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19学年高中化学课时跟踪训练三纯碱的生产新人教版选修0
高中化学课时跟踪训练三纯碱的生产新人教版选修

课时跟踪训练(三) 纯碱的生产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我国著名的化工专家侯德榜在20世纪20年代所创立的“侯氏制碱法”誉满全球。
“侯氏制碱法”中的碱是指下列的( )A .NaOHB .K 2CO 3C .Na 2CO 3D .NaHCO 32.下列属于侯氏制碱法的优点的是( ) A .氨和二氧化碳由合成氨厂提供 B .母液可回收制氯化铵 C .氯化钠的利用率达96% D .以上全是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联合制碱法”和“氨碱法”的化学反应原理中都有下列化学反应 NH 3+CO 2+NaCl +H 2O===NaHCO 3↓+NH 4Cl 2NaHCO 3=====△Na 2CO 3+H 2O↑+CO 2↑B .“联合制碱法”生产中有氨的循环利用工艺C .“氨碱法”生产中有氨的循环利用工艺D .“联合制碱法”和“氨碱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4.工业上常用氨碱法制取碳酸钠(将氨气和二氧化碳先后通入饱和食盐水而析出小苏打,再经过滤、焙烧而得到纯碱),但却不能用氨碱法制碳酸钾,这是因为在溶液中( )A .KHCO 3溶解度较大B .KHCO 3溶解度较小C .K 2CO 3溶解度较大D .K 2CO 3溶解度较小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用联合制碱法制造纯碱和氯化铵,原料的利用率高,不必考虑环境保护的问题 B .化工生产技术始终是在不断创新中发展,侯氏制碱法也还需要改进 C .社会对纯碱的需求是纯碱生产技术创新发展的原动力 D .纯碱生产技术的再创新需要多门学科、多种技术的协同作用6.工业上将相同物质的量的NaCl 、CO 2、NH 3在30 ℃时配成溶液,此时溶液中无晶体。
当降温至某温度时,开始析出晶体,此晶体是( )A .NH 4ClB .NH 4HCO 3C .NaHCO 3D .NaCl 7.某工厂依据生产纯碱的工艺流程设计用CaSO 4、H 2O 、NH 3、CO 2制备(NH 4)2SO 4。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全册同步课时练习及答案汇编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同步练习及解析目录1.1 原子结构.doc1.1.1 能层、能级、构造原理1.1.2 能量最低原理、泡利原理、洪特规则1.2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1.2.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1.2.2 元素周期律第1章单元质量检测试题及解析2.1.1 共价键2.1.2 键参数等电子体2.2 分子的立体构型2.2.1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2.2.2 杂化轨道理论2.2.3 配合物理论简介2.3 分子的性质第1课时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2.3 分子的性质第2课时范德华力和氢键2.3.4 溶解性、手性、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第2章单元质量检测试题及解析3.1.1 晶体与非晶体3.1.2 晶胞3.2 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3.2.1 分子晶体3.2.2 原子晶体3.3 金属晶体3.3.1金属键、金属晶体的原子堆积模型.doc3.4 离子晶体3.4.1 离子晶体、晶格能第3章单元质量检测试题及解析1.1 原子结构基础落实知识点1 能层、能级、构造原理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能级就是电子层B.每个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是2n2C.同一能层中的不同能级的能量高低相同D.不同能层中的s能级的能量高低相同2.下列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A.各能级的原子轨道数按s、p、d、f的顺序依次为1、3、5、7B.各能层的能级都是从s能级开始至f能级结束C.各能层含有的能级数为n-1D.各能层含有的电子数为2n23.下列各项中,前面的能级先填入电子的是( )①3d和4s ②4p和5s ③5s和4d ④5p和4d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③④知识点2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4.下列电子排布图能表示氮原子的最低能量状态的是( )A.B.C.D.5.具有如下电子层结构的原子,其相应元素一定属于同一主族的是( ) A.3p亚层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和4p亚层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B.3p亚层上只有1个空轨道的原子和4p亚层上只有1个空轨道的原子C.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 s2的原子和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 s2n p6的原子D.最外层电子排布为3s2的原子和最外层电子排布为4s2的原子6.