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患者护理论文

合集下载

加强传染病护理管理 预防院内感染发生论文

加强传染病护理管理  预防院内感染发生论文

加强传染病护理管理预防院内感染发生【摘要】防止院内感染是传染病医院管理工作重要内容之一,而护理管理又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通过对目前本院诸多因素的分析,结合工作实践,总结出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加强病人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可以有效的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护理管理;预防;院内感染【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540-02防止院内感染是当前医院管理中的重要问题,与护理管理关系密切,而病区与病室又是院内感染最重要的地方,所以做好病区和病室管理是预防院内感染工作的重要内容。

1 造成院内感染的几种常见因素1.1空气的污染病室空气的主要污染来源是人们的生活活动。

目前肺结核病人较多,经常加床,人员密度增加、流动量大,病房过分拥挤,床间距小,易造成空气污染,另外由于病室不间断的使用,给消毒造成困难。

1.2 探视、陪护人员常是带菌者由于控制不严格,又做不到隔离消毒,因而污染了病区和病室。

1.3 入院处理不严格住院病人不能洗澡、更衣,把病原体微生物媒介带入病房,使之传播污染病室。

1.4 操作者的双手成为交叉感染的工具护士的双手经常接触病人,如不认真洗手,就成为运输细菌的工具。

1.5 地面及用物的污染如用同一拖布擦病室、治疗室及其它场所,每个病人床单位所用的抹布不固定,用后不消毒;扫床方法不科学,不能做到一床一布,起不到消毒作用;病人被服更换不及时、污衣、床单等在病房内清点,且随意放置在地上。

2 防止院内感染的措施2.1 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我们教育护士要不断捉高对病人的高度责任感,从思想上认识到院内感染的危害性。

要求护士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熟练掌握各项隔离技求,并把防止院内感染列入护理查房计划。

2.2 加强病人管理,注意院内传染源的控制将痰找抗酸杆菌涂阳者安排在同一病室居住,教育病人不能随地吐痰,痰吐在带有消毒液的痰孟内;注意病人床单位的管理及消毒。

护理论文——精选推荐

护理论文——精选推荐

护理论⽂护理论⽂(精选9篇) 论⽂常⽤来指进⾏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章,简称之为论⽂。

以下是⼩编精⼼整理的护理论⽂,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护理论⽂篇1 护理质量是护理⼯作的永恒主题,是护理管理的核⼼,是规范医院管理,提升服务能⼒,促进医院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标准之⼀,同时也直接关系到医院在社会公众的形象。

尤其在⼤⼒倡导⼈性化服务的今天,⼈们对护理服务的价值观念的转变使现代护理服务⾯临了更严峻的挑战。

如何提⾼护理服务质量、更好地满⾜⼴⼤患者的实际需求已成了护理⼯作亟需解决的重⼤课题。

妇产科以妇⼥、新⽣⼉为服务对象,是易发⽣护患纠纷的常见科室之⼀,这也就对妇产科护理服务质量提出了更⾼要求。

本⽂主要以妇产科护理质量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了本院妇产科护理服务中存在的不⾜,并初步探讨了提⾼妇产科护理服务质量的⽅法,现总结如下。

1妇产科护理服务中存在的不⾜ 1.1护理⼈员观念有待提⾼护⼠的⼯作态度是影响护理质量的第⼀因素,如今年轻护⼠多,吃苦耐劳的精神减弱,有些护⼠安于现状,缺乏进取意识和竞争意识,加之⼯作压⼒⼤、待遇低,护⼠对⼯作持消极态度,以致影响护理质量。

1.2护患沟通不⾜护理⼯作的顺利开展有赖于与患者的良好沟通。

随着经济⽔平不断提⾼,患者对护理⼯作的要求也不断升级,尤其是对妇产科护理更是受⼈们关注和重视,妇产科业务量⼤,护⼠相对不⾜,住院患者住院周期短,床位周转率⾼,护⼠整天忙于⽇常⼯作,⽽忽视与患者的交流,再有妇产科患者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导致患者与护⼠沟通障碍。

