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发《珠江三角洲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规划(2009-2020年)》的通知

合集下载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省实施五个一体化规划专责工作组组成人员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省实施五个一体化规划专责工作组组成人员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省实施五个一体化规划专责工作组组成人员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9.14•【字号】粤办函[2012]612号•【施行日期】2012.09.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省实施五个一体化规划专责工作组组成人员的通知(粤办函〔2012〕612号)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根据人事变动情况,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对省实施珠三角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产业布局、环境保护、城乡规划一体化规划专责工作组组成人员进行调整。

调整后的具体人员名单如下:一、珠江三角洲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规划专责工作组组长:徐少华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副组长:李春洪省政府副秘书长、省发展改革委主任成员:欧阳卫民广州市副市长唐杰深圳市副市长刘小龙珠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子甫佛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瑛惠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梁国英东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谢中凡中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悦胜江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关鹏肇庆市副市长刘吉省发展改革委总经济师吕德培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巡视员涂高坤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陈光荣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蔡瀛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杨细平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吕英明省水利厅副厅长郄小斌省广电局总工程师林林省物价局巡视员金萍省港澳办副主任刘小辉省金融办副主任黄学敏省通信管理局副局长专责工作组办公室设在省发展改革委,办公室主任由省政府副秘书长、省发展改革委主任李春洪兼任,办公室副主任由省发展改革委分管副主任兼任。

二、珠江三角洲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规划专责工作组组长:徐少华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副组长:李春洪省政府副秘书长、省发展改革委主任XXX 省财政厅厅长成员:陈如桂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应春深圳市委常委、副市长刘小龙珠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子甫佛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瑛惠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梁国英东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谢中凡中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悦胜江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惠祥肇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XXX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彭平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副主任魏中林省教育厅副厅长骆招群省民政厅副厅长林XXX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巡视员、副厅长黄文沐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陈英松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杨细平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陈祖煌省农业厅副厅长杜佐祥省文化厅副厅长黄飞省卫生厅副厅长云斌省人口计生委副主任曾晓红省体育局副局长专责工作组办公室设在省财政厅,办公室主任由省财政厅厅长XXX兼任,办公室副主任由省财政厅分管副厅长兼任。

珠江三角洲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规划

珠江三角洲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规划

珠江三角洲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规划珠江三角洲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规划(2009—2020年)目录前言一、发展现状(一)主要成效(二)存在问题二、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一)总体要求(二)发展目标三、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一)统一规划轨道交通网(二)统筹推进公路网建设(三)提升拓展港口功能(四)加强交通枢纽规划建设(五)推进运输服务一体化四、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一)构建一体化智能电网(二)优化电源结构和布局(三)完善一体化油品输送管网)(四)建设天然气“全省一张网”(五)推进能源管理一体化五、推进水资源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一)推进水资源开发利用一体化(二)推进水资源节约保护一体化(三)推进水资源调度管理一体化(四)推进城乡水利防灾减灾一体化六、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一)统筹规划建设信息网络(二)率先推进“三网融合”(三)推进信息服务一体化七、推进粤港澳基础设施更加紧密合作(一)推进交通领域合作(二)加强能源领域合作(三)强化水资源领域合作(四)深化信息领域合作八、保障措施(一)完善规划衔接机制(二)推进标准体系建设(三)加强智能化管理(四)加大改革力度(五)完善协调机制九、重大工程(一)交通工程(二)能源工程(三)水资源工程(四)信息化工程附表:珠三角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重大项目表附图1: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布局规划图附图2:珠三角高快速路布局规划图附图3:珠三角港口与内河航道布局规划图附图4:珠三角综合交通枢纽布局规划图附图5:珠三角电源电网布局规划图附图6:广东省输油管道线路规划图附图7:广东省天然气管网规划图附图8:珠三角水资源一体化规划图前言国务院批准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将加快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以下简称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作为重大战略和重要内容。

