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碳会计观
碳会计 课程

碳会计课程
摘要:
一、碳会计简介
1.碳会计的定义
2.碳会计的发展背景
3.碳会计的作用和意义
二、碳会计的基本要素
1.碳排放量的计算
2.碳排放权的分配与交易
3.碳排放报告与核查
三、碳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
1.企业碳排放量的核算
2.企业碳排放权的管理
3.企业碳排放报告的编制与披露
四、碳会计面临的挑战与展望
1.碳会计标准的统一
2.碳会计信息披露的完善
3.碳会计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与发展
正文:
碳会计是一门关注企业碳排放量核算、碳排放权管理以及碳排放报告编制与披露等方面的学科。
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重的背景下,碳会计的发展对于
推动企业节能减排、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碳会计的基本要素包括碳排放量的计算、碳排放权的分配与交易以及碳排放报告与核查。
碳排放量的计算涉及到企业生产、运营等各个环节的碳排放数据收集和统计。
碳排放权的分配与交易是指政府根据国家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对企业进行碳排放权的分配,企业可以通过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进行碳排放权的买卖。
碳排放报告与核查则是企业定期向政府报告其碳排放情况,并接受政府的核查。
在企业层面,碳会计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企业碳排放量的核算、企业碳排放权的管理和企业碳排放报告的编制与披露。
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碳会计体系,确保碳排放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政府和企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尽管碳会计在推动企业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如碳会计标准的统一、碳会计信息披露的完善以及碳会计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与发展等。
碳会计信息的概念

碳会计信息的概念
碳会计信息是指对组织或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排放的温室气体(例如二氧化碳、甲烷等)进行量化、记录和报告的过程和结果,其目的在于帮助企业管理者和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的碳排放状况,支持企业实施低碳发展战略,促进企业向低碳经济模式转型。
碳会计信息是指记录和报告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以及其他与气候变化有关的信息。
这些信息旨在提供组织或企业的碳足迹,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和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的碳排放状况,从而支持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为了进行碳会计,企业通常需要对其经营活动中涉及到的源头、过程和产出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但不限于能源消耗、交通运输模式、原材料采购和废弃物处理等方面。
同时,企业需要通过环境数据计量和管理系统来跟踪记录这些信息,并根据标准的方法和程序进行整理和分析,最终得出企业的碳足迹报告。
碳会计信息能够帮助企业实现低碳转型,减少排放,降低能源成本、提高效率,并增强企业可持续性。
此外,一些监管机构也可能要求企业按照特定的规定进行碳排放的披露和报告。
碳会计的研究现状及建议

碳会计的研究现状及建议
碳会计是指将碳排放量直接纳入会计体系,进行会计管理和计量衡量的新兴技术。
它
将自然资源体系和社会有效成本系统与会计体系紧密结合,使组织可以掌握碳排放污染物
在社会可接受范围内的有效可控控制,并完成自身个性化会计管理的综合性系统。
我国的碳会计的研究仅始于2004年,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在碳排放与会计系统的结合和整合方面,会计确认方法尚未比较完备,估计水平尚无可衡
量的衡量标准,报告范围不够全面;其次,我国仍未建立地方碳经济制度体系,以及配套
的碳会计核算体系,许多公司仍未充分理解碳会计的定义和价值;同时,许多企业仍未把
碳计量和应用真正推广到其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此外,在实施策略、运行管理等方面,
目前存在缺乏碳会计理论及技术指导的现状;而且,由于目前我国碳法规制度尚未落地完善,企业碳减排管理缺乏有效的法律制度保证等。
由上可见,我国碳会计现状仍处于探索期,需要进一步完善企业碳报告及实施碳减排
