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的_考证热_
大学生“考证热”现象分析

大学生“考证热”现象分析大学生“考证热”现象分析针对“考证热”愈演愈烈的形式,学者们对于“考证热”现象的分析和评论也很多,可谓是褒贬不一。
那么,“考证热”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对社会发展到底有什么样的影响?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大学生“考证热”现象分析,欢迎阅览。
摘要:大学生“考证热”现象在高校中不断蔓延,最近几年,“考证热”更是急剧升温。
大学生考证是为了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增加获胜的筹码,但“考证热”同时也带来一些社会问题。
本文主要分析大学生考证热现象的成因、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字:大学生“考证热” 成因影响建议1993年,我国开始推进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目前我国已对90多个职业实施了职业资格准入制度。
随之全国各大高校掀起了一股“考证狂潮”,大专生、本科生、研究生甚至博士生都加入了考证大军。
我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我院大学生进行了随机调查,调查显示,全院学生考证率高达87%,剩下的暂时没考证的同学,有近94%的同学有考证的打算。
不仅如此,其中有95%的同学打算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证书,82%的大学生希望在大学期间能拿下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证书。
作为高等教育者,我们应该理性地看待这一社会现象,既要支持和鼓励学生的这种进取心,又要正确地引导,使学生认清考证的利弊,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一、大学生“考证热”的现状分析(一)大学生热衷的几类证书当今受大学生青睐的证书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必考型或通用型证书一般来说,这类证书是由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共同组织的,是大学生必考的,也是用人单位比较看重的证书,因此成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必修课”。
比如,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等等。
2.职业资格证书此类证书种类最多,是从事某种职业必备的“敲门砖”,也是公司企业在招聘时比较看重的证书。
包括教师资格证、外贸跟单员证书、会计资格证、司法考试证书、报关员证书、报检员证书,等等。
3.各种能力型证书主要是英语能力型和IT软件能力类证书,如托福(TOEFL)成绩证书、雅思(IELTS)成绩证书、商务英语等级证书、微软系统管理员(MCSA)证书、ACCP软件工程师证书,等等。
浅析大学生“考证热”现象及对其几点建议

政 府 部 门这 几 个 角度 来给 出一 些 建 议 。 关键词 :大学生
根据官方 的统计数据 ,2 0 1 3年,是有史 以来毕业生最难 就业的一 年 ,光是应届毕业生就将近 7 0 0万人 ,社 会 已经无法 提供这么 多的工 作 岗位 ,这也 已然 成为全 社会 的焦 点。近年 来 ,愈 演愈 烈 的大学 生
识才是最重要的。要时刻清楚 ,大学毕业 ,我们 拿到的并不只是一 张
校大学生这一特殊 群体制定 出相应 的政策 ,以保证大 学阶段 的教学质
量 。再 有 就 是 从体 制 上对 高 等教 育 做 出 一 些 根 本 性 的 调 整 ,增 加 大 学
张 的薄纸 ,它们没有任何意义 ,我们要带走 的是真才实学 ,这才是我
“ 考 证 热 ” 俨 然 已 经 成 为 了 不 可 忽 视 的 社 会 问 题 。现 如 今 ,大 学 生 在
可以看到他们 的能力 。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 ,相 当于一 部分的用人单 位 已经把英语 的四六级证 书和计算机 的二级证 书当做是学生学 习力 的
代表 ,看中的并 非是证 书本身 的专业价值 。所 以说,用 人单位在招聘
们 以后要谋生的资本。当然得承认在应聘 时有几张有分量的证书还是
生毕业对社 会行业 的适应性 ,使其 学习 内容紧跟 发展 的最前沿 ,这样 就能在整体 上提升大学生的质量 ,使其 通过正常 的大 学课程就能够胜
任 一 些 实 际 工 作 状 况 ,而 无 需 再 通 过 去 过 多 地 考 取 各 种 证 书 来 证 明
时 ,希望还是 能够客观评判 ,杜绝唯 “ 证 ”是论的现象 。切实做好人
才储备工作。
毕业 时如果没有考取几个证书 ,绝对会成 为轰动事件 。面对 如此大 的 就业压力 ,想要考取几个证书来增加 自己的择业筹码本 无可厚非 ,但
如何看待考证:大学生,理性面对“考证热”

如何看待考证:大学生,理性面对“考证热”如何看待考证:大学生,理性面对“考证热”近年来,我国大学掀起了一股“考证热”。
考证,已经成为在校大学生甚至是各行各业社会人士的热门名词,在校大学生考证每年更是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各路学子不甘落后,频频考证。
