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组织培养第4章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及细胞融合

合集下载

细胞工程___第四章原生质体与细胞融合用

细胞工程___第四章原生质体与细胞融合用

五.原生质体鉴定
1)低渗爆破法:无壁吸水向外膨胀直至胀破,是无形 的。有部分细胞壁,则原生质体从破碎后留下的残 迹仍保持半圆形的细胞壁。
2)荧光染色法:将原生质体放大离心管中,加入0·7mo l/L甘露醇配置的0.05%~0.1%荧光增白剂溶液,染 色5-10Min ,离心、洗涤除去多余的染料,在荧光 显微镜下观察(波长3600-4400A0)。绿色光显示纤维 素的存在,发出红色光的没有纤维素的真正的原生 质体。
4、细胞质膜稳定剂
细胞质膜稳定剂,能防止质膜破坏,提高原生质 体的稳定性与活性,促进细胞壁形成及细胞分裂等。
常用质膜稳定剂有:
葡萄糖硫酸钾、MES、CaCl•2H2O、KH2PO4等。 MES:2-( N-morpholino) ethanesulfonic acid 2-( N-吗啉代)乙磺酸
作用:不但具有质膜稳定作用,还具有缓冲作用,调 节pH值。
(4)氧电极法:有活力的原生质体在光照下会进行光合 作用而放出氧气,在没有光照的条件下进行呼吸而 耗氧。因此,可以采用氧电极来测定氧的变化来原 生质体是否具有活力。
第二节 细胞融合
一、细胞融合的概念
细胞融合,也称原生质体融合,或体细 胞杂交。是指两种异缘(种间、属间)原生 质体,在诱导剂诱发下或电冲击下,发生膜 融合、胞质融合和核融合并形成杂种细胞, 进一步发育成杂种植物体。
甘露醇
0.6 M
CaCl•2H2O
0.5%
MES
5.0 mM
pH
5.8
6、原生质体的游离与纯化(以叶为例)
1)、原生质体的游离
酶解处理时把灭菌的叶片或子叶等材料下表皮撕掉,将 去表皮的一面朝下放入酶液中。去表皮的方法是:在无 菌条件下将叶面晾干、顺叶脉轻轻撕下表皮。如果去表 皮很困难,也可直接将材料切成小细条,放入酶液中。 对于悬浮细胞等材料,如果细胞团的大小很不均一,在 酶解前最好先用尼龙网筛过滤一次,将原细胞团去掉, 留下较均匀的小细胞团时再进行酶解。

04-植物原生质体的制备及融合-卢文

04-植物原生质体的制备及融合-卢文

原生质体的制备及融合生31 卢文2003012377一、实验目的:a)学习植物原生质体的分离制备技术,观察原生质体形态。

b)学习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技术,观察融合原生质体时其形态及变化。

二、实验原理:详见讨论。

三、实验用品:显微镜、擦镜纸、剪子、镊子、小平皿、吸管、直式漏斗、300目尼龙网、10ml离心管、载玻片、盖玻片。

四、试剂:a)洗涤液:甘露醇0.6MCaCl2·2H2O 8mMNaH2PO4·H2O 2mMpH=5.6b)酶混合液:纤维素酶1%果胶酶0.5-0.7%甘露醇0.6MCaCl2·2H2O 8mMNaH2PO4·H2O 7mMMES 3mMpH=5.6c)PEG溶液:PEG-6000 40%CaCl2·2H2O 3.5mMKH2PO4·H2O 0.7mM葡萄糖0.3mMpH=5.8d)高Ca,高pH洗涤液:CaCl2·2H2O 100mMTris 50mM山梨醇100mMpH=10.5e)蔗糖溶液:20%五、实验步骤:a)原生体的制备i.将新鲜花瓣用蒸馏水洗干净,用滤纸吸干表面水分。

