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习题
第一章 练习题及作业题

一、选择题1、构件上参与接触的点、线、面,称为____。
A、运动副元素B、运动副2、____保留了2个自由度,带进了1个约束。
A、移动副B、转动副C、高副3、运动链的自由度数为____时,运动链无相对运动。
A、0B、1C、34、两个以上的构件共用同一转动轴线所构成的转动副称为____。
A、局部自由度B、复合铰链C、虚约束5、若复合铰链处有4个构件汇集在一起,应有____个转动副。
A、2B、3C、46、在自行车前轮的下列几处联接中,属于运动副的是____。
A、轴与车轮B、前叉与轴C、辐条与钢圈7、计算机构自由度时,对于虚约束应该____。
A、除去不计B、考虑在内C、除不除去都行8、两构件构成运动副的主要特征是____。
A、两构件能作相对运动B、两构件相联接C、两构件以点、线、面相接触D、两构件既联接又能作一定的相对运动9、在比例尺μL=0.02m/mm的机构运动简图中,量得一构件的长度是10mm,则该构件的实际长度是____mm。
A、20B、50C、200D、50010、机构运动简图与____无关。
A、构件和运动副的结构B、构件数目C、运动副的数目、类型D、运动副的相对位置11、火车车轮与铁轨的接触联接是____副。
A、低B、高C、转动D、移动12、齿轮轮齿啮合处的运动副,限制两构件的____。
A、沿接触点法线方向的相对移动B、沿接触点切线方向的相对移动C、相对移动D、相对移动和相对转动二、判断题1、虚约束(影响)机构的运动。
2、虚约束对运动不起独立限制作用。
3、齿轮机构组成(转动)副。
4、一个作平面运动的构件有(2)个独立运动的自由度。
5、运动副按(运动)形式不同分为高副和低副两类。
6、引入一个约束条件将减少一个自由度。
7、机构中只有一个机架。
8、机构中(只有)一个主动件。
9、两个以上构件在同一处组成的(运动)副即为复合铰链。
10、平面低副机构中,每个转动副和移动副所引入的约束数目是相同的。
11、虚约束没有独立约束作用,在实际机器中(可有可无)。
第一章 孔与轴的极限与配合习题.

• 3.下列有关公差等级的论述中,正确的有__。 A.公差等级高,则公差带宽。 B.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选用低的公差 等级。 C.公差等级的高低,影响公差带的大小,决定配合 的精度。 D.孔、轴相配合,均为同级配合。 E.标准规定,标准公差分为18级。 4.以下各组配合中,配合性质相同的有__。 A.Ф 30H7/f6和Ф 30H8/p7 B.Ф 30P8/h7和Ф 30H8/p7 C.Ф 30M8/h7和Ф 30H8/m7 D.Ф 30H8/m7和Ф 30H7/f6 E.Ф 30H7/f6 和30F7/h6。
即Φ46
2 H (0 ) / k 6 ( 0.025 0.018 )
①尺寸公差越大,则尺寸精度越高。 ②孔的基本偏差即为下偏差,轴的基本偏 差即为上 偏差。 ③以被检验零件的极限尺寸作为验收极限 即可能产 生误差,有可能产生误废。 ④径向滚动轴承外圈外径采用基孔制,内 圈内径采 用基孔制。
二、选择题(将下列题目中所有正确的论述选择 出来)
A、 D、E 1.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有 ( ) A.因为有了大批量生产,所以才有零件互换性,因 为有互换性生产才制定公差制. B.具有互换性的零件,其几何参数应是绝对准确的。 C.在装配时,只要不需经过挑选就能装配,就称为 有互换性。 D.一个零件经过调整后再进行装配,检验合格,也 称为具有互换性的生产。 E.不完全互换不会降低使用性能,且经济效益较好。
28
基本尺寸
公差等级
7.尺寸φ80JS8,已知IT8=46μm,则其最大极限尺寸是__ mm,最小极限尺寸是__mm。 8. 孔和轴的公差带由__决定大小,由__决定位置。 9.φ50H10的孔和φ50js10的轴,已知IT10=0.100mm,其 ES=__mm,EI=__mm,es=__mm,ei=__mm 。 10.实际偏差是指__,极限偏差是指__。 11.已知基本尺寸为φ50mm的轴,其最小极限尺寸为 φ49.98mm,公差为0.01mm,则它的上偏差是__mm ,下偏差是__mm。
第一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自我检测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PN结具有单向导电性,正向偏置时导通,反向偏置时截止。
2. 2.U T为温度的电压当量,当温度为室温时,U T≈m v。
26mV。
3. 3.半导体二极管2AP7是半导体材料制成的,2CZ56是半导体材料制成的。
N型锗,N型硅。
二、判断题1.二极管的反向击穿电压大小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反向击穿电压增大。
(×).2. .稳压二极管正常工作时必须反偏,且反偏电流必须大于稳定电流I Z。
(√)三、选择题1. 2CZ型二极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A、点接触型,适用于小信号检波;B、面接触型,适用于整流;C、面接触型,适用于小信号检波2. 稳压二极管电路如图Z1.1所示,稳压二极管的稳压值U Z=6.3V,正向导通压降0.7V,则为U O(C)。
