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郑州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卷(考试)

郑州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 (2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夫列子御风而行B .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是以君子远庖厨也C . 无伤,是乃仁术也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心足以王矣二、文言文阅读 (共5题;共26分)2. (5分) (2017高二下·天津期中) 用斜线(/)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根壮则梗地脉耗阳气而新植者不得滋叶大则阴翳蒙碍而新植者不得畅以茂又其材拳曲臃肿疏轻而不坚3. (15分)(2018高一上·辽源月考) 翻译下面的句子(1)夫晋,何厌之有?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2)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荆轲刺秦王》)(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方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4.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 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B .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C .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D .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5. (2分) (2019高二上·宝坻月考) 对加下划线词语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 . 请息交以绝游(游学)恨晨光之熹微(怨恨)B . 沐浴清化(清明的教化)夙婴疾病(缠绕)C . 四美具,二难并(四美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D .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授予官职)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承受)6. (2分) (2017高一下·汪清月考)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 《红楼梦》这部古典长篇小说是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B .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他一生中经历了曹家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
河南省新郑三中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期期中试题

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考试高一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按照西方的礼仪,双方在做面对面的交流时,应该用眼睛直视着对方的眼睛。
因为那是你尊重对方的表示,是你在认真聆听对方话语的证明。
而中华民族似乎没有这样的谈话礼仪,我们只是一味讲求洗耳恭听。
为了这洗耳恭听,那听者竟然常常是低着头的。
于是,自然也就无法直视对方的眼睛了。
后来,渐渐地便开始有人非议国人的这种说话习惯,拿他人的礼仪挑剔起自家的礼仪,弄得我们仿佛压根儿就不懂得谈话的礼节似的。
其实,相比于西方,我们这个民族自古就是一个最长于倾听的民族。
我们对“宁静致远”的崇尚,对“沉默是金”的信奉,所表达的无不是对倾听的热爱。
听觉的内涵是谦逊的。
在拉丁语中,“听”本身就有恭敬、顺从的意思。
事实上,若是没有了这样谦逊的情感,听便只能沦为一种外在的形式,即使话语进入了我们的耳朵,它也仍旧难以抵达我们的心灵。
总之,真正的倾听永远离不开谦恭的内心。
迎取对方声音的应该是我们的耳朵,而非我们的眼睛。
此时此刻,我们的心灵之门正在向对方敞开,我们丝毫没有心不在焉。
况且,话语交流过程当中那专注的眼神,又能在多大程度上保证不分散我们倾听时的注意力呢?就视觉来说,距离始终是必要的:太远看不清,太近看不成。
