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加压冷疗疗程对踝关节镜术后踝关节肿胀程度控制的观察
冷疗技术在骨科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冷疗技术在骨科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作者:陈芳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年第12期【摘要】目的:探讨冷疗在骨折术前护理中的作用。
方法:对68例四肢骨折病人给予脉冲式加压冷疗,护士每1~2小时观察局部情况,每班交接,严防冻伤。
每6~8小时更换冰桶内冰块,以保证冷敷的有效性。
冷敷时间一般伤后24~72小时内。
结果:有效地减少皮肤水泡的出现,有效达到止痛、止血作用。
结论:在骨折术前护理中,采用Aircast Cryo/Cuff冷疗产品进行脉冲式加压冷疗,较传统加压包扎、冰敷的护理方法,可以更显著地改善患处肿胀程度,缩短术前消肿时间,更有利于患者康复。
【关键词】骨折;术前护理;脉冲式加压冷疗【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126-01骨、关节及软组织损伤后的肿痛是骨科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如在损伤后第一时间内采用冷敷处理,可有效地减轻肿胀和疼痛。
冷敷可使微血管收缩,通透性降低,减少出血,减慢神经传导速率,麻痹局部末梢神经,降低组织温度及细胞代谢,具有止血、止痛、消肿的作用[1],其效果确实,经济适用。
临床上常用自制冰块冷敷,但因冰块的硬度较高,且与体表接触面小,又难固定,维持低温时间短,需频繁更换等缺点。
我科引进了AIRCAST加压冷疗系统治疗骨折致肿痛肢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科于2008年10月以来使用AIRCAST加压冷疗系统共治疗四肢骨折病人68例。
其中男52例,女16例,年龄13~70岁,尺桡骨骨折22例,肱骨骨折13例,股骨骨折28例,胫腓骨骨折5例。
均为外伤后入院,入院时间0.5~6小时。
1.2 用物准备 AIRCAST加压冷疗系统分为冰桶、连接管、冰囊袋三部分。
先将蓝色管子接在冰桶上,然后加水至冰桶内刻度线,再加冰块,表面加盖绝缘片,然后盖紧桶盖,连接管的另一端接冰囊袋。
冷加压冰囊在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及护理

3 宫 J. 开 始 为少 量血 液 , l周后 渐 渐转 变 为淡 红色 I水 一 黄色 水样 一 无 [ ] 张 东 . 腔 镜 手 术 的 围 手 术期 护 理 方 法 探 讨 []护 理 实践 与 研 l I L 究 .0 0 7 2 )7 — 4 2 1 , (3 :3 7 色 水样 排液 。 持 良好的 心情 , 保 避免 情绪 紧张 激动 。 据 自身情 况 根
性 疼痛 。 道分 泌物增 多 , 医嘱给 予抗 生素 治疗 , 阴 遵 患者 的症 状 得 [ ] 徐 晓 琳 .2例 宫 腔 镜 手 术 病 人 的 手 术 配 合 []全 科 护 理 2 1, 1 8 J. 0 11 到了改 善 。 ( )3 - 3 9 :2 3 韩 电视 J. 全 24出院指 导 嘱患者 出 院后注 意个 人卫 生 . . 用温 开水 冲洗 外 阴 . [ ] 崔蓉 , 春 玲 . 宫 腔 镜 诊 治 宫 腔 疾 病 的 护 理 配 合 [ ] 科 护 2 禁 盆浴 及房 事 1 月 。 个 术后 2个月 内少 量流 血 、 排液是 正 常现 象 .