A.6.3VB.0.7VC.7VD.14V3.在图Z1.2所示各电路中,已知直流电压U I=3V,电阻,二极管的正向压降为0.7V,求U O=?解:(a)U O=0.7V (b)U O=1.5V (c)U O=4.3V第一章习题参考答案1.1判断题1.当二极管两端正向偏置电压大于死区电压,二极管才能导通。
()2.半导体二极管反向击穿后立即烧毁。
()1.√2.×1.2选择题1.硅二极管正偏时,正偏电压0.7V和正偏电压0.5V时,二极管呈现的电阻值()A、相同;B、不相同;C、无法判断。
2.二极管反偏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在达到反向击穿电压之前通过电流很小,称为反向饱和电流;B、在达到死区电压之前,反向电流很小;C、二极管反偏一定截止,电流很小,与外加反偏电压大小无关。
3.图P1.1所示电路,二极管导通时压降为0.7V,反偏时电阻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 )。
A、VD导通,U AO=5.3V;B、VD导通,U AO=—5.3V;C、VD导通,U AO=—6V;D、VD导通,U AO=6V;E、VD截止,U AO=—9V。
第一章 练习题

第一章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1903 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一书,奠定了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并支配西方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研究长达 50 年之久。
这本书的作者是 ( )。
A.华生B.斯金纳C. 桑代克D.杜威2.1868 年出版的《人是教育的对象》一书,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因此该书作者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该作者是俄国教育家( )。
A.乌申斯基B.卡普列杰夫C.巴甫洛夫D.维果斯基3. 主张把教育心理学当作一门独立学科的分支进行研究,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论”的学者是 ( ) 。
A.乌申斯基B.卡普列杰夫C.巴甫洛夫D.维果斯基4.1924 年出版了第一本由我国学者编著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作者是 ( )。
A.廖世承B.陆志韦C.潘寂、D.陈选善5.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有关教育心理学的著作是在 1908 年翻译的日本小原又一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该书的翻译者是 ( )。
A.陆志韦B.陈选善C.房东岳D.潘寂6.1963 年,我国心理学家主编的《教育心理学》(讨论稿)出版,与此同时,全国各师范院校开设了《教育心理学》课程,我国教育心理学出现了初步繁荣的局面。
此书的主编是 ( )。
A.廖世承B.陆志韦C.房东岳D.潘寂7.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是 ( )。
A.学习心理学B.人格心理学C.教育心理学D.动机心理学8.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前苏联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上十分注重与发展心理学相结合,开展了许多针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实验研究。
其中最为著名的“教学与发展”的实验研究者是 ( ) 。
A.赞可夫B.卡普列杰夫C.巴甫洛夫D.维果斯基9.20 世纪 60 年代初期,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方面的观点的美国心理学家是 ( )。
A.布鲁纳B.奥苏伯尔C.加涅D.班杜拉10.20 世纪 60 年代,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认为教师只是一个“方便学习的人”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是 ( ) 。
第一章 总论 习题及答案

练习题第一章总论一、单选题:1、在我国审计监督体系中,政府审计的独立性表现为()。
A、仅与被审计单位独立,不与委托者独立。
B、仅与委托者独立,不与被审计单位独立。
C、与委托者和被审计单位均不独立。
D、与委托者和被审计单位均独立。
2、随着审计环境的不断变化,审计的方法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在下列审计方法中,形成最晚,即最新的审计方法是()。
