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会 需要帮助的人

合集下载

大班社会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我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大班社会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我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大班社会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我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到身边有需要帮助的人,并能够主动伸出援手。

2.学生能够理解助人为乐的意义,体会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幸福感。

3.学生能够懂得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学会团结协作。

教学准备1.在教室墙壁上贴上几张表情卡片,包括开心、悲伤、疲惫、愤怒等。

2.准备一个小小的红色盒子。

3.准备一些话题小卡片,比如“如果你看到别人掉到坑里,你会怎么做?”、“如果你看到老奶奶摔倒了,你会怎么做?”、“如果你的朋友想要你的文具,你会怎么做?”等。

教学过程1.热身活动:抽选一个学生,让他/她选择一个表情卡片,并讲述自己当时遇到的事情。

然后让其他学生分组讨论该学生应该如何处理。

2.导入主题:教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人、事、物中认识到需要帮助的人,并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帮助他人的行动中。

3.课堂讨论:教师展示话题小卡片一张,让学生表述自己的想法,并与全班同学一起讨论、交流做法和心得,鼓励学生多提出问题和情境。

4.角色扮演:按照上一步讨论出来的情境,让学生模拟实际情况,演练出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

5.情景练习:在课堂最后,让学生的每个人从红色小盒子中抽出一张卡片,并进行即兴表演。

教学反思本堂课主要通过热身活动、讲述故事、课堂讨论、角色扮演和情景练习等方式,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人、事、物中认识到需要帮助的人,并让学生通过互动和实践,掌握实用的交往技巧。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难以融入,情绪较为低落。

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应该多给予些关注和爱护,多与他们交流,了解内心情绪,发现问题,并给与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同时,教师应该更多关注学生在情景练习中的表现,及时反馈和指导。

总体来说,本堂课的效果还是比较不错的,大部分学生都能够actively participate in class,理解助人为乐、积极向上的精神,提高了学生的互助授课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具有很好的教育价值和社会意义。

幼儿园大班优秀社会教案《我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幼儿园大班优秀社会教案《我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幼儿园大班优秀社会教案《我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理解帮助他人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助人意识。

2.培养幼儿在遇到困难时主动寻求帮助的良好品质。

3.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让幼儿认识到帮助他人的重要性。

2.培养幼儿主动帮助他人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1.培养幼儿在遇到困难时主动寻求帮助的良好品质。

2.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四、教学准备1.PPT课件2.视频素材3.玩具和道具五、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PPT课件,展示一幅有关帮助他人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教师提问:你们觉得图片中的小朋友做得对吗?为什么?2.故事分享(1)教师讲述一个关于帮助他人的小故事,如《小兔子的礼物》。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的角色,让他们谈谈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3.情景体验(1)教师设置一个情景,如“小明摔倒了,我们应该怎么做?”(2)教师邀请幼儿上台表演,模拟帮助他人的场景。

(3)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4.小组讨论5.视频欣赏(1)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帮助他人的视频素材,让幼儿观看并感受其中的情感。

(2)教师引导幼儿谈谈观看视频的感受,让他们认识到帮助他人的重要性。

6.游戏环节(1)教师组织一个“帮助接力”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2)教师对游戏中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幼儿继续发扬助人为乐的精神。

(2)教师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关心他人,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六、课后作业1.请幼儿回家后,向家长分享今天的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情况。

2.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一份关于帮助他人的手抄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七、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1)教师与幼儿对话: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帮助吗?幼:帮助就是当别人需要的时候,我们去帮他们。

师:非常对,那你们觉得为什么我们要帮助别人呢?幼:因为这样他们就会开心,我们也会开心。

幼儿园大班社会课教案《需要帮助的人》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社会课教案《需要帮助的人》含反思

一、教案基本信息幼儿园大班社会课教案《需要帮助的人》含反思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并理解生活中需要帮助的人,培养幼儿的爱心和同情心。

2. 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品质,提高幼儿的社会责任感。

3. 引导幼儿学会尊重和关爱身边的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教学内容:1. 讨论生活中需要帮助的人,如残疾人、老年人、清洁工等。

