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教案
小班礼仪教育活动教案(精选19篇)

小班礼仪教育活动教案〔精选19篇〕小班礼仪教育活动教案〔精选19篇〕小班礼仪教育活动教案篇1活动目的:愿意学习并使用礼貌用语“请”,体验运用礼貌用语进展交流的乐趣。
活动重点:知道在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要用“请”字。
活动难点:能准确的使用礼貌用语“请”。
活动准备:1、排练情景表演“问路”〔由配班老师表演〕。
2、图片、内容如下:〔略〕3、活动室四周张贴生活中的典型场景图片。
活动过程:一、情景导入,学习礼貌用语“请”。
1、观看情景表演。
师:今天聪聪的姥姥过生日,妈妈让他和弟弟乐乐去给姥姥买生日礼物。
聪聪想:姥姥喜欢吃奶油蛋糕。
近处的超市没有,聪聪和乐乐去新开的蛋糕超市了。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在路上碰见了谁?他们是怎么说的?他们的表现怎样?〔表演内容:聪聪和乐乐快乐地走在路上,可他们不知道新超市在哪?乐乐去问前面的老爷爷:“喂,蛋糕超市在哪?”老爷爷好象没听见似的,这时聪聪赶上去问:“老爷爷,请问蛋糕超市在哪?”老爷爷耐心地告诉他,听完后他向老爷爷说:“谢谢”!〕2、交流、体验。
〔1〕乐乐是怎样问路的?老爷爷是怎样答复的?幼:“喂,蛋糕超市在哪?”老爷爷没答复。
〔2〕聪聪是怎样问路的?老爷爷是怎样答复的?幼:“老爷爷,请问蛋糕超市在哪?”老爷爷耐心地告诉他。
〔3〕为什么乐乐问路老爷爷没有告诉他?而聪聪问路就告诉他了呢?幼:乐乐没礼貌,聪聪很有礼貌,爷爷很快乐。
师:聪聪很有礼貌地用“请”字问爷爷,爷爷听到心里很舒适,那么你们喜欢谁呢?为什么?不喜欢谁呢?为什么?师:小朋友你们到喜欢聪聪,因为他很有礼貌,我们应该向他学习,对吗?1、下面我们来看图片,想一想图片中的小朋友说了些什么。
〔看图片,老师旁白〕师:明明向玲玲借书时,他应该怎么说?幼:请借给我你的书用用好吗?师:起床时,明明不会拉拉练,他想让旁边的皮皮帮助,他应该怎么说?幼:请你帮我拉一下拉练好吗?师:有客人来了,明明开门让客人进家,他怎么说的?幼:请进!2、师:小朋友,那你们说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说“请”。
美德教育《帮助》教案中班

美德教育《帮助》教案中班美德教育是培养孩子们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而在中班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帮助》这一主题来进行美德教育的开展。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下一堂关于“帮助”的美德教育课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孩子们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2. 培养孩子们关心他人并愿意伸出援手的意识;3. 培养孩子们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的精神;4. 锻炼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1. 一张大海报,上面贴有一些图片,如帮助老人、帮助小动物等;2. 一些小组织活动的道具,如拼图、积木等;3. 一些小礼物,如贴纸、小奖章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展示大海报,引导孩子们观察图片,提问:“你们看到了哪些人在帮助别人?他们为什么要帮助别人?”通过讨论,激发孩子们对“帮助”的兴趣和思考。
2. 导学环节:教师播放一段有关帮助的小视频,引导孩子们观察视频内容,之后问一些问题,如:“你们觉得这个故事中的人做得对吗?你们有没有类似的经历?”通过视频和问题引导,让孩子们理解帮助的重要性。
3. 活动安排:(1)小组讨论:将孩子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问题,如“你们认为帮助别人有什么好处?”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孩子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2)小组活动:教师准备一些小组织活动的道具,如拼图、积木等,让孩子们在小组内合作完成任务。
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孩子们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4. 总结归纳:教师带领孩子们回顾整堂课的内容,总结“帮助”的意义和重要性。
同时,教师可以给予孩子们一些小礼物,如贴纸、小奖章等,以激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帮助他人。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孩子们不仅了解到了帮助的重要性,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同时,通过小组活动,孩子们也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这样的美德教育课,我们相信孩子们将更加乐于助人,关心他人并愿意伸出援手。