下列各组表述中,两个微粒一定不属于同种元素原子的是( )A.3p能级有一个空轨道的基态原子和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2的原子B .M 层全充满而N 层为4s 2的原子和核外电子排布为1s 22s 22p 63s 23p 63d 64s 2的原子C .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的15的原子和最外层电子排布为4s 24p 5的原子 D .2p 能级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基态原子和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2s 22p 5的原子知识点3 原子光谱、电子云与原子轨道7.对充有氖气的霓虹灯管通电,灯管发出红色光。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全册同步课时练习及答案汇编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同步练习及解析目录1.1 原子结构.doc1.1.1 能层、能级、构造原理1.1.2 能量最低原理、泡利原理、洪特规则1.2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1.2.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1.2.2 元素周期律第1章单元质量检测试题及解析2.1.1 共价键2.1.2 键参数等电子体2.2 分子的立体构型2.2.1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2.2.2 杂化轨道理论2.2.3 配合物理论简介2.3 分子的性质第1课时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2.3 分子的性质第2课时范德华力和氢键2.3.4 溶解性、手性、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第2章单元质量检测试题及解析3.1.1 晶体与非晶体3.1.2 晶胞3.2 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3.2.1 分子晶体3.2.2 原子晶体3.3 金属晶体3.3.1金属键、金属晶体的原子堆积模型.doc3.4 离子晶体3.4.1 离子晶体、晶格能第3章单元质量检测试题及解析1.1 原子结构基础落实知识点1 能层、能级、构造原理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能级就是电子层B.每个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是2n2C.同一能层中的不同能级的能量高低相同D.不同能层中的s能级的能量高低相同2.下列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A.各能级的原子轨道数按s、p、d、f的顺序依次为1、3、5、7B.各能层的能级都是从s能级开始至f能级结束C.各能层含有的能级数为n-1D.各能层含有的电子数为2n23.下列各项中,前面的能级先填入电子的是( )①3d和4s ②4p和5s ③5s和4d ④5p和4d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③④知识点2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4.下列电子排布图能表示氮原子的最低能量状态的是( )A.B.C.D.5.具有如下电子层结构的原子,其相应元素一定属于同一主族的是( ) A.3p亚层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和4p亚层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B.3p亚层上只有1个空轨道的原子和4p亚层上只有1个空轨道的原子C.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 s2的原子和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 s2n p6的原子D.最外层电子排布为3s2的原子和最外层电子排布为4s2的原子6.下列各组表述中,两个微粒一定不属于同种元素原子的是( )A.3p能级有一个空轨道的基态原子和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2的原子B .M 层全充满而N 层为4s 2的原子和核外电子排布为1s 22s 22p 63s 23p 63d 64s 2的原子C .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的15的原子和最外层电子排布为4s 24p 5的原子 D .2p 能级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基态原子和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2s 22p 5的原子知识点3 原子光谱、电子云与原子轨道7.对充有氖气的霓虹灯管通电,灯管发出红色光。
高中化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工业 课题3 纯碱的产生产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2(2021年整理)

高中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工业课题3 纯碱的产生产同步练习新人教版选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工业课题3 纯碱的产生产同步练习新人教版选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工业课题3 纯碱的产生产同步练习新人教版选修2的全部内容。
