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种衣剂-河南科技报

合集下载

河南省科技特派员到原阳县开展科技服务

河南省科技特派员到原阳县开展科技服务

XIANGCUN KEJI 2021年5月(下)5河南省科技特派员到原阳县开展科技服务2021年5月16—18日,正值小麦灌浆盛期,河南省科技特派员杨文平、胡喜巧一行2人赴原阳县宏顺种植专业合作社及周边村庄进行小麦灌浆期“一喷三防”技术及套种花生播种技术等科技服务。

科技特派员深入田间,为老百姓讲解小麦灌浆期“一喷三防”和小麦病害防治技术。

“一喷三防”是指将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微肥等混合喷雾,一次喷施可达到防病虫、防干热风、防倒伏和促进光合产物向籽粒转移、增加粒重的目的。

当前,小麦正处于灌浆成熟期,要防控麦穗蚜及中后期多种病害,提倡综合用药,达到一喷多效目的。

防治蚜虫可选用啶虫脒、氟啶虫胺腈、抗蚜威等药剂喷雾。

当穗期病害仍需防治时,可将杀虫剂、杀菌剂和生长调节剂等科学混用,进行综合控制。

杀菌剂可选用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多菌灵和多·酮(多菌灵和三唑酮复配剂)等。

同时添加具有抗干热风、防早衰功能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如磷酸二氢钾等)进行叶面喷施,以增加籽粒质量,确保小麦丰产增收。

针对福宁集镇周边村庄有小麦套种花生的习惯,科技特派员深入田间讲授小麦后期套种花生播种技术。

首先,要选用生育期适中的高产优质品种,如高油酸豫花37。

其次小麦套种花生要实行轮作换茬制度,连续两个周期的小麦套种花生,轮换一次或两次小麦-玉米种植模式,可不断改善土壤性状,调节土壤养分余缺,减轻病虫害。

(记者:姜春艳欧阳曦)三门峡市科技特派员到灵宝市开展科技服务2021年5月21日,三门峡市科技特派员服务团特邀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土壤营养专家于会丽等到灵宝市开展葡萄园科学施肥技术服务。

时下正是葡萄开花坐果的关键时期,服务团深入田间了解葡萄生产管理情况,并就在果园发现的各种管理和病虫害危害问题及时与果农沟通交流。

服务团一行首先来到焦村镇秦村刘少博的阳光玫瑰葡萄园。

此时园区正在进行葡萄保果和无核化处理。

服务团专家就果园施肥情况与园主进行了深入交流。

药剂拌种对小麦出苗情况和产量的影响

药剂拌种对小麦出苗情况和产量的影响

药剂拌种对小麦出苗情况和产量的影响曹辉;王峰【摘要】用7种药剂进行小麦拌种试验,结果表明:药剂拌种小麦的出苗率均低于不拌种对照,植株平均高度也均低于对照;产量提高1.6%~8.1%,增产幅度由高到低各药剂依次为3%敌委丹、2.5%适乐时、25%扑力猛、6%立克秀、12.5%全蚀净、40%甲蒜素、40%卫福.【期刊名称】《农业科技通讯》【年(卷),期】2013(000)002【总页数】2页(P62,113)【关键词】药剂拌种;小麦生长;产量【作者】曹辉;王峰【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郑州450005;河南省郑州市园艺工作站郑州450000【正文语种】中文硅噻菌胺、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作为种子处理剂对禾谷类作物的多种病害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并对作物生长具有一定生理调节作用。

在大田条件下,用这类药剂拌种作物表现出推迟出苗、成苗率下降现象。

本试验采用河南省常用拌种药剂对小麦郑麦366进行拌种试验,研究小麦拌种药剂对小麦出苗及产量的影响。

1.1 试验材料试验药剂为12.5%全蚀净(硅噻菌胺);2.5%适乐时(咯菌腈);40%卫福(萎秀灵·福美双);6%立克秀(戊唑醇)FS;3%敌委丹(苯醚甲环唑);25%扑力猛(灭菌唑);40%甲蒜素。

以清水拌种处理为对照(CK)。

1.2 试验地概况试验在郑州市农科所须水试验田进行,麦畦为南北走向,参试小麦品种为郑麦366。

1.3 试验设计1.3.1 药剂用量药剂用量见表1所示。

1.3.2 试验区设置试验设 8个处理,3次重复,24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试验小区面积为20 m2。