ii.用尖头镊剥去木料的下表皮或将其剪成小细条,加入几滴酶液恒温振荡半小时。

iii.酶解好的原生质体混合液经300目尼龙网过滤到10ml离心管,加入少量洗涤液定容至4ml,此时,未被酶解的大块组织留在尼龙网上。

iv.500rpm离心5分钟,弃去上清液,加洗涤液至约2ml吹打均匀。

500rpm5min重复离心一次,彻底去除酶液。

v.加8滴洗涤液,悬浮原生质体。

vi.镜检,检察原生质形态和浓度,看看是否有碎片,本试验中碎片较少,故未做蔗糖漂浮。

b)PEG融合:i.在小平皿内各滴三滴原生质体悬液,静置沉淀。

ii.各缓缓滴加一滴PEG在其中两滴原生质体悬液上,iii.在另一滴上滴加一滴高Ca2+高pH洗液。

iv.镜下观察,1-2分钟后,在原先加入PEG的一滴悬液上加入一滴高Ca2+高pH洗液。

4原生质体培养和融合

4原生质体培养和融合
• 原生质体纯化方法有: 离心沉淀法 漂浮法 接口法
1、 离心沉淀法
原理:应用原生质体的比重大于溶液,离心后原 生质体沉于底部。
步骤: • 第一步:原生质体溶液用400目网筛过滤。 • 第二步:离心(500~1000r/min离心5~6min)。 • 第三步:吸取上清液,用洗涤液(含甘露醇)
重新悬浮,再离心沉淀。如此2~3次。 • 第四步:用原生质体培养液洗1次,收集原生
对幼叶来说,酶浓度较低:0.5%-1%纤维 素酶,果胶酶(0.2%-0.5%); 酶量少
对愈伤组织、悬浮细胞:纤维素酶、果胶 酶的浓度要提高到1%或2%。酶量大 酶液PH值:5.4 - 5.8
PH高,酶活性低 PH低,原生质体损坏多
2.3 酶液渗透压
• 裸露的原生质体必须维持在一定的渗透压下, 才既不涨破,又不因过度收缩而破坏内部结构。 因此在酶液中须加入渗透压稳定剂来代替细胞壁 对原生质体起保护作用。
•常用的渗透压稳定剂是糖醇系统,包括甘露醇、 山梨醇、葡萄糖、蔗糖等。
目前大多数使用甘露醇或山梨醇,它们能稳定地 维持渗透浓度。而蔗糖等易被原生质体吸收利用, 降低渗透浓度,故不常用。
2.4 材料预处理 (暗处理,预培 养和低温处理)
在酶处理前,常把供体组织置于合适浓 度的稳压液中,预质壁分离约一小时后再用 酶液处理。
2-6 其它
酶液中加入葡聚糖硫酸钾、CaCl2等盐类
保护细胞膜、提高原生质体稳定性和活力
2-7 原生质体分离过程:一步法 (以烟草叶片为例)
• 第一步:预处理即对烟草植株限制供水
• 第二步:取幼叶常规表面消毒后在无菌条件下剥 去外表皮切成4cm的小块
• 第三步:制作混合酶液(纤维素酶2%和果胶酶 0.5 % )并加入的0.7 mol甘露醇0.1 m mol CaCl2. PH5.6

原生质体融合操作方法

原生质体融合操作方法

原生质体融合操作方法
原生质体融合是将两个或更多的细胞融合在一起,以形成单一的细胞。

在实验室中,原生质体融合可用于合成杂交细胞或研究细胞膜蛋白质交互作用。

以下是一种常用的原生质体融合操作方法:
1. 制备原生质体:收获新鲜的植物细胞并环绕其周围的细胞壁。

用酶类解除细胞壁以获得原生质体。

2. 制备混合物:在离心管中将两种原生质体混合并加入缓冲液。

3. 让细胞融合:通过高渗透压或电脉冲使膜破裂或局部破损,让细胞形成互通。

4. 分离融合物:将融合物分离出来,并放在一个合适的培养基上培养。

5. 检测融合结果: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是否真正融合,或使用特定的抗体标记来检测融合后的细胞表面分子。

