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件生产车间的职业卫生设计

合集下载

铸锻车间卫生管理制度(锻造车间)

铸锻车间卫生管理制度(锻造车间)

铸锻车间卫生管理制度(锻造车间)
引言概述:铸锻车间是一个重要的生产工作区域,卫生管理制度对于保障员工健康和生产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铸锻车间卫生管理制度进行详细介绍。

一、车间环境清洁
1.1 定期清洁车间地面,避免积尘和杂物对员工健康的影响。

1.2 清洁车间墙面和设备表面,保持整洁干净,有利于生产操作和员工工作。

1.3 每日清理车间生产设备,避免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和交叉感染。

二、垃圾处理
2.1 设立垃圾分类区域,指定专人负责垃圾分类和处理工作。

2.2 定期清理垃圾桶,避免恶臭和细菌滋生。

2.3 定期清运垃圾,确保车间环境整洁,避免影响生产和员工健康。

三、卫生防护
3.1 配备员工个人防护用具,如口罩、手套等,保障员工健康安全。

3.2 定期更换车间卫生防护用具,保持清洁卫生。

3.3 定期进行车间卫生防护用具的检查和维护,确保使用效果和员工健康。

四、通风换气
4.1 定期检查车间通风设备,确保正常运转。

4.2 定期开启车间通风系统,保持空气清新。

4.3 定期清洁通风设备和通风口,避免积尘和细菌滋生。

五、员工卫生教育
5.1 定期进行员工卫生教育,提高员工卫生意识。

5.2 定期进行卫生培训,教育员工正确使用卫生防护用具。

5.3 定期组织卫生知识考核,促进员工卫生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

结论:铸锻车间卫生管理制度是保障生产安全和员工健康的重要措施,只有做好车间卫生管理工作,才能确保生产环境清洁、员工健康安全。

希望铸锻车间能够严格执行卫生管理制度,做好卫生管理工作,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安全管理职业卫生之锻造企业职业危害及劳动防护措施

安全管理职业卫生之锻造企业职业危害及劳动防护措施

安全管理职业卫生之锻造企业职业危害及劳动防护措施摘要锻造企业是一种典型的重工业企业。

在生产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的粉尘、烟尘、噪声、高温、有害气体等职业危害因素,严重威胁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因此,锻造企业应该加强职业卫生安全管理,采取有效的劳动防护措施,保护员工的权益和健康。

本文从锻造企业职业危害因素和劳动防护措施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旨在提高锻造企业管理者和职工对职业卫生安全的认识和重视度,减少职业危害损害,防范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一、锻造企业职业危害因素1. 粉尘和烟尘锻造生产中,常见的金属加工方式是用机械设备产生粉尘和烟尘,如钢铁切削、铜铝合金磨削等,这些粉尘和烟尘会悬浮在空气中,吸入人体后对健康造成很大危害,如过敏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肺炎等。

2. 噪声锻造生产中,机械产生的噪声是主要的噪声源,对人体耳膜、听觉和心理健康造成伤害,例如失聪、心理衰弱、血压增高等。

3. 高温锻造生产中,高温环境也是一个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如炉火、烤炉、高温烤漆等,长期接触高温环境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影响,如中暑、心脏病、血压异常、抑郁等。

4. 有害气体锻造生产中,往往会产生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等,这些气体长期接触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风险。

二、劳动防护措施1. 管理措施锻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职业卫生安全管理体系,加强职业卫生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确保生产安全和员工身心健康。

2. 技术措施•粉尘和烟尘:在生产过程中应采取减少雾化、润湿、局部排风等技术措施,减少粉尘和烟尘的产生和蔓延。

•噪声:采用降噪材料、减少机器振动、降低机器噪声等技术措施进行噪声控制。

•高温:在生产中设置降温设备、降低操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保护员工身体健康。

•有害气体:采用合理的降解措施,疏通排气管道,降低污染物的排放。

锻件生产车间的职业卫生设计锻件生产车间的职业卫生设计

锻件生产车间的职业卫生设计锻件生产车间的职业卫生设计

锻件生产车间的职业卫生设计锻件生产车间的职业卫生设计职业卫生是劳动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劳动保护与环境保护,两者不仅密不可分,而且有着共同的任务。

