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种衣剂配方筛选及包膜后田间效果研究

合集下载

教你如何选择小麦种衣剂

教你如何选择小麦种衣剂

教你如何选择小麦种衣剂
谭立云
【期刊名称】《营销界:农资与市场》
【年(卷),期】2015(000)020
【摘要】<正>菌腈等药拌种,可以有效防治散黑穗病、腥黑穗病、根腐病、全蚀病、早期纹枯病等病害;合理使用吡虫啉、噻虫嗪、丁硫克百威等药拌种,可以有效防治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及早期蚜虫等。

将适用于防治病害和害虫的拌种剂合理混用,可以达到有效防病虫的效果。

小麦种衣剂主要防治三大病害:全蚀病、黑穗病、根腐病
【总页数】2页(P38-39)
【作者】谭立云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82.99
【相关文献】
1.立克秀6%悬浮种衣剂与高巧60%悬浮种衣剂防治小麦病虫害和增产效果研究[J], 陈强建
2.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对小麦病虫害防治效果 [J], 李春清;王家刚;黄家祥;刘涛;张顺繁
3.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高巧)+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立克秀)防治小麦病虫害试验结果初报 [J], 许艳云;张广照;王家刚;黄家祥;许燕子
4.周日植保:小麦拌种需重视种衣剂的选择 [J], 顾烨;吴鸿梅
5.小麦拌种,农民怎么不用种衣剂——业内人士:种衣剂成本高,假冒伪劣产品多[J], 张小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立克秀+ 高巧包衣对小麦病虫防治效果试验

立克秀+ 高巧包衣对小麦病虫防治效果试验

立克秀+ 高巧包衣对小麦病虫防治效果试验作者:杜俊敏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5年第7期西平县植保植检站杜俊敏为探索防治小麦全蚀病、纹枯病等病害和小麦蚜虫的有效药剂组合,2013—2014年度进行了立克秀+高巧包衣防治小麦病虫技术试验。

一、试验方法(一)供试材料1、供试药剂:立克秀(2%戊唑醇悬浮种衣剂)、高巧(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

2、供试小麦品种:西农979。

(二)试验设计试验设4个处理,不设重复。

1、清水40mL处理15kg种子(CK);2、立克秀10mL+高巧30mL处理12.5kg种子;3、立克秀10mL+高巧30mL处理15kg种子;4、立克秀10mL+高巧30mL处理20kg种子。

(三)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安排在西平县植保植检站试验田,地势平坦,土质黄棕壤,土壤肥沃,前茬作物为玉米,平均产量450kg/667m2。

地块小麦全蚀病发生重且分布均匀,适合做技术研究试验。

(四)试验种植、管理记载1、试验种植:2013年10月8日整地,平均每667m2底施N15P15K15的复合肥25kg,尿素15kg;10月9日进行种子包衣;10月10日播种,人工耧播,平均播量11kg/667m2;2014年2月28日,进行化学除草。

不防治病虫害。

2、试验调查记载出苗后调查记载发芽率和基本苗;越冬前(2013年12月12日)、拔节期(2014年3月14日)、灌浆期(2014年5月24日)各调查1次防治效果。

二、结果与分析(一)对小麦出苗的影响2013年10月18日调查,发芽率:处理1为93%,处理2为89.2%,处理3为90.1、处理4为91.6%;基本苗:处理1为21.6万,处理2为20.9万,处理3为21.3万,处理4为21.4万。

各处理对小麦发芽出苗影响小,对小麦安全。

(二)防治效果1、冬前防效:一是小麦全蚀病。

处理1~4病株率为0。

二是纹枯病。

处理1病株率为5.6%,处理2~4病株率为0,防效均为100%。

小麦种子包衣与配套栽培管理技术

小麦种子包衣与配套栽培管理技术

刘 锐1刘振宁2于海滨2王 英3刘光胜3(1. 山东省肥城市安临站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肥城,271603;2. 山东省肥城市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山东肥城,271600;3. 山东省肥城市潮泉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肥城,271614)摘 要:随着越来越多人种植小麦,种子包衣技术逐渐得到了关注,通过相应药剂对种子进行处理,能够显著降低病虫害发生率,然后再采用相关配套栽培技术,可让整个小麦种植实现精细化管理,小麦种植水平显著提高,确保农户能够通过种植小麦实现增收。

本文分析了小麦种子包衣和配套栽培管理技术要点,希望提高小麦种植质量,真正实现高质高产,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小麦种植;小麦种子;种子包衣;栽培管理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494(2023)08-0078-02在小麦的种植中,通过种子包衣的处理方法,能够让作物生长、发芽时,充分利用种衣剂的活性物质,使种子发芽率提高,保证幼苗长势。

