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袁斌;基于地域文化特征的特色街区规划发展研究3000;张翠丽
“境”与“韵”对艺术乡建的重构和推动

一、唐代美学“境”与“韵”的概况唐代历史揭开了中国古代最灿烂辉煌的文化篇章。
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和内战,李唐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展现出非常强盛的姿态。
唐人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局面下促就了唐代文化艺术领域的繁荣。
唐代美学价值表现最为代表。
唐代美学在唐代很少受到观念的约束和思想的束缚,能在唐人的生活需要下自由发展,从而衍生出许多不同的美学形态。
因此,唐代美学风格,除了体现一种雍容典丽的风格外,又有多种风格共生共存,如早期的清秀、工整、质朴,中期的丰腴、富丽等,都无时无刻不体现着欣欣向荣的唐人美学和艺术欣赏。
唐代美学注重借物述境、借景抒韵。
唐人强调借自然情景之状描绘心灵神态、境地环境;借物象之美抒发品调格律、韵外弦音。
“境”与“韵”则是这一丰富美学表达范畴中的出彩之色。
“境”与“韵”并不是单独出现的社会产物,而是伴随着大唐人文艺术的发展而更迭前进的,是伴随着层出不穷的诗歌曲赋、千人千面的绘画风格、驰走笔锋的书法大家以及千姿百态的民族韵味下默默熏陶、相互融合后逐步成为唐人心中美学取向和审美判断的价值标准的。
宋人严羽的《沧浪诗话》中提出,“本朝人尚理,唐人尚意兴”“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宋人严羽在诗辩这一论述中阐明了对于唐代兴意境的论调,并有意赞扬了其兴意境无穷而言有尽的看法表述。
钱钟书的《谈艺录》中指出,“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其有力阐明了唐代“境”“韵”之美对诗歌以及生活的影响之深远。
“境”是景和象的结合与补充,景与象所促成的“境”需要与外物的结合、需要与人情心智的交流互为补充,也可以说境的交流与表达离不开与外界的承载。
境也可以理解为意境、情境、心境和境地等。
“意境”的含义原出自佛教,魏晋时佛经翻译中普遍使用“境”或“境界”,来表达内心修行悟性时所能达到的境地[1]。
人的思想、人的精神世界寄托于外物上,才能得到“境”真切的体验。
王昌龄说,意境是“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得其真”,其意为人的思想、情感、观念、意图和表达都需要通过外界的载体,大自然的景象、前朝历史中的文人雅士、个人神思泉涌的灵性代表,借助外物之象来实现“境”的独道和深层意蕴。
基于地域文化特征的特色街区有机更新策略研究——以苏州十全街为例

基于地域文化特征的特色街区有机更新策略研究——以苏州
十全街为例
张靓
【期刊名称】《华中建筑》
【年(卷),期】2016(000)004
【摘要】特色街区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表现形式之一,集城市优越的区域位置、独特的文化氛围、多重的社会功能于一身,在满足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同步繁荣的同时,还赋予城市发展无限活力与魅力.该文以苏州十全街为例,借鉴国内外遗产保护理论,从地域性和文化性的思想理念出发引导城市特色街区的有机更新,分析总结城市特色街区的保护原则及有机更新模式,将体验经济原理及特色街区的价值分析相结合,提出城市特色街区有机更新的策略.