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突破点,也是区域内各方开展合作的重要基本条件。

2024年继续教育公需课考试题库及答案

2024年继续教育公需课考试题库及答案

()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和沿海主要港口之一,山东半岛地区重要的国际化物流中心。

A、青岛港B、烟台港C、日照港D、威海港答案:B三大石油公司在沿海建设()座液化天然气接收站(LNG接收站)为山东省解决了处于输气末端的难题。

A、2B、3C、4D、5答案:C两横:分别为济青基础设施廊道和()。

A、青烟威日基础设施廊道B、雏烟威基础设施廊道C、潍日基础设施廊道D、鲁中基础廊道答案:B山东省省长周乃翔在2022年1月23日在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继续办好日本、韩国、RCEP区域3个()。

A、出口博览会B、进口博览会C、世界贸易展D、国际贸易展答案:B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

A、0.1B、0.2C、0.3D、0.4答案:C以()理念引领新时代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A、经济B、特色C、先进D、新发展答案:D2019年12月5日,《中国城市营销发展报告(2019)》在北京发布,山东半岛城市群位列2018-2019年度城市群品牌前5强第()位。

A、2B、3C、4D、5答案:C山东把“()”作为八大发展战略之一,摆到了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战略位置,基础设施建设进入黄金发展时期。

A、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B、区域协调发展C、重大基础设施建设D、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答案:C2021年中国将光的存储时间提升至()小时。

A、1B、2C、3D、4答案:A比特数中国研发全球最大量子的超导量子体系()。

A、九章B、祖冲之号C、庄子D、墨子号答案:B()年,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

A、2019B、2020C、2021D、2022答案:A山东省()年的工作动员大会强调,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持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

A、2019B、2020C、2021D、2022答案:D()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之简称。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
第二条 第二条 本规划是指导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的行动指南和统 筹区域内各项建设安排的政策纲领,是制定区域内相关专项规划和城镇总体规划 的基本依据。
第三条 第三条 本规划所称珠江三角洲,即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广州、 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市区、惠东县、博罗县、肇庆市区、 高要市、四会市,总人口 4230 万,土地总面积 41698 万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 地(包括城市建设用地、建制镇建设用地和村庄建设用地)面积 6640 平方公里。
4、规划的重要原则
(1)统筹兼顾,正确把握“整体与局部”、“长远与近期”的关系。在实现城镇群 整体利益和长远目标的同时,兼顾不同地区的局部利益和不同阶段的具体目标,处理好 发展节奏和发展时序,为不同投资主体和各级行政主体提供发展的空间。
(2)顺应规律,正确把握“市场与政府”、“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关系。既要 坚持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强化政府对公共资源和战略性资源的有效控 制,在保持区域经济持续增长活力的同时,发挥政府整合核心竞争要素和配置区域重要 资源的作用。
(2)珠江三角洲城镇群经过二十余年的高速增长,目前在发展需求与供给上出现 了结构性失衡,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珠江三角洲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与资源短缺、社 会需求提高与公共供给滞后、城镇快速扩张与环境压力加大等,已成为珠江三角洲城镇 群要解决的突出矛盾。
(3)珠江三角洲的城镇发展各具特色,但受行政区划和管理体制的制约,区域内 城镇同构竞争、重复建设的不协调现象较为普遍,不利于区域整体竞争力的提高。建立 有效的区域协作发展机制,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进程,对于珠江三角洲城镇群未来发展 构成了主要挑战。
第二章
发展目标与发展规
模…………………………………………………………… 2

珠三角新一轮起跑大胆先行先试,五个一体化规划出炉

珠三角新一轮起跑大胆先行先试,五个一体化规划出炉

珠三角新一轮起跑大胆先行先试,五个一体化规划出炉E右/李宜桦陈t宁珠三角—体化进程m加速畦蛆前行,引起利:会极大关注。

近日.政舸挪『J正式公布丁珠-mⅡ个体化胤划B口基础设施、产业柑埘基奉公共服务、城乡脱劓和环境保护K十钵化娓削,规£0钋近期、远期两十H标,近期规划目标到2012年远期规2恻2020年项U垃施一体化承拳出击,150个承^项目总投资近2)i 亿元.扮建殊=肌Ⅲ蛞5■)”产业体系;公共救行公共Ⅲ生、生f^保障、住房保障.就业雠障等十项公共服务将勰碍对接流转:依托省、市县二级绿遭建成】小时区域休闻生活圈.如如年璩!角环境质鼍接近或选到世辨先进水。