职业卫生的宗旨是改善劳动条件,加强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的劳动保护,控制或消除其危险因素,防患于未然。

搞好劳动保护,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国内外的许多经验教训告戒人们,忽视职业卫生和安全生产技术,往往会造成惨重伤亡和很大的经济损失,据统计,世界各国由于各种工伤事故和职业病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相当于其国民经济总产值的5%左右。

就我国来说,全国范围内的职业病,尤其是癌症的潜在威胁也是很大的,大城市和工业城市尤为甚,已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劳动保护与经济建设相辅相成的客观规律认识的提高,对劳动保护与环境保护日益重视,国家和有关部委相继颁发了一些相关的标准、规定、规范等。

这不仅对车间工艺设计人员进行职业卫生设计提出了要求,同时也为设计提供了依据。

按锻件生产车间生产活动和设备组成的特点分析,搞好其职业卫生设计的重点应是防尘、防毒、防暑降温、防振、防噪等。

其中与防尘防毒有关的粉尘废气以及与防振防噪有关的振动和噪声等公害的产生源、现状、防治目标、治理措施措等,在"锻件生产车间环境保护设计"一文中已有述及,可供参考。

本文将予略。

-、防尘粉尘亦称烟尘。

从其尘源产生之后。

会在气流带动下扩散到空气中。

到处弥漫,危害人们的健康。

据知,粒径>10μm的尘粒在静止空气中能很快沉落,称为落尘,一般不被人体所吸收。

而粒径<10μm的尘粒则易飘浮在空气中,称为飘尘。

其中3μm的尘粒可有58%左右沉积于人们的鼻腔内,35%左右被吸入人们人肺泡内,7%有可能进入人的纤毛气道,但可通过呼吸和痰液排出体外。

0.4~0.5μm的尘粒被人们吸人体内之后,大多数可随着人们的呼吸排出体外。

危害最大的是≤ 0.25μm的尘粒,它可在静止空气中几乎不沉降,随气流到处飘荡,并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铸锻车间卫生管理制度(锻造车间)

铸锻车间卫生管理制度(锻造车间)

铸锻车间卫生管理制度为了加强车间的卫生管理,创建文明、整洁、优美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特制定本制度。

锻造车间划分三个卫生责任区:材料放置区以及安全通道责任人:刘红卫王现礼工作区责任人:当班班长锅炉区责任人:司炉工车间卫生管理小组负责全车间卫生管理及验收,各责任区负责人负责各责任区卫生管理及验收。

(卫生管理领导小组名单附后)1、车间要保持清洁、干净,无纸屑、烟头、塑料瓶、食品袋等生活垃圾,地坪、栏杆、设备见本色。

2、车间内,公司规定必须上墙的标牌(包括安全警示牌,生产操作规程等),要端正悬挂,并保持标牌清洁、干净、无污渍。

3、车间的机器要保持无油污、灰尘,清洁光亮见金属本色。

4、工作人员在上班期间,必须戴安全帽,穿工作服,佩带上岗证,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工作。

5、车间的门后、墙角不准堆放垃圾,交接班时,上班必须把卫生打扫干净后方可交班。

6、车间的门窗、墙壁要保持清洁、干净、无油污、泥渍、蜘蛛网等。

7、车间地面安全通道上的地板漆要时刻保持畅通并漆见本色,车间设备及非标平台、栏杆要保持干净无灰尘。

8、禁止在车间内部公共场地倾倒、堆放垃圾,禁止将卫生责任区内的垃圾扫入道路或公共场地,禁止在车间内外焚烧垃圾和树叶,禁止随地吐痰和乱扔果皮、纸屑、烟头及各种废弃物。