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如何看待考证:大学生,理性面对“考证热”,希望大家喜欢!如果走进高校校园,各种证书培训广告信息比比皆是。
不少学生为"证"消得人憔悴;还有的学生盲目跟风,为考一些不相关的证书而荒废了学业。
前些日子,河北师范大学的小张早出晚归,经常逃课泡在计算机房里。
舍友都以为小张染上了网瘾,一打听才知道他参加了今年的计算机等级考试,整天忙着上机练习呢。
像小张这样在课余时间考证的学生,如今在高校已很常见。
如果你从高校校园内走过,各种证书培训班的宣传广告比比皆是:计算机等级、物流师资格、驾驶证、导游证考试,甚至有些校园出现了更为高级的CPA(注册会计师)、CFA(注册金融分析师)、CCIE(互联网专家)等资格认证考试,一些培训班的招生异常火爆,报名现场甚至排起了长龙。
“只有学到更多的东西,具备了更多的证书,将来才能找到更好的工作。
”河北经贸大学一名大三的学生说出了大多数学生竞相考证的初衷。
不少大学生表示,在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教育的双重发展趋势下,职业资格证书是就业的准入证。
随着越来越多的行业要求,从业者必须具备职业资格,考证的种类会越来越多。
尤其是现在的就业竞争越来越大,不给自己充充电,增加更多的筹码,怎么在以后的就业中脱颖而出呢?不少学生为“证”消得人憔悴。
河北师大的小张告诉笔者,今年6月份,她参加了某计算机辅导班,报名费、培训费,再加上购买的各种辅导书籍、光盘,平时上机操作的花费,一场考试下来怎么着也得五六百元。
更让她难以承受的是,由于自己是学历史的,对于编程等偏重理科的学习内容学起来很是吃力,因此平时没有课就得去练习,快考试了还得逃课去上机。
浅析大学生“考证热”现象

业。
大学 生考证 的弊端 主要表现在影 响正 常学业导致畸形 的 人才错位 ,诱 发学 习上的实用主义与个人功利主义 。同时考 证后 是否 真正掌握 了相应知识 以及对其 的持续学习也成 了一 个问题 。调查表明 ,7 5 . 7 %的学生只掌握了一部分相关知识 , 2 1 . 2 %的学生表示完全没有掌握 , 能够完全掌握 的学生仅仅只 占3 . 1 %。由此 由于得不到证书后续知识 的巩固和补充 ,证书 的含金量 大打折扣 ,并且 目前社会上存在着各种盈利性的机 构采 取某些不法手段 帮助参与培训的学生获得一纸证书的情 况 。这些行为严重影 响了社会风气 ,同时也扭曲了 当代大学 生价值观 ,轻则影 响个人命运 , 重则影响社会的未来 和发展 。 另外必须引起 重视 的是 在实 际的考证过程 中, 2 3 . 2 %的学生都 有 占用 自己的专业课程 的学习时间来 备考相关 证书的情况。 知识是技能 的基础 ,证 书是专业 知识与专业技 能的派生 物。
社 纵横
YOUNG 青年与社会
浅析大学生 “ 考证热 ’ ’ 现象
徐 丹 林 华 颖 朱
冰
李
虎
( 川北 医学院 ,四川 南充
4 3 7 0 0 0)
摘 要:上 个世 纪九十年代 ,随着职业资格 准入制度 的开始, “ 考证热 “ 现 象在 大学校 园里 日渐升温。应 当如何正确对待 “ 考 证 热”带来 的利 与弊 ,如何 引导大 学生科学理 性地考试还存 在着许 多方法上 的问题。本文试通过 问卷调查 的方式对 这一现 象进 行 分析论证 ,寻求更佳应对途径 。 关键 词:大学生 ;资格证 书;考试 ;反思 在科技 、经济等高速发展的社会大环境 下 ,各种 以获 取 最大优势 和利 益为 目的的竞争相继出现。中国作为人 口大 国, 就业竞争更是 首当其冲 ,激烈异常。而对于毫无工作经验 的 大学毕业生来说 ,岗位竞争形势更 为严 峻。为增大这一严峻 形势下就业 的可 能性 ,越来越 多的大学生在在校期 间就开始 了各种各样 的证 书备考工作 ,形成 了一股 以获取各种资格证 书为 目的的 “ 考证热”风潮 ,出现 了一系列亟待解 决的问题 。
浅析大学生考证现象

摘要:退掉“天之骄子”的华丽外衣,当代大学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考证热”现象逐年升温。
通过对山东省内高校1000份问卷数据的统计分析,本文对考证热的成因、现状、利弊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合理的建议,以期给大学生一些理性的建议和正确的指导。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考证热一、“考证热”现象成因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高校大规模扩招使得大学的“精英教育”模式正在向“大众教育”转变。
人才“产销脱节”的现象凸显,当代大学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考证热”现象逐年升温。
(一)就业压力增大自高校扩招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的规模得到迅速发展。
据统计,2009年毕业生达到近610万的历史高峰,再加上未实现就业的往年毕业生,2009年需要安置的高校毕业生就达1000万人。
与逐年增多的人数相比,就业岗位却受到政府机构精简、金融危机等原因呈现减少趋势。
在全球金融危机重压下,2008年中国已有67万家小企业被迫关门,约有670万的“就业岗位蒸发”。
毕业生“供大于求”的现象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对于大学生而言,“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时代已经结束,仅凭一张学历证书显然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通过考取各类证书获得竞争优势成为多数大学生考证的初衷。