1.3护理知识更新较慢妇产科护理服务对象年青⼈居多,知识⽔平相对较⾼,保健意识强,对护⼠的需求⾼,护⼠原有的知识⽔平远不能满⾜患者需求。

护⼠外出进修学习机会少,观念知识更新较慢,护理服务专业⽔平偏低,服务措施简单,尤其年轻护⼠普遍专科⽔平低,临床经验不⾜,不能给患者提供⾼⽔平的护理服务。

1.4⼯作责任⼼不强在实际⼯作中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妇产科患者家属照顾的⽐较周全,护理⼈员放松警惕,致使责任感不强,对患者病情、治疗、护理过程观察不认真、不仔细,致使护理质量不⾼。

新时期传染病护理人员的素质论文

新时期传染病护理人员的素质论文

浅谈新时期传染病护理人员的素质【关键词】新时期;传染科;护士;素质【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523-01传染病是威协人类健康的重要杀手之一,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由于其具有传染性、流行性、致命性,发病急、病情复杂多变,容易危及生命及发生并发症。

因此新时期从事传染科护理工作的人员要求不仅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同情心,而且要有熟练、精湛的护理技术,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根据疾病的不同传播途径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为传染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舒适的就医环境并施之高水平的护理,使患者尽早融入社会,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亦起到至关重要作用。

传染科工作既有其特殊性又存在着许多共性,护护间的合作,护医间的协作及护患间的配合都是缺一不可的,许多问题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探讨,得出更有效、更合理的护理措施,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就传染科护士素质做以下几点体会:1 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1.1 要有高度的抢救意识:传染科疾病象肝硬化消化道大出血、肺结核咯血等,由于其来势凶猛,病人有可能在瞬间导致死亡。

而第一个接触患者的是我们护理人员,这就要求我们要有高度的抢救意识,对疾病能有正确的判断,做到热情而冷静、镇定。

1.2 要有一颗同情心:传染科病人大多数来自于农村,由于受到经济、文化层次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自身疾病的认识一无所知。

我们应本着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对病人提出的问题要不厌其烦,有问必答。

1.3 不惧传染,认真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基础护理:保持室内良好的通风环境。

嘱患者要注意卧床休息,住院期间切不可离开病房。

根据病情调整饮食,保持良好的心情。

2 实施严密的消毒隔离措施消毒隔离是传染病护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1 做好病人的管理:对各种传染病人应严格实施隔离,以免造成交叉感染。

布鲁氏杆菌病人护理论文

布鲁氏杆菌病人护理论文

布鲁氏杆菌病人的护理【摘要】布鲁氏杆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又称地中海弛张热,马耳他热,波浪热或波状热,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全身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

人感染布氏杆菌后,病菌在人体中产生菌血症和毒血症,累及各个器官,慢性期多侵及脊柱和大关节。

运动系统除侵及脊柱外还可侵及骶髂、髋、膝、肩关节。

【关键词】传染源;临床特点;护理;诊断;措施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32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081-021 传染源布鲁氏杆菌病的主要传染源是受感染的羊,其次是牛和猪。

接触病畜、死畜,接糕、剥皮、剪毛、挤乳、屠宰、加工等,经皮肤感染最常见;食用被污染的生奶、未煮熟病畜肉类可经消化道传染;还可经呼吸道或眼结膜侵入机体。

人对本病易感,病后可获得一定免疫力。

本病在我国以内蒙古、西北、东北等牧区多见,以牧民。

屠宰工人发病率高。

以春夏两季最多见,正值产羔季节。

2 临床特点21 急性期发热和多汗:发热多为波浪型,每次发热2-3周,继已数日至2周的无热期后,体温又在度逐渐上升达385-40摄氏度之间,如此反复数次。

也表现为间歇热、弛张热及长期低热者。

汗多往往与发热伴随,尤其当体温开始下降时更为显著,常大汗淋漓,此时多感乏力和虚弱。

关节和肌肉疼痛:主要见于一个或多个大关节,部分病人关节红肿,疼痛剧烈,同时伴有腰、腿等处肌肉酸痛。

神经痛:常见于腰神经、肋间神经、坐骨神经等神经病变所致。

淋巴结与肝脾肿大:以颈、颌下、腋窝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常见,多为非化脓性。

生殖系统:男性病人可有睾丸炎、附睾炎,引起肿胀,并牵引精索致下腹痛,个别伴有鞘膜积液。

女性病人可有卵巢炎、输卵管炎和子宫内膜炎,孕妇可有早产和流产。

22 慢性期病程持续1年以上,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常类似神经官能症,如有疲乏、多汗、失眠、低热全身及关节疼痛,反复发作,时重时轻,可达数年。

