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稻两优系列品种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超级稻两优培九高产栽培技术

超级稻两优培九高产栽培技术摘要根据两优培九在江苏省盱眙县高产栽培的实践经验,探讨了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肥床旱育、扩行稀植、科学施肥、好气灌溉、适期防治病虫害等内容,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指导。
关键词超级稻;两优培九;栽培技术;江苏盱眙中图分类号s511.0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9)09-0190-01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邹江石研究员主持育成的国家重点推广品种,适宜在安徽、江苏、湖北等稻区种植。
2007年度,盱眙县承担了江苏省农业3项工程——超级稻两优培九优质高效技术集成与推广项目,项目实施中,采用了高产栽培技术的集成措施,全年完成示范推广超级稻两优培九1.33万公顷,辐射面积2.66万公顷。
核心方水稻平均产量9 750kg/hm2,辐射方产量超过9 000 kg/hm2,圆满完成了项目合同规定的考核指标。
1肥床旱育,培育多蘖壮秧多蘖壮苗标准为:秧龄30d,叶龄6叶1心,单株带蘖2.5~3.0个,带蘖率90%以上,苗高25cm左右。
单株次生根25条左右。
1.1培育肥床选择土质疏松肥沃、靠近水源的菜园地作苗床,播种前20d施氮、磷、钾高效复合肥450kg/hm2,可分2次施入,施后充分耖耙,使肥料均匀拌合于0~10cm土层中,达到苗床足肥要求。
1.2稀播匀谷秧田净秧板播种量为225kg/hm2,将芽谷均匀撒播在苗床上,播后稍加拍实,盖营养土至不露谷为度,一般厚度0.5~1.0cm。
1.3苗期管理采用肥水喷浇的方式,分别于傍晚用1%~2%的尿素液喷浇,与补水同时进行。
在秧苗1叶1心时,喷施15%的多效唑2.25kg/hm2,以抑制秧苗伸长、促进分蘖。
苗期主治稻蓟马,在播种后2~6d内秧苗扎根后排干田水,用40%直播净可湿性粉剂450~675g/hm2对水750kg 均匀喷雾于秧板板面,喷药后2~3d保持秧板湿润,2d后灌浅水,以后保持田间湿润;播后未进行除草处理或处理后未达到要求的各种杂草混生田块,可在秧苗二叶一心至三叶期,用30%的直播净可湿性粉剂525~675g/hm2或36%的灵秀750g/hm2喷雾补除;以稗草为主的田块,在稗草二至三叶期用2.5%稻杰悬浮剂900ml/hm2喷雾防除;对以千金子为主的田块,在杂草二至三叶期用38%的千金乳油750~1 200ml/hm2对水750kg喷雾防除。
超级稻隆两优1308特征特性及超高产栽培技术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l,2020,26(09)超级稻隆两优1308特征特性及超高产栽培技术曹流虎(怀宁县种子公司,安徽怀宁246121)摘要:隆两优1308是利用隆科638S×华恢1308选育而成的籼型两系杂交稻新组合,2019年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超级稻品种。
隆两优1308为中籼迟熟品种,在安徽省怀宁县展示示范中表现出产量高,米质较好,穗粒并重,具有抗倒性强、熟期转色佳等特点。
该文介绍了隆两优1308的特征特性,提出了其超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超级稻;隆两优1308;特征特性;超高产;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0)09-0105-02隆两优1308是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湖南亚华种业有限公司利用隆科638S×华恢1308选育而成的籼型两系杂交稻新组合,2017年6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65),2019年3月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超级稻品种。
