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社会秩序 法律比道德重要
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靠法律还是道德辩论词

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靠法律还是道德辩论词篇一: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靠道德还是法律(反方立论)反方立论陈词谢谢主席,尊敬的评委.对方辩友.大家晚上好.今天我们的辩题是〝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靠道德还是法律〞,我方观点为〝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靠法律〞,开宗明义,概念先行,社会秩序表示社会运行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有条不紊的状态.维系秩序是指维持和联系社会的秩序,使之不涣散.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规范.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而我方判断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靠道德还是法律的标准在于何者在促进社会良好发展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下面我将从下面三个方面论述我方观点.首先,从社会秩序维系的根本来说,法律是维系社会秩序的主要力量.辩题中社会秩序的维系是指对社会安定的维护,既然是维护社会安定,显然解决问题的重点应针对社会的不安定因素,而不是针对有利因素,而当我们面对一些不利因素时法律和道德相比,法律是更加有效的,因为法律的针对性,强制性,严肃性是,实效性是道德望尘莫及的,因此法律是维系社会秩序的主要力量. 其次,从法律的作用和效能来说,法律是维系社会秩序的主要力量.法律的强制性与明确性,公正性是道德规范所无法比拟的,道德的规范作用主要依赖于社会舆论.个人习惯.以及传统与教育来维持,显然这是软约束,它对既有的犯罪行为不起作用,或者说道德的真正作用单纯是预防性的,而法律却能标本兼治,既有权威的惩罚作用,又有强大的威慑力,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同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可以保障人们的合法权益,维护人间公平正义,从而能够更好的维护社会秩序.最后,从适应现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来说,法律是维系社会秩序的主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但与物质生活相比,文化生活质量的提升相对滞后,马克思在>中提到〝如果有_%的利润,资本家就会去冒险;有1_%的利润,就愿意去冒坐牢的危险;有_%的利润就愿意冒杀头的危险〞,而道德是〝言义而不言利〞,是一种极高的圣人标准,缺乏社会大多数人遵循的准则.当代社会,这种纯粹的道德标准往往因缺乏权利的关怀而被多数人敬而远之,所以,法律作为适应社会特征的行为准则是维系社会秩序的主要力量.综上,我方坚定认为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靠法律.篇二: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靠法律一辩稿法律是自律和他律的统一,法律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法律的三大功能,这几个方面说法律的优点,再对比道德而言,说道德的缺失,这是我做为一辩的陈词观点下面由我来阐述我方观点.我方认为维系社会秩序,主要靠法律.首先,让我们来对辩题有个更好的理解:社会秩序指的是社会运行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有条不紊的客观状态.下面来了解法律的概念:法律是由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由经济基础决定,为维系社会秩序服务的公正不偏的权衡标准,是理性的体现.而道德是人们以善恶为标准并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俗来维持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道德通过影响社会风尚间接影响社会秩序,而法律则通过强制性手段来直接维系社会秩序.既然要比较二者对于维系社会秩序的作用,当然要从二者的衡量标准是否统一.约束力大小.公正性.1.法律具有在指引和衡量人们行为上的明确性.它明确规定了法律主体在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它是一种统一的价值判断和行为规则.而道德取决于人的认识.情感.意志,是对个人利益取向的判断.可见,道德判断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那么是仁者该听智者的还是智者该听仁者的呢?试问,这样的道德怎样能很好地维系社会秩序呢!1/29页2.法律具有通过制裁违法犯罪行为来规范人们行为的强制性.