [ 2 ]B l a u t h M,B a s t i a n L ,E v a n s S ,e t a 1 .S a r g i c a l o p t i o n s f o r
刘 志 久
河 南 开 封 市 中 医 院骨 科 开封 4 7 5 0 0 0
【 摘要 】 目的 总结 临床 应用解剖 型钢板 内固定治疗胫 骨平 台骨 折 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 分析 应用解 剖型 钢板 内固定治疗
胫骨 平 台骨折 2 8例 患者 的临床治疗资料 。结果 8 9 . 3 % 。结论 全部患者 均获 6个月 一 2年 的影像学 和功能 随访 , 术后 x线 片示 ; 患者 骨折均达 到解 剖复位 或接近解 剖复位 。骨折 在 6—1 2周 后均获骨 性愈合 ; 根据 Me r c h a n t 标准评 定 , 优1 8例 , 良 7例 , 可 2例 , 差 1例 , 优 良率 解剖型钢板治疗胫骨平 台骨折 内固定稳 固, 关节功 能恢 复 良好 , 值得推广应用 。
胫骨下段骨折患者行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分析

胫骨下段骨折患者行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胫骨下段骨折患者行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42例行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胫骨下段骨折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胫骨下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该病通常是由于胫骨中下段血管分布稀少、创伤、手术等原因导致骨膜剥离从而对血液供应产生影响,造成骨折不连接而引起的[1]。
患者多伴有腓骨骨折、皮肤软组织损伤等症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正常生活,我院为提高胫骨下段骨折的治疗效果,对收治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次研究选取的是我院自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42例胫骨下段骨折患者,男29例,女13例,最小年龄15岁,最大年龄63岁,平均年龄35.8岁。
骨折原因:18例患者为交通事故伤,7例患者为跌伤,9例患者为重物砸伤,8例患者为高处坠落伤。
其中24例患者为开放性骨折,18例患者合为闭合性骨折。
以ao分类为依据,6例患者为b1型,5例患者为b2型,12例患者为b3型,12例患者为c1型,7例患者为c3型。
1.2方法术前准备:对局部软组织条件较差的患者要先给予其骨牵引治疗,在患者消肿后再行手术治疗;对于闭合性骨折患者可先给予其石膏托外固定抬高,并对其行脱水剂消肿治疗;对于开放性骨折患者要先给予其彻底清创治疗,观察一到两周,若患者无伤口感染现象则给予其内固定治疗。
手术方法:手术入口取患者胫骨前侧,并切开适当的纵行切口,从而对骨折下端进行充分暴露。
切开时要尽可能的对骨折两端和对侧骨膜进行保留,同时还要尽可能的保留骨片上的附着组织,从而促进患者骨折愈合。
对于较大蝶形、长斜形、螺旋形骨块要先利用加压钢丝或螺旋丝行有限内固定治疗;针对骨折端的小碎骨片,可在骨折复位时行碎片压迫固定,从而避免骨缺损现象发生,如果需要可取自体松质骨植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均压 2-0 m g肺动脉舒张压 1—5 mH ; 0- m H , 4 52m g 中度肺 均压 4— 0 m g肺 动脉舒张压 2— 0 m g重度 17m H , 16m H , 63m H ; 肺动脉 高压为肺动脉 收缩压> 7 m g 肺动 脉平 均 ̄> 0 m g肺 动脉 舒张 7m H , 6m H ,
医学信息 2 1 年 1 01 2月第 2 4卷第 1 2期 M dcl n r tn D e 2 1. o 2 . o 1 e i f mao . e. 0 1 V 1 4 N . 2 a Io i .
