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质体培养与诱变
第4节 新品种培育技术

通过物理或化学(生物)诱变剂作用使细
胞(原生质体)发生变异,再结合组织培养选育
新品种。
诱变处理组织:植物茎尖分生组织、离
体培养的不定芽、嫩枝等。
诱变品种
三、体细胞杂交 体细胞杂交又称体细胞融合,指将两个
不同的体细胞融合成一个体细胞的过程。融
合形成的杂种细胞,兼有两个细胞的染色体。 来源不同的体细胞融合所得杂交细胞可培 养出不同的新品种。 这种方法多用于植物新品种的培育。
体细胞杂交也称细胞融合
融合过程中两个细胞膜从彼此接触到破裂形成细胞桥的变化过程图解
1. 融合材料
植物与微生物细胞:去壁的原生质体
动物细胞:可直接用于细胞融合
制备原生质体
选材: 选择生长旺盛、生命力强的组织作
原生质体制备材料。
原生质体的制备Βιβλιοθήκη (1)分离:机械法(质壁分离)
酶解法 (2)纯化:离心沉降法 漂浮法 离心和漂浮结合法
1988年,我国第一例试管婴儿诞生.
胚胎分割 所谓胚胎分割(embryo splitting)即是 将一枚胚胎用显微手术的方法分割成二分、四 分甚至八分胚,经体内或体外培养,然后移植 入受体中,以得到同卵双生或同卵多生后代的 技术,也是胚胎克隆的一种方法。
六、胚胎嵌合
“豹 妹”
五、体外受精 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 )是指哺乳动 物的精子和卵子在体外人工控制的环境中完成受精 过程的技术,英文简称为IVF。由于它与胚胎移植 技术(ET)密不可分,又简称为IVF-ET。 在生物学中,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到母体后获 得的动物称试管动物(test-tube animal)。这项技术 成功于20世纪50年代,在最近20年发展迅速,现已 日趋成熟而成为一项重要而常规的动物繁殖生物技 术引。 类似原生质融合。如骡子。
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影响因素

科技 一向导
◇ 科技 论坛◇
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影响因素
黄 磊
( 福建空 5 0 0 0 5 )
要】 以酿酒酵母 Y S 5 为 出发菌株 , 经蜗牛酶酶解获得原生质体后 , 用紫外线进行诱变处理 , 通过一级 筛选得到 了6 1 株诱 变菌株 , 将
酵母细胞 的融合 及酵母 原生质体的诱变 的一个重要前 提就是如 适 当预处理可在一 定程 度上破 坏酵母菌细胞壁外层 大分子 高级 何制备大量 的原生质体 . 原生质体制备率受到各种条件 的影响 . 如菌 结构 . 改善通透能力 . 促进细胞壁水解 酶向内壁层扩散 . 提高原生质体 龄、 酶浓度 、 温度 、 预处理 等的影响 , 因此确定不 同因素对酵母原生质 制备效率 . 并缩短酶作用时间 , 降低酶液对形成 的原生质体损伤 . 保持 体 的影响及优化不 同因素 . 可以大大提高产率 。 高活性 . 提高再生率和融合率 其作用主要是这些化合物能还原细胞 1 . 菌体菌龄对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 壁 中蛋 白质的二硫键后 . 使分子链切开 . 酶分子易于渗入 . 促进细胞壁 易于释放 原生质体 微生物的生理状态是决定原生质体产量 的主要 因素之一 . 特别是 的水解 . s H 一 化合物( 如B 一 巯基 乙醇 ) 广泛运用 于酵母菌 中. 效果很好 。可 菌龄 , 明显影响原生质体释放的频率。 不 同时期 的菌体 . 对各种溶壁酶 是, 酵母细胞脱壁前 . 做一些预处理可使原生质化率大大提高 . 但原生 的敏感性不同 . 原生质体 的形成率与再生率也有很大差异 这是因为其作用 于膜蛋 白. 造成细胞损伤 。 酵 较年轻的菌体细胞制备原生质体较为容 易. 而且此 阶段 的原生质 质体再生率会有所降低 , 预处理剂 E D T A或 E D T A加巯基 乙 体再生率也较高。