A、账项基础审计B、风险导向审计C、制度基础审计D、财务报表审计3、政府审计、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共同构成了审计的监督体系。
其中,政府审计与注册会计师审计在()方面是基本相似的。
A、审计所依据的准则B、审计要实现的目标C、对内部审计的利用D、审计中取证的权限。
4、标志着注册会计师职业诞生是()的成立。
A、威尼斯会计协会B、爱丁堡会计师协会C、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D、国际会计师联合会5、从审计独立性、有效性来讲,本单位()领导,内部审计最有效。
A、总会计师B、董事会C、总裁D、主管财务的副总裁6、在我国,注册会计师不能以个人名义承接审计业务,但这一规定并不限制注册师()。
A、与被审计单位签定审计业务约定书B、为被审计单位提供代编财务报表等服务C、妥善保管在审计过程中编写的工作底稿D、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发表意见7、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体制规范的三个层次不包括()。
A、法律规范B、政府监督C、行业自律D、违纪处分8、内部审计通常不进行()审计。
A、财务报表B、绩效审计C、合规审计D、内部控制审计9、我国国家审计机关属于()型。
A、行政B、司法C、立法 D独立二、多项选择1、从不同的角度考察审计,可以有不同的审计分类。
按照审计的内容和目的进行分类,审计可以分为()类别。
A、财务报表审计B、经营审计C、合规审计D、账项基础审计2、以下关于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论述,不正确的有()。
A、注册会计师审计和政府审计都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
第一章 习题

第一章习题一、名词解释货币电子货币货币流通速度币材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存款货币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二、填空题1.( )是由价值尺度派生的,价值尺度职能借助于它来实现。
2.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说认为,货币是( )内在矛盾发展的必3.然结果,是()发展的必然产物。
4.( )职能和( )职能是货币的派生职能。
5.执行价值单方向转移的货币职能是()。
6.马克思认为货币是( )和( )的统一。
7.货币在执行贮藏手段职能时,能自发地调节()。
三、单项选择题1、货币的本质特征是充当()。
A、普通商品B、特殊商品C、一般等价物D、特殊等价物2、下列对信用货币的正确表述是()A、信用货币由国家发行用以弥补财政赤字B、信用货币包括金银铸币C、信用货币产生于货币的贮藏手段职D、信用货币产生于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3、执行价值单方向转移的货币职能是()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贮藏手段4、货币的产生是()。
A、由金银的天然属性决定的B、国家的发明创造C、商品交换过程中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产物D、人们相互协商的结果5、科学的货币本质观是()。
A、货币金属说B、货币名目说C、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说D、国家发明创造说6、价值形式发展的最终结果是()。
A、货币形式B、纸币C、扩大的价值形式D、一般价值形式7、货币在执行贮藏手段职能时,能自发地调节()。
A、信贷规模B、货币必要量C、货币流通D、生产规模8、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特点是()。
A、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B、货币运动伴随商品运动C、货币是一般等价物D、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9、货币在()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A、商品买卖B、缴纳税款C、支付工资D、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10、国民党政府于哪年8月19日宣布币制改革,发行“金圆券”,废止法币:A、1946B、1947C、1948D、194911、代用货币的何种性能,使其迅速成为一种与铸币一样被广泛接受的支付手段:A、随时可增值性B、随时可流动性C、随时可兑换性D、随时可贮藏性12、信用货币的购买力_____货币币材的价值,但不能自由兑换金属商品货币A、远大于B、远小于C、基本等于D、略小于13、商品的价格()。
第一章 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习题一、选择题1.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于( C )。