(二)高校教育模式相对落后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教育改革和创新的步伐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从表面上看,招生规模扩大、教育投资力度不断加大,高校教育的质量并没有明显的下降。
但现实问题是,我们的教育没有培养出“适合市场的毕业生”。
优秀的学习成绩已经不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这便成了促成大学生“考证热”的内在动因。
(三)行业准入制度推动“考证热”从1993年开始,我国开始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
目前已经有90个职业采取了职业资格准入制度。
中国加入WTO后,我国人才评价制度逐步与国际接轨,一大批行业需要有上岗职业资格的人才。
这些制度方面的要求无疑是大学生“考证”的推动力。
大学生考证热现象分析

大学生考证热现象分析随着大学毕业生的逐年增加,强大的就业压力迫使大学生想尽方法增加自己的就业砝码,一些学生便参加了考证一族,以此作为取得工作的敲门砖。
还有一些学生盲目跟风,效仿其他同学考证,来给自己一颗定心丸。
同时,社会上的一些用人单位把证书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也一定程度上使大学生不得不去考取各种证书。
然而,多数大学生没有明确的开展目标和职业规划,只是通过这些证书来寻求心理抚慰,面对未来的不可预知性,大学生在迷茫的同时,用考取证书来“充实”自己的生活方式,对此,笔者认为需做冷静的思考。
很多大学生在考取证书的过程中除交付报名费的以外,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准备,有的甚至放弃本专业知识的学习,不仅浪费了金钱和珍贵的时间,更影响了专业学习,这种盲目考证的做法难道不是本末倒置吗?在校园里经常看到红色的大条幅“某某考点”,教学楼前站立着几个身着制服的人,成群的考生焦急地等待着进入考场。
有的人胸有成竹,谈笑风生;有的人屏气养神;有的人临时抱佛脚,抓紧最后的时间……这样的一幕幕场景,我们早已司空见惯,但每个人对考证的态度及心理究竟怎样呢?不同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看法。
大一新生中,大多数人对考证的重要性并不了解,刚刚经历过黑色的七月,应试教育的解脱,使他们获得了难以言说的轻松。
崭新的大学生活刚刚展开,没有多少人投入到考证的行列中,尽管听到种种关于考证重要性的传闻,但总是感觉来日方长。
很多学校也有规定,大一不准报考英语等级考试,所以很多人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当然,也不乏有少数人较清醒,及早准备,因为大一的闲暇时间很多,正好用于备考。
大二学生中被称为最幸运的就是一次性过英语四、六级的人,最坐立不安的是四级还没通过的人。
大多数同学此时已经觉醒,他们知道了考证的重要性,也在考证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仍有很多不幸者,比方考四级第一次59分,再考一次57分,于是他们对考试产生了恐惧心理。
除了英语,还得准备考计算机,考双学位……特别是大二下学期,时间愈来愈紧迫,双休日已不存在,但大家仍觉苦中有乐,倍感充实。
浅析大学生“考证热”现象

浅析大学生“考证热”现象近年来,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考证热”已经成为了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针对“考证热”愈演愈烈的形式,学者们对于“考证热”现象的分析和评论也很多,可谓是褒贬不一。
那么,“考证热”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对社会发展到底有什么样的影响?本文在综合之前学者们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阐明了大学生“考证热”形成的根本原因及其影响,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一. 大学生“考证热”产生的根本原因关于“考证热”现状,汤燕娜、林守珠等许多学者都做过调查研究。
同时,学者们对于“考证热”产生和形成的原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过分析和阐述。
大致有以下几点:(1)国家政策引导。
国家实行就业准人,积极推行“学历证书”和“就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为大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提供了政策依据。
(2)用人单位引导。
面对众多求职者,用人单位在甄别所需人才时,很难在短时间内全面了解应聘者的实际能力,通常把各种证书作为反映应聘者能力的一种参照。
(3)就业形势引导。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除了学好本专业知识外,不得不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综合就业竞争力,考证就是一条增加就业竞争砝码的途径。
(4)其他一些因素。
