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新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5章 透镜及应用 同步练习试题 含详细答案
2019人教新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 第5章 透镜及应用 单元训练 含答案

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一.选择题(共15小题)1.如图所示,下列透镜属于凸透镜的是()A.B.C.D.2.如图是德国设计师设计的一个球形透镜太阳能系统,通过透镜聚光之后再发电。
此透镜是一个()A.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B.凸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C.凹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D.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3.一束与主光轴平行的光束,宽为a,照射到凹透镜上,经折射后在距透镜l的光屏上呈一个宽为b的光斑,如图所示,则凹透镜的焦距大小为()A.B.C.D.4.学习了透镜的有关知识后,为了把一束从左侧射入的较宽的平行光变为较窄的平行光,小王同学找来了三只薄透镜,其中凸透镜L1的焦距是5cm,凸透镜L2的焦距是3cm,凹透镜L3的焦距是2cm.小王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种光路,能够达到目的是()A.B.C.D.5.我们经常提到的像: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电影屏幕上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其中()A.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B.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C.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②⑤D.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①③④6.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电影银幕上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
其中()A.由于反射而形成的像是②⑤B.由于折射而形成的像是①③C.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D.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7.小明在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后,为进一步了解“视力矫正”的原理,移动蜡烛,先让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
如图所示,然后他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不同类型的眼镜片,关于本次实验现象正确的是()A.放置眼镜片之前,蜡烛在图示位置,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B.放置眼镜片之前,蜡烛在图示位置,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C.将远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使光屏靠近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D.将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使光屏靠近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8.如图所示,图甲测凸透镜的焦距,图乙“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图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40cmB.图乙的成像的特点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C.图乙中若用遮光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只出现像的下半部分D.图乙中若在凸透镜左侧“戴”上近视镜,光屏向右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9.如图所示,有一个圆柱体PQ,放在凸透镜前图示位置,它所成的像的形状是()A.B.C.D.10.张强同学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人教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同步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道小题)1. 如图所示是几种光学部件的示意图,其中可以用于制作近视眼镜的是()2. 如图所示,是王爷爷小孙女的照片,王爷爷用放大镜贴近照片所看到的像是()3. 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若物体在光屏上所成的像离该透镜的距离大于30厘米,则物体离该透镜距离可能为()A. 3厘米B. 13厘米C. 23厘米D. 33厘米4.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当烛焰离透镜14 cm时成放大的实像,当烛焰离透镜8 cm时成放大的虚像,则这个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4 cmB.7 cmC.10 cmD.16 cm5. 如图是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是远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B. 甲是远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C. 乙是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D. 乙是近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6. 如图是蜡烛的成像规律图,它的成像原理在生活中应用的是()A. 投影仪B. 放大镜C. 照相机D. 潜望镜7. 如图,小桃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把蔡老师的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接着,她再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关于蔡老师的眼睛和眼镜说法正确的是()A. 蔡老师是近视眼,戴凸透镜B. 蔡老师是远视眼,戴凸透镜C. 蔡老师是近视眼,戴凹透镜D. 蔡老师是远视眼,戴凹透镜8. 如图所示,小夏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幻灯机B. 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须将蜡烛靠近凸透镜C. 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D. 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9. 如图所示,是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以下器材利用这一成像原理的是()A. 放大镜B. 电影放映机C. 照相机D. 投影仪10. 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沿着光具座,从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的某位置向焦点移动.在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及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A. 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大 B. 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小C. 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D. 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11. 将一蜡烛放在装有水的烧瓶前,调整蜡烛和烧瓶至如图所示位置,在墙壁上得到清晰的像。