2019年参加安徽省粮食生产发展项目怀宁县水稻新品种展示试验,表现出产量高,米质较好,穗粒并重,具有抗倒性强、熟期转色佳等特点,是超高产栽培的理想组合。
1特征特性1.1生育期隆两优1308在安徽省怀宁县作中稻栽培全生育期140d左右,与怀宁县中籼主栽组合Y两优900的生育期相仿,属中籼迟熟新组合。
1.2主要农艺性状隆两优1308株型紧凑,叶片挺直,群体透光性好,叶色深绿,茎秆粗壮。
株高131.3cm,穗长26.5cm,有效穗数223.5万穗/hm2,每穗总粒数191.4粒,结实率84.7%,千粒重28.1g。
1.3米质经农业农村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隆两优1308米质主要指标如下:整精米率61.4%,长宽比3.1,垩白粒率10%,垩白度2.6%,胶稠度63mm,直链淀粉含量13.5%。
超级稻桂两优2号高产制种技术

合¨ j , 2 0 0 8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 审定 编号 : 桂审稻 2 0 0 0 8 0 0 6 ) , 2 0 1 0年 7月通 过 国
家超级稻品种认定 , 适宜桂南稻作 区早 、 晚稻 , 桂 中、 桂 北 稻作 区作 一 季 早 稻 或 中稻 种 植 。 近年 来 , 广 西 稻丰 源种业 有 限责 任 公 司在 广 西南 宁青 秀 区、 百 色 市田东县 、 来宾市象州县、 广东湛江市赤坎 区、 雷州 市、 海南三亚市、 乐东县 、 临高县等地 , 安排桂两优 2 号 制种 累 计 面 积 超 过 1 3 0 0 h m 。根 据 多 年 多 点 的 制种实践, 现将桂两优 2 号高产制种技术总结如下 。
结 合近 几年 在 华 南稻 区 多季 多点 的 制 种 实践 , 总 结
了桂 两优 2号 高产制 种技 术 。 关 键词
技 术
超级稻; 杂 交 水稻 ; 桂 两优 2号 ; 制 种
桂两 优 2号 是广 西农业 科 学 院水 稻 研究所 利 用 自选 籼 型水 稻 光 温 敏 不 育 系 桂科 一2 S与 强 恢 复 系 桂恢 5 8 2配 组 育 成 的超 高 产 两 系 籼 型 杂 交 水 稻 组
育系, 生 育期较稳定 , 早稻 与培矮 6 4 S 、 G D 一1 S相 当 。在南 宁 早稻 3月 初播 种 , 6月 初 抽穗 , 播 始 历 期 9 0 d左右 , 主茎 叶 片数 1 4一l 5叶 , 晚稻 6月 中 下 旬 播种 , 8月底 9月初 抽穗 , 播 时历 期 7 0 d左 右 。广 东 湛 江早 稻 3月 下 旬 播 种 , 六 月 中旬 抽 穗 , 播 始 历 期 7 8 d 左 右 。海 南乐 东早 稻 2月 中旬 播 种 , 5月 上旬 抽 穗, 播 始历 期 7 3 d左 右 。
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主推 品种不 当家 。由于 品种 多 , 又分散种 植 、 杂销 售 , 混 影
16 0h 组 织 专 家 田 间 测 产 , h 理 论 产 量 3 .7 m , 每 m 1879g 其 中 9 . h 平 均 每 h 实 收 稻 谷 07 .k , 0 6m , m 156 8g 00 .k。每 h m 产量 超过 100 g 田块 占 2 8 , 20 k 的 . % 高 产 田块 每 h m 产量 15 1g每 h 量超 过 150 g的 26k ; m 产 00 k 田块 占 7 .% ; h 28 每 m 产量 在 150 g以下 、00 g以上 00 k 90k
摘
要: 通过近 6年来超级稻示 范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种植 实践 , 出了部 分田块超 级稻 生产水平 不 高主要 制约 因素 , 出了“ 找 提 十一
五” 必须以科 学发展观统领超级稻 示范、 推广工作全局 , 大力示范 、 广应 用适 宜我 市种植 的超级稻 组合要 与“ 良” 推 五