譬如高等教育不能满足社会人才需求,学生的个人兴趣以及盲目跟风等等。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证书的种类繁多,认证机构也不尽相同。
因此,在分析具体原因的时候不能一概而论,应该区别对待。
比如,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只是针对职业资格证书而言起作用,和四六级证书(或成绩单)、计算机等级证书等之类的证书没多大关系。
归纳起来看,我们认为大学生“考证热”的根本原因是就业需要。
如果就业对“证”不作要求,用人单位不把“证”作为门槛,“考证热”定会降温。
“考证热”只是一种现象,就业需要才是本质。
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本质分析现象。
就参加考证的大学生而言,虽然对于考证的具体原因可能有所不同,但是最根本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就业需要。
理性看待大学生考证热

理性看待大学生考证热在日益紧张的就业环境中,学生们都想通过考证来增加自己就业的筹码。
特别是在当下的金融危机中,我国的就业形势更为严峻。
从主流上说,“考证热”是一种进步,可是如果盲目跟风,没有目标,就会适得其反。
理性的看待这一现象,正确认识其积极性和负面影响,引导大学生合理考证、端正就业观念。
一、“考证热”现象出现的原因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开始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据劳动和保障部颁布的《持职业资格证书就业的职业目录》,规定了90个职业采取了职业资格准入制度。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人才评价制度逐渐与国际接轨,这些制度无形中成为了大学生的考证动力。
随着大学的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导致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学历文凭在找工作时越来越缺少竞争力,而同时具有文凭和各种职业资格证的同学则容易获得就业机会。
特别是在目前的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面对沉重的就业压力,通过考取各种证书来提高自己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是大学生“考证热”的重要原因。
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除了看大学生的文凭简历外,越来越关注大学生是否具有其他的职业资格证书,他们认为拥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意味着相应的职业素质,单位倾向于录用有职业资格证书的求职者以降低录用风险,节约培训成本。
所以用人单位的青睐可以看做是大学生“考证热”的直接原因。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还不够完善,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不够,培养出的大学生不能在毕业后马上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
而随着知识更新的不断加快,需要大学生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来加强自己的竞争力,为了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往往通过培训考证来提升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及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根据相关部门统计,全国各类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超过1000多种。
据调查,大学生的考证有四种类型如下所示类型证书不得不考型大学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托付、等日后就业需要型公关员证书、物流管理员证书、秘书资格证书等拓宽就业面型口译证、师证、会计师证、证等日后必备实用性驾照执照等各类培训机构出于利益考虑,往往在吸引学生考证时夸大宣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7-09-19【作者简介】肖河水,男,1980年生,湖南邵阳人,2006级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阳德华,女,1965年生,四川南充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第6卷第1期2008年2月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L iaoning Medic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 on )Vol 16No 11Feb 1,2008浅析大学生的“考证热”肖河水,阳德华(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637002) 【摘 要】近年来,大学校园里出现了一股“考证热”,这一现象有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我国人才评价制度逐渐与国际接轨,我国职业准入制度的初步确立,以及市场机制的需求,国家政策的导向,客观上催生了大学校园的“考证热”。