【总页数】5页(P98-102)
【作者】张靓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3
【相关文献】
1.基于地域文脉的老城周边地区更新策略研究——以苏州苏纶厂及周边地区更新为例 [J], 程小梅;喻晓
2.城市特色街区空间更新的规划策略研究r——以芜湖环镜湖特色街区的更新为例
[J], 李茜
3.城市特色街区空间更新的规划策略研究——以芜湖环镜湖特色街区的更新为例[J], 李茜;
4.基于城市有机更新视域下的历史街区更新策略研究
——以西安三学街社区文化馆改造设计为例 [J], 高浩;张倩;胡仓颉;王芳;连齐楠5.基于城市有机更新理念下的城市滨水空间更新策略研究——以南沙区坦尾村城市更新为例 [J], 谢建军;韩明勇;魏慧娇;李媛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文旅融合背景下城市影响力提升路径研究——基于创新扩散理论

实践与创新采编经纬近年来,文旅融合的进一步发展为文化产业建设和旅游行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为彼此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城市旅游资源的发掘和旅游产品的打造提供了新的思路,而旅游产业发展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两者融合推进,在延长双方产业链的同时也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迭代,为城市形象的传播推广、城市吸引力和经济竞争力的提升起到了强劲的推动作用。
新媒体为城市旅游形象的传播与推广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式。
通过探索城市形象传播模式,既能推动产业发展和经济振兴,也能丰富城市形象传播的研究议题,兼具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以江苏省淮安城市形象构建与传播为个案,基于传播学中的创新扩散理论,试图解析文旅融合背景下城市影响力提升的传播策略,为构建淮安城市形象,推进淮安城市影响力提供有效的路径指引。
城市形象传播研究现状城市形象传播旨在通过信息服务媒体传播城市历史、文化、建筑、美食等相关信息,是城市宣传的一种重要方式。
关于城市形象的研究,相关学者做了诸多探索,如何巍以“掌上巴彦淖尔”微信公众号为例对新媒体语境下巴彦淖尔城市形象建构与传播进行了研究,在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城市媒介形象的提升策略;王昕基于视觉信息系统从五个维度对城市品牌形象展开研究,针对城市服务品质提升、建立城市文化自信、增强城市人文关怀、提高城市创新能力等方面就城市品牌形象建设提出了相关举措;王艳对新媒体时代城市旅游形象的传播与推广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论证新媒体时代城市旅游形象传播与推广的内容,提出了新媒体时代城市旅游形象传播效率的提升路径;盛璐瑶以上海市M50创意园为例对“抖音UGC短视频”助力城市文化品牌传播策略进行了研究,提出应设立具有城市特色的城市文化传播话题以及设立PGC矩阵带动UGC参与传播城市文化;张洪亮通过研究海外Vlogger如何助力城市形象传播提出要挖掘素人Vlogger,善用媒体平台,摆脱传统文化依赖,打造多元文化IP。
地域文化视角下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探索与提升

2023年第08期现代园艺地域文化视角下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探索与提升张巧丽,朱隆斌(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江苏南京210000)摘要: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地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与发展。
国家为了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在城市环境治理中提出了建议及政策,但早期建成的湿地公园景观设计,通常在地域文化方面存在问题。
因此,基于地域文化传承的理念,以湿地公园景观为载体,创新地域文化在湿地公园景观中的表达形式。
在此基础上,提出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策略,以更好地传承地域文化,为今后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域文化;景观设计;湿地公园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方便的生活环境,但对城市的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2005年之后,湿地公园的建设受到重视,但地域文化的景观设计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湿地公园对整体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及提升城市景观形象有很大作用。
因此,有效结合并利用地域文化与湿地景观,不仅可结合并传承当地人文历史特色,更有助于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在新时期发展理念的指导下,生态公园不仅要满足人们在湿地公园中多样化的景观设计需求,也应注重地域性优良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才能营造特色化的景观设计,创造良好的湿地公园景观。