1重症手足口病临床护理论文

1重症手足口病临床护理论文

11例重症手足口病临床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111-02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ev71及coxa 16)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口腔、四肢、臀部疱疹、溃疡为主要症状,多发于0-5岁儿童,本病常易在幼托机构中发生集体感染,多数预后良好,重症者可合并脑干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循环衰竭等重要器官的功能损害,常发生在起病后2-3天或热退后再发。

ev71感染较coxa16更易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

我科在2012年4月至5月共收治重症手足口病11例,现将治疗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1例患儿中男7例,女4例,年龄最大的4岁,年龄最小的14个月,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手、足、口腔内及肛周有疱疹,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症状,如肢体抖动、精神萎靡,嗜睡、呕吐、呼吸浅促,心率快,血压升高,血糖升高等症状。

1.2 . 治疗以利巴韦林抗病毒,20%甘露醇降颅压,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和激素冲击治疗,呼吸急促伴氧饱和度低者给予鼻导管吸氧,胃纳差进食少者给予补充维生素等支持治疗。

本组病例经治疗后均治愈出院。

2. 护理2.1 消毒隔离患儿入院后即人指定病房隔离,限制人员出入,患儿使用过的用品每日均使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医务人员接触患儿后均洗手,加强手卫生,患儿用物均一人一物一用一消毒,患儿出院后床单位进行终末消毒。

2.2 加强病房巡视,及早发现病情变化手足口病病情发展较快,一旦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治疗不及时,会导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甚至死亡,因此,患儿入院后应加强巡视,如患儿出现精神萎靡、嗜睡、肢体抖动、血压上升,持续高热、呼吸急促和心率明显增快是本病恶化的主要表现,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采取抢救措施,以免病情加重,延误治疗时机。

2.3 症状观察与护理绝大多数手足口病患儿都有发热,应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打开窗户保持空气流通;嘱患儿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给患儿穿宽松的衣服,适量喝温开水,高热时及时遵医嘱给退热药物治疗,并注意观察降温效果,防止患儿出现惊厥,如患儿出现肢体抖动,烦躁不安,嗜睡等症状,应建立两路静脉通路,及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及20%甘露醇降颅压治疗,同时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及甲强龙冲击治疗,保持患儿中立位,适当抬高头部15-30度,并注意瞳孔的变化,发绀者给予吸氧,应用监护仪监护患儿生命体征及各项指标的变化,对牙关紧闭者用纱布包裹压舌板放在患儿上下臼齿间,防止舌咬伤,应备好吸引器、气管插管用物、呼吸气囊、呼吸机等抢救设备。

初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护理论文

初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护理论文

初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护理[关键词] 初患慢性乙型肝炎心理护理[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1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传染病,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

其治疗效果差,传染性强,对机体危害严重,无根治性药物,治愈率低,病程长,可能终身携带。

且易于迁徙,易复发。

容易导致患者产生各种不良的心理活动,思想负担重,出现焦虑,抑郁,紧张等情绪。

因此,加强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护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心理状态1.1 自卑、孤独传染病是人们谈虎色变的疾病,特别是初患乙型肝炎患者,自己角色的改变,从健康到疾病的骤变,正常人到病人的角色转换,患者心里压力骤然增长,自觉从此应与外界隔绝,活动受限,且无可奈何,无能为力,患者难以适应,其心理应激失控,丧失自信,自感自我价值无体现,且朋友会远离,亲人会厌恶,既使朋友关心,问候也是敷衍可怜之举。