就因为这距离的存在,招惹得那惯用眼睛的西方人只好借助亲吻和拥抱来弥合彼此身体之间的隔阂。
中国人既不喜欢亲吻,亦不喜欢拥抱,那是因为我们彼此的身体之间本来就没有隔阂。
要知道,听觉取消距离,声音从一个人的口中直达另一个人的耳朵,随即触动其心弦,进而引发双方身体的共鸣和默契。
不用亲吻,也不用拥抱,彼此便可感受到来自你我身体的友爱和温暖。
可见,亲吻和拥抱所象征的不能说不是一种热情的关系,但拒绝亲吻和拥抱却也并非就是在刻意传达着某种冷漠。
我们的误解源于我们的无知,倘若我们能深深领会听觉的真谛,还有我们那根深蒂固的倾听习性,我们便不难明白,在听取对方讲话时,我们确实是不愿盯着对方的眼睛或面孔的。
2018-2019学年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扫描版

郑州一中2018—2019学年下期中考21届高一语文参考答案1.B强加因果,原文是“‘轻电影’盛行,国产电影的文化厚度与博大、深沉的民族文化积淀不匹配等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2.B张冠李戴,原文是说“随着一部电影的流行,期中的经典台词常常成为社会流行语;而像《亲爱的》这样反映某一社会问题的热映电影,甚至经由大众文化、社会舆论等影响到了相关立法”。
3.D说法绝对,中国能否孕育出强大的电影产业,“还要看创作者能否在中国大众文化的土壤中吸收到精髓,淬炼出极致的影像作品”。
4.B(乡邻只是开玩笑,没有“瞧不起他”。
)5.①从情节看:“喝晃汤”是小说重要的情节转折点,代表着生活境况的转变;同时,小说用请乡邻“喝晃汤”来引出周全明还清村人肉账,尤其是留下一大块好肉还给赵师傅的情节。
②从人物看:周全明家生活条件改善后,主动请乡邻来“喝晃汤”,表明他知耻感恩,人格不泯,丰富了人物形象。
③从主题看:“喝晃汤”是身处贫困与走向富裕的分水岭,作为标题有着重要的寓意,深化了感恩与尊严的主题。
④从表达效果看:用一个读者不熟悉的黄泥湾风俗作为小说题目,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给6分)6.①叙写感人的细节:买肉时的周全明“攥紧”钱、手“汗津津”、钞票都“捂湿”了,足见他的珍视与期盼;还肉时的周全明“毕恭毕敬”“双手递过”“深深躹躬”,写出了他对赵师傅的感激与尊重。
文章中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将人物刻画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
②融入民俗、民风:在黄泥湾,老辈们传下来了过年可以赊肉、杀年猪后请每家家长“喝晃汤”、给乡邻送“晃汤”的好传统,乡邻们互帮互助、不忘恩不忘本。
这些都体现出了黄泥湾独有的魅力风情——乡土气息浓郁,民俗、民风淳厚质朴。
(每点3分,明确鉴赏角度1分、举例准确1分、分析恰当1分。
)7.C“已经得到了推广”于文无据。
8.D用户最关心的是太贵和实用性差。
9.答案:①智能家居行业应重视适老化方面的开发;②企业在智能家居发展过程中应解决缺乏统一标准、操作复杂、成本较高、智能功能不实用、缺乏生态系统支撑等问题;③针对用户顾虑的,如太贵、实用性差、泄露隐私等,改进产品,使之符合市场需求。
2018-2019学年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扫描版

21届高一语文参考答案1.B强加因果,原文是“‘轻电影’盛行,国产电影的文化厚度与博大、深沉的民族文化积淀不匹配等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2.B 张冠李戴,原文是说“随着一部电影的流行,期中的经典台词常常成为社会流行语;而像《亲爱的》这样反映某一社会问题的热映电影,甚至经由大众文化、社会舆论等影响到了相关立法”。
3.D 说法绝对,中国能否孕育出强大的电影产业,“还要看创作者能否在中国大众文化的土壤中吸收到精髓,淬炼出极致的影像作品”。
4.B(乡邻只是开玩笑,没有“瞧不起他”。
)5. ①从情节看:“喝晃汤”是小说重要的情节转折点,代表着生活境况的转变;同时,小说用请乡邻“喝晃汤”来引出周全明还清村人肉账,尤其是留下一大块好肉还给赵师傅的情节。
②从人物看:周全明家生活条件改善后,主动请乡邻来“喝晃汤”,表明他知耻感恩,人格不泯,丰富了人物形象。
③从主题看:“喝晃汤”是身处贫困与走向富裕的分水岭,作为标题有着重要的寓意,深化了感恩与尊严的主题。
④从表达效果看:用一个读者不熟悉的黄泥湾风俗作为小说题目,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给6分)6. ①叙写感人的细节:买肉时的周全明“攥紧”钱、手“汗津津”、钞票都“捂湿”了,足见他的珍视与期盼;还肉时的周全明“毕恭毕敬”“双手递过”“深深躹躬”,写出了他对赵师傅的感激与尊重。
文章中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将人物刻画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