1 临 床 资 料
射 器 消毒 后在 体位 较 低 处刺 2 3个 小 孔抽 出 渗 出液使 残 留 的渗 -
本 组 患者 4 2例 , 放性 骨 折 9例 . 开 闭合 性 骨 折 3 3例 。4 2例 出液排 出 , 免泡 壁破 损 , 避 使其 紧贴 皮肤 , 创 面敷 氯霉 素粉 , - 在 34 患者 , 2 男 7例 , 1 女 5例 , 龄 1~ 4岁 。双踝 骨折 1 年 65 5例 , 三踝 骨 天 水泡 基本 干燥 消肿 。 肢体 肿胀 者 , 患肢 抬高 , 对 使 高度 应高 于患 折 8例 , 外踝 骨折 I 例 , 1 内踝 骨折 8例 。 2 护 理 者 的心 脏 , 以利 于血液 循环 , 止患 肢继续 肿胀 。 导患 者进 行足 防 指 趾 运动 促进锻炼 , 出院 1个 月 内尽量 减少 久坐 久站 . 从事 重 体 勿
踝关节镜术后采用加压间歇冷疗防治踝关节肿胀的最佳时间探讨

Di s c u s s i o n t h e be s t t he r a p y t i me o f i n t e r mi t t e n t p r e s s ur i z e d c o l d p r e v e n t i o n a n k l e s we l l i ng a f t e r a n kl e a r t h r o s c o p y
w i t h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 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w a s 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s i g n i i f c a n t ( P<O . 0 5 ) . C o n c l u s i o n : T h e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a n k l e m i r r o r u s i n g 5 d p r e s s u r e i n t e r -
g r o u p wi t h 5 d a y s pr e s s u r e i n t e r mi t t e n t c o l d t r e a t me n t f o r a l o n g t i me . Re s u l t s : 5 d a y s a f t e r t r e a t me n t , t h e pa t i e n t s p a i n s c o r e s a n d s w e l l i n g d e g r e e , c o mp re a d
a s t h e r e s e a r c h o b j e c t s , a n d t h e y w e r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w o g r o u p s a t r nd a o m,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u s e d 1 d s h o t r t i m e p r e s s u r e i n t e mi r t t e n t c o l d t h e r a p y , t r e a t me n t
局部加压冷疗对控制膝关节镜术后关节肿胀的临床护理效果 胡晓凤

局部加压冷疗对控制膝关节镜术后关节肿胀的临床护理效果胡晓凤摘要:目的探究局部加压冷疗对控制膝关节镜术后关节肿胀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所收治的膝关节镜手术患者80例,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AIRCAST加压冷疗装置局部加压冷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传统冰袋冷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及关节肿胀程度。
结果观察组的疼痛及关节肿胀程度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局部加压冷疗法能够有效减轻膝关节镜术术后患者关节疼痛感,减轻关节肿胀,该方法值得被临床推荐使用。
关键词:局部加压冷疗;膝关节镜术后;关节肿胀;临床护理冷疗治疗方法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术后预防关节肿胀的措施之一[1]。
主要是利用比人体体温低的介质,使机体温度接触到这种介质而变低,在低温下实施治疗疾病[2]。
冷疗能够收缩微血管,在治疗过程中是血管通透性降低,有效控制出血量,能够起到局部麻痹末梢神经,减轻患者的手术过程中的疼痛感,具有消肿、止血及镇痛的作用。
而传统的治疗方法是使用冰袋,皮肤接触冰袋面积小,护理难度增加[3]。
本文就针对局部加压冷疗对控制膝关节镜术后关节肿胀的临床护理效果的研究和分析,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所收治的额膝关节镜手术患者80例,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
观察组40例患者中,男患者24例,女患者16例,年龄为43-51岁,平均年龄为(38.7±3.1)岁;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患者26例,女患者14例,年龄为46-54岁,平均年龄为(36.4±5.4)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等一般资料比较中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冰袋冷敷的方法及常规护理措施,在患者的膝关节部位予以用马鞍带装入冰袋冷敷,时间为6h,在此期间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不良反应出现,及时观察患者的伤口部位情况,观察是否出现并发症;做好心理辅导、饮食护理、病房护理等等基础护理。
自制加压冷敷带治疗膝关节镜术后关节肿痛的护理观察

性 临 病 Nu s n b er a i n o el — m a e pr s. 3 , 组病 人年 龄 、 别 、 床 类 型 、 程 等 资 料 比较 差 异 无 r ig o s v to n s f — d e . 0例 两
s rz d c d c m p es u ie ol o r s bel t r a p t o te t a-
E 3 章剑 东 . 科 院 内感 染 因 素 分 析 及 预 防 措 施 探 讨 E] 中 医 药 管 理 5 眼 J.