2019秋人教物理八年级上册5章 透镜及其应用基础练习及答案

2019秋人教物理八年级上册5章透镜及其应用基础练习及答案八年级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1、有媒体报道:在烈日下洗车,水滴所形成的效果会使车身局部产生高温现象,时间长了车漆便会失去光泽.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A. 水滴相当于平面镜,能使车漆发生反射而失去光泽B. 水滴相当于凸透镜,能使光聚在车身的局部产生高温C. 水滴相当于凹透镜,能使光聚在车身的局部产生高温D. 水滴相当于凸透镜,能发散光使车身的局部产生高温【答案】B2、香水主要成分是酒精,如图所示为四瓶香水,透明玻璃瓶盖形状各异,最容易在阳光下发生火灾的是()A. B. C. D.【答案】B【解析】如图所示为四瓶香水,透明玻璃瓶盖形状各异,最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的应该是B瓶口,因为B瓶口是凸透镜,对光有汇聚作用,最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故答案为:B .【分析】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相当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焦点处温度很高,易引发火灾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光屏上可接收到倒立缩小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A. 10cmB. 15cmC. 20cmD. 30cm【答案】A4、人的眼睛好比一架照相机,从物体射来的光经过晶状体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上,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A.倒立、放大的实像B.正立、缩小的虚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参考答案】C5、望远镜物镜的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做是为了()A. 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B. 可以增大物体的视觉,使我们可以看到更广阔的宇宙世界C. 可以增大物镜的焦距,能看清更远处的物体D. 可以更美观【答案】A6、许多家庭的门上都装有防盗门镜(俗称“猫眼”)。
从室内透过防盗门镜向外看,可以看到来客正立、缩小的像。
由此可以判断,此防盗门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A. 凸透镜 B. 凹透镜 C. 三棱镜 D. 玻璃砖【答案】B7、如图所示是照相机的成像示意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照相机使用的是凸透镜B. 照相机使用的是凹透镜C. 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D. 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答案】A【解析】凹透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f <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不成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照相机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用的是凸透镜.故选A.【分析】要做好本题,首先根据题干图解知道照相机所成像的性质;其次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所成像的性质和成像的规律.8、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凸透镜的焦距是30cmB. 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C. 照相机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所成像的特点相同D. 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将蜡烛远离凸透镜,烛焰仍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答案】B9、常见的视力缺陷有近视和远视。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测试卷有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卷有答案一、选择题(共18道总分36分)1、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
其中凸透镜是:A.a B.b、d C.c D.a、b、c、d2、如图所示是十字路口处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的汽车照片,A、B是一辆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摄像头成像的原理与电影放映机原理相同B.可以看出汽车此时是靠近摄像头C.照片中车的外表很清晰,但几乎看不见车内的人,这是因为车内没有光D.夜晚,为了帮助司机开车看清仪表,车内的灯应亮着3、如图所示,凸透镜的下半部分被截去,其上半部分的高度为L.在其左焦点F处放有高为L的发光物AB,在右焦点F',处放有一平面镜MN.则关于AB通过凸透镜的成像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成一个正立等大的虚像和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B.成一个正立等大的虚像和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C.AB的上半部分成一个等大倒立的实像,下半部分不成像D.AB的下半部分成一个等大倒立的实像,上半部分不成像4、小明的眼睛看物体时,成像的情况如图7所示。
小明的眼疾及需要用来矫正的透镜分别是A.近视,凸透镜B.远视,凸透镜C.近视,凹透镜D.远视,凹透镜5、(2019·滨州)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小组测量出物距和像距的数据,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 )A.该凸透镜的焦距f=20 cmB.当物距u=30 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利用了这条规律C.当物距u=8 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利用了这条规律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0 cm处向距凸透镜15 cm处移动过程中,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小6、如图所示,是刷脸支付的应用场景。
