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物种多样性练习题及答案
中考生物《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练习题

【点睛】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为有效的措施。
7.下列有关生物分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属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B.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
C.绿色开花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是根、茎和果实
D.生物分类可了解生物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6.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B.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
C.为了丰富我国的动植物资源,应多引进一些外来物种
D.种类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共同组成了生物多样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因此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A错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自然保护区是人们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B正确。人们有时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如动物园中培育大熊猫属于迁出原地保护,C正确。人们有时建立濒危动物的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D正确。故选A。
A.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A错误。
B.同一分类单位中,生物的共同特征较多,但不完全相同,B正确。
C.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C正确。
D.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亲缘关系越远,D正确。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测试题(含答案)

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保护白头叶猴最有效的方法是()A.消灭白头叶猴的所有天敌 B.为白头叶猴提供更多的肉食C.把白头叶猴放在植物园中 D.建立自然保护区2.下列哪种动物不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A.藏羚羊 B.白鳍豚 C.朱鹮 D.梅花鹿3.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毁林开垦、水土流失、环境恶化等原因造成森林面积锐减B.火山爆发、地震频发、瘟疫流行等自然灾害是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原因之一C.人类对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会对生物多样性会造成威胁D.人类活动缺乏环保意识,造成生物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4.我国已知仅存的华南虎个个都有亲缘关系。
高度近亲繁殖使华南虎品质严重退化,华南虎的生存发展受到严重挑战。
这说明()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遭到破坏 B.基因的多样性遭到破坏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遭到破坏 D.生物的多样性遭到破坏5.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剧增和经济发展B.偷猎和过度放牧C.栖息地的丧失D.自然条件的恶化6.下列动物中,属于我国特有的珍稀哺乳动物的是()A.朱鹮 B.扬子鳄 C.大熊猫 D.娃娃鱼7.下列哪些做法,有利于保持生态系统的长期相对稳定( )A.植树造林 B.退耕还林 C.设立禁渔期 D.以上都是8.多种多样的生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员,是一座座独特的基因库,但目前生物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不包括( )A.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B.偷猎和乱捕滥杀C.环境污染D.合理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研究生物分类学的意义?A.了解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B.了解生物的多样性C.保护生物的多样性D.认识生物的结构和生理10.下列不属于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的是 ( )①大熊猫②白鳍豚③扬子鳄④金丝猴⑤麋鹿⑥白鹤A.③ B.⑤ C.⑤和⑥ D.⑥11.在十堰生态环境建设中,下列做法不科学的是()A.建立自然保护区 B.封山育林和禁止砍伐C.在汉江沿岸加强湿地建设 D.将古树移栽到公园12.下列哪种做法不利于保护鱼类资源 ( )A.对渔业生产实行以养殖为主 B.不使用小鱼最小网眼尺寸的网具进行捕捞C.捕捞产卵期的亲鱼和肥育期的幼鱼 D.不在禁渔期内捕捞13.珍稀植物一般是指由于自然条件的变迁或人为的破坏环境而处于灭绝边缘的植物。
(含答案)八年级生物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典型例题

(含答案)八年级生物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典型例题单选题(经典例题高频考点-名师出品必属精品)1、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利用野猪与家猪杂交的方法,培育出了肉质口感更佳的瘦肉型猪。