1地域文化传承在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中的重要价值地域文化景观设计是基于本地特色的文化景观类型,通过长久的地域文化背景的发展而形成,并传承至今,具有重要的历史与文化价值[1]。
地域文化景观通常包含地方性的自然地理环境、物质文化空间和有价值的文化体系,整体重视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和发展,侧重于地域景观空间、历史与时间维度、文化取向等多方面的发展。
湿地公园的景观本身具有生态、动植物等内容的多样性,随着时间的发展,能形成特色的地域文化。
融入地域文化能完整地发展湿地公园,有效避免景观设计单一化,提升湿地公园在城市景观中的实用性,增添人们文化娱乐的趣味性。
在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中表达地域文化,能体现人们的归属感,激发人们的自豪感,也能展现城市进步的发展历程与魅力。
城市特色与城市形象塑造

姗 协 娜 日 翻 鸿 忍 睁
长的资源, 是财富, 是宝藏, 是特色[ 。自 3 1 然环 )
境和地域文化是构成城市特色最内在、最持久的 本底要素. 是城市特色形成的基石。以城市空间 特征、 建筑风格为主体的城市风貌及其以产业发 展为基础的城市功能是城市内在特色的外在物质 表现形式 是基于城市自 然环境、 地域文化的 “ 上 层建筑’ 同时也是城市个性最直接、 ‘ , 最易被感知 的表现要素。
【 稿日 20- 9 1 收 期] 3 0- 2 0
展、建设过程同时也是城市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 保护和继承的过程 不同时期的自然遗产和文化 遗产共同编织了城市自 然环境和地域文化变迁的
的价值“。 [ 还有学者认为城市形象不等同于城市 9 1 外部的美学评价〔 , , 城市形象表现为城市外部的 。 } 知名度和口 [。 碑[ 综合国内学者观点, > > ] 我们认为
ma a e n n g me t
[ 文章编号] 0 一1 2 1 2 39 0
(0 6 0 - 0 9 0 2 0 )2 0 7 一 4
面对日 趋激烈的城市竞争, 城市发展问题倍 受关注。 在全球化背景下, 城市特色‘ 城市 “ ’ 和 形象‘成为城市政府推销城市、经营城市 参与 ’ 全球竞争的锐利武器。因此 也成为政府领导者 时常思考与谈论的焦点话题。什么是城市特色? 城市特色与城市形象之间有何内在联系,如何规 避在 “ 城市形象“塑造中的政府 短期行为‘和 ’ 急功近利 的倾向7基于这些来自实践和理论 的命题 笔者将对此做出粗浅的探讨。
2 城市形象 2 1 城市形象的概念 .
树立美好的城市形象, 不仅是全体市民和城 市政府的良好愿望 更是规划师忠贞不渝的天赋 职责。究竟什么是城市形象,刘卫东教授认为 城市形象就是城市景观特色 是城市存在意义 的注释, 也是城市性质、 结构和功能的艺术表现 形式’。徐苏宁教授从美学的角度 认为 ‘ , D 1 城市 形象是真、善、 美高度统一的艺术综合体, 是城
城市地域形态演变与城市持续发展观--合肥市行政新区划分析

城市地域形态演变与城市持续发展观--合肥市行政新区划分析柳百萍
【期刊名称】《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3(021)003
【摘要】以合肥市新区划为例,阐述城市地域形态演变规律:由团块状到组团状;由单中心到多中心:由密集型到疏散型;由封闭式到开敞式.地域形态在演变过程中,无论是演变动力,还是演变目标都要以可持续发展观作指导思想.
【总页数】4页(P83-86)
【作者】柳百萍
【作者单位】合肥学院史地系,安徽,合肥,23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90
【相关文献】
1.基于地域特色的滨海城市规划设计分析--海安县滨海新区优势营造“花园小镇”规划设计 [J], 刘炎平
2.对城市行政建筑地域性的思考——以天津滨海新区区委党校为例 [J], 张润兴;刘畅;毛立新
3.贯彻以人为本发展观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扬中城市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J], 朱大荣
4.城市中心偏移对房地产价格影响的分析——以合肥市滨湖新区为例 [J], 鹿才保; 王建军
5.城市新区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分析 [J], 曾翔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疆地质遗迹景观旅游开发动力机制构建