1.4 施药时期及方法2011年10月18日小麦播种时拌种,采用机播。

1.5 调查时期和方法调查出苗情况,包括出苗率和出苗时间,观察药剂对小麦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成熟后测产。

2.1 小麦出苗率、平均株高分析小麦出苗率调查结果(见表2):CK的出苗率为91.8%,12.5%全蚀净、2.5%适乐时、40%卫福、6%立克秀、3%敌委丹、25%扑力猛、40%甲蒜素出苗率分别为 89.8%、86.2%、90.2%、83.8%、88.4%、78.3%和67.3%,所有拌种处理区出苗率较CK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低温胁迫下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对春小麦幼苗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低温胁迫下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对春小麦幼苗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低温胁迫下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对春小麦幼苗生长及生理的影响低温胁迫对作物生长发育具有较大的影响,而土壤处理剂则可以用来改善作物的生长状况。

本研究旨在探究低温胁迫条件下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对春小麦幼苗生长及生理的影响,以期为春小麦的生产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一、低温胁迫下的春小麦生长状况在低温胁迫下,春小麦幼苗的生长状况通常较差,包括植株高度较低、叶片变黄、生长缓慢等现象。

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春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还会给农户带来经济损失。

寻找有效的改善措施十分必要。

二、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的基本情况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是一种常用的农药,具有杀虫效果,并且可用于种衣剂的生产。

它能够提高种子的萌发率、抗病能力和抗逆性,因此被广泛用于作物的种衣处理中。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了春小麦幼苗作为实验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处理组。

对照组为未处理的春小麦幼苗,处理组为使用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处理过的春小麦幼苗。

两组春小麦幼苗均置于低温环境下进行生长观察,同时对其生长状况和生理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和检测,发现处理组的春小麦幼苗在低温胁迫下表现出较强的抗逆性。

具体表现在植株高度较对照组要高,叶片颜色较绿,生长速度也较快。

处理组的春小麦幼苗在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和根系生长等生理指标上也呈现出较好的表现。

以上结果表明,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能够有效改善低温胁迫条件下春小麦幼苗的生长状况和生理指标。

其主要原因可能在于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可以提高春小麦幼苗的抗逆性和抗病能力,从而使其在低温环境下有更好的生长状态。

五、结论与展望本研究证实了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对低温胁迫下春小麦幼苗生长及生理的积极影响。

这为春小麦的生产提供了一种新的改善措施,并对于解决低温胁迫对春小麦生长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未来,可以进一步深入探究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对不同品种春小麦及其他作物的影响,并结合不同环境条件进行研究,以期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有效的技术支持。

不同小麦种衣剂对小麦病虫害的防效试验

不同小麦种衣剂对小麦病虫害的防效试验

不同小麦种衣剂对小麦病虫害的防效试验作者:张伟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7年第12期小麦种子处理是控制土传、种传病害和地下害虫、蚜虫等主要虫害的关键措施。

长葛市植保植检站为加大种子处理技术的推广,实现农药减量控害,于麦播期进行了不同种衣剂的对比试验,以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

一、材料与方法(一)供试药剂27%苯醚·咯·噻虫悬浮(瑞士先正达公司提供)、6%戊唑+60%吡虫啉(安道麦公司)、31.9%戊唑·吡虫啉(德国拜耳)、3%苯甲+60%吡虫啉(郑州领先化工有限公司)。

(二)供试作物小麦品种为圣源619。

(三)试验田概况试验田设在长葛市石象镇楼陈村,肥力中等,土壤pH值8.1,土质为壤土,有机质含量17.3 g/kg,水浇条件好,管理水平较高,前茬作物为玉米,常年小麦病虫害发生程度严重。

(四)试验设计该示范试验设5个处理,不设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小区面积0.33 hm2,空白对照333.5 m2,各处理小区间设保护行。

处理1: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300 mL/100 kg种子(制剂量);处理2:6%戊唑+60%吡虫啉种衣剂50+300 mL/100 kg种子(制剂量);处理3:31.9%戊唑·吡虫啉种衣剂350 mL/100 kg种子(制剂量);处理4:3%苯甲+60%种衣剂400+333 mL/100 kg种子(制剂量)吡虫啉;处理5:空白对照。