A、1950年B、1945年C、1946年D、1948年2.与二进制数(10111.101)2等值的十进制数是( A )。
A、23.625B、23.5C、39.5D、39.6253.与十进制数(101.1)10等值的二进制数是( D )。
A、5.5B、110010.00011C、11000101.0011D、1100101.000110011…4.与十六进制数(1AE.5D)16等值的八进制数是( C )。
A、(647.272)8B、(565.727)8C、(656.272)8D、(656.235)85.与二进制数(1111111111)2等值的十六进制数是( B )。
A、FF3HB、3FFHC、210-1D、1777O6. 在PC机中,1MB准确等于( C )。
A、1000×1000KBB、1024×1024KBC、1024×1024BD、1000×1000B7.已知真值X= +1101010,则其补码[X]补等于( B )。
A、00010110B、01101010C、10010110D、00101108.已知机器数[X]反=11111111,则其真值X为( D )。
A、00000000B、+0000000C、10000000D、-00000009.已知[X]原=10011110,则其对应的[X]补为( D )。
A、01100010B、11100001C、-0011110D、1110001010.已知A =01011101,B =11101010,则A○+B为( A )。
A、10110111B、01001000C、11111111D、1010001011.1MB等于( C )字节?A、10KB、100KC、1024KD、10000K12.把十进制数215转换成二进制数,结果为( D )。
第一章 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习题与答案一、单选题1、理想与空想的区别在于()。
①是否具有主观能动性②是否是自然形成的③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性④是否是创新思维的结果3、人的理想确立的关键时期是()。
①中年②童年③老年④青年4、追求崇高的理想需要()信念。
①基本的②坚定的③彻底的④一贯的7. 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是()①理想②信念③成才目标④道德品质8. 大学生中的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应树立的远大理想()① 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②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④ 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9 、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①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
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③实现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社会。
④人民生活达到温饱水平。
10 、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理想或者缺乏理想,就会像一艘没有舵的船,随波逐流,难以顺利到达彼岸。
这主要说明了理想是()①人生的指路明灯②人们的主观意志和想当然③人们对未来缺乏客观根据的想象④ 人们对某种思想理论所抱的坚定不移的观念和真诚信服的态度11.“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功夫花不开。
”理想是美好的,令人向往的,但理想不能自动实现。
把理想变为现实的根本途径是()①勇于实践、艰苦奋斗②认真学习科学理论③逐步确立坚定信念④大胆畅想美好未来13、当教师,要当一个模范教师;当科学家,要当一个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当解放军战士,要当一个最英勇的解放军战士;当工人,要当一个新时代的劳动模范;当农民,要当一个对改变农村面貌有贡献的农民。
这些都是人生理想中()①生活理想的表现②社会理想的表现③道德理想的表现④职业理想的表现二、多选题1、理想的特征有①超前性②阶级性③科学性④主观性⑤时代性2、理想从对象上划分()。
①个人理想②道德理想③生活理想④ 社会理想⑤长远理想4、对于理想的错误认识有()。