【关键词】大学生;考证热;创新体制;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16(2008)01-0066-03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大学校园里兴起了一股“考证热”。
不少在校的研究生、本科生都乐此不疲地奔忙于参加各种各样的职业资格培训班的学习和证书考试,“考证热”不断升温。
针对这种现象,学校、家庭、社会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一、大学生“考证热”的现状从1993年开始,我国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
据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提供的信息,我国已经有90个职业采取了职业资格准入制度。
面对一年比一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纷纷通过“考证”来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考证热”不断升温,且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成功加入W T O,社会催生了一些新兴行业并促使我国职业就业标准国际化,供大学生选择的证书种类不断增加。
据估算,目前已多达百余种。
11考试证书的主要类别。
通用型或必考型证书,如计算机等级证书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
这类证书虽然大部分学校已经取消了与学位挂钩的规定,但是它们依然被用人单位看重,因此,也成为大学生考证的必选。
英语能力证书,如托福(T OEF L )成绩证书、雅思(I ELTS )成绩证书、英语中高级口译资格证书等,此类考试需要过硬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对于打算出国留学或去外企工作的大学生来说,此类证书能提供最好的证明。
尤其是中高级口译,该考试通过率低于10%,因此,成为外语类考证中的“黄金证书”。
I T 能力证书,如微软系统管理员(MCS A )证书、全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和水平证书、ACCP 软件工程师证书等。
随着电脑与网络在工作中越来越不可或缺,I T 技能往往能给求职者带来意想不到的“加分”。
21大学生“考证”越来越理性。
虽然现在大学生“考证”依然很热,但是大学生“考证”在趋于理性,很多大学生选择报考对自己将来的事业发展有帮助的证书。
大学生开始真正认识证书,他们知道不能一味跟风,而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证书,有利于未来事业发展的证书,注重自己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
同时,大学生也越来越重视证书的含金量,其中有些同学不“考证”的原因就是相关证书的含金量太低,无法满足自己和应聘单位的需要。
只有在掌握了充分的相关信息,经过一定的考虑之后才会做出“考证”的决定,而不是一味跟风。
31大学生所考证书含金量不高。
尽管用人单位支持大学生“考证”,可是,他们对大多数大学生所考证书的含金量持怀疑态度。
大多数用人单位认为学校培养的人才多数还未能贴近企业的需求,政府的鉴定考核标准与行业、企业的需求标准也有一定的距离,鉴定发证过程中门槛过低、鱼龙混杂的现象普遍存在。
41证书并没有完全反映大学生的个人能力。
不少大学生证书虽多,但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对综合能力的培养却较为忽视,有点舍本逐末。
很多时候,拥有证书并不意味拥有实际应用能力,有些证书更多只停留在理论层面上,而没有彰显本身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大学生“考证热”的原因11学生个体因素。
首先,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危机。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很快,大学教育已逐渐大众化,高校扩招后的毕业高峰来临。
“双向选择”就业制度以及最近各行业“持证上岗”制度的实行,严峻的就业形势使相当多的大学生充满危机意识。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证书有助于提高其自身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那些具有学历证书又有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大学生很自然地就有更大的胜算几率。
为了毕业后谋求到一份好职业,大学生们在完成正常学习的前提下,纷纷去参加各种各样的职业资格培训,成为“考证”一族,增加就业的砝码,增强自信心。
其次,学生以此来充实自己的学习生活。