2. 分析这些人群在生活中的困难,让幼儿体会到帮助他们的重要性。

3. 通过故事、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幼儿学会关爱和尊重需要帮助的人。

4. 组织幼儿进行实践活动,如帮助残疾人过马路、帮助清洁工打扫卫生等。

5. 让幼儿反思自己的行为,培养幼儿的自省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需要帮助的人,如残疾人、老年人、清洁工等。

2. 讨论:教师组织幼儿分析这些人群在生活中的困难,让幼儿体会到帮助他们的重要性。

3. 故事分享:教师讲述一个关于关爱需要帮助的人的故事,让幼儿从中感受到关爱他人的温暖。

4. 角色扮演: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亲身体验关爱和尊重需要帮助的人。

5. 实践活动: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实践活动,如帮助残疾人过马路、帮助清洁工打扫卫生等。

6. 反思:教师引导幼儿反思自己的行为,培养幼儿的自省能力。

三、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关爱和尊重需要帮助的人的能力。

2. 关注幼儿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评价幼儿对关爱他人的认识和理解。

3. 教师通过与幼儿的互动,了解幼儿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针对幼儿的不足进行指导和引导。

2. 在讨论环节,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让幼儿在关爱他人的过程中感受到温暖和快乐。

4. 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教师要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关爱身边的人,如帮助邻居老人、关心弟弟妹妹等。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我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我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我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到帮助别人是一种美德,能够让自己感到快乐。

2.培养幼儿的爱心和同情心,让他们学会关心和关爱身边的人。

3.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让他们能够察觉到身边有需要帮助的人。

4.增强幼儿的责任感,让他们懂得自己有义务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教学准备1.图书《小鬼当家》。

2.显示器/投影仪。

3.电子白板/黑板。

4.学生桌椅。

5.活动道具(示意卡片,贴纸等)。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引入课题《我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幼儿自由交流讨论以下问题:1.你是否遇到过需要帮助的人?2.你是否主动去帮助过别人?3.如何才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学习(20分钟)知识点一:关爱他人向幼儿介绍关爱他人的意义,并通过图书《小鬼当家》的故事情节让幼儿深入思考什么是关爱他人。

最后激发幼儿的情感共鸣。

知识点二:发现需要帮助的人通过展示图片和幼儿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帮助幼儿认识到日常生活中的需要帮助的人。

并培养幼儿在生活中观察,发现和认识需要帮助的人的能力。

知识点三:主动去帮助通过提示需要帮助的人的卡片,引导幼儿自由讨论,如何帮助这些人,培养幼儿在发现和认识需要帮助的人的同时,主动去帮助他们的意识和能力。

训练(20分钟)绘本阅读训练教师配合绘本《小鬼当家》向幼儿进行阅读训练,并要求幼儿完成相关的问题回答和参与讨论。

参与游戏训练通过游戏培养幼儿自己关注他人的能力,例如通过制定简单的比赛规则,让幼儿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总结(10分钟)教师向幼儿讲解总结重点,并开放问题讨论,以检验幼儿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教学评价1.绘本阅读回答问题练习。

2.参与活动的表现观察。

3.绘画和文字表现。

教学延伸以下活动可以鼓励幼儿延伸本课教学:1.让幼儿从日常生活中的某一角度去寻找需要帮助的人,例如街头乞讨、人行道上的老人、迷路的小动物等。

2.让幼儿在幼儿园进行同龄的互助体验,例如亲身体验小组合作,在团队环境下彼此帮助,共同完成工作。

大班社会课教案《需要帮助的人》

大班社会课教案《需要帮助的人》

大班社会课教案《需要帮助的人》教案:《需要帮助的人》教学目标:1. 了解和理解社会中存在的需要帮助的人群;2. 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关爱之情;3. 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精神,懂得帮助他人的重要性;4. 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分辨不同的需要帮助的人群;2. 体会需要帮助的人群的困难和心情;3. 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关爱之情。

教学准备:1. 大班教室;2. 图片或视频资源,展示不同的需要帮助的人群;3. 学生可以分享的故事或经历。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用图片或视频资源展示不同的需要帮助的人群,鼓励学生讨论并试图描述这些人的困难和需要帮助的地方。