新疆地质遗迹景观旅游开发动力机制构建李翠林;田晓霞【摘要】Geological heritages landscape resources result from geological processes through millions of years and are hence most important natural heritages. Researches on geoheritage landscape are of very important and universal value. Xinjiang is rich in geoheritage landscape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al and protect value. The geoheritages landscape in xinjiang are great in quantity, vary in type and excellent in grade. To develop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ourism is a new way to use geological heritage landscape. This paper analyzes tourism development elements and driving mechanism of geological heritage in xinjiang, and puts forward the conclusion that power of tourism exploration of geoheritage landscape in xinjiang is composed of outer pushing power, inner pushing power and supporting power.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driving mechanism of geoheritage landscape in xinjiang is a mechanism to promote coordination and interaction of the various elements.% 地质遗迹景观旅游开发的动力由内部驱动力、外部推动力和支持力组成。
园林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运用价值

J I ANZHUYUGU I HUA872㊀«工程与建设»㊀2019年第33卷第6期收稿日期:2019G09G26;修改日期:2019G11G20作者简介:白㊀冰(1984-),男,山西大同人,硕士,工程师.园林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运用价值白㊀冰(天津天宝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天津㊀300000)摘㊀要: 文化+旅游 的新模式维我国旅游事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推进了我国旅游事业的年轻化发展.随着我国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建设的发展,人们旅游的目的已经从游山玩水转变为文化旅游,更关注当地风土人情等地域文化的参观和游览.园林作为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当地风土人情㊁历史文化等多方面地域文化的凝结.园林设计中运用地域文化对于当地经济和文化发展都有着重要价值和意义.本文将基于地域文化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价值,探究二者融合的路径,为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创造更多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园林建筑.关键词:园林设计;地域文化;运用价值;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中图分类号:T U 986.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3G5781(2019)06G0872G020㊀引㊀㊀言园林是地域文化的代表,拙政园代表着苏州精致小巧,大明湖代表着济南的孔孟文化,颐和园代表着皇家园林的气派辉煌.园林设计不能是千篇一律的,就好似当前的住宅设计,走到哪个城市都好像在自己的城市.园林设计需要立足地域文化,展现地域文化,传承地域文化,发扬地域文化,为外地游客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园林设计中运用地域文化具有重要的建筑设计价值和应用价值.1㊀园林设计中地域文化运用价值分析1.1㊀有助于增强旅游发展实力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旅游市场在国家政策支持和推动下,累计实现总收入5.97万亿元,同比增长10.56%.旅游事业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根据相关机构的数据预测,我国在2023年的旅游总收入将会突破10万亿元,国内旅游人数也将突破85亿人次.我国旅游事业在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背景下也更为注重文化+旅游的模式建设,文化类旅游在整体发展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地域文化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能够让园林展现出地域特色,避免陷入千篇一律的陷阱.例如,苏州园林众多,如果拙政园与寄畅园的风格设计雷同,人们会愿意将同类型的园林游览两遍吗?当前,很多地区尤其是北方地区在做古建筑复原时或者仿古园林建设时,大多都是统一的格局和样式,这容易导致游客的审美疲劳.正是因为地域文化的运用才让不同地域的园林设计有了自己的特点,能够不断地带给游客新鲜的体验和感受,继而增强当地的文化旅游实力.1.2㊀有助于弘扬当地传统文化建筑是文化的载体,祠堂建筑展现的宗族文化,颐和园建筑代表的是皇家文化,大明湖承载的是孔孟文化.