管理的方法和技术,必须从宏观层面突出统一性、立法性、完整性、落实性的政策要求,
推进碳会计的发展规范。
具体来说,要加强碳会计理论的探索研究,解决企业碳报告与计
量衡量的布局和技术改善以及实施的财务核算的技术瓶颈。
要研究碳排放减排的经济效益,建立碳排放应税和补助政策,减少企业碳排放成本,提高企业碳减排管理水平;要加强与
国际合作,分享环境信息,推进技术先进性。
此外,要加强碳会计法规的完善,加强碳报
告的审计与检查,确保企业遵守碳减排规定,推进环境保护的健康发展。
碳会计 课程

碳会计课程摘要:一、碳会计概述1.碳会计定义2.碳会计与传统会计的区别3.碳会计的重要性二、碳会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1.碳会计核算原则2.碳会计计量方法三、碳会计的应用领域1.企业碳排放核算2.碳排放权交易3.碳减排项目认证四、碳会计人才培养与职业发展1.碳会计人才需求2.碳会计培训与认证3.碳会计职业前景正文:碳会计:把握碳排放与绿色发展的关键环节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碳排放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在此背景下,碳会计作为一种新兴的会计领域,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碳会计的定义、基本原则与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把握碳排放与绿色发展的关键环节。
一、碳会计概述1.碳会计定义碳会计,顾名思义,是对企业或组织的碳排放及减排活动进行记录、核算和报告的会计体系。
它主要包括碳排放核算、碳排放权交易、碳减排项目认证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和控制碳排放,促进绿色发展。
2.碳会计与传统会计的区别与传统会计相比,碳会计在核算对象、核算方法和目标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传统会计主要关注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济效益,而碳会计则聚焦于碳排放和绿色发展。
在核算方法上,碳会计需要运用一系列特殊的技术和方法,如碳排放因子、碳足迹等,以量化企业的碳排放水平。
此外,碳会计还关注企业的环保责任和可持续发展,提倡绿色会计理念。
3.碳会计的重要性碳会计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有助于企业了解和掌握碳排放情况,为政府监管和企业内部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2)促进企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实现绿色发展。
(3)为企业参与碳排放权交易提供专业支持,助力企业实现碳资产的价值最大化。
(4)强化企业的环保意识,提升企业在绿色发展领域的竞争力。
二、碳会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1.碳会计核算原则碳会计核算应遵循以下原则:(1)可靠性原则:确保碳排放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持续改进原则:不断优化碳会计核算方法和体系,提高碳排放管理的有效性。
碳会计的研究现状及建议

碳会计的研究现状及建议【摘要】碳会计是指对组织或个人在生产、消费和其他经济活动中产生的碳排放进行监测、计量、报告和核查的一种会计方法。
本文首先介绍了碳会计的定义和背景,然后探讨了碳会计的研究方法、理论框架、应用领域以及发展趋势。
随后分析了碳会计研究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碳会计研究的建议,包括加强数据收集、提高透明度和规范性等。
最后得出结论,展望未来碳会计研究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碳会计在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应对中的作用,为碳减排和碳市场的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关键词】碳会计、研究现状、建议、定义、背景、研究方法、理论框架、应用领域、发展趋势、重要性、未来、展望。
1. 引言1.1 碳会计的研究现状及建议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拟就碳会计研究的重要性、未来研究的建议以及结论与展望等方面展开讨论,以期为碳会计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碳会计的定义和背景随着碳排放交易制度的兴起,碳会计也逐渐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企业开始关注如何测量和管理其碳排放量,以遵守监管要求并降低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政府部门也开始使用碳会计来评估国家或地区的碳排放水平,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来减少排放量。