同时,采用种衣剂还能对地下害虫进行有效防治,使小麦的生长得到保证,从而提高品质和产量。

在此基础上,通过配套栽培管理技术,能够结合小麦生长习性,展开更为精细化的管理,让小麦生长水平全面提高,促进当地小麦稳产增收。

1 小麦种子包衣1.1 包衣要点1.1.1 品种选择及种子精选。

对种子进行包衣前,必须将麦种选择工作做好。

麦种的最终质量决定后期产量,也会影响包衣效果。

所以,种植人员要对此工作给予重视,优先选择优良品种,将种衣剂增效、增产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选种时要结合当地实际,强筋、中筋、弱筋等品种灵活选用,确保选择的品种自身增产潜力较强。

完成品种选择后,要及时筛选处理种子,具体可通过风筛、水筛等方法,将其中病粒、瘪粒、杂草籽、虫蛀粒等及时清除,把无病害、颗粒饱满的麦种留下备用。

筛选的种子要保证质量达标,确保纯度≥99.9%,发芽率≥85%,净度≥98%,水分≤13%。

45%烯·苯·噻FS种子包衣防治小麦病虫害效果试验

45%烯·苯·噻FS种子包衣防治小麦病虫害效果试验

45%烯·苯·噻FS种子包衣防治小麦病虫害效果试验作者:韦刚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20年第04期摘要:于2017—2018年开展了45%烯·苯·噻FS包衣处理对小麦蚜虫、纹枯病等病虫害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45%烯·苯·噻FS小麦包衣处理后,能促进小麦分蘖,小麦长势较好,且出苗安全;45%烯·苯·噻FS小麦包衣处理对小麦纹枯病、蚜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增产效果明显。

生产中,建议45%烯·苯·噻FS小麦包衣用量为5~6mL/kg种子。

关键词:45%烯·苯·噻FS;包衣处理;小麦病虫害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04-0091-03纹枯病、蚜虫等是小麦上常发性的主要病虫害,对小麦的正常生长和产量影响较大。

生产上大多采取在病虫害发生时施药的方法来控制危害,但药械、用工、药剂等防治成本较大,耗时耗力,且农药的大量使用也不利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种子包衣是小麦“减药控害”的重要技术手段,对小麦多种病虫害具有预防效果,不仅成本低、方法简便,也能大大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为此,笔者于2017—2018年开展了45%烯·苯·噻FS包衣處理对小麦蚜虫、纹枯病等病虫害的防治效果试验。

1 试验条件1.1 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试验对象是小麦纹枯病、蚜虫等;试验作物是小麦,品种为宁麦13。

1.2 环境条件本试验设在庐江县台创园新渡村,为小麦直播田(撒播),长势较好,于2017年11月13日播种,播种量300kg/hm2,前茬单季晚稻;各小区栽培措施均一致。

2 试验设计2.1 试验药剂和处理试验药剂45%烯·苯·噻FS,由中化作物保护品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5个处理(详见表1),共5个大区,每区面积369m2,随机排列,周围设保护行。

不同种子包衣剂防控小麦全蚀病试验

不同种子包衣剂防控小麦全蚀病试验

教育管理农业科学N O N G Y E KE XU E不同种子包衣剂防控小麦全蚀病试验周兴军1李娜2王卫雨21确山县种子管理站2确山县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摘要:全蚀病是确山县小麦的主要病害,用12.5%全蚀净悬浮剂、3%苯醚甲环唑悬浮剂、2.5%咯菌腈悬浮剂三种种衣剂的不同配方、不同剂量进行试验示范,验证其防治效果及对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药剂处理对全蚀病的防效表现为:12.5%全蚀净40mL/667m2>3%苯醚甲环唑80mL/667m2>3%苯醚甲环唑60mL+2.5%咯菌腈20mL/667m2>3%苯醚甲环唑40mL/667m2,药剂处理的增产率高低表现为:12.5%全蚀净40mL/667m2>3%苯醚甲环唑60mL+2.5%咯菌腈20mL/667m2>3%苯醚甲环唑80mL/667m2>3%苯醚甲环唑40mL/667m2。

防效与增产效果接近一致,以12.5%全蚀净种子包衣剂最优。

关键词:小麦;全蚀病;种子包衣剂;防控效果小麦是我县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5.3万hm2左右,而小麦全蚀病是制约小麦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河南省植物检疫对象,确山县是小麦全蚀病重发区。