处 于对数生长期的菌体代谢活性 高而稳定 、 细胞壁 母 菌细胞壁外层 由一蛋 白鞘构成 . 利于水解酶渗透进人 内壁层并促进其对细胞壁的 对酶 的作用较为敏感 . 且大小 比较一致 . 生长适应能力强 . 故通常取处 醇 能破坏这一结构 . 于对数生长期的菌体制备原生质体 有研究表 明对数生长早期形成率 降解 . 因此适度预处理后能显 著提高 原生质体制备率 : 用E D T A处理 一方面将细胞壁 中部分不溶性蛋 白质抽 提出来 . 另一方面又通 最高 . 对 数生长 中期时再生率最高 . 对数 生长 晚期的再生率也 比对数 细胞 . D T A与多种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 . 避免金属 离子对 酶的抑制作用 生长 中期 的低 。 这是由于细胞壁越稚嫩 。 越易被酶破坏 . 对数生长早期 过 E 用巯基 乙醇处理对数期 的细胞 . 以促进蛋 白质 菌体幼小 , 代谢活性高而稳定 、 细胞壁对酶的作用较 为敏感 . 且大小 比 而提高酶 的脱壁 效果 : 松动细胞壁结构 . 使菌 体的细胞壁对酶 的敏感性增 较一致 . 故生活适应能力强 : 对数生长 中期幼小菌体对不利 因素抵抗 中的二硫键断裂 . 同时抑制细胞壁的重新合成 至于经预处理后原生质 体再 生率 略 能力差 . 一旦失去细胞 壁 , 较难恢复 : 对数生长晚期的原生质体存在着 加 . 但从形成率 和再生率双重 因素考虑 .使用 预处理再 生总 很大比例 的非活性个体 菌体如果进入稳定期 . 细胞 壁结构趋 于稳定 低于非处理 . 和老化 . 不易去壁形成原生质体 , 原生质体形 成率显著降低 . 而且再 生 数高于非预处理 率也有所下 降。 4 . 酶 系 和 酶 的浓 度 对 原 生质 体 制 备 的 影 响 微 生 物 的 菌 龄 是 随 着 菌 种 和 培养 条 件 而 异 .酵 母 菌 菌 液 中加 入 各 种微生物 由于细胞壁组成不 同用 于水解细胞壁 的酶 的种类也 B 一 巯基乙醇可 以破坏细胞壁组分 中的二巯基 .处于对数生长期 的酵 不同 而酵母菌的细胞壁组成主要为葡萄糖和几丁质 用于水解的酶 纤维素酶 、 B 一 葡聚糖酶等 。最常用的是蜗牛酶 , 它是 母菌菌体代谢极为旺盛 . 细胞壁 易被 瓦解 . 其细胞壁对 蜗牛酶 较为敏 类主要有 蜗牛酶 、 感. 易于酶解脱壁 . 且酵母菌制备原生质体时 , 要使菌体同步化才能大 种以纤维素酶 为主 的混合酶 . 适合水解酵母细胞壁中的多种组分 幅度的提高制备率 制备酿酒酵母原生质体时 , 一般采用 5 O E D T A和 5 l 巯基乙醇 及1 % 纤维素酶高渗磷酸~甘露醇缓冲液预处理 . 原生质体的获得率达 2 . 稳 定 剂对 原 生质 体 制 备 的影 响 9 % 但在蜗牛酶中复合加入纤维素酶能得到更理想的效果 . 加快细胞 原生质体 由于剥除 了细胞 壁 . 失去其特有 的保护作用 . 细胞对外 9 缩短处理时间 . 增强所得原生质体活性 , 并提高再生率。 界环境变的十分敏感 . 尤其对渗透压 如果把它悬浮在蒸馏水或等渗 壁水解进程 . 不同的微 生物在制备原生质体 时所需酶 的种类和酶量均不同 . 适 溶液 中. 会吸水膨胀并破裂 . 所 以必须在一定浓度 的高渗溶 液中进行 宜的酶浓度是影 响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 的重要因素 . 因为酶 中往往含 酶解 、 破壁 、 才能形成和保持稳定 的原生质体 如过氧化物酶、 核糖核酸酶等) , 随着酶量的 作为稳定剂 的有无机盐和有机物 . 无机盐稳定剂包括 Na C 1 、 K C 1 、 有对原生质体有害的酶类f 杂酶的浓度 也会随之增加 . 当达到一定程度时 , 必然会影响原生 M g S 0 4 、 C a C l : 等; 有机物中有糖和糖醇 , 如蔗糖 、 甘露醇 、 山梨醇等 无 增加 . 降低原生质体 的再生率 机盐利于原生质体制备 . 糖类更适于其再生 。 可能糖溶液黏度大 . 不利 质体 的活性 . 