(五)施药时间及方法在麦播期按照各处理小区的用量用小型包衣机进行种子包衣,摊开晾干后装袋。

10月14日播种,每667 m2播种量13 kg。

播种时在各处理小区选择1行进行人工播种,摆播100粒种子,调查出苗率。

试验当日为阴天,最高温度19 ℃,最低温度为14 ℃,风力2~3级。

二、调查方法、时间和次数(一)苗情调查观察记载小麦出苗情况(齐苗时间、出苗率、地下害虫危害率),是否有药害现象,症状是否可恢复,恢复时间。

2016年民权县小麦种衣剂试验报告

2016年民权县小麦种衣剂试验报告

2016年民权县小麦种衣剂试验报告作者:桑翠红来源:《乡村科技》2017年第17期[摘要] 在小麦播种前对种子进行种衣剂包衣,评价27%苯醚·咯·噻虫悬浮、6%戊唑+60%吡虫啉、23%苯醚·咯·吡虫啉悬浮、3%苯醚+60%吡虫啉、30%嘧菌脂·咪鲜胺·噻5种种衣剂对小麦纹枯病、茎基腐病和蚜虫的防治效果。

结果表明,27%苯醚·咯·噻虫悬浮的防效最好,其次是23%苯醚·咯·吡虫啉悬浮,可以在生产上推广作用。

[关键词] 小麦;种衣剂;纹枯病;茎基腐病;蚜虫[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7)17-48-41 试验目的小麦种子处理是控制土传病害、种传病害、地下虫和蚜虫等主要病虫害的关键措施,是落实农业部《到2020年农药使用零增长行动方案》的有效措施,按照河南省植保站的安排,通过开展种衣剂的对比试验,筛选出最适合民权县的种衣剂品种。

2 试验地点试验地点在民权县王桥乡南村,面积2.33 hm2。

种植品种为良繁材料百农207。

2016年10月8-9日拌种,10月18日播种,前茬作物为玉米,土壤pH值为7,有机质含量中等,土壤类型为黏土。

3 试验设计试验共设7个处理,处理1~7共2 hm2,不设重复,各处理间留60 cm走道。

每个处理0.33 hm2,每个处理的位置如图1所示。

处理1~5的试验药剂为5个农药公司提供的种衣剂,分别为瑞士先正达公司的27%苯醚·咯·噻虫悬浮、安道麦公司的6%戊唑+60%吡虫啉、深圳诺普信公司的23%苯醚·咯·吡虫啉悬浮、安阳全丰公司的3%苯醚+60%吡虫啉以及江苏辉丰农化公司的30%嘧菌酯·咪鲜胺·噻;处理6为当地常用药剂甲基异柳磷(常用量),自行购买;处理7为清水对照。

护苗种衣剂(小麦)Microsoft Word 文档

护苗种衣剂(小麦)Microsoft Word 文档

戊唑醇护苗种衣剂(小麦)产品简介. 护苗种衣剂,就是通过特殊的技术工艺,将含有杀虫剂,灭菌剂、多种微肥、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成膜剂等加工制成的药肥复合型药剂,均匀地覆盖在小麦种子表面,形成种衣膜。

小麦种子包衣后,可提高种子发芽率和成芽率,促进幼苗发育。

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满足小麦种子发芽生长所需养分,促进幼苗早发和苗齐苗壮,根系发达,叶色浓绿,分蘖力强,一般情况下都表现出较好的增产效果。

据试验,同一品种的种子包衣比不包衣亩可增产5%左右。

可减少苗期病虫害发生。

种衣剂内含杀虫剂、灭菌剂等农药,经成膜剂固定后,在种子周围形成一层保护膜,既能杀死种子内带菌,又能防止种子外病菌进入膜内。

同时由于包衣种子的药效释放速度比较缓慢,药效期一般可达40—60天,是浸种或拌种药效期的3—5倍,可以有效地控制蝼蛄、蛴螬等地下害虫对小麦苗期的危害,同时还可预防小麦腥黑穗病的发生,降低发病率。

使用技术和使用方法适用作物防治对象用药量(商品用药量)施用方法小麦散黑穗病、纹枯病1:80(药种比)种子包衣1、机械拌种:以JZC750型锥型反转出料混凝土搅拌机为例,在搅拌机内一次性准确加入700公斤经过精选后的种子,并用0.85公斤种衣剂倒入搅拌箱内进行包衣,开动搅拌机搅拌2-3分钟,直至每粒种子都均匀着药后,直接灌袋阴干3天待药膜固化后播种。