幼儿急救文明礼仪教案——学会正确的救助方式

幼儿急救文明礼仪教案——学会正确的救助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娱乐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但是随之而来的,也伴随着一些新的安全问题,儿童安全问题尤为突出。
学会正确的急救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尤其是对于幼儿园的幼儿而言,学会用正确的方式救助伤者,不仅是一项基本人道主义,更是一项必备的基本技能。
1. 急救的基本知识(1)了解常见疾病和伤害的症状和原因。
常见疾病包括晕厥、呕吐、头痛、腹泻等;常见伤害包括割伤、擦伤、烧伤、骨折等。
(2)使用救护工具,如纱布、紧急包等。
熟悉基本救护方法,如止血、包扎等。
(3)了解不同年龄段的患者,不同性别和身体条件的差异,以及救助儿童的特殊方法。
2. 教育幼儿学习急救知识和方法(1)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学习基本的安全知识,如避免沿着高处行走,不任意攀爬等。
(2)教育幼儿学习正确的急救方法,包括检查呼吸、检查动脉脉搏、检查口腔、施行心肺复苏等。
(3)通过合理的绘本故事、动画视频和模拟演习等方式,帮助幼儿快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3. 教育幼儿学习文明礼仪(1)教育幼儿在急救时需要遵循的文明礼仪,如过路人上前询问时,需要礼貌地回答,并告知其可以帮忙替换受伤的救护工具等。
(2)告诉幼儿,在急救过程中,需要保持冷静,不能有恐慌情绪,不能过于激动,以免事态扩大。
同时要提示幼儿在帮助伤者后,应适当的鼓励伤者,并送他们去医院接受更好的治疗。
(3)通过模拟演练等方式,帮助幼儿形成文明礼仪的行为习惯。
同时注意在幼儿园、家庭等日常生活环境中教育幼儿注意文明行为。
4. 急救的误区(1)不要采用不必要的救援方法,如在前方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交通、过于猛烈的按压心脏等。
(2)不要随便使用药物,如处方药。
(3)不要干扰现场救护工作,需要听从现场救护人员指导并配合工作。
通过以上的幼儿急救文明礼仪教案,帮助幼儿灾难发生时掌握正确的救助方法,并注意文明礼仪,帮助伤者,切实提高幼儿的安全保护意识,在社会场所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自如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人类创造更加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
三年级下互助礼仪教案

三年级下互助礼仪教案为了培养小学生的良好礼仪习惯,提高生活、学习、社交等方面的素质,我们特别设计了《三年级下互助礼仪教案》。
教案重点围绕日常生活中的礼仪习惯展开,涵盖了进出教室、打招呼、问好、说谢谢、说对不起、排队、分享、礼貌用语、面对面交往、电子交往等内容。
一、进出教室礼仪当我们进出教室时,要注意保持有序、安静。
要保证身体姿势端正,步伐稳健。
进教室时,要主动打开门,不要推搡,可以靠在门旁礼让后进,同时不要一起进入,要避免堵塞门口。
出教室时,要抬头挺胸,注意不要走肩行步,走的双脚要同时着地。
二、打招呼,问好在与别人交往时,我们要注意礼节,主动打招呼、问好能够体现出我们的礼貌得体。
主动打招呼可以让人感受到温暖,不仅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能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印象。
当与别人打招呼时,我们要用亲切的口气说出“你好”、“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等寒暄用语。
问好是相互礼貌的体现。
对于我们不了解的人,我们可以询问对方的姓名、职业、爱好等问题,让对方感受到我们的关切。
而一些看到了我们仍可以互相问好,带来良好的情感交流。
三、说谢谢,说对不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人帮助我们或者是我们的一些过失伤害别人,此时,能够善于说谢谢或者道歉是我们学习礼仪的重要内容。
说谢谢可以表达我们心中的感激之情,也能够增进和别人之间的友谊。
当我们对别人的一些言行、思想造成了伤害或者疏忽,我们需要懂得承认错误,真诚地、直接的说出“对不起”来以取得对方的谅解。
四、排队排队时,要按照先后到校的次序排队,不要插队,不能随意变动位置,也不能随便推搡。
在排队中,要注意保持秩序和安静。
同时,在排队中要注意环保,不乱扔垃圾。
因为排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是一种需要大家密切配合的集体行为。
五、分享分享是一种美德,在分享过程中体现尊重他人,也能够培养自己的社交能力。
在和同学分享时,我们要主动让出位置给别人,不在分享中发生争吵。
同时,我们也要理解、尊重别人的看法和意愿,不要强迫别人去做和我们相同的事情。
二年级礼仪课教案

二年级礼仪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礼仪的概念,培养学生尊重他人、互相帮助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礼仪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交技能。