杂 志 ,0 8 1 ( ) 19 2 0 , 6 9 : 1 4—1 9 . 15
[3 李 越 妮 , 素 文 . 防 医院 感 染 的 规 范化 护 理 [ J 全 科 护 理 ,0 9 6 蓝 预 J. 20,
[] 中 国医 药 导 报 ,0 7 4 3 ) 1 9 3 . J. 2 0 ,( 4 :2 —1 0
[ 3 吴 秋俊 , 文 杰 , 志 伟 , 浅 析 眼科 预 防 与控 制 医 院 感 染 的 对 策 3 刘 李 等. [] J.中华 实 用 中西 医 杂 志 ,0 8 2 ( 4 :14—1 9. 2 0 ,1 1 ) 19 15 E 3 赵 霞. 0 3 2 0 4 2 0 - 0 6年 住 院患 者 医 院 感 染 调 查 分 析 E] 中 华 医 院 感 J.
参考文献:
E3 易 文 华 , 永 成 , 1 张 张柔 玲 . 院 感 染 经 济 损 失 病 例 对 照 研 究 [] 中 医 J. 华 医 院 感染 学 杂 志 ,0 6 1 ( 0 :1 0—1 4. 2 0 ,6 1 ) 14 13
[ 3 司 春 玉 . 成 美 . 科 住 院 病 人 医 院感 染 危 险 因 素分 析 及 预 防 措 施 2 吴 眼
踝关节骨折术后冷敷压迫疗法的观察

患者疼 痛及 耐受 情况 确定 。两组术 后 均用氯 若昔康 8mg 静 脉注 射 , 天 2次 。术后 6h 1 、 4h分 , 一 、 2h 2 别 记 录静止 时和 活动 时视觉 模拟 疼 痛评 分 ( VAS评 分) 记 录术 后 第 1天 、 2天 、 3天 的 内踝 尖 水 , 第 第
1 资 料 与 方 法
每隔 1 n测 量 踝 关 节周 围温 度 。踝 关 节 周 围温 0mi 度 最低 至 1 ~1 5 8℃ 。每天 4次 , 每次 4 n 术后 5mi , 第 三 天停 止 。两 组 患 者 术 后 均 用 托 马 斯 架 抬 高患
肢 , 度 3。 5, 高 0~4 。 同时使 用 相 同康 复 训 练 方法 , 术 后 麻醉 失效 即开 始踝 关 节 及 足 趾 主动 背 伸 活动 , 术
平、 内踝 尖 上 5c 水 平 周 径 比较 , 异 有 极 显 著 意 义 ( < 0 0 ) 观 察 组 局 部 消 肿 较 对 照 组 明 显 。结 论 棉 垫 加 压 m 差 P .1,
加 冰 水 复 合 物 冰 袋 冷 敷 , 以减 轻术 后肿 胀 和 疼 痛 , 善 关 节 活 动度 , 少 并 发 症 , 进 损 伤 修 复 。 可 改 减 促
关 键 词 踝 关 节
Ke r s A nkl y wo d e
骨 折
加 压 包 扎
冷敷 疗 法
Col om pr s h r py dc e ste a
Fr c ur at e
Pr s ur nd ge e s e ba a
中 图分 类 号 2 0 . 0 6年 1月 ~ 2 0 0 8年 6月 在
踝关节骨折术后棉垫加压配合冰敷疗效观察

踝关节骨折术后棉垫加压配合冰敷疗效观察梁伟;宋贤武;季卫平【期刊名称】《中医正骨》【年(卷),期】2009(21)6【摘要】目的:评价压迫加冰敷法对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的疗效。
方法:将60例踝关节骨折(均为闭合Lauge-Hansen分型Ⅲ-Ⅳ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A 组)30例,手术后运用棉垫加压并给予冰敷(每天4次,每次45 min)。
对照组(B 组)30例行常规处理。
将两组疗效进行对照观察。
①记录两组术后6、12、24 h 静止和运动时VAS评分;②记录术后1、2、3 d内踝尖水平、胫骨下平台水平、内踩尖上5 cm水平周径。
结果:压迫加冰敷组与对照组相比,压迫加冰敷组术后6、12、24 h静止和运动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
冷敷压迫组术后1、2、3 d内踝尖水平、胫骨下平台水平、内踝尖上5 cm水平周径差值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
压迫加冰敷组完全能够耐受冰敷,没有出现因冰敷引起的不适反应。
结论:棉垫加压并冰袋冰敷治疗有效,可以在术后减轻肿胀和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减少并发症,促进损伤修复。
