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百惠水杯盖注塑模具设计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饮料瓶盖的注塑模具分析与设计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饮料瓶盖的注塑模具分析与设计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分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小组意见:
组长(签名):
年月日
方法及其预期目标:
一、对瓶盖设计的知识点进行广泛了解与分析
二、对现国内外饮料瓶盖制造中所存在的不足进行探讨
三、根据先前学的知识和对传统材料的不足研制出新型密度计
(1)设计指导思想
(2)对瓶盖使用进行测试
(3)瓶盖的内部材料分配
(4)饮料瓶盖使用情况的建议
目标:简化机构,使模具外形缩小,大大降低了模具的制造成本
1、甄瑞麟.模具制造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4
2、马名峻.蒋亨顺.郭洁民.电火花加工技术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6
3、崔北华.数控加工工艺.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9
4、冯辛安.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12Fra bibliotek指导教师意见:
课题进度计划:
2008.12.10—12.30查阅资料,市场调研,确定课题方向
2009.01.08—01.14开题报告
2009.01.18—01.25文献综述,查阅文献
2009.02.22—04.13论文初稿
2009.04.13—04.28 修改论文
2009.04.25—05.29定稿
参考文献资料: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书
题目名称:饮料瓶盖的注塑模具分析与设计
分院:机电与汽车分院专业:数控技术
主要研究(设计)内容:
对于饮料瓶盖的意义及其使用效果作了分析,研制出一种结构简单,干净卫生,价格便宜,制造容易,使用方便的产品,文中介绍了该瓶盖在塑料成型的工艺设计及制造,也就是注塑模的工艺设计方案分析及确定工艺加工过程中的步骤和方法,生产主要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一定要保证其精度要求,模具要进行热处理,加高模具的硬度,提高模具使用寿命。并与常用的瓶盖进行了比较,证明了新型的优越性和科学性。

注塑模设计 开题报告

注塑模设计 开题报告

注塑模设计开题报告注塑模设计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注塑模是注塑成型工艺中的核心设备,其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注塑模设计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需求,因此,对注塑模设计进行深入研究和优化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本次研究的目标是通过对注塑模设计的分析和优化,提高注塑成型工艺的效率和产品的质量。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注塑模的结构设计、材料选择、热流分析、模具流道设计等方面。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1. 文献调研: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注塑模设计的基本原理和现有研究成果,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 注塑模结构设计:根据注塑成型工艺的要求和产品的特点,设计合理的注塑模结构,包括模腔、模芯、顶出机构等。

3. 材料选择:根据注塑模的使用环境和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以保证模具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

4. 热流分析:通过热流分析软件对注塑模进行模拟,分析注塑过程中的温度分布和热应力,以优化模具的冷却系统和加热系统。

5. 模具流道设计:根据产品的形状和尺寸,设计合理的模具流道,以保证塑料材料在注塑过程中的均匀流动和充填。

四、预期成果和创新点通过本次研究,预期可以得到以下成果:1. 注塑模设计的优化方案,提高注塑成型工艺的效率和产品的质量。

2. 注塑模的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的理论指导,为注塑模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3. 注塑模的热流分析结果和模具流道设计的优化方案,提高注塑模的冷却效果和塑料材料的充填性。

本次研究的创新点主要有:1. 结合现代工业的需求,对注塑模设计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方案。

2. 运用热流分析软件进行模拟,对注塑模的热流分布进行分析和优化。

3. 结合产品的形状和尺寸,设计合理的模具流道,提高注塑成型工艺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五、研究的局限性和挑战在进行注塑模设计的研究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以下局限性和挑战:1. 数据采集的困难:注塑模设计需要大量的实验数据和现场观察,而这些数据的采集可能会受到一些限制和困难。

注塑模模具设计开题报告

注塑模模具设计开题报告

注塑模模具设计开题报告注塑模模具设计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注塑模具是现代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它在塑料制品的生产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随着塑料制品需求的不断增长,注塑模具的设计与制造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研究旨在探索注塑模具设计的关键技术和方法,提高模具的质量和效率,为塑料制品生产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研究目标1. 分析注塑模具的设计原理和工艺流程,了解模具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技术指标。

2. 研究注塑模具的结构特点和材料选择,探索提高模具寿命和耐磨性的技术手段。

3. 探索注塑模具的模具流道设计,优化注塑工艺参数,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4. 研究注塑模具的冷却系统设计,降低注塑过程中的能耗和生产成本。

5. 开发注塑模具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提高模具设计的精度和效率。

三、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通过查阅相关的学术文献和专业书籍,了解注塑模具设计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模具设计的关键技术和方法。

