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与课件3[1].1重力_基本相互作用

合集下载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重力与重心》相互作用PPT课件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重力与重心》相互作用PPT课件

D.被踢出后的足球在地面上向前滚动,是由于受到向前的牵
引力作用
解析:射出的炮弹向前飞行并不受推力的作用,而是靠惯性
向前飞行。被踢出去的足球向前滚动并不受牵引力作用,也
是由于惯性向前滚动的。物体间相互作用时,相互作用的力
是同时产生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故 C 正确,A、
B、D 错误。
第五页,共四十二页。
用来准确地表示力
用来粗略地分析物体受到的 力
区别
需要画出力的大小、方 向和作用点三要素
只画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联系
都是用有向线段来表示力,使抽象的力具体化、直观 化
第二十二页,共四十二页。
[典例2] 如图所示,静止的木块对桌 面的压力为 6 N,试画出压力的图示,说明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并画出木块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
提示:不正确。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但力的性质、
施力物体、受力物体、作用点都不相同,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地球,受力物体是笔记本电脑,作用点在笔记本电脑上;压
力的施力物体是笔记本电脑,受力物体是电子秤,作用点在
电子秤台面上。
第九页,共四十二页。
三、物体的重心 1.填一填 (1)重心:物体的各部分都受重力作用,从效果上看可认为各部 分所受到的重力集中作用于一点,这一点是重力的 等效 作用 点,称为物体的重心。 (2)决定物体重心位置的因素:①物体的 形状 ;②物体的质量 分布 。有些物体的重心不在物体上。 (3)物体重心与稳定的关系:重心越 高 ,物体的稳定性越差; 重心越 低 ,物体的稳定性越好。
第七页,共四十二页。
2.判一判
(1)地球上所有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 (√ )
(2)只有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才会受到重力。

高中物理必修一3.1重力_基本相互作用

高中物理必修一3.1重力_基本相互作用

说明: 1)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物体,重心在物体的几 何中心
2)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跟质量分布及物体 形状都有关 3)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之外 制作人:王怀龙
细 节 决 定 成 败 , 态 度 决 定 一 切
高一物理备课组
思考: 质量均匀分布、形状不规则的薄板的重心该如何确定?
“悬挂法”
制作人:王怀龙
高一物理备课组
1. 什么是力?
脚 地球 手 马 运动员 施力物体 踢 吸引 压(拉) 拉 举 作用 足球 苹果 弹簧 车 重物 受力物体
细 节 决 定 成 败 , 态 度 决 定 一 切
制作人:王怀龙
高一物理备课组
定义: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1. 物质性:不能脱离物体单独存在; 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一个巴掌拍不响”
2. 相互性: 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必然是受力物体;
“船桨划水,水推船桨”
细 节 决 定 成 败 , 态 度 决 定 一 切
3. 矢量性: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制作人:王怀龙
高一物理备课组
4.力的作用效果
1.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
物体的形状和体积发生改变
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
制作人:王怀龙
高一物理备课组
6. 力的图示和示意图
力的示意图 (只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 力的图示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作图步骤:
1、选定合适的标度;
2、从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线段的长度由 力的大小和所选标度确定; 3、画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注上F=80N。 制作人:王怀龙
细 节 决 定 成 败 , 态 度 决 定 一 切
高一物理备课组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3.1 重力与弹力
∯3.2 摩擦力
∯3.3 牛顿第三定律
∯3.4 力的合成和分解
∯3.5 共点力的平衡
∯3.1 重力与弹力
一、重力
1.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
到的力叫做重力
单位: 牛顿(牛)
=
N
∯3.1 重力与弹力
一、重力
2.重心
重心可以看做是重力的作用点
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
∯3.1 重力与弹力
二、弹力
发生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对它接触的
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3.1 重力与弹力
三、胡克定律
物体在发生形变后,如果撤出作用力能够恢
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限度,撤去作用力
后物体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
做弹性限度
∯3.1 重力与弹力
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
没有单位
动摩擦因数
接触面的材料不同,粗糙程度不同,动摩擦因数也不同
f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N与接触面垂直
∯3.2 摩擦力
二、静摩擦力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之间只有相对运动趋势,而没
有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也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就在其几何中心
∯3.1 重力与弹力
一、重力
3.力的示意图和力的图示
力的示意图
力的图示
∯3.1 重力与弹力
一、重力
3.力的示意图和力的图示
∯3.1 重力与弹力
二、弹力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
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叫做形变
∯3.1 重力与弹力