9、车间内的树木、花草须加强养护和整修,保持鲜活完好,不准损毁、攀摘或向绿化带抛弃垃圾,不准利用树木晾晒衣物。

10、分布在车间内的垃圾箱以及垃圾堆放容器由门卫负责管理。

11、各班组产生的垃圾、废弃物,应当按照车间规定的地点、方式倒入垃圾筐或垃圾堆放容器内。

配置给各班组的垃圾箱由各班组使用并协助门卫管理,勿随意变动地点或位置。

12、在车间内运输生产垃圾、产品、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及废弃物时,不得洒落和抛撒,如有洒落和抛撒,必须清扫干净。

13、同时,违反本制度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者,由车间办公室责令其纠正违规行为,采取整改措施,并可视情节严重程度给予经济处罚:一.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烟头、纸屑及废弃物;二.垃圾不装袋、不入桶(箱)随意弃置的;三.施工工地未设护栏设施,竣工后未及时清理和平整场地,影响厂容和环境卫生的;四.转运生产排放物、工程渣土、建筑材料、散装产品等,造成泄漏、抛撒的;五.在厂区内饲养鸡、鸭、鹅、兔、猫、狗等家禽动物的;六.占用、损坏环境卫生设施的;七.不履行环境卫生责任区清扫保洁义务、影响环境卫生的。

铸锻车间卫生管理制度(锻造车间)

铸锻车间卫生管理制度(锻造车间)

铸锻车间卫生管理制度(锻造车间)引言概述:铸锻车间卫生管理制度在锻造车间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卫生管理制度能够确保员工的健康与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生产中的事故和损失。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铸锻车间卫生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和具体内容。

正文内容:1. 人员培训与教育1.1 培训新员工:新员工入职时,应进行卫生管理制度的培训,包括车间内的卫生要求、个人卫生习惯、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等。

1.2 定期培训:定期组织员工参加卫生培训,提高员工对卫生管理制度的认识和遵守程度,增强安全意识和卫生习惯。

2. 车间环境卫生管理2.1 清洁工作区域:车间内应保持干净整洁,定期清扫工作区域,清除垃圾和废料,减少灰尘和杂物对生产设备的影响。

2.2 通风与排风:确保车间内空气流通,及时清洁和维护通风设备,排除有害气体和粉尘,保持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2.3 废物处理:建立废物分类和处理制度,对废弃物进行妥善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3. 个人卫生管理3.1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员工在工作时应佩戴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保护自身安全。

3.2 手部卫生:员工应定期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原材料和产品之前,避免细菌和污染物的传播。

3.3 个人卫生习惯:员工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定期洗澡、剪指甲、保持衣物整洁等,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4. 设备和工具的卫生管理4.1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定期检查设备的清洁状况,及时维修和更换损坏的部件。

4.2 工具的清洁和消毒:使用前和使用后应对工具进行清洁和消毒,防止细菌和污染物的传播。

4.3 原材料的储存和管理:合理储存和管理原材料,防止受潮、变质和污染,确保产品质量和员工的健康。

5. 应急管理与事故预防5.1 安全演习和培训:定期组织安全演习和培训,提高员工应急处理能力,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5.2 安全设施和标识:设置合适的安全设施和标识,如防护栏杆、紧急停车按钮等,提供安全保障和警示。

铸锻车间卫生管理制度(锻造车间)

铸锻车间卫生管理制度(锻造车间)

铸锻车间卫生管理制度(锻造车间)铸锻车间卫生管理制度(锻造车间)引言概述:铸锻车间作为一个重要的生产环节,其卫生管理制度对于保证生产质量和员工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铸锻车间卫生管理制度。

一、车间环境卫生管理1.1 定期清洁车间:定期对车间进行清洁,包括地面、设备、工作台等的清洁,确保车间环境干净整洁。

1.2 定期消毒:定期对车间进行消毒,特别是对于易滋生细菌的地方,如厕所、洗手间等,保证员工的健康。

1.3 垃圾处理:建立垃圾分类制度,定期清理垃圾,确保车间内没有杂物和异味。

二、员工个人卫生管理2.1 员工健康检查:新员工入职前进行健康检查,确保身体健康,防止传染病的传播。

2.2 个人卫生培训:定期组织员工进行个人卫生培训,包括正确的洗手方法、佩戴防护用品等,提高员工的卫生意识。

2.3 员工卫生习惯养成:倡导员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随地吐痰等,保持车间的整洁和卫生。