1.2 悲观、绝望初患乙肝者极其悲观绝望,年轻患者特别是未婚男女担心肝病会影响自己的婚恋,甚至婚后会直接传给下一代。

已婚者担心家庭的破裂,朋友的歧视。

担任重要职务者,担心仕途的发展,最主要原因是对疾病的愈后无信心,充满了悲观绝望。

1.3 紧张、恐惧由于初患本病,首先做为传染病患者,紧张、恐惧的是传染性,且普通存在此现象。

由于传染性强,需进行相对的隔离。

如单独的餐具,活动范围的受限,且探视人员和时间的限制,使患者产生被抛弃被嫌弃的感觉。

所以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

有些患者担心疾病的发展与转归,治疗与愈后,对工作对家庭的责任,常常表现出心事重重,压力极重的紧张恐惧情绪。

1.4 抑郁、焦虑传染性疾病对初患病人来说,尤如晴天霹雳。

主要是现实丧失或预期丧失引起的。

大多数患者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

部分患者较为突出,因社会的偏见,怕传染等表现出心烦意乱,惶恐不安,沉默寡言,手足无措,消极忧郁等。

慢性传染病人心理特点及护理论文

慢性传染病人心理特点及护理论文

慢性传染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摘要】对100例慢性传染病病人的心理观察,针对心理特点及时进行心理沟通等护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病人及家属都能积极地配合治疗、护理,对疾病的早日康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慢性传染病;心理特点;护理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s〕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而慢性传染病病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病患群体,由于疾病本身的传染性,治疗时间长,他们的内心非常的敏感脆弱,所以对于这个群体,要更多的注意他们的心理。

我科一年来,医治慢性传染病病人500例,随机选择100名病人进行调查,现就其心理特点及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我科收治的500例病人中随机选择100名进行调查,近95%有心理异常。

其中结核病28例,肝炎62例,其他10例。

年龄14岁-82岁,职业为个体户、农民、职员、工人、学生。

2 心理特点2.1 恐惧、焦虑,极度敏感慢性传染病病人的恐惧、焦虑情绪普遍存在。

为了防止传染病菌的传播,有的要对传染病病人进行适当的隔离,而有的病人不能理解隔离的目的和意义,觉得医护人员嫌弃他们,亲朋好友也疏远他们,感到自己处于一种独立无援的境地,加重了恐惧心理,从而影响治疗和康复。

2.2 孤独寂寞,抑郁自卑慢性传染病病人需要适当休息,如果病情严重时,还需要长期休息,暂不能上班,同家人亲友隔离的时间长,病人会产生失落感。

慢性传染病人担心有传染性,会传染给亲友,在前来探视的亲友面前,总是谨小慎微,自尊心极强,害怕别人瞧不起。

病人情绪低落、沉默寡言,对周围的事物特别敏感,经常揣摩别人尤其是家医生、护士、亲友谈话的含义,不愿意与周围人交往。

因此渴望亲友的陪伴,盼望早日痊愈,尽快回到正常的环境中去参加社会活动。

2.3 焦虑急躁,悲观绝望亲友的有意无意的疏远,加上长期接受治疗,注射服药的痛苦,多数病人有焦虑反应。

慢性传染病病情反复,长期或多次住院,由于病痛的长期折磨,经济难以承受,面对家人有内疚感,造成思想负担严重,烦躁不安,情绪不稳定,而且看病费用不能得到保证给病人造成了沉重的心理压力,造成病人的情绪变得异常悲观绝望,主要表现为言寡行独,抑郁苦闷,经常被失望无援及孤立凄凉的情感所困扰,对事业和生活失去信心,精神上感到非常痛苦。

艾滋病患者心理特点护理论文

艾滋病患者心理特点护理论文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关键词] 艾滋病;护理[中图分类号] r512.9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167-01艾滋病是由于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死率极高的慢性传染病,目前尚不能根治[1]。

由于艾滋病的传染性和危害性,给患者和hiv感染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对他们采取行之有效的心理护理改变他们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显得尤为重要。

我科针对艾滋病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8年9月至2010年12月,我科共收治艾滋病患者132例,男86例,女46例,年龄18-68岁,已婚102例,未婚21例,离婚9例。

经性传播87例,占65.9% ,经血液传播36例,占27.3%,不明原因感染9例,占6.8% 。

其中合并肺部感染34例,肺结核29例,腹泻18例,脑炎6例。

农民工32例,干部38例,自由职业62例。

2 心理特点及护理2.1 紧张、恐惧型患者的心理护理部分患者来自农村,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缺乏,加上艾滋病的严重症状及隔离治疗,使患者感到紧张、恐惧。