2. 实验研究:采用实验室模拟注塑过程,通过观察和测量,分析模具设计对产品质量的影响,验证模具设计的有效性。

3. 数值模拟: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建立注塑模具的数值模型,进行模拟分析,优化模具设计参数,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4. 数据分析:通过统计和分析实验数据,总结模具设计的经验和规律,为模具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四、研究内容1. 注塑模具的设计原理和工艺流程:对注塑模具的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进行分析,了解模具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流程。

2. 注塑模具的结构特点和材料选择:研究模具的结构特点和材料性能,探索提高模具寿命和耐磨性的技术手段。

3. 注塑模具的模具流道设计:通过优化模具流道结构和尺寸,控制塑料流动和充填过程,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4. 注塑模具的冷却系统设计:研究模具冷却系统的布局和参数选择,降低注塑过程中的能耗和生产成本。

5. 注塑模具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开发注塑模具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提高模具设计的精度和效率。

注塑模开题报告

注塑模开题报告

注塑模开题报告注塑模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注塑模是一种常用于制造塑料制品的工具。

它通过将熔融的塑料注入模具中,然后冷却固化,最终得到所需的塑料制品。

注塑模的设计和制造对于塑料制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研究注塑模的开题报告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注塑模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具体目标包括:1. 分析注塑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注塑模的基本知识;2. 研究注塑模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提高注塑模的设计效率和制造质量;3. 探讨注塑模的材料选择和热处理工艺,改善注塑模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4. 分析注塑模的冷却系统设计,提高注塑模的冷却效果和生产效率;5. 研究注塑模的模具流道设计,优化注塑模的注射过程和塑料制品的质量。

三、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将采用文献调研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理论研究为基础,通过实验验证和数值模拟分析,探讨注塑模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和问题。

四、研究内容1. 注塑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注塑模是由模具基座、模具芯、模具腔等组成的。

模具基座是注塑模的基础,承载着整个模具的重量和注射压力。

模具芯和模具腔则是塑料制品的形状和尺寸的决定因素。

本次研究将详细探讨注塑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为后续的研究打下基础。

2. 注塑模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注塑模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塑料制品的形状、尺寸、材料等因素,并结合注塑机的工作特点进行设计。

本次研究将分析注塑模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包括模具结构设计、模具尺寸设计、模腔分离设计等方面,以提高注塑模的设计效率和制造质量。

3. 注塑模的材料选择和热处理工艺注塑模的材料选择和热处理工艺对注塑模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本次研究将对注塑模的材料选择和热处理工艺进行探讨,包括材料的力学性能、耐磨性、耐腐蚀性等方面的要求,以及热处理工艺的优化和控制。

4. 注塑模的冷却系统设计注塑模的冷却系统设计对于塑料制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矿泉水瓶盖注塑模设计开题报告

矿泉水瓶盖注塑模设计开题报告
三、本课题研究内容
主要讲述了模具设计的方法,分别对成型工艺规程的编制做出了详细阐述。注塑模结构的设计这一章节包括了设计中的几个重点,比如分型面的选择,型腔数目的确定,浇注系统的设计,脱模机构的设计,成型机构的设计都做出了详细阐述,为瓶盖注塑模设计奠定了基础。其中第四章讲述了模具设计的有关计算,包括注射机的参数,标准模架的选用,型芯和型腔工作尺寸的计算,凹模型腔侧壁厚度和底板厚度的有关计算。第五章主要讲述注塑机有关参数的校核,主要围注塑机的最大注射量,注射压力,锁模力,开模行程做出校核,以便今后的设计能够符合生产的需要。第六章主要是模具的绘图造型加工以及装配,利用三维软件对模具的造型做出详细的分析,并根据零件图对模具进行加工,最后对模具的装配做出几点要求,以便更好的维护和使用模具。全文包括五个章节,从各个方面对瓶盖注塑模具的设计做出分析,旨在能够提高生产率,为塑料模具的发展做出奉献。
意义:对注塑模具进行研究设计,一方面能够满足生产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能加深对注塑模具的了解,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将知识掌握的更加牢靠,同时也可以在注塑模的设计中学到新的知识。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含文献综述)
模具是工业生产之母,是工业产品生产用的重要工艺装备,它是以其自身的特殊性装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原材料成型。现代产品生产中,模具由于其加工效率搞、互换性好、节省原材料,所以得到广泛的应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模具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国外工业发达国家,模具制造业已成为一个专业的行业,其标准化、专业化、商品化程度高,模具行业已经成为一个高技术密集型产业。加快高技术设备如数控加工、快速制模特种加工在模具行业的应用,加大新兴CAM/CAM技术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中的应用比例,加速模具新结构、新工艺、性材料的研究和强化模具高级技术人员的培养,已成为我国模具行业再上一个新台阶的关键。