只有通过国家机器保证实施的法律才具有强大的约束力和至高无上的权威性以及由此带来的威慑作用.而道德是不具备这种约束力的.对于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道德能做的充其量是舆论的谴责和当事人内心的自责,如同隔靴搔痒,是不能起到实际的作用的.3.法律具有公正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可以保障人们的合法权益;维护人间正义.与此同时,法律的教育作用和惩戒作用使人们将之内化为自身的法律意识.防患于未然,从而能更好的维系社会秩序.4.社会秩序的某些领域是道德无法涉及的.在这些领域只能通过法律来维系.例如,专门的程序规则.票据的流通.政府的组织规则等领域,法律的指导更便利同时更有效率,道德是做不到的.综上所述,法律具有明确性.强制性和公正性,同时法律涉及了道德无法涉及的领域.这样就比具有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的道德更有利于维系社会秩序.法律凭借与生俱来的外部强制力,调整着错综复杂的社会利益关系.这种强制作用使社会秩序更加直接迅速的得以稳定的维系.所以我方认为,维系社会秩序靠法律比靠道德有效.谢谢篇三:辩论赛辩词_>演说辩论材料正方观点:社会秩序主要靠法律来维护一辩陈词:〝各位评审.主席.对方辩友大家好:我要阐述的观点是:社会安定主要靠法律维持,我的重点论述理由如下:1.从适应现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征来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社会生产力不够发达,社会物质财富不够丰富,而道德作为社会经济的上层建筑,也远未能达到理想的水平.换句话说,道德不可能独立发展成为维持整个社会安定的主要力量.给对方辩友提个醒: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或许这会成为可能,但那并不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2.从阶级状况和阶级斗争形势来论.在我国,虽然剥削阶级已经消灭,但阶级斗争仍然存在,还有形形色色的敌对分子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生活进行着蓄意破坏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反动活动.这是极大的社会不安定因素,对此不进行有力的斗争和制裁,社会安定根本无法谈起.道德的阶级性却决定着它对此是无能为力的,换句话说,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标准对被统治阶级是不起任何作用的,取而代之的只能是统治阶级的法律制裁!3.从法律的作用和效能来论.法律不仅是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不仅是制裁敌对分子的锐利武器,法律更是调整.解决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手段,这样,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才能真正建立起来,并且在国家的强制力作用下发挥作用来维持社会的安定.这两方面的重要作用的合并,足以显示,法律在维护社会安定中起主要作用.4.从法律与道德的约束力比较来论.法律的强制性与权威性是道德规范所无法比拟的,道德的规范作用主要依赖社会舆论.个人信念.习惯以及传统与教育来维持,显然这是软约束,它对既有的违法犯罪行为不起作用,或者说道德的真正作用单纯是预防性的,而法律却能标本兼治,它是两方面的,它既有权威的惩罚作用,又有强大的威慑力,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这就使法律比道德在维护社会安定中具有的更重要的作用.5.辩题中强调的是对社会安定的维护,既然是维护社会安定,显然解决问题的重点应针对社会的不安定因素,而不是针对有利因素.辩题本意就是对少数造成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应付,法律与道德谁更有效?我们的回答是:法律.因为法律的针对性.强制性.严肃性.实效性是道德望尘莫及的.综上所述,我方一致认为对维护社会秩序主要靠法律来维持.谢谢.〞二辩攻辩提问〝曾经有一位备受道德尊崇的人,杀害了一位深受道德谴责的恶人,而大快人心,请对方辩友用你的道德观作如下判断:问题1.杀人者到底是道德高尚不高尚?(高尚)--杀了人对方辩友还要认为他的道德高尚,请问你这是什么道德观?(不高尚)--那你觉得他的这种行为是不是违法了法律,既然如此,你觉得去用道德感化他这能行得通嘛?所谓杀人者偿命,难道你用道德感化他了就可以了吗?2.从刚才对方辩友的回答不难看出,用道德标准连判断事情的是非曲直都很难,我是否可以再问对方,用道德如何来处理这一事件.请明确回答!3.仅仅受到道德谴责就够了吗?如果这样,人们可以去做类似的事情了,比如杀人抢银行等等,而只要等着道德来谴责就可以了结了.这样的话,社会安定如何维持?结论:很多活生生的例子告诉我们,道德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对方辩友恰恰把道德无能为力而造成恶果的责任推卸给法律,对方辩友是否有不道德的嫌疑呢?〞三辩攻辩提问:〝1. 对方辩友是否承认社会是由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构成的?