在支付时,用一小摄像头拍摄人像对用户进行人脸识别,验证通过即可完成支付。
下列关于摄像头所成像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缩小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7、如图8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远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远视眼镜则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得模糊.那么在拿走远视眼镜后,下列操作中可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A.将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B.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C.将光屏适当靠近凸透镜D.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8、如图1所示,在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上距光心2倍焦距的地方放一点光源S,在透镜的另一侧距光心3倍焦距的地方垂直于主光轴放置的屏上得到一个亮圆斑,若将透镜的上半部遮住,则:()A.屏上亮圆斑上半部消失B.屏上亮圆斑下半部消失C.屏上亮圆斑仍完整,但亮度减弱D.屏上亮贺斑直径减少9、用镜头焦距为50cm的照相机拍摄人像时,人与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应该()A.等于50cmB.在50cm到100cm之间C.等于100cmD.大于100cm10、光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同步练习5.1 透镜1.能使光线发散的是( )A.凹透镜、凸透镜B.凸透镜、凸面镜C.凸透镜、凹面镜D.凹透镜、凸面镜2.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错误的是( )A.凸透镜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B.凹透镜可以将平行光发散C.凸透镜可以将平行光会聚于一点D.凸透镜摔成两半,其中任何一块都会失去会聚作用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论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B.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经凸透镜的光线一定会聚到一点C.放在凹透镜焦点的光源,它发出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D.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两个实焦点4.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A. B. C. D.5.夏天的中午,如果在太阳曝晒下的花木上洒水,待水蒸发后会发现,原来叶片上附着水滴的地方,会出现枯黄色的烫伤斑点,其原因是( )A.水滴蒸发,带走了叶片的热量B.水滴在阳光照射下温度升得很高,使叶片上有水滴的地方被烧焦C.透明的水滴更容易让阳光透射到叶片上D.水滴好像凸透镜,使阳光会聚,使叶片上有水滴的地方被烧焦6.微型手电筒使用的电珠(如图所示)和普通电珠不同,它的尖端很厚,呈半圆形,能使手电筒发出的光集中平行射出,则关于该灯的尖端玻璃和小灯泡的灯丝位置判断正确的是( )A.凸透镜,凸透镜前任意位置B.凸透镜,焦点上C.凹透镜,凹透镜前任意位置D.凹透镜,焦点上7.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向位于O处的光学元件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S点,去掉光学元件后,光线会聚在S’点,则该光学元件应该是( )A.凸面镜B.凹面镜C.凸透镜D.凹透镜8.小明拿一透镜正对太阳光放置,在透镜另一侧20 cm处的白纸上出现了一小亮点,则此透镜是___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其焦距是______.5.2 生活中的透镜9.使用下列光学器材,其目的是使物体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是( )A.放大镜B.照相机C.幻灯机D.投影仪10.用一架镜头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一个人照了一张全身照,如果用它给这个人照一张同样尺寸的半身像,则应( )A.照相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大,同时缩小暗箱的长度B.照相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大,同时增大暗箱的长度C.照相机与人之间的距离减小,同时增大暗箱的长度D.照相机与人之间的距离减小,同时缩小暗箱的长度11.面对幻灯机幕布,将印有“h”字样的幻灯片插入框中,调节镜头后,在幕布上出现的画面应该是( )A. B. C. D.12.在电影院偷拍是制作盗版电影惯用的方法.为此,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反盗版电影的装置,将装置安装在银幕后面,其发出的红外线通过银幕上的小孔射向观众席上的偷拍摄像机,在感光底片上成倒立、________的______像,从而形成干扰亮点,此装置的使用______(选填“不会”或“会”)影响观众的观看.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焦距是5 cm.如图所示的情景,眼睛可能观察到烛焰经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像的是( )A. B.C. D.14.小琳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她先将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在透镜后20 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该物体等大的像;若现将物体移至透镜前5 cm处时,在光屏上( )A.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成正立、放大的虚像D.接收不到像15.烛焰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烛焰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 )A.光屏上仍能成一个放大的像B.光屏上能成一个缩小的像C.光屏上不能成像,但通过透镜能看到像D.光屏上没有像,需要重新调整光屏位置才能有像成在光屏上16.某物体放在凸透镜前20 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物体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 20 cmB.15 cmC.10 cmD.5 cm17.如图是一款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捕捉人脸信息,并将所拍图像与系统数据库中预先录入的人脸照片模板进行比对,该摄像镜头相当于________透镜,若要拍摄镜头前1m处的人脸,它的焦距应小于____cm.18.用A、B、C三块凸透镜在光具座上分别做蜡烛成像实验,各透镜跟烛焰距离都是30 cm,得到的实验结果如下表,根据此实验结果,将A、B、C三块凸透镜的焦距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其顺序是____________.5.4眼睛和眼镜19.