注塑模具的开题报告

注塑模具的开题报告

注塑模具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意义注塑模具是一种用于塑料制品生产的重要工具,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如汽车、家电、电子、日用品等。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对注塑模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深入研究注塑模具的开发与应用,提高其精度和效率,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开题报告旨在通过对注塑模具的开发与应用进行研究,探索提高注塑模具精度和效率的方法和途径。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注塑模具的设计原理与要求、注塑模具制造工艺流程、注塑模具加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方法等。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1.文献资料收集与综述:通过查阅相关书籍、期刊论文以及互联网上的相关信息,了解注塑模具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2.原理分析与设计要求:对注塑模具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分析,总结注塑模具的设计要求,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指导。

3.注塑模具制造工艺流程研究:对注塑模具的制造工艺流程进行研究,包括模具材料选择、模具结构设计、数控加工、热处理等环节。

4.注塑模具加工技术研究:研究注塑模具的加工技术,包括数控机床的操作技巧、加工参数的设定以及表面处理等,以提高注塑模具的制造精度和效率。

5.质量控制方法研究:研究注塑模具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检测设备的选用、检测方法的确定以及质量评估与管理等。

四、预期成果和创新点1.通过对注塑模具的开发与应用进行研究,总结注塑模具的设计原理和要求,为注塑模具的设计和制造提供参考依据。

2.研究注塑模具的制造工艺流程,优化模具制造工艺,提高制造精度和效率。

3.深入研究注塑模具加工技术,探索提高加工精度和效率的新方法和途径。

4.研究注塑模具的质量控制方法,确保模具制造的质量和可靠性。

五、研究计划和进度安排1.第一阶段:文献资料收集与综述,调查注塑模具的发展状况和应用领域(1个月)。

2.第二阶段:原理分析与设计要求,总结注塑模具的设计原理和要求(2个月)。

3.第三阶段:注塑模具制造工艺流程研究,探索优化模具制造工艺的方法和途径(3个月)。

(完整版)注塑模设计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完整版)注塑模设计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三、我国塑料模具的发展趋势
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我国模具工业的前进。CAD/CAM/CAE技术的日臻完善和在模具制造上的使用,使其在现代模具的制造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CAD/CAM/CAE技术已成为现代模具的制造的必然趋势。CAD/CAM/CAE计算机辅助设计、模拟和制造一体化, CAD/CAM/CAE一体化集成技术是现代模具制造中最先进、最合理的生产方式。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工程和制造系统,按设计好的模具零件分别编制该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是从设计到制造的一个必然过程
(3)考虑材料成形特性和力学性能。
(4)生产批量为大批量生产。
(5)模具设计要求:
①合理地选择模具结构;
②正确地确定模具成形零件的尺寸;
③设计的模具应当制造方便,成本尽可能低;
④充分考虑塑件设计特色,尽量减少后加工;
⑤设计的模具应当效率高、安全可靠,自动化程度高。
⑥塑件设计需提供2D图纸(AUTOCAD绘制)3D结构图和装配图(Pro/E)。
⑦模具设计需提供2D图纸(电子图和打印图)。
3)设计说明书的编写:(按学校毕业设计要求编写)
4)模具的大体方案:
胶框四周都有凸出的卡钩,若分型面设置在塑件的下表面或上表面,必须设置两个或者四个侧向分型机构,塑件对表面质量也有要求,所以选择将分型面设置在下表面。塑件一侧侧有侧凸结构,必须设置侧向分型机构,在设计模具是必须注意。浇口位置不能设置在塑件表面,以免影响表面质量。
[19] Storojev,V.M.,Teoria obrabotki metallov davieniem,Moskva,1977[20] Iliescu,C.and I.Neagoe.“Upsetting of cut bars in closed tools”,Wire World International,1987

注塑模具的开题报告

注塑模具的开题报告

注塑模具的开题报告摘要:本开题报告主要介绍了注塑模具的相关知识和研究背景,从注塑模具的定义、分类、工作原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同时,对注塑模具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最后,确定了本文的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

通过本研究,将进一步提高注塑模具的结构设计和制造技术水平,满足市场需求。

一、引言注塑模具是模具中的一种,广泛应用于塑料制品的生产过程中。

注塑模具的设计和制造直接影响着塑料制品的成型质量和生产效率。

随着塑料制品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技术的进步,注塑模具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研究注塑模具的结构设计和制造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二、注塑模具的定义与分类注塑模具是至关重要的塑料加工工具,它通过将熔化的塑料材料注入模具中,经过冷却和硬化,最终得到所需的塑料制品。

根据不同的功能和用途,注塑模具可以分为单腔模、多腔模、家用模、工业模以及特殊模等多个分类。

三、注塑模具的工作原理注塑模具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模具中的喷嘴,将熔化的塑料材料注入到模腔中,并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使塑料材料在模腔中快速冷却和硬化,最终得到所需的塑料制品。

四、注塑模具的发展现状与问题随着塑料工业的快速发展,注塑模具在市场上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目前,国内注塑模具行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着技术落后、精度不高、制造周期长等问题。