碳会计的定义和背景体现了其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通过准确测量和监控碳排放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碳足迹对环境的影响,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碳排放,进而实现低碳经济的目标。
随着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不断增加,碳会计的重要性将会进一步凸显。
2.2 碳会计的研究方法碳会计的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两大类。
实证研究是通过收集大量的碳排放数据和相关会计信息,运用统计分析和计量方法来探讨碳排放对企业绩效和价值影响的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从实证数据中找出实际发生的情况,为碳会计的具体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理论研究则是基于碳会计的相关理论框架,通过文献综述和模型构建等方法来深入探讨碳会计的内在机制和影响因素。
碳会计的研究现状及建议

碳会计的研究现状及建议碳会计是指将企业的碳排放作为资产进行管理和核算的一种会计方法。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碳会计已经成为了企业社会责任和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碳会计的研究至关重要,本文将从碳会计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碳会计的研究现状1. 碳会计的概念和内容碳会计是指用于量化和核算企业和组织碳排放量的会计方法。
其核心内容包括衡量和报告碳排放、管理碳排放、减少碳排放以及碳排放权交易等方面。
目前,国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些碳会计的标准和指南,例如ISO14064系列标准等,为碳会计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基础。
2. 碳会计的研究方法目前,关于碳会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碳会计的理论研究,包括碳会计的概念、原理、框架和方法论等方面;二是碳会计的实证研究,包括碳会计在企业实际应用中的情况、影响因素、效果评价等方面。
也有一些研究对碳会计与传统会计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比较和探讨。
3. 碳会计的研究现状目前,国际上对碳会计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一些学者从环境会计、可持续发展会计等理论角度对碳会计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观点和方法;一些企业和机构也在实践中探索碳会计的应用,并取得了一些经验。
碳会计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尚未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
1. 加强理论研究在碳会计的领域中,还存在着很多理论问题有待解决,例如碳排放的计量和核算标准、碳会计与传统会计的融合方式、碳会计的成本效益等。
需要加强理论研究,探索碳会计的内涵和特点,为碳会计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和支撑。
2. 加强实证研究对于碳会计的实证研究也是十分重要的,需要深入分析碳会计在企业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情况,探讨碳排放的管理和减排效果,并对碳会计的影响因素和效果进行评价。
通过实证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碳会计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碳会计的改进和完善提供实践经验和依据。
3. 推动标准化和规范化在碳会计领域,需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标准体系和规范化的方法论,为碳会计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试论低碳会计

等。 低碳产业体 系包 括火 电减 排、 新能源汽车 、 节能建筑 、 工业 节能 与减排 、 循环经 济 、 源 回收 、 资 环保设 备 、 能材料等 等 ) 节 远远落后 于其他发 达国家 ,企业 的发 展也时常面临 国际贸易