对此类患者护士应详细了解其心理状态,主动介绍住院环境,住院须知,主管医生、责任护士,消毒隔离制度,让患者熟悉新环境,减少对陌生环境的恐惧。

同时加强健康宣教,给患者发放有关疾病知识的宣教资料,由责任护士进行一对一的健康指导。

其次护士在护理工作中,耐心细致地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以和蔼的态度、娴熟的技术赢得患者的信赖,减轻其恐惧和焦虑。

2.2 孤独、内疚型患者的心理护理经性行为特别是滥交、婚外性行为等不洁性行为传染上aids的患者,对自己轻率的行为悔恨内疚,最大的心理特点是唯恐被家人及同事,身边的朋友知道,担心自己会受到社会道德舆论的谴责及公众的歧视,他们心理压抑、孤独,既想倾诉,以难于启齿。

有资料报道,由于歧视导致艾滋病患者自杀率是一般人群的7.4倍[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传染病患者的护理
摘要:传染病具有流行性、传染性的双重特点,很多人对其都是避之唯恐不及,因为传染病的可怕性,这就要求传染科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照顾更加的科学、认真。

本文根据本人多年工作经验阐述了传染科的护理人员用具备的基本素质,并针对传染科病人的护理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关键词:护理;传染病;隔离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452-01
1 传染病专科护理工作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1.1 职业素养。

传染病专科护理人员在接受过良好的专业教育、熟练掌握相关传染病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并对传染病的形成、发展和传播形式具有一定的了解。

另外,还应在日常生活中对所学知识进行更新、深化,充分对流行性传染病护理的最新情啊况进行了解。

1.2 拥有健康的身心。

传染病专科护理人员要在护理工作时,保护患者的隐私,并会察言观色地开导患者,会在患者心中种下友谊
的种子,最大限度的取得患者的合作和信任。

1.3 出色的判断能力及洞察能力。

传染病专科护理人员应当能够通过触、视、听、叩等手段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并根据分析结果判断判断其健康程度,以给予医师帮助的最大化。

1.4 良好的品德和工作态度。

护士必须对所有患者一视同仁,
以良好的自我形象带着这饱满的情绪进行工作。

同时还应具有四心,即耐心、同情心、责任心、爱心。

2 关于护理传染病患者方法的建议
2.1 整体的综合护理
2.1.1 要求传染病患者的护理人员对病人家属和患者本人经常性地进行有关传染病的知识宣教。

如宣传卫生知识等等。

2.1.2 对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还要介绍清楚相关化验与各种检查的目的,而且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能给予正确、耐心地解释,从而使患者消除对传染病的恐惧感,这也是实施和完善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2.2 全面的生活护理
2.2.1 保持良好情绪,鼓励患者进行一些适当的活动,这样对于疾病的康复极为有利。

2.2.2 病室内温度一般以18~20℃为宜。

要保持空气新鲜,光线要充足,定时通风换气,
2.3 根据每位患者病情的做好护理安排:许多传染病都伴有皮疹,然而出疹的时间、出疹的部位、皮疹性质及顺序能对诊断有很大帮助,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加强对皮疹的观察和护理。

要保持患处皮肤的洁净,防止抓伤和继发感染。

患急性传染病时,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都会变化。

比如说,1.高热会致患者产生抽搐,还增加氧的消耗量,因而高热时做好护理工作极其重要。

患者高热时护理人员应及时采取降温措施,降温且伴有大汗应注意虚脱症状的发生。

2.神志改变代表疾病严重程度和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应分清由不同原因引起神志改变给予适当的护理,例如止痉、供氧、吸痰、降温、使用脱水剂等。

2.4 心理护理在护理工作中尤为重要
2.4.1 要使患者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和愉快的心情。

家庭成员要彼此劝慰,一起共度难关,共担风雨。

要随时注意患者的心理动态,多关心、多问候,并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和帮助。

护理人员应为患者设身处地着想,与患者交谈要用尊敬的称谓、亲切的口吻,要鼓励患者有信心战胜疾病,向患者详细介绍隔离的目的和意义,耐心解释由于病情的造成原因和病程规律,要说明目前的治疗方案是针对患者病情需要制订的,必要时宁肯把病程说得长些,使家属和患者对医疗方案放心,同时加强巡视,要以实际行动使患者安心、放心。