现在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应聘者的工作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而大学生毕业后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并不能立刻独立胜任该工作。
学生对实用性技能更为重视,而学校的教育无法满足学生实用性技能的提高,况且有些大学生对学校的课程教学没有太多兴趣,“考证”可以让他们得到充实。
再次,学生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实力。
考试由于较为客观公正性,可以成为证明一个人实力的手段之一。
比如一个同学的英语水平很高,可是空口无凭,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T OEF L证书、GRE证书就是证明自己水平高低的有力证据。
有了证明自己实力的凭证,也就可以为自己在就业过程中增加胜利的筹码。
另外,有些同学是受个人兴趣爱好驱使,有些同学是由于不喜欢现在的专业,想拓展自己的知识结构,还有些同学是受周围同学“考证”的影响。
21学校因素。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
我国高等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还游离于产业发展之外,学校教育还简单地停留在仅仅完成教学任务上,专业课程设置陈旧,教材知识结构滞后,教育方式落后,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毕业后难以马上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加入W T O,社会急需各类高级人才,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凸显多元化、灵活性的特点。
此外,当前知识更新换代速度大大加快,也需要人们不断升级、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
大学生们为了弥补自身在学校所学与实际社会需求的落差,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所以愿意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充电”和“考证”,这也使得在校大学生不得不加入考证大军,以预先改善和提升自己的知识结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31社会因素。
用人单位普遍认为,职业资格是从事某种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是做好该项职业工作的一个依据。
用人单位总是希望大学毕业生除了应具有相关的学历文凭,还要进一步考察其是否具有“多功能的附加值”,即是否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另外,随着时代的变化,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用人单位变得越来越务实,会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用人单位对证书的“情有独钟”是诱发了这股高校大学生“考证热”的直接原因。
国家对一些责任较大、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公共利益的专业实行职业准入制度,尤其是中国成功加入W T O,融入全球经济大家庭,一大批行业既需要大量有专业知识,又需要有上岗职业资格的人才,这些行为也间接地为大学生“考证热”增添了助燃剂。
三、大学生“考证热”的利弊11“考证热”的有利因素。
首先,促使高校创新体制,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
“考证”行为的产生使越来越多的高校教育工作者认识到,高校应改变专业课程的设置、教学方式、教材知识结构、教学方式的滞后或落后的局面。
要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在专业的设置上注重以市场为调整学科结构的导向,关注市场对人才的各种需求、就业形势及趋向。
根据人才市场需求规律,确定培养规格、专业设置、招生规模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应进一步完善学分制,使学生在规定必须完成的学分的同时有自主选择、自我设计的机会;建立课程主(辅)修制、选修制,使学生能根据需要跨专业、跨学科学习,在文、理、工、管等领域都有所接触和涉猎;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资源集中的优势,发挥学科的教学优势,推行双学位制,从而培养更多的交叉型、复合型人才。
其次,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素质。
高校大学生“考证”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有选择地学习的过程。
它可以大大激发大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改变以往学习过程中被动与“一刀切”的局面;通过“考证”,大学生们能主动关注社会的发展,尽早地走出象牙塔,融入社会;可以培养大学生们的社会竞争意识与创新能力;可以激发大学生们注意发掘和发挥自己的潜能,尽可能多地获取知识和技能;还可以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含金量,同时大学生通过对比、选择、优化的学习,改变以往只注重课本、读死书的现象,改变传统教育中产生的一些弊端,如书呆子、高分低能等现象。
