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质体培养和融合
合集下载
细胞工程___第四章原生质体与细胞融合用

五.原生质体鉴定
1)低渗爆破法:无壁吸水向外膨胀直至胀破,是无形 的。有部分细胞壁,则原生质体从破碎后留下的残 迹仍保持半圆形的细胞壁。
2)荧光染色法:将原生质体放大离心管中,加入0·7mo l/L甘露醇配置的0.05%~0.1%荧光增白剂溶液,染 色5-10Min ,离心、洗涤除去多余的染料,在荧光 显微镜下观察(波长3600-4400A0)。绿色光显示纤维 素的存在,发出红色光的没有纤维素的真正的原生 质体。
4、细胞质膜稳定剂
细胞质膜稳定剂,能防止质膜破坏,提高原生质 体的稳定性与活性,促进细胞壁形成及细胞分裂等。
常用质膜稳定剂有:
葡萄糖硫酸钾、MES、CaCl•2H2O、KH2PO4等。 MES:2-( N-morpholino) ethanesulfonic acid 2-( N-吗啉代)乙磺酸
作用:不但具有质膜稳定作用,还具有缓冲作用,调 节pH值。
(4)氧电极法:有活力的原生质体在光照下会进行光合 作用而放出氧气,在没有光照的条件下进行呼吸而 耗氧。因此,可以采用氧电极来测定氧的变化来原 生质体是否具有活力。
第二节 细胞融合
一、细胞融合的概念
细胞融合,也称原生质体融合,或体细 胞杂交。是指两种异缘(种间、属间)原生 质体,在诱导剂诱发下或电冲击下,发生膜 融合、胞质融合和核融合并形成杂种细胞, 进一步发育成杂种植物体。
甘露醇
0.6 M
CaCl•2H2O
0.5%
MES
5.0 mM
pH
5.8
6、原生质体的游离与纯化(以叶为例)
1)、原生质体的游离
酶解处理时把灭菌的叶片或子叶等材料下表皮撕掉,将 去表皮的一面朝下放入酶液中。去表皮的方法是:在无 菌条件下将叶面晾干、顺叶脉轻轻撕下表皮。如果去表 皮很困难,也可直接将材料切成小细条,放入酶液中。 对于悬浮细胞等材料,如果细胞团的大小很不均一,在 酶解前最好先用尼龙网筛过滤一次,将原细胞团去掉, 留下较均匀的小细胞团时再进行酶解。
第七章 工业微生物原生质体育种和原生质体融合

4)存在着两株以上亲株同时参与融合形成融
合子的可能性。
5)有可能采用产量性状较高的菌株作融合 亲株。 6)提高菌株产量的潜力较大。 7)有助于建立工业微生物转化体系。
四、细胞融合过程
显微镜下的原生质体融合
融合过程中细胞膜变化
类脂质分子发生扰动和重排 导致细胞桥的形成 细胞质、核相互融合
都需要带有可以识别的遗传标记,如营养缺陷型 或抗药性等
2、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
物理法、化学法及生物法 。
原理 增加细胞间的粘附、改变膜的通透性—— 随机结合、融合
(1)物理法——电融合诱导法
在直流电脉冲的诱导下,极化产生偶极子, 彼此靠近,定向排列成串球状。
在直流电脉冲的诱导下,原生质体膜两侧 产生电势,正负电荷相吸,细胞膜变薄, 触发膜的穿孔(质膜瞬间破裂)。 膜之间形成通道,细胞质等得以交换、融 合。
原理与过程
灭活后的病毒颗粒结合到原 生质体表面。两受体细胞开 始凝聚。 两细胞的膜紧密结合。病毒 被膜与受体细胞的浆膜融合 。病毒颗粒周围的膜脱离整 个膜,产生破口,在两细胞 间形成细胞质通道(37℃下 1-2min),通道继续扩大, 病毒颗粒流入细胞质内,细 胞质互相融合。 融合细胞变圆,融合结束。
特点
研究最早的促融剂。 毒性大而使应用受到限制。
(3)化学法
包括PEG诱导、高Ca2+和pH诱导PEG结合诱导等。 聚乙二醇(PEG)是一种多聚化合物,分子式为 H(OHCH2-CH2)nOH)。 PEG诱导:PEG与溶液中自由水结合,高度脱水后 引起原生质体凝聚、扭曲变形、细胞膜连接处发 生融合,形成很小的细胞桥,之后扩大,最终彻
修改第八章原生质体培养和融合

a
8