【总页数】3页(P12-14)【关键词】踝关节;骨折;棉垫加压包扎;冷敷疗法;临床研究【作者】梁伟;宋贤武;季卫平【作者单位】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42;R730.5【相关文献】1.循环加压冷疗与常规冰敷治疗r在TKA术后的疗效比较 [J], 高莉;吴萌2.新型膝关节加压冰敷袋用于减轻膝关节镜术后肿痛的效果观察 [J], 王群香;池燕玲;何彩芬3.冰敷对减少踝关节骨折后肿胀的疗效观察 [J], 王虹;赵红4.重度颅脑外伤术后高热患者使用冰毯机与冰敷降温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J], 程丽萍;占玉蓉;陈媛;程敏;邹珍珍5.踝关节骨折91例术后棉垫加压配合冰敷的临床效果观察 [J], 尹宏兵;刘达;李志清;刘立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踝关节镜术后采用加压间歇冷疗防治踝关节肿胀的最佳时间探讨

踝关节镜术后采用加压间歇冷疗防治踝关节肿胀的最佳时间探讨作者:占玉兰,车慧虹,刘婉云等来源:《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5年第6期占玉兰车慧虹刘婉云陈奇鸣罗锦辉摘要目的:探讨踝关节镜术后采用加压间歇冷疗防治踝关节肿胀的最佳治疗疗程。
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4年9月72例踝关节镜术后采用加压间歇冷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采用1 d短时间加压间歇冷疗,试验组采用5 d长时间加压间歇冷疗。
结果:治疗后5 d,试验组疼痛评分和肿胀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踝关节镜术后患者采用5 d长时间加压间歇冷疗,可明显缓解患者痛苦,控制踝关节肿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关节镜;术后;加压间歇冷疗;踝关节肿胀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6.001作者单位:516100惠州市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手足外科占玉兰:女,本科,主管护师基金项目:2014年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4Y013)踝关节受损可直接导致踝关节疼痛、功能受限,主要症状表现为脚踝肿胀与明显疼痛[1]。
近年来,我院应用踝关节镜治疗踝关节受损相关病症,如骨性关节炎、骨损伤及韧带损伤等,获得了极为理想的临床效果。
但是,对于踝关节镜术后如何尽快地、准确地、有效地防治患者踝关节肿胀,是一个棘手问题。
对此,我院近年来采用“1 d”与“5 d”加压间歇冷疗防治踝关节镜术后踝关节肿胀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确定最佳治疗疗程,取得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4年9月72例踝关节镜术后采用加压间歇冷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两组。
其中对照组男22例,女14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35.26±10.33)岁。
试验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22~59岁,平均年龄(35.29±10.14)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局部加压冷疗疗程对踝关节镜术后踝关节肿胀程度控制的观察
作者:占玉兰陈奇鸣邹佛莲等
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14期
摘要:目的探讨踝关节镜术后采用加压间歇冷疗防治踝关节肿胀的最佳治疗疗程。
方法本组67例按手术先后顺序分为术后24h加压间歇冷疗组及术后120h加压间歇冷疗组。
术后24h 加压间歇冷疗组在术后24h内每间隔8h行30min的加压冷疗1次,踝关节局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采用双层棉布包裹冰袋行冰敷治疗;术后120h加压间歇冷疗组在术后120h内每间歇