通过解释、安慰可以消除患者恐惧心理,使患者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这样他们才能安心来配合治疗。

同时积极给予他们帮助,使其感受到护理人员是患者的精神依靠,要让患者有如家的感觉,从而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2.4.2 在医院患者接触最多的就是护士。

护士的一个眼神、一句谈话、一个动作,都能对患者造成直接的心理影响。

特别是患者故意违反治疗制度或是不配合治疗时,语言尤为重要,影响护患的协调关系就会与患者发生冲突。

如有患者执意进入清洁区;随地乱吐痰丢杂物;乱倒大小便等。

因为部分患者对传染病隔离意义、消毒方法等不明确,而大部分患者都有逆反心态,明知故犯,甚至流
露出我病了大家都陪我病的情绪,因此,我们要冷静沉着的,根据的患者进行耐心细致地宣教、疏导、用行动感动他们,每一个护理过程中都要把感情融迸,跟患者用温和的语言介绍治疗护理目的、作用及注意事项,患者需要时帮助其摆好体位,盖好被子,患者有不适时要用温暖的语言安慰患者,与患者说话要用保护性语言回答患者的提问,用一个微笑和温暖的语言,表达对患者的尊重、爱护与关心。

护理人员万万不可用粗暴不礼貌的语言训斥,以激化事态。

护士针对住院病人的心理、生理、社会、文化的适应能力而进行的护理活动就是多元化教育。

2.5 患者的饮食护理: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食治》中所说:“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又指出:“夫在身所以多疾此皆由?饮食不节故也。

同时,要求”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烈味重酒。

古人的话说明饮食营养对保护健康十分重要。

传染病患者新陈代谢旺盛,导致多有高热而致食欲减退,故饮食的搭配十分重要。

可根据患者病情要求适当的改变患者的饮食习惯给予流质、半流质、软食或着普食的饮食护理,尽量做到多餐少量,保证热量的摄入量。

应鼓励患者多饮水,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可促进排泄体内毒素。

不能进食的昏迷患者,可静脉补液或鼻饲维持身体所需的营养。

2.6 人性化护理是护理的关键:整体护理的根本就是人性化护理,对患者要体现人文化、仁爱化、人情化、人性化的关心,护理人员要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将上班时间的大部分投入到病房中去,要与患者多进行沟通,要成为患者的“活病历”,做到共识所需。

因为在治疗期间每位患者都比较治病心切,随时随地就会问一些与自己有关病情,尤其是检查、化验和用药等情况。

只有做到患者的“活病历”,才能为患者解答他所关心的一切。

在人性化护理方面,特别要重视每位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心理活动。

为患者开展各项治疗操作前,要讲清楚本次操作的意义和目的,以消除患者的顾虑和怀疑。

必要时通过宣传栏、个别交流、专题讲座以及健康小册子等形式,把健康指导, 防病治病等知识传授给病人。

如对文化层次较低者,要多次反复进行口头语言宣教。

而对于老年人,因记忆力及听力等功能减退的,可给予一张健康教育卡,把日常需要注意的事项记
录在上面,帮助老人解决问题。

3 关于对传染病患者进行科学的出院指导建议
患者病情好转或者治愈出院后,都需要一段的继续复诊治疗阶段和一定时间的休息,这就需要责任护士和主管医生要科学详细的根据每位病人的康复情况进行出院指导,具体的指导内容包括出院后的饮食、生活、卫生、休息、用药、定期复诊和当锻炼等等。

患者出院时,及时通知家属对出院手续进行办理,同时护理人员要协助家属整理衣物,条件好的病房,可以让病人沐浴,更换洁净的衣服,病人由护理人员协助从清洁通道离开隔离病房,患者离院后隔离的病房要采进行针对性的消毒。

结语:总之,传染病病人的护理工作,应从整体安排到全身心的护理程序,不但需要我们护理工作人员在传染病科室具备更专业的传染病病房护理管理经验,还需要更多的付出和努力,传染病的
护理工作需要我们相关的工作人员继续不断的研究、完善、和学习。

参考文献
[1]陈秀勤等.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8)
[2]毛秀英,吴欣娟.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的做法与体会[j].中华护理杂志,1997(11)
[3] 苏晓婷,姜戈.健康教育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探讨[j].中国健育,2002(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