配套生产结合对策措施 , 面提升超级稻 生产 能力和扭转 生产 水平 不高的局 面。 全 关键 词 : 超级稻 ; 超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 五 良” “ 配套生产 中图分类号 ¥1 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 73 (06)6—19— 3 07— 7 12 0 0 1 0
2 6. g增产 4 . 1 以上 , 4 15 , k 28 % 增产 增效 显 著是 不 争事 实 。 但 产 区间 高 低 产 差 距 大 。望 江 、 城 单 产 较 高 , 均 每 桐 平
h 量 分别 为 8 7 k m产 4 5 g和 8 4 k , 3 0 g 低产 县 平 均 每 h 产 m
超级稻Y两优 7号高产栽培技术

超级稻Y两优7号高产栽培技术摘要根据超级杂交水稻Y两优7号的生育特性,总结了该组合的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超级稻;Y两优7号;高产;栽培技术Y两优7号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利用生物分子育种技术选育而成的超高产杂交水稻组合,于2008年3月由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会员会审定并顺利通过超级稻的认定。
该组合株叶形态好、穗大粒多、根系发达、茎秆粗壮、抗高温、耐肥抗倒、有明显的二段灌浆特性、米质优、增产潜力大[1]。
2009年麻阳县共种植62 hm2,其中在江口墟镇陈家湾村连片种植20 hm2,平均产量12.04 t/hm2。
要使超级稻Y两优7号优质超高产,只有根据它的生育特性,采取相应的技术对策,才能充分发挥它的增产优势。
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适时播种,培育壮秧Y两优7号在麻阳县山区作一季中稻种植,一般旱育秧宜在4月初播种;水稻常规育秧宜在4月中旬播种。
其他地区应根据不同海拔、纬度及当地习惯参照Y 两优1号确定播种期。
湿润育秧主要技术要点如下:选择通风向阳、土壤肥沃、土质疏松的稻田为秧田,精耕细作,平整秧厢,厢面宽为1.5 m。
秧田基肥施腐熟农家肥15 t/hm2和过磷酸钙375 kg/hm2,或25%的复合肥750 kg/hm2。
秧田播种量为100.5~130.0 kg/hm2,大田用种量为18.85~23.50 kg/hm2,做到稀播匀播。
用透气好的袋子浸种催芽,首先用400倍强氯精浸种8~12 h进行消毒,然后用清水洗净,采用少浸多露保温催芽,促发芽整齐一致,再用500倍多效唑浸芽谷2~3 min 后播种[2]。
播种后至齐苗保持厢面湿润;2叶1心时间密补稀,并施用尿素45~60 kg/hm2作分蘖肥;在成苗期以浅水灌溉为主,间歇露田促分蘖,移栽前6 d追施送嫁肥,使秧苗均衡生长。
秧龄控制在30 d以内,一般不超过35 d,叶龄为6~7叶。
2宽窄行插植Y两优7号植株较高,生长量大,有明显的边行优势。
超级稻Y两优7号高产栽培技术

Y两 优 7号 生 长 势 强 , 叶 繁 茂 , 株 体 内硅 酸 含 量 茎 植 低, 叶绿 素含 量 高 , 易导 致 多种 病 害 。 麻 阳 县危 害 Y 两 容 在
优 7 的 病 害主 要 有纹 枯 病 、 曲 病 、 瘟病 等 ; 害 主 要 号 稻 稻 虫
宽 为 15m。 田基 肥 施 腐 熟 农 家 肥 1 /m 过 磷 酸 钙 . 秧 5t h 和
3 5 k /m , 2 %的 复 合 肥 7 0 k /m 。 田播 种 量 为 7 gh 或 5 5 gh 秧
105 100k/m 大 田用 种量 为 1 .5 2 . h , 到 0 .~ 3 . gh , 88 ~ 3 0k m 做 5
栽 培 要 点 f . 国 种业 ,0 8 6 :3 J中 1 2 0 ( )6 . [] 占彬 , 兢 文 , 正伟 , . 质 冬 小 麦 高 产 栽 培 技 术 【. 业 导 刊 , 4魏 刘 赵 等 优 J种 ]
2 0 1 :0 1 0 9( 2)3 —3 .