园林设计中运用地域文化有助于弘扬当地的传统文化,增强当地人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增强他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园林设计中运用地域文化,可以通过带有地域文化色彩的装饰或者装饰材料等,展现出地域文化内涵.例如在苏州园林设计中综合缂丝工艺展览设计,可以让游客以及当地群众更好地了解苏州缂丝文化;在园林建筑墙壁上绘制苏锦图案或者绣娘刺绣的图像等,也能够更好地弘扬苏锦文化;在园林设计中增加彩灯㊁泥塑㊁玉雕㊁核雕等文化元素,也能够促进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由此可见,地域文化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对于当地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价值.1.3㊀与当地生态环境发展相契合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园林设计融入地域文化能够实现与当地生态环境发展的契合.园林设计中必然涉及大量植物的设计和应用,在这一过程中结合当地地域文化特色,能够使园林设计与周围环境更加相得益彰,更加和谐,符合园林设计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原则.例如,在杭州植物园设计建设中,其主要植物是竹子,各种各样的竹林组成了杭州植物园.竹子作为杭州的重要植物之一,将其纳入园林设计中能够体现现代社会与生态环境发展的契合.除此之外,在杭州植物园设计中,虽然用到了大量的竹子,但是其原有大树和沟渠也得到了很好的保存,各种参天大树的存在进一步体现了园林设计中和谐统一的设计观念,具有与当地生态环境相契合的发展和建设价值.2㊀地域文化在园林设计中的具体运用路径分析2.1㊀立足人文特征地域文化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不能浮在表面,仅仅是象征278J I ANZHUYUGU I HUA㊀«工程与建设»㊀2019年第33卷第6期873㊀意义或者浅层次的运用或者是融合.因此,地域文化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需要立足人文特征,深挖地域文化内涵和文化符号等.因此,在园林设计过程中,要求设计人员深入到当地生活中挖掘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内容,并结合当代设计理念进行创新设计,让园林设计充满地域文化特征,为园林设计找到根基.例如,在济南园林设计中,其可以立足济南人民热情好客的人文特征,综合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的特点,整合出济南的文化符号 好客山东㊁荷花㊁柳树㊁趵突泉㊁大明湖㊁夏紫薇的传说等等.然后立足于这些文化符号,从中选取两到三个,融入园林设计当中.但是在运用地域文化时,也需要注意园林设计的定位,避免选取过多地域文化符号,想要面面俱到,最终导致园林设计没有重点,定位混乱.由此可见,园林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运用需要立足人文特征.2.2㊀立足自然环境特征我国传统园林设计讲究和谐统一,即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因此园林设计过程中需要立足自然环境特征,重视园林整体设计与周边环境的整体性.基于这一点,在园林设计中就应该多引用当地植物,而不是在北方的园林里种满细细的竹林.从当地气象㊁地质㊁水文条件出发,选择当地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结合现代设计理念的园林设计能够较好地运用地域文化特色,体现其运用价值.例如,在济南园林设计中便可以运用好荷花和柳树作为主要装饰植物,然后围绕这一主题与济南的 四面荷花三面柳 的城市定位和文化环境相契合.在云南园林设计中便可以运用竹子以及亚热带植物作为主要装饰植物.这样一来,能够让园林设计与整个城市文化氛围融为一体,彰显地域文化的运用价值.2.3㊀结合历史文化元素历史文化元素是园林设计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因为没有历史文化元素作为根基,园林设计很容易陷入过于现代化或者千篇一律的问题中.对于历史文化元素的运用,需要结合具有城市符号或者地域象征的内容.例如一说到孔子就会想到曲阜,一说到六朝古都就会想到南京,一说到兵马俑就会想到西安.因此,在园林设计中,相关设计人员可以综合分析当地的建筑风格和其中隐藏的古代智慧.例如古建筑中的飞檐设计.然后基于这一点,再综合地域文化中的历史文化,将历史人物和历史典故等进行现代化设计,融入园林整体设计当中.这样一来,能够有效增强园林设计的文化底蕴,让游客在参观游览过程中能够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与这一地域有关的地域文化和历史,让游客深深地园林设计中的历史文化内涵,增强园林设计的历史厚重感.相较于千篇一律的园林设计或者单纯照搬古建筑的园林设计,这种综合历史文化元素的园林设计无疑更能够让游客产生情感共鸣,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也能够在游客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可以引导游客对地域文化展开深入研究和了解,起到一定的文化宣传作用.2.4㊀满足地域发展需要园林设计的重要功能是旅游功能,因此,园林设计中的地域文化的运用还应该基于对地域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园林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规划时,需要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地域园林设计风格和特色,避免出现设计风格和特色雷同的情况,浪费社会资源.