②融入民俗、民风:在黄泥湾,老辈们传下来了过年可以赊肉、杀年猪后请每家家长“喝晃汤”、给乡邻送“晃汤”的好传统,乡邻们互帮互助、不忘恩不忘本。
这些都体现出了黄泥湾独有的魅力风情——乡土气息浓郁,民俗、民风淳厚质朴。
(每点3分,明确鉴赏角度1分、举例准确1分、分析恰当1分。
)7.C “已经得到了推广”于文无据。
8.D 用户最关心的是太贵和实用性差。
9.答案:①智能家居行业应重视适老化方面的开发;②企业在智能家居发展过程中应解决缺乏统一标准、操作复杂、成本较高、智能功能不实用、缺乏生态系统支撑等问题;③针对用户顾虑的,如太贵、实用性差、泄露隐私等,改进产品,使之符合市场需求。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周测语文试题(3.25)

《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一、根据课内所学文言文知识,完成1-8题(24分)。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树:种植B、非我也,岁也岁:年成 C、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疾:急速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假:借助,利用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履至尊而制六合履:登上B、因河为池因:根据C、孰能无惑孰:谁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闻:知道,懂得3、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鸡豚狗彘之畜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吾尝终日而思矣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C、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4、下列句中“于”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善假于物也A、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B、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C、于是废先王之道D、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5、下列句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B、君子生非异也 C、振长策而御宇内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6、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B、劝学 C、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D、古之学者必有师7、加横线词语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然而不王者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C、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D、惑而不从师8、与“申之以孝悌之义”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19分)杜景俭,冀州武邑人也。
少举明经,累除殿中侍御史。
出为益州录事参军。
时隆州司马房嗣业除益州司马,除书未到,即欲视事,又鞭笞僚吏,将以示威,景俭谓曰:“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
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嗣业益怒。
景俭又曰:“公今持咫尺之制,真伪未知,即欲揽一州之权,谁敢相保?扬州之祸,非此类耶。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复习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末复习试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2017-2018学年山西大学附中高一下月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传统美学所讲的“意象说”主张“美在意象”:美在“象”外之“意”,言外之情。
任何一件美的文艺作品,其本身或为声色,或为言词,都是有“象”的(“在场的东西”)。
能体悟到“象外之意”“词外之情”,就是一种美感。
此种美不是低层次的感性美,而是深层次的意境美、精神美。