①理想理想,有利就想②人的理想和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③没有理想的人一样生活的很开心④理想是明天的,只要今天过的好就可以了⑤凡是理想自然都可以实现5、无数事实证明,人有了明确的理想,才能在人生的追求上不断去攀登,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人若没有明确的理想,就会像没有舵的小船,在生活的大海中迷失方向,甚至搁浅触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在定量分析中,天平零点稍有移动,则误差类型为( B )A.系统误差B.偶然误差C.过失误差1.2 在定量分析中,砝码锈蚀,则误差类型为( A )A.系统误差B.偶然误差C.过失误差1.3 在定量分析中,滴定时不慎从锥形瓶中溅出一滴溶液,则误差类型为( C )A.系统误差B.偶然误差C.过失误差1.4 在定量分析中,基准物放置空气中吸收了水分和CO或所含结晶水部分风化,2则误差类型为( A )A.系统误差B.偶然误差C.过失误差1.5 在定量分析中,滴定剂中含有少量待测组分,则误差类型为( A )A.系统误差B.偶然误差C.过失误差1.6 在定量分析中,沉淀洗涤时,少量沉淀因溶解而损失,则误差类型为( A )A.系统误差B.偶然误差C.过失误差1.7在定量分析中,过滤沉淀时,出现穿滤现象而未发现,则误差类型为( C )A.系统误差B.偶然误差C.过失误差1.8在定量分析中,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计不准,则误差类型为( B )A.系统误差B.偶然误差C.过失误差1.9在定量分析中,移液管、容量瓶的相对体积未进行校准,则误差类型为( A )A.系统误差B.偶然误差C.过失误差1.10在定量分析中,甲乙两人用同样的方法测定,结果总不能一致,则误差类型为( B )A.系统误差B.偶然误差C.过失误差1.21在差减法称量中第一次称量使用了磨损的硅码,则消除误差的方法( B )。
A . 进行对照试验B . 进行空白试验C . 增加测定次数D . 遵守操作规程E . 校准仪器F . 校正分析方法1.22把热溶液转移到容量并立即稀释至标线,产生的该误差需( A )。
A . 进行对照试验B . 进行空白试验C . 增加测定次数D . 遵守操作规程E . 校准仪器F . 校正分析方法1.23配标准溶液时,容量瓶内溶液未摇匀,消除该误差需( D )。
A . 进行对照试验B . 进行空白试验C . 增加测定次数D . 遵守操作规程E . 校准仪器F . 校正分析方法。
1.24平行测定中用移液管取溶液时,未用移取液漂洗移液管,消除该误差需( D )A . 进行对照试验B . 进行空白试验C . 增加测定次数D . 遵守操作规程E . 校准仪器F . 校正分析方法1.25将称好的基准物倒入湿烧杯,消除该误差需( C )A . 进行对照试验B . 进行空白试验C . 增加测定次数D . 遵守操作规程E . 校准仪器F . 校正分析方法。
1.2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A. 偏差是测定值与真实值之差值B. 算术平均偏差又称相对平均偏差C. 相对平均偏差的表达式为n x x d i ∑-=D. 平均偏差是表示一组测量数据的精密度好坏的1.41某学生测定铁矿中铁的百分含量,得如下数据:33.64, 33.83, 33.40, 33.50。
经计算得出此结果的平均值为( );平均偏差为( );标准偏差为( );变异系数为( )。
答案:33.59,0.14,0.19,0.571.42可疑数据取舍的方法很多,从统计观点考虑,比较严格而使用又方便的是( )法。
它适用测定次数为( )次。
如要求的置信度为90%,则决定取舍的原则是将Q计与Q0.90比较,若( ),则弃去可疑值,否则应保留。
答案:Q检验,3~10, Q计>Q0.901.43分析测定方法一般包括一系列的测量步骤,个别测量步骤中的误差将会( )中,因此,应使( )接近一致或保持相同的数量级。
答案:传递到最后的结果,每个测量环节的误差1.44下列数据包含有效数字位数为:893:( )位,pH=3.08:( )位,Ka=1.07×10-3 ( )位,0.3050:( )位。
答案:4,2,3,41.45将下列各式用计算器算得的结果,按运算规则修约后填入横线:①12.27+7.2+1.134=20.604:( );②0.10015+0.01015+1.6×10-4 =0.11046:( );③(11.124×0.2236)÷(0.1000×2.0720)=12.004471( );④0.0025+2.5×10-3+0.1025=0.1075( );⑤(2.236×1.1124)÷(1.036×0.200)=12.004471( )。
答案:20.6,0.11046,12.00,0.1075,12.01.46对照实验是检验和校正( )误差的有效方法。
该法常用己知准确含量的( )试样与( )试样一起进行对照试验。
其校正系数等于( );被测试样中组分的含量( )。
答案:系统,标准,待测,标样中组分的准确含量/标样中组分的测得含量,校正系数×被测试样中组分的测得含量1.47当没有标准样品时,采用“回收实验”可以检验所用( )的误差大小。
该法取用两份( )的待测试样,向其中的一份加入已知量( )的组分,用相同方法与另一份待测试样平行地进行定量分析,由二者分析结果的()值,可得到被测组分的( )值,从而求得( )以衡量分析方法的( ),其回收率%=( )答案:分析方法,组成相同,纯待测,差,增加,回收率,系统误差,加入纯净物质的量实际测得的加入量1.48“显著性检验”是用以( )的方法,其中常用的两种是( )检验和( )检验。
答案:检验测定结果之间差异性,t,F1.49 t检验可以检验( )与( )之间的符合程度,也可以检验( )之间的符合程度。
当真值或标准值μ→已知时,检验x与μ是否有显著性差异,使用公式t计=|-x-µ|n/s,若xtt≤计,表示x与μ无( )。