课题3纯碱的产生产一、选择题1。
纯碱和小苏打是厨房中两种常见的用品,它们都是白色固体,下列区分这两种物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别用砂锅加热两种样品,全部分解挥发没有残留物的是小苏打B.用洁净铁丝蘸取两种样品在煤气火焰上灼烧,使火焰颜色发生明显变化的是小苏打C.用两只小玻璃杯,分别加入少量的两种样品,再加入等量的食醋,产生气泡快的是小苏打D.先将两样品配成溶液,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无白色沉淀生成的是小苏打答案:C解析:解答:小苏打NaHCO3分解生成Na2CO3、H2O和CO2,有Na2CO3残留,A项错误;纯碱和小苏打的火焰颜色均为黄色,B项错误;二者的溶液中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均有CaCO3沉淀生成,D项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熟练掌握碳酸囊额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
纯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目前制碱工业主要有“氨碱法”和“联合制碱法”两种工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联合制碱法”和“氨碱法"的化学反应原理中都有下列化学反应NH3+CO2+NaCl+H2O===NaHCO3↓+NH4Cl2NaHCO3= Na2CO3+H2O↑+CO2↑B.“联合制碱法”生产中有氨的循环利用工艺C.“氨碱法"生产中有氨的循环利用工艺D.“联合制碱法"和“氨碱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答案:B解析:解答:“氨碱法”将NH4Cl和Ca(OH)2再反应,使NH3循环利用;“联合制碱法”是制得纯碱和副产品氯化铵。
2019年高三新课标化学总复习课时跟踪训练:31 Word版含解析

课时跟踪训练(三十一)A级(基础达标)一、选择题1.(2017·廊坊质量监测)下列仪器对应的名称正确的是()[解析]本题考查了化学基本仪器的识别,意在考查考生对中学化学常见实验仪器的认知能力。
A项为泥三角,不是三脚架;C项为球形分液漏斗,不是长颈漏斗;D项正确的名称为坩埚,但不能确定其是否为瓷坩埚。
[答案] B2.下列说法或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①用托盘天平称取5.2 g NaCl②用50 mL量筒量取5.2 mL盐酸③用蒸发皿加热NaCl溶液可以得到NaCl晶体④用100 mL容量瓶配制50 mL 0.1 mol·L-1的H2SO4溶液⑤区别NaCl、Na2SO4时需用到胶头滴管、试管⑥试管、烧杯均可用于盛放液体、固体加热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④D.③⑤⑥[解析]量筒是一种粗量器,用50 mL量筒量取5.2 mL盐酸时误差较大,应选用10 mL量筒进行量取,②错误;100 mL容量瓶只能配制100 mL溶液,无法配制50 mL溶液,④错误;由于物质鉴别所用试剂量较少,故应使用试管作反应容器,通过胶头滴管滴加试剂,⑤正确;烧杯只能用于盛放液体加热,⑥错误。
[答案] A3.玻璃棒在化学实验中是一种常用仪器,用途广泛。
下列实验中玻璃棒能起到搅拌作用的是()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②粗盐提纯③溴乙烷中溴元素的检验④从制取氧气的剩余固体中提取KCl⑤测定溶液的pH⑥浓盐酸与浓氨水相遇发烟A.①②④B.②③④C.②④⑥D.全部[解析]①中溶质溶解需要玻璃棒搅拌,②中粗盐溶解需要玻璃棒搅拌,③中不需要玻璃棒,④中固体混合物的溶解需要玻璃棒搅拌,⑤、⑥中需要玻璃棒蘸取溶液,玻璃棒不起搅拌作用。
[答案] A4.实验室里不宜长期放置,应在使用时再配制的试剂是()①酚酞试液②银氨溶液③Na2CO3溶液④Cu(OH)2悬浊液⑤酸性FeCl3溶液⑥FeSO4溶液⑦NaCl溶液⑧氯水A.②⑤⑥⑧B.①③④⑤C.①②⑤⑦D.②④⑥⑧[解析]②银氨溶液长期放置会转化为易爆物质,④Cu(OH)2悬浊液长期放置会发生变化,⑥FeSO4溶液长期放置易被氧化,⑧氯水长期放置会转化为盐酸,所以实验室里不宜长期放置,应在使用时再配制的试剂为②④⑥⑧。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全册同步课时练习及答案汇编(可编辑)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同步练习及解析目录1.1 原子结构.doc1.1.1 能层、能级、构造原理1.1.2 能量最低原理、泡利原理、洪特规则1.2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1.2.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1.2.2 元素周期律第1章单元质量检测试题及解析2.1.1 共价键2.1.2 键参数等电子体2.2 分子的立体构型2.2.1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2.2.2 杂化轨道理论2.2.3 配合物理论简介2.3 分子的性质第1课时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2.3 分子的性质第2课时范德华力和氢键2.3.4 溶解性、手性、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第2章单元质量检测试题及解析3.1.1 晶体与非晶体3.1.2 晶胞3.2 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3.2.1 分子晶体3.2.2 原子晶体3.3 金属晶体3.3.1金属键、金属晶体的原子堆积模型.doc3.4 离子晶体3.4.1 离子晶体、晶格能第3章单元质量检测试题及解析1.1 原子结构基础落实知识点1 能层、能级、构造原理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能级就是电子层B.