“意象说”突破了美在声色之类的局限性,深刻地揭示了美之为美的本质内涵,不仅值得中国美学继承和弘扬,而且也值得世界美学借鉴。
但为什么要深入到象外,才能达到此种美的境界呢?“意象说”没有做论证。
我根据“万有相通”的哲学本体论认为,原因就在于,任何一件美的作品,都是作者凝聚了作品背后无尽的联系之网的结晶。
这背后无尽的联系之网,说得通俗具体一点,就是指形成作品本身的背后的人、事物和社会历史背景等。
我们对一件作品的欣赏,不过是把凝聚在作品这一点“在场的东西”中无尽的内涵(“不在场的东西”)展现在想象中,点点滴滴地加以玩味;不过是回归到形成作品的母源,从母源中,我们对作品获得了一种“原来如此”的醒悟,从而产生了一种满足感。
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美的愉悦”“美的享受”。
这种愉悦和享受不是感官的娱乐或感性的满足,而是精神上的满足,思想上的满足。
杜甫的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为什么能引起美感?“山河在”是一点在场的东西,但形成此“在”之背后的东西,则是什么都“不在”。
郑州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郑州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9分)1. (15分) (2018高三上·浦东月考)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沉默不是金刘墉①沉默是金,人们常说。
这话还被写成大字,镶在框里,贴在很多墙壁上。
人们用它来告诫自己:言多必失,少说多做,祸从口出,实干兴邦,空谈误国。
总之,能闭嘴的时候就闭嘴。
②()马丁·路德金说过:“历史将记取的社会转变的最大悲剧()坏人的喧嚣,()好人的沉默。
”③这显然是个非常有趣的话题。
我们习惯于关注言说,因为言说总是推推搡搡试图挤进我们的视线,但在言说和言说的缝隙之间还有沉默,沉默正如言说,也有不同的光泽、质材、结构、密度,也千折百转,也惊心动魄。
④历史上无数悲剧源于集体的沉默。
“二战”期间,普通德国人大多已经隐隐知道那些被推上火车的犹太人的下场,但是他们对此不闻不问,照常买牛奶面包,上班下班,并对迎面走来的邻居温和地问候“早上好”。
今天的中国,朋友们聚餐,点龙虾鱼翅燕窝,结账的时候,在座的人中有公职的那位“要一张发票”,这上万块钱的餐费最后摊到了谁头上,不会有人追问。
⑤在英文里有个词叫做“房间里的大象”,就是指那些“我们知道,但是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不该知道”的事。
比如在临终亲友面前,我们不愿意谈起他们的病情,比如和一个口吃的人聊天,我们假装注意不到他的口吃这种沉默也许是源于善意和礼貌。
但是另一些时候,沉默源于怯懦。
人们害怕权力,害怕高压,害怕失去升官发财的机会,害怕失去房子和车子,于是沉默成了自我保护的机制。
高贵是高贵者的墓志铭,沉默是沉默者的通行证。
⑥另一些时候,人们所恐惧的,甚至不是利益上的损失或者肉体上的暴力伤害,而是精神上被自己的同类群体孤立。
出于对归属感的依恋,他们通过沉默来实现温暖的“合群”。
解放前为理想浴血奋战、出生入死的革命家,解放后却在屡次政治运动中保持沉默、随波逐流,很难说仅仅是因为贪生怕死,更多的恐怕是因为他们害怕被革命队伍抛弃,成为一个“精神上的孤儿”。
郑州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7-2018学年下期期中考试20届高一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共75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有两大支柱,一是儒家,一是道家。
一般认为,儒家比较强调伦理学,重视道德修养;道家则强调智慧的觉悟和解脱。
两者的不同,可以用三个简单观念来加以分辨。
第一,儒家的思考方式以人类为中心,所以肯定我们要尊重及帮助别人,让人类社会可以永续发展。
儒家采取的路线是从政治上改革。
道家认为以人为中心去思考问题,必定徒劳无功,必须改变思维模式,超越人类本位,而超越人类本位,首先必须顺其自然,尽量避免人为的造作,因为人为的造作越多,麻烦越多。
譬如“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定出真、善、美的标准以后,就会有不真、不善、不美出现;反之,如果还没有标准,每个人都可以开心自在,不用刻意做好事,因为没有所谓的好事可做;不用担心有没有面子,因为所要做的只是活着而已。
所以,人世间的一切都是相对的,道家的思想是要我们设法排除人类本位的想法,敞开眼界与心胸,从整个宇宙来看一切。
只有不受时间与空间的拘束,心灵才可能自由逍遥。
第二,儒家以“天”为至高存在,凸显历史背景;道家以“道”为至高存在,展现宇宙视野。
任何一派哲学对于宇宙的真相或本体都必须有所论断。
中国的传统思想是以“天”作为宇宙的最后根源。
古人称帝王为“天子”,更是充分证明“天”在古人心目中是至高主宰。
儒家承前启后,继承了这一观念,把“天”当作最高存在。