2、手工拌种:取一块长2米、宽1.5米的厚塑料布,一次性加入50斤种子,根据药种比加入种衣剂和种衣剂同量的清水(不可多加)混均后倒在种子上;二人配合来回折塑料布翻动种子,直至每粒种子都均匀着药后,直接灌袋阴干3天待药膜固化后播种。

中毒急救对人、畜、鱼毒性很低,对植物安全,一般不易发生中毒。

误服者应迅速催吐、洗胃,并及时送入医院对症治疗。

贮存和运输严防日晒;存放在小孩触及不到的阴凉干燥处,并加锁;勿与食品、饮料等同贮同运;用过的容器不可做他用,也不可随意丢弃。

小麦拌种的好处及方法

小麦拌种的好处及方法

小麦拌种的好处及方法作者:卜召民吕鹏程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2021年第11期小麦要高产,拌种是关键。

药剂拌种已经成为小麦播种前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一、小麦拌种的必要性河南是冬麦区,秋作物以玉米、花生为主。

有些地方播种期早,整体播种量又偏大,如果施肥不合理,易导致苗期田间湿度大,通风透光性差,麦苗细弱,抗病能力差,更有利于小麦纹枯病、茎基腐病、根腐病、全蚀病等苗期病害的发生,致使小麦死苗烂根,后期还会有死棵白穗、倒伏等现象发生。

小麦根部病害对小麦生长和后期抽穗灌浆影响较大,对小麦进行药剂拌种是最有效的防治方法。

小麦纹枯病、茎基腐病、根腐病、全蚀病等苗期根病害都是土传或种传病害,为害部分主要是小麦的根部和茎基部,发病部位十分隐蔽。

起身后拔节后,小麦已经封垄,利用叶面喷雾防治这些病害,很难将药喷到发病部位,而且大部分杀菌剂只能从下往上传导而不能从上向下传导,叶面喷雾防治很难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因此,只能在播种时进行拌种防治。

二、小麦拌种的好处(一)减轻小麦因虫害造成的损失小麦虫害分为地下虫害和地上虫害两种,地下虫害主要有蛴螬、蝼蛄、金针虫等;地上虫害主要有蚜虫、麦蜘蛛、吸浆虫等。

地下虫害发生严重,会造成小麦苗期缺苗断垄,形成弱苗、小苗,影响冬前壮苗的形成,从而影响分蘖。

地上虫害发生严重,极易造成小麦不能正常生长、灌浆,直接影响到小麦的产量。

小麦拌种剂一般都含有杀虫剂,能驱杀地下害虫,同时也预防地上虫害的大面积发生,这对小麦生长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二)减轻小麦因病害造成的损失中国是人口大国,耕地面积小,土地的复种指数特别高,因此,土壤中的病菌也繁殖较快,遇到适宜条件很容易危害到作物生长,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也非常大。

小麦病害主要有纹枯病、根腐病,全蚀病、秆黑粉病、散黑穗病和腥黑穗病等,小麦的这几种病害有的为害茎基部,致使植株营养供给不良,易造成植株死亡;有的为害穗部,直接影响穗部籽粒的形成。

小麦种子经种衣剂处理后的吸水速度和按发物的产生

小麦种子经种衣剂处理后的吸水速度和按发物的产生

小麦种子经种衣剂处理后的吸水速度和按发物的产生Klein,JD;黄炳羽【期刊名称】《国外农学:麦类作物》【年(卷),期】1993(000)005【摘要】给小麦(Dariel)种子表面包以虫胶漆或聚偏二氯乙烯(PVdC)树脂,或包以相同层数的上述两种材料。

以5层虫胶漆或PVdC树脂处理小麦种子限制了种子初始时的水分吸收速度,降低了挥发物(CO_2、乙烷、乙醇)的产生,同未包衣种子(对照)相比,该处理可使种子的萌发时间延迟12d。

尽管经包衣处理的小麦种子发芽推迟了.但其在萌发后比对照能更快地长出10cm高的幼苗,这表明尽管种子被包裹在阻碍物包衣里面.但它仍能生长发育,在初始时小麦种子较低的吸水速度未必能限制继后幼苗的生长发育。