每个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是2n2C.同一能层中的不同能级的能量高低相同D.不同能层中的s能级的能量高低相同2.下列有关认识正确的是A.各能级的原子轨道数按s、p、d、f的顺序依次为1、3、5、7B.各能层的能级都是从s能级开始至f能级结束C.各能层含有的能级数为n-1D.各能层含有的电子数为2n23.下列各项中,前面的能级先填入电子的是①3d和4s ②4p和5s ③5s和4d ④5p和4d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知识点2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4.下列电子排布图能表示氮原子的最低能量状态的是A.B.C.D.5.具有如下电子层结构的原子,其相应元素一定属于同一主族的是A.3p亚层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和4p亚层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B.3p亚层上只有1个空轨道的原子和4p亚层上只有1个空轨道的原子C.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2的原子和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2np6的原子D.最外层电子排布为3s2的原子和最外层电子排布为4s2的原子6.下列各组表述中,两个微粒一定不属于同种元素原子的是A.3p能级有一个空轨道的基态原子和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2的原子B.M层全充满而N层为4s2的原子和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64s2的原子C.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的的原子和最外层电子排布为4s24p5的原子D.2p能级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基态原子和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2s22p5的原子知识点3 原子光谱、电子云与原子轨道7.对充有氖气的霓虹灯管通电,灯管发出红色光。
高中化学一轮复习(人教版选修3)课时跟踪练习:第四章第二节 Word含答案

[课时跟踪训练](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氢镍电池是近年开发出来的可充电电池,它可以取代会产生镉污染的镉镍电池。
氢镍电池的总反应式是H2+2NiO(OH)2Ni(OH)2。
依据此反应式推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电池放电时,电池负极四周溶液的pH不断增大B.电池放电时,镍元素被氧化C.电池充电时,氢元素被氧化D.电池放电时,H2在负极放电解析:依据电池反应可首先看出放电时,H2在负极被氧化,NiO(OH)在正极被还原,而充电时则是氢元素被还原,镍元素被氧化。
答案:D2.[双选题]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它利用燃料在氧化过程中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氢氧燃料电池的基本反应如下:X极,12O2(g)+H2O(l)+2e-===2OH-;Y极,H2(g)+2OH--2e-===2H2O(l)。
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A.X是正极B.Y是正极C.Y极发生还原反应D.Y极发生氧化反应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
从电极反应式中可以看出,X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作正极,Y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作负极。
答案:AD3.(2022·东城模拟)镁及其化合物一般无毒(或低毒)、无污染,且镁电池放电时电压高而平稳,使镁电池越来越成为人们研制绿色电池的关注焦点。
其中一种镁电池的反应为:x Mg+Mo3S4Mg x Mo3S4。
在镁电池放电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Mg2+向正极迁移B.正极反应式为:Mo3S4+2x e-===Mo3S2x-4C.Mo3S4发生氧化反应D.负极反应式为:x Mg-2x e-===x Mg2+解析:镁在反应中失电子,则Mo3S4在反应中得电子,故放电时Mo3S4发生还原反应,不正确。
答案:C4.(2011·福建高考)争辩人员研制出一种锂水电池,可作为鱼雷和潜艇的储备电源。
该电池以金属锂和钢板为电极材料,以LiOH为电解质,使用时加入水即可放电。
2019-2020学年化学人教版选修2课后达标检测:第1单元课题3 纯碱的生产

课后达标检测1.反应:NaCl+CO2+NH3+H2O===NaHCO3↓+NH4Cl是“氨碱法”的重要反应,以下是对该反应涉及的有关知识的部分见解,其中不正确的是( )A.该条件下NaHCO3的溶解度较小B.NaHCO3不是纯碱C.析出固体后的溶液为NaHCO3的不饱和溶液D.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为NaHCO3的饱和溶液解析:选C。
该条件下NaHCO3的溶解度不大,因此析出NaHCO3。
析出后应为NaHCO3的饱和溶液。