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重点1.了解礼仪的意义和重要性。
2.学会基本的礼仪规范,如问候、道谢、礼貌用语等。
3.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自信心。
三、教学内容第一课:什么是礼仪1.课堂活动: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展示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的礼仪行为,引导他们思考什么是礼仪。
2.重点讲解:礼仪的概念和作用,为什么我们需要礼仪。
3.小组讨论:让学生讨论并总结出几种常见的礼仪行为。
第二课:问候与道谢1.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日常问候和道谢的情景。
2.讲解礼仪规范:如何进行礼貌的问候和道谢,注意事项等。
3.练习时间:学生自由练习问候和道谢的对话,老师和同学进行互动指导。
第三课:如何礼貌地请求帮助1.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展示请求帮助时的礼仪规范,引导学生学会礼貌地请求帮助。
2.小组讨论:学生分享自己在请求帮助时的经验和感想。
3.实际练习:在实际情境中练习请求帮助的礼貌用语和表达方式。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礼仪行为的重要性。
2.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合作,相互讨论、分享经验,促进知识的交流和互动。
五、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课堂实践中的表现,包括言行举止是否符合礼仪规范。
2.口头问答:随堂进行小测验,考察学生对礼仪知识的掌握程度。
3.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如设计一份礼仪宣传海报,写一篇感想等,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
六、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礼仪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自我管理、人际沟通等社会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礼仪观念,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交能力,为他们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愿每位学生都能成为礼貌、自信、懂得关心他人的小绅士、小淑女。
幼儿园社交礼仪教案——友好相处的小秘诀

幼儿园社交礼仪教案——友好相处的小秘诀幼儿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起点,也是他们初步接触社会的地方。
在这个阶段,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交礼仪非常重要,因为这将直接影响他们未来的人际关系和发展。
本文将针对幼儿园阶段的社交礼仪教育,共享一些友好相处的小秘诀。
一、什么是友好相处的社交礼仪?1.1 亲切有礼友好相处的社交礼仪首先要表现出亲切有礼,即对他人友好、尊重和关心。
在幼儿园的环境里,孩子们需要学会用礼貌的语言和友好的态度与老师和同学相处。
1.2 合作互助另外,友好相处的社交礼仪也包括合作互助。
在幼儿园里,孩子们会接触到各种合作和互助的情景,他们需要学会倾听、共享、尊重别人的意见,并能够愿意帮助他人。
1.3 尊重包容友好相处的社交礼仪还包括尊重和包容。
孩子们需学会尊重不同的人和事物,包容不同的观点和行为,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
以上是友好相处的社交礼仪的基本要素,下面我们将围绕这些要素,探讨一些在幼儿园阶段实施的小秘诀。
二、在幼儿园实施友好相处的小秘诀2.1 鼓励共享在幼儿园里,老师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和故事书,鼓励孩子们共享自己的玩具、食物和故事等,培养孩子们的共享意识。
老师可以组织“玩具交换日”活动,让孩子们互相交换自己喜欢的玩具。
2.2 培养倾听能力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倾听能力,老师可以利用游戏活动来进行。
组织“闭上眼睛猜声音”游戏,让孩子们通过声音识别物品,培养他们的倾听和观察能力。
2.3 引导孩子解决冲突在幼儿园阶段,孩子们可能由于玩具、颜色等方面的小事发生冲突。
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们解决冲突,教导他们学会用礼貌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尊重并接受他人的不同。