需要注意的是,原生质体融合需要谨慎操作,避免损坏细胞结构或引入杂质。

在实验中,需要仔细选择不同类型的原生质体,以确保它们能够融合。

遗传学ppt课件第4章 原生质体培养及融合配色

遗传学ppt课件第4章 原生质体培养及融合配色
优点:可得到较为纯净、完整的原生质体。
缺点:由于高渗溶液对原生质体有伤害, 因而活力高的原生质体较少。
B、离心沉淀法
酶解产物 +原生质 体培养基
0.45mol/L甘露醇 400g,5min
碎片带
原生体
利用比重差别原理,在甘露醇溶液中低速离心,使原生质体沉积在试管底部,然 后再用Percoll飘浮一次。
6、原生质体的游离(分离)与纯化 1)原生质体的游离
经酶液处理后,细胞壁被降解,释 放出球状原生质体。为使原生质体从组 织上解离下来,酶解的最后2小时需轻 度振荡,速度为45转/分(rpm)。
酶解液
酶解后的产物包括:
完整原生质体
破碎的原生质体、未去壁的细胞(团)、细胞器及碎片 酶及其它不利于原生质体培养的试剂。
五、原生质体培养 培养密度很重要(原因):一般以
104-105个/ml为宜。 一般采用的培养方法:液体培养基
→ 固体增殖培养基 → 再分化培养基 → 器官、胚胎或植株分化。
培养方式详见第二节。
1)液体培养
分成三个阶段
➢ 培养基Ⅰ:1/2无机盐、正常有机成分、适量的水 解酪蛋白、适量的激素、1% 蔗糖、0.4-0.6 M甘露 醇,pH 5.8
第四章 原生质体培养及融合
名词术语:
➢ 原生质体(protoplast):指除去细胞壁的细胞或是 一个被质膜所包围的裸露细胞。
➢ 亚原生质体(subprotoplast):在原生质体分离过程 中,有时会引起细胞中内含物的丢失而形成一些 较小的原生质体,称为亚原生质体。 它可以具有细胞核,也可以没有细胞核,或是 只有1条或少数几条染色体,具体情况有:
一词。 ➢ 1892年,Klercker采用机械法分离原生质体,但效

4.原生质体培养与细胞融合(植物组织培养)

4.原生质体培养与细胞融合(植物组织培养)

原生质体培养与细胞融合第一节原生质体培养一、原生质体的培养概况1、概念:植物的原生质体:指除去细胞壁以后的裸露细胞。

原生质体培养:是将植物细胞游离成原生质体,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使其再生细胞壁,进而细胞进行持续分裂形成细胞团,进一步生长形成愈伤组织或胚状体,最后分化或发育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原生质体培养特点是:①比较容易摄取外来的遗传物质,如DNA;②便于进行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细胞;③与完整细胞一样具有全能性,仍可产生细胞壁,经诱导分化成完整植株。

原生质培养首先在烟草上获得成功。

2、原生质体培养的意义①比较容易摄取外来的遗传物质(壁中有活性很强的核酸酶)—研究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和再生植株技术,有可能采用细胞遗传工程的方法培育出新品种。

②便于进行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细胞—可广泛地重组植物界优良遗传性状,创造新物种和新品种(如能固N的禾本科植物,高光效植物,高抗植物)③原生质体可作为遗传理论研究的材料—细胞生物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如细胞起源、壁生物合成、胞间相互作用、不亲和性、激素作用机理等3、原生质体培养程序取材→预处理→分离→纯化→活力检测→培养→细胞壁再生→细胞分裂分化→愈伤组织→愈伤分化→再生植株取材:大田叶片(消毒灭菌)、无菌试管苗叶片、愈伤组织或悬浮细胞预处理:黑暗、低温、叶片萎蔫处理、预培养、和不同光质照射等,可提高原生质体产量和代谢活力。