10g m 对 水 7 0k 5 / h 5 g喷 雾 防 治 。 麦 扬 花初 期 , 3 %粉 小 用 6 霉 灵 1 5 1 0k /m24 %氧化 乐 果 1 /m + 酸 二氢 钾 . ~ . g + 0 0 5 h . Lh 磷 5 1 gh , 水 4 0 60k . k /m 对 5 5 ~ 0 g均 匀喷雾 , 防 治赤 霉 病 、 期 可 后 虫害及干 热风 。 小麦起 身期进 行化学 除草 , 以控 制杂 草滋 生 , 除 草剂 的选用 和使 用方法 同一 般小麦 品种 。
优 7号优 质超 高产 , 只有 根据 它 的生 育特性 , 采取 相 应的技 术对 策 , 能充 分发挥 它的增 产 优势 。 将其 高产 栽培 技 术 才 现
超级稻新两优6380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超级稻新两优6380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摘要阐述了新两优6380的特征特性,并从播种、栽培、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新两优6380的栽培技术,以期促进该品种的推广种植。
关键词新两优6380;特征特性;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4-0173-01新两优6380是南京农业大学育成的两系超级稻杂交水稻新组合,2007年通过江苏省审定,2008年通过国家审定(国审号为2008012),是农业部认定的第2批超级杂交稻,由江苏中种种业独家生产经营。
2008年在安徽郎溪、广德、宣城、芜湖等地大面积种植,产量达10.75t/hm2,深受当地农民欢迎。
1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江苏省区试,2年平均产量比对照汕优63增产16.5%,2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比对照增产18.2%。
2006~2007年参加长江中下游迟熟中籼组品种区试,2年平均产量比对照ⅱ优838增产7.56%,2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比对照增产6.81%。
2特征特性2.1农艺性状全生育期137d左右,与汕优63相当。
株高122cm,比汕优63略高,株型较紧凑,穗粒大,分蘖力强,叶色深绿,叶姿挺,后期转色较好。
一般有效穗为198万穗/hm2,每穗236粒,结实率88.6%,穗长25.4cm,千粒重28.5g。
2.2抗性表现2008年抽穗扬花期阴雨天多,对水稻生长极为不利,大部分品种稻曲病发生严重造成极大减产,同时也降低了品质;而新两优6380没有发生稻曲病。
成熟期表现秆青籽黄,剑叶挺拔,抗倒性很好。
因熟期较早,后期稻飞虱同样很轻。
2.3品质表现外观米质较好。
出糙率82.2%,精米率73.2%,整精米率63.1%,垩白率36%,垩白度5.4%,直链淀粉含量22.27%,胶稠度51mm,粒长6.8mm,长宽比3.0,透明度2级,碱消值5级,蛋白质含量9%,理化分48分。
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秧后 分 蘖快 , 至移 栽 后 2 , 4d 每公 顷 苗 数 达 32 5 5 .0