这说明野生动物具有巨大的、有待开发的A.已知价值B.直接价值C.潜在价值D.间接价值2、小明在花卉市场观察到了金发藓、刚毛藻、肾蕨等不同植物,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对它们进行了分类(如下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代表的植物是刚毛藻B.③处可填写“具有输导组织”C.④代表的植物利用孢子繁殖D.三种植物都主要生活在水中3、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A.门B.纲C.属D.种4、2021年4月以来,我国云南各地政府和群众科学有序引导北迁的亚洲象群南返,圆满完成了北迁亚洲象群的处置工作。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这体现了我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理念B.保护野生象最根本的措施是迁地保护C.保护野生动物就是要禁止利用野生动物资源D.当野生象与人类的利益产生冲突时,应当立即捕杀5、在大自然中到处都有动物的踪迹,以下两类动物的分类依据是()A.生活环境不同B.生殖方式不同C.体内有无脊柱D.体温是否恒定6、吉林省建立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意义在于()A.打造旅游胜地B.为人类提供多种山珍C.为动物提供栖息环境D.保护温带森林生态系统7、下列行为有利于动物多样性的保护的是()A.偷猎B.乱捕滥杀C.灭绝老鼠D.安放人工鸟巢或饲养台8、今年4月在首领带领下一群亚洲象离开原栖息地西双版纳,开始了一场说走就走的北上旅行,深深牵动着地球村村民的心,引起了广泛关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这是一种有组织、有分工的社会行为B.提前预判象群去向,尽量避免象群与人类产生冲突C.该象群中个体的差异体现了物种的多样性D.该象群的迁移可能会影响到生态系统中其它生物9、继新冠病毒“德尔塔”毒株后,在非洲多个国家发现新型变异新冠病毒。
2021年11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将这种新型变异毒株命名为“奥密克戎”。
多样性及其保护练习题及答案

多样性及其保护练习题及答案1.下列分类单位由小到大排列的是()A.种、科、属、目、纲、门、界B.种、属、目、科、纲、门、界C.种、属、科、目、纲、门、界D.属、种、科、目、纲、门、界2.在植物的分类中,分类的基本单位是()A.界B.门C.纲D.种3.在下列分类等级中,生物具有的相同特征最多的是()A.界B.属C.纲D.科4.世界上最多的无脊椎动物是()A.昆虫B.蜘蛛C.鸟类D.环节动物5.小麦和水稻同属于种子植物门同一科的植物,其主要原因是它们的下列哪些器官表现出相同的特征()A.根、茎B.叶、花C.花、果实、种子D.根、叶6.脊椎动物中最高等的动物是()A.两栖动物B.爬行动物C.鸟类D.哺乳动物7.下列动物类群①鱼类②爬行类③哺乳类④两栖类⑤鸟类中,从简单到复杂的正确排列顺序是()A.①③②④⑤B.①④②⑤③C.①④③②⑤D.④①②③⑤8.下列属于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珍惜鸟类是()A.大杜鹃B.斑啄木鸟C.灰鹤D.朱鹮9.下列动植物①金丝猴②斑马③扬子鳄④朱鹮⑤珙桐⑥银杉⑦美洲狮⑧水葫芦中是我国特有的是()A.①②③④⑤⑥⑧B.①③④⑤⑥⑧C.①②④⑤⑥⑦D.①③④⑤⑥10.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的实质是()A.基因的多样性B.形态的多样性C.生存环境的多样性D.适应性的多样性11.我国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和普通水稻的多次杂交,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新品种,这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哪一层次的价值()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基因的多样性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农作物的多样性12.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叙述错误的是()A.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最有效的保护措施B.保护生物多样性主要是指保护基因库的多样性C.动物园中培育大熊猫属于迁出原地保护D.建立濒危动物的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13.藏羚羊大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生态系统遭到破坏B.非法武装分子的疯狂捕杀C.缺少食物造成D.气候条件恶劣导致14.下列哪项不是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措施()A.控制牲畜数量,防止超载放牧B.营造草场防护林C.新建草场水利D.开垦草原变为粮田15.目前造成野生动植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A.物种退化B.食物链中弱肉强食C.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D.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过度狩猎或采伐,对栖息地环境的污染和改变16.关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B.我国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享有“裸子植物故乡” 的美誉C.我国是世界上生物数量最多的国家D.我国的鱼类、鸟类、哺乳类的种数都位于世界的前列17.“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景象已越来越少,下列哪项不是造成蛙类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A.传染病的流行B.栖息地和繁殖环境遭到破坏C.环境污染日趋严重D.人类大量的捕杀18.校园中,同学看到“龙爪槐(SophoraJaponicavar.Pendula) 豆目……”的植物标牌。
生物中考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试题含答案

生物中考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的我国的珍稀植物是()A.银杉B.水杉C.珙桐D.桫椤【答案】A【解析】【分析】银杉,是三百万年前第四纪冰川后残留下来至今的植物,中国特有的世界珍稀物种,据此解答。
【详解】A.银杉,是三百万年前第四纪冰川后残留下来至今的植物,中国特有的世界珍稀物种,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银杉是松科的常绿乔木,主干高大通直,挺拔秀丽,枝叶茂密,A正确。
B.水杉,落叶乔木,杉科水杉属唯一现存种,中国特产的孑遗珍贵树种,第一批列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稀有种类,有植物王国“活化石”之称。
已经发现的化石表明水杉在中生代白垩纪及新生代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但在第四纪冰期以后,同属于水杉属的其他种类已经全部灭绝。
而中国川、鄂、湘边境地带因地形走向复杂,受冰川影响小,使水杉得以幸存,成为旷世的奇珍。
武汉市将水杉列为市树,B错误。
C.珙桐为落叶灌木。
可生长到20~25米高,叶子广卵形,边缘有锯齿。
本科植物只有一属两种,两种相似,只是一种叶面有毛,另一种是光面。
花奇色美,是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子遗植物,在第四纪冰川,大部分地区的珙桐相继灭绝,只有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幸存下来,成为了植物界今天的“活化石”,C错误。