除此之外,在园林设计过程中,还需要整合地域群众的休闲需要,不能将园林变成一种摆设,导致园林资源的浪费,而是应该将其作为一种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或者地域福利,让当地群众享受到园林设计带来的社会环境改善.立足于地域文化和经济发展需要,既着眼于地域旅游事业对经济发展带来的拉动作用,也应该看到社会环境改善所带来的人们幸福感提升.因此,在园林设计中需要兼顾人本理念和经济发展理念,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同发展.3㊀结束语综上所述,园林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运用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对于当地旅游实力提升㊁传统文化弘扬㊁生态环境建设都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在当代园林设计中,既应该秉承我国传统园林设计的原则和智慧,也应该积极运用现代设计理念,体现出我国现代化园林设计风采.地域文化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还包括历史文化元素的融入,帮助园林设计增强历史厚重感和识别度;城市发展需求的关注,能够更好地发挥园林的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园林设计凝结着古代人的智慧㊁文化内涵以及哲学思考,地域文化是园林设计中不容忽视的内容,关于地域文化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价值研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参考文献[1]㊀倪雁冰,胡平.会展空间设计中地域文化的审美呈现[J ].设计,2019(17):47-49.[2]㊀孙淑怡,玄鹏.基于地域文化的水利风景区规划初探 以泗水县泗水滨水利风景区为例[J ].水利技术监督,2019(5):88-90,235.37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地域文化特征的特色街区规划发展研究
摘要: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包罗万象,衣食住行都在其中。
街区是日积月累形成的,它有自然因素也有社会原因。
一个地区的街区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表现。
做好特色街区规划是区域良好发展的重中之重。
本文就如何在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做好街区的规划进行阐述,重点分析一线城市与旅游古城的街区特色。
关键词:街区;地域文化;特色
街区是组成区域的一个小单位,不同的地域里街区的组成形态不一。
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街区多以整齐为主,这是为了适合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方便行人汽车的移动。
而在以旅游为特色的城市中尤其是古城,街区多以原有的格局为主尽量保留古朴的特色。
无论是经济高速发展的新兴城市还是古城,特色街区越来越成为城市规划发展的重头戏。
因此在城市规划发展中要以各地域的文化为参考标准,打造适合本地域的街区文化,让街区格局既适宜当地居民的生活又铸造本地区的地区文化。
一、什么是特色街区
特色街区从古至今一直都有,它是普通街区的一种延伸。
它是城市的一张名片。
涉及到购物、美食、娱乐、餐饮等单一式或复合式的街区模式。
古代人口密集程度比较低,在大城市才存在特色街区。
并且商业街区与居住区并不重合,在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唐代和宋朝才实现了商业街区与居住区的合并。
纵观我国现今的城市格局我们会发现在一线城市商业街区与居住区的分离还是很明显的。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线城市人口密集度大,遵照空间节省原则商业街区与居住区实现分离;二是交通方便为商业街区和住宅区的分离提供了可能;三是对住宅区的高要求,一线城市的工作压力相对比较大,人们迫切需要释放压力,对于居住区就会有安静环境优雅的要求;四是房价成为商业区与住宅区分离的导火索,商业区可以创造高利润高效益其地段的价格相应的高一些。
商业街区与住宅街区的分离并不适合所有的城市。
前文已经提到在一些古城,街区多保留原有的特色并未进行大的改革。
这样的话商业街区与居住街区大多合二为一。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古城的人口密集程度达到了一
定的水平,原有的街区需要作出相应的改革来承载这些人口,如何在原有的格局上增加居住区成为古城城市规划考虑的重要因素。
二、特色街区的特点
特色街区如同整个城市格局的心脏,它连接着整个城市的衣食住行,是整个城市的信息集散地,外地人在此获得了对整个城市最直观的印象。
作为街区来说特色街区应该具备其他街区所有的基本特点如实用性、可识别性、可流动性等,同时特色街区也要具备相应的特色来区别于普通街区。
首先是开放性。