总之用于水解细胞壁 的酶浓度要适 当 . 酶量过低 . 作用不彻底 . 不 于酶 和细胞 的分散 与作 用 . 而盐对细胞壁降解有促进作 用 . 故能提高 浓度过高 , 处理时间过 长 . 会影 响原 生质体 的数量 制备率却不利于再生。 酵母菌原生质体制备 和再生时 的稳定剂可选用 利 于原生质体形成 . 致使再生率下降 无机盐或糖醇类化合 物. 无机盐类在促进原生质体再生方 面不及糖 和 和活性 . 糖醇 。 其原因是 : 糖及糖醇是大分子物质 , 阻碍酶与细胞壁充分接触或 5 . 酶 的作 用 温 度 、 时 间和 作 用 p H值 者防碍原生质体释放 , 同时, 其对原生质体 又有保护作用 。 同样 的培养时间 . 不 同的温度下 生长的细胞 . 其生理状况是有差 各种稳定剂 的 D H值应 保持在一定范围之内 . 这需要适宜 的缓 冲 异的 . 会影 响到原生质体 的形成 。 如酶解温度过高或过低 , 都会影响酶 液配合使用 ,以保证 酶活 胜和菌体本身活性维持在一个 叫高 的水平 。 的活性 . 使原生质体形成率 下降 。 不 同的酶具有各 自 不 同的最适 温度 , 稳定 剂是一种高渗 溶液 . 但是浓度也不能过 高 . 否则会使原生质体皱 这在水解细胞壁的时候是要首先考虑的 还要 注意菌株生长的最适温 缩. 一般在 0 . 3 一 1 . O m o U L之 间 度. 以避免因温度不当而导致原生质体的活性 降低 . 甚至破坏 确定 酶 概言之 . 稳定剂的作用 . 不仅能防止原生质体 的破 裂 . 控制并 达到 解温度的时候 以上两者均要兼顾 。 总 的说来 。 酵母 菌的温度要低些 , 多 最大的数量 . 而且对提高酶 的活性 . 促进 酶和底物的结合都具有相 当 在 3 8 — 3 0 ' E。 : 。 的优越性 不同的稳定剂对 原生质体的释放和保 护作 用是不 同的 . 一 随着时间的增加 . 原 生质体 的形 成率增加 . 可能是 因为随着时间 般认为易于渗- 入 质膜和易 于被原 生质体及菌体分解 的物质 不宜作为 的增加 . 细胞壁 的水解更为充分的原因。酶解时的最适 p H值 也随着 稳定剂。 酶的特性和菌种 的特性而异 3 . 酶 解 前 的预 处 理 对 原 生质 体 制 备 的 影 响 6 . 总结 用酶 类来水解细胞壁 . 首 先要 使得酶溶液渗透到细胞壁 中 . 但是 可见 . 影 响原 生质 体制备和再生的因素很多 . 不 同酶系统及酶浓 生物体都具有保护 自 身的一套严密 的结构 . 不是任何物质都可以随意 度 、 渗透压稳定剂 、 酶解温度 、 时间、 不 �
麦考酚酸产生菌原生质体诱变育种的研究

ABS TRACT
T e e th g c p e oi c d p o u i g mu a t f m e ii i m rvc m a t m, t e p o o s lc ih my o h n l a i r d cn t n s r c o P n cl u b e io p c u l h r—
果 更好 。
原始菌株的麦考酚酸产量较低 , 本文主要对麦考
酚酸产生菌的原生质体制备、 再生条件进行 了研究 , 并 在 此基 础 上研 究 采用 紫 外 线 和亚 硝 酸 诱变 处 理 P n- ei cl m b v o p c m原生质体 , ii r i m at lu e c u 以期获得高产菌株 , 并成功用于实际生产。
麦考酚酸酯( yohnlem fi M F 是麦考 m cpe o t o t, M ) a el 酚 酸 ( y oh n l c , A) 2 乙基 酯 衍生 物 , m cp eoi ai MP 的 . c d 是
一
供 试 菌 株 短 密 青 霉 ( eilu rvc m. P ncl m b e io ii p c m) ., at A 3 由本 公 司提 供 。 u
株生产能力提高 2 .% , 8 2 摇瓶和 5 L 酵实验的效价均可达到 60 m / 0 发 0 0 g I以上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关键词 : 麦考酚酸 ; 原生质体 ; 诱变