Ab t a t o a b n a c u t g i n to l c o n i g p o l m,b t as n io me tl a d s ca r b e , s r s :L w c r o c o n i s o n y a a c u t rb e n n u lo a e v r n n a n o il p o lms t f ci ey d v l p t e l w c r o c o n i g i t e c re te tr r e i o ab n e o o n e h a k r u d o ef t l e eo h o a b n a c u t s h u r n n e p i n a lw c r o c n my u d r t e b c g o n e v n s o h f a ca n g me t o h t n f T e T me .T i p p r b e y n r d c d t e lw a b n c o n i g t e f t e i n il ma a e n f t e r d o h i s h s a e r f i t u e h o c r o a c u t h n e il o n c u e n o a i n w e g fa c u t g t e r . a s s a d s me b sc k o l d e o c o n i h o y n
关于碳会计的思考

C AIZHENGJIANDU 会计评论关于碳会计的思考荫湖北振华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部徐朝霞【摘要】碳会计是在应对全球 气候变暖的过程中延伸出来的 为减少碳的排放量而做出的响 应举措。
本文在一些比较有争 议的问题上给出了笔者自己的 观点,认为碳排放权应该被划 归为无形资产,短期内计量属 性应该选择历史成本,但从长 远的角度还是应该选择公允价 值,企业的碳信息披露应该多 样化,并且在法律上给予强制, 不能仅靠人们的道德约束。
【关键字】碳会计碳排放权碳 信息引言碳会计的出现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引 起国际关注开始的。
1992年《联合国气候 变化公约》发布、1997年具有国际约束力 的法律文件《京都议定书》通过、2011年 《京都议定书》在南非班德达成第二期承诺 并启动了绿色基金协议等,都是对于碳排 放的严重性的重视和应对措施。
本文着重 探讨在经济上如何作为以达到碳减排的目 标。
在早些时候,对碳会计的研究局限于传 统的财务会计角度,探讨的范围也仅限于 传统的碳市场中碳排放权的购买、卖出等 交易的会计核算的相关问题。
随着科斯定 理以及现代产权理论的发展,国际上已经 一致认为将碳排放权设置为“资产负债表” 中的某一项资产,但是在一些具体的问题 上,比如计量属性、信息披露以及资产的归 属等,存在比较大的差异。
一、碳排放权应被归为无形资产从法学上讲,碳排放权是种权力,一种 环境人格权(何延军、李霞,2003),也是一 种用益特权(余耀军、高利红,2003),还是 一种环境容量使用权(王小龙,2008),从法 律的角度来讲,主要关注于碳排放权到底 是一种什么权利,而在会计上来讲的话,如 何划分碳排放权作为资产负债表中的分类 问题,则应该关注的是碳排放权使得使用 者有一种什么样的权利,如此才能很好地 划分碳排放权的会计属性。
在古罗马的财 产权体系中,所定义的财产都是一种有形 的物,即客观存在的物,即使一些无形的资产也会从实体物中来寻找一种类似的物将 其归类,并采用有实体物的定义与解释说 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碳会计观*王爱国(山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250014)【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外碳会计发展的综述,分析了碳会计的缘起、原义和扩展,探讨了国外碳会计发展的趋势和热点问题,并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性,提出了中国碳会计至少应该包括碳排放财务会计、碳成本会计、碳管理会计和碳审计等内容在内的广义碳会计观。
【关键词】碳会计发展综述碳会计观一、碳会计的缘起碳①会计(Carbon Accounting)是个“舶来品”,是美国学者Stewart Jones等人(2008)最早提出的,具体是指碳排放、碳交易及其鉴证等方面的会计问题。
但是,碳会计思想可以追溯到1992年德国Wup-pertal研究所提出的,日后为德、日、英、美等国家广泛采用,定量测度经济系统运行中物质使用量的“物质流账户体系”(MFA)以及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发展成熟于20世纪90年代的环境会计或绿色会计。
碳会计缘起于国际社会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担忧。
1962年Rachel Carson的《寂静的春天》唤醒了全世界人民的环保意识;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的通过和1997年作为UNFCCC有效补充、具有法律效力的《京都议定书》的签署以及2011年在南非班德《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和启动绿色气候基金协议的达成,把全球气候温暖化的严重性和碳减排的紧迫性渲染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时至今日,碳减排已经演变成为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社会公众世界性的新共识,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经济、政治、法律和科技领域的“新常态”(new normal)。