三、设备卫生管理3.1 设备定期保养: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和清洁,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卫生。

3.2 设备消毒:定期对设备进行消毒,特别是接触食品的设备,如搅拌机、切割机等,保证产品的卫生安全。

3.3 设备分类存放:建立设备分类存放制度,避免不同种类设备交叉污染,保证产品质量。

四、废水废气处理4.1 废水处理:建立废水处理设施,对车间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确保废水排放符合环保标准。

4.2 废气处理:建立废气处理设施,对车间产生的废气进行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3 废物分类处理:建立废物分类处理制度,对车间产生的废物进行分类处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五、卫生管理责任制5.1 设立卫生管理岗位:设立专门的卫生管理岗位,负责车间卫生管理的监督和执行。

5.2 建立卫生管理考核制度:建立卫生管理考核制度,对卫生管理岗位进行考核,激励其履行卫生管理职责。

5.3 定期卫生检查:定期组织卫生检查,对车间卫生管理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铸锻车间卫生管理制度(锻造车间)

铸锻车间卫生管理制度(锻造车间)

铸锻车间卫生管理制度(锻造车间)引言概述:铸锻车间卫生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锻造车间的生产环境卫生,保障员工健康和产品质量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铸锻车间卫生管理制度的内容。

一、卫生管理制度的建立1.1 制定卫生管理制度的目的和意义1.2 确定卫生管理责任部门和人员1.3 设立卫生管理制度的周期和流程二、车间环境卫生管理2.1 定期清洁车间设备和工作区域2.2 建立垃圾分类和处理制度2.3 检查和维护通风设备的正常运行三、员工卫生管理3.1 建立员工个人卫生管理制度3.2 提供员工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3.3 定期进行员工卫生培训和健康检查四、设备卫生管理4.1 制定设备清洁和消毒制度4.2 定期检查设备的卫生状况4.3 维护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卫生状态五、产品卫生管理5.1 建立产品质量检测制度5.2 对产品进行卫生处理和包装5.3 定期检查产品卫生状况和质量情况正文内容:一、卫生管理制度的建立1.1 制定卫生管理制度的目的和意义铸锻车间卫生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车间的生产环境卫生,防止污染和交叉感染,保障员工健康和产品质量。

制度的建立可以规范车间的卫生管理行为,提高车间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1.2 确定卫生管理责任部门和人员为了保证卫生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需要明确卫生管理的责任部门和人员。

一般来说,车间主管应负责卫生管理工作,并指定专人负责具体的卫生管理工作,如清洁人员、卫生检查员等。

1.3 设立卫生管理制度的周期和流程卫生管理制度应该有明确的周期和流程。

例如,每天清洁工作应该在工作开始前进行,每周进行一次大面积清洁,每月进行一次设备卫生检查等。

制度的周期和流程应根据车间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置。

二、车间环境卫生管理2.1 定期清洁车间设备和工作区域车间设备和工作区域是生产过程中最容易积累污垢和细菌的地方。

因此,需要定期清洁设备和工作区域,保持车间的整洁和卫生。

2.2 建立垃圾分类和处理制度垃圾分类和处理是车间环境卫生管理的重要环节。

铸造工业安全卫生(标准版)

铸造工业安全卫生(标准版)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铸造工业安全卫生(标准版)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铸造工业安全卫生(标准版)铸造业、机械制造加工业安全防护措施得当,可以减少或者杜绝职业病的发生,主要应该注意以下七点:一是厂房车间的设计布局应符合G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防止各工序、工种之间的职业病危害交叉污染。

如铸造工序中的熔炼炉应放在室外或远离人员集中的场所;铆工和电焊、喷漆涂装工序应分开布置等。

二是铸造应选用低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型砂,并减少手工造型和清砂作业;清砂应采用水爆清砂和水力清砂,安装大功率的通风除尘系统,实行喷雾湿式作业,以降低作业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浓度,工人要佩戴符合国家标准的防尘口罩。