中 图分 类 号 :R 7 . 995 文 献 标 识 码 :A
Pr t p a tm u a i n b e d n fmy o h n ! cd p o u i g s r i , o o l s t t r e i g o c p e o i a i r d cn t an o c Pe ii i m r vc mp c u n cl u b e i ・ a t m l o
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二)原生质体融合的影响因素 1、融合剂 电场融合的优点: 适于动植物、微生物细胞;融合频率高 可在显微镜下观察
(二)原生质体融合的影响因素
1、融合剂
2、温度 20~30℃
3、亲株的亲和力和原生质体的活性
4、无机离子
PEG介导融合 钙离子、镁离子
电场融合
糖或糖醇
四、融合体再生 复原: 再生培养基 细胞壁重建 形成菌落 P239 图9.8
第五节 酵母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一、酵母细胞壁结构和遗传标记 菌龄对原生质体形成影响大 亲本灭火的方法:紫外线
热 药物
第五节 酵母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一、酵母原生质体制备 p259 预处理:EDTA;巯基乙醇
蜗牛酶
第六节 霉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二、培养基及相关溶液 p262 (1)查氏培养基的作用:菌丝生长 (3)酶液的制备:
(2)菌体培养方式:
1.平板玻璃纸法:
丝状菌
2.振荡沉没培养法
细菌和酵母菌
酶法分离原生质体的影响因素?
(3)菌体年龄
丝状真菌
菌丝体尖端细胞
放线菌
对数期到静止期
细菌
对数期
酵母菌
菌体同步化
酶法分离原生质体的影响因素?
(4)稳定剂
高渗溶液
无机盐:NaCl、KCl、MgSO4、CaCl 微生物原生质体育种 三、原生质体转化育种 何种形式DNA转化率高? 质粒
第一节 微生物原生质体育种
五、其他微生物原生质体育种 脂质体转移 原生质体转染等
第二节 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通过人为方法,使遗传性状不同的两细胞的原 生质体发生融合,并产生重组子的过程。
原生质体紫外诱变技术选育1

Absr c : g lc r la d 1, p o a e o oe a c tan o e sel e mo i s s re e y ta t Hi h g y e o n 3一 r p n diltl r n e sr i f Klb ila pn u nae wa c e n d b
和 3 .7 。 53%
关 键 词 :, 丙二 醇 ; 炎克 雷 伯 氏 杆 菌 ; 油 ; 生质 体 ; 变 l3一 肺 甘 原 诱 中 图 分 类号 :9 3 Q 3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 7 1 2—37 (0 1 0 0 1 —0 6 6 8 2 1 )3— 0 1 6
l3一 , 丙二 醇的耐受性 , 获得 13~ , 丙二 醇高产 菌。在原 生质体制备过程 中, 运用滤膜去除酶解后 细胞悬液 中的正 常
菌体 , 简化 菌体 酶 解 过 程 , 高 再 生 率及 形 成 率 。经 过 原 生 质 体 诱 变后 , 耐 受 高浓 度 甘 油 和 13一 提 以 , 丙二 醇 及 高产
p a tmu a e e i ,a me tt o ea c fh h c n e ta in fg y e o n 3- r p n d o n ih l s tg n ss i d a het lr n e o i o c n r to s o lc r la d 1, p o a e i la d hg g
prd tvt fa i o ucii o c d,tr e h g il tn s,Kp- y h e ih y ed mu a t 1,Kp 4 a d Kp 5 ,we e o t ie - n 一 r b an d. I e b t h fr n f d- ac e—