步骤二:知识传授(1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依次介绍每个需要帮助的人群,如老人、残疾人、贫困儿童等。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和故事为学生呈现这些人的生活现状和困难。

步骤三:情感体验(10分钟)1. 教师与学生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或经历,让学生感受帮助他人的喜悦和被帮助者的感激之情。

2. 学生分享自己曾经帮助他人的经历,或观察到别人帮助他人的经历。

鼓励学生以真实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步骤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你认为需要帮助的人群有哪些?他们的困难是什么?你能做些什么来帮助他们?2.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尊重和欣赏他人的观点。

3. 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和想法,强调帮助他人的重要性和意义。

步骤五:拓展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小组进行小剧场表演,表达对需要帮助的人的关爱和帮助。

2. 学生可以准备一些物品或精神慰藉,捐赠给需要帮助的人群。

步骤六: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课堂内容,重申帮助他人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心、关爱和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和理解社会中存在的需要帮助的人群,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关爱之情,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大班社会课教案《需要帮助的人》

大班社会课教案《需要帮助的人》

大班社会课教案《需要帮助的人》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需要帮助的人的种类和情况;2.提高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学会关心他人;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帮助别人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需要帮助的人的情况和种类;2.让学生认识到帮助他人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贡献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内容1.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哪些人需要帮助,如老年人、残疾人、贫困人口等;2.利用影视资料或图片等多媒体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贫困、疾病、孤寡等社会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困难和挑战;3.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能帮助到有需要的人,并在班级里实施相关的帮助活动。

比如:清理残障人士的家庭,帮助老年人购物,向需要帮助的儿童捐赠衣服和玩具等。

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教学主题《需要帮助的人》。

2.如何帮助别人:让学生分享自己曾经帮助过别人的经验。

鼓励学生谈论和分享帮助他人带来的喜悦和成就感。

3.了解需要帮助的人:讲述有关需要帮助的人的故事,帮助学生认识到贫穷、疾病、孤寡带给人们的困境,以及他们所需要的帮助;4.分组讨论:老师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5.实行行动:班里采用集体的形式去实施实际帮助行动,如去清理家庭环境,帮助老人购物,送衣服给那些有需要的儿童,助残疾人士到医院就诊等。

课堂作业向学生布置课堂作业:按照班里提出的帮助建议,在本周或下周帮助某一个需要帮助的人,然后将自己所帮助的过程,在班级里交流分享。

教学策略1.常识启蒙法:通过讲述故事和引入资料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有需要帮助的人的情况和种类。

2.合作学习法:帮助学生分组讨论,并参与实际帮助行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3.讲故事法: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帮助学生认识到贫穷、疾病、孤寡带给人们的困境,以及他们所需要的帮助。

教学评估1.班内评估:通过对小组讨论和集体行动的观察和回顾,来评估和反馈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情况;2.问卷调查:通过给学生一份小调查,让学生回答自己帮助别人的获得感和难度程度等问题,进一步评估学生对教学主题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我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我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我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乐于帮助有需要的人。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判断力,学会识别和理解别人的需要,并为此采取行动帮助他人。

3.培养幼儿主动参与集体活动的意识,增强自己与集体关系的纽带。

教学内容1.什么是需要帮助的人?2.怎样帮助需要帮助的人?3.如何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能力?教学过程导入(10分钟)通过问题引导:有哪些需要帮助的人?了解(1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导幼儿感知需要帮助的人,引导幼儿提出需要帮助的人的分类和他们的特点,如: - 老人:体力、智力、经济等方面需要帮助; - 残疾人:视觉、听觉、行动等方面需要帮助; - 病人:身体需要照顾、心理需要关怀等方面需要帮助; - 小动物:需要食物、水等方面需要帮助。

阐述(20分钟)1.怎样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老人:可以给他们拎东西、扶手等。

–残疾人:可以帮助他们过马路、引领他们等。

–病人:可以帮他们倒水、倾听他们的心声等。

–小动物:可以给它们水、食物、关心等。

2.如何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能力?–小组交流,每个幼儿分享自己的特长或长处,并提出可以用这些特长或长处帮助他人的方式。