D.桫椤是现存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极其珍贵,堪称国宝,被众多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
隶属于较原始的维管束植物-蕨类植物门、桫椤科,D错误。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了解各选项中植物的特点、价值意义以及称号。
2.目前海洋鱼类和淡水鱼类日益减少的主要原因是()①环境污染严重②人类过度捕捞③鱼的产卵量过低④鱼的食物短缺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分析】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
【详解】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
初二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试题答案及解析1.3.45亿年至2.25亿年前,两栖动物种类繁多,是繁盛时期,在此之后,两栖动物逐渐走向衰退,种类减少,分布范围逐渐减少,主要原因()A.环境污染B.人类大量捕杀两栖动物C.气候干旱,部分地区出现了干旱和沙漠D.大量的两栖动物发生了变异【答案】C【解析】达尔文认为一切生物都具有产生变异的特性.引起变异的根本原因是环境条件的改变.在生物产生的各种变异中,有的可以遗传,有的不能够遗传.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即适者生存.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即不适者被淘汰.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生存环境变化是自然选择的根本原因(外因),过度繁殖是自然选择的内因,弱肉强食即生存竞争是自然选择的方式,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气候温暖潮湿,水域密布,两栖类繁盛;后来气候干燥,水域减少,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因此只有在有水的环境中两栖类动物才能适应生存.在没有水比较干燥的陆生环境中,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环境的变迁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影响很大.这也就是两栖动物分布范围较小,种类较少的重要原因,而两栖动物没有完全摆脱对水的依赖是主要原因.故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即气候变干燥,地球上逐渐出现干旱和沙漠是导致两栖类由盛到衰的主要原因.故选C【考点】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2.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最有效的措施。
A.将濒危物种迁出原地B.将动物领养回家C.建立自然保护区D.建立种质库【答案】C【解析】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此外还建立了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另外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考点】生物的多样性面临严重的威胁,我们要采取不同的措施加以保护,此题考查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3.朱鹮是一种曾经被认为灭绝了的鸟类,在上世纪70年代末发现我国还有7只朱鹮存活,经过保护和繁育,1999年已经发展到200多只,这一事实说明:( )A.生物中的任何一个种类都不会轻易地灭绝B.鸟类的生存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强于哺乳动物C.只有人类保护好动物的栖息地,野生动物才会得到很好的保护D.人工繁育是防止野生动物灭绝的良好方法【答案】C【解析】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要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生物的栖息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了生物的栖息环境,即保护了环境中的生物,环境与生物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二者构成生态系统,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就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朱鹮经过保护和繁育,1999年已经发展到200多只,是因为人类保护好了动物的栖息地,故选C。
初二生物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生物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试题答案及解析1.有四位同学对中国的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发表了自己自己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A.甲说:中国地大物博,生物资源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因此我们尽可以开发利用。
B.乙说:白鳍豚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我们尽可采用就地保护的方法C.丙说: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必须禁止对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D.丁说: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因此我们只管捕捞而不用养殖【答案】 B【解析】A、中国地大物博,但是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很低,因此要加强保护,合理开发利用,A错误;B、白鳍豚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最好采用就地保护的方法即建立自然保护区,B正确;C、要保护生物多样性,不是禁止对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是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科学的合理开发,C错误;D、对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符合自然规律,促进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做到靠山养山吃山,靠海护海吃海,D错误。
【考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2.下列水中生活的动物中,都是无脊椎动的一组是( )A.海龟、鱿鱼;B.海蜇、青蛙;C.蜘蛛蟹、章鱼;D.鲤鱼、河蚌。