原生质体诱变方法

2.4 试验方法2.4.1 酶液配制称取适量固体酶(w/v),溶于0.6mol/L渗透压稳定剂中,0.22μm微孔过滤膜过滤除菌后备用。
2.4.2菌丝培养取直径1cm的菌丝块接种于盛有100mL液体培养基的250mL三角瓶中,每瓶接种一块,25℃静置培养3-7d。
2.4.3原生质体制备与计数将培养好的菌丝置于离心管中,10000r/min离心15min,弃去上清液,用相应稳渗剂洗涤3次,无菌滤纸吸去多余水分。
每250mg湿菌丝加1mL酶液,在适当温度水浴中酶解一段时间,酶解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震荡混匀一次,吸取少许酶解液,血球计数板计数。
原生质体制备是菌种选育及其遗传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确定了滑菇原生质体形成的最适条件:以0.6mol/L的MgSO4为稳渗剂,在2%的蜗牛酶和纤维素酶的混合酶、pH6.5、酶解温度30℃的条件下对培养7d的菌丝进行酶解,在此条件下所得原生质体的产量为3.92×106个/mL。
1.5.3 原生质体再生1.5.3.1 原生质体纯化(崔宗强,2003)酶解后的原生质体悬浮液经脱脂棉柱(5mL 注射器中塞入0.5-1.0cm 高的脱脂棉,稍压实)过滤除去残余菌丝,滤液4200r/min 离心10min,去上清液,用渗透压稳定剂洗2 次,得到纯化原生质体。
吸取少许悬液,血球计数板计数。
1.5.3.2 原生质体再生将适量原生质体悬液稀释到一定浓度后,吸取0.1mL 涂布再生固体平板。
同时用无菌水涨破原生质体后,以同样方法涂布再生固体平板,以消除非原生质体所形成的菌落带来的误差。
原生质体再生率的计算:再生率(%)=(原生质体再生菌落数-对照组再生菌落)/原生质体总数×100%。
1.5.3.3 再生培养基的选择在30℃、pH6.0、1.5%酶液条件下,以0.6mol/L KCl 作为稳渗剂,酶解3h 得到冬虫夏草原生质体。
将所得原生质体过滤、纯化后吸取0.1mL 分别涂布 5 种不同再生培养基,25℃培养5d。
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影响因素

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影响因素【摘要】以酿酒酵母YS5为出发菌株,经蜗牛酶酶解获得原生质体后,用紫外线进行诱变处理,通过一级筛选得到了61株诱变菌株,将这些诱变株直接进行发酵,利用气相色谱对发酵液酒精产量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经过紫外线照射30s后,通过筛选获得了一株酒精发酵较高产菌株,酒精产率达到了10.36%(v/v),比出发菌株提高了3.6%。
【关键词】酿酒酵母;原生质体;紫外诱变;甘蔗汁发酵酵母细胞的融合及酵母原生质体的诱变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如何制备大量的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制备率受到各种条件的影响,如菌龄、酶浓度、温度、预处理等的影响,因此确定不同因素对酵母原生质体的影响及优化不同因素,可以大大提高产率。
1.菌体菌龄对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微生物的生理状态是决定原生质体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特别是菌龄,明显影响原生质体释放的频率。
不同时期的菌体,对各种溶壁酶的敏感性不同,原生质体的形成率与再生率也有很大差异。
较年轻的菌体细胞制备原生质体较为容易,而且此阶段的原生质体再生率也较高。