孔子两次遇到困境,都把“天”抬出来,如说:“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道家则不同,道家以“道”代替“天”,“天”则被降格为和“地”并称,“天地”并称指的主要是自然界,自然界本身保持一种均衡状态,问题也远比人类社会少。
然而,自然界虽然自给自足,毕竟不是最后的根源。
道家认为宇宙最后的根源是“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 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以我们势单力薄的现状,编印这么一套文献丛刊,谈何容易,即使全力以赴,也只怕绠短汲深....,所以还望专家同仁们多多指导帮助。
②在日常生活与阅读中,人们可能会有一些对问题或现象的思考,这些零散的观点与评论虽是吉光..片羽..,但不乏独特的思想价值。
③有些具有历史声望的传统媒体,观念陈旧老套,机构尾大不掉....,从而,难以应对网络媒体的各种挑战,常常在消颓不前中失去了竞争力。
④每年春节,中国各地赶回家过年的人们涌向各个车站和机场,回到家里陪伴家人的心情归心似箭....,成为世界上的独特风景。
⑤冬天的夜晚伸手不见五指,冷风不断地从四周灌进这个破房,周亚夫紧缩在屋角,全身不停地哆嗦着,噤若寒蝉....。
⑥对于美国人擅长的“谈判游戏”,中国人早己领教了不少,因此对于特朗普上台后的各种“小伎俩”早已洞若观火....。
A. ①②④ B. ①③⑥ C. ②④⑤ D. ③⑤⑥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海安县引进无土栽培、自动水肥一体、电力恒温大棚等先进农业设施和技术,进行有机、绿色、无公害种植,这些设施和技术成为带动农民致富的新引擎。
B. 目前,文化产业己经深入人文精神领域,许多消费者不仅日益注重体验、审美与情感共鸣,而且注重自己购买的产品的使用功能。
C. 北京时间12月1日,2018年世界杯分组抽签仪式在俄罗斯克林姆林宫举行,32支参赛球队主帅刚刚甫抵现场。
D. 该剧创作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以全新的创作理念和艺术视角出发,对唐代大诗人李白进行了具有人文情怀的回望与演绎。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拙荆林氏,与鄙人风雨同舟二十载,既为爱侣,更为挚友。
B. 著名画家张老请攻读艺术硕士的小李拨冗写艺术评论,小李说:“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我只恨自己才高八斗,无法望您项背,请您原谅。
”C. 汪市长在全市企业家新春茶话会上激动地说:“我总结了自己和各位企业家交朋友的体会,最重要的一条是海纳百川、虚怀若谷。
”D. 承蒙您的厚爱,日后如有需要,鄙人定当鼎力相助。
第II 卷(非选择题)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传统文化有两大支柱,一是儒家,一是道家。
一般认为,儒家比较强调伦理学,重视道德修养;道家则强调智慧的觉悟和解脱。
两者的不同,可以用三个简单观念来加以分辨。
第一,儒家的思考方式以人类为中心,所以肯定我们要尊重及帮助别人,让人类社会可以永续发展。
儒家采取的路线是从政治上改革。
道家认为以人为中心去思考问题,必定徒劳无功,必须改变思维模式,超越人类本位,而超越人类本位,首先必须顺其自然,尽量避免人为的造作,因为人为的造作越多,麻烦越多。
譬如“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定出真、善、美的标准以后,就会有不真、不善、不美出现;反之,如果还没有标准,每个人都可以开心自在,不用刻意做好事,因为没有所谓的好事可做;不用担心有没有面子,因为所要做的只是活着而已。
所以,人世间的一切都是相对的,道家的思想是要我们设法排除人类本位的想法,敞开眼界与心胸,从整个宇宙来看一切。
只有不受时间与空间的拘束,心灵才可能自由逍遥。
第二,儒家以“天”为至高存在,凸显历史背景;道家以“道”为至高存在,展现宇宙视野。
任何一派哲学对于宇宙的真相或本体都必须有所论断。
中国的传统思想是以“天”作为宇宙的最后根源。
古人称帝王为“天子”,更是充分证明“天”在古人心目中是至高主宰。
儒家承前启后,继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承了这一观念,把“天”当作最高存在。
孔子两次遇到困境,都把“天”抬出来,如说:“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道家则不同,道家以“道”代替“天”,“天”则被降格为和“地”并称,“天地”并称指的主要是自然界,自然界本身保持一种均衡状态,问题也远比人类社会少。
然而,自然界虽然自给自足,毕竟不是最后的根源。
道家认为宇宙最后的根源是“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孕育万物,是一切的起始与归宿;“道”存在于万物之中,却又超越万物。