2.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结果有晶体析出,对析出晶体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相同温度下,Na2CO3的溶解度大于NaHCO3B.溶液中溶剂减少了C.溶质质量增加了D.反应过程放热解析:选D。
本题考查的是Na2CO3与CO2反应的知识,根据反应方程式Na2CO3+CO2+H2O===2NaHCO3可以得出:通过反应,溶剂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增加,由于Na2CO3的溶解度大于NaHCO3,因此有NaHCO3晶体析出。
3.下列关于工业生产说法错误的是( )A.在侯氏制碱工业中,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先通氨气,后通二氧化碳B.在硫酸工业、合成氨工业中,皆采用循环操作提高原料利用率C.在侯氏制碱工业中,二氧化碳可以循环利用D.硫酸工业中,用水来吸收三氧化硫解析:选D。
硫酸工业中,是用98.3%的浓硫酸来吸收三氧化硫,如果用水来吸收,则会产生酸雾,影响产率,D选项错误。
4.工业上将相同物质的量的NaCl、CO2、NH3在30 ℃时配成溶液,此时溶液中无晶体。
当降温至某温度时,开始析出晶体,此晶体是( )温度/℃0102030溶解度/g盐NH 4Cl29.433.337.241.1NH 4HCO 311.915.921.027.0NaHCO 36.98.159.611.1NaCl35.735.836.036.4A.NH 4Cl B .NH 4HCO 3C .NaHCO 3D .NaCl 解析:选C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训练(三) 纯碱的生产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我国著名的化工专家侯德榜在20世纪20年代所创立的“侯氏制碱法”誉满全球。
“侯氏制碱法”中的碱是指下列的( )A .NaOHB .K 2CO 3C .Na 2CO 3D .NaHCO 32.下列属于侯氏制碱法的优点的是( ) A .氨和二氧化碳由合成氨厂提供 B .母液可回收制氯化铵 C .氯化钠的利用率达96% D .以上全是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联合制碱法”和“氨碱法”的化学反应原理中都有下列化学反应 NH 3+CO 2+NaCl +H 2O===NaHCO 3↓+NH 4Cl 2NaHCO 3=====△Na 2CO 3+H 2O↑+CO 2↑B .“联合制碱法”生产中有氨的循环利用工艺C .“氨碱法”生产中有氨的循环利用工艺D .“联合制碱法”和“氨碱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4.工业上常用氨碱法制取碳酸钠(将氨气和二氧化碳先后通入饱和食盐水而析出小苏打,再经过滤、焙烧而得到纯碱),但却不能用氨碱法制碳酸钾,这是因为在溶液中( )A .KHCO 3溶解度较大B .KHCO 3溶解度较小C .K 2CO 3溶解度较大D .K 2CO 3溶解度较小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用联合制碱法制造纯碱和氯化铵,原料的利用率高,不必考虑环境保护的问题 B .化工生产技术始终是在不断创新中发展,侯氏制碱法也还需要改进 C .社会对纯碱的需求是纯碱生产技术创新发展的原动力 D .纯碱生产技术的再创新需要多门学科、多种技术的协同作用6.工业上将相同物质的量的NaCl 、CO 2、NH 3在30 ℃时配成溶液,此时溶液中无晶体。
当降温至某温度时,开始析出晶体,此晶体是( )A .NH 4ClB .NH 4HCO 3C .NaHCO 3D .NaCl7.某工厂依据生产纯碱的工艺流程设计用CaSO 4、H 2O 、NH 3、CO 2制备(NH 4)2SO 4。
其工作过程如下: CaSO 4浊液――→足量NH 3甲――→适量CO 2乙――→过滤⎩⎪⎨⎪⎧滤液――→提纯42SO 4CaCO 3――→煅烧生石灰下列推理不合理的是( )A .往甲中通CO 2有利于(NH 4)2SO 4生成B .生成1 mol (NH 4)2SO 4至少消耗2 mol NH 3C .直接蒸干滤液能得到纯净的(NH 4)2SO 4D .煅烧CaCO 3生成的CO 2可被循环使用8.1892年比利时人索尔维以NaCl 、CO 2、NH 3、H 2O 为原料制得了纯净的Na 2CO 3,该法又称氨碱法,其主要生产流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从理论上看,循环生产时不需要再补充NH 3B .从绿色化学原料充分利用的角度看,该方法有两个明显的缺陷是:氯化钠未能充分利用和产生CaCl 2废弃物C .氨碱法生产过程中将NH 4Cl 作为一种化工产品,不再生产NH 3来循环使用D .从理论上看,每再生产1 mol Na 2CO 3,再补充的物质及其物质的量分别是2 mol NaCl 和1 mol CO 2 9.1791年,法国医生路布兰首先获得制碱专利,以食盐、浓硫酸、石灰石、煤为原料制碱,该方法分三步: ①用NaCl 与H 2SO 4反应制Na 2SO 4: 2NaCl +H 2SO 4=====△Na 2SO 4+2HCl↑ ②用焦炭还原Na 2SO 4制Na 2S : Na 2SO 4+4C=====煅烧Na 2S +4CO↑ ③用硫化钠与石灰石反应制Na 2CO 3:Na 2S +CaCO 3=====煅烧Na 2CO 3+Ca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②③两步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B .只有第②步是氧化还原反应 C .该方法对生产设备基本没有腐蚀 D .该方法对环境污染较小10.反应NaCl +CO 2+NH 3+H 2O===NaHCO 3↓+NH 4Cl 是“氨碱法”的重要化学反应,以下是对该反应涉及的有关知识的部分见解,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该条件下NaHCO 3的溶解度较小 B .NaHCO 3不是纯碱C .析出固体后的溶液为NaHCO 3的不饱和溶液D .析出固体后的溶液为NaHCO 3的饱和溶液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0分)11.(12分)纯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目前制碱工业主要有“氨碱法”和“联合制碱法”两种工艺。