眼睛前部的聚光部分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起凸透镜作用的是( )A.角膜B.虹膜C.角膜和晶状体共同作用的结果D.晶状体20.高老师戴着眼镜正在批改作业,听到远处有学生叫他,为了看清该学生的容貌,高老师立即摘下眼镜跟这位学生打招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老师所戴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B.高老师是近视眼C.高老师不戴眼镜看近处物体时,像会成在视网膜前方D.高老师的眼球前后径可能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可能过大21.如图是某人看远处物体时,眼睛成像的光路示意图,则此人的眼睛是( )A.近视眼,应配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B.近视眼,应配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C.远视眼,应配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D.远视眼,应配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22.现代医学对近视眼的矫正有一种新技术,就是用激光对近视眼患者的角膜进行适当的切削来矫正视力,对角膜进行切削的目的是( )A.增长眼球前后方向的距离B.缩短眼球的焦距C.减少进入眼球的光线D.改变晶状体太厚的状态,减弱它的折射能力23.小明的爷爷和爸爸都是老花眼(远视眼),爷爷的老花眼更重一些,小明的妈妈则是近视眼,他们的三副眼镜都放在报纸上,如图所示,现在爸爸要看书,让小明把眼镜递给他。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专题透镜成像及应用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专题透镜成像及应用同步练习1.如图所示,已知入射光线,画出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2.)请在下图甲、乙方框中画上合适的透镜3.如图S是S经凸透镜成的像,请作出S发出的两条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路4.图中S为烛焰s 的像,请通过作图画出透镜、标出一个焦点F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5.如图所示,SA为水面上方的点光源S射向水面的一条光线,该光线射到水面的反射光线的方向刚好指向水面上方凹透镜右侧的焦点.请画出:(1)光线SA射入水中的折射光线(2)经过凹透镜的折射光线6.如图所示,凸透镜的主光轴与水面重合,F是凸透镜的焦点,S是水中的点光源,请画出由S发出的射向左侧焦点F并经过凸透镜的光路图.7.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B.摄像头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C.“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之外D.“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8.如图所示,在A处点燃一支蜡烛,若在P处的方框内分别放入①平面镜、②凸透镜、③中央有小孔的纸板时,均能在方框右侧成清晰的像.现保持蜡烛在A的位置不变,若在方框内放入上述某一器材后,能在方框的右侧光屏上成像,而且随着光屏离开P的距离增大,所成清晰的像也逐渐变大对于方框内所放的器材,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一定是①B.一定是②C.一定是③D.②和③均有可能9.如图所示,虚线框内为透镜,MN为透镜的主光轴,O是透镜的光心,a(双箭头)和b(单箭头)是射向透镜的两条光线,已知光线a通过透镜之后与MN交于P点,光线b通过透镜之后与MN交于Q点,由图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透镜是凸透镜,OP的距离小于焦距B.透镜是凹透镜,OQ的距离小于焦距C.透镜是凸透镜,OP的距离大于焦距D.透镜是凹透镜,OQ的距离大于焦距10.物体距离凸透镜8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则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的缩小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A f<2cm B. 2<cmf<4cm C 4cm<f<5cm D. 5cm<f<8cm11.昆虫观察盒的“盒盖”上嵌入一个凸透镜(如图所示),盒盖到盒底的距离为10cm,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像的原理可以方便地观察小昆虫,现提供了焦距为4cm、8cm、10cm和12cm 的凸透镜各一个,他应该选择的是( )A.焦距为4cm的凸透镜B.焦距为8cm的凸透镜C.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D.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12.小明同学用数码相机(可调焦距)拍摄了同一花菜的两张照片,如图所示.结合图片分析,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照相机的镜头与老花镜属于一类透镜B.凸透镜能成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C.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小一些D.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大一些13.如图所示,站在对面的甲同学可以通过放大镜看到手拿放大镜的乙同学放大的眼睛.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通过放大镜看到甲是倒立、缩小的实像B.甲位于放大镜的焦距之内C.乙通过放大镜看不清甲D.甲距离放大镜一定在二倍焦距之内一倍焦距之外14.小明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某次实验时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成像原理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B.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将蜡烛移到光具座42cm刻度处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呈现倒立、放大的像C.只将蜡烛移到光具座40cm刻度处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D.若将蜡烛从光具座30cm刻度处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时,烛焰所成的像将逐渐变大1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2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18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 )A.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B.该透镜的焦距∫小于9cmC.将点燃的蜡烛移至距透镜9cm处,不能观察到烛焰放大的虚像D.透镜位置不变,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光屏上也得到烛焰清晰的像16.为了进一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的探究(1)如图,将蜡烛放在A处时,此时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此时像的性质为_______(2)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从A移到B位置,要在光屏上仍得到清晰的像,则光屏应该往_______ (选填“左”或“右”)移动17.甲、乙一起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甲、乙用相同规格的凸透镜做实验,分析数据时发现,他们实验时物距相同但像距不同,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2)如图所示,线段AB为凸透镜成像的物距倒数和像距倒数的对应关系,则凸透镜焦距为_______cm;若用此凸透镜成像,当物距为0.3m时,可在光屏上看到______________的像答案7.C8.89.A10.C11.D12.C13.C14.A15.D16.倒立、缩小的实像左17.某次光屏上所成的像不是最清晰地像1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错误的是()A.凸透镜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B.凹透镜可以将平行光发散C.凸透镜可以将平行光会聚于一点D.凸透镜摔成两半,其中任何一块都会失去会聚作用2.“爱护眼睛,你我同行”。