三是对热处理和金属熔炼过程中产生化学毒物的设备,要采取密闭措施或安装局部通风排毒装置;对某些淬火、电镀及喷漆涂装或使用胶粘剂等易产生高浓度有毒有害气体的工作场所,应制定急性职业中毒应急救援预案,设置警示标识,有关作业人员作业时要佩戴防毒面具或防毒口罩等。

四是要做好铸造、锻造中的气锤、空压机,机械加工中的打磨、抛光、冲压、剪板、切割等高强度噪声设备的治理。

对高强度噪声源可采取集中布置的防噪声措施,并设置隔声屏蔽;对空气动力性噪声源应在进气或排气口采取消声处理措施;对集中控制室和岗位操作室应采取隔声和吸声处理措施;作业人员进入噪声强度超过85dB(A)的工作场所,应佩戴防噪声耳塞或耳罩。

五是对铆接、锻压机、型砂捣固机、落砂、清砂等振动设备,应对设备采取减振措施或对作业人员实行轮换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锻件生产车间的职业卫
生设计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锻件生产车间的职业卫生设计职业卫生是劳动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劳动保护与环境保护,两者不仅密不可分,而且有着共同的任务。

职业卫生的宗旨是改善劳动条件,加强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的劳动保护,控制或消除其危险因素,防患于未然。

搞好劳动保护,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国内外的许多经验教训告戒人们,忽视职业卫生和安全生产技术,往往会造成惨重伤亡和很大的经济损失,据统计,世界各国由于各种工伤事故和职业病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相当于其国民经济总产值的5%左右。

就我国来说,全国范围内的职业病,尤其是癌症的潜在威胁也是很大的,大城市和工业城市尤为甚,已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劳动保护与经济建设相辅相成的客观规律认识的提高,对劳动保护与环境保护日益重视,国家和有关部委相继颁发了一些相关的标准、规定、规范等。

这不仅对车间工艺设计人员进行职业卫生设计提出了要求,同时也为设计提供了依据。

按锻件生产车间生产活动和设备组成的特点分析,搞好其职业卫生设计的重点应是防尘、防毒、防暑降温、防振、防噪等。

其中与防尘防毒有关的粉尘废气以及与防振防噪有关的振动和噪声等公害的产生源、现状、防治目标、治理措施措等,在"锻件生产车间环境保护设计"一文中已有述及,可供参考。

本文将予略。

-、防尘
粉尘亦称烟尘。

从其尘源产生之后。

会在气流带动下扩散到空气中。

到处弥漫,危害人们的健康。

据知,粒径>10μm的尘粒在静止空气中
能很快沉落,称为落尘,一般不被人体所吸收。

而粒径<10μm的尘粒则易飘浮在空气中,称为飘尘。

其中3μm的尘粒可有58%左右沉积于人们的鼻腔内,35%左右被吸入人们人肺泡内,7%有可能进入人的纤毛气道,但可通过呼吸和痰液排出体外。

0.4~0.5μm的尘粒被人们吸人体内之后,大多数可随着人们的呼吸排出体外。

危害最大的是≤0.25μm的尘粒,它可在静止空气中几乎不沉降,随气流到处飘荡,并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但在锻件生产车间,尤其是以原煤为燃料的车间里,通过治理,粉尘基本上还不会成为职业病的病源。

二、防毒
锻件生产车间内空气中存在的有害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是其劳动条件的标志之一。

锻件生产活动中有害气体的产生源,亦如"废气"一样,主要是工业炉用燃料燃烧生成的含CO、SO2、NOx、苯并(3)芘的气体及锻件清理,模具润滑等所产生的带有腐蚀性的蒸汽雾、酸(碱)雾等。

这些气体中的有害成分对人的健康的危害可见表1所列。

鉴于上述有害气体对人们健康的危害,国家制订的国标(GB3095-82)厂"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中,对其规定了相应的排放标准。