碳减排可以采用行政的、市场的或两者兼而有之的政策工具,其中,国际社会普遍采用基于总量控制的碳交易体系方式,运用价格机制控制某个国家、地区和企业的碳排放量。
目前,比较成熟的碳交易市场有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 ETS,2005)、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2003)、美国区域温室气体倡议(RGGI,2005)、美国西部气候倡议(WCI,2007)、加州气候准备行动(CAR,2007)、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温室气体减排体系(NSWGGAS,2003)、加拿大蒙特利尔气候交易所(MCeX,2006)和日本东京总*①本文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碳交易市场、碳会计核算及碳社会责任问题研究”(11BGL025)、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企业低碳绩效及其综合评价研究”(ZR2010GM018)、山东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碳会计、碳绩效及其财务评价研究”(10BJGJ24)、山东省“泰山学者”建设工程和山东女子学院会计学专业首席岗教授专项经费资助。
“碳”在此泛指温室气体(green house gas,GHG),是指大气层中那些吸收和重新放出红外辐射的自然的和人为的气态成分。
《京都议定书》中约定GHG包括三氟甲烷(HFC-23)、全氟化碳(PFCS)、六氟化硫(SF6)、氧化亚氮(N2O)、甲烷(CH4)和二氧化碳(CO2),其中二氧化碳所占比重较大,增温效应贡献率达63%,且在大气中最长可留存200年,因此,在实际应用中,用“碳当量”来衡量GHG中其他气体所引起的温室效应,GHG和CO2不作严格区分。
量限制交易体系(2010)等。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同时,从2006年开始一跃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根据《京都议定书》“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虽然暂时没有明确的碳减排国际义务,但是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依然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在2005年的基础上下降40-45%,在“十二五”期间单位GDP碳排放将减少17%,到本世纪中叶,争取实现碳排放的“零增长乃至负增长”。
为了实现既定任务,从2008年开始陆续成立了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和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等10余家碳交易平台,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也有了快速的发展,已占全球CDM项目总签发量的47.81%(冯相昭等人,2010)。
很明显,借助碳交易平台,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由单纯的生态问题转变成了世界性的经济问题,进而影响到了各个国家或地区的企业和其他组织的会计实践。
现代会计作为一个具有“自学习”和“自适应”能力的人造信息系统,对新的经济现象或经济活动的影响自然要做出适时的响应和应对,在碳交易过程中所形成的碳排放权资产化或费用化以及相关的碳税金、碳投资、碳损益等问题必然要“兼容”或“内部化”到现行的会计系统中来,碳会计应运而生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当前,我们的任务主要是追踪国际碳会计研究前沿,结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性,推动碳会计研究的“本土化”或“中国化”,主动参与国际碳会计准则的制定,有意识地抢占碳会计的国际“话语权”。
二、碳会计的原义在早期,碳会计研究主要是在传统财务会计视域下进行的,侧重探讨碳交易市场中的碳排放权②的授予、购买或取得的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和会计披露等问题。
基于科斯定理和现代产权经济理论,将碳排放权“资产化”为资产负债表上的某项资产,国内外会计界并没有多少分歧,但是具体到资产归属、计量属性和信息披露时却存在较大的差异。
(一)资产归属的“三意见”碳排放权到底应归属于何种资产,主要有三种意见:一是确认为存货。
美国联邦能源管制委员会(FERC,1993)发布的规范酸雨计划排污许可证交易会计处理的《统一会计系统》(RM92-1-000)中规定:为履行排污责任产生的法定义务所持有的排污权应确认为存货;FASB下属的紧急任务小组(EITF,2003)在对《参与总量———交易机制下的排污权会计基准草案》(EITF03-14)进行讨论时认为:获得的初始分配排污许可证应确认为“排污许可证存货”;Mort Dittenhofer(1995)也认为:排污权最类似于存货的特点,符合会计研究公告(ARB)关于存货的描述;法国企业运动联盟(MEDEF)则认为:排污权符合存货定义,不能仅凭它不具备实物形态,就认定其为无形资产。
二是确认为无形资产。