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其成像原理与凸透镜类似,要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可位于图中的()A.A点B.B点C.C点D.D点3.生活中我们常通过眼睛直接判断物体的大小、长短,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乙图中的中心圆面积更大B.仅凭感觉去判断,不一定正确,更谈不上准确C.人们可以用仪器和工具帮助自己进行准确测量D.测量实际上是一个比较过程,就是将一个待测的量与一个公认的测量标准进行比较4.如图所示,OO'为凸透镜的主光轴,将点光源放在A点时,像在B点;将点光源放在B点时,像在C点。
当将点光源放在C点时,则()A.一定在B点成一个实像B.一定在A点的左侧成一个虚像C.可能在B、C之间成一个实像D.可能在C点的右侧成一个虚像5.当物体距凸透镜16厘米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缩小的像。
固定物体和光屏的位置不动,若将凸透镜向远离光屏方向移动4厘米,则在光屏上又成一个清晰的像,那么凸透镜的焦距f的范围是()A.6厘米<f<12厘米B.8厘米<f<10厘米C.6厘米<f<8厘米D.12厘米<f<20厘米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红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教学中使用的投影仪就是利用了图中的成像规律B.换上焦距小一些的凸透镜,只将蜡烛向右适当移动就能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像C.如果使蜡烛向左移动,光屏需要向右移动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D.如果把蜡烛与光屏对调,光屏上将不会出现清晰的像7.如图是某人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示意图。
则他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A.近视眼凸透镜B.近视眼凹透镜C.远视眼凸透镜D.远视眼凹透镜8.观察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法,显微镜是常用的科学观察工具。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同步练习及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同步练习及答案(人教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香水的主要成分是易燃酒精,如图所示为四瓶香水,透明玻璃瓶盖形状各异,最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的是()A.B.C.D.2.单反相机镜头由多种光学器件组成,其中较为重要的是透镜组,如图所示透境组中属于凹透镜的是()A.①B.②C.③D.④3.一束光通过透镜的光路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光路图是()A.B.C.D.4.如图,《淮南万毕术》关于冰透镜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
此现象中取火原理应用了()A.凸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B.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C.凹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D.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5.在下列虚框中放入适当的凸透镜或凹透镜,光路图成立。
其中放入凹透镜的是()A.甲和丁B.乙和丁C.丙和丁D.乙和丙6.一束跟主光轴平行的光通过凸透镜的光路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O点为该凸透镜的焦点B.任意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都可以会聚于F点C.OF的距离越短,说明透镜的折光能力越强D.若把图中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用手遮住该凸透镜对光不具有会聚作用7.如下图所示,N是一个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暗盒,盒内有水平向右的平行光,P为暗盒右侧平面上的一个圆孔,M是一个与暗盒右侧平面平行的、相间一定距离的光屏,若用一个外径与圆孔P相同的光学器件嵌入其中,发现在光屏M上呈现出一个比圆孔P大的圆形光斑,则嵌入圆孔P的光学器件()A.一定是凹透镜B.一定是凸透镜C.可能是凸透镜或凹透镜D.可能是厚平板玻璃8.把一个透明且均匀的玻璃球切成如图所示的五块,其中能够使平行光发散的有()A.只有b B.a、c、d、eC.a、b、c D.a、b、c、d、e均可二、多选题9.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会聚到一点B.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经过透镜光心的光线方向都不变C.放在凹透镜焦点上的点光源,它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平行主光轴D.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10.放在凸透镜主轴上焦点以内的点光源S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凸透镜可以对光线起发散作用B.凸透镜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起会聚作用C.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是发散的,因此凸透镜的作用是对光线起发散作用D.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是发散程度比原来小,仍然是会聚的一种表现三、填空题11.如图所示,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将一张纸放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整凸透镜与纸的距离,纸上会出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说明凸透镜对光有作用,此光斑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就是该凸透镜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一.选择题(共21小题)1.小元同学让太阳光通过透明的镜片照射到白墙上,其现象如图所示。