答案:测定平均值,真值或标准值,两组以上测定数据,显著性差异1.50在未知μ时,可用F检验来比较用两种不同方法或用同一方法对同一总体1.51为了减小称量误差,对易潮解、易吸收CO2或易氧化的物质最好用差减法称量。
(√)1.52 稀释浓酸时,为了提高稀释液浓度的准确性,应用移液管或滴定管来测量流出浓酸的体积。
( X )1.53 一般实验室中砝码的质量必须绝对准确。
( X )1.54 标准偏差愈小,说明平行测定的准确度越高;相对误差越小,说明平行测定的精密度越高。
( X )1.55 滴定管和移液管使用前,要用操作液淋洗2~3次。
(√)1.56 相对误差比绝对误差能更好地反映测定数据的准确度。
(√)1.57 置信度越大,对测定结果判断失误的可能性越小,所以在实际工作中选用100%的置信度要比选用90%或95%的置信度要好得多。
( X )1.58 可疑值的取舍,必须根据偶然误差分布规律来决定。
(√)1.5910002845.0)10 . 1625.21(10.483120.0⨯-⨯⨯=X计算结果的有效数字是4位。
( X )1.60 铁矿中铁含量,五次测定值为67.48%,67.37%,67.47%,67.43,67.40%。
计算结果的平均值、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和变异系数,并用精密度表示分析结果。
解:_x =n x i ∑=515.337=67.43_d =∑|x i - _x |/n =518.0 =0.036 d r % =_d /_x ×100% = 0.05% s= 1)(2-∑-n i x x =40086.0=0.046 变异系数=_d /_x =67043046.0×100%=0.068%分析结果可表示为:(67.43±0.036)%;(67.43±0.05)%;(67.43±0.046)%; (67.45±0.068)%1.61 若上题中铁矿石含铁量为67.45%,计算分析结果的误差,并用准确度表示分析结果。
解:E=_x i -x r =67.43-67.45=-0.02Er%=E/x i =45.6702.0-×100%=-0.03% 分析结果可表示为:(67.43±0.02)%;(67.43±0.03)%;1.62 坩锅放在天平左盘上时称得的重量等于5.4672g,而放在右盘上时的重量等于5.4664g,求坩锅的真实重量是多少?解:W 真=(W 左+W 右)/2=(5.4672+5.4664)/2=5.44681.63 某学生从以下各称量样品中测得氯化物的百分含量如下:W样(g) 0.5327 0.5168 0.6425 0.4235Cl% 21.64 21.62 21.66 21.58正确含量为21.42%,试计算该学生所测结果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解:_x =21.62% E =0.20% Er%=0.93% 1.64 经过无数次分析(系统误差己消除),测得铜矿中铜的含量为50.60%(μ),其标准偏差σ为0.10%,试求测定值落入区间50.40%~50.80%的概率为多少? 解:σμ-=x z ,当x=50.40%时,z=210.060.5040.50-=-,当x=50.80%时, z=210.060.5080.50-=-,当z=±2时,查表知概率为95.5% 1.65 分析铁矿石中铁的含量,在一定条件下平行测定了五次,其结果分别为:1.80 衡量样本平均值的离散程度时,应采用( )答:平均值的标准偏差1.81 某人测定一个试样结果为30.68%,相对标准偏差为0.5%。
后来发现计算公式的分子误乘以2,因此正确的结果应为15.34%,问正确的相对标准偏差应为多少?解:根据%1001⨯=-x SS r得 %100%68.30%5.0⨯=S 则S=0.1534% 当正确结果为15.34%时, %0.1%100%34.15%1534.0%1002=⨯=⨯=-x SS r 1.82 测定某铜矿试样,其中铜的质量分数为24.87%。
24.93%和24.69%。
真值为25.06%,计算:(1)测得结果的平均值;(2)中位值;(3)绝对误差;(4)相对误差。
解:(1)%83.243%69.24%93.24%87.24=++=-x (2)24.87%(3)%23.0%06.25%83.24-=-=-=E -T x a(4)%92.0%100-=⨯=T E E a r 1.83 测定铁矿石中铁的质量分数(以32O Fe W 表示),5次结果分别为:67.48%,67.37%,67.47%,67.43%和67.40%。
计算:(1)平均偏差(2)相对平均偏差 (3)标准偏差;(4)相对标准偏差;(5)极差。
解:(1)%43.675%407.67%43.67%47.67%37.67%48.67=++++=-x ∑=+++==-%04.05%03.0%04.0%06.0%05.0||1i d n d (2)%06.0%100%43.67%04.0%100=⨯=⨯=--x d d r (3)%05.015%)03.0(%)04.0(%)06.0(%)05.0(122222=-+++=-=∑n d S i (4)%07.0%100%43.67%05.0%100=⨯=⨯=-x SS r (5)X m =X 大-X 小=67.48%-67.37%=0.11%1.84 某铁矿石中铁的质量分数为39.19%,若甲的测定结果(%)是:39.12,3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