8h行30min的加压冷疗1次,方法与材料与24h组相同。
测量并记录两组术前、术后第24h、120h踝关节周径。
将测量数据采用统计学处理,患者一般资料采用统计描述,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患肢肿胀值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结果无论是24h组还是120h组在术后24h加压间歇冷疗过程中对踝关节肿胀程度控制效果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踝关节镜术后120h的加压间歇冷疗比24h的加压间歇冷疗对踝关节肿胀程度的控制更为有效。
关键词:关节镜;冷冻疗法;肿胀;术后护理
踝关节骨性关节炎、距骨软骨损伤、踝关节韧带损伤及滑膜病变是导致踝关节疼痛、功能受限的常见病因。
2010年3月~2014年1月,我科通过踝关节镜诊治踝关节相关疾病获得较满意疗效。
踝关节镜手术虽具有安全性好、创伤及并发症较少,恢复快等优点[1],但术后关节疼痛及肿胀仍是常见的问题。
然而对于关节镜手术后关节肿胀规律观察和相应护理措施、护理规范尚不统一。
许多学者推荐使用加压冷疗的方法[2,3]治疗关节镜术后关节肿胀。
但对于加压冷疗的疗程亦同样未有统一的规范。
目前较多医疗单位使用术后24h内加压间歇冷疗的方法处理。
但根据笔者的前期研究显示,术后24h的加压间歇冷疗虽然在术后24h内可呈现较满意效果,但在术后3d以后肿胀仍不能在短期内完全消除,而肿胀期仍可能持续数周甚至数月。
笔者试图研究探讨踝关节镜手术后采用不同疗程加压冷疗防治踝关节术后肿胀。
2010年3月~2014年1月对踝关节镜术后病例67例,分别采取实施加压间歇冷疗时间为24h与120h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67例,按手术先后顺序分为术后24h加压间歇冷疗组(24h组,下同)及术后120h加压间歇冷疗组(120h组,下同);24h组33例,其中男21例女12例;年龄17~65岁;120h组共34例,其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20~61岁,两组在年龄、性别、致病原因、麻醉方式、手术方式、疾病情况、手术时间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纳入标准①意识清楚,依从性好、无沟通障碍的患者。
②单侧踝关节镜下手术患者。
③原发病为踝关节骨性关节炎、距骨软骨损伤、踝关节滑膜病变、关节游离体病例,不合并骨折及踝关节韧带损伤。
1.3排除标准①依从性差,不能与医护人员行有效沟通的患者。
②糖尿病、低蛋白血症、严重贫血等下肢原发肿胀病例。
③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病例。
④下肢感觉异常或感觉障碍病例。
⑤双侧踝关节镜下手术患者。
⑥合并踝关节足部骨折患者。
1.4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踝关节镜术后常规护理:术后6h内平卧位,患肢抬高30cm,患者术后返回病房即开始行加压冷疗处理。
冷疗期间注意患者主诉、皮肤颜色、张力及皮肤温度变化。
1.4.1 24h组术后24h内每间隔8h行30min的加压冷疗1次,踝关节局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采用双层棉布包裹冰袋行冰敷治疗,冰袋置于踝前及踝关节两侧。
冰袋完全融化时可更换冰袋。
1.4.2 120h组术后120h内每间歇8h行30min的加压冷疗1次,方法与材料与24h组相同。
1.5观察方法及评价指标术前1d备皮时测量记录患侧通过内外踝连线处周径,术后测量并记录两组术后第24h、120h踝关节周径。
1.6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患者一般资料采用统计描述,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患肢肿胀值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2结果
2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患肢周径测量值比较,术后24h测量24h组与120h组P>0.05,术后120h测量,24h组与120h组P