从图中现象可看出()A.这是一块凸透镜,和近视眼镜的镜片一样B.这是一块凸透镜,和老花眼镜的镜片一样C.这是一块凹透镜,和近视眼镜的镜片一样D.这是一块凹透镜,和老花眼镜的镜片一样2.有两个直径都为d的透镜,为辨别两个透镜的种类,现将它们正对太阳光,在纸上分别得到大小不同两个光斑,分别为甲、乙,透镜与光斑的大小如图所示(d1<d<d2),根据这两个光斑()A.甲、乙能被准确判断透镜的种类B.甲能被准确判断透镜的种类而乙不能C.乙能被准确判断透镜的种类而甲不能D.甲、乙均不能被准确判断透镜的种类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B.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有时可以不在同一平面内C.近视眼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D.人离平面镜越远,人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就越小4.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中间为“空气凹透镜”的玻璃砖后将会()A.还是平行光B.发散C.会聚D.以上都有可能5.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成实像的是()A.水面飞鸟的“倒影”B.照相机胶片上的像C.船上人看到水里的鱼D.通过放大镜看到的字6.下列是小华学习了“凸透镜成像”和“平面镜成像”后,总结出的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A.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B.光屏能承接到的一定是实像C.凸透镜所成的虚像始终是正立的D.平面镜成虚像时,像和物位于镜面的同侧7.我校教师运用了人脸识别系统签到,老师们站在机器前0.5m~1.2m处时,安装在墙上的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就可以对其面部特征进行快速核对。
由此判断,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机的镜头()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0.4 mB.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0.1 mC.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0.4 mD.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0.1 m8.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B.摄像头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C.“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D.“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先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透镜右侧的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缩小实像。
接下来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改用焦距为20cm 的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下列情形可能发生的是()A.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接收不到清晰的像B.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的放大实像C.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的缩小实像D.光屏向右移,能接收到清晰的缩小实像10.蜡烛放在如图所示位置,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小玉画了图中的光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玉画的光路是正确的B.蜡烛通过透镜成的是虚像C.透镜的焦距等于20cmD.透镜的焦距小于10cm11.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如图)可快速登录网页,访问网络数据,当手机扫描二维码时()A.二维码中黑色部分反射光,白色部分吸收光B.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以内C.二维码是光源D.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12.一个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体距凸透镜25cm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15cm 处得到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该凸透镜焦距()A.在15cm~25cm之间B.在7.5cm~12.5cm之间C.小于7.5cm或大于12.5cmD.无法确定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32cm处,在凸透镜另一侧距离蜡烛50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的焦距一定满足 9cm<f<16cm;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B.凸透镜的焦距一定满足 18cm<f<32cm;凸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C.凸透镜的焦距一定满足 16cm<f<25cm;能看见光屏上的像是有反射光进入人眼D.凸透镜的焦距一定满足 18cm<f<50cm;光通过凸透镜时遵守光的折射规律14.近些年来,中小学生配戴眼镜的比例明显增加。
下列关于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近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后,用凸透镜矫正B.远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后,用凹透镜矫正C.近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D.远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前,用凸透镜矫正15.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甲所示的远视眼B.图乙中是用凸透镜组成的眼镜矫正远视眼C.图丙所示的是近视眼D.图丁中是用凸透镜做成的眼镜矫正近视眼16.长时间过度使用手机,导致青少年未老先衰,新型疾病“手机老花眼”患者剧增,患者主要表现为观察近处物体不清晰。
这种疾病的形成原理和矫正方法是()A.(1)(3)B.(1)(4)C.(2)(3)D.(2)(4)17.人的眼睛中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观察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A.正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缩小的虚像C.倒立、放大的虚像D.倒立、缩小的实像18.有关显微镜和望远镜说法正确的是()A.它们的物镜都成放大的实像B.它们的目镜都成放大的虚像C.它们的镜头都利用了凹透镜D.它们都采用减小视角的原理19.使用望远镜时()A.物镜成实像,目镜成虚像B.由于没有光屏,物镜、目镜都成虚像C.物镜成虚像,目镜成虚像D.由于物距远大于焦距,物镜、目镜都成实像20.下列四幅图中,不能正确表示对应的描述的是()A.①图凸透镜像与物关系B.②图晶体的凝固过程C.③图平面镜像与物关系D.④图人眼看到池底某点的光路21.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