P作为推盛球=角体化的函噩行动指‘K十体化规则M“杯任务、蛮施饥制憬谁惜施等古日j F}学漳划布埘.大H阡先行先试突破{j政界限统辱魁捌自埘栳舟各类资源助力推进珠=角—体化进程.基础设施一体化150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近2万亿在新鲜出炉的《珠江三角洲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规划(20舻∞加年)》中规划建设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化日蹙承^I悝共150项总投资19767亿J c为商蛙整台Ⅸ域内资源加建K域经济佛他进程提供强有力的直撑,住这批一体化基础垃施大项目的点撑下,珠二角九市要力争_9012年基奉建成城际轨遭空通暮础设施,区域内整体i联网辟厦牢、区域内汕气、电基率实现『目类喇同州阿价无线宽带^¨覆盖卓分刺达90%、60%以J。

枉I m十晕凡项目t I|规划建没的轨道交通项目就有凹项建醴总里{茔达493567公里与此『q时在形成稳定安全的4$f匕睡源供应体系方衄.广束婴完善区域内甘f土撑也源总体布舶建成球-珀内仆环电M和区域内黼配酬络},型址市韧步形成智能化电时.基本建成麟多气源的*然气上千管嘲和贯穿东西两翼玮二角的成品nh输送曹道:区域内油气电基本实现JⅫ婪删『日州同价广东还要韧步建屯怫商联动的一似化水舒掉保护开发格埘.建立统辱高技安钧均水资源开发刹川和侏护体系;基本实现橐约共卓的一体化信息化格局.区域内信息化整唪水平进^全球魈行刊30∞”oi 产业布局一体化掏建珠三角一体化”530”产_p体系企业如果水按照产业《规划》的枷局要求,虽然也能建厂矾&,fH可能得不到政府的融资月I地等优惠政策支持铀建5Ⅻ产业体系形成A”字型产业总体空间布局速地菲+地一业船局体化规郫幻dj卅帅未来产业发楗喧点和空m Jm J埘。

国务院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珠江三⾓洲地区改⾰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批复⽂号:国函[2008]129号颁布⽇期:2008-12-31执⾏⽇期:2008-12-31时效性:现⾏有效效⼒级别:⾏政法规⼴东省⼈民政府,发展改⾰委:发展改⾰委《关于报送珠江三⾓洲地区改⾰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请⽰》(发改地区〔2008〕3577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原则同意《珠江三⾓洲地区改⾰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请认真组织实施。

当前,国际⾦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益加深,珠江三⾓洲地区中⼩企业多,外向型企业多,对外依存度⾼,受到的冲击更⼤。

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当前的⾸要任务,通过发展促增长、调结构、保民⽣,把扩⼤内需与经济增长、社会建设、民⽣改善和提⾼开放⽔平更好地结合起来,这是克服⾯临困难、实施规划纲要、保证珠江三⾓洲地区长远发展的基础。

⼆、《纲要》实施要⾼举中国特⾊社会主义伟⼤旗帜,以邓⼩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步解放思想、深化改⾰、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式,不断提⾼综合经济实⼒、⾃主创新能⼒和国际竞争⼒,努⼒把珠江三⾓洲地区建设成为我国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深化改⾰先⾏区,扩⼤开放的重要国际门户,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及全国重要的经济中⼼。

继续在改⾰开放上先⾏先试,率先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在促进环珠三⾓和泛珠三⾓区域的经济发展、推进粤港澳三地更加紧密合作、保持港澳地区长期繁荣稳定、参与亚太地区区域合作和全球经济竞争等⽅⾯进⼀步发挥辐射带动作⽤和先进⽰范作⽤。