使用的酶主要有: 纤维素酶(Cellulase)、 果胶酶(Pectolyase)、 离析酶(Macerozyme )、 半纤维素酶(Hemicellulase) 崩溃酶(Driselase), 其中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是最必要的。
a
9
酶液中的渗透压是原生体分离的另一个因素,植物细 胞去壁后,必须由合适的渗透压替代细胞壁维持的机械压力, 酶液中的渗透压过低会使细胞吸涨而破裂;渗透压过高,细 胞除受到渗透压力而破裂外,还会损害细胞生长代谢 。
培养基,将适当密度的原生质体悬浮液加在含琼脂的培养基上。 液层较浅,有利于通气,而且固体培养基中的养分可以释放到 液层中去,以补充培养物对养分的消耗。另外培养物中的代谢 产物对原生质体的生长不利,可以为固体层所吸收,降低或消 除毒害。
a
14
13%甘露醇溶液 25%蔗糖溶液
原生质体纯化(以柑桔原生质体为例,界面法)
a
15
果胶酶和 纤维素酶
过滤、离心
原生质体制备流程(以叶片为例)图
a
17
第二节 原生质体的培养
一、原生质体培养的方法 1. 液体培养
培养基中不加凝固剂,仅仅用液体培养基按所需植板密度重悬 原生质体后,直接植板在培养皿中即可。 液体浅层培养法是目前 原生质体培养中广泛应用的方法之一。 优点:操作简便,对原生质体伤害小,有利于通气。 缺点:容易使原生质体互相粘连、聚集,导致原生质体损坏;并且 难于定点观察监测单个原生质体的发育过程。
a
13
***沉降法:利用密度不同沉降速率不同的原理,低速离心使 原生质体沉于离心管底。此法方便,但不易除尽一些完整的 细胞或破碎的原生质体。 ***界面法利用原生质体和破碎细胞比重不同,低速离心条件 下完整的原生质体漂浮于密度不同的两相分界处,碎片留在 低层相中,可从两相界面收集到高纯度原生质体。
4原生质体培养和融合

• 原生质体纯化方法有: 离心沉淀法 漂浮法 接口法
1、 离心沉淀法
原理:应用原生质体的比重大于溶液,离心后原 生质体沉于底部。
步骤: • 第一步:原生质体溶液用400目网筛过滤。 • 第二步:离心(500~1000r/min离心5~6min)。 • 第三步:吸取上清液,用洗涤液(含甘露醇)
重新悬浮,再离心沉淀。如此2~3次。 • 第四步:用原生质体培养液洗1次,收集原生
对幼叶来说,酶浓度较低:0.5%-1%纤维 素酶,果胶酶(0.2%-0.5%); 酶量少
对愈伤组织、悬浮细胞:纤维素酶、果胶 酶的浓度要提高到1%或2%。酶量大 酶液PH值:5.4 - 5.8
PH高,酶活性低 PH低,原生质体损坏多
2.3 酶液渗透压
• 裸露的原生质体必须维持在一定的渗透压下, 才既不涨破,又不因过度收缩而破坏内部结构。 因此在酶液中须加入渗透压稳定剂来代替细胞壁 对原生质体起保护作用。
•常用的渗透压稳定剂是糖醇系统,包括甘露醇、 山梨醇、葡萄糖、蔗糖等。
目前大多数使用甘露醇或山梨醇,它们能稳定地 维持渗透浓度。而蔗糖等易被原生质体吸收利用, 降低渗透浓度,故不常用。
2.4 材料预处理 (暗处理,预培 养和低温处理)
在酶处理前,常把供体组织置于合适浓 度的稳压液中,预质壁分离约一小时后再用 酶液处理。
2-6 其它
酶液中加入葡聚糖硫酸钾、CaCl2等盐类
保护细胞膜、提高原生质体稳定性和活力
2-7 原生质体分离过程:一步法 (以烟草叶片为例)
• 第一步:预处理即对烟草植株限制供水
• 第二步:取幼叶常规表面消毒后在无菌条件下剥 去外表皮切成4cm的小块
• 第三步:制作混合酶液(纤维素酶2%和果胶酶 0.5 % )并加入的0.7 mol甘露醇0.1 m mol CaCl2. PH5.6
1、 离心沉淀法
原理:应用原生质体的比重大于溶液,离心后原 生质体沉于底部。
步骤: • 第一步:原生质体溶液用400目网筛过滤。 • 第二步:离心(500~1000r/min离心5~6min)。 • 第三步:吸取上清液,用洗涤液(含甘露醇)
重新悬浮,再离心沉淀。如此2~3次。 • 第四步:用原生质体培养液洗1次,收集原生