全蚀病的防控是个长期的过程,目前种子包衣是最有效的防治方法,且种子包衣是一种投资少、效果好、污染小的重要防治措施。

为持续开展小麦全蚀病的防控,2017-2018年进行了药剂防控试验示范。

一、示范区药剂种类与处理(一)药剂种类12.5%全蚀净悬浮剂(美国蒙山都公司)生产;3%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天津科润制药厂);2.5%咯菌腈悬浮剂(瑞士先正达)。

(二)示范区地点和规模小麦全蚀病的防控试验示范区共设2个,总面积466.67km2。

每个试验示范区设置3个处理,不设重复,每个处理选择不同药剂进行种子包衣。

播种前种子包衣,包衣后晾干6h后播种。

试验示范区(1)。

示范区总面积200km2,设3个种衣剂处理,处理1为12.5%全蚀净40mL/667m2,小区面积为82.67km2;处理2为3%苯醚甲环唑80mL/667m2,小区面积为76.67km2;处理3为农民自防区,小区面积为40.67km2,以其作为对照。

噻呋酰胺种衣剂防治小麦纹枯病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噻呋酰胺种衣剂防治小麦纹枯病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噻呋酰胺种衣剂防治小麦纹枯病效果及安全性研究的报告,
600字
本研究是关于噻呋酰胺种衣剂防治小麦纹枯病效果及安全性的研究,旨在探讨噻呋酰胺种衣剂作为小麦病害管理的选择。

实验中采用的噻呋酰胺种衣剂,是一种硝基化合物的混合物,由5种不同的噻呋酰胺成分组成,与其他添加剂混合而成的有效剂量可以防止小麦纹枯病。

实验前,我们进行了关于噻呋酰胺种衣剂作为小麦病害管理方法的文献研究,以建立此次实验的基础。

实验在对抗小麦纹枯病的前提下,采用噻呋酰胺种衣剂掺和后进行处理,然后,将实验田分成三部分:处理农药,大田床,和裸地。

接下来,我们使用根系和土壤中化学分析方法,来检测噻呋酰胺种衣剂残留的效果和安全性。

结果表明,处理噻呋酰胺种衣剂的小麦组,比非处理组产量更高,经济效益也更高。

此外,实验显示,噻呋酰胺种衣剂处理在小麦根系和土壤中,其有效剂量可以有效防止小麦纹枯病,而无害剂量也可以提供可靠的小麦病害管理,更不容易被污染。

总之,噻呋酰胺种衣剂作为小麦病害管理选择具有良好的效果,不仅可以有效防止小麦纹枯病,而且还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因此,可以安全可靠地使用。

新型小麦种衣剂的应用效果

新型小麦种衣剂的应用效果
表 1 新 型 小 麦 种 衣 剂 包 衣 对 小 麦 出 苗的 影 响
试验于 20 年在江苏里 下河地 区农业 科学 研究所 科研 09
基 地 进 行 , 验 地 为沙 壤 土 , 力 中等 。 试 肥
12 . 小 麦 品种 及 药 剂
供试小麦品种为扬麦 1 5号 ; 理 药 剂 为 江 苏 里 下 河 地 区 处 农业科学研究所研制的新型小麦种衣剂 。
6 0d在培养箱 中进行 出苗试验 , 比未包衣对照高( 2 。 均 表 )
表 2 新 型 小 麦种 衣 剂 包衣 后不 同 时 间 对 出 苗 率 的 影 晌
黄 年 生 , 正元 ,张 小祥 , 步 洪 ,吴 戴 赵 政 ,余 玲 ,张 秀琴 ,张 洪熙
( 苏 里 下 河 地 区农 业 科 学 研究 所 , 苏扬 州 2 50 江 江 20 7)
摘要 : 采用新 型种衣剂进行小 麦种子包衣 , 对应用效果进行 比较 , 结果表 明 : 与未 包衣对照相 比 , 型小麦种 衣剂 新 包 衣处理能提高 出苗率 , 增强麦 苗素质 , 增加 抗倒伏能力 , 增产显著 ; 同时包衣种耐储 藏 , 便于运输 , 包衣 时间灵 活。 关键词 :小麦 ;种衣剂 ; 用效果 应 中图分类号 : 5 2 14 1 s 1 .0 .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 号 :0 2—10 (0 1 0 — 0 3— 2 10 322 1 ) 4 0 7 0
考察培养箱 、 室内营养钵 、 室外 大 田各处理 的 出苗情况 ; 播种后 3 定麦 苗 素质 ; 察包 衣储 藏后 对 发芽 率 的影 0d测 考
响, 以及包衣层脱 落率 ; 成熟期每 小区取 5株 , 考察穗粒结 构 等, 每小区单独收获并计算产量 。 包 衣层 脱 落率 测 定 方 法 : 定 量 包 衣 种 子 放 在 种 子 盒 内 , 取 在 100/n 0  ̄ri n的振荡器 上振 荡一 定时 间 , 2 目试 样筛 筛 用 0 去脱落 的种 衣剂 , 准确称取重量 , 计算脱落率 。