(统治阶级)请问对方辩友,如果社会安定靠道德来维持,那究竟是靠统治阶级思想上的还是被统治阶级思想上的道德?(被统治阶级)对方辩友,你不觉得你的逻辑是滑天下之大稽吗?被统治阶级的道德怎能临驾于统治阶级之上成为维护社会安定的工具?这样,两者的关系岂不是倒过来了?同时,不是和你的逻辑再次矛盾?显然,维护社会安定这个角色不适合让矛盾的道德来担任.3.(1)从刚才对方辩友的话语中我明白了一点,统治阶级的道德标准和道德观念可以让被统治阶级接受认可,是这样的吗?(是的)对方辩友的记忆力显然并不好,我方一辩陈词中已经说了,统与被统两者的道德是根本对立,水火不融的,那如何让一方接受另一方的道德观?如果可以,显然就不存在阶级了,可面对现实,被统治阶级会不断造成社会的不安定,请问道德对此能起什么作用?(不是)既然不是,那么被统治阶级或者敌对分子图谋造反,造成社会混乱,道德还能起维护作用吗?3.(2)那好你想用统治阶级的道德去维护谁的社会安定?是统治阶级呢,还是被统治阶级?请明确回答!(被统治阶级)真是笑话,国家是统治阶级的国家,社会是统治阶级的社会,他们会放弃己利去维护敌对阶级?)(统治阶级)那么对方辩友是否承认被统治阶级必将对社会安定造成破坏?(不承认转4)(承认)那道德能起作用吗?(能)如何发挥作用?……我想告诉对方辩友,面对阶级矛盾,道德显然是无能为力的,它又怎能起什么维护作用!经我方归纳:我国的社会不安定因素不外乎:一.人民内部矛盾,也就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二.代表被统治阶级的极少数敌对分子的破坏,在一辩陈词中,。
最新-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靠法律还是道德辩论词 精品

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靠法律还是道德辩论词篇一: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靠道德还是法律(反方立论)反方立论陈词谢谢主席,尊敬的评委、对方辩友、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们的辩题是“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靠道德还是法律”,我方观点为“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靠法律”,开宗明义,概念先行,社会秩序表示社会运行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有条不紊的状态。
维系秩序是指维持和联系社会的秩序,使之不涣散。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规范。
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而我方判断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靠道德还是法律的标准在于何者在促进社会良好发展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下面我将从下面三个方面论述我方观点。
首先,从社会秩序维系的根本来说,法律是维系社会秩序的主要力量。
辩题中社会秩序的维系是指对社会安定的维护,既然是维护社会安定,显然解决问题的重点应针对社会的不安定因素,而不是针对有利因素,而当我们面对一些不利因素时法律和道德相比,法律是更加有效的,因为法律的针对性,强制性,严肃性是,实效性是道德望尘莫及的,因此法律是维系社会秩序的主要力量。
其次,从法律的作用和效能来说,法律是维系社会秩序的主要力量。
法律的强制性与明确性,公正性是道德规范所无法比拟的,道德的规范作用主要依赖于社会舆论、个人习惯、以及传统与教育来维持,显然这是软约束,它对既有的犯罪行为不起作用,或者说道德的真正作用单纯是预防性的,而法律却能标本兼治,既有权威的惩罚作用,又有强大的威慑力,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
同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可以保障人们的合法权益,维护人间公平正义,从而能够更好的维护社会秩序。
最后,从适应现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来说,法律是维系社会秩序的主要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但与物质生活相比,文化生活质量的提升相对滞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如果有20%的利润,资本家就会去冒险;有100%的利润,就愿意去冒坐牢的危险;有200%的利润就愿意冒杀头的。
反方四辩-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靠法律还是道德

谢谢主席、评判,大家好!古往今来,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始终存在一种不可或缺的推动枢纽即为道德,它能帮助人类社会提升到更高的水平,倘若出现道德衰亡,此时再空谈法律用处已是不大。
综合各方面而言,道德比法律更为重要,这一观点是合乎情理的。
在此指出于对方辩友的辩论措辞中存在有如下___点不妥之处:①将法律置于道德之上。
首先要明白法律所具有的道德性,并非其自身所生长出来的,而是吸收道德理念所产生的,从而彰显出社会道德价值。