三、⼴东省要切实加强对《纲要》实施的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案,明确⼯作分⼯,完善⼯作机制,落实⼯作责任,认真落实《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

要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编制有关重点领域的专项规划。

要按照《纲要》确定的功能定位和发展重点,抓紧推进相关项⽬的组织实施。

《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4-2020年)》实施方案

《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4-2020年)》实施方案

附件:《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4-2020年)》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十届省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的“关于《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4-2020年)》的决议”中提出“认真组织好《规划纲要》的实施”的要求,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在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汇报会上提出“要把规划成果变成政府的施政行为……”和“落实责任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结合实际,特组织制定了本实施方案。

一、目的及意义珠江三角洲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地区,编制和实施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是我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符合珠江三角洲和全省发展的实际需要。

通过实施珠三角环境保护规划,打破单一行政区域的限制,综合考虑区域环境容量与生态安全,有针对性地开展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促进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规划纲要》的实施,将为珠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赢得空间,对该区域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张德江书记指出,“环境是发展和生存的条件”,保护环境对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生活的重要性。

在当前珠江三角洲经济迅猛发展,环境问题十分严峻的形势下,各级党委、政府和各职能部门一定要认真组织好《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工作,从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环境利益的高度,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牢固树立和贯彻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定不移地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促使珠三角乃至整个广东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让全省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住上宽敞的房屋,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二、规划目标规划总目标:努力实现环境可持续的现代化,把珠江三角洲建成全面、协调的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

分阶段目标:到2005年,保持已达标的各类环境功能区质量稳定,扭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发展的趋势,重要江河湖库、饮用水源和近岸海域水质得到保护,部分流经城镇严重污染的河段明显得到改善。

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
划(2004-2020)》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05.08.31
•【字号】粤府〔2005〕76号
•【施行日期】2005.08.3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行政法
正文
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
(2004-2020)》的通知
粤府〔2005〕76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已经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建设厅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
二〇〇五年八月三十一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 [中] [小] 三、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一)统一规划轨道交通网(二)统筹推进公路网建设(三)提升拓展港口功能(四)加强交通枢纽规划建设(五)推进运输服务一体化四、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一)构建一体化智能电网(二)优化电源结构和布局(三)完善一体化油品输送管网)(四)建设天然气“全省一张网”(五)推进能源管理一体化五、推进水资源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一)推进水资源开发利用一体化(二)推进水资源节约保护一体化(三)推进水资源调度管理一体化(四)推进城乡水利防灾减灾一体化六、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一)统筹规划建设信息网络(二)率先推进“三网融合”(三)推进信息服务一体化七、推进粤港澳基础设施更加紧密合作(一)推进交通领域合作(二)加强能源领域合作(三)强化水资源领域合作(四)深化信息领域合作八、保障措施(一)完善规划衔接机制(二)推进标准体系建设(三)加强智能化管理(四)加大改革力度(五)完善协调机制九、重大工程(一)交通工程(二)能源工程(三)水资源工程(四)信息化工程附 表:珠三角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重大项目表附图1: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布局规划图附图2:珠三角高快速路布局规划图附图3:珠三角港口与内河航道布局规划图附图4:珠三角综合交通枢纽布局规划图附图5:珠三角电源电网布局规划图附图6:广东省输油管道线路规划图附图7:广东省天然气管网规划图附图8:珠三角水资源一体化规划图前 言国务院批准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将加快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以下简称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作为重大战略和重要内容。

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突破点,也是区域内各方开展合作的重要基本条件。

珠三角要率先实现基础设施一体化,为高效整合区域内资源、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为珠三角率先实现基础设施现代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根据《规划纲要》、《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实施〈规划纲要〉的决定》(粤发〔2009〕10号)和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指导意见》(粤府办〔2009〕38号),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的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是指珠三角地区交通、能源、水资源和信息等方面的基础设施,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经营和统一管理的要求,从区域整体上进行统筹规划,努力实现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规划期限为2009至2020年,规划范围为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和肇庆市,并与粤东西北以及港澳相衔接。