高中物理必修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学设计《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设计【学习者分析】1.本人所在学校属于省级示范学校,学生在初中就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的探究体验,因此他们有探究的基础,优点是思维活跃,善于观察、总结、提出并回答问题,不过还存在“眼高手低”的问题及实验器材问题。

2.新课程改革打破了以前的应试教育模式,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地位平等,充分贯彻以学生为本,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

3.本节课是一节科学探究课,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现象,是问题,积极引导学生探究。

探究式教学重视的是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而不是结论,探究过程是产生创造思维的温床,过于重视结果可能会导致丧失探究热情,扼杀学生探究的欲望。

【教材分析】1.力的概念、图示以及力的作用效果.2.重力的概念及重心的理解.【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3.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4.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5.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6.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1.知道人类认识力的作用是从力的作用产生的效果开始的.2.能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3.能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4.自己动手,找不规则薄板重心的实验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5.通过“重心”概念的引入渗透“等效代换”的物理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励探索与创新的意识.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全面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1.力的概念的建立,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2.重心的确定。

【设计思想】本节课属于物理概念课,除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外,其余知识初中基本已经学过。

但本节课不是初中的一个简单的复习,而是高中和初中力学的重要衔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3章第1节重力与重心课件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3章第1节重力与重心课件

误区警示
(1)在不同地点,重力的大小一般不同。 (2)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压力与重力是两种不同性质 的力。 (3)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不是垂直于支撑面。 (4)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也不一定在其几何中心上,重心不是物体上最重 的点。
[针对训练3] (2022·福建宁德期中)关于重力、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风筝升空后,越升越高,说明风筝受到的重力越来越小 B.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其几何中心 C.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地面 D.舞蹈演员在做各种优美动作的时候,其重心位置在不断变化
的位置。
基础探究 合作探究 实践应用
基础探究
形成概念,掌握新知
知识梳理
一、力的描述 1.力的定义: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能使物体的形状、运动状态发生 变化。 2.力的单位:力的单位是 牛顿 ,简称 牛 ,符号N。 3.力的矢量性:力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矢量。 4.力的图示:可以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 箭头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头(或箭尾)所在的位置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 所在的直线称为力的作用线。
答案:不一定。如C、D、要点一 对力的深入理解
问题情境
甲、乙两图中球和竹子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甲图中球的运动状态改变了;乙图中竹子发生了形变。原因是球和竹 子受到了力的作用。
归纳拓展
1.力的性质 物质性
相互性
矢量性 独立性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每个力 的产生必须同时联系两个物体,即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针对训练1] 下列关于力的作用效果的叙述中,说法错误的是( A ) A.力作用在物体上,必定同时出现形变和运动状态的改变 B.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则物体必定受到力的作用 C.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物体也可能受到力的作用 D.力的作用效果不仅取决于力的大小和方向,还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第三章 第1节《重力 相互作用》 课件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三章  第1节《重力 相互作用》 课件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请作出下面力的图示 一人用50N的力水平推动木箱
力的图示作图法的步骤:
第一步:作出力的标度 第二步:沿力的方向按比例画一条 线段表示力的大小,线段末端画一 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第三步:箭头或箭尾表示力的方向
力的示意图 只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 ,表示 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了力
熟了的苹 果总是向地 面下落
第三章 相互作用
第一节 重力 相互作用
包头市百灵庙中学 史殿斌
1.力的概念
(1)定义: 物体与物体的相互作用称做力 (2)条件: 一个施力物体、一个受力物体和一种 相互作用,三者缺一不可
2.力的作用效果
(1)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即 物体的速度发生改变包括速度的大 小改变或速度的方向改变 (2)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重力的概念及理解
1.定义: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 力 2.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与重力的关系
地球的吸引是产生物体重力的原因,但严格地说地 球的吸引力不是物体受到的重力,由于两者相差 很小,通常可以用重力代替吸引力,重力的施力 物体是地球
3.重力的条件
地面附近一切物体都受重力(或无条件)
重力的三要素
2.重力的方向:
重力的方向是总是竖直向下的 也可以说是垂直水平面向下,但不 是垂直向下 不一定指向地心 一定不指向地心对吗?
3.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定义:一个物体的各 部分都要受到重力 的作用,从效果上 看,我们可以认为 各部分受到的重力 作用集中于一点, 这一点叫做物体的 重心.
G1 G2 G3
四种相互作用按强度排列顺序及作 用强度的数量级
一对质子在相距10-16m时,假定此时 强相互作用强度的数量级为1, 强相互作用 1 弱相互作用 10-2 电磁相互作用 10-12 万有引力 10-40