二、原生质体的分离和纯化1 原生质体的分离叶肉组织是制备原生质理想的材料,遗传性状一致。

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等。

分离原生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机械法和酶解法(1)机械法①首先将细胞放在高渗的糖溶液中(水势低),使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细胞失水),原生质体收缩成球状;②破碎组织,从伤口处可释放出完整的原生质体。

最早在19世纪末,利用机械法分离藻类原生质。

(缺点)获得的原生质体少、产生的原生质体的细胞类型受到限制。

一般取材局限于具有液泡化程度较大的细胞或长形细胞的组织。

植物原生质体的制备及融合

植物原生质体的制备及融合
▪ 器材
显微镜、低速台式离心机、水浴锅;直式漏斗、离心管;眼科镊等
▪ 试剂
洗涤液 混合酶液 PEG溶液 高钙高pH溶液 20%蔗糖溶液等
原生质体的分离制备
▪ 取新鲜花瓣,以蒸馏水清洗,用吸水纸吸干多余水分。 ▪ 用尖头镊剥取材料的下表皮(带有红色的叶肉细胞),将
下表皮创面朝下浸在酶液中,27℃酶解1hr(振荡)。
▪ 所用小平皿、离心管、漏斗、小镊子等自来水 冲洗并以蒸馏水洗干净后,控干
▪ 托盘及其中的其他物品用自来水冲洗干净
▪ 实验中
植物原生质体的 制备及融合
背景
▪ 原生质体分离 ▪ 细胞融合
▪ 病毒诱导融合(动物细胞) ▪ PEG诱导融合 ▪ 电融合
背景
▪ 融合过程
▪ 细胞的接触 ▪ 细胞质膜的融合 ▪ 细胞质的融合 ▪ 遗传物质的选择(异核体的核融合)
应用
▪ 杂交育种
▪ 单克隆抗体技术
实验器材、试剂等
▪ 材料
剑兰(唐菖蒲)花瓣
原生质体的分离制备
镜检,0 μm
50 μm
原生质体的分离制备
▪ 过滤,以去除大块组织。 ▪ 700rpm离心5分钟,弃上清。 ▪ 加入3mL洗涤液吹打均匀,700rpm离心5分钟,弃上清。 ▪ 加入少量洗涤液(一两百微升即可或由原生质体的量来决
定),悬浮原生质体。 ▪ 镜检,如果碎片较多,可采取蔗糖漂浮方法去除碎片。
▪ 比较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及 原因
▪ 思考:原生质体制备和融合过程中各种 试剂的渗透压?
提醒
▪ 蔗糖漂浮
▪ 务必留下足够进行融合的细胞悬液 ▪ 使用5ml离心管 ▪ 配平
▪ 35mm dish用于酶解,60mm dish用于融合观察

原生质体培养与融合

原生质体培养与融合

飘浮法
采用比原生质体密度大的高渗溶 液(蔗糖、Percoll、Ficoll), 使原生质体漂浮在液体表层的纯 化方法。 优点: 可以避免分离的原生质体因震 荡被组织碎片撞击而破损。 所用药品简单,成本低。 缺点及补救措施: 对离心力要求比较严格,掌握不 好,原生质体则不易漂浮。可采 用不同浓度和不同离心速度分次 漂浮的方法。
影响原生质体培养的因素
培养条件
温度,光照
植物材料和基因型
柑桔,葡萄,桃
供体细胞的生长同步性
原生质体再生过程
原生质体再生过程是指分离、纯化的原生质 体在适当的培养方法和良好的培养条件下, 很快恢复细胞壁,再生细胞持续分裂形成细 胞团,最后或通过愈伤组织或通过胚状体分 化出完整植株的过程。 细胞壁再生 细胞分裂和愈伤组织或胚状体形成 植株再生
胡萝卜培养 6d 细胞
8~10d形成细胞 10~ 5~30 团,4周后形成 20 胚状体
矮牵牛愈伤 4d 组织 2~ 油菜叶片 3d
10
马铃薯子叶 48h 46.1 马铃薯花粉 2h
2周后形成20~25 个细胞的细胞团 15d形成细胞团 28d愈伤组织 9~10d形成16个 细胞的细胞团 15d形成细胞团