强制权威的法律也许短期内有很好效果,但是单纯地惩治容易产生反效果,且法律存在他律性、表面性的弊端;而道德是向善、自律的,其发挥作用是内在、自发的。
②片面看待法律具有的强制性、权威性及高效性,认为法律能为构建理想环境作出制度保障,殊不知法律与现实之间存在的缺口是难以自身完善的。
道德是执法和守法的基础,法律的执行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执法者素质的高低至关重要,而执法者素质的高低是由个人道德水平决定的,守法者的素质高低也决定了他会否好好守法的根据;违法者缺乏必要道德,漠视法的威严,法律也会变得无济于事。
如近期《3·15晚会》所曝光的损害消费者权益的种种恶象,极大一部分是法律监管不力所造成的。
由此看来,规范人或社会主要靠道德,其次才是法律。
③对方辩友还很巧地结合实际用现状说话,即提倡法制社会,国家是依法而存的。
但是,辩题中的靠法律和法制并非完全相同的两个概念,这样的偷换概念破坏了辩题的公正,反倒误导了观众和评委。
我方认为,道德能渗透社会方方面面,更是法律的发挥作用的根本之所在,因为道德是立法、执法、守法的重要基础。
实践中被广泛认同、较为成熟、操作性强的道德要求,便是法律规则的根源。
法律是显露的道德,它只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外在表现形式和使用工具,道德才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决定因子和主导力量。
法律往往是被动、消极的,事后进行修正;道德则是主动、积极的,其预见性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提升,才可以使人们强化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弘扬社会公序良俗,从而自觉遵守法律。
社会秩序的维护主要靠法律还是靠道德辩论赛(1)

正方社会秩序的维护主要靠法律反方社会秩序的维护主要靠道德正方一:谢谢主席!尊敬的评委,对方辩友,各位嘉宾,大家好!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总是离不开秩序。
从小的方面说,出门有交通秩序,上班有工作秩序;从大的方面说,贸易来往有经济秩序,参政议政有政治秩序。
那么,这些秩序如何维系呢?我方认为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靠法律,也就是说国家主要靠法律来调节人们的利益关系,保持社会协调运行。
第一,法律和道德各司其职,日月同辉、道德分善恶,辨美丑,告诉人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而法律定规则划界限,更告诉人们如何去做。
我们热爱道德,崇尚道德。
讲道德可以改善民风、民情,影响社会风尚。
但要维系社会秩序主要还是靠法律。
可以说,道德与社会风尚息息相关,而法律与社会秩序唇齿相依。
第二,法律作为他律和自律的统一,(法律的作用:评价作用最为一种行为标准和尺度,既有判断、衡量人们的行为的作用。
法不仅具有判断行为合法与否的作用,而且由于法是建立在道德、理性之上的,所以也能衡量人们的行为是善良的,正确的还是邪恶的、错误的。
发通过这种评价,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是非标准,从而达到指引人们行为的效果。
现实生活中,法并不是唯一的评价人们的行为的标准,道德规范、宗教规范、风俗习惯和社会团体的规章等也具有对行为的评价作用。
但是法所做出的评价却有着与他们不同的特点。
首先法的评价具有比较突出的客观性。
也就是说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都有明确的法律规范。
其次发的评价具有普遍的有效性。
人民的道德观念可能不同,从而导致行为准则也因人而异,但法律规范不同,不论人们的客观愿望如何,只要他们的行为进入了法律行为的范畴,法律规范的凭借癌作用对她们来说就是有效的。
所以我们认为社会的稳定,社会秩序的维护主要靠法律。
在维系社会秩序上能够标本兼治。
人们自觉立法来约束自身行为,确定社会秩序的内容与规则,使生活有序化,规范化,条理化;而法律意识深入人心,人人自觉守法护法,更保证了社会秩序的井然有序。
法律与道德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哪个更重要完整版

法律与道德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哪个更重要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维护社会秩序道德更为重要本来赞成是靠法律的,因为原本这个世界靠法律和靠道德都是可以治理好的。
法律是靠外界强制,道德是靠自身自律。
但当社会问题不能用道德解决的情况下,才会使用法律。
所以说维护社会秩序还是道德更重要。
这个问题归根到底也是人性的问题,法治的基础是人性本恶所以需要法来强制约束人的行为,道德的行为是人性本善是要发扬人善良的天性德行用教化的力量去约束人的行为。
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法律最终还是要有人来执行的,太多人因为缺乏道德的自律,受利诱惑威胁,扭曲了法律的执行。
许多国家,某些领域法制的完善程度已经比较接近,但因为执行者的道德差异问题,而出现了相同法律下的完全不同的结果。
所以执行者而言,道德是法律的保障,加上从犯罪者而言,道德是维系社会秩序的基础。