对幼叶来说,酶浓度较低:0.5%-1%纤维 素酶,果胶酶(0.2%-0.5%); 酶量少
对愈伤组织、悬浮细胞:纤维素酶、果胶 酶的浓度要提高到1%或2%。酶量大 酶液PH值:5.4 - 5.8
PH高,酶活性低 PH低,原生质体损坏多
2.3 酶液渗透压
• 裸露的原生质体必须维持在一定的渗透压下, 才既不涨破,又不因过度收缩而破坏内部结构。 因此在酶液中须加入渗透压稳定剂来代替细胞壁 对原生质体起保护作用。
•常用的渗透压稳定剂是糖醇系统,包括甘露醇、 山梨醇、葡萄糖、蔗糖等。
目前大多数使用甘露醇或山梨醇,它们能稳定地 维持渗透浓度。而蔗糖等易被原生质体吸收利用, 降低渗透浓度,故不常用。
2.4 材料预处理 (暗处理,预培 养和低温处理)
在酶处理前,常把供体组织置于合适浓 度的稳压液中,预质壁分离约一小时后再用 酶液处理。
2-6 其它
酶液中加入葡聚糖硫酸钾、CaCl2等盐类
保护细胞膜、提高原生质体稳定性和活力
2-7 原生质体分离过程:一步法 (以烟草叶片为例)
• 第一步:预处理即对烟草植株限制供水
• 第二步:取幼叶常规表面消毒后在无菌条件下剥 去外表皮切成4cm的小块
• 第三步:制作混合酶液(纤维素酶2%和果胶酶 0.5 % )并加入的0.7 mol甘露醇0.1 m mol CaCl2. PH5.6
原生质体无菌分离培养与融合

然后将原生质体的悬液小心加在蔗糖界面上。由于比重不同, 蔗糖溶液与原生质体悬液中间有一明显界面(注意要有明显界 面). (2) 1000转/分离心5分钟,此时死细胞及碎片降至蔗糖溶液内,聚 集在离心管底部,而活细胞由于有大量泡沫,故漂浮在上下界 面处,
(3)用细管吸取漂浮在上下界面处的健康原生质体,转入干净的离 心管中,加入3~4ml13%CPW洗液离心收集沉淀,用13%CPW 的CPW重新悬浮。
许多化学、物理学和生物学方法可诱导原主质体融合,现在被广泛采 用并证明行之有效的融合方法是聚乙二醇(PEG)法,高Ca高pH法
头,滤膜(*4) 和电融合法。
(1)用细口吸管吸20%蔗糖溶液4ml加入另外一支离心管底部,然后将原生质体的悬液小心加在蔗糖界面上。 加1ml13%CPW洗液悬浮。
原生质体纯化:200目滤网和过滤用漏斗 酶液抽滤灭菌:过滤用注射器(1个),滤头,滤膜(*4)
许多化学、物理学和生物学方法可诱导原主 质体融合,现在被广泛采 用并证明行之有
效的融合方法是聚乙二醇(PEG)法,高Ca高 pH法和电融合法。
PEG诱导融合的机理:PEG由于含有醚键而 具负极性,与水、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等一 些正极化基团能形成氢键,当PEG分子足够 长时,可阼为邻近原生质表面之间的分子桥 而使之粘连。
材料灭菌:解剖刀,长短镊子,烧杯(4 CPW洗液以及含13%甘露醇的CPW
原生质体纯化:200目滤网和过滤用漏斗 原生质体的酶解与分离(无菌条件)
个),玻棒,滤纸若干张,培养皿(1个) (2) 1000转/分离心5分钟,此时死细胞及碎片降至蔗糖溶液内,聚集在离心管底部,而活细胞由于有大量泡沫,故漂浮在上下界面处, 酶液抽滤灭菌:过滤用注射器(1个),滤 CPW洗生质所包围的“裸露细胞”,是开展基础研究的理想材料。
(3)用细管吸取漂浮在上下界面处的健康原生质体,转入干净的离 心管中,加入3~4ml13%CPW洗液离心收集沉淀,用13%CPW 的CPW重新悬浮。
许多化学、物理学和生物学方法可诱导原主质体融合,现在被广泛采 用并证明行之有效的融合方法是聚乙二醇(PEG)法,高Ca高pH法
头,滤膜(*4) 和电融合法。
(1)用细口吸管吸20%蔗糖溶液4ml加入另外一支离心管底部,然后将原生质体的悬液小心加在蔗糖界面上。 加1ml13%CPW洗液悬浮。
原生质体纯化:200目滤网和过滤用漏斗 酶液抽滤灭菌:过滤用注射器(1个),滤头,滤膜(*4)
许多化学、物理学和生物学方法可诱导原主 质体融合,现在被广泛采 用并证明行之有
效的融合方法是聚乙二醇(PEG)法,高Ca高 pH法和电融合法。