包衣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使得初始降雨量不稳定的沙漠地区的小麦播种成为可能。

如果小麦种子不吸收这些初始降水.尔后一旦存在有充足的水分,种子就会很快发芽并茁壮生长。

本研究描述了一个利用同一种子同时测定种子的水分吸收量和挥发物产生量的新方法。

【总页数】4页(P17-20)【作者】Klein,JD;黄炳羽【作者单位】不详;不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101【相关文献】1.不同小麦品种人工老化处理后种子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 [J], 李淑梅;仝胜利;董丽平2.2.5%扑力猛悬浮种衣剂处理种子防治小麦纹枯病试验研究 [J], 白迎春;宋丹;马凡峰;谢林;陈金文3.变温处理小麦种子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J], 吴真真;韩丽丽;李青4.易造成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的经营行为及产生纠纷后的处理 [J], 吕景海;朱海燕5.水稻种子高吸水种衣剂处理应用效果初报 [J], 李伟峰;林文亭;洪德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选用小麦种衣剂
种衣剂是由杀虫剂、杀菌剂、微肥、植物生长调节剂、成膜剂、防冻剂和其他助剂加工制成的包覆在种子表面形成保护层膜的制剂,它对防治地下害虫、苗期病害、提高种子发芽率、促进种芽健康成长、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均具有特定的功效。

近年来,各地不断加强种衣剂的推广使用力度,使用范围和面积越来越大,取得了很好的防虫防病增产效果。

但是,随着种衣剂产品市场的扩大,也出现了品种多、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给农业生产造成较大损失。

为此,在今年小麦秋种即将到来之际,为使经销商和农民朋友更方便、准确、有目的地选择使用小麦种衣剂产品,本文就做一个简单的阐述。

其实种子包衣技术最早是由19世纪60年代美国人Blessing提出的概念,当时是棉花籽粒较小,不容易掌握播种量,所以就用面糊处理棉种,使其大粒化、均匀化,从而更利于机械播种,后来人们想到了在里面加入一些农药从而起到防治病虫害的作用。

到了上个世纪50年代人们逐渐发现种衣剂中使用粘着剂而导致包衣种子发芽势降低,到了1974年Burgessr、Miller和Bensing相继提出了薄膜种衣技术,直到1974年美国首先研制成功薄膜种衣剂,随后欧美各国相继拥有了各自的专利种衣剂,从而迅速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并广泛应用于小麦、玉米、高粱、棉花、大豆、花生、马铃薯、向日葵、西瓜、油菜、蔬菜等多种作物!
其实在我国古代就有温汤泡种和药剂浸种的历史,到了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推广浸种和拌种技术,主要用于防治地下害虫。

1983年中国农大李金玉教授成功研制了由克百威和多菌灵组成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种衣剂,一直到1995年这段时间,中国先后登记了30多个配方,80%都得到了推广和应用。

此后,中国的种衣剂市场进入一种无序的恶性混乱,很多所谓的“厂家”一窝蜂的跟进,为了降低成本,直接拿农药充当种衣剂,更别说加入助剂和成膜剂了,再加之当时国家对农药的监管力度不够(产品合格率只有30%多),直接导致了种衣剂要害(作物不出苗等)和中毒事故频发,慢慢的“种衣剂”在大部分经销商和农民心目中成为了“低廉、无效、赠品”的代名词,中国的种衣剂从此跌入了一个冰谷停滞不前!一直到2007年以国外企业为代表的高品质种衣剂开始在花生、水稻、小麦上推广,在防虫和防病方面逐渐得到了经销商和农民的认可,从而改变了经销商和农民对种衣剂的认识误区。