影响原生质体培养的因素
原生质体的活力
原生质体的起始密度
适宜密度在104~105个/ml左右。在烟草叶原生
质体培养中,密度低于103个/ml时,细胞只能 分裂一、二次,密度在104个/ml以上,植板率 常显著提高。
渗透压稳定剂 培养基营养
原生质体培养经常使用的KM-P培养基就
是以B5培养基为基础;N6培养基则以MS 培养基为基础 改进的。

渗透压稳定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取材→预处理→分离→纯化→活力检测→ 培养→细胞壁再生→细胞分裂分化→愈伤组织 →愈伤分化→再生植株
取材:大田叶片(消毒灭菌)、无菌试管苗叶片、 愈伤组织或悬浮细胞
预处理:黑暗、低温、叶片萎蔫处理、预培养、 和不同光质照射等,可提高原生质体产量和代谢活力。
二、原生质体的分离和纯化
1 原生质体的分离
原生质培养首先在烟草上获得成功Nagata&Takebe(1971),到1993 有49个科,146个属的320多种植物培养成功,得到再生植株。
2、原生质体培养的意义
① 比较容易摄取外来的遗传物质(壁中有活性很强的核酸 酶)—研究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和再生植株技术,有可能采 用细胞遗传工程的方法培育出新品种。
界面法的优点:可收集到较大的纯净的原生质体, 同时避免收集过程中原生质体的破损。
13%甘露醇溶液 25%蔗糖溶液
原生质体分离纯化流程图
三、原生质体培养
1.原生质体的培养方法 (1) 固体培养法(平板法):
将原生质体均匀固定于琼脂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的方法。首先把制 备好的融化的琼脂培养基冷却至40℃,与等量原生质体悬浮液共同倒 入培养皿中,迅速而微轻摇动,使原生质体均匀铺在琼脂之中。 优点:
(2) 悬浮法(漂浮法)
原理:采用比重大于原生质体的高渗蔗糖溶液,离心后, 使原生质体漂浮于溶液表面,而残渣碎屑沉淀于底部。
过程:加0.5M蔗糖溶液,原生质体浮于表面,取出浮于表面 的原生质体,反复操作。
这种方法可收集较纯的原生质体,原生质大小较一致,但 获得原生质数量少,而且高渗溶液对原生质体有害,收集 较沉降法困难。
使原生质体处于固定位置,避免了原生质体的漂浮游动,有利于对 单个原生质体的细胞壁再生及细胞团形成的全过程进行定点观察。
第四章 原生质体培养与细胞融合
第一节 原生质体培养
一、 原生质体的培养概况
1、概念:
植物的原生质体(Protoplast)指除去细胞壁以后的裸露细胞。 原生质体培养(Protoplast culture)是将植物细胞游离成原生质体, 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使其再生细胞壁,进而细胞进行持续分裂形成 细胞团,进一步生长形成愈伤组织或胚状体,最后分化或发育形成完 整植株的过程。 原生质体培养特点是:①比较容易摄取外来的遗传物质,如DNA;②便 于进行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细胞;③与完整细胞一样具有全能性,仍 可产生细胞壁,经诱导分化成完整植株。
叶肉组织是制备原生质理想的材料,遗传性状一致。 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等。
分离原生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机械法和酶解法 (1)机械法: ①首先将细胞放在高渗的糖溶液中(水势低),使细胞发生质壁 分离(细胞失水),原生质体收缩成球状; ②破碎组织,从伤口处可释放出完整的原生质体。