通过以上一些小秘诀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帮助孩子们树立友好相处的社交礼仪,让他们在幼儿园里学会尊重、倾听、共享和解决冲突,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刻理解幼儿园社交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良好的社交礼仪不仅能够帮助他们融入集体,更能够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合作精神。
幼儿园社交礼仪教案——互相帮助是最好的礼仪

幼儿园社交礼仪教案——互相帮助是最好的礼仪在幼儿园这个特殊的社交环境中,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交礼仪至关重要。
互相帮助作为一种社交礼仪,不仅能够促进孩子之间的友好关系,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关爱他人的品质。
幼儿园的社交礼仪教育应该注重互相帮助的培养,让孩子们懂得尊重他人、爱护他人,并乐于助人。
我们要从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开始培养互相帮助的意识。
在幼儿园里,老师可以通过玩游戏或者做手工活动来引导孩子们学会相互合作、相互帮助。
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可以提醒孩子们互相帮助、互相理解,并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和谐的团队氛围。
家长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们参与家务劳动,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互助精神。
互相帮助还可以通过一些小组活动或游戏来加强。
在这些活动中,可以设置一些小组任务让孩子们相互协作,彼此帮助。
让一组孩子一起合作搭建积木屋,需要互相帮助、互相协作,才能完成任务。
通过这些小组活动的参与,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互助精神,还可以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团队合作,并在活动中获得快乐。
在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可以通过和孩子们详细讨论一些真实的案例,引导他们用互相帮助的态度去对待他人。
可以通过一些小故事或者视瓶来讲解,让孩子们明白互相帮助是一种美德,是展现善良的表现。
通过这些真实的案例,孩子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互相帮助的意义,并在实际生活中去践行。
在教育孩子互相帮助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注重对孩子的心理素质进行培养。
在帮助他人的孩子们有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或挫折,这时候,家长和老师要及时给予关心和鼓励,让孩子们明白互相帮助不仅意味着给予,还要懂得接受他人的帮助和鼓励。
在这种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养成一种积极向上、互相包容的心态,并在未来的成长中更好地融入社会。
互相帮助作为一种社交礼仪,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培养孩子们互相帮助的意识,可以促进他们之间的友好关系,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关爱他人的品质。
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家长和老师要共同努力,通过日常生活细节、小组活动、真实案例等多种方式,来引导孩子们正确认识互相帮助的意义,并在实践中不断润色自己的品格。
幼儿园社交礼仪教案:礼仪小天使 礼仪教案

幼儿园社交礼仪教案:礼仪小天使礼仪教案序一、前言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社交礼仪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通过学习礼仪,孩子们可以培养出优秀的品格和素养,提升自我形象和自信心,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本教案旨在为幼儿园教师提供一套系统且易懂的礼仪教学内容,帮助幼儿们健康成长。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懂得尊重他人;2.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社交能力;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感知力和审美能力;4. 培养幼儿的服务意识,懂得共享和帮助他人;5. 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让他们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不受侵害。
三、教学内容1. 什么是礼仪礼仪是一种社会习俗和行为规范,不仅仅是简单的行为举止,更是一种心灵和品格的表现。
在日常生活中,礼仪规范能够帮助我们与人和谐相处,尊重别人、爱护自己。
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让幼儿了解礼仪的概念和作用。