一般情况下,车间内有害气体的气量与其所用燃料种类、耗量、燃烧状态、操作水平和工艺方法等因素有关。

我国炼油厂生产的燃料油的含硫量多为<l%。

燃烧之后可产生SO22.2~5.2g/kg,CO58g/表1有害气体对人的危害表2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82摘选)kg,NO及N02各为0.33g/kg。

而国内比较知名的烟煤产地所生产的煤中含硫量多在2%左右,比燃料油高一倍以上。

无烟煤的硫含量稍低,一般为1~1.2%。

就是号称为最洁净的气体燃料如天然煤气,燃烧之后也要产生NO及N02各0.21g/m3(CO-37g/m3等。

与之相比,模具润滑剂燃烧及毛坯软化酸洗中所产生的有害气体量则是很小的。

燃料燃烧所生成的实际烟气量可以下式计算:式中Vo-理论煤气量,可以表3的经验公式计算。

m3/m3或m3/kgLo-理论空气消耗量可以表3的经验公式计算。

m3/m3或m3/kgα-过剩空气系数。

实现机械化加煤的炉子可取1.2,能自动控制的油炉可取1.15,气体燃料为1.05~1.10表注:一级标准系为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群健康。

长期接触不发生任何危害影响的空气质量要求;二级标准则为保护人群健康和城乡动植物在长期或短期接触下不发生伤害的空气质量要求;三级标准只保护人群不发生急、慢性中毒及城市动植物正常生产的空气质只要求。

表3Vo及Lo经验计算公式据测算,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烟气总量中有可能进入车间环境中的有害气体之最高量不会超过其总气量的10%。

按我国工业炉热平衡测算资料统计分析,通过炉门,观(点)火孔等缝隙孔洞处逸散于车间环境空气中的烟气量仅占其燃料燃烧生成物总量的4~7%。

因此,在工业炉的正常操作条件下,排入车间的有害气体量不是很大的,尤其选用低有害成分的燃料和性能先进的燃烧器和燃烧系统以及良好的余热利用、排烟、通风等配套设施,一般都可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在非事故跑、冒的情况下勿需采取专门的防毒措施。

三、防暑降温
锻件生产车间是一个热源多而分散的热加工部门,尤其夏季,搞好防暑降瘟是劳动保护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锻件生产所需的工业炉,经加热的热毛坯,热态切边的飞边与料芯、成品热锻件以及逸散于车间环境内的烟气,设备与传动介质运行后所产生并散发于车间内的热等,均为需要防治的热源。

在车间工艺设计时,一般可以采取如下措施来防暑降温。

1.隔热与散热对于热源进行隔离,使之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是改善车间内工作环境条件和防暑降温的有效途径之一。

为此,在工艺设备平面布置时,在不影响其工艺流程合理的前提下,可将其主要热源设备相对集中布置,进行隔离,以保证主要操作区不受其散热的影响。

车间设计中采用的炉子跨可披屋便是基于这种想法的一例。

其次便是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热锻件、热毛边、热料头与料芯等及时吊运至室外或指定的地点存放,避免其向主操作区或人员集中的处所散热。

那些不受冷却速度和冷却方式限制的大中型锻件,终锻之后应迅速吊离作业区,入炉待料或于指定点集中存放,尽量使其余热少向作业区散发。

组线生产的模锻件,完成变形,切边工序的成品锻件,凡可利用余热进行热处理者,应立即装入匀热炉进行后续的淬火回火或正火处理,使其热量得到有效利用,达到散热最小的目的。

使用开式操作台的锻造设备,为避免热毛坯及热锻件的辐射热对司机的烘烤。

司机台前可设置不防碍操作视线的隔热屏。

大锻件生产过程中表面可见缺陷在工位上进行的火剥处理,操作者与高温锻坯之间必须设置可移式隔热屏。

集中存放的热锻件及工业炉等散发的辐射热对相邻工位产生较大影响时,其间亦设置隔热屏。


些隔热措施,对于改善操作者的工作条件,保护其健康都是实践证实的有效之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