另外,我觉得法律还有一个弱点,即道德最大的优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律的最终目的是维系社会秩序,那么一个曾经为社会做过很多贡献的人与一个曾经做过很多破坏的人在法律面前将一视同仁,这其实又是一种不平等,一种不公平。
法律缺乏灵活性,法律是死的。
我们常常可以见到因为法律处理问题的缺乏灵活性而觉得对某些案子有点遗憾。
这正是法律不完美性的体现,正是它的弱点所在。
马可思恩格斯等伟大人物都说国家、阶级要消失、社会关系高度和谐,那法律就也会随之消失。
这说明现在的法律维系社会秩序不是本质的,只有道德维系社会秩序才是本质。
现在的法律维系社会秩序只能看成是当前历史时期道德维系社会秩序本质的一种特殊表现。
法律维系社会秩序是道德维系社会秩序一种特殊表现,只在当前这个历史时期表现出来。
法律当初在诞生之初,为了容易执行,所以采取了简化的方式来处理问题,但这不能回避它的缺陷及不合理性。
处理任何事情都是越精确越好,虽然这样将难以执行。
现代社会法律重要还是道德重要

现代社会法律重要还是道德重要现代社会法律重要还是道德重要广场:尊敬的法官和辩论家,您好!我们的观点是,在现代社会,法律比道德更重要!“坐着说话,只能是孤立的;如果你这样做,并有一个法律,你可以帮助整个世界!”现代社会法是社会稳定的保障!但是道德只是法律的辅助。
在当代社会,各种文化和价值观的多元化发展以及社会生活内容的多样化,使得各种价值观和利益的冲突越来越明显,社会氛围需要大大改善。
然而,如何改善并不仅仅是法律的强制性约束,因为法律比道德更能有效和灵活地改善社会氛围。
首先,法律是权威的。
改善社会氛围需要权威的行为准则。
法律由国家制定和颁布,具有最高权威。
法律规范是最高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不能凌驾于它们之上。
”每10,000个读者就有10,000个哈姆雷特。
”有各种对与错的概念和各种道德标准。
如果在不同的价值观下没有一套统一的权威规则,它们又如何协调有序呢?其次,法律具有强制性效力这是法律和道德是相同的规则,但它们的效果却互不相同的根本原因。
道德只能依靠公众的批评和良心的谴责来约束违法者,而不能对他们实施严厉的制裁,为受害者提供有效的救济,而法律具有这些功能为了改善社会风气,我们不仅要提倡善,还要预防恶和惩罚恶。
道德可以揭示疾病,但不能继续治愈它。
道德可以区分善与恶,但不能制裁邪恶的行为。
法律是一张网,编织着善良和网络邪恶。
法律是保护弱者和惩罚邪恶的保护伞。
法律是一把剑,正义得以伸张,犯罪得以根除。
第三,法律具有普遍适用性改善社会氛围需要协调的步伐。
是法律将人们的行为带入了同一轨道。
这就是所谓的“一个人的轨迹不比定律好”。
然而,道德在时间和空间上是不同的。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甚至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道德标准。
“法律不仅规定权力,而且强调义务。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所以只有法律才能实现真正的公平和正义!因此,毫无疑问,在现代社会,法律比道德更重要!感谢位对手:评委、对手和朋友,大家好!我们的观点是在现代社会比法律更重要!法国民法典的起草者波塔利斯说,“法律是由人使用的,而不是由人生的”。
现代社会法律重要还是道德重要

现代社会法律重要还是道德重要正方:各位评审、对方辩友,大家好!我方观点是现代社会法律比道德更重要!“坐而论道,只能独善其身;行而有法,方能兼济天下!”现代社会法律才是社会稳定的保障!而道德只是法律的辅助。
在当代社会各种文化与价值的多元化发展以及社会生活内容多样化,因此,各种价值、利益的冲突愈加显著,社会风气极需改善,而如何改善,无非用法律的强制约束,因为法律比道德能更有效、更灵活地改善社会风气。
首先,法律具有权威性。
改善社会风气需要一套权威性的行为准则。
法律由国家制定颁布,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法律规范是最高的行为规范,而道德规范不能凌驾于其上。
“一万个读者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是非观念的形形色色,道德标准的五花八门,不同的价值观下若没有一套统一的权威规则,如何作到协调一致和井然有序?其次,法律具有强制实效性。
这是法律和道德同为规则,彼此效力却不同的根本所在。
道德只能凭借舆论批评、良心谴责来约束越轨者,却不能对其实行强有力的制裁,并为受害者提供有效的救济,而法律却具备这些作用。
改善社会风气既要扬善也要防恶,更要惩恶。
道德可以揭示病痛,而无法继续疗救;道德可以明辨善恶,而无法制裁恶行。
法律是网,编织善良,网络罪恶;法律是伞,保护弱小,惩治恶强;法律是剑,伸张正义,铲除犯罪。
第三,法律具有普遍适用性。
改善社会风气需要协调一致的步伐,正是法律把人们的行为纳入同向一律的轨道,正所谓“一民之轨莫如法”。
而道德具有时间、空间上的差异性,不同地域,不同年代,不同阶层,甚至不同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道德标准。
”而法律不仅规定了权力同时强调了义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所以只有法律才能做到真正的公平正义!所以毋庸置疑现代社会法律比道德重要!谢谢反方:各位评审、对方辩友,大家好!我方观点是现代社会道德比法律更重要!《法国民法典》起草人波塔利斯说过,“法为人所用,非人为法而生”法律是死的,法律为人所制,只有立法者拥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才会有好的法律产生,所以道德是法律的基础。