处于对数生长期的菌体代谢活性高而稳定、细胞壁对酶的作用较为敏感,且大小比较一致,生长适应能力强,故通常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菌体制备原生质体。
有研究表明对数生长早期形成率最高,对数生长中期时再生率最高,对数生长晚期的再生率也比对数生长中期的低。
这是由于细胞壁越稚嫩,越易被酶破坏,对数生长早期菌体幼小,代谢活性高而稳定、细胞壁对酶的作用较为敏感,且大小比较一致,故生活适应能力强;对数生长中期幼小菌体对不利因素抵抗能力差,一旦失去细胞壁,较难恢复;对数生长晚期的原生质体存在着很大比例的非活性个体。
菌体如果进入稳定期,细胞壁结构趋于稳定和老化,不易去壁形成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形成率显著降低,而且再生率也有所下降。
微生物的菌龄是随着菌种和培养条件而异,酵母菌菌液中加入β-巯基乙醇可以破坏细胞壁组分中的二巯基,处于对数生长期的酵母菌菌体代谢极为旺盛,细胞壁易被瓦解,其细胞壁对蜗牛酶较为敏感,易于酶解脱壁,且酵母菌制备原生质体时,要使菌体同步化才能大幅度的提高制备率。
第九章 新品种培育概述

四、多倍体和单倍体
1.染色体工程: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育种
人的染色体
• 1.特纳氏综合症(Turner)是常见的女性性染色体异常疾病。 常见的核型是45,X,少数是嵌合体,出生率1/2500~1/5000。 身材矮小,原发性闭经,性幼稚,蹼颈,后发际低,宽乳距, 肘外翻是本病的主要临床特征。 • 2.克氏综合征(Klinefelter Syndrome) 是常见的男性性染 色体异常疾病,典型的核型为47,XXY。表型特征有睾丸发育 不全。身材修长,乃足跟至趾骨间的距离增长所致。男子乳 腺发育、阴毛呈女性型分布,阴茎及睾丸均小。严重者伴有 智力迟钝、隐睾及尿道下裂等。本病发生率较高,在新生活婴 中的发生率是1.4~2.9%,是男性不育症中常见的一种。 • 3.爱德华综合征Edwards:染色体异常为18三体。表型特征有 智力低下、小头、前额窄、枕部突、小颌且张口范围小,腭 弓高窄、低位耳、肾畸形、肌张力增高及手紧握等。
臂部分或全部缺失。表型特征有:婴儿时期哭声似猫叫,因 而得名,可有喉器小和会厌小等喉部发育异常。严重智力低 下,小头、圆形脸、眼距宽、眼裂下斜、耳位低、内眦赘皮, 贯手等多种畸形,约一半患者有先天性心脏病,智力低下, 生活能力差,常早亡。4P-综合征类似5P-综合征,但常常更 为加重,还可呈尿道下裂,腭裂、严重的精神以及运动障碍, 癫痫发作等,属少见病例。 • 6.染色体断裂综合征:可见大量染色体断裂,多由于范可尼 (Fanconi)综合征与Bloom综合征。
植物组织培养与诱变育种相结合的关键问题:
第一,确定适合的诱变剂; 第二,确定适合的诱变材料(或靶细胞或靶组织)。选择诱变 的植物组织培养材料要考虑其分散程度和整齐度,以 及再生能力和再生途径,还要考虑能否获得足够大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酶解法的优缺点
优点:获得量大,适用广泛。
缺点:
会影响所获原生质体的活力。 原因: 商品酶制剂均含有核酸酶、蛋白 酶、过氧化物酶以及酚类物质。
10
3. 原生质体纯化的方法
(1)过滤-离心法 (2)漂 浮 法 (3)沉 降 法 (4)不 连 续 梯 度 法
11
(1)过滤-离心法 (沉降法)
荧光增白剂法(calcoflower white 0.1%)和电镜
技术
36
② 细胞分裂
③ 愈伤组织或胚状体形成 ④ 植株再生
37
几种不同类型的原生质体分裂和发育速度比较
第一次分 植板 原生质体类 裂 率 型 时间 % (%) 烟草叶片 4d 60 60 细胞分裂情况 2周—20个细胞 组成的细胞团 愈伤组 织分化 速度 1m形 成芽 胚状体 3周后 成苗 原生质 体到再 生植株 3m 4m
酶质量、组合、浓度、pH、光照和温度
3. 4. 5.
渗透压稳定剂 质膜稳定剂 分离条件:
离心次数、离心速度、纯化方法、分离纯化持
续时间。
6.