2. 礼貌用语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模仿、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幼儿学习和运用礼貌用语,例如“对不起”、“谢谢”、“请”等。
并引导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这些用语,让他们养成有礼貌的习惯。
3. 穿衣礼仪教师可以向幼儿传授穿衣礼仪,帮助他们学会自己穿脱衣服、整理衣物,并养成整洁的穿衣习惯。
可以教导他们尊重不同的服饰和外貌,不歧视他人。
4. 用餐礼仪教师通过模拟用餐场景、角色扮演等活动,教导幼儿用餐礼仪,包括起立、入座、用餐姿势、如何使用餐具等。
并指导他们学会尊重食物,不挑食、不浪费。
5. 礼仪待客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教导幼儿如何礼貌接待客人,主动为客人提供帮助,不打断大人交谈,懂得与客人交流。
6. 礼仪游戏引导孩子们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如模拟生活情景游戏、身体语言游戏等,来加深礼仪知识的学习,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四、教学方法1. 游戏教学法:通过各种有趣、富有创意的游戏,引导幼儿主动参与礼仪教学活动;2. 观察引导法: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行为榜样,提出具体改进建议,让幼儿自我意识改进;3. 互动讨论法:教师组织幼儿参与讨论,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引导他们找出问题所在并解决;4. 身教法:教师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成为幼儿的学习榜样,引导他们向教师学习,树立良好的行为模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礼仪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教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大一班礼仪《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执教教师:韩雪
执教时间:12月29日
一、活动目标
1.幼儿了解残疾人的生活艰难,感受残疾人的不容易。
2.让幼儿用不同的方式亲身体验残疾人的生活,从而增进对残疾人的理解、尊重和友
爱的情感。
3.明白帮助残疾人最好的方式,是平等地对待他们,把他们当朋友,献出我们力所能
及的爱。
二、活动准备:制作课件、收集有关残疾人的资料和图片、PPT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激起情趣
师:小朋友平时看老师弹琴和自己弹琴是怎么弹的我们都是用双手弹的,可是有位大哥哥弹琴的方式和大家不一样,大家想看吗
播放视频(无臂青年刘伟用脚弹奏钢琴)
师:小朋友,看了刘伟哥哥的表演后,谁来说说你的感受
师:下面请小朋友再欣赏一段视频
播放视频(聋哑人表演的千手观音)
师:这些姐姐跳的动作整齐、舞姿优美、给人以美得享受对不对但是老师要告诉你们的是跳舞的这些姐姐都是残疾人——聋哑人。
小结:是啊,多么感人的表演呀,刘伟哥哥虽然失去双臂身体残疾,姐姐们虽然听不到声音,但是他们同样对生活充满了热爱,甚至比我们健全人更能感受生命的可贵,生活的多彩。
2、了解残疾人,加深感受
师:你们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残疾人
小结:残疾人就是身体某个部位有残疾的人。
让我们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生活的。
(PPT图片展示残疾人)
3、活动体验,感受不便
下面让我们通过三个模拟活动来体验一下吧!
(1)单手穿衣——PPT展示规则
师:我们单手穿衣服都这么困难了,那些失去手臂的残疾人每天都会遇到这样的困难,他们的生活是多么不容易啊。
(2)盲人走路——PPT展示规则
师:请小朋友说说你的感受。
(3)聋哑人交谈——PPT展示规则
师:看来小朋友们都体验到了,对正常人来说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对残疾人来说是多么不容易。
刚才我们做的只是生活中很平常、很简单的事,然而就是这些简单平常的事对残疾人来说是多么不容易,残疾人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他们真的需要我们的帮助。
4、关爱残疾,从我做起
师:下面有些题目老师要考一考小朋友,在残疾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小朋友应该怎样正确的去做。
(PPT题目展示)
小结:是呀,很多时候帮助残疾人的最好方式就是平等的对待他们,把他们当作朋友。
师:我们的政府和社会都在关注残疾人,在生活上给残疾人提供了一系列的特殊照顾,提供了一些专门的设施,使他们能生活的更加方便、更加快乐。
(课件展示残疾人专用设施)
5、总结
师:今天小朋友们都非常棒,都知道要帮助残疾人,你们的关心和帮助会使他们感觉到到处都充满了爱,这样我们的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