完全正确的是()A.B.C.D.二.填空题(共8小题)22.如图是一玻璃球的平面图,若将其分成A,B、C三个透镜,则(选填“A”、“B”或“C”)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且此类透镜可以用来矫正眼。
23.如图所示,一玻璃砖内有一凸形气泡,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向玻璃砖的侧面,通过玻璃砖后,光线将会(填“平行”或“会聚”或“发散”)。
24.如图所示,让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会聚成一点,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
25.在防盗门上安装一只“猫眼”,屋内的人通过“猫眼”能看清屋外的人是一个正立、缩小的像,根据你的判断这个“猫眼”相当于镜。
26.凸透镜对光有作用,它的焦距越小,对光的这种作用越。
两个凸透镜叠放在一起(主光轴重合),可以看成一个焦距(选填“更小”、“更大”或“在两者焦距之间”)的凸透镜。
27.早在古代人们就会使用冰透镜取火,他们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的作用,要想利用凸透镜使小灯泡发出的光变成平行光,应该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处。
28.在观察玻片标本时,发现所看到的目标在视野的左下方,如果想将目标移到视野的中央,玻片标本的移动方向应该是(选填“右上”“右下”“左上”或“左下”)。
29.小明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凸透镜、蜡烛、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
(1)要使光屏处在像的位置,在蜡烛和透镜不动的情况下,光屏就向移动,直到屏上的像为止。
(2)在完成(1)基础上,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透镜不动,光屏上得到一个、实像。
(3)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蜡烛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的向移动。
(4)换用另一块凸透镜,再次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到同一高度后,在光具座上无论如何移动光屏,都不能承接到烛焰的像,原因可能是。
三.作图题(共2小题)30.根据图中的折射光线画出相应的入射光线。
31.根据图中的入射光和折射光。
可判断虚线框内的是透镜。
四.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32.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后,小华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发现把火柴头放在凸透镜焦点处一段时间后,火柴会被点燃。
他和同学们猜想凹透镜不能点燃火柴。
你认为他们猜想的依据是凹透镜对光具有作用。
(选填“会聚”或“发散”)33.小义用小气球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
如图,甲表示正常眼睛的晶状体,在实验中测得其焦距为10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丙的形状:(1)分别测量它们的焦距,测得焦距大于10cm的是;(2)当眼睛看远处的物体时,晶状体将由甲变为;(3)模拟近视眼要用,很多近视患者佩戴“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
“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运动。
若某镜片的中心厚度为0.05mm,则此镜片的边缘厚度0.05mm(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4)当将近视眼镜如图丁放置后,光屏上本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要使在光屏上的像变清晰,光屏应向移动。
3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1所示,让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光屏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f=cm。
(2)如图2所示,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左右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否得到清晰的烛焰像?为什么?答:、(3)如图3所示,烛焰能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的像,此像是、的实像。
如果此时撤去光屏,人眼在如图所示的位置(选填“能”或“不能”)直接看到烛焰的实像。
(4)在图3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如果蜡烛向左移动5cm,为了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光屏应该向(选填“左”或“右”)移动。
35.小丽同学用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1)如图甲所示,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它们在高度上。
(2)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甲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3)实验过程中,小丽发现当蜡烛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与像都(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可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向(填“上”或“下”)移动。
(5)通过实验观察可知,在图乙中左边的蜡烛通过凸透镜不可能形成的像是。
(填符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21小题)1.【解答】解:由图可知,该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因此是凸透镜;老花眼镜的镜片也是凸透镜。
故选:B。
2.【解答】解:因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根据图示可知,甲一定是对光线起了会聚作用;而乙可能是对光线起了发散作用,也可能是会聚后又继续传播,因此形成甲光斑的一定是凸透镜,形成乙光斑的可能是凹透镜、也可能是凸透镜。
故选:B。
3.【解答】解:A、凸透镜可以将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一点,同时对其它方向射来的光线同样有会聚作用,故A错误;B、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一定在同一平面内,故B错误;C、近视眼是由于物体成像在眼球内,需用凹透镜矫正。
凹透镜是中间薄两边厚,对光具有发散作用,故C正确;D、平面镜成像时,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始终相等,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无关,故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