高中物理必修一3.1重力与重心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3.1重力与重心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3.1重力与重心教案第一篇:高中物理必修一3.1 重力与重心教案3.1《重力与重心》教案一.教学内容:重力与重心知识重点:1.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矢量。

2.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在具体问题中能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3.知道重心的概念以及均匀物体重心的位置。

二.重点、难点:1.知道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的名称可按力的性质和力的作用效果来命名。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会用公式G=mg(g=9.8N/kg)计算重力。

主要内容讲解:一.力1.定义: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2.特征:1)物质性:产生力的前提是有物体,而且是两个物体。

一个孤立的物体不会存在力,力不能脱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

在研究一个物体受力时,不一定指明施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一定存在且能找到。

2)相互性:只要有力发生,就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3)矢量性: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例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射出枪口的子弹,能打到很远的距离,是因为子弹离开枪口后受到一个推力作用B.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C.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到力D.任何一个物体,一定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解析:子弹在枪管内受到火药爆炸所产生的强大推力,使子弹离开枪口时有很大的速度,但子弹离开枪口以后,只受重力和空气阻力作用,并没有一个所谓的推力,因为不可能找到这个“推力”的施力物体;故不存在,所以A错。

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甲推乙的同时乙也推甲,故说法B错。

不论物体是否有生命或是否有动力,它们受到别的物体作用时,都会施力,马拉车时,车也拉马;书向下压桌子,桌子也向上推书,故C错。

由于自然界中的物体都是相互联系的,找不到一个孤立的、不受其他物体作用的物体,所以每一个物体既是受力物体,又是施力物体,故说法D正确。

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__力1重力与弹力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__力1重力与弹力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弹力产生的过程为:
2.弹力的产生条件 (1)物体间相互接触; (2)接触面相互作用发生形变,且要恢复原状。
3.弹力有无的判断方法 (1)直接法 对于形变比较明显的情况,可以根据弹力产生的条件判断,两个条件都 满足时才有弹力产生。
活动 2:如图甲所示,一束光依次被平面镜 M、N 反射,在墙上形成光 点。按压两镜之间的桌面,看不出桌面发生了形变,但看到光点移动,这说 明了什么?
提示:说明桌子发生了不易被察觉的微小形变。
活动 3:观察乙、丙两图,弹簧对小车的拉力和跳板对人的支持力有什 么共同特点?
提示:如图乙所示,被拉长的弹簧要恢复原状,对相连的小车产生了拉 力 F;如图丙所示,被人压弯的跳板要恢复原状,对人产生了支持力。它们 的共同特点是,发生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了力 的作用。
活动 4:上述等效作用点叫作物体的重心。如图乙,随着装货多少和装 载位置的变化,载重汽车的重心变吗?
提示:变。
活动 5:一般物体的质量分布不一定均匀,形状也不一定规则,如何确 定如图丙所示中薄板的重心?
提示:要确定如图丙所示中薄板的重心位置,如图 1,可以先在 A 点把 物体悬挂起来,通过 A 点画一条竖直线 AB,由于 A 点悬线的拉力跟薄板的 重力平衡,薄板的重心必定在 AB 连线上;然后,再选另一处 D 点把物体悬 挂起来(如图 2),过 D 点画一条竖直线 DE,薄板的重心必定在 DE 连线上。 因此,AB 和 DE 的交点 C,就是薄板的重心。
课前自主学习
一 重力 1.定义:由于 □01 地球的吸引 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施力物体: □02 地球 。 3.大小:G= □03 mg ,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用 N 表示。其
中 g 是自由落体加速度,g 的单位既可以是 N/kg,又可以是 m/s2,而且 1 N/k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独立性:不同的力相互之间不影响
(4)矢量性: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4.力的大小
可用测力计(弹簧秤)测量 (单位:牛顿 N)
5.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作用点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你可以以门为例,给大家展示不同 作用点,离得作用效果不同吗?)