分离用具
21
酶的种类、组合、浓度
几种草本植物原生质体分离使用的酶种类及浓度(%)
材料 烟草叶片 半纤 崩 纤维 维素 溃 素酶 酶 酶 1.0 1.0 1.0 果 胶 酶 离析 酶 0.1~0.2 0.5 蜗 牛 酶 研究者 Uchimiya Scott 李仕琼
18 使用浓度:0.01%
二、原生质体活力测定方法
(2) 酚藏花红染色法(0.1%) 酚藏花红能使无活力的原 生质体染成红色,有活力 的原生质体不着色。 (3) 伊凡蓝(Evan’s blue)染色法 (0.025%) 有活力但受损伤的细胞和死细胞能 够摄取这种染料,活细胞不摄取。
19
6.1.2.2 原生质体活力测定方法
由原生质膜和薄层细胞质包围细胞核形成的小原 生质体。也称为微小原生质体。 胞质体(cytoplast) 2 不含细胞核,而仅含有细胞质的原生质体。
原生质体的应用
Regenerative ability
再生能力
Cell differentiation
Ontogenic processes
细胞分化
个体发生过程
胡萝卜培养 6d 细胞
8~10d形成细胞 10~ 5~30 团,4周后形成 20 胚状体
矮牵牛愈伤 4d 组织 2~ 油菜叶片 3d
10
15
16
6.1.2 原生质体脱壁情况鉴定与活力测定
6.1.2.1
原生质体脱壁情况鉴定方法
① 低渗爆破法
a) 没有细胞壁,胀破后留下的残迹是无形的。 b) 如果原生质体还带有部分细胞壁,则原生质体 从无壁部分胀破,破碎后留下的残迹仍保持半 圆形的细胞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② 荧光增白剂法(calcoflower white 0.1%)
4. 琼脂糖珠培养
将含有原生质体的液态琼脂糖培养基用吸管 以大约50ml一滴的量滴于直径6cm的培养皿, 待其固化后向其中添加3ml液体培养基并于摇 床上低速旋转培养。 培养过程中,通过调整液体培养基的渗透压 来调节培养物的渗透压以利于其进一步的生 长和发育,这种方法由于改善了培养物的通 气和营养环境,从而促进了原生质体的分裂 和细胞团的形成。 32
(1)机 械 分 离 法 (2)酶 解 分 离 法
7
(1)机械分离法:先将细胞放在高渗糖溶
液中预处理,待细胞发生轻微质壁分离,原 生质体收缩成球形后,再用机械法磨碎组织, 从伤口处可释放出完整的原生质体。 缺点:获得完整的原生质体的数量比较少, 能够用此法产生原生质体的植物材料受到 限制。 优点:该方法可避免酶制剂对原生质体的 破坏作用。
2.双层培养法——液体-固体双层培养法
优点: 固体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可以缓慢放到液体 培养基中,如果在下层固体培养基中添加一 定量的活性炭,则还可能吸附培养物产生的 一些有害物质,促进原生质体的分裂和细胞 团的形成。 缺点: 不易观察细胞的发育过程。
30
3. 固体薄层培养法
优点: 使原生质体处于固定位置,避免了原生质 体的漂浮游动,有利于对单个原生质体的 细胞壁再生及细胞团形成的全过程进行定 点观察。 缺点: 培养基温度对薄层质量和原生质体分布有 一定影响;另外,固体中单细胞生活能力 弱,通气状况不良,第一次细胞分裂时间 31 会推迟2d左右。
(二)胞质环流法 显微镜下观察原生质体是否存在胞质环流。 (三)渗透压变化 放入低渗溶液中,可正常膨大。 放入高渗溶液中,可正常膨小。 (四)氧电极法
光合作用—放氧 呼吸作用—耗氧
(五)形态识别 形态完整、富含细胞质、颜色新鲜的正常球形,
20
三、影响原生质体数量和活力的因素
1.
2.