IASB(2004)公布的《排放权》解释公告(IFRIC3)中规定:排放权符合资产的定义,且没有实物形态,属于资产中的无形资产;Ewer等人(1992)认为:排放权是过去由政府无偿分配或企业自行购买的,并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流入,符合资产定义,具有无形资产的某些特征,应确认为无形资产;Wambsganss等人(1996)也认为:授予的排放权应确认为无形资产。
三是确认为金融工具。
ASB(1998)发布的FRS13中的规定:碳交易合同符合金融工具的定义,排放权是一种其价格随企业自身权益主体的市场价格以外的因素而变动的特殊金融衍生产品,即嵌入衍生工具;Fiona等人(2002)认为:排放权具有与金融工具相似的特征;Adams(1992)、Sandor和Walsh(1993)认为:排放权可以被赋予衍生金融工具的地位,应以有价证券方式存储在银行,日后可以划分为期权,必要时②由于在文献中有关“碳”及“碳排放权”的表述是最近几年的事情,其基本含义和所体现的相关原理与“排污权”、“排放权”、“排污许可证”和“排放许可证”等是相同或相似的,所以在本文中视为同义语,不做严格区分。
可当作期货处理;日本企业会计基准委员会(2004)发布的《排污权交易会计处理》(2006年修订)中规定:以交易为目的的排污权应确认为金融商品;法国企业家协会与普华永道合作成立的EPE(2002)则直接发布了排放权的会计处理期权;Jurgen(2007)甚至将排放权直接视为一种可交易的货币。
(二)计量属性的“三选择”碳排放权计量属性的选择,主要有三种看法:一是选择历史成本。
FERC(1993)认为:应按历史成本计量有偿获得的排污许可证,免费取得的按“零”计量。
二是选择公允价值或现行市场价值。
IASB(2004)认为:应按公允价值计量取得(包括授予和购入)的排污许可证;Mort(1995)认为:应以现行市场价值而不是历史成本对排污权进行计量;Stefan Schaltegger等人(2000)则从经济与环境角度认为:应重视现行市场价值,而不是历史成本,因为只有运用现行市场价值污染预防边际成本与可交易的排污权的当前边际成本才能直接对比。
三是选择动态估价。
Ratnatunga等人(2010)提出了一种新的动态估价模型,将碳排放非货币量度转变为货币量度,对自身能够产生或耗费碳额度的长期碳资产进行估价,并为此设计了“环境能力强效资产”(ECEA)这一反映企业自身产生碳信用能力的新型无形资产项目。
(三)信息披露的“两标准”碳排放权的信息披露模式,主要有两种国际标准:一是碳披露项目(CDP)。
是由伦敦关注气候变化对企业经营影响的机构投资者自发形成的,始于2000年,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全面反映被调查企业在低碳战略、碳减排核算、碳减排管理和全球气候治理等方面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信息,目的在于寻求气候变化所引起的股东价值和企业经营之间的持久关系,试图在高质量信息的支持下推动全球气候对话。
二是温室气体(GHG)协议。
是由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和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共同制定的,启动于1998年,是一套GHG核算语言,包括划定企业的报告范围(直接排放、电力的间接排放、其他间接排放)和定义报告的内容,并要求碳信息必须符合相关性、完整性、一致性、透明性和准确性。
2011年又增添了“企业价值链”和“产品生命周期”两个GHG核算的新标准。
具体到如何披露碳排放信息,Gibson(1996)建议采用生态法而不是经济方法,也就是说,在传统财务会计信息之外,还应报告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相关风险、对企业或组织的影响及其应对方面的非财务信息;Jones(2010)构建了包括环境风险、公司责任、产业和环境之间的新关系、计量产业的影响、对影响进行披露和报告的多层次披露和报告模型,而不是仅仅拘泥于建立在货币计量、资本导向、业务为中心、过分数字化和技术性、新古典经济学基础上的传统财务会计报告与披露;Andrew等人(2011)则认为:碳披露的自我调控机制和相应碳信息在气候变动相关决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市场导向的碳披露应该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碳会计的扩展发展到今天,碳会计已远远超出了传统财务会计框架范畴,逐步渗透到了广义会计学的其他领域,碳成本会计、碳管理会计、碳审计甚至碳战略管理会计等都已成为碳会计扩展的新内容。
事实上,将碳排放作为机会成本引入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定价机制,一直是碳会计的关键点和难点(Hopwood,2009)。
尽管每个企业具体采用的碳管理会计方法不尽相同,但是仍然有助于增进相关信息收集与传播的效率和效果,有助于增强企业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有助于改善碳管理业绩(Burritt,2011),碳管理会计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CIMA,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