3讨论
3.1踝关节镜术后加压冷疗的局部生理效应与治疗作用踝关节镜虽然是一种微创手术方式,但由于术中器械刺激、灌洗液的使用、出血、较长时间使用止血带等原因仍然会给组织带来创伤,术后炎性物质的浸润,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踝关节肿胀及疼痛,还可能因为患者无法早期功能锻炼从而影响关节功能恢复,影响手术效果[4]。
冷疗法是用低于人体温度的物质作用于局部。
局部的冷刺激增强血管的交感神经作用,使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低,组织外渗减轻,局部代谢减慢、耗氧量减低使血管床中的循环血量减少,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液流动缓慢,淋巴细胞趋向性减低。
由于冷敷可减轻液体外渗、使血管痉挛、血液粘稠度增高、血流缓慢有助于血液凝固,可有效控制局部出血,减轻组织的肿胀和
疼痛[5,6]。
同时局部的加压处理,使用适当的压力包扎组织可使生成淋巴液的小淋巴管闭合,阻断淋巴液的生成,使术野淋巴管断端漏出的淋巴液大为减少,从而有效控制渗血、渗液及肿胀[7]。
3.2不同加压冷疗时间对踝关节镜术后踝关节肿胀的影响踝关节镜手术后出现踝关节肿胀、关节腔内积血,疼痛的发生率较高,临床研究已证明局部的加压及冷疗对关节肿胀及关节内积血疼痛的预防是有效的。
有研究表明局部的加压及冷疗控制肿痛将治疗时间控制在24h内即能达到满意的镇痛及消肿效果[8]。
但笔者的前期临床观察发现踝关节镜手术后患者在术后24h使用冷疗处理虽能达到较好的效果,但在24h后停用冷疗后患者仍会出现较长时间的踝足部肿胀,时间可能长达数周。
本研究发现无论是24h组还是120h组在术后24h加压间歇冷疗中对踝关节肿胀控制效果P>0.05无统计学意义。
但术后120h加压间歇冷疗后24h组与120h 组对踝关节肿胀程度控制效果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也就是说本研究表明术后24h 的加压间歇冷疗可缓解患者术后患肢的肿胀情况,但120h的加压间歇冷疗比24h的加压间歇冷疗对踝关节镜术后肿胀控制更有效。
3.3护理特点冷疗开始后应及时倾听患者主诉,密切观察皮肤情况,注意皮肤有无局部发白,青紫,肢端有无麻木或丧失知觉等冻伤情况,若有上述情况应立即停止冷敷,取下冰袋。
在冷敷过程中应定时检查冰袋融化情况,若冰块融化后即行更换,同时检查有无冰袋破损情况,保持手术伤口敷料干燥,防止污染伤口。
4结论
本研究结果初步显示,踝关节镜术后120h的加压间歇冷疗比24h的加压间歇冷疗对踝关节肿胀程度的控制更为有效。
但不同的踝关节病变手术操作时间及灌注液的用量亦不相同,本研究未对手术操作时间与灌注液的使用量跟术后踝关节肿胀情况作相关的分析研究,同时本研究样本量较少,故对加压间歇冷疗的最佳治疗时间及手术时长、灌注液使用量与肿胀程度的相关性仍需在下一步工作中继续观察研究。
参考文献:
[1]Doyle JR,The arthroscpe,then and now [J].Tech Hand Up Extrem Surg,2008,12(4):201.
[2]赵蕾.自制加压冷敷带治疗膝关节镜术后关节肿痛的护理观察[J].护理研究,2010,24(4):904-905.
[3]陈丽.低频脉冲加压冷疗减轻踝关节肿痛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4):26-27.
[4]王晓君.冷疗联合棉垫加压包扎用于膝关节镜术后减轻关节肿胀的临床效果[J].健康必读,2012.11(6):295.
[5]田润溪.膝关节镜术后应用循环加压冷疗系统和冰敷冷疗的对比研究[J].护理学报,2013,20.(6):10-13.
[6]张菁.膝关节镜术后患者不同冷敷时间的效果观察[J].中国护理杂志,2008,24.(2):28-29.
[7]李玲利.冷加压自动循环系统对膝关节镜术后患者冷疗效果的研究[J].四川医学,2012,33(12):49-51.
[8]田润溪.不同循环加压冷疗时间对缓解膝关节镜患者术后疼痛和肿胀的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13,12(7):16-19.
编辑/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