2016年民权县小麦种衣剂试验报告

2016年民权县小麦种衣剂试验报告

2016年民权县小麦种衣剂试验报告作者:桑翠红来源:《乡村科技》2017年第17期[摘要] 在小麦播种前对种子进行种衣剂包衣,评价27%苯醚·咯·噻虫悬浮、6%戊唑+60%吡虫啉、23%苯醚·咯·吡虫啉悬浮、3%苯醚+60%吡虫啉、30%嘧菌脂·咪鲜胺·噻5种种衣剂对小麦纹枯病、茎基腐病和蚜虫的防治效果。

结果表明,27%苯醚·咯·噻虫悬浮的防效最好,其次是23%苯醚·咯·吡虫啉悬浮,可以在生产上推广作用。

[关键词] 小麦;种衣剂;纹枯病;茎基腐病;蚜虫[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7)17-48-41 试验目的小麦种子处理是控制土传病害、种传病害、地下虫和蚜虫等主要病虫害的关键措施,是落实农业部《到2020年农药使用零增长行动方案》的有效措施,按照河南省植保站的安排,通过开展种衣剂的对比试验,筛选出最适合民权县的种衣剂品种。

2 试验地点试验地点在民权县王桥乡南村,面积2.33 hm2。

种植品种为良繁材料百农207。

2016年10月8-9日拌种,10月18日播种,前茬作物为玉米,土壤pH值为7,有机质含量中等,土壤类型为黏土。

3 试验设计试验共设7个处理,处理1~7共2 hm2,不设重复,各处理间留60 cm走道。

每个处理0.33 hm2,每个处理的位置如图1所示。

处理1~5的试验药剂为5个农药公司提供的种衣剂,分别为瑞士先正达公司的27%苯醚·咯·噻虫悬浮、安道麦公司的6%戊唑+60%吡虫啉、深圳诺普信公司的23%苯醚·咯·吡虫啉悬浮、安阳全丰公司的3%苯醚+60%吡虫啉以及江苏辉丰农化公司的30%嘧菌酯·咪鲜胺·噻;处理6为当地常用药剂甲基异柳磷(常用量),自行购买;处理7为清水对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2一
江苏农业科学
2 0 1 3年第 4 1 卷第 7期