万苗, 比常规 湿 润 育 秧 多 15 5 7 .0万 苗 , 田最 高 苗 大 数 多 7 .o万苗 , 80 有效 穗 多 3 .0万 苗 , 平 总粒 数 09 穗
1 超 级 稻 不 同组 合 间产 量 差 异 较 大
表1
超 级 稻 不 同 组 合 生 育 性 状 及 产 量 比较
可大 面积推 广 。
差异 。以每蔸插 2苗 的产 量 最 高 ( 12 / m ) 群 1 .1th 2 , 体结 构 表现最 为 协调 , 产量 与 居 第 二 位 、 三位 、 第 第
2 3 % 、 . 2 、 .6 成 穗 率 分 别 提 高 1 . 9 . 0 4 8 % 9 1 %, 16 、
7 5 、56 个 百 分 点 , 穗 总 粒 数 分 别 增 加 6 0 .5 1 .2 每 .6
粒 、4 1 、0 6 粒 , 1 .4粒 2 .1 结实 率 分别 提高 4 9 一0 2 .、 .、
下 , 同基 本苗 按 每蔸 分 别插 1 、 不 苗 2苗 、 3苗 、 4苗 、
5苗 、 、 , 产量 构 成 及群 体 结构 表 现 出 明显 6苗 7苗 其
27个 百 分 点 , . 以每 蔸 插 7苗 的 产 量 最低 ( 0 5 1 .4 t / h 2 , 次 为每蔸 插 1 的(0 6 h 2 。每蔸 插 2 m )其 苗 1 .6t m ) / 苗增产 的主要 原 因 是通 过 提 高 本 田分蘖 成 穗 率 , 增
重、 三促 、 防” 合 配 套 技 术 。 库 增 源 , 穗 、 粒 、 结 实 率 、 粒 重 。 四 综 扩 争 争 争 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级稻两优系列品种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桐柏县农业局种子管理站王宁
桐柏是一个稻麦两熟区,常年种植水稻25万亩,平均单产450公斤左右。
为创建高产攻关田,近两年我们引进了超级稻两优系列品种:Y两优1号、C两优608、准两优608、深两优5814等品种。
这些品种表现很好,平均单产已超过500公斤。
不论产量或品质很受当地人们欢迎,目前我县已种植有6万亩左右。
为配合超级稻两优系列品在我地更好发挥高产潜力,特制定一套适合我地栽培的高产栽培技术。
同时在推广高产栽培技术上力求做到量化、优化、简化。
一选用良种
水稻产量是由单位面积上的有效穗数、每穗的实粒数和粒重构成的。
杂交水稻具有根系优势、分蘖优势、穗粒优势,穗大粒多是高产栽培的首选对象。
根据两年来田间种植表现,目前我们选用“Y两优1号、C两优608、准两优608、深两优5814”等品种作为主选品种。
二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1 壮秧的标准
(1)形态特征:生长健壮,苗身健硬,苗高适中,不软弱披散,苗体有弹性,叶鞘短,茎基部粗壮,假茎粗扁,分蘖秧要带三个以上分蘖;叶片挺健宽厚,叶色深绿,不浓不淡,绿叶数多,黄枯叶少,无病虫;根系发达,根粗、短、白,无黑根,对水、肥吸收力强。
移栽后发根力强、返青快、分蘖早、抗逆性强;秧苗个体间差异小,整
齐一致,群体间生长旺盛。
(2)生理特点:光合能力强,体内藏的营养物质多,组织充实,单位长度干物重高;C/N比协调,碳水化合物和氮化合物绝对含量高,既不因含碳高而生长衰老,也不因含氮多而生长嫩弱,碳氮比小苗为3左右,一般秧苗为14左右;束缚水含量较高,自由水含量相对较低,有利于移栽后的水分平衡,提高抗逆能力,返青成活快。