一、发展现状(一)主要成效。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珠三角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先行改革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营运和管理的体制机制,加大交通、能源、水资源和信息等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建设力度,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已形成比较完备的基础设施体系,为加速区域经济的腾飞和一体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珠三角已初步形成以广州为中心,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等多种运输方式相衔接,连通全省和全国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其中,高速公路网基本覆盖区域所有县(市),内河航道网以千吨级航道为骨干,主要港口出海主航道均满足5万吨级船舶通航要求。

初步形成与粤东、西、北地区电网连通的珠三角500千伏双回路内外环电网骨干网架,覆盖珠三角主要城市并连接省内现有主要炼油厂的珠三角成品油管道,以及覆盖珠江口两岸主要城市的天然气主干管道,电网、天然气管网还与香港、澳门连接,加强了对港澳的能源保障。

初步建成区域和流域相结合,以取水、供水、用水、排水、水生态保护和防治水害为主体的水资源管理机制,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体系和水政策法规体系初步形成,水务一体化改革稳步推进。

基础通信网络已在珠三角建成核心环、西环和东环,有线电视光缆干线网覆盖全省所有市、县(区),形成空中、地面、水下的立体通信传输网络,基础信息资源一体化建设初见成效。

这些都为实现珠三角基础设施一体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存在问题。

目前,珠三角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行政管理体制障碍问题突出。

各类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及营运分由不同部门管理,线网状工程经过多个行政区,在项目规划、选址、建设进度、管理机制、技术标准等方面常有分歧。

由于缺乏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协调机制,难以对区域性基础设施进行综合性管理和有效协调,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多头管理、诸侯割据”的发展模式,致使资源的整合与一体化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二是综合性基础设施规划缺乏。

由于部分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缺少有效统筹,规划综合性不强,且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专项规划衔接不够,造成基础设施布局不尽完善,结构不尽合理。

三是促进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政策和机制缺乏。

受现行的许多财政、税收、投资等方面的政策和机制制约,再加上项目业主各异,导致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的布局建设难以到位。

虽然省市已初步建立了沟通协调机制,由于没有相应的配套政策和利益共享机制,导致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协调管理难度较大,区域性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步履缓慢。

这些都使得各类区域性基础设施网络难以互联互通,制约了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的发展。

二、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一)总体要求。

清除制约珠三角基础设施一体化进程的体制障碍,以交通一体化为先导,依托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突破行政界限,统筹规划布局,整合各类资源,省市联手加快推进珠三角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建立和完善重大基础设施一体化体系,并加强与粤东西北、港澳以及泛珠三角其他区域的衔接,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更大空间发挥交通、能源、水资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对社会经济的支撑和带动作用,为加快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在珠三角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二)发展目标。

以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建设形成能力充分、衔接顺畅、运行高效、服务优质、安全环保的珠三角现代基础设施一体化体系,构建珠三角一小时城市圈。

到2012年,区域基础设施协调机制初步完善,实现基础设施统一规划、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基本实现基础设施一体化。

——构建开放高效的一体化综合运输体系。

建设以广州为中心、连通区域内所有地级以上市的城际轨道交通和快速干线铁路网络架构,高速公路网覆盖区域内所有县(市),高等级内河航道网络进一步完善,综合交通枢纽及集疏运系统趋于完善。

交通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减少,一体化管理水平显著提高,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形成稳定安全的一体化能源供应体系。

完善区域内骨干支撑电源总体布局,建成珠三角内外环电网和区域内部输配网络,主要城市初步形成智能化电网;基本建成连接多气源的天然气主干管网和贯穿东西两翼、珠三角的成品油输送管道;区域内油、气、电基本实现同类型同网同价。