璐, 屈会选 , 冯晓鹏 , 等.小麦种衣剂配方筛选及包膜 后田间效果研究[ J ] .江苏农业科 学, 2 0 1 3 , 4 1 ( 7 ) : 6 2— 6 5
小麦种衣剂 配方筛选及包膜后 田间效果研究
任 璐 , 屈会 选 , 冯 晓鹏 ,刘 慧平
d i s e a s e ) , 对小 麦 生 产 造 成 更 大 影 响 Ⅲ 。 针 对 这 一 小 麦 生
, 对提高种子质 量、 促进农业 增产增 收具
产 中存在的问题 , 本试验从可用于小麦种子处理的高效 、 低毒 杀虫剂与杀菌剂 中筛选种衣剂 的有效成分配方 及最佳配 比,
并对筛选出的种衣剂进行 田间试 验 , 以期 为其生产上 的推广 应用提供 理论依据 。
新剂型 , 符合现代 农业 发展 的要 求。它经 济 ( 省工 、 省 时、 成 p h i s g r a m i n u m、 禾 缢管 蚜 R h o p a l o s i p h u m p a d i 、 麦无 网长 管蚜 D C ) 、 小麦苗期地下害虫发生较 为严重 , 且麦蚜不仅本 身对 小 麦生长发育危 害较 大 , 还可 传播 黄 矮病 ( b a r l e y y e l l o w d w a r f
关键词 : 小麦 ; 种衣剂 ; 田间防效 ; 产量 中图分类号 : S 4 8 2 . 9 9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 : 1 0 0 2一t 3 0 2 ( 2 0 1 3 ) 0 7—0 0 6 2— 0 4
种子包衣是在传统浸 种、 拌种技 术上发展起来 的一项新
技术 , 种子经过包膜 , 可 以防治病虫害 , 为种子在不 良环境条
小麦是我 国种植的主要 粮食作物 之一 , 晋南 为山西省小
麦主要种植 区。由于气 候条件 的变化 , 小麦病 虫害发生逐 年 加重 , 尤其是麦蚜 ( 麦长管蚜 S i t o b i o n∞e , l 伽、 麦二叉蚜 S e h  ̄ a — Me t o p o l o p h i u m d i r h o d u m) 、 小 麦 白粉 病 ( E r y s i p h e g r a m i n i s
还原酶 的测定[ J ] .安徽农业科学 , 2 0 0 5, 3 3 ( 1 ) : 1 7—1 8 .
[ 2 ] 赵会杰 , 刘华山 , 林学梧, 等.小麦胞质不育系花粉败 育与活性氧 代谢关系的研究[ J ] .作物学报 , 1 9 9 6 , 2 2 ( 3 ) : 3 6 5 — 3 6 8 . [ 3 ] 苗雨晨 , 白 玲, 苗 琛, 等.植物谷胱甘肽过氧化物 酶研究发展 [ J ] . 植物学通报 , 2 0 0 5 , 2 2 ( 3 ) : 3 5 0— 3 5 6 . [ 4 ] 史红梅 , 胡德文 , 何之常, 等.不同细胞质雄性不育小麦 中谷胱甘
( 1 . 山西农业大学农学 院, 山西太谷 0 3 0 8 0 1 ; 2 . 山西省农业科学 院小麦研究所 , 山西 临汾 0 4 1 0 0 0 )
摘要 : 针对小麦生产 中的病虫害问题 , 从 可用 于小麦种子处理的高效 、 低毒杀虫剂和杀菌剂 中筛选 出吡虫啉 和嘧 啶核苷类抗 菌素作 为有效组成成分 , 进行 吡 ・ 农抗悬浮种衣剂 的研制 , 并进行 田间应用效果研究。筛选 出对小麦苗期 安全影响最小 的 种 衣剂 配 方 , 并 确 定 其 最 佳 配 比为 1 0 % 吡虫 啉 可 湿 性 粉 剂 : 4 % 嘧 啶 核苷 类 抗 菌 素 水 剂 = 7 . 5 g: 4 m L 。田间试验结果表 明, 包衣处理种子显著增加 了小麦的分蘖数 、 次生根数和茎长 , 对小 麦 白粉病 和蚜 虫有 显著的防治效果。产量影 响试验结果表 明, 种衣剂 A处理后 比对照增产 1 9 . 3 % 一3 0 . 9 %。
基金项 目: 山西农业大学科 技创新基金 ( 编号 : 2 0 1 2 2 0 ) 。 作者简介 : 任 璐( 1 9 8 2 一) , 女, 山西汾 阳人 , 博士 , 讲师 , 主要从事农 药毒理及生物农药的研究。E— m a i l : r e n l u b a b y @1 6 3 . c o n r 。
肽过氧化物酶 活性 比较 [ J ] .武 汉 大学学 报 : 理学 版 , 2 0 0 1 , 4 7
件下提供保护作用 。 。种衣剂作为国际市场上 的一种农药 本低 ) 方便 、 安全 、 效 果显 著、 环保 , 能调控 作物生 长 , 提高 田 间出苗率 , 增强幼苗长势 ] , 起到杀 虫、 杀菌、 保苗 、 壮苗 、 增 产、 增收的作用
有重要意义 。
收稿 日期 : 2 0 1 2—1 2—2 9
3 小 结 与讨 论
通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减少 , 可推测活性氧代谢失调 , 花粉 的膜系统受到破坏 , 影 响花粉正常发育而致败育 。
参 考文献 : [ 1 ] 詹少华 , 林 毅, 吕 凯. 天然彩色棉过氧化物酶 、 丙二 醛及 硝酸
2类不育系因核型不 同, 谷胱 甘肽过氧化 物酶 活性和丙 二醛含量有 明显 差异 , 试验 研究表 明 : 小麦 不育 系非 1 B / 1 R 类型7 3 2 A与 1 B / 1 R类型 3 3 1 4 A的花药和倒 2叶, 其 G S H— P 】 【 活性变化一致 , 在花药 不 同发育 时期 G S H—P x活性呈 下 降趋势 ; 2类不育系及保 持系倒 2叶 中酶 活性显著 高于花 药 中酶活性 , 不育系各时期酶活性差异显著 , 在二核期前酶活性 显著高于 同型保持系 , 三核期明显低 于保持 系 ; 2类 小麦不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