法律和道德哪个更能维持秩序

法律和道德哪个更能维持秩序古今中外,统治者治理国家进行统治的基本方法或手段,都不外乎采用两种形式即:道德约束和法律制裁。
也可以把它形象地叫做维护社会秩序的两道防线。
中国过去号称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出现拾金不昧、夜不闭户的升平景象,就是与这两道防线的综合作用分不开的。
道德与法律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运而生的意识形态。
这两者通过对人的伦理感受、行为模式的层层规范和制约,形成维护社会和谐、国家安定的有力的两道防线。
如果能处理好其二者的关系,对于综合治理社会、建设和谐社会,促使社会共同发展将会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可是当道德“遇到”法律时,哪个更能维持秩序呐?首先我们可以明确的是道德和法律的作用是截然不同的,道德规范人们的意识而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所以德是不能够代替法的,否则就是封建社会了。
那么法治排斥德治吗?其实理论与实践早就告诉我们,立法阶段已吸收了道德,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执法阶段如果又混淆法律与道德,甚至以道德代替法律,那么法律就形同虚设了。
中国法治之路的真正起点就是法律形式化,将法律与道德加以分离,而做到这一点则需要对法律程序和法律职业的重视。
真正的法治是符合道德,也是倡导道德的。
但如果一定要将法律与道德在维持秩序方面分一个高下的话,我个人更倾向于法律。
虽然“立法阶段已吸收了道德”这一点是我们无法否认的,但是立法阶段考虑道德其更多的因素是使法律更能有效的保护各方利益,更符合文化和社会背景。
所以道德对于法律而言是起到了一个辅助作用的。
而且法律是道德的最低底线,所以道德对人的要求永远是高于法律对人的要求的,所不同的是道德是个人内在的自我要求,他受个人修养与社会道德标准共同作用,但最终还是取决于个人的,对于个人而言可以选择遵守也可以选择不遵守。
而法律是掌握政权者为维护统治保护社会成员利益而制定的,也是所有相应人员需要并且必须遵守的行为标准,所以从另一种意义上说法律是带有一定强制性的,他的制定与实施者都是国家的司法机构而不是个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护社会秩序法律比道德重要
艺术设计学院环艺(3)班邓橙201051354
我认为维系社会秩序,主要靠法律。
首先,让我们来对辩题有个更好的理解:社会秩序指的是社会运行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有条不紊的客观状态。
下面来了解法律的概念:法律是由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由经济基础决定,为维系社会秩序服务的公正不偏的权衡标准,是理性的体现。
而道德是人们以善恶为标准并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俗来维持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道德通过影响社会风尚间接影响社会秩序,而法律则通过强制性手段来直接维系社会秩序。
既然要比较二者对于维系社会秩序的作用,当然要从二者的衡量标准是否统一、约束力大小、公正性。
1.法律具有在指引和衡量人们行为上的明确性。
它明确规定了法律主体在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
它是一种统一的价值判断和行为规则。
而道德取决于人的认识、情感、意志,是对个人利益取向的判断。
可见,道德判断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那么是仁者该听智者的还是智者该听仁者的呢?试问,这样的道德怎样能很好地维系社会秩序呢!
2.法律具有通过制裁违法犯罪行为来规范人们行为的强制性。
只有通过国家机器保证实施的法律才具有强大的约束力和至高无上的权威性以及由此带来的威慑作用。
而道德是不具备这种约束力的。
对于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道德能做的充其量是舆论的谴责和当事人内心的自责,如同隔靴搔痒,是不能起到实际的作用的。
3.法律具有公正性。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可以保障人们的合法权益;维护人间正义。
与此同时,法律的教育作用和惩戒作用使人们将之内化为自身的法律
意识。
防患于未然,从而能更好的维系社会秩序。
4.社会秩序的某些领域是道德无法涉及的。
在这些领域只能通过法律来维系。
例如,专门的程序规则、票据的流通、政府的组织规则等领域,法律的指导更便利同时更有效率,道德是做不到的。
综上所述,法律具有明确性、强制性和公正性,同时法律涉及了道德无法涉及的领域。
这样就比具有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的道德更有利于维系社会秩序。
法律凭借与生俱来的外部强制力,调整着错综复杂的社会利益关系。
这种强制作用使社会秩序更加直接迅速的得以稳定的维系。
所以我方认为,维系社会秩序靠法律比靠道德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