中国传统意义上的的种衣剂是以甲拌磷、甲基异柳磷、多菌灵、丁硫克百威、五氯硝基苯、多菌灵为主,随着国家对高毒农药的禁止以及现在异常环境因素的改变,耕作制度的改变,小麦提前播种,以及小麦秸秆还田的长期积累造成各种病害(尤其是全蚀病等一些病害只能通过种子包衣来预防),中国传统意义上的“种衣剂”已经很难再满足现在农作物的需求了!
2009年济南科赛基农化工有限公司与山东农业大学全面合作,并由姜兴印教授全面主持开发研制了最前沿的小麦种衣剂“好衣服”!“好衣服”历经两年在山东、江苏、安徽、河北、河南五地15万亩小麦的大田试验,不但有效了解决了小麦蚜虫和地下害虫的危害,而且大大降低了小麦纹枯病,锈病,白粉病,黑穗病的发生,同时还能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效达到60%以上!
(附姜兴印照片和简介,姜兴印,山东农业大学农学博士生导师,植物保护学院农药系主任,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科技支撑、科技攻关、国务院科研项目14项,国际合作项目5项,企业委托项目20余项,
获得专利:
1.吡虫啉增效农药组合物,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
2.一种提高吡虫啉毒效的农药组合物,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
3.一种含吡虫啉杀虫烟剂,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
4. 增效、缓抗、低毒吡虫啉系列仿生药剂的研制及应用,山东省科学技术发
明一等奖)
“好衣服”相对于传统种衣剂具有以下优点:
1、独特的“薄膜衣”缓释技术:“好衣服”本剂是60%吡虫啉种衣悬浮剂,它才采用了医学上最先进的“薄膜衣”技术,在吡虫啉外面包上了一层高分子聚合物衣膜,使包衣的种子“呼吸”更顺畅,药剂更稳定,持效期更长,受环境因素极小,同时使种衣剂的毒性和污染等大大下降!这是“好衣服”和普通小麦拌种剂重要的区别!
2、成膜迅速:添加德国进口的成膜助剂,药液喷洒的在种子上面两分钟后完成98%的成膜效果,并迅速在种子表面固化成膜,种子之间不粘连、不结块。

3、双重防效:添加了德国进口的最新型的保护性、内吸性防病助剂,与杀虫剂合理搭配,“一盒多防”(蚜虫、金针虫、蝼蛄、蛴螬、黑穗病、纹枯病、白
粉病、锈病),并且能够对小麦全蚀病达到60%以上的防效。

4、对蚜虫防效突出:“好衣服”吡虫啉防治小麦蚜虫突出的原理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减少蚜虫种群越冬的数量,北方麦区、黄河流域麦区以无翅胎生雌蚜在麦株基部叶丛、杂草上、茬管中、土缝内越冬,而且越向北,以卵越冬率越高,小麦通过“好衣服”吡虫啉包衣将大部分蚜虫和虫卵趋避杀死,其次吡虫啉具有内吸传导作用,蚜虫咬噬麦苗之后也会中毒死亡,通过以上两种途径从根源上解决了越冬小麦蚜虫的95%以上,从而使来年小麦的蚜虫达不到危害的程度!
5、独一无二的增产作用:添加了从非洲草苜蓿等植物中提炼出来的营养调节剂(即森兰),具有抗旱、抗涝、抗干热风等,而且森兰被小麦吸收后能够在其体内转化为一种生长酶,促使小麦细胞更加强壮,促进作物的生长,根系粗壮,抗逆性强,保证了种子的发芽率,并使种子出苗后苗齐、苗壮、分蘖多,可保增产!
小麦拌种剂注意事项:
1、取清水300-350毫升,将好衣服一盒(40g+5g)加入并搅拌均匀,配成小麦包衣液,将40斤小麦种子摊在塑料薄膜上(也可塑料盆),将配好的包衣液均匀洒在小麦种子上,搅拌均匀摊开阴凉处晾干后播种,最佳时间2天以内播种完!晾干后接着播种,效果更佳!没有播完的种子放在透气的袋子保存,不要闷种!
2、配合“好衣服”电动拌种机,一次可拌麦种100斤,只需3分钟即可完成小麦种包衣!好的成膜剂一般都是在3分钟内完成包衣效果。

误区:很多农民朋友和部分经销商都以为拌种的时间越长,麦种的颜色(只是一种警戒色,对效果无任何实质作用)越红,包衣的效果就会越好。

其实相反,电动拌种超过3分钟以后就会对成膜剂造成损害,到最后小麦种上染的都是颜色,效果大打折扣!
3、不能在地面上直接包衣,一定垫大块塑料薄膜(或塑料盆);不要暴晒!墒情好的地块适当浅播,以3公分为佳。

4、正常年份可能有极其少量穗蚜,但对小麦产量无影响,无需防治。

蚜虫大爆发的特殊年份,也只需要一次试药防治即可!
小麦拌种剂在我国2007年之后发展迅速,高中低档小麦拌种剂在场上呈现泛滥之势,但是没有科技含量的支撑是不能长久的。

小麦拌种剂出厂价大概在几毛到几十元不等。

农民对价格相对敏感,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更多的老百姓关注的是产品质量和效果,市场上老百姓反映效果好的依然是价格相对较高的产品,这就是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
孔海涛
备注:
在“好衣服”的产品包装的图片旁边写上:“好衣服”包麦种,无蚜防病产量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