2 播种期的确定
好秧一半谷,秧苗从1-5叶节位发生的一次分蘖成穗率高,穗大,6-8节位发生的二次分蘖成穗率低,穗小。
适时播种培育具有低节位分蘖多的壮秧是增产的基础。
籼稻安全播种气温在12℃以上,移栽温度在日平均温度15℃以上,抽穗结实安全温度在35℃以下,以考虑抽穗期能躲过高温或低温时段为前提,同时综合考虑播种期和移栽期的最低温度。
我县籼稻一般4月18-20日播种为宜。
3 浸种催芽
浸种催芽前先晒种1-2天,后用强氯精等药剂,按说明规定的要求浸泡消毒,再泡种。
籼稻种子吸收水分约占自身重量的28%左右为正常发芽所需水量,一般达到萌发要求最适水分所需的时间,水温30℃约需30小时,水温20℃时约需60小时,谷壳薄的品种吸足水分的时间会变短。
浸种时间过长,胚乳养份易外渗损失,且由于无氧呼吸积累的过量酒精会危害胚和芽,可采用白天浸种,晚上沥水露种。
吸足水分后,高温破胸(35℃-38℃为宜。
也可以浸泡在35℃
左右的温水中保温破胸,且整齐度高),适温催芽(28℃-30℃),芽长以种根刚长出为宜,不宜过长。
营养盘地膜旱育秧以刚破胸的发芽种子播种为宜。
4、营养盘地膜旱育秧技术
(1)、秧床整理:利用肥沃的旱地或旱田作秧床,翻挖后每20平方米撒施1公斤过磷酸钙,同时施一担清粪水作底肥;播前按1.8米宽开厢整地,净宽1.5米,沟宽0.3米,沟深10-15厘米,厢面泥土平整,泼足水分达到充分湿润但厢面无渍水;厢面水分稍干后用木板整压厢面,拍平泥土。
(2)、摆放秧盘:在厢面宽方向居中按秧盘长方向放置两张秧盘(秧盘规格353孔/张),秧厢上所有秧盘相互衔接靠拢,形成一个长方形整体床面。
(3)泼散肥泥:利用肥沃的塘泥或田泥,每桶(15-20公斤)加入含有多效唑的壮秧剂(按壮秧剂说明使用,防止过量)适量,混拌均匀,不干不稀,用瓢泼撒在秧盘上,再将肥泥抹入秧盘孔中,与秧盘面积齐平。
(4)播撒稻种:抹平肥泥后:定盘定量撒播刚破胸出芽的稻种,50-60张秧盘可播种1公斤。
一亩育秧地可播种35-45公斤,可供50-60亩本田用秧。
(5)盖细土:播种后用细土盖稻种,土层厚1.5厘米左右,要求秧盘上不见谷粒。
(6)盖膜和遮阳网:播后用一层地膜(内膜)铺于秧厢上,盖
满整个厢面,四周压土封严。
育秧时气温低需盖双膜的,再用竹片起拱,拱架插入厢边,在拱架上盖一层地膜(外膜),起沟泥压紧外膜封严。
如播种季节较晚,气温较高时,只在拱架盖遮阴网,防止高温烧芽。
(7)、揭膜:稻种扎根立针青后及时揭去地膜,温度稳定在15℃以上时可揭去外膜。
播种晚只盖遮阳网的不必揭网,达到降温减少秧厢水分散失,遮挡强光防烧苗。
(8)、秧床管理:注意保持秧厢湿度,适度浇水,防止秧苗卷筒,秧苗长到2叶时即可用0.3%磷酸二氢钾和0.4-0.6%的尿素混合液喷施秧苗作根外追肥,3-5天喷一次,严禁泼施粪便水和干撒尿素追施。
秧苗长到四叶一心至五叶一心时,便可起苗带泥头移栽。
营养盘地膜旱育秧苗矮壮,低节位分蘖空位少,多数秧苗能从第一叶位产生分蘖,部分秧苗还能从不完全叶位产生分蘖。
能培养出较为理想的低节位分蘖壮秧。
低节位分蘖成穗率高,移栽后没有返青期,早生快发,相对增加了营养生长期。
三、水稻高产栽培配方施肥
据测定,每生产100公斤稻谷,需从土壤中吸收氮(N)1.8公斤、(P2O5)磷0.9公斤、(K2O)钾3.2-3.5公斤。
一般参考农业部门测土化验数据,按水稻产量指标(650-700公斤/每亩)所需养分,结合土壤肥力状况确定氮、磷、钾及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量,底肥、追肥恰当比例。