实践(30分钟)1.设计课堂活动:分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找一位需要帮助的人,并给予帮助。

2.分享观察成果:每个小组进口分享找到的需要帮助的人,以及他们是怎样帮助对方的。

总结(5分钟)通过课堂学习和分享,告诉幼儿们帮助他人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帮助他人不仅能让他们感到快乐,也让自己变得更有价值。

教学效果评估1.教师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帮助他人的方式是否得当,能否理解帮助他人的重要性。

2.通过亲子作业了解幼儿在家中是否有表现出关爱他人的行为。

参考资料暂无。

幼儿园大班优秀社会教案《我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幼儿园大班优秀社会教案《我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幼儿园大班优秀社会教案《我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课题名称:我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课程类型:社会教育适用年龄:幼儿园大班(4-5岁)课程目标:1. 培养幼儿对于帮助他人的意识和愿望。

2.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互助互爱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同理心和关心他人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启发幼儿思考和讨论如何帮助他人。

2. 培养幼儿的同理心和对他人需求的敏感度。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实物道具:援助、关爱、帮助等相关图片。

2. 幼儿绘画工具:纸张、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贴图,或以简单的故事情节引入,让幼儿了解什么是帮助他人,为什么我们要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2. 讨论和思考(10分钟):与幼儿进行交流,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如何帮助他人。

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你遇到过需要帮助的人吗?你是如何帮助他们的?你觉得帮助他人有什么好处等等。

3. 游戏互动(15分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一些实际情景,让幼儿体验帮助他人的乐趣。

例如,可以分成小组,每个组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医生、警察、消防员等,然后让幼儿在游戏中互相帮助,了解不同职业对社会的帮助。

4. 制作绘画(15分钟):给每位幼儿发放纸张和彩色笔,引导他们绘画出自己帮助他人的场景。

可以以图画的方式,也可以辅以简短的文字表述。

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示他们对于帮助他人的理解和表达。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回顾本堂课的内容,与幼儿一起总结帮助他人的重要性,并鼓励幼儿将所学的知识和精神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延伸活动:1. 家庭作业:要求幼儿与家长一起讨论帮助他人的经历和感受,并在纸上记录下来。

2. 班级活动:组织一次小型的爱心活动,例如参观社区老人院或儿童福利院,与孩子们一起送上自己亲手制作的礼物和祝福,让幼儿进一步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意义。

教学反思:本教案主要通过情景引入、讨论思考、游戏互动和制作绘画等多种形式,培养幼儿的帮助他人意识和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结:我们要做有爱心的小朋友,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去帮助他们。
2.请幼儿有哪些需要帮助的人?
小结:通过幼儿交流得知我们身边有许多需要帮助的人,帮助同伴,帮助有困难、有需要的人,不但能解决他人的困难,得到他人的感谢,还能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赞许,很有意义,很光荣。
反思;
备课人:姜丽薇班次:大五班领域:社会
活动内容:社会《需要帮助的人》
时间:2016.9.19
幼儿原有经验:幼儿有过帮助别人的经历
活动目标(要形成新经验、注重能力、习惯和社会性的发展):1、通过交流调查情况,了解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和事及帮助他人的方法。
2、围绕主题展开交流,能比较连贯的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
二、拓展幼儿的视野,知道还有很多的人需要帮助。激发幼儿的爱心
1.组织幼儿观看灾区、贫困地区小朋友生活的照片。
提问:通过看图片,小朋友有什么感受?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2.教师出示人们救助灾区和捐款的照片,介绍更多帮助别人的办法。
3.联系日常生活,引导幼儿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小结:我们身边还有许多需要帮助的人,我们要懂得帮助别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关心爱护他们,为他们捐献一本书,一件衣服,一块钱,用我们的行动把爱心传递给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3、萌发同情心,乐意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幼儿收集需要帮助的人的资料和照片,做成一张小报。
2、公交车让座,人们救助灾区和捐款等照片。
活动过程(围绕目标的落实中设计活动,注重在活动中发展、注重隐性课程的结构):
一、图片导入。
1.播放公交车上让座,扶盲人过马路等图片。
提问:小朋友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