供试材料及预处理方法 酶解条件:
① 细胞壁再生 ② 细胞分裂 ③ 愈伤组织或胚状体形成
④ 植株再生
35
① 细胞壁再生是细胞分裂的先决条件
细胞壁再生所需时间与植物种类和起源细胞 的分化程度及生理状态有关。 再生过程:先是质膜合成细胞壁主要成分微 纤维,然后在质膜表面进行聚合作用,形成 多片层的结构,以后在质膜和片层结构之间 或在膜上产生小纤维丝,逐渐形成不定向的 纤维团,最后形成完整的细胞壁。 检测新壁合成的方法
0.1
Lakshmi
Lakshmi
檀香愈伤组织 1.0
榆幼叶
0.1~0.2
Dorin
0.5 Ahuja 0.5 诸葛强
23
山毛榉幼叶
1.0
0.5
胡杨悬浮细胞 0.5
1.0
pH
分离原生质体时,酶液的pH值是值得注意的 问题。因为降解酶的活力和细胞活力最适pH 值是不一致的。 如制备菜豆叶片原生质体时:
禾谷类叶片 2.0 油菜花粉 1.0
马铃薯子叶 1.0
马铃薯花粉 0.5
0.5
1.0
戴朝曦
王蒂
22
几种木本植物原生质体分离使用的酶种类及浓度(%)
材料 纤维 素酶 半纤 崩溃 果胶酶 维素 酶 酶 0.2 离 研究者 析 酶 0.2 孙勇如等
枸杞愈伤组织 0.5 檀香幼叶 2.0
0.5
0.5 0.5 0.5 0.05 0.01~0.03
25
渗透压稳定剂
原生质体由于细胞壁的解除和壁压的消失将 引起细胞破碎。因而在酶液、原生质体洗涤 液、培养液中必须调整渗透压,维持细胞内 外渗透压平衡,防止细胞涨破或过分收缩而 破坏内部结构。 常用的渗透压稳定剂:甘露醇、山梨醇、葡 萄糖、蔗糖等,浓度约在0.40M~0.80M。渗 透压稳定剂还可促进分离的原生质体再生细 胞壁并继续分裂 。
用于分离原生质体的材料
1. 材料预处理
用黑暗处理和低温处理等方法,可提高某些 材料原生质体的产量和活力。 ☆ 龙胆试管苗的叶片用4oC处理较好。 ☆ 甘蔗植株必须先在黑暗下培养12h后分离的 原生质体才能分裂。 ☆ 马铃薯试管苗叶片需在黑暗下处理48h后分 离原生质体,才能获得高产量。 6
2. 原生质体分离的方法
6.
7. 8. 9.
材料预处理 原生质体分离的方法 原生质体纯化 原生质体活力测定 影响原生质体数量和活力的因素 原生质体培养方法 影响原生质体培养的因素 原生质体再生过程 原生质体的诱变
Flash
4
6.1.1 植物原生质体的分离纯化
1. 2.
3.
材料预处理 原生质体分离的方法 原生质体纯化方法
5
二、影响原生质体培养的因素
1.
2.
原生质体的活力 原生质体的起始密度
适宜密度在104~105个/ml左右。在烟草叶原
生质体培养中,密度低于103个/ml时,细胞 只能分裂一、二次,密度在104个/ml以上, 植板率常显著提高。
3. 4.
渗透压稳定剂 培养基营养
原生质体培养经常使用的KM-P培养基就
Organogenesis
器官发生
Somatic genetics
体细胞遗传学
Protoplast 原生质体
Cell physiology
细胞生理
Cell fusion 细胞融合
Organelle, DNA uptake
细胞器、DNA的摄取
Cell cloning 3 细胞克隆
本章内容
1.
2. 3. 4. 5.
40-100mm网筛 低速离心
利用比重原理,在具有一定渗透压的溶液中, 先进行过滤然后低速离心,使纯净完整的原 生质体沉积于试管底部。 优缺点:
纯化原生质体比较简单。 由于原生质体沉积于试管底部,造成相互 挤压, 12 常引起原生质体的破碎。
采用比原生质体密度大的高渗溶 液(蔗糖[25%]、Percoll、 Ficoll), 使原生质体漂浮在液 Protoplast 体表层的纯化方法。 优点: 可以避免分离的原生质体因震 荡被组织碎片撞击而破损。 所用药品简单,成本低。 缺点及补救措施: 对离心力要求比较严格,掌握不 好,原生质体则不易漂浮。可采 (2)飘浮法 用不同浓度和不同离心速度分次 13 漂浮的方法。
是以B5培养基为基础;N6培养基则以MS 33 培养基为基础 改进的。
二、影响原生质体培养的因素
5. 培养条件
温度,光照
6. 植物材料和基因型
柑桔,葡萄,桃
7. 供体细胞的生长同步性
34
三、原生质体再生过程
1.
2.
概念:原生质体再生过程是指分离、纯化 的原生质体在适当的培养方法和良好的培 养条件下,很快恢复细胞壁,再生细胞持 续分裂形成细胞团,最后或通过愈伤组织 或通过胚状体分化出完整植株的过程。 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