施肥量的计算公式为:
施肥量(公斤/亩)=(目标产量所需养分总量-土壤供肥量)/
(肥料中养分含量*肥料当季利用率)
建议每亩纯氮施用量14-16公斤,N:P2O5:K2O的比例大致为1:0.5~0.6:1~1.2。
一般本田底肥亩施农家肥1500公斤,复合肥50公斤(N:P2O5:K2O的含量比例为15:15:15),过磷酸钙(12%含量)20-25公斤,氯化钾10公斤,土壤有效锌含量低于1mg/kg的稻田每亩补施20%含量锌肥1-2公斤。
插秧后5-7天亩施尿素10公斤,秧苗长到8-9叶时看苗补施适量尿素,在幼穗分化2-3期,及时施追尿素亩3-5公斤,氯化钾10公斤。
始穗前3-5天和齐穗后3-5天,分别用浓度为千分之三的磷酸二氢钾和千分之二的硼肥作叶面喷施,抽穗后15天,视其田间情况再确定是否追施粒肥。
在超级杂交稻高产示范中,在确定了氮、磷、钾、微肥施用量的前体下,增加硅肥非常重要,硅是水稻四大营养元素之一,每生产1000千克稻谷,约需吸收有效二氧化硅150千克。
硅能增强水稻抗倒、抗病虫和有害物质的能力,还能增强对磷的吸收,抑制和调节氮素过多造成的危害,能改良水稻株型,使其茎粗叶挺,提高光能利用率。
在酸性田、大肥田、高产田(亩产750公斤以上)和易发稻瘟病的稻田施硅尤为重要。
一般亩施有效二氧化硅含量25%以上的硅肥100-150公斤。
四超宽窄行拉线定距插秧
采用超宽窄行拉线定距种植方式是把田边的边际优势搬到田中去,既可以改善田间通风透光状况,促进低位分蘖早生快发,形成大蘖优势,又可抑制无效分蘖过多发生;同时做到在抽穗时田间宽行
不封行,在扬花灌浆时每个稻穗仍保持4-5片绿叶,提高了功能叶片的光能利用率,为大穗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源;克服了大田“满天星”栽培方式造成田间早封行相互荫蔽的不利影响,有利于植株对长波紫外线的吸收,使茎秆机械组织发达,增强抗倒伏、抗病能力。
同时有利于田间管理。
插秧规格:宽行行距40-47厘米,窄行27-33厘米,穴距16.6厘米,每穴2-3粒谷苗。
亩栽1-1.2万穴,亩插基本苗2万株以上。
实行拉线定距插秧。
做到浅水、浅插、正插、不插损伤秧苗。
五科学用水
插后大田保持浅水,做到有水追肥,施肥后自然落干,实行间歇灌水。
切忌深水。
亩达14万苗(每穴平均14苗)开始晒田,视稻田土壤质地确定晒田轻重程度,最高苗控制在30万以下,成穗率达65%左右为好,力争亩成穗达18万左右。
六病虫害防治
根据我地水稻病虫危害特点,突出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螟虫、稻飞虱、叶蝉、稻种卷叶螟、稻蓟马等病虫害。
特别是在秧苗3叶期用“扑虱灵”加“毒死蜱”防治飞虱等害虫,同时每桶药液加入75%含量的三环唑12克和40%的稻瘟灵50毫升预防稻瘟病、黑条矮缩病。
移栽前5天左右再用上述药品和方法作秧田防治病虫。
在水稻移栽后7-10天到分蘖盛期,使用对路农药做好螟虫的防治,减少枯鞘枯心苗的发生。
在水稻分蘖盛期用康宽、爱苗或戊唑酮加75%三环唑混合兑水喷施。
在水稻破口抽穗期用康宽、爱苗或戊唑醇、三
环唑、扑虱灵混合兑水防治螟虫、稻飞虱、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等病虫害,水稻成熟期前,应提防稻飞虱的危害,做好后期防治。
201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