——初步建立协商联动的一体化水资源保护开发格局。

基本实现珠三角地级市水务一体化管理,初步建立各市之间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协商机制和节约保护联动机制。

供水保证率大中城市达95%以上,一般城镇达90%以上,主要用水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防洪(潮)、排涝基本达到国家标准,初步建成人水和谐的城乡水利防灾减灾体系。

——基本实现集约共享的一体化信息化格局。

基本建立能够支撑“三网融合”和互动应用的公共服务平台系统,建成无线宽带城市群,努力成为国际电子商务中心,信息化水平初步迈入世界先进行列。

区域内整体互联网普及率、无线宽带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0%、60%以上。

到2020年,珠三角基础设施协调机制更加完善,一体化管理体制更为健全,全面实现基础设施现代化。

——形成网络完善、运行高效、与港澳及环珠三角紧密相连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完善,各种运输方式紧密衔接,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更加完备,辐射能力进一步提高。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发展方式全面建立,交通运输服务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构建稳定、清洁、经济、安全的区域能源供应体系。

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能源统一管理体系。

区域内外多种类型电源合理优化配置,覆盖珠三角、通达粤东西北的智能化电网、成品油输送网络和天然气输送利用网络趋于完善,实现油、气、电同类型同网同价。

——建立统筹、高效、安全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体系。

以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片区为基础,实现整个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一体化。

供水保证率大中城市达97%以上,一般城镇达95%以上,主要用水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防洪(潮)、排涝达到国家标准,全面建成人水和谐的城乡水利防灾减灾体系。

——区域内信息化整体水平进入全球先进行列。

珠三角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信息基础设施一体化先进地区,信息基础网络和信息资源网络全面融合,信息资源充分共享,为广大群众提供真正“随时、随地、随需”的信息化生活。

三、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超前、安全可靠的原则,统筹规划建设区域交通基础设施,优化配置交通运输资源,强化枢纽和运输通道建设,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紧密衔接,提高交通运输管理水平,构建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求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一)统一规划轨道交通网。

统筹规划建设城际与城市轨道交通网络。

按照《珠江三角洲城际轨道交通规划》(修编),形成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主枢纽,覆盖区内主要城镇,与城市轨道交通“零距离换乘”的“三环八射”城际轨道交通网络构架。

加强城际轨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的衔接,确保两者之间客流的快速换乘。

统筹建设城际轨道交通网络,重点加快建设广州—东莞—深圳、广州—珠海、广州—佛山、佛山—肇庆、佛山—东莞、东莞—惠州等城际轨道及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城市轨道交通。

到2012年,力争珠三角九市基本建成城际轨道交通;到2020年,基本形成“三环八射”的城际轨道交通网络架构,并以此为骨干形成区域快速公交走廊。

(附图1)进一步完善铁路网。

加强城际、城市轨道交通与铁路网络的衔接,按照国家铁路网规划,加快推进广深港客运专线、厦深铁路、贵广铁路、南广铁路、广珠铁路、广东西部沿海铁路广州至茂名段、广州至汕尾铁路等项目,与公路及水运通道共同形成珠三角对外的综合运输大通道。

到2012年左右,形成以广州为中心,连通珠三角所有地级以上市,与周边地区紧密衔接的铁路运输网络;京广、广深、广珠实现客货分线,形成客运专线、快速铁路、普速铁路分层次格局。

到2020年,珠三角铁路网络更趋完善,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运输能力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求。

(二)统筹推进公路网建设。

加快完善高速公路网。

加快广佛、佛开、广三、广清、梅观、水官等高速公路的扩建工程,扩大主要通道的通行能力;加快江肇、肇花、广珠西线、广深沿江等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推进虎门二桥、深中通道等跨珠江口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强区域间尤其是珠江口东西两岸的交通联系;加快惠深沿海高速惠州段、广肇高速二期、广州新洲至化龙快速路等项目建设,打通高速公路“断头路段”和“瓶颈路”;加快推进广贺、广河、广乐、大广等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提高对外通道能力,增强珠三角的辐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