一个城市的特色街区有不同的种类,包括历史文化特色街区、现代商业特色街区、休闲娱乐特色街区、风味美食特色街区和民俗风情特色街区等类型。
而开放性是所有特色街区必须具备的重要前提。
作为信息集散地以及衣食住行的综合体,特色街区必须把开放性放在首位。
一个街区的开放包容程度是这个城市进行有序发展的当务之急。
对比工业园以及居住区的封闭性,特色街区需要把开放性发展到极致。
随着经济的发展街区的作用已从当初的仅为方便行走延伸到促进经济文化综合发展。
实践表明,特色街区在促进零售旅游方面有重大的作用。
这得益于特色街区的开放性,它包罗万象充分发挥了特色街区的作用;
其次是效益性。
不同于居住区,特色街区除了担负起地域特色的名片的作用以外还需要把城市的特色经济搞上去。
对于一线城市来说,特色街区不仅是城市向外人展示的华美外衣也是拉动整个城市内需的重要场所。
根据实践得知,特色街区是大部分促销、商业会展、节日庆祝,公益,文体活动的举办场所。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在特色街区方面一定不能忽视它的效益形。
重视特色街区的效益性就需要城市规划过程时,把每条特色街区的功能进行提前定制。
对于古城的特色街区来讲,效益性尤为重要。
古城的经济来源以旅游为主,与一线城市多经济来源的情况不同,特色街区的经济收入在古城经济发展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效益性成为特色街区的首要特点。
三是实践性。
实践性是特色街区存在在的根本。
有人来看,有人来体验,特色街区才能发挥它的作用。
这需要特色街区在建设方时了解顾客的心理特点,游客想要看的想要听的是什么,特色街区就要从这些角度出发真正做到有得看、有得玩、有得听。
这一点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古城都需要谨遵。
三、城市与街区的关系
城市与街区如同大海与水滴的关系。
每个城市有每个城市的特点,构成城市特点的有这个城市的人文和地理两方面。
街区是这个城市的人为表现与地理因素又息息相关。
城市是一个系统,它包含的内容多种多样甚至有些杂乱无章,而街区的出现把城市的各个元素进行了整合,从此人们的活动有序而细致,衣食住行有条不紊。
街区是实在的物体,但是它把城市非物质文化整合到一起,是整个城市的纽带。
特色街区突出了街区某一方面的特点,商业街是零售业的天堂,也是购物者的青睐之地。
民俗街则是古城的一大福地,它不仅把城市特色渲染的有声有色更是促进了古城的经济发展。
街区在演进的历史过程中作用和特色越来越鲜明,这有效促进了城市的分区发展。
在一线城市中,住宅区从市中区的搬离就是特色街区发展的一大表现。
当然对于古城来说还需要一段的发展时间。
四、地域文化在特色街区的表现
地域文化是一个区域得以区别于另一区域的重要表现。
地域文化如何与特色街区实现最优结合是城市规划过程中要考虑的关键。
特色街区是经济不断发展的产物,无论哪种类型的特色街区都要回归到经济上来,所以理清了各个特色街区的作用之后要尽量朝经济方向发展。
地域文化是建设特色街区的参考标准,一个地区的特色街区只有按照本地域的地域文化来建设才会实现效益最优,也只有按照本地域的文化来建设才能做出特色,实现长足发展。
由于每种特色街区担负的作用不同,其体现的文化韵味也就各有千秋。
对于一线城市,商业街区是整个城市打造的重中之重。
一线城市多以高度发达的商业经济为主,在特色街区表现这种高度发达的商业经济需要把商业街与步行街作为建设的重点。
由于步行街的人流量比较大同时街道比较宽广这样就可以有效促进零售行业的发展;商业街多以办公楼与写字楼为主,这种特色街区的建设相对简单一些,它以追求高效率工作为目标,在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实现距离最优,即把相关单位相关领域的距离设置得小一些达到工作效率上的最便宜最及时,有效节省各项成本。
对于古城来讲,小吃街以及民俗文化街能够体现古城的风貌与特色。
古城以旅游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其经济效益也体现在民俗文化街与小吃街这两种特点街区上。
如何把小吃街与民俗街的作用发挥好,需要建设者结合古城实际考虑街区的建设与拓展。
古城的街区大都沿袭传统格局,这实现了古城面貌的保存。
但是这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首先是街区职能划分不明显,其次是无法承载越来越
多的居民与游客。
对于这些问题,古城规划者进行了规划与处理。
一些古城进行
了改革,如居民区远离市区和古建筑,仿照原有古街道建设新的街区等等措施有
效解决了这些问题。
小吃街与民俗街的建设遵照本区域的文化特点,小吃街避免
出现大消费场所以免破坏小吃街的古朴特色,并且小吃街多以本地小吃为主,严
格控制外地小吃所占比重。
对于民俗文化街,这是古城获取经济效益的重要街区。
民俗文化街的建筑严格遵循古建筑的风格和样貌。
结束语:
地域文化是地域不断发展得来的,它既有人文因素也有地理因素。
而特色街
区在地域文化中占有相当的比重。
它不仅是一个地域文化的名片也是地域文化的
所在,所以在特色街区的建设过程中要以地域文化为参照标准。
参考文献:
[1] 整合文化资源打造特色城区[J].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0(03)
[2] 庄晓蓉,赵小兵,王勇森. 延续青岛的城市文脉[J]. 走向世界. 2008(03)
[3] 蔡国刚,彭小娟. 寻求意义——场所理论的现象学分析 [J]. 华中建筑. 2009(02)
[4] 王纪武. 地域城市更新的文化检讨——以重庆洪崖洞街区为例[J]. 建筑
学报. 2007(05)
[5] 陆诤岚. 对城市特色街区发展的研究——以杭州市为例[J]. 江苏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