PEG诱导融合的机理:PEG由于含有醚键而 具负极性,与水、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等一 些正极化基团能形成氢键,当PEG分子足够 长时,可阼为邻近原生质表面之间的分子桥 而使之粘连。
材料灭菌:解剖刀,长短镊子,烧杯(4 CPW洗液以及含13%甘露醇的CPW
原生质体纯化:200目滤网和过滤用漏斗 原生质体的酶解与分离(无菌条件)
个),玻棒,滤纸若干张,培养皿(1个) (2) 1000转/分离心5分钟,此时死细胞及碎片降至蔗糖溶液内,聚集在离心管底部,而活细胞由于有大量泡沫,故漂浮在上下界面处, 酶液抽滤灭菌:过滤用注射器(1个),滤 CPW洗生质所包围的“裸露细胞”,是开展基础研究的理想材料。
原生质体融合操作方法

原生质体融合操作方法
原生质体融合是将两个或更多的细胞融合在一起,以形成单一的细胞。
在实验室中,原生质体融合可用于合成杂交细胞或研究细胞膜蛋白质交互作用。
以下是一种常用的原生质体融合操作方法:
1. 制备原生质体:收获新鲜的植物细胞并环绕其周围的细胞壁。
用酶类解除细胞壁以获得原生质体。
2. 制备混合物:在离心管中将两种原生质体混合并加入缓冲液。
3. 让细胞融合:通过高渗透压或电脉冲使膜破裂或局部破损,让细胞形成互通。
4. 分离融合物:将融合物分离出来,并放在一个合适的培养基上培养。
5. 检测融合结果: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是否真正融合,或使用特定的抗体标记来检测融合后的细胞表面分子。
需要注意的是,原生质体融合需要谨慎操作,避免损坏细胞结构或引入杂质。
在实验中,需要仔细选择不同类型的原生质体,以确保它们能够融合。
原生质体的分离与融合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体系大致包括三大环节:
02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地阐述观点。
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03
杂种植株的再生与鉴定
选择融合体或杂种细胞
(一) 原生质体融合
原生质体融合(Protoplast fusion)是指不同种类的原生质体不经过有性阶段,在一定条件下融合创造杂种的过程。 自然融合(Spontaneous fusion) 来源于分裂旺盛细胞的原生质体,自发融合的频率较高。小孢子来源的原生质体融合率可高达50~70%。实际上自然条件下受精就是一种自发融合。
2.酶法
原生质体的分离
01
二、影响原生质体分离的因素
01
原生质体分离时主要考虑取材、酶的种类、纯度、酶液的渗透
02
压、酶解时间、温度等。
03
组织和细胞材料的生理状态
04
植物幼苗或新生枝的完全伸展叶片的叶肉组织是分离原生质体
05
的最方便、最合适的植物材料。叶肉细胞排列松散,酶试剂很
06
容易达到细胞壁。用于分离原生质体的愈伤组织或悬浮细胞应
添加标题
质杂种。
体细胞杂交
物种间生殖隔离阻碍了物种之间的基因交流,从而给作物育种带来很大的局限性。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是实现基因重组的一条新途径,目前利用细胞融合已从很多物种、属间,甚至科间获得体细胞杂种,创造了一些自然界不存在的植物类型。
01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地阐述观点。
01
体细胞杂种的应用
一、体细胞杂种的应用潜力
添加标题
植物育种中的核质替换
添加标题
细胞质杂种的获得
添加标题
远缘杂交创造新物种
02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地阐述观点。