脉高高压患者 既往 均无其他呼吸道疾病史 、 心瓣膜病史 。按照肺动脉 高压程 度分为轻 度 3 例 、 0 中度 3 例 、 O 重度 2 9例共计 3 组 , 中男性 4 个 其 9例 , 女性 4 O例 , 平均年龄 (68 6 ) 根据三尖瓣反流和肺动脉瓣估测的肺动脉收缩 3 . . 岁。  ̄4 压 、 张压和平均压 。 动脉压 的估测 : 舒 肺 肺动脉收缩压= 三尖瓣反流跨瓣压差+ 右房压( 、O 1 、0 m g 一般设定为 lm H )肺动脉舒张压= 动脉瓣反 5 l 、5 2 m H , O m g; 肺 流峰值压差+ 右室舒张末压( 右室舒张末压= 右房压 ) 目前 , 。 我国习用 的肺动 脉高压诊 断标 准是 : 轻度肺 动脉高压为肺动 脉收缩压 3 - 0 mH , 动脉平 0 4 m g肺
动生成感兴趣 区 , 调整该 区的宽 度使其 与室壁厚度相符合并逐帧追踪 该区内 的心肌运动 , 出应变 和应变率 曲线 , 出右室游离壁基底段及心尖段的收缩 得 测 期峰值 () 8和收缩期峰值应变率 (R ) s s。手动描绘右 心室心肌收缩末期 、 舒张 末期的面积 , 计算 出右心室在这期 间的面积变化率。 右心室 Tl 数的测 量 Ti e指 e指数= 心室等容收缩间期 ( T 与等容舒张 I ) C 间期( T 之和与心室射血 时间(T 的比值= IT IT ,T o r ) E) (c +R ) 。 E 取心尖 四腔心切面 , 在多普 勒模 式下 将取样容积置于右室侧壁 三尖瓣前 叶及隔叶瓣环附着处, 波顶点后会出现等容收缩 波和 s 波, 1 t a T波后 会出现等 容舒张波和 E 渡 , a 下一周期 P 波后会 出现 A 波 。 a 然后测量出 A 波末至下一 a 周期 E 波始 的间期 即 f测量 s 波 的始末 间期 即 b右 心室 Tl a l , a , e指数 =ab/ (— )
压> 0 m g 3m H 。
目前国内不少学者采用综合评价心肌 收缩和舒 张整体功能的新指标一 心 肌机能指数 , 叉称 Tl e指数 , 除用 于评 价左心室整体功 能外 , 被证实可准确 还 评 价右心室功 能 右心室 Tl 。 e 指数作为时间间期的比值 它能直接反映右心室 腔内压力变化 , 反映右心室整体功能 , 相对不受心率 、 心室容量负荷及右心 右 室几何形态 的影 响。 本研究显示肺动 脉高压患者右心室各节段 变形参数均较对 照组明显减 低, 显示右心室游离壁心尖段变形 能力低 于基底段 , 提示在长期压力负荷作用
b 。
此肺动脉收缩压越高右心室 的负荷越重 , 功能越低 。研究表明 , 患有肺动脉高 压的患者右心室腔会不 同程度地扩大 , 从而增加右心室容量 , 增厚右心室壁 , 这种机体 的变化 一方面是通过增加右心室容量来提高右 心室负荷 ,增大心输
出量;另一方 面是使心脏收缩力增加以代偿右心室功能。当然增加右心室容 量, 增厚右心室壁也是右心室功能受损 的直接表现 , 尤其是右 心室壁的增厚使 心肌能量相对不 足。随着病情 的发展 , 右心室压力负荷进一步增加 , 收缩功能 进一步减 弱 , 收缩末期右心室腔内残留血量增加 ,以致 升高 了肺动脉的压 使 力 , 了三尖瓣 反流量 , 断增加 右心室负荷 , 重了右心室功能不 全。有 增加 不 加 研究表明 ,e指 数对预后状态有重要预见性 ,e 指数增加 O1 死亡 的危险性 Tl Tl ., 增加 1 . 3倍。 右心室 的心肌分 3 , 层 内外层为螺旋 肌, 中层为环形 肌。内外螺旋肌均系 纵行心肌纤维贯穿 于心尖与右房室环之间 , 右心室纵行螺旋肌特别发达, 右心 室心肌运动 以长轴 运动为 主, 而心尖四腔切面反映右心室长轴方面运动较好 , 该切面声束 与右心室长轴运动方 向之间夹角较小 ,克服了多普勒血流显像 的 局限性。 临床工作 中一些肺动脉高压患者在急诊或床旁行超声检查 , 受条件所限, 心尖四腔切 面的图像质量显 的尤 为重要 ,平卧位时一些患者的右心室游离壁
下, 右心室心尖受损程度明显高 于基底段 。这与右心室 的解剖差异有关; 右心 室基底段 、 中间段心肌较为光滑, 纵行心肌较多 , 而心尖部以肌小梁为主, 纵行 心肌较少 。 因此在同等压力 负荷作用下 , 右心室心尖变形能力更容易受损。 故 此右心室游离壁心尖段应变和应变率明显减低是判断肺 动脉高压患者病情程 度的重要参 考指标 。 本资料中显示肺动脉 高压组与正常组 相比右心室 T l e 指数明显升高 , 因
1 . 2研究方法 采用 P ip i 3 超声 心动图仪 ,5 1 头 ,频率 2 4 z hl s E 3 i s— 探 - MH , 嘱患者左侧位 , 平静 呼吸连接胸前导联心动图 。采用心尖四腔 , 二维灰阶动态 图像 ( 频 :O 9 帧 7 一 0帧, ) s3个心 动周期 存储仪 器硬 盘 中。超声 工作 站配 备 Q a 71 t  ̄ . 定量分析软件及光盘存储功 能。 应用脱机的 Q a t B分析软 件, 当动态 收缩末期心 内膜面清晰地显现时 , 进行手动勾画右室心内膜 面 , 然后软件会 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