21“考证热”的不利因素。
首先,“考证”容易导致大学生价值取向功利化。
大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过程,是涵养个人兴趣爱好和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大学教育的根本在于人文精神的培养和专业知识的传授与探究。
然而,大学生在为就业做准备的过程中,失去了对知识的价值理性判断,完全陷入了为考证而考证的境遇之中。
其学习不是完全自主的,不是真正为了涵养素质而学习,大学生们为就业而考证的过程中,丢失了对其人格的提升,忘记了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他们只注重考证的结果,而不惜采用应试化的方式以求考试过关,明知道其能力不会有很大提高的情况下仍乐此不疲。
而且有很多学生所考的证书与本专业并不十分相关,如教育专业的考GRE,政治专业的考报关员证书,法律专业的考专业性很强的ACCP软件工程师证书。
等各种证书到手之后,大学生们就会把考的课程扔在一边,这种经过死记硬背而获得的证书虽能获得一时的利益,但无法保证人的长远发展。
其次,“考证”造成了严重的浪费。
大学生的“考证热”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多数大学生往往想在经济、法律等热门领域发展,而忽视了一些国家重点项目、国防建设、文化教育、基础学科和高技术领域以及边远地区、某些艰苦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而导致人才错位现象,造成人才的严重浪费。
一些大学生为了能够在形形色色的“考证”大军中脱颖而出,他们占用专业学习的时间、精力而不遗余力去参加各种“考证”培训班,把有限的时间、精力、财力投入到无限的考证中去。
这就势必造成时间、金钱、精力的严重浪费,得不偿失。
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是专业学习,把本专业知识学精学透,打好扎实的专业基础,掌握本专业的实践技能,把“考证”作为一种提升自己的手段,作为专业学习的补充,可以为自己增加一定的“附加值”。
所以,“考证”必须适可而止,更不能本末倒置。
◆【参考文献】[1]吴虹雁1从大学生“考证热”看高校教学改革[J].中国农业教育,2006,(6):421[2]雷英英1大学生“考证”调查[J].中国发展观察,2005,(2):431[3]汤燕娜1大学生“考证”现象浅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4):99~1001[4]杨跃1大学生“考证热”的社会学分析[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3):551[5]马长英1大学生问题———中国发展观察[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1[6]杨晓.大学生考证的功利化现象剖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6,(5):1251[7]韩烈琴.大学生考证的四个误区[J].人才开发,2004,(2):301[8]宋红岩.当前高校大学生“考证热”面面观[J].教育与职业,2003,(22):201[9]闻建华.对大学生“考证热”的理性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15):170~1711Analyzing“Certificate Fever”Xiao Heshui&Yang Dehua(W est China Nor mal University,Nanchong Sichuan,637002) Abstract:I n recent years,university ca mpuses e merged in the“certificate fever”,a phenomenon that is the backgr ound of the ti m es,has a certain extent reas onable and is inevitable.The fact ors such as the increasingly seri2 ous e mp l oy ment situati on and our pers onnel evaluati on syste m gradually with the internati onal community,the ini2 tially established p r ofessi onal syste m and the de mands of the market mechanis m,the stateπs policy orientati on, which objectively p r omote the“certificate fever”appearance in the ca mpus of the University.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certificate fever,innovati onal syste m,teaching refor m[责任编辑:刘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