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03
杂种植株的再生与鉴定
选择融合体或杂种细胞
(一) 原生质体融合
原生质体融合(Protoplast fusion)是指不同种类的原生质体不经过有性阶段,在一定条件下融合创造杂种的过程。 自然融合(Spontaneous fusion) 来源于分裂旺盛细胞的原生质体,自发融合的频率较高。小孢子来源的原生质体融合率可高达50~70%。实际上自然条件下受精就是一种自发融合。
2.酶法
原生质体的分离
01
二、影响原生质体分离的因素
01
原生质体分离时主要考虑取材、酶的种类、纯度、酶液的渗透
02
压、酶解时间、温度等。
03
组织和细胞材料的生理状态
04
植物幼苗或新生枝的完全伸展叶片的叶肉组织是分离原生质体
05
的最方便、最合适的植物材料。叶肉细胞排列松散,酶试剂很
06
容易达到细胞壁。用于分离原生质体的愈伤组织或悬浮细胞应
添加标题
质杂种。
体细胞杂交
物种间生殖隔离阻碍了物种之间的基因交流,从而给作物育种带来很大的局限性。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是实现基因重组的一条新途径,目前利用细胞融合已从很多物种、属间,甚至科间获得体细胞杂种,创造了一些自然界不存在的植物类型。
01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地阐述观点。
01
体细胞杂种的应用
一、体细胞杂种的应用潜力
添加标题
植物育种中的核质替换
添加标题
细胞质杂种的获得
添加标题
远缘杂交创造新物种
原生质体培养与融合

飘浮法
采用比原生质体密度大的高渗溶 液(蔗糖、Percoll、Ficoll), 使原生质体漂浮在液体表层的纯 化方法。 优点: 可以避免分离的原生质体因震 荡被组织碎片撞击而破损。 所用药品简单,成本低。 缺点及补救措施: 对离心力要求比较严格,掌握不 好,原生质体则不易漂浮。可采 用不同浓度和不同离心速度分次 漂浮的方法。
影响原生质体培养的因素
培养条件
温度,光照
植物材料和基因型
柑桔,葡萄,桃
供体细胞的生长同步性
原生质体再生过程
原生质体再生过程是指分离、纯化的原生质 体在适当的培养方法和良好的培养条件下, 很快恢复细胞壁,再生细胞持续分裂形成细 胞团,最后或通过愈伤组织或通过胚状体分 化出完整植株的过程。 细胞壁再生 细胞分裂和愈伤组织或胚状体形成 植株再生
胡萝卜培养 6d 细胞
8~10d形成细胞 10~ 5~30 团,4周后形成 20 胚状体
矮牵牛愈伤 4d 组织 2~ 油菜叶片 3d
10
马铃薯子叶 48h 46.1 马铃薯花粉 2h
2周后形成20~25 个细胞的细胞团 15d形成细胞团 28d愈伤组织 9~10d形成16个 细胞的细胞团 15d形成细胞团
影响原生质体培养的因素
原生质体的活力
原生质体的起始密度
适宜密度在104~105个/ml左右。在烟草叶原生
质体培养中,密度低于103个/ml时,细胞只能 分裂一、二次,密度在104个/ml以上,植板率 常显著提高。
渗透压稳定剂 培养基营养
原生质体培养经常使用的KM-P培养基就
是以B5培养基为基础;N6培养基则以MS 培养基为基础 改进的。
渗透压稳定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章 原生质体培养 与和体细胞杂交
本章小结:
(6)原生质体培养方法:液体浅层培养;平板法培养; 悬滴法培养;双层培养法;饲喂层培养 (7)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无机盐诱导融合;聚乙二醇 与高pH高钙相结合的诱导融合;电融合技术。 (8)杂种细胞的筛选与鉴定:互补选择;机械分离杂种 细胞法;双荧光标记选择法 (9)杂种植株的鉴定:形态学鉴定;细胞学观察; DNA内切图谱分析;同工酶分析
第三节、原生质体融合
一、原生质体融合意义