5、力的图示: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力的示意图 (只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 作图步骤: 1、选定合适的标度; 2、从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线段的长度由 力的大小和所选标度确定; 3、画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注上F=80N。 注意不能用不同标度画同一物体受到的力.
小试牛刀
N
5N
T
2N
N
G
G=N=10N
G G=10N N=8N T=12N
交互作用是我们从现代自然科学的观点考 察整个运动着的物质时首先遇到的东西。 ——恩格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生活中,力无处不 在
知识回顾
一、力(force):
2、作用效果:
矢量
1、定义: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1)力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力是使物体产生形变的原因
3、力的性质: (1)物质性: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相互性: 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 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
思考: 质量均匀分布、不规则薄板的重心位置如何确定?
悬挂法
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练习1、关于力的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C.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D.力的大小可以用天平直接测量

练习2、关于物体的重心,以下说法中不正 确的是 ( ) A.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B.用线悬挂的物体静止时,细线方向一定 通过重心 C.一块砖平放、侧放或立放时,其重心在 砖内的位置不变 D.形状规则的任何物体的重心都在它的几 何中心上
(铅垂线)
重心在生活中的应用
4、重心(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定义:
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从效果上看可以认为各个部分受到的重力 作用集中于一点,这点就是物体的重心


m1g , m2g … mng
mg
找重心:
说明:
1)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物体,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2)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跟质量分布及物体形状都有关
3)仅仅存在于原子核内部来粘结质子,外
部无任何表现。
4.弱相互作用——
1)放射现象:原子核能够自发放射出射线
的现象
2)弱相互作用:放射现象中起作用的基本
相互作用,称为弱相互作用。 3)弱相互作用的范围很小,弱相互作用的 强度是强相互作用的10-12。
说明:
1.强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弱相 互作用>引力相互作用 2.弱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的规律有 待于进一步完善
力的图示标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6.力的分类
(1)根据力的性质分为:重力、弹力、 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
(2)根据力的效果分为:拉力、压力、 动力、阻力等
世界上最贵的三个苹果?
夏娃
牛顿
乔布斯
1、重力定义:
施力物体
在地球表面附近由于地球的吸引而 使物体受到的力;
受力物体
注:在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的力才叫重力
练习3 .一杯子装满水,杯的底部有一个小 孔,在水从小孔不断流出的过程中,杯连同杯 中水的共同重心将 ( )
A.一直下降 B.一直上升 C.先升后降 D.先降后升
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1.万有引力—— 相互吸引的作用存在于一切物体之间, 作用的强度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弱。在4种基 本相互作用中最弱,在微观现象中通常不 予考虑。 常见的重力是万有引力在地球表面附近的 表现
重力是非接触力,与物体运动状态无关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2、重力的大小
怎么知道一个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1、公式 G=mg
2 m / s g = 9.8
A、竖直 2、弹簧测力计 B、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3、重力的方向 重力的方向如何? G=mg
方向:竖直向下 注:不能将重力方向描述为 “垂直向下,向下,指向 地心”
2.电磁相互作用——
1)电荷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 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磁体之间存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
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本质上是同一种相互作用的不同表现,所 以称为电磁相互作用。
3.强相互作用—— 1)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 成。 2)强相互作用能使原子核紧密保持在一起的 强大作用力。其作用范围在10-15m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