道家由“道”取代“天”的地位,很多西方学者据此认为,这是中国古代最具革命性的思想。
第三,儒家期盼“天人合德”,从向善到择善到至善;道家则希望“与道合一”。
“天人合德”的“德”是善的德行,亦即人要行善,要不断地修养德行。
“与道合一”则代表人要成为有道者或行道者,觉悟了“道”,人的生命境界整个就不一样了。
过去认为,有三种人学习道家会比较有心得。
一是年长的人,二是失意的人,三是非常聪明的人。
从秦汉到唐宋,中国历代的文人,许多都喜欢道家,他们的作品所用的语汇,他们的生命所展现出的情调,与崇尚儒家的文人截然不同。
像苏东坡在《前赤壁赋》提到的:“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
”这显然是道家对大自然的欣赏,可以说是敞开心灵与自然沟通,不像儒家主要界定在人的社会中。
但是,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也不能没有儒家作为指引,因为每一个人都是从家庭出发,然后进入社会,因而必须设法实践人与人之间适当的关系。
如果离开儒家,可能会面临不知如何安顿自己,以及不知如何与人相处的问题。
况且,如果大家都走道家的路,这个社会要交给谁来担当呢?由此观之,儒家和道家在社会的功用上,是有点分工合作的意味。
(节选自傅佩荣《国学的天空》,有刪改)4.下列对有关道家思想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道家认为人为的造作多,麻烦就会多,假如不定真善美的标准,每个人都可开心自在。
B. 道家认为要敞开眼界与心胸,从整个宇宙看一切,只有不受时空拘束,才可能自由逍遥。
C. 道家认为“天地”并称主要是指自然界,自然界能自给自足,它的问题远比人类社会少。
D. 道家认为“道”孕育万物,以“道”代替“天”的思想是中国古代最具革命性的思想。
5.下列有关儒家与道家的比较,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儒家强调人的社会性,以便人类永续发展;道家认为要超越人类本位,顺其自然。
B. 儒家以“天”为最高存在;道家认为“道”是宇宙最后的根源,“道”才是最至高的。
C. 儒家强调要不断地修养德行;道家认为智慧的觉悟和解脱重要,觉悟了“道”尤其重要。
D. 儒家盼“天人合德”,从向善到至善;道家希望“与道合一”,人就成为了有道者或行道者。
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的传统思想是以“天”作为宇宙的最后根源,“天”在古人的心目中就是至高主宰。
B. 面对乱世,儒家采取的路线是从政治上改革,儒家有勇于担当的精神,这比道家强。
C. 中国历代文人都喜欢道家,他们的生命所展现出的情调,与崇尚儒家的文人截然不同。
D. 人活在世上,不能没有儒家作为指引,否则,会面临不知如何安顿自己等诸多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小荷张爱国那年初夏,小荷穿着白色的确良衬衫、白色腈纶裤子、白色运动鞋出现在后弯坡的时候,没少受人们的非议和谩骂。
在后弯坡一带,全身穿白,那是戴重孝,是死了爹娘。
小荷不管,她就觉得白色让人清爽、干净。
最反对小荷一身白的是道子爹——小荷未来的公公、一位小学民办教师。
小荷十四五岁时和道子订了亲,两人乃至两家相处得一直很好。
小荷第一次一身白到道子家,道子爹一看就拉下了脸,要不是小荷还没过门,指不定他的反应会怎么激烈呢。
下午,道子娘送小荷回家,路上,小荷问:“婶啊,叔今天怎么了,谁惹他了,怎么不高兴呢?” 道子娘当然不能说是因为小荷穿了一身白,就编个借口搪塞了过去,接着又仿佛很无意地说“荷儿,下次来,就不穿这身衣裳了吧。
”小荷很惊讶,睁着双大眼睛问:“怎么了,婶?我穿这衣裳不好看吗?我们后弯坡的姐妹都说好看呢,道子上次也说好看呢。
”“不是不是,好看好看呢,我是怕……怕……”道子娘结结巴巴地说,“怕你走这么多路,弄脏了——白色衣裳容易脏,还不好洗。
”“没事没事,我喜欢洗衣服呢。
”小荷笑吟吟地说。
那是盛夏的一天,空中、地上都像起了火,小荷穿着一身白,走在去道子家的路上。
小荷正渴得热得难受的时候,看到了一块西瓜田,一个个西瓜皮球一般大,突兀在地上。
小荷对着瓜棚喊:“有人吗?买西瓜。
”没有应声。
小荷走进瓜棚,没人,铺在地上的一个蛇皮袋上有半个切开的瓜。
小荷也是急了,拿起一旁的刀,切下两块,吃了。
吃了瓜,小荷觉得身上凉快了许多,就坐在瓜棚里等主人来,付瓜钱。
左等右等,主人还没来,小荷等不及了,决定下午回来再付钱,就走了出来。
瓜棚外,太阳更厉害了,小荷想到道子的弟弟妹妹们现在也一定热得很,不如带个瓜去,让他们也凉快凉快, 于是摘了个瓜,搬往道子家。
道子的弟弟妹妹们一见小荷带来了西瓜,都高兴地围上来。
小荷切开瓜,弟弟妹妹们狼呑虎咽地吃起来,吃完了还咂吧着嘴问小荷:“荷姐,这西瓜哪儿买的?这么甜,还沙瓤的,多少钱啊?”“不要钱,一分钱不要。
”小荷笑咯咯的,“这个瓜是白来的。
”“白来的啊?荷姐,哪儿白来的?我们还要……”弟弟妹妹们围着小荷叫着跳着。
“逗你们玩呢,哪有什么白来的?”小荷收住了笑,“荷姐路过一家瓜田,见没有人,就摘了一个……”小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