同时,注塑模具的结构设计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如何提高模具的冷却效果、降低成本等。

五、注塑模具的解决方案针对上述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1. 提高注塑模具的结构设计水平,通过优化模腔结构、改善冷却系统等方式,提高塑料制品的成型质量。

2. 加强模具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开发出性能更优良的模具材料,提高模具的耐磨性和使用寿命。

3. 推广应用模具制造的数字化技术,加快模具制造的速度和精度,降低制造成本。

六、研究目标与方法本文的研究目标是提高注塑模具的结构设计和制造技术水平,满足市场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特百惠水杯杯盖配件注塑模具设计
系别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
姓名
学号
导师
2019年11月10日
图2.1 塑件三维图
2.3拟定方案
方案类别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
分型面位置塑件下表面塑件上表面塑件下表面
型腔数目一模四腔一模两腔一模两腔
浇口形式侧浇口点浇口侧浇口
抽芯机构斜导柱+滑块斜推杆斜推杆
推出系统推板推杆推杆
以下是对各个方案的优缺点进行分析,
①选择分型面时一般应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1)分型面应选在塑件外形最大轮廓处;
2)便于塑件顺利脱模,尽量使塑件开模时留在动模一边;
3)保证塑件的精度要求;
4)满足塑件的外观质量要求;
根据以上原则和塑件结构,此种盒盖类塑件通常将分型面选在下表面最大轮廓处,由于本产品下表面不是平整,只能沿下表面构建倾斜分型面,分型面如图所示,顶杆顶出塑件留下的痕迹保留在内表面,也满足了最大轮廓处的原则。

分型面位置
②型腔数目确定的依据:a.注射机的注射能力;b.塑件体积大小;c.根据塑件的精度高低。

d.塑件两侧都有抽芯机构的布局,塑件体积中等大小,考虑到后期2处侧抽芯结构布置,故采用一模两腔比较合适。

③浇注口大致分为五种:直接浇口、侧浇口、点浇口、潜伏浇口、耳形浇口、采用点交口的话,需要设计三板模具,对于初学者的我们来说难度有些大。

其他浇口形式又不太合适,综合考虑,采用侧浇口形式,侧浇口常用于一模多腔的模具中,是模具设计中最常用的浇口形式。

④在塑件分析的时候已经提到,塑件2处侧孔结构,需借助侧抽芯成型该结构,由于方向是相对的,无法布置斜导柱+滑块抽芯机构,只能采用斜推杆完成成型。

⑤特百惠水杯杯盖配件内部质量要求不高,内部空间大很适合布置顶杆,所以采用顶杆顶出方式。

综合以上分析,选择方案3最为合适。

3.本题课研究的重点及难点,前提已开展工作
本课题的重点是:,冷却系统的设计、浇注系统,绘制注射模具装配图。

难点是:分析所采用模具结构方案。

前期已开展工作:查阅传送地盘注塑模具设计的相关资料,了解塑件与模具的关系;对塑件的结构和形状做了分析,已经用AUTO CAD和pro/E软件将
2)开题报告由各系集中归档保存。

3)开题报告引用参考文献注释格式可参照附录E“毕业设计(论文)参考文献样式”
执行。

不进入正文,可以作为附件放在开题报告后面。

[1] 沈言锦.林章辉.塑料模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指导[M] .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8.3 .9-173.
[2] 申开智.塑料成型模具(第二版)[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3] 翁其金.塑料模塑成型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4] 李建军.李德群.模具设计基础及模具CAD[M].北京:机械工程出版社,2005.7.106-192.
[5] 陈万林.实用塑料注射模设计与制造[M].北京:机械工程出版社,2000.34-205.
[6] 张磊.Pro/ENGINEER Wildfire4模具设计实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7] 王旭.塑料膜结构图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8] 虞福荣.橡胶模具实用手册[M].第2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10.
[9] 奚永生.塑料·橡胶成型模具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7.
[10][德]E.林纳等著,吴崇峰主译.注射模具130例(原著第三版)[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11]王树勋. 邓庚厚. 典型注素塑模具结构图册[M]. 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7.
[12]陈志刚. 塑料模具设计[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6.
[13]模具标准选编组. 模具标准汇编[M].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2.
[14]吴生绪.塑料成形模具设计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15]贺斌,田福祥.轴套注塑模的特殊结构设计[J].工程塑料应用.2007(7).
[16] Pye.R.G.W.,InjectionMould Design-4thEd [M].LongmanScientific& Technical,London,1989.
[17]Dym.J.B., Injection molds and Molding-A Practical Manual [M]. Nostrand Reinhold
Company,New York.1979.
[18] Hallum,Dinae.L.,Fundamentals of injection molding.Manufacuring [J]. Engineering v 118 n 6
Jun 1997.p68,70-7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