最早在19世纪末,利用机械法分离藻类原生质。 缺点:获得的原生质体少、产生的原生质体的细胞类型受到限制。
步骤:取材→预处理→酶液配制(过滤灭菌,包含果胶酶和 纤维素酶及渗透调节剂和质膜稳定剂) →酶处理(10ml/g, 抽真空,摇床,40r/s,26℃ 2~8h) →过滤离心。
优点:可以获得大量的原生质体,适用于几乎所有植物和器 官,双子叶植物叶肉细胞比单子叶更易分离。
缺点:酶制剂含有核酸酶、蛋白酶、过氧化物酶及酚类物 质,会影响原生质体的活力。
(5) 渗透压的稳定剂种类:甘露醇、山梨醇、蔗糖、葡萄糖 等,如甘露醇一般为0.5-0.7M。
(6) 原生质膜稳定剂 (CaCl2:0.1mM,葡聚糖硫酸钾 0.20.3%;葡聚糖硫酸钾0.2%-0.3%)
(7) pH影响 5.4-6.0
酶解时间
酶浓度
酶解温度
3 原生质体的纯化(净化)
指将酶解后的溶液中的原生质体与组织残渣(如去未脱 壁的细胞、细胞碎片)分开的过程。
(1) 沉降法
原理:利用比重原理,在具有一定渗透压的溶液中进行过 滤离心,使纯净完整的原生质体沉积于试管底部。
过程:首先将含有原生质体与酶混合液过网筛(44~ 169μm孔径),除去叶脉大组织块。然后低速离心 (900~4500r/min)收集沉于底部的完整的原生质体。
一般叶肉原生质体均采用沉降法,优点是采集方便,缺 点是不能完全除去少量的细胞和破碎的原生质体。
一般取材局限于具有液泡化程度较大的细胞或长形细胞的组织。 但可避免酶制剂对原生质体的某些破坏作用(优点)。
液 泡
细胞溶质 质膜
植物细胞壁胞间层 初Fra bibliotek壁 次生壁(2)酶解法 采用多糖水解酶将细胞壁降解而获得原生质的一种方法。 常用于降解细胞壁的酶有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 蜗牛酶和胼胝质酶(成熟花粉粒、四分体小孢子)等。 1960年,Cocking证实了用酶解法由高等植物细胞中大量分 离原生质体的可能性。
2 影响原生质体数量与活力的因素
(1) 光:一般在黑暗静止条件下进行.
(2) 温度:酶解温度25-30℃,兼顾原生质稳定性及酶活性.
(3) 时间:几小时到几十小时,太长影响原生质活力,一般小 于24小时,如烟草叶片保温24小时叶肉细胞解离完毕.
(4) 细胞壁降解酶的种类和组合:一般植物细胞使用(纤维素 酶0.7-1%,果胶酶0.5-1%),花粉细胞和四分体小孢子,可 使用蜗牛酶和胼胝质酶。
(3) 界面法
原理:利用两种比重不同的溶液,使完整的原生质体处 于两液相的界面之中。
在离心管中依次加入一层溶于培养基中的500 mmol/L蔗糖,一层溶于培养基中的140 mmol/L蔗糖和360 mmol/L山梨醇,最后一层加入悬浮于酶溶液中的原生质 体(含有300 mmol/L山梨醇、100 mmol/L CaCl2),轻轻 混合,经5℃, 400g条件下,离心5min,完整的原生质体 悬浮在两层液体之间,叶绿体和破碎原生质体均在下面 液体中,取出界面中的原生质体,按上述方法再重复进 行一次。
② 便于进行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细胞—可广泛地重组植物 界优良遗传性状,创造新物种和新品种(如能固N的禾本 科植物,高光效植物,高抗植物)
③ 原生质体可作为遗传理论研究的材料—细胞生物学、植 物生理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如细胞起源、壁生物 合成、胞间相互作用、不亲和性、激素作用机理等
3、原生质体培养程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