【答案】 C【解析】A、海龟是爬行类属于脊椎动物、鱿鱼是软体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
A不符合题意;B、海蜇是腔肠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青蛙是两栖类属于脊椎动物。
B不符合题意;C、蜘蛛是节肢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章鱼是软体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
C符合题意;D、鲤鱼是鱼类属于脊椎动物,河蚌是软体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D不符合题意。
【考点】动物的分类。
3.物种数量的锐减,不仅威胁了物种的多样性,也使自然界丧失了许多宝贵的,从而使遗传的多样性也面临严重的威胁。
【答案】基因【解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
如鸟类和哺乳类大量减少.鸟类减少,各种农林害虫失去天敌的控制,就大量繁殖起来,给农作物和树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测试题(含答案)

A.水域环境的污染B.两栖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
C.水域环境的减少D.人为大量捕杀
二、连线题
26.将下列动物和对应的自然保护区联系起来:
三、综合题
27.一项研究显示了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或面临威胁的原因,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28.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云南松、华山松、滇油杉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多植树造林
29.哺乳人类活动严重破坏了大熊猫的栖地盗猎分子大量捕杀向世界各地传递友谊、和平,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所以人类要爱护动物,因为爱护动物,就是爱护人类自己
A.桫椤B.水杉C.龙棕D.珙桐
17.当你遇到受伤无法飞行的鸟时,你认为最好的做法是()
A.立即把它放回大自然
B.把它带回家中饲养观赏
C.把它抓住卖给小商贩
D.给它治疗、饲养,伤好后放回大自然
18.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生物的多样性是指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A.白鳍豚 B.中华鲟 C.扬子鳄 D.金丝猴
10.下列属于我国特有的水生哺乳动物是 ( )
A.中华鲟 B.海豹C.扬子鳄 D.白鳍豚
11.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毁林开垦、水土流失、环境恶化等原因造成森林面积锐减
B.火山爆发、地震频发、瘟疫流行等自然灾害是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C.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受到影响,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也会受影响
19.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护物种多样性
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
1、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生物圈,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 D )
A、环境
B、动物
C、植物
D、人类自己
2、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叙述中,哪一项不正确(B)
A、毁林开垦,水土流失、环境恶化等原因造成森林面积锐减
B、火山爆发、地震濒发、瘟疫流行等自然灾害是造成我国生物多样性锐减的重要原因C、人类对动植物资源的滥捕、乱伐及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造成大量物种濒临灭绝
D、人类活动缺乏环保意识,造成生物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造成的
二、填空题
4、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5、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我国正在修建的青藏铁路,在穿过可可西里、楚马尔河、索加等自然保护区的线路上采取了绕避、设置通道等措施,这样做(D)①能减少青藏铁路的建设投资②体现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无能为力
③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④有利于保护环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目前生物多样性总的趋势是 ( B ) A.生物不再灭绝 B.继续减少
C.破坏得到有效控制 D.继续增多
3、生物多样性越丰富的地区,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A)
A、越强
B、越弱
C、时强时弱
D、不受影响
二、填空题
4、建立东北虎繁育中心保护东北虎,建立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保护斑头雁等鸟类,将捕杀藏羚羊者绳之以法,以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分别属于迁地保护、就地保护、法制管理。
5、近几年来,野生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正在锐减,许多科学家通过各种媒体呼吁保护物种的多样性已迫在眉睫。
综合探究:
阅读下列三个事例,并回答有关问题。
事例一我国海南岛的森林覆盖率在1956年为25.7%,1965年为18.2%,1981年为8.53%,并且因遮盖地面程度大大降低,从而导致坡垒等珍贵植物濒临灭绝,裸实等珍贵药用植物灭绝。
事例二我要西北某县野生甘草面积1967年为4万多公顷,30年后已经有一半挖尽。
事例三一种原产日本的林业害虫,于20世纪80年代入侵我国华南沿南地区,并且由于
缺乏天敌而迅速延蔓开来,据1990年统计,这种害虫使该地区13万多公顷的马尾松林受到危害。
(1)事例一说明造成这两种野生生物资源濒危或灭绝的主要原因是植被被破坏。
(2)事例二说明造成这些野生生物资源明显减少的原因是掠夺式的开发利用。
(3)事例三说明由于外来物种入侵或引种到缺乏天敌的地区,使得这些地区原有物种受到威胁。
(4)除上述原因,你还能举出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其他原因吗?
答:人为捕杀、环境污染等
(5)你认为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种质库、圈养和加强教育和法规建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