—克服杂交不亲合 —克服生殖器官败育 —克服柑桔多胚
第三节、原生质体融合
二、融合方法
无机盐诱导融合 高pH-高Ca离子 聚乙二醇(PEG)法 PEG结合高钙-高pH诱导法 电融合技术
第三节、原生质体融合
(一)无机盐诱导融合: NaNO3法
1972年: Carlson诱导原生质体融合获得 首例杂种植株粉蓝烟草和朗氏烟草体细胞 杂种。
第三节、原生质体融合
(四)PEG结合高钙-高pH诱导法
最为常用。 具体做法:在无菌条件下混合双亲原生质 体----滴加PEG溶液,摇匀,静置---滴加 高钙-高pH溶液,摇匀,静置---滴加原生 质体培养液洗涤数次---离心获得原生质体 细胞团---筛选---再生杂合细胞
第三节、原生质体融合
(五)电融合技术
第7章 原生质体培养 与和体细胞杂交
第二节 原生质体培养
一、培养基
pH 渗透压
碳源 培养基
钙镁
氮源 生长物质
第二节、原生质体培养
二、培养方法
培养方法 液体浅层培养 平板培养法 双层培养法 饲养层培养法
第二节、原生质体培养
1、液体浅层培养
原生质体 悬浮液
2x105/ml
1mm厚液体培养基
第二节、原生质体培养
2、平板培养
原生质体纯化、离心、稀释后,再与1.4%琼 脂或琼脂糖(37C左右)等体积混合成0.7% , 培养于培养皿中。
第二节、原生质体培养
3、双层培养法(固、液培养)
培养皿底部铺一层0.7%琼脂糖的固 体培养基,在其上进行原生质体浅层培 养。
第二节、原生质体培养
4、饲养层培养
方法一:X-射线杀死原生质体,与生活 力正常的原生质体混合,加入0.7%琼 脂,制成混合液,培养于培养皿中。
第7章 原生质体培养 与和体细胞杂交
第二节、原生质体培养
4、饲养层培养
方法二:X-射线杀死原生质体,与0.7% 琼脂混合,在培养皿中铺成平板,作为饲 养层,再将生活力正常的原生质体与 0.7%琼脂混合,培养于饲养层上。、原生质体融合
定义:原生质体融合也叫做体细胞杂交, 使分离出来的不同亲本的原生质体,在人 工控制条件下,相互融合成一体,形成杂 种细胞,并进一步发育成杂种植株的技术。
第三节、原生质体融合
(三)PEG法
PEG法特点:
融合频率高 可重复性强 诱发融合无特异性 毒性较低
植物+植物 植物+动物 动物+酵母
第三节、原生质体融合
PEG法原理
PEG是一种带负电性的高分子化合物,在 原生质体融合中起到一种桥梁作用,可以使原 生质体凝聚。在洗脱过程中,PEG将被洗掉, 导致质膜表面电荷重排。粘连的质膜大面积紧 密相连,电荷的重排队导致一个原生质体的负 性电荷部位与另一原生质体的正性电荷部位相 连而导致融合。
Senda 1979年首先用此方法实现原生 质体融合
第三节、原生质体融合
三、体细胞杂种细胞筛选与鉴定
1.互补选择法 2、机械分离杂种细胞法 3. 双荧光标记选择法
第三节、原生质体融合
3. 双荧光标记选择法
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绿色 异硫氰酸罗丹明(RITC):红色
第三节、原生质体融合
四、体细胞杂种植株的鉴定
NaNO3的作用:中和质膜的负电荷,使原 生质体不再相互排斥,而紧密结合在一起 不足:诱导频率不高。
第三节、原生质体融合
(二)高pH-高Ca离子法
1973年:Keller用pH10.5的50 mM CaCl2溶 液在37℃时,诱发烟草叶肉原 生质体融合。
优点:杂种产量高。 不足:高pH值对细胞有毒害作用。
形态学鉴定 细胞学观察 DNA内切图谱分析 同工酶分析
第7章 原生质体培养 与和体细胞杂交
本章小结:
(1) 原生质体培养的意义:(1)再生植株; (2)用于远缘 体细胞融合,进行体细胞杂交。 (2) 原生质体分离方法:机械分离法、酶法分离。 (3)酶的种类及特点 (4)原生质体的纯化方法:离心沉淀法;漂浮法;界面 法。 (5)原生质体活力的测定:形态识别;染色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