请按要求回答问题:(1)“氨碱法”产生大量CaCl 2废弃物,请写出该工艺中产生CaCl 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联合制碱法”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绿色化学的重要原则之一是提高反应的原子利用率。
根据“联合制碱法”总反应,列出计算原子利用率的表达式:原子利用率(%)=__________________。
12.(12分)侯氏制碱法原理是:将NH 3和CO 2气体通入饱和食盐水中即可获得NaHCO 3和NH 4Cl 的混合物,然后分离出NaHCO 3再加热制得纯碱。
其流程如下:参照下表:回答下列问题:(1)气体A、B依次是________。
A.CO2、NH3B.NH3、CO2C.任何顺序都可以(2)写出(Ⅰ)和(Ⅱ)步骤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反应原理可知,a________9.6(填“<”、“>”或“=”)。
(3)操作(Ⅲ)的名称是________,化学实验室进行该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
(4)经步骤(Ⅲ)所得液体中含有的盐为(写化学式)________。
经过________(填操作名称)后可以得到化肥。
(5)每当通入NH3 44.8 L(标准状况下)时可以得到纯碱100.0 g,则NH3的利用率为________。
13.(12分)根据侯德榜制碱原理并参考下表的数据,实验室制备纯碱Na2CO3的主要步骤是:将配制好的饱和NaCl溶液倒入烧杯中加热,控制温度在30~35 ℃,搅拌下分批加入研细的NH4HCO3固体,加料完毕后,继续保温30分钟,静置、过滤得NaHCO3晶体。
用少量蒸馏水洗涤除去杂质后转入蒸发皿中,灼烧2小时,制得Na2CO3固体。
四种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表(g/100 g水)注:①>35℃ NH4HCO3会分解。
请回答:(1)反应温度控制在30~35 ℃,是因为若高于35 ℃,则____________,若低于30 ℃,则______________;为控制此温度范围,采取的加热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料完毕后,继续保温30分钟,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静置后只析出NaHCO3晶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蒸馏水洗涤NaHCO3晶体的目的是除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杂质(用化学式表示)。
(3)过滤所得的母液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需加入________,并做进一步处理,使NaCl溶液循环使用,同时可回收NH4Cl。
14.(14分)我国化学家侯德榜改革国外的纯碱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可简要表示如下:(1)上述生产纯碱的方法称________,副产品的一种用途为________。
(2)沉淀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上述流程中X 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
(4)使原料氯化钠的利用率从70%提高到90%以上,主要是设计了________(填上述流程中的编号)的循环,从沉淀池中取出沉淀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检验产品碳酸钠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可取少量试样溶于水后,再滴加________。
(6)向母液中通氨气,加入细小食盐颗粒,冷却析出副产品。
通氨气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增大NH +4的浓度,使NH 4Cl 更多地析出 b .使NaHCO 3更多地析出c .使NaHCO 3转化为Na 2CO 3,提高析出的NH 4Cl 纯度答 案1.选C 本题中的碱指的是纯碱Na 2CO 3。
2.选D 侯氏制碱法的优点有原料易得,NaCl 的利用率高,而且产生的NH 4Cl 可以作肥料。
3.选B “氨碱法”将NH 4Cl 和Ca(OH)2再反应,使NH 3循环利用;“联合制碱法”是制得纯碱和副产品氯化铵。
4.选A 氨碱法制取Na 2CO 3的原理是,在精制的食盐水中分别通入NH 3、CO 2,由于NaHCO 3溶解度不大,当Na +、HCO -3浓度较大时便析出NaHCO 3晶体,将过滤得到的NaHCO 3煅烧得Na 2CO 3,由于KHCO 3溶解度较大,无法从溶液中析出,故无法利用其分解制取K 2CO 3。
5.选A 化工生产一般都会产生污染物,要科学地评价纯碱生产技术及其他化工生产技术,环境保护也需考虑。
6.选C 据表中数据可知,随温度的降低,NaHCO 3的溶解度始终最小,故首先析出的物质应是NaHCO 3。
7.选C 观察流程图可知,甲中已通入了足量的NH 3,往甲中通CO 2的目的是与NH 3反应生成(NH 4)2CO 3,从而有利于(NH 4)2SO 4的生成,A 、B 正确;煅烧生成的CO 2可以通入甲中循环使用,D 正确。